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4303B - 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4303B
CN110574303B CN201780089912.2A CN201780089912A CN110574303B CN 110574303 B CN110574303 B CN 110574303B CN 201780089912 A CN201780089912 A CN 201780089912A CN 110574303 B CN110574303 B CN 110574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mrs
information
terminal
base sta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99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4303A (zh
Inventor
长谷川文大
平明德
井浦裕贵
内田繁
望月满
下田忠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74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4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4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4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站(1),其对1台终端分配1个以上的发送层,并且,在各发送层中分配1个以上的作为通信资源的最小分配单位的资源块并向终端发送信号,其中,基站(1)具有数量与发送层的数量相同、且与多个发送层中的任意一个发送层对应的处理部(12‑1、12‑2、12‑3、…),各个处理部具有:参照信号生成部(126),其生成供终端在接收信号的解调处理中使用的参照信号;以及信息处理部(121),其根据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的状态和相邻的小区中的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资源块的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决定向终端发送参照信号的资源块的配置。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多载波块传输对应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发送信号在建筑物等反射而引起的多径衰落或通信装置的移动而引起的多普勒变动,产生传输路径的频率选择性和时间变动。在产生多径衰落的多通路环境中,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成为从发送方的通信装置直接到达的发送符号和在建筑物等反射后延迟到达的符号发生了干扰的信号。
在这种存在频率选择性的传输路径中,为了得到最佳的接收特性,使用多载波(Multiple Carrier:MC)块传输即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方式(例如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
此外,作为用于改善通信容量的技术,存在使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无线传输方式。在MIMO通信中,存在为了改善通信容量而对发送层进行复用的方式、以及为了分别向多个用户并列发送信号而对发送层进行复用的方式。后者被称为多用户MIMO。在多用户MIMO中,在发送侧对面向多个用户的多个发送层进行复用。在多用户MIMO中,也能够按照每1个用户对多个发送层进行复用从而改善通信容量。另外,发送层是被空间复用的信号的单位,也被称为流。下面,将对多个发送层的信号进行复用称为层复用。
一般在发送侧使用预编码来实施层复用。使用从发送侧朝向接收侧的传输路径的传输路径估计值进行预编码。因此,发送侧的通信装置生成并发送被插入了传输路径估计中能够使用的参照信号的信号,以使得接收侧的通信装置能够实施传输路径的估计和朝向发送侧的反馈。此外,还在对被复用的信号进行解调时使用参照信号。参照信号存在几个种类。在标准化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也确定了多个参照信号,作为其中之一的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在被实施预编码处理后进行发送。因此,接收侧的通信装置能够使用DMRS估计在发送侧实施的预编码处理和传输路径。DMRS也被称为解调用参照信号。
此外,一般而言,在多用户MIMO中,对各发送层和各用户分配独立的参照信号。该情况下,接收侧的通信装置使用对朝向本装置发送信号的发送层分配的参照信号,由此,能够进行该发送层的传输路径估计,并且能够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W.Y.Zou and Y.Wu,“COFDM:An overview”,IEEE Trans.onBroadcasting,vol.41,no.1,March 1995,pp.1-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OFDM传输方式中,能够以频率中的子载波或3GPP中的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RE)为单位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参照信号。资源元素是3GPP中规定的资源的分配单位。通过使用参照信号,接收侧的通信装置能够实施传输路径估计和解调。这里,为了提高通信品质,高精度地进行传输路径估计是重要的,通过增多频域和时域中配置的参照信号的数量,能够提高传输路径的估计精度。但是,当频域和时域中配置的参照信号的数量增加时,数据传输用途能够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减少,传输效率降低。此外,在传输路径状态按照每个频率而大幅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参照信号的数量,能够改善传输路径的估计精度,但是,在每个频率的传输路径状态没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即使增加参照信号的数量,也无法提高传输路径的估计精度,传输效率降低。这样,参照信号的适当数量、即一定的区域内的参照信号的适当密度依赖于传输路径的状态。此外,当以必要以上的程度提高参照信号的密度时,传输效率降低,当以必要以上的程度降低参照信号的密度时,通信品质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抑制通信品质和传输效率的降低的发送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其对1台终端分配1个以上的发送层,并且,在各发送层中分配1个以上的作为通信资源的最小分配单位的资源块,并向终端发送信号,其中,发送装置具有数量与发送层的数量相同、且与多个发送层中的任意一个发送层对应的处理部。此外,处理部分别具有:参照信号生成部,其生成供终端在接收信号的解调处理中使用的参照信号;以及信息处理部,其根据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的状态和相邻的小区中的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资源块的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决定向终端发送参照信号的资源块的配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发挥能够抑制通信品质和传输效率降低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配置参照信号、数据信号和参数信号的区域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假设的DMRS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向终端通知端口编号时使用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1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2例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3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4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决定DMRS的配置的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决定DMRS的配置的动作的另一例的顺序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5例的图。
