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4411A - 用户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4411A
CN110574411A CN201780090132.XA CN201780090132A CN110574411A CN 110574411 A CN110574411 A CN 110574411A CN 201780090132 A CN201780090132 A CN 201780090132A CN 110574411 A CN110574411 A CN 110574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user equipment
precoding
precode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01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川真平
永田聪
赵群
侯晓林
郑旭飞
王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74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4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54Sidelink beam training with support from third instance, e.g. the third instance being a base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所述用户装置具有:设置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多个预编码矩阵;以及信号发送部,其在包含多个单位时间区间的规定时间区间中,一边在时域中切换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中的预编码矩阵,一边对D2D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D2D信号,所述信号发送部将利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规定时间区间中的至少2个单位时间区间。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及LTE的后续系统(例如,也称为LTE-A(LTE Advanced)、NR(New Radio:新无线电,也称为5G)中,正在研究用户装置彼此不经由无线基站而进行直接通信的D2D(Device to Device)技术。
D2D能够减轻用户装置与基站之间的业务量,即使在灾害时等基站不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用户装置间的通信。
D2D大致分为用于发现能够进行通信的其它用户装置的D2D发现(D2D discovery,也称为D2D发现)和用于在用户装置间进行直接通信的D2D通信(D2D directcommunication,也称为D2D通信、终端间直接通信)。下面,在没有特别区分D2D通信、D2D发现等时,都称之为D2D。此外,将通过D2D收发的信号称为D2D信号。
另外,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将D2D称为“侧链路(sidelink)”,但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更通用的用语即D2D。但是,在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也使用了sidelink。
此外,在3GPP中,正在研究通过扩展上述D2D功能来实现V2X(Vehicle toEverything)的技术,进行了规范化。在此,V2X是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是表示在汽车之间进行的通信形式的V2V(Vehicle toVehcle)、表示在汽车与设置在道路旁边的道路侧单元(RSU:Road-Side Unit)之间进行的通信形式的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表示在汽车与驾驶员的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通信形式的V2N(Vehicle to Nomadic device)以及表示在汽车与行人的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通信形式的V2P(Vehicle to Pedestrian)的总称。
在LTE的Rel-14中,进行了有关V2X的若干功能的规范化(例如,非专利文献1)。该规范中,关于针对用户装置的V2X通信用的资源分配,规定了Mode3(模式3)和Mode4(模式4)。在Mode3中,通过从基站发送给用户装置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动态地分配发送资源。此外,在Mode3中,可能也存在SPS(Semi PersistentScheduling:半永久性调度)。在Mode4中,用户装置从资源池中自主地选择发送资源。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3 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3 V14.2.0(2017-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正在研究在假设进行高速移动的终端之间的D2D通信的V2X(尤其是,V2V)中,用户装置通过应用发送分集来进行发送而使通信的质量以及可靠性提高的情况。作为发送分集的技术之一,研究了具有在时域中切换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的预编码矢量切换(PVS:Precoding Vector Switching),并将其应用于V2X等的D2D的情况。然而,并没有提出应用PVS进行D2D通信的具体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装置能够应用预编码矢量切换,适当地进行D2D通信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具有:设置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多个预编码矩阵;以及信号发送部,其在包含多个单位时间区间的规定时间区间中,一边在时域中切换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中的预编码矩阵,一边对D2D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D2D信号,所述信号发送部将利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规定时间区间中的至少2个单位时间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装置能够应用预编码矢量切换而适当地进行D2D通信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V2X的图。
图2A是用于说明D2D的图。
图2B是用于说明D2D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D2D通信中使用的MAC PDU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SL-SCH subheader(子报头)的格式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出与实施例1中的信号发送相关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4)中的码本的示例的图。
图8A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例的图。
图8B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例的图。
图8C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例的图。
图9是示出与实施例2中的信号发送相关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与实施例3中的信号发送相关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例的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例的图。
图13B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例的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例的图。
