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6566A - 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 - Google Patents
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76566A CN110576566A CN201810622203.2A CN201810622203A CN110576566A CN 110576566 A CN110576566 A CN 110576566A CN 201810622203 A CN201810622203 A CN 201810622203A CN 110576566 A CN110576566 A CN 1105765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or
- injection molding
- cavity
- mold
- bl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238 degrea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17 pol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45 surface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该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第一模体的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模体的第二成型面能够形成第一色型腔;第一色型腔与第三模体的第三成型面能够形成第二色型腔;沿合模方向,第二成型面包括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形成第二色型腔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侧壁。该注塑成型方法使用注塑成型模具。该注塑胚体采用注塑成型模具注塑而成。该注塑制品采用注塑胚体加工而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颜色交界处出现的透色、混色现象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金属以及高硬度的塑胶等材料的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
然而现有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双色或者多色时,颜色交界处会出现透色、混色现象,影响区域可达到0.05mm-0.2mm,甚至更大;严重影响了成品外观效果,降低了成品的质量。例如,在双色注塑时,因模具脱模角度的关系,在两种颜色的交界线上通常会形成薄壁区,该区域因壁薄原因而产生透色或混色现象。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以提高成品的外观效果,进而提高成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注塑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颜色交界处出现的透色、混色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注塑成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颜色交界处出现的透色、混色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颜色交界处出现的透色、混色现象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所述第一模体设置有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二模体设置有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三模体设置有第三成型面;
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时,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形成第一色型腔;
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三模体合模时,所述第一色型腔与所述第三成型面形成第二色型腔;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成型面为所述第一色型腔与所述第二色型腔的交界面;
所述第二色型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色型腔内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
沿合模方向,所述第二成型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所述第一倒角区、所述直线区和所述第二倒角区形成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侧壁。
本发明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色型腔包括与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相连接的第二色凸出型腔部;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色型腔;
沿垂直于合模方向,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的面积覆盖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面积。
本发明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第四模体;所述第四模体包括第四成型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相同。
本发明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倒角区的倒角半径为0.2mm-1.0mm;
所述直线区的长度为0.1mm-0.5mm;
所述第二倒角区的倒角半径为0.1mm-1.0mm。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成型方法,使用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
在第一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产生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
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并使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位于第一模体上;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
在第二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二色型腔在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上产生注塑胚体的第二颜色体;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取出注塑胚体。
本发明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注塑成型方法包括第四模体;所述第四模体包括第四成型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相同;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的同时,第四模体与第二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
第二色型腔内注胶的同时,在第一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产生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的同时,第四模体与第二模体分离,并使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位于第四模体上;
第三模体与第四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同时,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