图14是示出RB内的DMRS的配置模式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RB内的DMRS的配置模式的另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对2个OFDM符号配置DMRS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通过软件实现基站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的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18是示出通过专用硬件实现基站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的专用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终端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有基站1、以及1个以上的终端的一例即终端2-1~2-n。n为1以上的整数。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终端2-1~2-n的情况下,将各个终端2-1~2-n记载为终端2。此外,有时将终端2-1~2-n统一记载为多个终端2。
终端2是被称为用户终端或UE(User Equipment)的通信装置,使用参照信号进行从基站1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解调处理。从基站1朝向终端2的传输路径被称为下行链路,从终端2朝向基站1的传输路径被称为上行链路。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基站1是发送装置,终端2是接收装置。在上行链路的通信中,终端2是发送装置,基站1是接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OFDM方式。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中的符号是OFDM符号。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多用户MIMO方式。因此,基站1对从多个天线发送的发送信号实施预编码,能够形成指向多个终端2的波束。另外,下面,说明通信系统使用多用户MIMO方式进行层复用的例子,但是,不限于多用户MIMO方式。也可以设为使用能够进行层复用的其他方式的通信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下行链路的通信、即基站1作为发送装置进行动作、终端2作为接收装置进行动作的通信进行说明。上行链路的通信与以往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的结构例的图。基站1具有接收部11、处理部12-1、12-2、…、预编码部13和发送部14。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处理部12-1、12-2、…的情况下,将这些分别记载为处理部12。处理部12的数量为2个以上,处理部12的数量与发送层的数量一致。即,基站1具有发送层数量的处理部12。各处理部12为同样的结构。
接收部11通过上行链路的通信接收从各终端2发送的信号后,对其进行解调,将解调后的接收信号分别转交给处理部12。
处理部12对来自对应的终端2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并且生成向对应的终端2发送的信号并将其输出到预编码部13。在接收处理中包含从接收信号中提取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处理、将提取出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转交给进行上位层的处理的处理部(未图示)的处理等。另外,上位层与上述发送层不同,是OSI(Open SystemsInterconnection)参照模型中的上位层,即,是OSI参照模型中比处理部12-i(i=1、2、3、…)所属的层更上位的层。此外,对应的终端2是被分配给处理部12对应的发送层的终端2,例如,与处理部12-1对应的终端2是被分配给发送层1的终端2。
处理部12具有信息处理部121、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参数信号生成部123、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参照信号生成部126、数据生成部127和复用部128。
信息处理部121根据经由接收部11从终端2接收到的信号和后述上位层控制信号,生成向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参数信号生成部123、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和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分别输出的控制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各发送层的处理部12单独具有信息处理部121,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各发送层中具有共通的一个信息处理部121。即,也可以在各处理部12的外部具有统一进行各发送层的处理部12的信息处理部121进行的处理的信息处理部,该信息处理部生成朝向各处理部12的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参数信号生成部123、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和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的控制信号。
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根据从信息处理部121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朝向复用部128的控制信号。
参数信号生成部123生成包含终端2接收下行链路中的信号时所需要的参数在内的控制信号即参数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复用部128。参数信号中包含的参数例如表示参照信号和数据信号的配置、即以哪个频率在哪个定时发送参照信号和数据信号。
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生成表示向终端2发送的参照信号的种类的控制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参照信号生成部126。
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生成表示数据生成部127生成的数据信号的符号数的控制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数据生成部127。
参照信号生成部126生成DMRS作为终端2在接收信号的解调处理中使用的参照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复用部128。
数据生成部127生成向终端2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复用部128。
复用部128在时间和频率上对从参数信号生成部123输入的参数信号、从参照信号生成部126输入的参照信号和从数据生成部127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生成发送信号,并将其输出到预编码部13。这里的复用是指在由时间和频率定义的特定的区域内配置参数信号、参照信号和数据信号。由时间和频率定义的特定的区域例如是3GPP中规定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1RB是由12个频率即12个载波和7个符号构成的群组。此外,RB是针对终端2的通信资源的最小分配单位,基站1对本小区内的各终端2分配1个以上的RB,使用所分配的RB向各终端2发送下行链路的信号。另外,将RB分配给终端2的调度可以通过现有的任意方法进行,这里省略说明。
预编码部13对由各发送层的处理部12生成的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将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转交给发送部14。预编码处理示出如下处理:对从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信号进行加权,进行相位旋转和加法处理,由此形成波束。由此,预编码部13抑制对朝向1个以上的终端2发送的信号进行空间复用时的干扰。另外,有时与基站1进行通信的终端2暂时仅为一个,但是,该情况也包含在层复用中。
发送部14具有省略了图示的多个天线。发送部14对从预编码部13接受的信号进行多天线发送处理和波形整形处理这样的发送处理,向终端2进行发送。作为波形整形处理的例子,存在OFDM处理。在OFDM处理中,发送部14实施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处理和CP(Cyclic Prefix)附加。
接着,对图2所示的基站1向终端2发送信号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向终端2发送信号的动作中,参照信号生成部126生成从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输入的控制信号所表示的种类的参照信号。参照信号的种类在后面叙述。此外,数据生成部127生成从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输入的控制信号所表示的符号数的数据信号。参数信号生成部123按照从信息处理部121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参数信号。参照信号、数据信号和参数信号被输入到复用部128,复用部128按照从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输入的控制信号将所输入的这些信号配置在RB内。