图14B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装置UE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10以及用户装置UE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为一例,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设想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依据LTE的方式的系统,但是本发明不限于LTE,也能够应用于其它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LTE”被广义地使用,不仅包括与3GPP的版本8或9版本对应的通信方式,也包括与3GPP的版本10、11、12、13或版本14及以后的版本对应的第5代(5G、NR)的通信方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主要以V2X为对象,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技术不限于V2X,能够广泛应用于整个D2D。“D2D”其含义包含V2X。此外,“D2D”的用语不限于LTE,是指整个终端之间通信。此外,本实施方式主要为“D2D通信”为对象,但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D2D通信,也能够应用于“D2D发现”。
此外,除非另有说明,“D2D信号”可以是数据信号,也可以是SCI,还可以是发现信号,也可以是SCI与数据信号的组合。
(D2D的概要)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D2D作为基本技术,因此首先对LTE中规定的D2D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在V2X中,也能够使用在此说明的D2D的技术,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能够进行基于该技术的D2D信号的收发。
如已经说明那样,D2D大致具有“D2D发现”和“D2D通信”。关于“D2D发现”,如图2A所示,在每个发现期间(Discovery period)确保发现消息(Discovery message)用的资源池,用户装置在该资源池内发送发现消息(发现信号)。更具体地,存在Type1(类型1)和Type 2b(类型2b)。在Type 1中,用户装置自主地从资源池中选择发送资源。在Type 2b中,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号)来分配半静态的资源。
关于“D2D通信”,如图2B所示,也周期性地确保SCI(Sidelink ControlInformation::侧链路控制信息)/数据发送用资源池。发送侧的用户装置通过从Control(控制)资源池(PSCCH资源池)中选择出的资源利用SCI向接收侧通知数据发送用资源(PSSCH资源池)等,通过该数据发送用资源发送数据。关于“D2D通信”,更详细来说,存在Mode 1(模式1)和Mode 2(模式2)。在Mode 1中,通过从基站发送给用户装置的(E)PDCCH来动态地分配资源。在Mode 2中,用户装置从资源池中自主地选择发送资源。关于资源池,可以使用利用SIB通知的,也可使用预先定义的。
此外,如已经说明那样,在Rel-14中,除了Mode 1和Mode 2,还有Mode 3和Mode 4。在Rel-14中,能够通过在频率方向上相邻的资源块同时(在1子帧中)发送SCI和数据。另外,SCI也可以称为SA(Scheduling Assignment:调度分配)。
在LTE中,“D2D发现”中使用的信道称为PSDCH(Physical Sidelink DiscoveryChannel:物理侧链路发现信道),发送“D2D通信”中的SCI等控制信息的信道称为PSCCH(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发送数据的信道称为PSSCH(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此外,PSCCH和PSSCH具有以PUSCH为基础(PUSCH-based)的结构,并且成为插入有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的结构。
如图3所示,D2D中使用的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至少由MAC header(报头)、MAC Control element(MAC控制元素)、MAC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Padding(填充)构成。MACPDU也可以包括其它信息。MAC header由1个SL-SCH(Sidelink Shared Channel:侧链路共享信道)subheader(子报头)和1个以上的MAC PDU subheader构成。
如图4所示,SL-SCH subheader由MAC PDU格式版本(V)、发送源信息(SRC)、发送目的地信息(DST)、Reserved bit(保留位)(R)等构成。V被分配给SL-SCH subheader的起始处,表示用户装置所使用的MAC PDU格式版本。在发送源信息中设定与发送源有关的信息。发送源信息中还可以设定与ProSe UE ID有关的识别符。在发送目的地信息中设定与发送目的地有关的信息。发送目的地信息中还可以设定与发送目的地的ProSe Layer-2 GroupID有关的信息。
(系统结构)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基站10、用户装置UE1以及用户装置UE2。在图5中,用户装置UE1被图示为发送侧,用户装置UE2被图示为接收侧,但用户装置UE1和用户装置UE2均具有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这两者。以下,在未特别区分用户装置UE1和用户装置UE2的情况下,均记载为“用户装置UE”。
图5所示的用户装置UE1以及用户装置UE2分别具有作为LTE(除了现有的LTE以外,也为包括5G、NR的LTE,以下也相同)中的用户装置UE的蜂窝通信的功能、以及包括上述信道中的信号收发的D2D功能。此外,用户装置UE1、用户装置UE2具有执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的功能。
此外,用户装置UE可以是具有D2D的功能的任意装置,但用户装置UE例如是车辆、行人所保持的终端、RSU(具有UE的功能的UE类型的RSU)等。
用户装置UE所使用的信号波形可以是CP-OFDM(在现有的LTE的下行中使用的波形),也可以是DFT-S-OFDM(DFT-Spreading-OFDM)(在现有的LTE的上行中使用的波形),也可以是其它的信号波形。
此外,用户装置UE的D2D的发送的处理内容基本上与LTE中的上行发送的处理内容相同(非专利文献2)。例如,用户装置UE对发送数据的码字(codeword)进行加扰并进行调制,生成复值码元(complex-valued symbols),将该复值码元映射(发送信号)至1层或者2层并进行预编码。并且,对将预编码后的复值码元(precoded complex-valued symbols)映射至资源元素,生成发送信号(例:complex-valued time-domain SC-FDMA signal:复值时域SC-FDMA信号),并从各天线端口进行发送。在后述的各实施例的说明中,作为发送处理的说明,主要进行着眼于预编码以及参考信号的映射的说明。
另外,通过预编码矢量对信号进行预编码是指将预编码矢量与信号相乘,由此,能够形成发送波束。如时域的PVS(Precoding Vector Switching:预编码矢量切换)那样,随着时间的经过切换预编码矢量相当于随着时间的经过切换发送波束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的PVS是时域的PVS。此外,天线端口是指与1个或者多个天线元件对应的逻辑天线端口。此外,可以将“预编码矢量”称为“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矢量”是“预编码矩阵”的一种。
关于基站10,其具有作为LTE中的基站10的蜂窝通信的功能、以及用于实现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UE通信的功能(DMRS映射模式的设定等)。此外,基站10可以是RSU(具有eNB的功能的eNB类型的RSU)。
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UE应用PVS而发送数据信号(PSSCH)。以下,作为其具体例,对实施例1~4进行说明。另外,可以将在实施例1~4中应用于数据信号的技术应用于控制信号、或者发现信号。
(实施例1)
图6为示出与实施例1中的用户装置UE1的预编码以及信号发送相关的功能部(后述的信号发送部101中所包含的功能部)的图。如图6所示,该功能部具有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乘以预编码矢量)的预编码器11以及天线端口12、13。在实施例1(实施例2~4也同样)中,假设了各天线端口与1个天线元件(物理天线元件)对应,但各天线端口也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对应。
预编码器11被输入数据信号和DMRS作为发送信号,这些信号被预编码,从各天线端口作为无线信号而被发送。作为一例,与LTE同样地,DMRS是Zadoff-Chu序列,通过循环移位,能够生成多个正交的DMRS。后述的未进行预编码的RS也是同样的。
实施例1中的预编码器11将多个预编码矢量保持在内存等中,并根据时间切换而使用各预编码矢量。该多个预编码矢量不限于特定的矢量,但作为一例,在实施例1中,使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对天线端口{20,21}使用的码本中所记载的预编码矢量。
图7示出该码本。更具体来说,用户装置UE1使用索引0、1、2、3的预编码矢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也包括实施例2~4)中,有时将使用索引0的预编码矢量时的预编码器11称为预编码器0,将使用索引1的预编码矢量时的预编码器11称为预编码器1,将使用索引2的预编码矢量时的预编码器11称为预编码器2,将使用索引3的预编码矢量时的预编码器11称为预编码器3。也可以将根据时间切换预编码矢量称为预编码器循环(Precoder cycling)。