在第二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二色型腔在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上产生注塑胚体A的第二颜色体;同时,在第一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产生注塑胚体B的第一颜色体;
第三模体与第四模体分离,取出注塑胚体A;同时,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并使注塑胚体B的第一颜色体位于第一模体上。
本发明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注塑成型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检验合格的注塑胚体去除第二颜色体的表面覆盖层,形成第一半成品;其中,第二颜色体的表面覆盖层为第二颜色体远离第一颜色体的一面;
将第一半成品装载至脱脂窑,使用600℃-800℃,40h-60h时间范围内进行热脱脂,并形成第二半成品;
将检验合格的第二半成品装载至本烧窑,使用1400℃-1500℃,25h-35h进行烧结,形成第三半成品;
检验合格的第三半成品去除表层形成成品。
本发明的可选技术方案为,第三半成品去除表层形成成品包括:
依据设计要求,将第三半成品使用磨床将表面去除固定尺寸并形成第四半成品;
粗磨第四半成品,并使用粗抛和精抛工艺,获得成品。
本发明的可选技术方案为,第二色型腔包括与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相连接的第二色凸出型腔部;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凸出于第一色型腔;沿垂直于合模方向,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的面积覆盖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面积;
去除第二颜色体的表面覆盖层包括第二色凸出型腔部、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第二倒角区和部分或者全部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直线区。
基于上述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注塑胚体,采用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注塑而成;该注塑胚体包括第一颜色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颜色体上的第二颜色体;
所述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一色型腔用于注塑产生第一颜色体;
所述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二色型腔用于注塑产生第二颜色体。
基于上述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注塑制品,采用注塑胚体加工而成,该注塑制品包括第一颜色体,
还包括具有第一倒角区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形成的第二颜色体对应部分,或者,还包括具有第一倒角区和部分或者全部直线区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形成的第二颜色体对应部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其第一模体的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模体的第二成型面能够形成第一色型腔,以通过第一色型腔注塑产生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通过第一模体的第一色型腔与第三模体的第三成型面能够形成第二色型腔,以使在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上通过第二色型腔注塑产生注塑胚体的第二颜色体。通过第二成型面依次连接的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其第二倒角区和第一倒角区以使第二模体便于从第一颜色体上脱模,还可以提升注塑胚体抗压及抗冲击强度、缓解第二颜色体注胶压力、减少注塑胚体局部开裂或暗裂不良,提升注塑胚体力学性能;其直线区可以基本避免在注塑第二颜色体时第一颜色体与第二颜色体出现透色、混色现象,以提升注塑胚体的质量;注塑胚体通过机加工去除第二倒角区和全部或者部分直线区以获得颜色交界处基本没有透色、混色现象的成品,提高了成品的外观效果及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成型方法,使用注塑成型模具,通过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其第二倒角区和第一倒角区以使第二模体便于从第一颜色体上脱模,还可以提升注塑胚体抗压及抗冲击强度、缓解第二颜色体注胶压力、减少注塑胚体局部开裂或暗裂不良,提升注塑胚体力学性能;其直线区可以基本避免在注塑第二颜色体时第一颜色体与第二颜色体出现透色、混色现象,以提升注塑胚体的质量;注塑胚体通过机加工去除第二倒角区和全部或者部分直线区以获得颜色交界处基本没有透色、混色现象的成品,提高了成品的外观效果及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通过注塑成型模具注塑而成,可以通过机加工去除第二倒角区和全部或者部分直线区以获得颜色交界处基本没有透色、混色现象的成品,提高了成品的外观效果及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注塑成型模具的A区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注塑成型模具的B区的放大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注塑成型模具的C区的放大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注塑成型模具的C区隐藏剖面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一模体和第四模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示意图。
图标:100-注塑成型模具;110-第一模体;111-第一成型面;120-第二模体;121-第二成型面;1211-第一倒角区;1212-直线区;1213-第二倒角区;130-第三模体;131-第三成型面;140-第四模体;141-第四成型面;150-第一色型腔;160-第二色型腔;161-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2-第二色凸出型腔部;200-注塑胚体;210-第一颜色体;220-第二颜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图6为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一模体和第四模体示意图,图7为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示意图;为了更清楚地显示结构,图2为图1所示的注塑成型模具的A区的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注塑成型模具的B区的放大图,图4为图3所示的注塑成型模具的C区的放大图;图5为图4所示的注塑成型模具的C区隐藏剖面线的示意图。其中,图1-图4仅注塑件用剖面线显示,其他剖视结构的剖面线隐藏;图4和图5用虚线分隔开第二色型腔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和第二色凸出型腔部,图5用短虚线分隔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适用于注塑双色或者多色产品;可以使两种及以上不同颜色的产品在成型、烧结、加工后不产生透色现象,无外观不良,可以提升产品整体的外观效果以及产品的质量。该注塑成型模具可应用于塑料、陶瓷等注塑产品,尤其适用于陶瓷、金属以及部分高硬度的塑胶等材料产品。
所述注塑成型模具100包括第一模体110、第二模体120和第三模体130;第一模体110设置有第一成型面111,第二模体120设置有第二成型面121;第三模体130设置有第三成型面131。
第一模体110与第二模体120合模时,第一成型面111与第二成型面121形成第一色型腔150;第一色型腔150用于产生注塑胚体200的第一颜色体210,如图2-图5所示。
第一模体110与第三模体130合模时,第一色型腔150与第三成型面131形成第二色型腔160;也即第一颜色体210与第三成型面131形成第二色型腔160;第二色型腔160用于产生注塑胚体200的第二颜色体220;其中,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成型面121为第一色型腔150与第二色型腔160的交界面。
