CN110583137A - 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3137A
CN110583137A CN201910906209.7A CN201910906209A CN110583137A CN 110583137 A CN110583137 A CN 110583137A CN 201910906209 A CN201910906209 A CN 201910906209A CN 110583137 A CN110583137 A CN 110583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organic raw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62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鑫
李雪峰
马艳青
唐艺欣
张清壮
张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 OF VEGETABLES HUNAN PROV
Original Assignee
INST OF VEGETABLES HUNAN PRO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 OF VEGETABLES HUNAN PROV filed Critical INST OF VEGETABLES HUNAN PROV
Priority to CN2019109062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31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3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31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substances of unknown or undetermined composition, e.g. substanc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the mode of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40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01N65/44Poaceae or Gramineae [Grass family], e.g. bamboo, lemon grass or citronella gr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5/00Fertilisers from distillery wastes, molasses, vinasses, sugar plant or similar wastes or residues, e.g. from waste originating from industrial processing of raw material of agricultural origin or derived products thereof
    • C05F5/006Waste from chemical processing of material, e.g. diestillation, roasting, cooking
    • C05F5/008Waste from biochemical processing of material, e.g. fermentation, brewer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有机制剂包括秸秆、啤酒糟和吡咯喹啉醌;所述秸秆与啤酒糟按质量比1:1‑5混合组成有机原料;按每kg有机原料100‑300ng加入吡咯喹啉醌。将所述有机原料进行辐照预处理后与吡咯喹啉醌混合,制备完成后施入土壤,灌水覆膜后进行厌氧处理,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辣椒疫霉和辣椒叶点霉,降低辣椒疫病和辣椒白星病的发病率,同时能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本发明绿色环保且高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是茄科辣椒属的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云南,陕西、河南、河北省鸡泽县和内蒙古托克托县。本种原来的分布区在墨西哥到哥伦比亚,现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
辣椒疫病和辣椒白星病是辣椒栽培过程中多发的两种病害,经常导致辣椒减产,同时品质下降,造成种植户的损失。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及中国各省辣椒产区均有发生,为害严重。辣椒疫霉不仅可侵染辣椒,造成辣椒生产的损失,还可侵染茄科和葫芦科的多种作物。辣椒白星病是由辣椒叶点霉(Phyllosticta capsici Speg.)引起的辣椒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植株早衰导致减产。目前,生产中防治辣椒疫病和辣椒白星病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措施主要为轮作和选用抗病品种,但轮作往往限制辣椒种植业的稳定发展,且不能满足辣椒规模化生产的要求;抗病品种的选育耗时较长,且品种抗病性容易丧失。化学防治常用药剂包括百菌清、嘧菌酯、可杀得、甲霜灵、代森锌等,是使用最多的防治措施,但由于化学药剂施用频率高,施用量大,在土壤中易积累,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且由于病菌抗药性持续上升,防治效果逐渐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对两种辣椒病害进行有效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在降低发病率的同时促进辣椒生长,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制剂按照200-400kg/亩的比例施于辣椒种植地土壤表面;所述有机制剂包括秸秆、啤酒糟和吡咯喹啉醌;所述秸秆与啤酒糟按质量比1:1-5混合组成有机原料;按每kg有机原料100-300ng加入吡咯喹啉醌;
(2)将所述有机制剂和耕层土壤0-40cm土层翻耕混合均匀;
(3)灌水至田间最大持水量后覆膜;
(4)厌氧处理7-14d,土温30-40℃,结束后将膜揭去。
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中使用的有机制剂。
所述有机制剂包括秸秆、啤酒糟和吡咯喹啉醌;所述秸秆与啤酒糟按质量比1:1-5混合组成有机原料;按每kg有机原料100-300ng加入吡咯喹啉醌;所述有机原料粉碎后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按质量比混匀后干燥,自然冷却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