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基站1向终端2发送的参照信号在由时间和频率定义的区域内的配置和该区域中包含的参照信号的符号数根据参照信号的种类而不同。与此相伴,由时间和频率定义的区域中配置的数据符号的数量也不同。因此,在基站1中,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对参照信号生成部126输出表示参照信号的种类的控制信号。此外,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对数据生成部127输出表示要生成的数据符号的数量的控制信号。此外,终端2为了接收信号,需要得知参照信号和数据信号的配置,因此,参数信号生成部123生成用于将参照信号和数据信号的配置通知给终端2的控制信号即参数信号。此外,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对复用部128输出表示参照信号、数据信号和参数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配置的控制信号。
另外,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参数信号生成部123、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和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输出的上述各控制信号是根据信息处理部121输出的控制信号而生成的。信息处理部121根据来自终端2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和从上位层接受的上位层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生成分别向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参数信号生成部123、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和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输出的控制信号。即,信息处理部121决定向终端2发送的参照信号和数据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配置,将表示决定结果即各信号的配置的控制信号输出到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和参数信号生成部123。此外,信息处理部121将表示数据信号的符号数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此外,信息处理部121将表示参照信号的种类的控制信号输出到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这里,来自终端2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是表示各发送层的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等,上位层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是表示基站1负责的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中的参照信号的配置的信息等。
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将从信息处理部121输入的表示参照信号和数据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配置的控制信号转换为复用部128能够解读的形式的控制信号。参数信号生成部123将从信息处理部121输入的表示参照信号和数据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配置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终端2能够解读的形式的控制信号即参数信号。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将从信息处理部121输入的表示参照信号的种类的控制信号转换为参照信号生成部126能够解读的形式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将从信息处理部121输入的表示数据信号的符号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数据生成部127能够解读的形式的控制信号。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复用部128具有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的功能、即解读从信息处理部121输入的控制信号的功能,删除复用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同样,也可以构成为参照信号生成部126具有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的功能,数据生成部127具有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的功能,删除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和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
图3是示出配置参照信号、数据信号和参数信号的区域的图。图3所示的区域由时间和频率定义。此外,图3示出在时间方向上配置2个RB而构成的区域的例子。小四边形表示1个资源元素(RE),对各RE分配符号。如上所述,
1RB由12个载波和7个符号构成。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RE的配置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使用图3所示的坐标进行说明。坐标以(频率,时间)的顺序示出。例如,在图3中,“Resource Element”和箭头所示的位置成为(0,1)。此外,将由7个符号构成的单元称为时隙。将进行上述调度的单位称为调度单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调度单位为时隙单位。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向终端2发送的参照信号的配置进行说明。这里,设参照信号是DMRS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假设的DMRS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4示出在频率方向上配置3个RB的例子。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在1RB内在4个涂黑的部分对最大4个DMRS进行复用。作为配置于涂黑的部分的DMRS的符号,使用PN(Pseudo Noise)序列或ZC(Zadoff Chu)序列等。在配置PN序列的情况下,使用相互正交的码实施4端口复用。另外,端口与各发送层相关联,在各个发送层中,对与其他发送层中被分配了DMRS的端口不同的端口分配DMRS。即,被分配DMRS的端口按照每个发送层而不同。DMRS彼此成为正交的关系,因此,在接收侧能够进行发送层的分离。另外,通常对各终端分配多个端口,能够进行多层的复用。在DMRS的符号中使用文献“D.C.Chu、“Polyphase codeswith good periodic correlation properti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Theory,vol.18,no.4,Jul.1972,pp.531-532.”所记载的ZC序列的情况下,使用使ZC序列巡回移位而得到的序列作为各DMRS,由此对1RB内复用的各DMRS进行复用。例如,设配置于图4所示的第k资源块即第k个RB中的(0,2)、(3,2)、(6,2)、(9,2)的符号为q0、q1、q2、q3。在DMRS的符号为PN序列的情况下,当假设对4个端口进行复用时,与第1端口对应的DMRS为+q0、+q1、+q2、+q3,与第2端口对应的DMRS为+q0、-q1、+q2、-q3,与第3端口对应的DMRS为+q0、+q1、-q2、-q3,与第4端口对应的DMRS为+q0、-q1、-q2、+q3。另一方面,在使用ZC序列的情况下,当设q0、q1、q2、q3为ZC序列时,针对第1端口的DMRS为q0、q1、q2、q3,针对第2端口的DMRS为q1、q2、q3、q0,针对第3端口的DMRS为q2、q3、q0、q1,针对第4端口的DMRS为q3、q0、q1、q2
另外,对在图4所示的涂黑的部分配置DMRS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其他部分、具体而言为(1,2)、(4,2)、(7,2)、(10,2)和(2,2)、(5,2)、(8,2)、(11,2)配置DMRS。
此外,分配给各终端2的端口编号使用OSI参照模型的层1(Layer 1)中向终端2传递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表等通知给终端2。DCI表由文献“3GPP TS36.212 V14.0.0”规定,成为图5所示的结构。分配给各终端2的端口编号例如通过图5所示的DCI表的针对各端口编号的值(value)从基站1通知给各终端2。