第二色型腔160包括设置在第一色型腔150内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也即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形成的第二颜色体220的部分设置在第一颜色体210内。
沿合模方向,第二成型面1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倒角区1211、直线区1212和第二倒角区1213;第一倒角区1211、直线区1212和第二倒角区1213形成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侧壁。也即第一倒角区1211、直线区1212和第二倒角区1213为第一颜色体210与第二颜色体220的交界。其中,第一倒角区1211位于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底部,第二倒角区1213位于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腔口。通过第一倒角区1211,可避免第二颜色体220在注塑过程中将第一颜色体210的根部冲裂,还可以提升注塑胚体200的整体强度,进而提升成品的整体强度。通过直线区1212,颜色搭接清晰,以基本避免颜色交界处产生的透色、混色现象,还可以确保注塑胚体200表面余量CNC加工过程中,成品的第一颜色体210与第二颜色体220外观截面积不会受脱膜角变化而变化。通过第二倒角区1213可缓解第二颜色体220在注胶过程中的射出压力,降低注塑胚体200应力,提升注塑胚体200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体110、第二模体120和第三模体130;其第一模体110的第一成型面111与第二模体120的第二成型面121能够形成第一色型腔150,以通过第一色型腔150注塑产生注塑胚体200的第一颜色体210;通过第一模体110的第一色型腔150与第三模体130的第三成型面131能够形成第二色型腔160,以使在注塑胚体200的第一颜色体210上通过第二色型腔160注塑产生注塑胚体200的第二颜色体220。通过第二成型面121依次连接的第一倒角区1211、直线区1212和第二倒角区1213,其第二倒角区1213和第一倒角区1211以使第二模体120便于从第一颜色体210上脱模,还可以提升注塑胚体200抗压及抗冲击强度、缓解第二颜色体220注胶压力、减少注塑胚体200局部开裂或暗裂不良,提升注塑胚体200力学性能;其直线区1212可以基本避免在注塑第二颜色体220时第一颜色体210与第二颜色体220出现透色、混色现象,以提升注塑胚体200的质量;注塑胚体200通过机加工去除第二倒角区1213和全部或者部分直线区1212以获得颜色交界处基本没有透色、混色现象的成品,提高了成品的外观效果及质量。
可选地,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成型模具注塑产生注塑胚体200;该注塑胚体200包括第一颜色体210和固定设置在第一颜色体210上的第二颜色体220;
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一色型腔150用于注塑产生第一颜色体210;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二色型腔160用于注塑产生第二颜色体220。第一颜色体210与第二颜色体220的颜色不同。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制品采用所述的注塑胚体200加工而成,该注塑制品包括第一颜色体210。
所述注塑制品还包括具有第一倒角区1211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形成的第二颜色体220对应部分,也即,注塑胚体200通过加工去除第二倒角区1213和全部直线区1212以获得颜色交界处基本没有透色、混色现象的成品,提高了注塑制品的外观效果及质量。
或者,所述注塑制品还包括具有第一倒角区1211和部分或者全部直线区1212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形成的第二颜色体220对应部分。也即,注塑胚体200通过加工去除第二倒角区1213和部分或者全部直线区1212以获得颜色交界处基本没有透色、混色现象的成品,提高了注塑制品的外观效果及质量。
参见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色型腔160包括与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相连接的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凸出于第一色型腔150;可选地,在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和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内注塑形成第二颜色体220。
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的面积覆盖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面积。通过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以使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内的第二颜色体220的部分能够全部填充在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进而提高成品的外观效果及质量。
可选地,沿合模方向,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的厚度为0.3mm-0.8mm;例如,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的厚度为0.3mm、0.4mm、0.45mm、0.65mm、0.7mm等等。
可选地,沿合模方向,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的厚度为0.5m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第四模体140;第四模体140包括第四成型面141;第四成型面141与第一成型面111相同。可选地,第四模体140与第一模体110相同。通过第四模体140,以提高注塑胚体200的生产效率。例如令第一模体110和第四模体140为定模,第二模体120和第三模体130为动模,先通过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形成第一色型腔150并注塑产生第一个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210;之后,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分离并使第一个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210位于第一模体110上;之后,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形成第二色型腔160并注塑产生第一个注塑胚体的第二颜色体220,第四模体140与第二模体120合模形成第一色型腔150并注塑产生第二个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210;之后,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分离并取出第一个注塑胚体,第四模体140与第二模体120分离并使第二个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210位于第四模体140上;之后,第三模体130与第四模体140合模形成第二色型腔160并注塑产生第二个注塑胚体的第二颜色体220,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形成第一色型腔150并注塑产生第三个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210;之后,第三模体130与第四模体140分离并取出第二个注塑胚体,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分离并使第三个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210位于第一模体110上;以此循环。也即,通过第一模体110、第二模体120、第三模体130与第四模体140,以提高注塑成型模具的注塑效率。
可选地,第一模体110和第四模体140可以为一套模具的两个模体,也可以为两套单独模具的模体;可选地,第二模体120和第三模体130可以为一套模具的两个模体,也可以为两套单独模具的模体。