优选地,所述有机原料预处理前粉碎至20-40目。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原料预处理的辐照剂量为600-2000kGy。
优选地,所述吡咯喹啉醌的加入量为200ng/kg有机原料。
最后,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有机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600-2000kGy;
(2)将辐照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与吡咯喹啉醌按质量比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浓缩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辐照预处理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辣椒疫病和辣椒白星病为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辣椒疫霉和辣椒叶点霉均为好氧菌,主要附着在种子和病残株表面留在土壤中越冬,待条件适宜时进行侵染。本发明在辣椒种植地土壤施入有机制剂,与土壤混合均匀后灌水并覆膜,能加速创造并保持土壤中的强烈厌氧环境。有机制剂施入后,在1-3d内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可以从好氧条件的几百毫伏下降至-200毫伏甚至更低。好氧至厌氧导致的大幅度Eh变化,对好氧的两种病原菌的生长极为不利。其次,土壤中厌氧微生物制剂的代谢活动加快,使有机制剂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乙酸、丁酸、异戊酸和丙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的浓度足以致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H2S、NH3、低价金属离子如Fe2+、Mn2+等,对病原菌菌也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除此之外,在强烈的土壤厌氧环境下,土壤中微生物制剂群落结构变化,厌氧微生物制剂数量增加,而好氧微生物制剂数量相应减少,从而能够抑制好氧病原菌的生长,进而达到有效杀灭辣椒疫霉和辣椒叶点霉真菌,降低后续栽培过程中辣椒疫病和白星病的发病率。有机制剂施用量过低达不到强烈的厌氧还原环境,对土壤病原菌基本无杀灭效果;有机制剂施用量过高会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并且对降低两种病害发病率效果的提升很小,综合考虑有机物料施用量为200-400kg/亩时效果最好,能兼顾防病增产和成本问题。
(2)有机制剂中的有机原料为秸秆和啤酒糟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其中秸秆有机质含量高,碳氮比较高,碳氮比高不利于发酵,导致处理时间长达4周以上,且在土壤中发酵完成之后,由于氮素较低,会出现土壤中的微生物制剂与作物争夺氮素的现象,造成作物幼苗因缺氮而黄化、瘦弱,生长不良。啤酒糟中含有丰富的氮素,碳氮比较低,过低的碳氮比会导致有机物料和土壤中氮素的损失。本发明将两者结合使用,能将有机原料的碳氮比调整至适中范围,处理完后不会导致土壤碳氮比失衡。另外由于秸秆和啤酒糟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其结构影响了其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酶的接触率,导致其难以分解,发酵速度慢。有机原料粉碎后在室温条件下进行辐照预处理,不需要额外加热,能降低其结晶度,破坏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之间的网状结构,增加生物质秸秆的比表面积,使得生物质软化而进一步分离、降解,从而增加土壤中酶和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的可及性,提高有机物料的发酵速率。同时处理时土温越高,处理时间越短。
(3)有机制剂中加入的特定浓度的吡咯喹啉醌能通过提高植株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能力等直接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还能刺激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剂的生长和促进土壤中固定的营养元素的释放,通过土壤微生物制剂的次生代谢产物间接促进植物的生长,进而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性。吡咯喹啉醌是多种酶类的辅基,通过激活生物细胞膜内的特异性蛋白激酶,能促进生物体内一系列与分裂有关的生化反应,从而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制剂的新陈代谢,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制剂的数量。除此之外,吡咯喹啉醌还能通过促进解磷菌、解钾菌等微生物制剂的生理活动,转化土壤中被固定且不易吸收的磷钾元素;通过改良土壤碳氮比能使辣椒种植地土壤氮的转化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加快无机氮周转速率,使土壤中固定的氮素被释放,提高土壤中氮的有效性,并提高辣椒根系活力。有机制剂施入土壤处理完成后有相当数量的有机物质残留在土壤中,成为土壤有机质的一部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结合施入的吡咯喹啉醌,能在高效杀灭土壤病原菌的同时促进辣椒的生长,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吡咯喹啉醌浓度过低没有明显效果,浓度过高会影响土壤有益菌和辣椒的生长。
综上所述,与现有防治措施相比,本发明经济简便,生态环保,防效稳定,不易使病原菌产生抗性,在显著降低辣椒疫病和白星病发病率的同时能促进辣椒的生长,提高辣椒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秸秆和啤酒糟为市售,吡咯喹啉醌由上海医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提供,薄膜为市售普通无滴膜,供试辣椒品种为兴蔬215,所述所述辐照装置的装源量为400-1000万居里,放射源强度为7.4×1015-3.70×1016Bq,放射源为60Co-γ单板源,并采用积放停留步进式悬挂链传输系统进行辐照。
实施例1
将秸秆和啤酒糟按质量比1:1混合作为有机制剂的有机原料,调整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再按100ng/kg有机原料加入吡咯喹啉醌。