此外,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位置固定于从时隙的初始起第3个符号。即,设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时隙内的位置在网络内被固定。由此,通过在终端2侧调查时隙内的预先决定的位置即从初始起第3个符号,能够检测DMRS。但是,不是必须固定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时隙内的位置,也可以使位置变动。该情况下,基站1的参数信号生成部123生成包括参数的参数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复用部128,其中,该参数与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位置有关。与位置有关的参数是终端2能够确定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位置的信息即可。即,与位置有关的参数可以是直接表示位置的信息,也可以是表示与时隙内的作为基准的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偏置信息等。另外,对从图4所示的时隙的初始起第1个符号和第2个符号插入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参数信号是从基站1向终端2发送的控制信号中的一种,配置于从时隙的初始起第1个符号或第2个符号。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1例的图。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DMRS的配置以RB单位成为梳状的配置。在图6中示出4个RB的配置的例子。另外,将第k资源块称为第k个资源块。第k+1资源块~第k+3资源块也同样。另外,设k为收敛于所规定的范围内的整数。例如可以设为1~100之间的整数。
基站1根据来自各终端2的请求,决定要使用的RB的数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选择作为下行发送对象的终端2后,选择要使用的DMRS。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接受来自各终端2的请求后,以图4所示的配置将DMRS分配给各终端2。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第k个RB和第k+2个RB配置DMRS。另外,假设朝向1台终端2确保图示的第k个~第k+3个RB。例如,在朝向图1所示的终端2-1的信号发送中使用第k个~第k+3个RB的情况下,终端2-1使用第k个~第k+3个RB中包含的参照信号、具体而言为第k个和第k+2个RB中包含的参照信号进行传输路径估计,对第k个~第k+3个RB中包含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另外,也可以对未包含DMRS的第k+1个和第k+3个RB的从开头起第3个符号配置数据符号、干扰测定用的零符号、传输路径估计用的参照信号即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或相位校正用参照信号即PTRS(Phase TrackingReference Signal)等。CSI-RS和PTRS是3GPP中规定的信号。
通过使用图6所示的DMRS的配置,在同一时隙内的一部分RB配置DMRS,在其余RB未配置DMRS。由此,能够削减DMRS的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频率利用效率改善。此外,通过使用图6所示的配置,还能够避免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例如,在图7所示的、在相邻的2个小区分别存在有终端、且这些终端位于物理上接近的位置的情况下,从相邻的小区到达各终端的信号成为干扰。图7是示出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小区B中基站B向终端B发送的信号针对在相邻的小区A中与基站A进行通信的终端A成为干扰波。同样,在小区A中基站A向终端A发送的信号针对在相邻的小区B中与基站B进行通信的终端B成为干扰波。这种情况下,如果设定为包含DMRS的RB在相邻的小区彼此不重叠,则能够避免小区之间的干扰。例如,如果设定为图7所示的基站A以图6所示的配置发送DMRS、且基站B以图8所示的配置发送DMRS,则能够避免在小区A与小区B之间产生干扰。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2例的图。对图6所示的配置和图8所示的配置进行比较时,DMRS所在的RB不同。基站A向终端A发送的DMRS所在的RB和基站B向终端B发送的DMRS所在的RB不重叠,因此,终端A和终端B在从基站接收到的参数信号所表示的RB中提取DMRS,进行传输路径估计和数据信号的解调即可。
另外,在图6和图8所示的例子中,每隔2RB配置DMRS,但是,配置DMRS的间隔即DMRS的密度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每隔3RB配置DMRS,从而降低DMRS的密度。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3例的图。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成为在第k个和第k+3个RB中存在DMRS、在其他RB中不存在DMRS的配置。此外,图6、图8和图9所示的DMRS的配置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基站1可以适当地变更图6所示的配置和图8所示的配置。此外,也可以适当地切换图6或图8所示的配置和图9所示的配置,变更DMRS的配置和密度。基站1在适当地切换DMRS的配置的情况下,例如使用上述参数信号向终端2通知DMRS的配置。
基站1也可以使用上位层或下位层向终端2通知DMRS的配置。作为使用上位层的情况,例如是使用3GPP中规定的层3(Layer 3)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的信息传递。即,基站1能够将DMRS的配置的信息包含在RRC的消息中向终端2进行传递。此外,作为使用下位层的情况,是3GPP中规定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使用。在使用PDCCH的情况下,定义DMRS的配置的信息作为参数信息,基站1将DMRS的配置的信息作为参数信息包含在PDCCH中向终端2进行发送。PDCCH是用于传输层1(Layer 1)的信息的控制信道。此外,基站1也可以使用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等、即使用层2(Layer 2)中传输的3GPP中的MAC CE(Control Element)向终端2传递DMRS的配置的信息。此外,如果是DMRS的配置的信息长期间不变的参数,则也可以从基站1向终端2发送DMRS的配置的信息作为3GPP中的层3或层2的控制信号。如果DMRS的配置的信息是在短期间内变化的参数,则使用3GPP中的层1的控制信号进行传递即可。如上所述,为了通知端口编号,使用图5所示的DCI表等,将针对DCI表中记载的端口编号的编号包含在层1的发送信号中。
对基站1向终端2通知DMRS的配置的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在由上位层或下位层发送的控制信号的特定的消息内设定DMRS_RB_DENSITY这样的字段,使用如DMRS_RB_DENSITY={0,1,2}那样定义的信息,从基站1向终端2通知DMRS的配置。该情况下,例如,如果DMRS_RB_DENSITY=0,则意味着在全部RB中配置DMRS,如果DMRS_RB_DENSITY=1,则意味着如图6那样每隔2个资源块配置DMRS,如果DMRS_RB_DENSITY=2,则意味着如图9那样每隔3个资源块配置DMRS。
也可以使用偏置来指示DMRS的配置。在使用偏置的情况下,成为示出图8所示的、与图6所示的配置相比偏移了1RB的配置的参数。例如,在由上位层或下位层发送的控制信号的特定的消息内,除了上述DMRS_RB_DENSITY这样的字段以外,还设定DMRS_RB_OFFSET这样的字段,使用如DMRS_RB_OFFSET={0,1}那样定义的信息,从基站1向终端2通知DMRS的配置。该情况下,如果设为DMRS_RB_DENSITY=1、且DMRS_RB_OFFSET=0,则能够示出图6所示的DMRS的配置,如果设为DMRS_RB_DENSITY=1、且DMRS_RB_OFFSET=1,则能够示出图8所示的、与图6所示的配置相比偏移了1RB的配置。例如,在图7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基站A使用RRC向终端A通知上述DMRS_RB_DENSITY=1、DMRS_RB_OFFSET=0,基站B向终端B通知上述DMRS_RB_DENSITY=1、DMRS_RB_OFFSET=1。DMRS_RB_DENSITY这样的参数的名称是假设的名称,参数的名称不限于此。
另外,DMRS的配置的设定中使用的上述偏置也可以设为偶数或奇数这样的与RB的配置相关联的信息。例如,定义为DMRS_RB_TYPE={0,1},如果DMRS_RB_TYPE=0,则在RB编号为奇数的位置配置DMRS,如果DMRS_RB_TYPE=1,则在RB编号为偶数的位置配置DMRS。这里的RB编号是图4所示的k、k+1、k+2。
例如,当设m为频率上的位置时,图4所示的DMRS配置的涂黑的DMRS符号能够如下表示。另外,m’设为第k个资源块的开头的频率索引。
m=m’+12n+0
m=m’+12n+3
m=m’+12n+6
m=m’+12n+9
n=0、1、2
在赋予偏置的情况下,能够如下显示。“12*vshift”表示偏置。
m=m’+12n+0+12*vshift
m=m’+12n+3+12*vshift
m=m’+12n+6+12*vshift
m=m’+12n+9+12*vshift
n=0、1、2
另外,在如图6那样在2RB中配置DMRS的情况下,成为vshift={0,1}。此外,vshift也可以通过由上位层设定的小区ID等导出。例如,当设N_cellID为小区ID且为整数时,可以如“vshift=N_cellID mod 2”那样导出。
此外,作为在图7所示的通信系统中避免小区之间的干扰的方法,说明了在相邻的小区中使用不同的DMRS的配置的方法,但是,即使在各小区中使DMRS的配置相同,也能够避免干扰。在各小区中设DMRS的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在小区A中使用的ZC序列和小区B中使用的ZC序列中改变参数。例如,当设N为偶数时,N符号长度的ZC序列由以下的式(1)定义。
[数学式1]
