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9513A - 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 Google Patents

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9513A
CN110579513A CN201810580554.1A CN201810580554A CN110579513A CN 110579513 A CN110579513 A CN 110579513A CN 201810580554 A CN201810580554 A CN 201810580554A CN 110579513 A CN110579513 A CN 110579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electrode
fluid
fluid conductivity
measuring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805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军
汪春宇
苏前华
卢冬华
彭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onggang Branch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onggang Branch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onggang Branch,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onggang Branch
Priority to CN2018105805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95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9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95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 G01N27/0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a liqu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电导率测量仪,适用于安装在流体通道内,包括本体、电极及信号线,所述本体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电极贴设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电极相连,所述信号线由所述本体伸出并与外部仪表连接。本发明的电极贴设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流体通过所述通孔时,直接与所述电极的电极片接触,使得测量信号响应快;且所述电极不受流体正面冲击,不容易造成所述电极的损坏,保护性强,同时,由于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本体的通孔内,避免了将所述电极直接暴露在所述流体通道中,进一步保护了所述电极,有效提高了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使用寿命;另外,流体侧面冲刷所述电极,避免浓差极化。

Description

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导率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背景技术
流体的电导率测量在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工艺生产、医疗卫生、科学实验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安装在工艺管道或设备上的在线电导率测量装置通常为针形或裸露的环形玻璃结构,流体正面冲刷电极且一般为单通设计,存在保护性弱、无备用信号通道、体积大等问题;尤其在长期处于带压环境、大流量或含有杂质的流体中时,容易产生电极折弯、外形破损、信号线结构开路等故障,影响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因此,亟需一种具有备用信号通道、保护性强、体积小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以提高电导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备用信号通道、保护性强、体积小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能够提高电导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电导率测量仪,适用于安装在流体通道内,包括本体、电极及信号线,所述本体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电极贴设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电极相连,所述信号线由所述本体伸出并与外部仪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贴设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的所述电极测量出流经所述通孔的流体的电导率,再由所述信号线将测量数据传送到所述外部仪表,流体通过所述通孔时,直接与所述电极的电极片接触,使得测量信号响应快;且所述电极不受流体正面冲击,不容易造成所述电极的损坏,保护性强,同时,由于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本体的通孔内,避免了将所述电极直接暴露在所述流体通道中,进一步保护了所述电极,有效提高了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使用寿命;另外,流体侧面冲刷所述电极,避免浓差极化。
较佳地,所述通孔包括窄孔及与所述窄孔底端相连的宽孔,所述电极呈环状且适配嵌设在所述宽孔内;藉此,有效提高了所述电极的安装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电极的内表面的电极片与所述窄孔的内表面基本齐平,从而在流体通过所述通孔时,有效避免了对所述电极端部的冲击,能够更好地保护电极片,延长其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通孔的截面呈腰圆状。
较佳地,所述本体开设有并排的两个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分别设有所述电极,两所述信号线分别与两所述通孔内的所述电极对应相连;通过两所述电极分别测量出流经两所述通孔的流体的电导率,再由两所述相互独立的信号线分别将测量数据传送到所述外部仪表,当其中一测量通道发生因电极损坏、接线开路、器件老化等造成测量异常时,另一通道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使得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容错性好,而且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较佳地,两所述通孔的截面均呈腰圆状,两所述通孔的内壁分别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侧壁,且两所述通孔之一者的侧壁与两所述通孔之另一者的侧壁之间基本相互平行;藉此,使得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结构紧凑,有效减小了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体积,在实现可靠测量的同时能够应用在较窄的流体通道内。