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室温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600kGy;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2
将秸秆和啤酒糟按质量比1:2混合作为有机制剂的有机原料,调整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再按200ng/kg有机原料加入吡咯喹啉醌。
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室温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800kGy;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3
将秸秆和啤酒糟按质量比1:3混合作为有机制剂的有机原料,调整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再按300ng/kg有机原料加入吡咯喹啉醌。
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室温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1000kGy;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4
将秸秆和啤酒糟按质量比1:2混合作为有机制剂的有机原料,调整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再按100ng/kg有机原料加入吡咯喹啉醌。
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室温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1200kGy;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5
将秸秆和啤酒糟按质量比1:4混合作为有机制剂的有机原料,调整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再按200ng/kg有机原料加入吡咯喹啉醌。
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室温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1400kGy;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6
将秸秆和啤酒糟按质量比1:5混合作为有机制剂的有机原料,调整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再按300ng/kg有机原料加入吡咯喹啉醌。
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室温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1600kGy;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7
将秸秆和啤酒糟按质量比1:1混合作为有机制剂的有机原料,调整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再按100ng/kg有机原料加入吡咯喹啉醌。
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室温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1800kGy;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8
将秸秆和啤酒糟按质量比1:4混合作为有机制剂的有机原料,调整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再按200ng/kg有机原料加入吡咯喹啉醌。
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室温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2000kGy;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9
将秸秆和啤酒糟按质量比1:3混合作为有机制剂的有机原料,调整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再按300ng/kg有机原料加入吡咯喹啉醌。
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室温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1200kGy;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验例1
利用实施例1-9中制备的有机制剂在辣椒种植地土壤中进行辣椒疫病和辣椒白星病防控效果实验。
田间实验设置:
以分别施用实施例1-9制备的有机制剂的田块作为实验组1-9;
所述有机制剂的使用方法为:
(1)将所述有机制剂按照200-400kg/亩的比例施于辣椒种植地土壤表面;
(2)将所述有机制剂和耕层土壤0-40cm土层翻耕混合均匀;
(3)灌水至田间最大持水量后覆膜;
(4)厌氧处理7-14d,土温30-40℃,结束后将膜揭去。
对照组1为不做任何土壤处理的田块(空白对照);
对照组2与实验组1的区别为有机制剂中仅含有机原料;
对照组3与实验组1的区别为有机制剂中仅含吡咯喹啉醌;
对照组4与实验组1的区别为有机原料未进行辐照预处理。
对照组5与实验组1的区别为有机制剂喷施于土壤表面后不进行灌水和覆膜处理。
对照组6与实验组1的区别为有机制剂中吡咯喹啉醌的浓度为50ng/kg有机原料。
对照组7与实验组1的区别为有机制剂中吡咯喹啉醌的浓度为500ng/kg有机原料。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不同处理下土壤中辣椒疫霉的杀菌效果
由表1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制剂的实验组1-9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辣椒疫霉菌,显著降低土壤病原菌的数量,杀菌率最高可达98.71%,最低也达到87.66%。由实验组1-9数据对比可知,在一定的有机制剂用量范围内,杀菌率随着施用量的提高而提高,其中有机制剂用量为100kg/亩时平均杀菌率为90.83%,用量为150kg/亩时平均杀菌率为93.15%,用量为200kg/亩时平均杀菌率为96.39%。由实验组1-3、4-6、7-9数据对比可知,吡咯喹啉醌用量为200ng/kg时杀菌效果最好,其次为300ng/kg。其中实施例5制备的有机制剂在3种用量下杀菌效果均最好。