Figure GDA0002242625530000131
而且,设k=0、1、…、N-1。M需要与N相素。例如,在N=10的情况下,M为1、3、5、7、9。
此外,当设N为奇数时,N符号长度的ZC序列由以下的式(2)定义。
[数学式2]
Figure GDA0002242625530000132
此外,当设ZC序列的序列数为N、设在决定配置DMRS的RB中配置DMRS的RE的数量为X、设N<X的情况下不足量的X-N个ZC序列为rn时,求出为“rn=an mod N”。即,也可以使ak进行巡回移位而生成不足量的序列。
M不同的ak的序列不是正交关系,但是,具有相关值较低的性质。因此,如果不同小区的基站使用不同的M按照式(1)生成ZC序列并使该ZC序列作为DMRS,则即使在相邻的小区中使用相同的DMRS的配置,也不会相互成为干扰要素。
此外,如上所述,即使是使用相同的M的序列,如果给出相互不同的巡回移位,则也成为正交关系,因此,也可以在小区之间改变巡回移位参数。时间上的巡回移位能够通过频率上的相位旋转而产生,因此,也可以通知频域中的相位旋转量,从而在小区之间交换巡回移位参数。在应用了3GPP的通信系统中,在上行链路通信中使用ZC序列,但是,在频域中给出相位旋转。此外,在使用ZC序列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小区ID导出使用上述式(1)或式(2)生成ZC序列时所需要的上述M。
另外,说明了在相邻的小区之间DMRS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使用ZC序列作为DMRS来避免小区之间的干扰的方法,但是,还能够使用PN序列作为DMRS来避免小区之间的干扰。即,在相邻的小区之间在相同的RB的相同位置配置处于正交关系的PN序列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能够按照每个终端2设定PN序列生成用的参数和ZC序列生成用的参数,但是,参照信号生成部126也可以按照每个小区改变对PN序列的生成中使用的移位寄存器赋予的参数。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小区ID导出PN序列生成用的参数。PN序列生成用的参数的例子是PN序列生成用的移位寄存器的初始值。如果使用小区ID导出移位寄存器的初始值,则小区之间的PN序列的相关较低。此外,在使用PN序列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各端口使用对PN序列赋予巡回移位而生成的序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每1个RB1个符号的情况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设每1个RB的包含DMRS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多个。例如,如图10所示,配置DMRS的RB也可以包含分散于时域中的DMRS。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4例的图。
接着,对基站1决定DMRS的配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基站1决定DMRS的配置的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在决定DMRS的配置的情况下,首先,基站1从终端2接受表示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传输路径信息的通知(步骤S11),将传输路径信息保存在图2中省略记载的存储部中(步骤S12)。接着,基站1根据从终端2通知的传输路径信息决定DMRS的配置(步骤S13)。基站1的信息处理部121决定DMRS的配置。例如,在分配给终端2的各RB之间传输路径状态之差较小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频率轴方向上连续的多个RB各自的传输路径状态没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基站1的信息处理部121决定DMRS的配置,以使得配置DMRS的RB的数量较少。从预先决定的多个配置模式中选择DMRS的配置。此外,在一部分RB中配置DMRS的状态、例如图9所示的每隔2RB配置DMRS的状态下,在配置有DMRS的各RB的传输路径状态之差较大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121决定DMRS的配置,以使得配置DMRS的RB的数量较多。该情况下,信息处理部121例如决定为图6所示的配置。预先决定的多个配置模式也可以按照每个终端2而不同。
基站1决定DMRS的配置后,向终端2通知DMRS的配置(步骤S14)。如上所述,可以使用直接表示发送DMRS的RB的位置的参数进行DMRS的配置的通知,也可以使用间接表示发送DMRS的RB的位置的参数进行DMRS的配置的通知。此外,基站1通过上述使用了层1、层2或层3的方法向终端2通知DMRS的配置。
在图11所示的顺序中,基站1使用从终端2取得的信息决定DMRS的配置,但是,基站1也可以在从终端2取得的信息的基础上,还使用从其他基站取得的信息决定DMRS的配置。图12示出该情况下的顺序。图12是示出基站1决定DMRS的配置的动作的另一例的顺序图。在图12中,示出图7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基站A根据从终端A取得的信息和从基站B取得的信息决定DMRS的配置的动作的顺序。
在按照图12所示的顺序决定DMRS的配置的情况下,首先,基站A从终端A接受表示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传输路径信息的通知(步骤S21),将传输路径信息保存在图2中省略记载的存储部中(步骤S22)。这些步骤S21和S22的动作与图11所示的步骤S11和S12的动作相同。
接着,基站A对基站B请求DMRS信息(步骤S23)。DMRS信息是发送DMRS的RB的配置的信息,这里,是表示基站B向小区B内的终端B发送DMRS的RB的配置的信息。即,DMRS信息是相邻的小区B中的DMRS的发送中使用的RB的信息。
从基站A接受DMRS信息的请求的基站B向基站A发送DMRS信息(步骤S24)。另外,在小区B中存在多个终端的情况下,基站B可以仅发送存在于和与小区A的边界接近的位置的终端的DMRS信息,也可以发送存在于小区B中的全部终端的DMRS信息。基站B在仅发送存在于和与小区A的边界接近的位置的终端的DMRS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各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相应的终端,并发送DMRS信息,该DMRS信息表示对所确定出的终端发送DMRS时使用的RB的配置。基站B在发送针对全部终端的DMRS信息的情况下,除了各终端的DMRS信息以外,还一起发送各终端的位置信息。
基站A从基站B接收DMRS信息后,根据步骤S21中从终端A取得的传输路径信息和从基站B取得的DMRS信息决定DMRS的配置(步骤S25)。例如,基站A通过与图11所示的步骤S13的处理相同的方法决定配置DMRS的RB的数量,进而决定向终端A发送DMRS的RB的配置,以使得不与从基站B取得的DMRS信息所表示的DMRS的配置重叠。
基站A决定DMRS的配置后,向终端A通知DMRS的配置(步骤S26)。该步骤S26的处理是与图11所示的步骤S14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另外,基站A在步骤S24中取得的DMRS信息可以包含在小区B中用作DMRS的序列即PN序列、ZC序列的信息。在DMRS信息包含用作DMRS的序列的信息的情况下,基站A可以生成不与小区B中用作DMRS的序列发生干扰的序列,用作向终端A发送的DMRS。
此外,在按照图12所示的顺序决定DMRS的配置的动作中,基站A根据从终端A取得的传输路径信息和从基站B取得的DMRS信息决定DMRS的配置,但是,也可以仅根据DMRS信息决定DMRS的配置。该情况下,基站A决定DMRS的配置,以使得使用从基站B朝向终端B的DMRS的发送中未使用的RB向终端A发送DMRS。或者,基站A决定使用与基站B向终端B发送的DMRS之间的相关较低的序列作为DMRS。在不使用传输路径信息来决定DMRS的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图12所示的S21和S2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能够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变形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固定DMRS的RB内的配置模式的情况,但是,配置模式也可以不固定。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按照每个RB变更DMRS的配置模式。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配置的第5例的图。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第k个RB中设为每隔3个频率等间隔地配置4个DMRS的模式,在第k+2个RB中,设为将4个DMRS 2个2个地划分、且分别每隔5个频率进行配置的模式。图13所示的配置模式是一例,也可以设为其他配置模式。图14示出其他配置模式的例子。图14是示出RB内的DMRS的配置模式的例子的图。此外,作为其他配置模式,也可以使用图15所示的配置模式。另外,图14仅示出1个OFDM符号内设定的DMRS的配置模式。如图15所示,不需要使用配置有DMRS的OFDM符号内的全部RE,也可以准备将DMRS配置于OFDM符号内的一部分RE的模式。此外,在图14的上段的正中间的DMRS配置例中,在使用PN序列的情况下,能够使用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矢量进行复用。例如,设(0,2)、(4,2)、(8,2)中配置的符号为q0、q1、q2。通过将DFT矢量的要素与各符号相乘,能够进行最大3个发送层复用。