在实施例1中,按照预编码器0~3中的每个预编码器(预编码矢量),使用正交的不同的序列的DMRS。不同的多个DMRS可以分别与DMRS端口(DMRS用的の天线端口)关联。例如,输入至预编码器0的DMRS与DMRS端口0关联,输入至预编码器1的DMRS与DMRS端口1关联,输入至预编码器2的DMRS与DMRS端口2关联,输入至预编码器3的DMRS与DMRS端口3关联。不同的DMRS端口的多个DMRS被映射至资源元素(复用)。另外,也可以不使用这种“端口”的概念而进行不同的多个DMRS的复用。此外,不同的多个DMRS的复用可以使用CDM或者FDM。
参照图8A~图8C,示出数据信号以及DMRS映射至资源(具体来说,资源元素)的示例。在图8A~图8C中示出映射的横长矩形的横向长度为1个子帧(也可以将其称为时隙,还可以称为TTI),纵向长度为1个子载波。另外,纵向长度也可以是多个子载波。在实施例2~4中的映射的图中也是同样的。
在图8A~图8C的各示例中,1子帧具有14个码元,如图所示地映射了数据信号和DMRS。另外,码元#13是间隙(Puncture,删截)码元。1子帧具有14个码元,码元#13为间隙(Gap)的情况在实施例2~4中也是同样的。另外,1子帧是“规定时间区间”的示例,1码元是“单位时间区间”的示例。在实施例1~4中,使用1子帧作为“规定时间区间”,使用1码元作为“单位时间区间”,但这些仅为示例。例如,在实施例1~4中,也可以使用比1子帧长(或者短)的时间区间作为“规定时间区间”,使用比1码元长(或者短)的时间区间作为“单位时间区间”。
此外,将预编码器被切换的时间位置称为切换时间位置,将2个切换时间位置之间的区间(其中不包括切换时间位置)称为切换时间区间。
在图8A~图8C的任意的示例中,用户装置UE1将由预编码器0进行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映射至码元#0、#1、#3,将由预编码器1进行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映射至码元#4、#6,将由预编码器2进行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映射至码元#7、#9,将由预编码器3进行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映射至码元#10、#12。
在图8A~图8C之间,DMRS的映射方法不同。在图8A的示例中,用户装置UE1将在预编码器0~3的各预编码器中进行预编码后而得的4个不同序列的DMRS映射至码元#2、#5、#8、#11的各码元(复用)。
接收进行了图8A所示的映射的信号的用户装置UE2(在此,将进行接收的用户装置设为用户装置UE2。以下也同样)使用应用了预编码器0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该信道估计结果,进行由码元#0、#1、#3接收的、被预编码器0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解调。此外,用户装置UE2使用应用了预编码器1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该信道估计结果,进行由码元#4、#6接收的、被预编码器1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解调。关于其它的数据信号,也是同样的。
在图8A的示例中,在每1子帧有4个、映射有DMRS的码元的各个中,由于被映射了由各预编码器进行预编码后的4个DMRS,因此能够进行正确的信道估计。例如,当着眼于由预编码器0进行预编码的DMRS时,其被映射到4个码元#2、#5、#8、#11中,因此通过使用时间位置不同的各码元的DMRS,例如能够高精度地估计高速移动的发送终端的发送信号的相位旋转。因此,与使用1个DMRS(或者少于4个数量的DMRS)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正确的信道估计。
关于图8B~图8C,以与图8A不同的之处为重点进行说明。在图8B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1将由预编码器0、1预编码后的2个不同序列的DMRS映射至码元#2,将由预编码器0~2预编码后的3个不同序列的DMRS映射至码元#5,将由预编码器1~3预编码后的3个不同序列的DMRS映射至码元#8,将由预编码器2、3预编码后的2个不同序列的DMRS映射至码元#11。
接收进行了图8B所示的映射的信号的用户装置UE2使用应用了预编码器0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该信道估计结果,进行由码元#0、#1、#3接收的、被预编码器0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解调。关于其它的数据信号也是同样的。在图8B的示例中,也能够使用时间位置不同的DMRS来进行信道估计。此外,在图8B的示例中,与图8A的示例相比,1码元中复用的DMRS的数量较少,因此与图8A的示例相比,能够增大每1DMRS的发送功率。
在图8C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1将由预编码器0预编码后的1个DMRS映射至码元#2,将由预编码器1预编码后的1个DMRS映射至码元#5,将由预编码器2预编码后的1个DMRS映射至码元#8,将由预编码器3预编码后的1个DMRS映射至码元#11。
接收进行了图8C所示的映射的信号的用户装置UE2使用应用了预编码器0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该信道估计结果,进行由码元#0、#1、#3接收的、被预编码器0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解调。关于其它的数据信号也是同样的。在图8C的示例中,由于不能够使用时间位置不同的DMRS来进行信道估计,因此与图8A、8B相比,信道估计精度降低。但是,其具有与图8A、图8B的示例相比能够增大每1DMRS的发送功率的优点。
<关于与预编码器、DMRS等相关的信息>
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2例如通过来自基站10的设定、或者通过规范的规定等,掌握了1子帧中的切换时间位置、以及在各切换时间区间中使用的编码器。此外,用户装置UE2通过来自基站10的设定、或者通过规范的规定等,掌握映射DMRS的码元位置、各DMRS的序列、各序列中应用的预编码器、以及各码元中映射了哪个DMRS的情况。由此,能够可靠地执行上述的接收动作。
用户装置UE2也可以不预先掌握上述的所有信息。例如,用户装置UE2掌握了码元#2、#5、#8、#11中映射有DMRS,但未掌握DMRS的序列(以及对应的预编码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预先对SCI(SA)的内容及其CRC与DMRS的序列进行关联。此外,预先确定用于根据该序列生成其它3个序列的循环移位偏移(Cyclic shift offset,CS偏移)。假设在各用户装置中已知这些信息。
并且,发送侧的用户装置UE1发送针对待发送的数据信号的SCI(控制信息),并且在码元#2(最初的DMRS、与最初的预编码器0对应)中映射与该SCI的内容及其CRC对应的序列的DMRS(由预编码器0进行预编码),同时在码元#5、#8、#11中映射使用CS偏移生成的3个DMRS,将其与数据信号一起进行发送(例:图8C)。
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2接收SCI,并根据该SCI的CRC,掌握了映射至码元#2的DMRS的序列。此外,用户装置UE2根据该序列,通过使用CS偏移而掌握其它的3个DMRS,使用各DMRS来进行信道估计,从而进行数据信号的解调。另外,用户装置UE2例如能够根据预编码器的切换时间位置,掌握映射到码元#2、#5、#8、#11的DMRS被预编码器0、1、2、3预编码的情况。
通过上述的方法(使用SCI的内容及其CRS的方法),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2在图8A~图8C中任意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应用了与数据信号所应用的预编码器相同的预编码器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从而进行数据信号的解调。
另外,在进行图8A、图8B的映射的情况下,当用户装置UE2事先掌握应用了相同的预编码器的DMRS被映射到哪些多个码元时,例如,用户装置UE使用与预编码器0对应的DMRS的序列,对码元#5、#8、#11进行搜索(盲检测),在检测到该序列的情况下,与码元#2的DMRS一起,使用该检测到的码元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关于与其它的预编码器对应的DMRS也是同样的。
此外,例如可以是,在某个切换时间区间中的码元和下一个码元(或者前一个码元)这2个码元中,预先确定映射由与该切换时间区间对应的预编码器进行预编码后的DMRS,对各用户装置预先设定表示该事项的信息。在该情况下,例如,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2可以在1子帧中的最初的2个码元中,使用由预编码器0预编码后的DMRS的序列来进行信道估计,而不进行上述盲检测。关于与其它的预编码器对应的DMRS也是同样的。
(实施例2)
接着,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9为示出与实施例2中的用户装置UE1的预编码以及信号发送相关的功能部(后述的信号发送部101中所包含的功能部)的图。与实施例1同样地,该功能部具有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乘以预编码矢量)的预编码器11以及天线端口12、13。