与对照组1相比,对照组2-7均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其中效果最好的是有机原料未进行辐照预处理的对照组4,平均杀菌率为69.06%,但与实验组1的90.26%相比仍较差。对照组3仅含有吡咯喹啉醌,其对辣椒疫霉的杀灭效果较差。对照组4未经过辐照,虽杀菌效果较好但处理时间需延长7-10天。对照组5不进行灌水和覆膜处理,无法形成土壤中的厌氧还原环境,对辣椒疫霉几乎没有杀灭效果。对照组6吡咯喹啉醌浓度较低,杀灭土壤辣椒疫霉菌的效果与对照组2无显著差异。对照组7吡咯喹啉醌浓度较高,杀菌效果反而较差,可能与高浓度吡咯喹啉醌抑制土壤有益菌如一些拮抗菌的生长有关。
表2不同处理下辣椒疫病防治效果
由表2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制剂的实验组1-9能有效防控辣椒疫病的发生,显著降低辣椒疫病的发病率,防控率最高可达98.50%,最低也达到87.59%。由实验组1-9数据对比可知,在一定的有机制剂用量范围内,辣椒疫病发病率随着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其中有机制剂用量为100kg/亩时平均发病率为5.74%,防控率为91.58%;用量为150kg/亩时平均发病率为4.04%,防控率为94.07%;用量为200kg/亩时平均发病率为2.74%,防控率为95.99%。由实验组1-3、4-6、7-9数据对比可知,吡咯喹啉醌用量为200ng/kg时防病效果最好,其次为300ng/kg。其中实施例5制备的有机制剂在3种用量下防控效果均最好。
与对照组1相比,对照组2-7均有一定的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对照组4,平均发病率为19.79%,平均防控率为70.97%,但与实验组1的平均发病率6.34%、平均防控率90.69%相比仍较差。对照组3仅含有吡咯喹啉醌,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对照组4未经过辐照,虽防病效果较好但处理时间需延长7-10天。对照组5不进行灌水和覆膜处理,无法形成土壤中的厌氧还原环境,对辣椒疫病几乎没有防治效果。对照组6吡咯喹啉醌浓度较低,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与不含吡咯喹啉醌的对照组2无显著差异。对照组7吡咯喹啉醌浓度较高,防控率反而较低,可能与高浓度吡咯喹啉醌抑制土壤有益菌如一些拮抗菌的生长有关。
表3不同处理下辣椒叶点霉的杀菌效果
由表3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制剂的实验组1-9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辣椒叶点霉,显著降低土壤病原菌的数量,杀菌率最高可达97.16%,最低也达到84.67%。由实验组1-9数据对比可知,在一定的有机制剂用量范围内,杀菌率随着施用量的提高而提高,其中有机制剂用量为100kg/亩时平均杀菌率为89.89%,用量为150kg/亩时平均杀菌率为92.48%,用量为200kg/亩时平均杀菌率为94.85%。由实验组1-3、4-6、7-9数据对比可知,吡咯喹啉醌用量为200ng/kg时杀菌效果最好,其次为300ng/kg。其中实施例5制备的有机制剂在3种用量下杀菌效果均最好。
与对照组1相比,对照组2-7均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对照组4,平均杀菌率为64.97%,但与实验组1的89.26%相比仍较差。对照组3仅含有吡咯喹啉醌,其对辣椒疫霉的杀灭效果较差。对照组4未经过辐照,虽杀菌效果较好但处理时间需延长7-10天。对照组5不进行灌水和覆膜处理,无法形成土壤中的厌氧还原环境,对辣椒叶点霉几乎没有杀灭效果。对照组6吡咯喹啉醌浓度较低,杀灭土壤辣椒叶点霉的效果与不含吡咯喹啉醌的对照组2无显著差异。对照组7吡咯喹啉醌浓度较高,杀菌效果反而较差,可能与高浓度吡咯喹啉醌抑制土壤有益菌如一些拮抗菌的生长有关。
表4不同处理下辣椒白星病防治效果
由表4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制剂的实验组1-9能有效防控辣椒白星病的发生,显著降低辣椒白星病的发病率,防效最高可达97.28%,最低也达到88.03%。由实验组1-9数据对比可知,在一定的有机制剂用量范围内,辣椒白星病病情指数随着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其中有机制剂用量为100kg/亩时平均病情指数为2.10,平均防效为90.94%;用量为150kg/亩时平均病情指数为1.59,平均防效为93.14%;用量为200kg/亩时平均病情指数为1.19,平均防效为94.88%。由实验组1-3、4-6、7-9数据对比可知,吡咯喹啉醌用量为200ng/kg时防病效果最好,其次为300ng/kg。其中实施例5制备的有机制剂在3种用量下防治辣椒白星病的效果均最好。
与对照组1相比,对照组2-7均有一定的防治辣椒白星病的效果,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对照组4,平均病情指数为5.30,平均防效为77.12%,但与实验组1的平均病情指数2.29、平均防效90.11%相比仍较差。对照组3仅含有吡咯喹啉醌,其对辣椒白星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对照组4未经过辐照,虽防病效果较好但处理时间需延长7-10天。对照组5不进行灌水和覆膜处理,无法形成土壤中的厌氧还原环境,对辣椒白星病几乎没有防治效果。对照组6吡咯喹啉醌浓度较低,防治辣椒白星病的效果与不含吡咯喹啉醌的对照组2无显著差异。对照组7吡咯喹啉醌浓度较高,防效反而较低,可能与高浓度吡咯喹啉醌抑制土壤有益菌如一些拮抗菌的生长有关。
实验例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与实验例1相同,进一步设置实验组有机制剂施用量为200kg/亩,对照组1为空白对照,对照组3仅施与实验组1中等量的吡咯喹啉醌,其他对照组中有机物料施用量与实验组相同,种植一季辣椒,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施肥方法,收获后测量辣椒产量和质量,结果如表5。
表5不同处理下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变化
由表5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制剂的实验组1-9能明显提高辣椒亩产量、维生素C、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辣椒产量平均提高24.35%,维生素C含量平均提高7.35%,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11.42%,可溶性糖含量平均提高23.58%。
与对照组1相比,对照组2-7均有一定的提高辣椒产量和质量的效果,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对照组4,但与实验组1相比仍较差。对照组2个对照组3分别单施有机物料或吡咯喹啉醌,两个处理下均能一定程度提高辣椒产质量。对照组4未经过辐照,虽效果较好但处理时间需延长7-10天。对照组5不进行灌水和覆膜处理,但还是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提高辣椒产质量的效果与对照组2无显著差异。对照组6中吡咯喹啉醌的浓度较低,对照组7中吡咯喹啉醌的浓度较高,两个对照组处理下提高辣椒质量和产量的效果均与不含吡咯喹啉醌的对照组2无显著差异,说明吡咯喹啉醌浓度过低或过高对辣椒生长均无明显促进作用。