较佳地,所述本体包括基座和盖板,所述通孔包括贯穿所述基座的第一通孔和贯穿所述盖板的第二通孔,所述基座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线孔,所述信号线自所述第一通孔伸出后经由所述基座的底部伸入所述线孔并由所述线孔向上伸出,所述盖板密封盖合在所述基座的底部,从而基本上避免了所述信号线的相应部分被流体接触和冲击,使得信号线不容易损坏,进而增强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窄孔及与所述窄孔相连的宽孔,所述电极呈环状且适配嵌设在所述宽孔内,所述电极的内表面的电极片与所述窄孔的内表面及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表面基本齐平;藉此,一方面增强了所述电极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流体通过所述通孔时,有效避免了对所述电极端部的冲击,能够更好地保护电极片,延长其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基座的底面开设有连接所述线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线槽,从而使得所述信号线可以自所述线槽进入所述线孔内,而且能够使得所述基座的底面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密实贴合,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较佳地,所述线孔和线槽均注有密封胶。
较佳地,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之一者形成有对接凸台,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之另一者形成有对接凸环,所述对接凸台扣合在所述对接凸环内,所述对接凸台与所述对接凸环的连接处注有密封胶;藉此,既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又提高了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密封性,使得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
较佳地,所述基座的顶面凸设有安装环,所述信号线伸出所述线孔后由所述安装环伸出。
较佳地,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还包括第一定位管,所述安装环套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管的底端,所述第一定位管的顶端用于固定在所述流体通道内,所述信号线经由所述第一定位管向外伸出;藉由所述第一定位管,能够将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安装在所述流体通道内,同时由于所述信号线自所述第一定位管中向外伸出,也能够起到保护所述信号线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盖板的底面凸设形成有安装柱。
较佳地,还包括第二定位管,所述第二定位管的顶端套接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第二定位管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流体通道内;藉此,使得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可以更加稳固地安装在所述流体通道内。
较佳地,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还包括第一定位管,所述第一定位管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定位管的顶端用于固定在所述流体通道内,所述信号线经由所述第一定位管向外伸出;藉由所述第一定位管,能够将所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安装在所述流体通道内,同时由于所述信号线自所述第一定位管中向外伸出,也能够起到保护所述信号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安装于流体通道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去掉第一、第二定位管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基座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基座的仰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盖板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盖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电导率测量仪,适用于安装在流体通道200内,包括本体1、电极2及信号线3,本体1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11,电极2贴设固定在通孔11的内壁上,信号线3与电极2相连,信号线3由本体1伸出并与外部仪表(图未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极2与信号线3的接线处注有密封胶,使得电极2与信号线3的接线处不容易发生渗液腐蚀;其中,本体1包括基座12和密封盖合在基座12的底部的盖板13,通孔11包括贯穿基座12的第一通孔111和贯穿盖板13的第二通孔112,基座12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线孔121,信号线3自第一通孔111伸出后经由基座12的底部伸入线孔121并由线孔121向上伸出,从而基本上避免了信号线3的相应部分被流体接触和冲击,使得信号线3不容易损坏,进而增强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上并排开设有两个通孔11,两个通孔11内分别设有电极2,两信号线3分别与两通孔11内的电极2对应相连;通过两电极2分别测量出流经两通孔11的流体的电导率,再由相互独立的两信号线3分别将测量数据传送到外部仪表,当其中一测量通道发生因电极损坏、接线开路、器件老化等造成测量异常时,另一通道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使得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容错性好,而且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具体的,两通孔11的截面均呈腰圆状,但不应以此为限,也可以将通孔11设为其他形状;更具体的,两通孔11的内壁分别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侧壁,且两通孔11中的一者的侧壁与两通孔11的另一者的侧壁之间基本上相互平行,使得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结构紧凑,有效减小了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体积,在实现可靠测量的同时能够应用在较窄的流体通道200内;在本实施例中,相应的,电极2也设为腰圆形;另外,电极2紧靠本体1的中心线,进一步减少了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整体体积,结构更加紧凑。