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例2中的预编码器11具有多个预编码矢量,根据时间切换并使用各预编码矢量。该多个预编码矢量不限于特定的矢量,但作为一例,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非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对天线端口{20,21}使用的码本中所记载的预编码矢量。该码本如图7所示。
预编码器11被输入数据信号,该数据信号被预编码后从各天线端口作为无线信号被发送出去。与实施例1不同,在实施例2中没有使用预编码的DMRS。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2中,在预编码器11的后段,与LTE的CRS同样的未进行预编码的RS(reference signal:参考信号)从各天线端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天线元件)被发送出去。在图9的示例中,通过天线端口12(端口1)和天线端口13(端口2)分别交替地发送2个RS序列即S1(第1RS序列)和S2(第2RS序列)。通过相同码元而被发送的S1和S2被CDM或者FDM复用后被发送。
参照图10,示出针对数据信号以及RS的资源(具体为资源元素)的映射的示例。
在图10中,资源元素中所记载的“0”表示映射有由预编码器0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码元,“1”表示映射有由预编码器1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码元,“2”表示映射有由预编码器2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码元,“3”表示映射有由预编码器3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码元。
即,用户装置UE1将由预编码器0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映射至码元#0、#1、#3,将由预编码器1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映射至码元#4、#6,将由预编码器2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映射至码元#7、#9,将由预编码器3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映射至码元#10、#12。例如,这种预编码的模式(表示在哪个切换时间区间应用哪个预编码的模式)由基站10对用户装置UE1进行设定。此外,可以在规范等中规定该模式,用户装置UE1预先保持该模式,也可以根据使用SCI(SA)通知的SA的CRC唯一地确定该模式。
此外,如图10所示,用户装置UE1将S1和S2映射至码元#2、#5、#8、#11的各个。另外,将RS(S1和S2)映射至码元#2、#5、#8、#11的各个是一例。可以将RS映射至比这多的码元,也可以将RS映射至比其少的码元(例:1个码元)。关于表示将RS映射至哪个码元的模式,可以由基站10对用户装置UE1进行设定,也可以在规范等中进行规定,由用户装置UE1预先进行保持。
在实施例2中,假设通过来自基站10的设定或者通过规范的规定等,在各用户装置中已知预编码器的切换时间位置、各切换时间区间中应用的预编码器以及映射有RS的码元。
考虑如下情况: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2虽掌握了在码元#2、#5、#8、#11中映射(复用)了2个RS以及复用方法(在FDM的情况下,各RS的频率位置等),但未掌握各RS的序列。在该情况下,例如,预先将根据SCI(SA)的内容及其CRC得到的多个信息与多个第1RS序列(S1)进行关联。此外,预先确定用于根据该序列生成第2RS序列的循环移位偏移(CS偏移)。假设在各用户装置中已知这些信息。
并且,发送侧的用户装置UE1发送针对待发送的数据信号的SCI,并且将与该SCI的CRC对应的第1RS序列(S1)以及根据第1RS序列(S1)通过循环移位得到的第2RS序列(S2)映射至码元#2、#5、#8、#11,并将其与数据信号一起进行发送。
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2接收SCI,根据该SCI的内容及其CRC,掌握第1RS序列(S1)。此外,用户装置UE2根据该序列,通过使用CS偏移而掌握第2RS序列(S2),使用各RS进行信道估计,进行数据信号的解调。用户装置UE2根据在各切换时间区间中使用的预编码器的信息(既知)以及基于2个RS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数据信号解调。
另外,在实施例2中将S1和S2这2个RS的序列映射至1个码元,但这仅为示例。可以仅映射1个序列,也可以映射3个以上的序列。
(实施例3)
接着,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实施例3是组合实施例1与实施例2而得到的实施例。
图11是示出与实施例3中的用户装置UE1的预编码以及信号发送相关的功能部(后述的信号发送部101中所包含的功能部)的图。与实施例1、2同样地,该功能部具有对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乘以预编码矢量)的预编码器11以及天线端口12、13。
与实施例1、2同样地,实施例3中的预编码器11具有多个预编码矢量,根据时间切换并使用各预编码矢量。该多个预编码矢量不限于特定的矢量,但作为一例,使用与实施例1、2相同的非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对天线端口{20,21}使用的码本中所记载的预编码矢量。该码本如图7所示。
预编码器11被输入数据信号,并且与实施例1同样地,被输入DMRS。数据信号和DMRS被预编码,并从各天线端口作为无线信号被发送出去。
此外,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2同样地,在预编码器11的后段,未被预编码的RS(reference signal)从各天线端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各天线元件)被发送出去。在图11的示例中,天线端口12(端口1)和天线端口13(端口2)分别交替地发送2个RS的序列即S1(第1RS序列)和S2(第2RS序列)。由相同的码元发送的S1和S2被CDM或者FDM复用后被发送出去。
参照图12,示出针对DMRS、数据信号以及未进行预编码的RS的资源(具体来说,是资源元素)的映射的示例。
在图12中,“0”表示映射了由预编码器0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码元,“1”表示映射了由预编码器1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码元,“2”表示映射了由预编码器2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码元,“3”表示映射了由预编码器3预编码后的数据信号的码元。
此外,在图12的示例中,在码元#2(映射有最初的参考信号的码元)和码元#11(映射有最后的参考信号的码元)映射由与该时间位置(切换时间区间)对应的预编码器预编码后的DMRS。此外,在码元#5和码元#8映射第1RS序列(S1)和第2RS序列(S2)。另外,该映射方法仅为一例。可以在更多的码元映射DMRS(或者RS)。此外,与实施例1的图8A、图8B同样地,可以将由某个预编码器预编码后的DMRS映射至多个码元。
接收进行了图12所示的映射的信号的用户装置UE2例如使用码元#2的DMRS来进行信道估计,对映射到码元#0、#1、#3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此外,用户装置UE2例如使用码元#11的DMRS来进行信道估计,对映射到码元#10、#12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此外,在实施例2所说明的方法,使用第1RS序列(S1)和第2RS序列(S2)进行信道估计,对映射到码元#4、#6、#7、#9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如在实施例1、2中所说明的,可以是用户装置UE2使用SCI CRC以及CS偏移求出序列,使用该序列来估计序列的DMRS以及RS的序列。
另外,在实施例1~4中,在模式或者序列的通知中使用了SCI。在该情况下,不限于CRS,也可以使用与SCI有关的任意信息。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实施例2的变形例。实施例4中的用户装置UE1和用户装置UE2包括实施例2中的用户装置UE1以及用户装置UE2的功能。以下,主要对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根据实施例2追加的内容)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处理内容也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3。
在实施例4中,用户装置UE1的预编码器11所使用的多个预编码矢量的模式在规范等中进行了规定,该模式在各用户装置中预先进行设定。此外,也可以是基站10对用户装置UE1设定该模式。