Claims (8)

1.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制剂按照200-400kg/亩的比例施于辣椒种植地土壤表面;所述有机制剂包括秸秆、啤酒糟和吡咯喹啉醌;所述秸秆与啤酒糟按质量比1:1-5混合组成有机原料;按每kg有机原料100-300ng加入吡咯喹啉醌;
(2)将所述有机制剂和耕层土壤0-40cm土层翻耕混合均匀;
(3)灌水至田间最大持水量后覆膜;
(4)厌氧处理7-14d,土温30-40℃,结束后将膜揭去。
2.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有机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制剂包括秸秆、啤酒糟和吡咯喹啉醌;所述秸秆与啤酒糟按质量比1:1-5混合组成有机原料;按每kg有机原料100-300ng加入吡咯喹啉醌;所述有机原料粉碎后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和吡咯喹啉醌按质量比混匀后干燥,自然冷却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有机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原料的碳氮比为25-3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有机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原料预处理前粉碎至20-40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有机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原料预处理的辐照剂量为600-2000kGy。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有机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咯喹啉醌的加入量为200ng/kg有机原料。
7.一种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有机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原料粉碎至20-40目后置于辐照装置内,用60Co-γ射线辐照进行预处理,辐照剂量为600-2000kGy;
(2)将辐照预处理后的有机原料与吡咯喹啉醌按质量比混合,混合转速100-200r/min,充分混匀后于30-40℃干燥浓缩10-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有机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辐照预处理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CN201910906209.7A 2019-09-24 2019-09-24 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5831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209.7A CN110583137A (zh) 2019-09-24 2019-09-24 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209.7A CN110583137A (zh) 2019-09-24 2019-09-24 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3137A true CN110583137A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62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6209.7A Pending CN110583137A (zh) 2019-09-24 2019-09-24 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31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3699A (zh) * 2019-09-24 2019-12-20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防治辣椒疫病和白星病的有机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7748A (zh) * 2013-09-06 2014-01-0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利用农作物秸秆防控蔬菜土传病害的方法
JP2016152794A (ja) * 2015-02-13 2016-08-25 株式会社オーレック 有機農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有機農法用溶液
CN107987838A (zh) * 2017-12-01 2018-05-04 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创新发展研究院 一种防控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有机制剂及其应用
CN108689776A (zh) * 2018-05-31 2018-10-23 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炭基肥、其制备方法以及修复土壤的方法
CN109997625A (zh) * 2019-03-06 2019-07-12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改善辣椒种植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方法
CN110073917A (zh) * 2019-03-06 2019-08-02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降低土传病害的辣椒栽培方法
CN110100519A (zh) * 2019-03-06 2019-08-09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改善土壤性质、提高辣椒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的施肥方法