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为阶梯状,包括窄孔111a及与窄孔111a相连的宽孔111b,电极2呈环状且适配嵌设在宽孔111b内,电极2的内表面的电极片与窄孔111a的内表面及第二通孔112的内表面基本齐平(即窄孔111a与第二通孔112尺寸一致,宽孔111b相对于窄孔111a多出的空间刚好可以容纳电极2的电极片),从而提高了电极2的安装稳定性,且在流体通过通孔11时,有效避免了对电极2端部的冲击,能够更好地保护电极片,延长其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4,具体的,基座12的底面开设有两线槽122,两线槽122为中心对称设置,分别将两线孔121与两第一通孔111对应连接,即相对位于基座12的一侧的第一通孔111、线槽122及线孔121之间相互连通,相对位于基座12的另一侧的第一通孔111、线槽122及线孔121之间相互连通,与电极2连接的两信号线3分别由两第一通孔111伸出后经由基座12的底部对应伸入两线槽122并通过与两线槽122相连的两线孔121伸出,从而向上穿出基座12;藉此,使得信号线3可以自线槽122进入线孔121内,使得基座12的底面与盖板13之间形成密实贴合,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另外,由于两线槽122互不相通,使得两路信号的测量、接线、出线均互不干扰,当其中一路测量出现故障时,另一路测量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较佳地,线孔121和线槽122均注有密封胶。
请参考图2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基座12的底部形成有对接凸台123,盖板13的顶部形成有与对接凸台123相匹配的对接凸环131,对接凸台123扣合在对接凸环131内以将基座12和盖板13固定;较优的,对接凸台123与对接凸环131的连接处注有密封胶,提高了对接凸台123和对接凸环131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了基座12与盖板13之间的密封性,使得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另外,也可以在基座12的底部设置对接凸环,相应的,盖板13的顶部形成对接凸台。较优的,基座12的底面还设有两螺纹孔124,盖板13的底面设有与螺纹孔124位置对应的两螺钉孔132,通过螺钉133将基座12与盖板13进一步固定,使得基座12与盖板13的连接更加稳固,较优的,螺钉133与螺纹孔124及螺钉孔132的接缝处注有密封胶,进一步提高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防水性能。
请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2的顶面凸设形成有安装环14,盖板13的底面凸设形成有安装柱15,流体电导率测量仪还包括分别与安装环14和安装柱15连接的第一定位管4和第二定位管5,第一定位管4的底端穿设固定在安装环14内,第一定位管4的顶端固定到流体通道200顶壁,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线3经由第一定位管4向外伸出流体通道200,再与外部仪表连接;第二定位管5的顶端套接在安装柱15上,第二定位管5的底端固定在流体通道200底壁上。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定位管,是为了更稳固地将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固定在流体通道200内,但不应以此为限,也可只选用第一定位管4,只要能够将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稳定的固定到流体通道200内即可;而且,流体电导率测量仪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并不限于使用本实施例的定位管。另外,由于信号线3自第一定位管4中向外伸出流体通道200,能够起到保护信号线3的作用。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上下表面均采用圆角设计,占用面积小,同时降低了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对流体的流动阻力;另外,为了减轻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重量,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材料为塑料。
为了更加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以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为例描述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组装方法及安装过程。
首先,将两信号线3分别穿入对应的线孔121,并通过与线孔121连接的线槽122与电极2的电极片连接;接着,将接线后的两电极2分别安装在基座12的两第一通孔111的宽孔111b的内壁上,并对信号线3与电极2的接线处及线槽122和线孔121进行封胶;接着,将基座12底部的对接凸台123扣合在盖板13的顶部的对接凸环131内,同时将两螺钉133螺设在两螺钉孔132及两螺纹孔124内,以将基座12和盖板13固定,并在对接凸台123和对接凸环131的接缝处、螺钉133与螺钉孔132及螺纹孔124的接缝处注入密封胶;信号线3从基座12的顶面的安装环14穿出后穿入第一定位管4,再从第一定位管4穿出;最后,将第一定位管4的底端穿设在安装环14内,第一定位管4的顶端固定到流体通道200的顶壁上,并将第二定位管5的顶端套接在安装柱15上,第二定位管5的底端固定到流体通道200的底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极2贴设固定在通孔11的内壁上,流体通过通孔11时,直接与电极2的电极片接触,使得测量信号响应快;且电极2不受流体正面冲击,不容易造成电极2的损坏,保护性强,同时,由于电极2安装在本体1的通孔11内,避免了将电极2直接暴露在流体通道200中,进一步保护了电极2,有效提高了流体电导率测量仪的使用寿命;另外,流体侧面冲刷电极2,避免浓差极化。