设为WN=ej2π/N。而且,设为WN mk=ej2πmk/N。在所述例子中,与第1端口对应的DMRS为q0、q1、q2。与第2端口对应的DMRS为q0、W3 -1*q1、W3 -2*q2。而且,与第3端口对应的DMRS为q0、W3 -2*q1、W3 -4*q2。DFT矢量成为正交关系,因此,各端口的DMRS符号也正交。一般而言,在使用M个RE的情况下,最大M个发送层进行复用,因此,针对第m个端口的第k个DMRS符号的处理成为WM -k(m-1)*qk,0≤k≤M-1、1≤m≤M。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设包含DMRS的1个OFDM符号中支持的端口为12个,但是不限于此。端口数不需要是12个,也可以使用2个OFDM符号支持12个端口。例如,可以通过配置有DMRS的2个OFDM符号中的最初的OFMD符号支持端口编号0~5,通过第2个OFDM符号支持端口编号6~11。即,也可以对最初的OFDM符号配置与端口编号0~端口编号5分别对应的DMRS,对第2个OFDM符号配置与端口编号6~端口编号11分别对应的DMRS。图16示出将与端口编号0~11分别对应的DMRS配置于2个OFDM符号的情况的例子。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对第3个OFDM符号配置端口编号0~端口编号5的DMRS,对第4个OFDM符号配置端口编号6~端口编号11的DMRS。具体而言,对第3个OFDM符号的涂黑部分的RE配置端口编号0~端口编号2的DMRS,对斜线部分的RE配置端口编号3~端口编号5的DMRS。此外,对第4个OFDM符号的涂黑部分的RE配置端口编号6~端口编号8的DMRS,对斜线部分的RE配置端口编号9~端口编号11的DMRS。
此外,在1个时隙内对多个OFDM符号配置DMRS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每个OFDM符号变更DMRS的配置模式。该情况下,基站1通过层1向终端2通知配置模式的设定信息。
接着,对预编码部13执行的预编码处理进行说明。在预编码处理中使用预编码矩阵,但是,预编码矩阵依赖于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因此,基站1需要从终端2取得表示终端2中的传输路径的估计结果的传输路径信息,使用所取得的传输路径信息计算预编码矩阵。在对终端2分配多个RB的情况下,各RB中的传输路径的频率选择性可能不同,因此,基站1按照每个RB计算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但是,在多个RB范围内频率中的传输路径的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即传输路径的频率选择性在多个RB的范围内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用3GPP中规定的被称为physical RB(PRB)bundling的技术。在该PRB bundling中,在多个RB之间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假设在PRB bundling中使用相同预编码的RB的数量在3GPP中被称为PRGs(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s)。
在应用了PRB bundling的通信系统中也能够实施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适当地变更发送DMRS的RB的配置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在进行PRB bundling的情况下,例如,从上位层通过上位层控制信号向基站1的信息处理部121通知PRB bundling有效(ON)即进行PRBbundling。信息处理部121在被通知了进行PRB bundling的情况下,将DMRS的配置设定为预先决定的多个配置中的一个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进行PRB bundling的情况下,上述参数中的DMRS_RB_DENSITY在PRGs为2的倍数时能够选择DMRS_RB_DENSITY=1,在PRGs为3的倍数时能够选择DMRS_RB_DENSITY=2。
在进行PRB bundling的情况下,还从上位层向基站1的信息处理部121通知PRBbundling中使用的RB的位置。例如,在为了进行PRB bundling而准备100RB的情况下,通过0~99的数值通知RB的位置。此外,也可以限定为不进行PRB bundling的情况下,使用本实施方式的DMRS的配置、具体而言为图6、图8、图9等所示的配置。在未设定PRB bundling的情况下,也如上所述设定DMRS_RB_DENSITY和DMRS_RB_OFFSET这样的上述参数。而且,不存在与PRG有关的制约。另外,可以通过上位层从基站1向终端2通知DMRS_RB_DENSITY和DMRS_RB_OFFSET。此外,也可以通过层1或层2向终端2通知DMRS_RB_DENSITY和DMRS_RB_OFFSET。此外,也可以通过上位层向终端2仅通知DMRS_RB_DENSITY,通过层1向终端2通知DMRS_RB_OFFSET。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基站1根据表示与终端2之间的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传输路径信息和表示在相邻的小区中发送DMRS的RB的配置的DMRS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决定发送DMRS的RB。由此,能够使发送DMRS的RB的位置和发送DMRS的RB的密度适当地变化,能够抑制通信品质和传输效率降低。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基站1的结构要素中的通过软件实现的结构要素例如通过图17所示的控制电路实现。图17是示出在通过软件实现基站1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使用的控制电路100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7所示,控制电路100具有接收从外部输入的数据的接收部即输入部101、处理器102、存储器103、向外部发送数据的发送部即输出部104。输入部101是接收从控制电路100的外部输入的数据并将其提供给处理器102的接口电路,输出部104是将来自处理器102或存储器103的数据发送到控制电路100的外部的接口电路。在图2所示的结构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图17所示的控制电路100实现的情况下,通过处理器102读出并执行存储器103中存储的与通过软件实现的各个结构要素对应的程序来实现。此外,存储器103还被用作处理器102实施的各处理中的暂时存储器。
处理器102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称为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等。存储器103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闪存、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迷你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等。
此外,基站1的结构要素中的通过专用硬件实现的结构要素例如通过图18所示的结构的电路实现。图18是示出通过专用硬件实现基站1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使用的专用电路100a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8所示,专用电路100a将图17所示的控制电路100的处理器102置换为处理电路105。处理电路105例如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对它们进行组合而得到的部件。
另外,终端2也能够通过同样的硬件实现。此外,实施方式2以后说明的基站和终端也能够通过同样的硬件实现。
实施方式2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结构例的图。图19所示的终端2是图1所示的终端2-1~2-n,相当于接收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站1发送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装置。
终端2具有接收处理部21和解调部22。接收处理部21实施进行在从基站1接收到的信号中去除CP的多通路干扰去除的处理、作为频域转换处理的DFT(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等。解调部22进行传输路径估计和每层的解调处理。此时,解调部22使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DMRS进行传输路径估计,使用传输路径的估计结果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进行解调。配置有DMRS的RB的信息即参照信号信息相当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参数,使用层1、层2或层3从基站1通知给终端2。通知给终端2的参照信号信息最终被输入到解调部22。解调部22根据参照信号信息确定接收信号中包含的DMRS的位置。参照信号信息包含端口编号、偏置值和DMRS的密度这样的信息。另外,也可以在接收处理部21中进行干扰去除。在进行干扰去除的情况下,接收处理部21使用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法等方法去除干扰。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使用实施方式1的基站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的DMRS进行传输路径的估计和数据信号的解调。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公开了按照每个终端设定DMRS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其他方法。另外,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基站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小区设定包含DMRS的RB的配置。例如,将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设定为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梳状的配置。另外,为了简化说明,设1个基站形成1个小区进行说明。