CN110100555A (zh) * 2019-03-06 2019-08-09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节省氮肥、提高钾肥利用率的辣椒施肥方法
CN110121970A (zh) * 2019-03-06 2019-08-16 贵州省烟草公司黔西南州公司 一种改良烟田土壤性质的方法
CN110214608A (zh) * 2019-05-15 2019-09-10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辣椒疮痂病综合防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7748A (zh) * 2013-09-06 2014-01-0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利用农作物秸秆防控蔬菜土传病害的方法
JP2016152794A (ja) * 2015-02-13 2016-08-25 株式会社オーレック 有機農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有機農法用溶液
CN107987838A (zh) * 2017-12-01 2018-05-04 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创新发展研究院 一种防控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有机制剂及其应用
CN108689776A (zh) * 2018-05-31 2018-10-23 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炭基肥、其制备方法以及修复土壤的方法
CN109997625A (zh) * 2019-03-06 2019-07-12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改善辣椒种植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方法
CN110073917A (zh) * 2019-03-06 2019-08-02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降低土传病害的辣椒栽培方法
CN110100519A (zh) * 2019-03-06 2019-08-09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改善土壤性质、提高辣椒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的施肥方法
CN110100555A (zh) * 2019-03-06 2019-08-09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节省氮肥、提高钾肥利用率的辣椒施肥方法
CN110121970A (zh) * 2019-03-06 2019-08-16 贵州省烟草公司黔西南州公司 一种改良烟田土壤性质的方法
CN110214608A (zh) * 2019-05-15 2019-09-10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一种辣椒疮痂病综合防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静萍等: "60Coγ辐照对稻草纤维组织及酶解效果的影响", 《核农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3699A (zh) * 2019-09-24 2019-12-20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防治辣椒疫病和白星病的有机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7736B (zh) 枯草芽孢杆菌丙环唑复配可湿性杀菌粉剂及其应用
CN109400372B (zh) 一种生物炭土壤改良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5763A (zh) 一种土壤改良配方及其在苹果种植中的应用
CN107285930A (zh) 一种铁皮石斛种植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8890A (zh) 一种水稻种子抗寒促萌发壮苗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47415A (zh) 一种提高芹菜产量的种植方法
CN110922279A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有机液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3699B (zh) 防治辣椒疫病和白星病的有机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1165289B (zh) 一种优质高产水稻的培育方法
CN110583137A (zh) 辣椒病害防治和增产提质的方法、有机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0593A (zh) 一种生物复合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43398B (zh) 一种防治食用菌蛞蝓的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14568A (zh) 一种可防治番茄灰霉病与根腐病的缓释长效混合肥
CN114557252A (zh) 一种甘蔗促根壮苗的种植方法
CN112674103A (zh) 抑菌组合物、农药杀菌剂和农作物的病害防治的方法
CN102515973B (zh) 一种防治土壤根结线虫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
CN102887790B (zh) 一种生物防病型控释大姜追施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684744A (zh) 一种花生种子包衣剂及其包衣方法
CN115486339B (zh) 一种退桉还耕贫瘠地高效改种甘蔗的技术
CN117821331B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261281B (zh) 一种香蒲堆肥用生物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079670B (zh) 三十烷醇改性壳聚糖复合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95601B (zh) 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57516B (zh) 一种大叶桃花心木的落叶废枝堆肥化防治虫害的方法
CN112970533B (zh) 一种玉米与豌豆的套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