例如,在使用预编码矢量0~3(预编码器0~3)的情况下,作为改变了各预编码矢量的应用顺序的模式,例如定义了(模式1={0、1、2、3}、模式2={1、0、2、3}、模式3={3、2、1、0})这样的多个模式,对各用户装置设定这些模式。另外,“0”表示预编码矢量0。其它的数字也是同样的。此外,各模式中的数字顺序表示应用相应预编码矢量的顺序。例如,图10所示的映射相当于应用了模式1的情况下的映射。
在此,假设将根据SCI的内容得到的信息与模式进行关联。发送侧的用户装置UE1根据SCI的内容(或者CRC mask)选择1个模式,进行应用了该模式的PVS来发送数据信号。例如,在选择了模式1的情况下,发送图10所示的映射的信号。
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2从用户装置UE1接收SCI,根据该SCI的内容,判别用户装置UE1所使用的模式,根据该模式进行数据的解调。例如,在用户装置UE1所使用的模式是上述模式1的情况下(图10),用户装置UE2例如判断为应用于码元#0、#1、#3的预编码矢量是0,使用该预编码矢量0的信息来进行映射到码元#0、#1、#3的数据信号的解调。
此外,也可以是定义1个模式,对各用户装置事先设定该模式。在该情况下,例如,定义根据SCI的内容(或者CRC mask)得到的信息(数值等)与循环移位的关联,并事先对各用户装置进行设定。
应用上述1个模式来进行发送的用户装置UE1根据SCI的内容(或者CRCmask),从预先定义的多个循环移位中选择1个循环移位,进行应用了循环移位后的模式的PVS而发送数据信号。
例如,在所定义的模式由图13A的A示出,而且作为循环移位,选择了“向左偏移2个预编码矢量”这样的循环移位的情况下,应用B所示的模式。通过应用这种循环移位,能够使用户装置之间的干扰随机化。作为一例,图13B示出V2V(汽车间通信)的图像。在模式被固定的情况下,图13B所示的中央的汽车可能集中地受到干扰。另一方面,如实施例4所示,通过循环移位使模式分散,能够使干扰随机化并使干扰减小。
此外,在定义多个模式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1可以包含SCI中的模式的索引在内,发送包括该索引的SCI。在该情况下,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2从用户装置UE1接收SCI,并根据该SCI中所包含的索引,判别用户装置UE1所使用的模式,根据该模式进行数据信号的解调。另外,用户装置UE1能够任意地选择模式。例如,用户装置UE1可以选择用于发送分集的模式,也可以选择用于波束成型的模式。
图14A示出用于波束成型的模式的示例。在该情况下,由于仅使用1个预编码矢量,因此当用户装置UE1的朝向未产生变化时,用户装置UE1始终发送相同方向的发送波束。在3GPP中,作为V2X的Phase2(阶段2),研究了图14B所示的队列行驶(platooning)(例:多个汽车成列地行驶)的用例。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图14A所示的模式。
(其它)
在实施例1~4的各实施例中,用户装置UE1可以通过SCI(PSCCH)向用户装置UE2通知有无针对数据信号(PSSCH)应用发送分集。例如,接收到表示发送分集的应用是“有”的信息的用户装置UE2能够(根据需要)决定进行实施例1中说明的DMRS的搜索动作(盲检测)。
此外,用户装置UE1可以通过SCI(PSCCH)向用户装置UE2通知DMRS/RS的映射模式的索引、和/或针对DMRS/RS(特别是预编码的DMRS)的码元的映射内容(对哪个码元映射了哪个RS等)、和/或所应用的预编码器侧链路模式(特别是未进行预编码的RS的情况下)的索引。
另外,所通知的各信息例如是事先设定的信息、或者从高层设定的信息(例:基于来自基站10的RRC信令的设定)等。
(装置结构)
接着,对执行之前所说明的处理动作的用户装置UE以及基站1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用户装置UE以及基站10可以具有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以及其它的实施例的所有功能,也可以仅具有5个实施例中的任意1个实施例的功能,还可以具有5个实施例中的任意4个或者3个或者2个的功能。
<用户装置>
图15为示出用户装置UE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5所示,用户装置UE具有信号发送部101、信号接收部102以及设置信息存储部103。图15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则功能区分和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
信号发送部101根据发送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以无线的方式发送该发送信号。信号接收部102以无线的方式接收各种的信号,从所接收到物理层的信号中取得更高层的信号。信号发送部101和信号接收部102均包括D2D功能和蜂窝通信功能。信号发送部101包括执行在实施例1~4以及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信号发送的动作的功能。信号接收部102包括执行在实施例1~4以及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信号接收的动作的功能。
设置信息存储部103存储由信号接收部102从基站10接收到的各种设置信息、以及预先设定的设置信息。例如,设置信息存储部103构成为存储多个预编码矩阵。
信号发送部101构成为在包括多个单位时间区间的规定时间区间内,一边在时域中切换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中的预编码矩阵,一边对D2D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D2D信号。例如,信号发送部101在所述规定时间区间中的至少2个单位时间区间中映射利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
此外,信号发送部101也能够在所述规定时间区间中的至少1个单位时间区间中映射未进行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此外,可以是设置信息存储部103存储多种表示多个预编码矩阵的应用的时间顺序的模式,在按照所述多种模式中的特定的模式对所述D2D信号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信号发送部101发送包括与该模式对应的信息的控制信息。信号发送部101通过对表示多个预编码矩阵的应用的时间顺序的模式进行循环移位,从而切换多个模式,同时对所述D2D信号进行预编码。信号发送部101可以发送与在所述D2D信号的预编码中使用的所述循环移位对应的信息的控制信息。
<基站10>
图16是示出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6所示,基站10具有信号发送部201、信号接收部202、设置信息存储部203以NW通信204。图16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则功能区分和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
发送部201包括生成待向用户装置UE侧发送的信号,并以无线的方式发送该信号的功能。信号接收部202包括接收从用户装置UE发送的各种信号,从接收到的信号中例如取得更高层的信息的功能。
信号发送部201包括执行在实施例1~4以及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针对用户装置UE的信号(例:设置信息)发送的动作的功能。
设置信息存储部203存储待向用户装置UE发送的各种设置信息、从用户装置UE接收的各种设置信息、以及预先设定的设置信息。NW通信部204例如执行基站间的信息通信。
<硬件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功能结构部(图15~图16)示出了以功能为单位的块(block)。这些功能块(构成部)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没有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和/或逻辑地结合而成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和/或逻辑地分开的两个以上的装置(例如,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直接连接和/或间接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
此外,例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10均可以作为进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17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1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10分别可以构成为在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内存(memory)1002、存储器(storage)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以及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装置”这一措辞可以更换为电路、器件、单元等。用户装置UE和基站10的硬件结构可以构成为包含一个或多个由图示的1001~1006所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包含一部分装置。