可选地,第一模体110、第二模体120、第三模体130和第四模体140属于一套模具。例如,参见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包括第一模体110和第四模体140,动模包括第二模体120和第三模体130;通过将第一模体110、第二模体120、第三模体130和第四模体140设计为一套模具,以便于一次开合模可以注塑一个注塑胚体200,以提高注塑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定模与动模的概念是相对的,可通过转动动模以使第二模体120和第三模体130调换位置,也可以通过转动定模以使第一模体110和第四模体140调换位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沿合模方向,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厚度为0.4mm-2.5mm。例如,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厚度为0.4mm、0.85mm、1.25mm、1.5mm、1.8mm、2.5mm等等。
可选地,沿合模方向,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厚度为1.0m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倒角区1211的倒角半径为0.2mm-1.0mm;例如,第一倒角区1211的倒角半径为0.2mm、0.3mm、0.45mm、0.6mm、0.8mm、1.0mm等等。
可选地,第一倒角区1211的倒角半径为0.4mm。
可选地,直线区1212的长度为0.1mm-0.5mm;例如,直线区1212的长度为0.1mm、0.2mm、0.25mm、0.35mm、0.5mm等等。
可选地,直线区1212的长度为0.4mm。
可选地,第二倒角区1213的倒角半径为0.1mm-1.0mm。例如,第二倒角区1213的倒角半径为0.1mm、0.3mm、0.45mm、0.6mm、0.8mm、1.0mm等等。
可选地,第二倒角区1213的倒角半径为0.2mm。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方法,该实施例使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结合实施例一的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方法适用于注塑双色或者多色产品;可以使两种及以上不同颜色的产品在成型、烧结、加工后不产生透色现象,无外观不良,可以提升产品整体的外观效果以及产品的质量。该注塑成型方法可应用于塑料、陶瓷等注塑产品,尤其适用于注塑温度较高的陶瓷产品。
该注塑成型方法,使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150;
在第一色型腔150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150产生注塑胚体200的第一颜色体210;
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分离,并使注塑胚体200的第一颜色体210位于第一模体110上;
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160;也即第一颜色体21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160;
在第二色型腔160内注胶,使第二色型腔160在注塑胚体200的第一颜色体210上产生注塑胚体200的第二颜色体220;
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分离,取出注塑胚体200。该注塑成型方法通过第一倒角区1211,可避免第二颜色体220在注塑过程中将第一颜色体210的根部冲裂,还可以提升注塑胚体200的整体强度,进而提升成品的整体强度。通过第一倒角区1211、直线区1212和第二倒角区1213,其第二倒角区1213和第一倒角区1211以使第二模体120便于从第一颜色体210上脱模,还可以提升注塑胚体200抗压及抗冲击强度、缓解第二颜色体220注胶压力、减少注塑胚体200局部开裂或暗裂不良,提升注塑胚体200力学性能;其直线区1212可以基本避免在注塑第二颜色体220时第一颜色体210与第二颜色体220出现透色、混色现象,以提升注塑胚体200的质量;注塑胚体200通过机加工去除第二倒角区1213和全部或者部分直线区1212以获得颜色交界处基本没有透色、混色现象的成品,提高了成品的外观效果及质量。
可选地,在第一色型腔150内采用点进胶方式注塑。
可选地,在第二色型腔160内采用点进胶方式注塑。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注塑成型方法包括第四模体140;第四模体140包括第四成型面141;第四成型面141与第一成型面111相同;
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的同时,第四模体140与第二模体120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150;
第二色型腔160内注胶的同时,在第一色型腔150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150产生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210;
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分离的同时,第四模体140与第二模体120分离,并使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210位于第四模体140上;
第三模体130与第四模体140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160,即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210与第四模体140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160;同时,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150;
在第二色型腔160内注胶,使第二色型腔160在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210上产生注塑胚体A的第二颜色体220;同时,在第一色型腔150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150产生注塑胚体B的第一颜色体210;
第三模体130与第四模体140分离,取出注塑胚体A;同时,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分离,并使注塑胚体B的第一颜色体210位于第一模体110上。
以此循环,获得多件注塑胚体20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包括第一模体110和第四模体140,动模包括第二模体120和第三模体130。
所述注塑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合模:动模与定模合模时,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160,第四模体140与第二模体120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150;
注胶:在第二色型腔160内注胶以使注塑胚体200的第一颜色体210上产生注塑胚体200的第二颜色体220,在第一色型腔150内注胶以使第一色型腔150产生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210;
开模:动模与定模开模时,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分离并取出注塑胚体200,第四模体140与第二模体120分离并使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210位于第四模体140上;
转模:动模旋转180度,以使第三模体130与第四模体140相对应,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相对应;
合模:动模与定模合模时,第三模体130与第四模体140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160,即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210与第四模体140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160;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150;