使用图6说明按照每个小区来设定配置DMRS的RB的例子。在图6中,以RB单位呈梳状配置DMRS。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在各小区中预先设定配置DMRS的资源即RB和RE。由此,能够按照每个小区设置未配置DMRS的资源。能够在其他信号或其他信道中使用未配置DMRS的资源,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下面,对按照每个小区设定DMRS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设定DMRS的配置时使用的信息进行说明。作为设定DMRS的配置时使用的信息,能够例示以下所示的(1-1)~(1-4)这4个。
(1-1)配置DMRS的RB的编号(RB编号)
(1-2)配置DMRS的RB的开头的编号
(1-3)配置DMRS的RB的密度(d)
(1-4)(1-1)~(1-3)的组合
另外,关于(1-2),也可以代替RB的开头的编号而设为偏置。此外,也可以通过CELL_DMRS_RB_OFFSET这样的字段设定偏置。例如,作为CELL_DMRS_RB_OFFSET={0,1},也可以在CELL_DMRS_RB_OFFSET=0的情况下,设定为最小的RB编号即0,在CELL_DMRS_RB_OFFSET=1的情况下,设定为下一个RB编号即1。
此外,关于(1-3),也可以通过CELL_DMRS_RB_DENSITY这样的字段设定d。例如,作为CELL_DMRS_RB_DENSITY={0,1,2},也可以在CELL_DMRS_RB_DENSITY=0的情况下,不进行梳状的设定,在CELL_DMRS_RB_DENSITY=1的情况下,每隔2个符号设定DMRS,在CELL_DMRS_RB_DENSITY=2的情况下,每隔3个符号设定DMRS。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例如,按照每个小区设定上述(1-1)的“配置DMRS的RB编号”,由此确定设置DMRS的RB编号。此外,例如,按照每个小区设定上述(1-2)的“配置DMRS的RB的开头的编号”和上述(1-3)的“配置DMRS的RB的密度”,由此确定设置DMRS的RB编号。
此外,也可以不是在小区的全部频带内以相同模式配置DMRS,而是在特定的频带内设定配置DMRS的RB。另外,也可以设置多组特定的频带。作为使用特定的频带的例子,存在按照每个频带提供不同服务的例子。
作为用于设定特定的频带的信息,能够示出以下所示的(2-1)~(2-4)这4个例子。
(2-1)开始特定的频带的RB的编号
(2-2)结束特定的频带的RB的编号
(2-3)特定的频带的RB数
(2-4)特定的频带的数量
另外,关于(2-4),也可以设为特定的频带的组数。关于特定的频带内的设定,使用所述用于设定DMRS配置的信息进行设定即可。由此,小区的全部频带不是相同的DMRS配置,能够设为不同的DMRS配置。因此,例如,在所使用的频带按照每个服务而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每个服务进行不同的DMRS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设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是固定的。
此外,也可以根据标准等静态地决定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例如,根据标准等将小区的标识符、用于设定DMRS配置的信息和用于设定特定的频带的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决定。由此,能够使RB之间的DMRS的配置成为梳状,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此外,通过这样决定,在终端识别到小区的标识符的情况下,能够导出该小区的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作为终端识别小区的标识符的方法,可以接收与小区的标识符关联的信号或信道并导出。例如,接收3GPP中使用的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并导出即可。由此,终端能够识别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终端能够在数据的解调时利用该DMRS。
另外,设为按照每个小区设定配置DMRS的RB,但是,也可以在全部小区中相同。此外,也可以设一个或多个小区为群组,按照每个群组使配置DMRS的RB不同。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在群组内按照每个小区使配置DMRS的RB不同,在群组之间相同或不相关。能够进行这种灵活的设定,由此,能够通过小区的覆盖范围、频率频带、支持的服务等设定适当的每个RB的DMRS的配置。此外,能够提高作为系统的频率利用效率。
示出根据标准等静态地决定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但是,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小区的基站对终端通知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下面示出从基站向终端通知的方法的例子。
基站向附属的终端报知本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基站向终端报知所述用于设定DMRS配置的信息和用于设定特定的频带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作为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
或者,也可以根据标准等准备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的多个模式,对各模式设置索引。该情况下,基站对终端报知索引信息。基站也可以报知索引信息作为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
小区附属的终端接收从基站报知的信息,由此能够识别该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
基站也可以将向终端报知的上述信息作为报知信息包含在MIB(MasterInformation Block)中。或者,基站也可以将向终端报知的上述各信息包含在3GPP中讨论的最小SI(System Information)中。基站可以通过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通知向终端报知的上述各信息。此外,基站可以将向终端报知的上述各信息包含在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中进行报知。
对其他通知方法进行说明。基站通过单独信令向附属的终端通知本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即,基站不是向终端报知该配置信息,而是通过终端单独的信令进行通知。基站也可以将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包含在终端单独的信息中进行通知。由此,能够按照每个终端单独通知必要的信息。例如,在RB之间的DMRS的配置按照每个服务而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每个终端来通知支持的服务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
此外,基站也可以将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包含在小区共通的信息中通知给终端。该情况下,控制容易。此外,基站也可以将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包含在终端单独SIB信息中进行通知。基站例如也可以通知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作为3GPP中提出的其他SI(other SI)信息。
也可以能够变更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该情况下,从变更了DMRS的配置的小区的基站对终端通知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的修正信息。变更了DMRS的配置的小区的基站也可以向终端通知新设定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的信息作为DMRS的配置的修正信息。
作为从基站向终端通知修正信息的方法,可以应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中的系统信息的变更方法。作为其他方法,可以通过终端单独信令从基站对终端通知修正信息。例如,可以在RRC连接再设定消息中包含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的修正信息并进行通知。