用户装置UE和基站10中的各功能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在处理器1001、内存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从而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控制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内存1002及存储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和/或写入。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动作,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包含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构成。
此外,处理器1001从存储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向内存1002读出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据此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了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可以通过存储在内存1002中并通过处理器1001进行动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图15所示的用户装置UE的信号发送部101、信号接收部102、设置信息存储部103。此外,例如,可以通过存储在内存1002中并通过处理器1001进行动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图16所示的基站10的信号发送部201、信号接收部202、设置信息存储部203以及NW通信部204。虽然说明了通过1个处理器1001执行上述各种处理,但也可以通过2个以上的处理器1001同时或依次执行上述各种处理。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1个以上的芯片来安装。另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信线路从网络发送。
内存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内存1002也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内存1002能够保存能够执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存储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CD-ROM(压缩盘ROM)等光盘、硬盘驱动器、软盘、磁光盘(例如压缩盘、数字多功能盘、蓝光(Blu-ray)(注册商标)盘、智能卡、闪存(例如卡、棒、键驱动(Key drive))、软盘(Floppy)(注册商标)、磁条等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存储器10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例如包含内存1002和/或存储器1003的数据库、服务器及其它适当的介质。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的硬件(收发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实现用户装置UE的信号发送部101以及信号接收部102。此外,也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实现基站10的信号发送部201以及信号接收部202、NW通信部204。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和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一体地构成(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及内存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007来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在装置间由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用户装置UE和基站10可以分别构成为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可以通过该硬件来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可以通过这些硬件中的至少1个硬件来安装处理器1001。
(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装置具有:设置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多个预编码矩阵;以及信号发送部,其在包含多个单位时间区间的规定时间区间中,一边在时域中切换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中的预编码矩阵,一边对D2D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D2D信号,所述信号发送部将通过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规定时间区间中的至少2个单位时间区间。
通过上述的结构,提供如下技术: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装置能够应用预编码矢量切换,适当地进行D2D通信。尤其是,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在至少2个单位时间区间映射通过相同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因此接收侧能够适当地进行信道估计。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装置具有:设置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多个预编码矩阵存储;信号发送部,其在包含多个单位时间区间的规定时间区间中,一边在时域中切换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中的预编码矩阵,一边对D2D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D2D信号,所述信号发送部将未进行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规定时间区间中的至少1个单位时间区间。
提供了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装置能够应用预编码矢量切换而适当地进行D2D通信的技术。尤其是,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映射未进行预编码的参考信号,因此能够以比较容易安装的方式实现用户装置。
所述设置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多种模式,所述模式表示多个预编码矩阵的应用的时间顺序,在按照所述多种模式中的特定模式对所述D2D信号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所述信号发送部发送包含与该模式对应的信息的控制信息。根据该结构,用户装置能够任意地变更模式,实现与干扰的状况相对应的灵活应对。
可以是,所述信号发送部对表示多个预编码矩阵的应用的时间顺序的模式进行循环移位,由此切换多个模式,同时对所述D2D信号进行预编码。根据该结构,用户装置能够通过循环移位而变更模式,能够实现与干扰的状况相对应的灵活应对。
可以是,所述信号发送部发送包含与所述D2D信号的预编码中使用的所述循环移位对应的信息在内的控制信息。根据该结构,接收侧能够容易掌握在发送侧使用的模式。