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流体电导率测量仪,适用于安装在流体通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电极及信号线,所述本体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电极贴设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电极相连,所述信号线由所述本体伸出并与外部仪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窄孔及与所述窄孔底端相连的宽孔,所述电极呈环状且适配嵌设在所述宽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内表面的电极片与所述窄孔的内表面基本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截面呈腰圆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开设有并排的两个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分别设有所述电极,两所述信号线分别与两所述通孔内的所述电极对应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通孔的截面均呈腰圆状,两所述通孔的内壁分别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侧壁,且两所述通孔之一者的侧壁与两所述通孔之另一者的侧壁之间基本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基座和盖板,所述通孔包括贯穿所述基座的第一通孔和贯穿所述盖板的第二通孔,所述基座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线孔,所述信号线自所述第一通孔伸出后经由所述基座的底部伸入所述线孔并由所述线孔向上伸出,所述盖板密封盖合在所述基座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窄孔及与所述窄孔相连的宽孔,所述电极呈环状且适配嵌设在所述宽孔内,所述电极的内表面的电极片与所述窄孔的内表面及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表面基本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面开设有连接所述线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线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孔和线槽均注有密封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之一者形成有对接凸台,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之另一者形成有对接凸环,所述对接凸台扣合在所述对接凸环内,所述对接凸台与所述对接凸环的连接处注有密封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顶面凸设有安装环,所述信号线伸出所述线孔后由所述安装环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管,所述安装环套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管的底端,所述第一定位管的顶端用于固定在所述流体通道内,所述信号线经由所述第一定位管向外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底面凸设形成有安装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定位管,所述第二定位管的顶端套接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第二定位管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流体通道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电导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管,所述第一定位管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定位管的顶端用于固定在所述流体通道内,所述信号线经由所述第一定位管向外伸出。
CN201810580554.1A 2018-06-07 2018-06-07 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Pending CN1105795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0554.1A CN110579513A (zh) 2018-06-07 2018-06-07 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0554.1A CN110579513A (zh) 2018-06-07 2018-06-07 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9513A true CN110579513A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10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80554.1A Pending CN110579513A (zh) 2018-06-07 2018-06-07 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95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98191C2 (ru) Способ построения недорогого пластмассового ультразвукового измерителя потока
EP3001176B1 (en) Sensor for monitoring corrosion
CN102027356B (zh) 用于热水系统的高温度和压力的氧化还原电位测量和监控装置
CN101189492A (zh) 具有单体构造及导电性聚合物电极的磁性流量计
CN105509838A (zh) 投入式传感器
CA280240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an ultrasonic flow meter transducer assembly
WO2009014934A2 (en) Sensor and insulation layer structure for well logging instruments
CN104122029A (zh) 新结构的气压压差传感器总成
CN110579513A (zh) 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CN208399418U (zh) 流体电导率测量仪
CN111254443A (zh) 一种海水管路杂散电流检测与控制装置和方法
KR101328290B1 (ko) 측정 기구
CN208043147U (zh) 一种两声道的超声流量计
JP6672834B2 (ja) 水位検知装置
CN113655235A (zh) 一种基于垂向孔内监测的地下水流速流向监测装置
CN220304624U (zh) 一种电容式管道液位传感器
KR200481479Y1 (ko) 전위 측정용 이중 구조의 기준전극
CN218994564U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组件
CN114646421B (zh) 一种耐高压、耐腐蚀远传压差传感器
CN220853648U (zh) 一种检测模块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CN214277112U (zh) 一种防水型井下液位计
CN107631767B (zh) 一种超声流量计
JP3224515B2 (ja) 腐食センサ
CN211527500U (zh) 一种适用范围广的新型电磁流量计
CN209783703U (zh) 防腐蚀且易维修的分体式浮球液位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