注胶:在第二色型腔160内注胶以使第二色型腔160在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210上产生注塑胚体A的第二颜色体220;在第一色型腔150内注胶以使第一色型腔150产生注塑胚体B的第一颜色体210;
开模:动模与定模开模时,第三模体130与第四模体140分离并取出注塑胚体A,第二模体120与第一模体110分离并使注塑胚体B的第一颜色体210位于第一模体110上。
转模:动模旋转180度,以使第二模体120与第四模体140相对应,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相对应;
合模:动模与定模合模时,第三模体130与第一模体110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160,第四模体140与第二模体120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150;
以此循环,获得多件注塑胚体20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注塑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验合格的注塑胚体200去除第二颜色体220的表面覆盖层,形成第一半成品;其中,第二颜色体220的表面覆盖层为第二颜色体220远离第一颜色体210的一面;
将第一半成品装载至脱脂窑,使用600℃-800℃,40h-60h时间范围内进行热脱脂,并形成第二半成品;
将检验合格的第二半成品装载至本烧窑,使用1400℃-1500℃,25h-35h进行烧结,形成第三半成品;
检验合格的第三半成品去除表层形成成品。
可选地,第三半成品去除表层形成成品包括:
依据设计要求,将第三半成品使用磨床将表面去除固定尺寸并形成第四半成品;可选地,使用双面磨床将第三半成品加工成第四半成品。
粗磨第四半成品,并使用粗抛和精抛工艺,获得成品。
可选地,第二色型腔160包括与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相连接的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凸出于第一色型腔150;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的面积覆盖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面积;
去除第二颜色体220的表面覆盖层包括第二色凸出型腔部162、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第二倒角区1213和部分或者全部第二色下凹型腔部161的直线区1212。
其中,第一倒角区1211、直线区1212和第二倒角区1213的可选尺寸在实施例一已经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其他特征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成型方法和注塑胚体200具有实施例一所述注塑成型模具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所述注塑成型模具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所述第一模体设置有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二模体设置有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三模体设置有第三成型面;
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时,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形成第一色型腔;
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三模体合模时,所述第一色型腔与所述第三成型面形成第二色型腔;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成型面为所述第一色型腔与所述第二色型腔的交界面;
所述第二色型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色型腔内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
沿合模方向,所述第二成型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所述第一倒角区、所述直线区和所述第二倒角区形成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色型腔包括与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相连接的第二色凸出型腔部;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色型腔;
沿垂直于合模方向,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的面积覆盖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四模体;所述第四模体包括第四成型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区的倒角半径为0.2mm-1.0mm;
所述直线区的长度为0.1mm-0.5mm;
所述第二倒角区的倒角半径为0.1mm-1.0mm。
5.一种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
在第一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产生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
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并使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位于第一模体上;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
在第二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二色型腔在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上产生注塑胚体的第二颜色体;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取出注塑胚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四模体;所述第四模体包括第四成型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相同;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的同时,第四模体与第二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
第二色型腔内注胶的同时,在第一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产生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的同时,第四模体与第二模体分离,并使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位于第四模体上;
第三模体与第四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同时,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
在第二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二色型腔在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上产生注塑胚体A的第二颜色体;同时,在第一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产生注塑胚体B的第一颜色体;
第三模体与第四模体分离,取出注塑胚体A;同时,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并使注塑胚体B的第一颜色体位于第一模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检验合格的注塑胚体去除第二颜色体的表面覆盖层,形成第一半成品;其中,第二颜色体的表面覆盖层为第二颜色体远离第一颜色体的一面;
将第一半成品装载至脱脂窑,使用600℃-800℃,40h-60h时间范围内进行热脱脂,并形成第二半成品;
将检验合格的第二半成品装载至本烧窑,使用1400℃-1500℃,25h-35h进行烧结,形成第三半成品;
检验合格的第三半成品去除表层形成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半成品去除表层形成成品包括:
依据设计要求,将第三半成品使用磨床将表面去除固定尺寸并形成第四半成品;
粗磨第四半成品,并使用粗抛和精抛工艺,获得成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色型腔包括与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相连接的第二色凸出型腔部;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凸出于第一色型腔;沿垂直于合模方向,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的面积覆盖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面积;
去除第二颜色体的表面覆盖层包括第二色凸出型腔部、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第二倒角区和部分或者全部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直线区。
10.一种注塑胚体,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注塑而成;该注塑胚体包括第一颜色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颜色体上的第二颜色体;
所述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一色型腔用于注塑产生第一颜色体;
所述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二色型腔用于注塑产生第二颜色体。
11.一种注塑制品,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塑胚体加工而成,该注塑制品包括第一颜色体,
还包括具有第一倒角区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形成的第二颜色体对应部分,或者,还包括具有第一倒角区和部分或者全部直线区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形成的第二颜色体对应部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22203.2A CN110576566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22203.2A CN110576566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76566A true CN110576566A (zh) | 2019-12-17 |
CN110576566B CN110576566B (zh) | 2024-11-01 |
Family
ID=68809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22203.2A Active CN110576566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7656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48541A (ja) * | 2008-04-10 | 2009-10-29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2色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筐体部品 |
CN201559292U (zh) * | 2009-09-29 | 2010-08-25 | 福建友通实业有限公司 | 双色模具 |
CN203901648U (zh) * | 2014-05-13 | 2014-10-29 |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透光空调面板模具 |
CN104526980A (zh) * | 2014-12-23 | 2015-04-22 | 深圳创维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三色注塑模具 |
CN107839165A (zh) * | 2017-12-20 | 2018-03-27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模具 |
CN208290375U (zh) * | 2018-06-15 | 2018-12-28 |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注塑成型模具和注塑胚体以及注塑制品 |
-
2018
- 2018-06-15 CN CN201810622203.2A patent/CN1105765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48541A (ja) * | 2008-04-10 | 2009-10-29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2色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筐体部品 |
CN201559292U (zh) * | 2009-09-29 | 2010-08-25 | 福建友通实业有限公司 | 双色模具 |
CN203901648U (zh) * | 2014-05-13 | 2014-10-29 |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透光空调面板模具 |
CN104526980A (zh) * | 2014-12-23 | 2015-04-22 | 深圳创维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三色注塑模具 |
CN107839165A (zh) * | 2017-12-20 | 2018-03-27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模具 |
CN208290375U (zh) * | 2018-06-15 | 2018-12-28 |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注塑成型模具和注塑胚体以及注塑制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76566B (zh) | 2024-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43583U (zh) | 一种3d打印注塑模具 | |
WO2017166543A1 (zh) | 厚壁塑件包围式分层注塑方法及其模具结构和配光镜产品 | |
CN109311093B (zh) | 用来制造部件的方法、外壳和设备 | |
CN107187079A (zh) | 飞机机盖壳的成型方法 | |
CN110548856B (zh) | 一种铝合金壳体铸件的复合铸型及其成型方法 | |
CN208290375U (zh) | 注塑成型模具和注塑胚体以及注塑制品 | |
CN110576566A (zh) | 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 | |
CN212147328U (zh) | 一种注塑件医疗模具 | |
CN106584776B (zh) | 一种异形环套的注塑模腔 | |
KR20170015020A (ko) | 가스 배출이 가능한 로터 다이캐스팅 몰드용 금형코어 | |
CN205835753U (zh) | 一种变尺寸多型腔复合材料构件模压成型模具 | |
JP6830982B2 (ja) | 2色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CN210590399U (zh) | 一种能够快速加工的注塑模具 | |
CN208197448U (zh) | 一种精密黄铜密封件成型模具 | |
CN108672658B (zh) | 一种船用推进动力进水端部件精密铸造工艺方法 | |
CN207983855U (zh) | 一种基于注塑成型的超厚塑胶产品 | |
CN108381118B (zh) | 一体成型不锈钢嵌件结构的制备方法 | |
CN111438882A (zh) | 双色装饰件注塑工艺和双色装饰件 | |
CN111319194A (zh) | 一种便于脱模医疗注塑件模具及其制作工艺 | |
CN213891008U (zh) | 塑料收纳盒高速注塑成型模具型腔排气机构 | |
CN113799332B (zh) | 一种薄壁注塑产品无飞边模具 | |
JPH04329802A (ja) | 薄肉部品の成形方法 | |
CN108973023A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08164201U (zh) | 一种微型开关按钮的注塑模具 | |
CN214645468U (zh) | 智能手机触屏笔的PCB-Holder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