(实施方式的补充)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公开的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指出,这些数值就仅为一例,也可以使用适当的任意值。上述的说明中的项目的区分对于本发明而言并不是本质性的,既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在2个以上的项目中记载的事项,也可以将在某一项目中记载的事项应用于在其它项目中记载的事项(只要不矛盾)。功能框图中的功能部或处理部的边界未必对应于物理性部件的边界。既可以通过物理上的1个部件来执行多个(plural)功能部的动作,或者也可以通过物理上的多个(plural)部件执行1个功能部的动作。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序列和流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替换顺序。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功能性的框图说明了用户装置UE和基站10,而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用户装置UE所具有的处理器进行动作的软件以及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基站10所具有的处理器进行动作的软件也可以分别被保存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盘、CD-ROM、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其它适当的任意存储介质中。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形态/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高层信令(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信令、广播信息(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SIB(System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其它信号或这些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可以是RRC连接创建(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重新设定(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SUPER 3G、IMT-Advanced、4G、5G、FRA(Future RadioAccess,未来的无线接入)、W-CDMA(注册商标)、GSM(注册商标)、CDMA2000、UMB(UltraMobile Broadband,超移动宽带)、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802.20、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Bluetooth(注册商标)、使用其它适当系统的系统和/或据此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对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等,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更换顺序。例如,对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通过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各样的步骤的要素,不限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对于在本说明书中由特定的基站10进行的特定动作,也存在根据情况而由其上位节点(upper node)执行的情况。在由具有基站10的1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构成的网络中,对于为了进行与用户装置UE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可以由基站10和/或基站10以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例如,可以考虑MME或者S-GW等,但不限于此)来进行,这是显而易见的。上述例示了基站10以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为1个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多个其它网络节点的组合(例如,MME以及S-GW)。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对于用户装置UE,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时也用下述用语来称呼:用户站、移动单元(mobile unit)、用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用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useragent)、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一些其它适当的用语。
对于基站10,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时也用下述用语来称呼:NB(NodeB)、eNB(enhanced NodeB)、基站(Base Station)、gNB、或一些其它适当的用语。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determining)”、“决定(determining)”这样的用语有时也包含多种多样的动作的情况。“判断”、“决定”例如可以包括将进行了判定(judging)、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 up)(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其它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的事项视为“判断”、“决定”的事项等。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包括将进行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接入(accessing)(例如,访问内存中的数据)的事项视为“判断”、“决定”的事项。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包括将进行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的事项视为“判断”、“决定”的事项。即,“判断”、“决定”可以视为“判断”、“决定”了任何动作的事项。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根据”这样的记载,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是“仅根据”的意思。换而言之,“根据”这样的记载的意思是“仅根据”和“至少根据”双方。
另外,当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括(include)”、“包含(including)”、及其变形的用语时,这些用语与“具有(comprising)”同样地意在表示“包括性的”。另外,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者(or)”意为不是异或。
在本公开的整体中,例如,在通过翻译增加了英语中的a、an以及the这样的冠词的情况下,除非上下文明确示出并非如此,否则这些冠词可以包括多个。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内实施为修正和变更形态。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标号说明:
UE 用户装置
101 信号发送部
102 信号接收部
103 设置信息存储部
10 基站
201 信号发送部
202 信号接收部
203 设置信息存储部
204 NW通信部
1001 处理器
1002 内存
1003 存储器
1004 通信装置
1005 输入装置
1006 输出装置。

Claims (6)

1.一种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具有:
设置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多个预编码矩阵;以及
信号发送部,其在包含多个单位时间区间的规定时间区间中,一边在时域中切换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中的预编码矩阵,一边对D2D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D2D信号,
所述信号发送部将利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规定时间区间中的至少2个单位时间区间。
2.一种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具有:
设置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多个预编码矩阵;
信号发送部,其在包含多个单位时间区间的规定时间区间中,一边在时域中切换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中的预编码矩阵,一边对D2D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D2D信号,
所述信号发送部将未进行预编码的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规定时间区间中的至少1个单位时间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多种表示多个预编码矩阵的应用的时间顺序的模式,
在按照所述多种模式中的特定模式对所述D2D信号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所述信号发送部发送包含与该模式对应的信息的控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部对表示多个预编码矩阵的应用的时间顺序的模式进行循环移位,由此一边切换多个模式一边对所述D2D信号进行预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部发送包含与所述D2D信号的预编码中使用的所述循环移位对应的信息的控制信息。
6.一种由用户装置执行的通信方法,所述用户装置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且具有存储多个预编码矩阵的设置信息存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信号发送步骤,在包含多个单位时间区间的规定时间区间中,一边在时域中切换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中的预编码矩阵,一边对D2D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D2D信号,
在所述信号发送步骤中,所述用户装置将利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规定时间区间中的至少2个单位时间区间。
CN201780090132.XA 2017-05-02 2017-05-02 用户装置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05744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7312 WO2018203413A1 (ja) 2017-05-02 2017-05-02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4411A true CN110574411A (zh) 2019-12-13

Family

ID=64016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0132.XA Pending CN110574411A (zh) 2017-05-02 2017-05-02 用户装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95317A1 (zh)
CN (1) CN110574411A (zh)
WO (1) WO20182034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36083B1 (en) * 2016-11-03 2021-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for side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9891818B (zh) * 2017-08-08 2023-06-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9128261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2667634B1 (ko) * 2018-12-18 2024-05-22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사이드 링크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디바이스
US11784734B2 (en) * 2019-01-14 2023-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ath delay estimation
US11638162B2 (en) * 2021-01-13 2023-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ed overhead sidelink beam train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14014A1 (en) * 2010-11-09 2012-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precoding vector switching in uplink shared channel
US20130114752A1 (en) * 2010-09-10 2013-05-09 Yutaka Murakami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iver apparatus
WO2016031683A1 (ja) * 2014-08-29 2016-03-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704721A (zh) * 2016-01-13 2016-06-22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提高频谱利用率的d2d-p复用蜂窝网络通信方法
CN106231683A (zh) * 2016-07-15 2016-12-1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小区网络的d2d通信中的机会干扰管理方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66827A (ja) * 2013-02-06 2016-04-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集積回路、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4752A1 (en) * 2010-09-10 2013-05-09 Yutaka Murakami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iver apparatus
US20120114014A1 (en) * 2010-11-09 2012-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precoding vector switching in uplink shared channel
WO2016031683A1 (ja) * 2014-08-29 2016-03-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704721A (zh) * 2016-01-13 2016-06-22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提高频谱利用率的d2d-p复用蜂窝网络通信方法
CN106231683A (zh) * 2016-07-15 2016-12-1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小区网络的d2d通信中的机会干扰管理方案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Discussion on Tx diversity schemes in V2X phase 2", 《3GPP TSG-RAN WG1#88B R1-1704529》 *
HUAWEI, HISILICON: "Discussion on supporting Transmit Diversity for R15 sidelink", 《3GPP TSG-RAN WG1#88B R1-170427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95317A1 (en) 2020-06-18
WO2018203413A1 (ja) 2018-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5622B2 (en) User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JP6413021B2 (ja) ユーザ装置、信号送信方法及び信号受信方法
CN112314029B (zh) 通信装置及基站
CN110574411A (zh) 用户装置及通信方法
US20210168589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capability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US11924831B2 (en) User equipment (UE) for performing flexible scheduling for inter-terminal direct communication
US20220046469A1 (en) User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2202726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204971A1 (en) User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68372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1024377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9087371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制御情報送信方法
CN112205043A (zh) 通信装置
WO2019030917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周波数オフセット推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