或者,也可以在RRC连接再设定消息中包含表示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被修正的信息并进行通知。该情况下,接收到表示配置信息被修正的信息的终端接收通知变更后的信息、即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的修正信息的信道,接受修正信息的通知。
或者,接收到表示配置信息被修正的信息的终端也可以对配置信息被修正的小区的基站发送信令,该信令请求发送变更后的系统信息。或者,接收到表示配置信息被修正的信息的终端也可以对配置信息被修正的小区的基站发送信令,该信令请求发送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的修正信息。配置信息被修正的小区的基站从终端接收到请求发送修正信息的信息后,对终端通知变更后的系统信息或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的修正信息。
由此,能够适当进行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的变更。此外,能够从基站对终端通知变更后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这样,能够根据小区的电波传播环境、负荷状况等对RB之间的DMRS的配置进行变更。
上述内容公开了按照每个小区决定用于设定RB之间的DMRS配置的信息,但是,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使用每个小区的标识符导出用于设定RB之间的DMRS配置的信息。该情况下,设置在输入参数中包含小区的标识符即小区ID的函数并使用该函数导出信息即可。
例如,预先决定配置DMRS的RB的密度(d),设小区的标识符为N_cell_ID,根据以下的式(3)导出配置DMRS的RB编号n。在式(3)中,m为0以上的整数,n为0~小区的全部频带的RB数-1。d的值例如根据标准等而预先决定。
n=(N_cell_ID mod d)+m×d…(3)
该方法还能够应用于在特定的频带内设定配置DMRS的RB的情况。也可以使d的值按照每个特定的频带而不同。
由此,能够根据小区的标识符导出配置DMRS的RB编号。该情况下,不需要按照每个小区决定用于设定DMRS配置的信息,能够根据小区的标识符进行导出。此外,终端通过所述方法取得小区的标识符即可,因此,与从基站对终端通知DMRS的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从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信息量。
如上所述,预先设置有在输入参数中包含小区的标识符的函数,使用该函数导出RB之间的DMRS配置的信息,由此,还能够按照每个小区设定不同的RB之间的DMRS配置。通过在周边小区之间赋予适当的小区标识符,能够减少终端从其他小区受到的干扰。即,能够提高终端中的接收品质。
公开了根据标准等预先决定配置DMRS的RB的密度(d),但是,也可以从基站向终端通知d的值。通知方法设为与所述从基站向终端通知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和RB之间的DMRS的配置的修正信息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即可。
由此,能够根据小区的电波传播环境、负荷状况等对配置DMRS的RB进行变更。
关于RB内的DMRS配置方法,应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方法。此外,也可以应用LTE中使用的方法。或者,还可以应用3GPP中提出的方法。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使用将RB编号作为输入参数的函数来导出RB内的配置DMRS的RE。也可以通过索引表示多个配置DMRS的RE的模式,通过函数导出该索引。
此外,如实施方式1所例示的那样,也可以不将DMRS配置于1个OFDM符号上的全部RE。也可以减少1RB内的DMRS的复用数,能够在未配置DMRS的RE中配置数据等。该情况下,通过调整上述d,可以适当变更1RB内的DMRS复用数的设定。
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小区的基站对终端通知与要使用的DMRS端口有关的信息。作为该信息,存在DMRS端口编号。此外,存在用于导出DMRS的顺序的参数。作为该参数,例如是加扰标识符等。
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小区的基站也可以将与要使用的DMRS端口有关的信息和上述参数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通知给终端。此外,基站也可以使用层1(L1)控制信道或层2(L2)控制信道向终端通知上述信息和参数。此外,基站可以通过PDCCH通知上述信息和参数。终端通过接收该信息,能够取得与解调中使用的DMRS端口有关的信息。
在构成为将上述信息和参数包含在DCI中进行通知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每个调度定时对要使用的DMRS端口进行变更。因此,在通过多个终端进行复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灵活的调度,能够提高频率使用效率。
也可以设在时间轴方向上存在的RB为规定数以上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按照每个小区设定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有效。或者,也可以设在时间轴方向上存在的RB为规定数以下的情况下无效。例如,可以将RB数的范围和该范围的情况下可取的d的值关联起来。作为一例,在RB数为50以下的情况下d≤2,在50以上的情况下d≤3等。这些可以根据标准等预先决定。
由此,在RB数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配置DMRS的RB数,能够针对附属的多个终端进行数据调度。此外,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频率轴方向上对RB之间的DMRS的配置进行变更的情况,接着,说明在时间轴方向上对配置进行变更的实施方式。另外,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基站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时间轴方向上对包含DMRS的RB的配置进行变更的本实施方式中,预先设置在输入参数中包含时隙号、子帧号、无线帧号、系统帧号等时间轴方向的调度单位的函数,使用该函数导出配置DMRS的RB。作为导出配置DMRS的RB的值,能够使用实施方式3的最初说明的用于设定DMRS配置的信息、具体而言为上述信息(1-1)~(1-4)、(2-1)~(2-4)。
例如,预先决定配置DMRS的RB的密度(d),设无线帧号为RFN,根据以下的式(4)导出RFN中的配置DMRS的RB编号n_RFN。在式(4)中,m为0以上的整数,n_RFN为0~小区的全部频带的RB数-1。d的值例如根据标准等预先决定。
n_RFN=(RFN mod d)+m×d…(4)
终端能够根据所调度的资源的RFN导出小区中设定的配置DMRS的RB。由此,能够使配置DMRS的RB在时间轴方向上不同。
在时间轴方向上对DMRS的配置进行变更的方式中,在特定的RB的接收品质在时间上连续恶化的电波传播环境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长时间无法解调而产生的接收错误率的降低。
也可以一并使用实施方式3中公开的按照每个小区设定配置DMRS的RB的方法。该情况下,也可以预先设置在输入参数中包含每个小区的标识符的函数,使用该函数导出配置DMRS的RB。由此,能够使每个小区的配置DMRS的RB在时间轴方向上不同。
说明了终端通过函数求出配置DMRS的RB的方法,但是,也可以从设定配置DMRS的RB的基站对终端动态地通知配置DMRS的RB。此时,基站也可以以时间轴方向的调度单位通知配置DMRS的RB。此外,基站也可以不通知配置DMRS的RB本身,而通知用于导出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作为该信息,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用于设定DMRS配置的信息、用于设定特定的频带的信息。
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小区的基站将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包含在DCI中进行通知。此外,基站也可以使用层1(L1)控制信道或层2(L2)控制信道向终端通知包含该信息的DCI。此外,基站也可以通过PDCCH通知该信息。
此外,基站也可以将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包含在共通信息用的DCI中通知给终端。基站能够使用规定的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确定该共通信息用的DCI即可。由此,终端能够通过该规定的RNTI接收该共通信息并进行解调。规定的RNTI可以预先根据标准等决定,也可以通过RRC信令从基站通知给终端。通过设为共通信息,能够削减从基站对终端通知的信息量。
基站也可以将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包含在终端单独信息用的DCI中通知给终端。此外,基站也可以将该信息与针对终端的调度信息一起包含在DCI中进行通知。该情况下,终端能够以调度单位接收该信息。基站能够使配置DMRS的RB以调度单位不同。
作为用于在时间轴上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可以设置表示相同设定持续的期间的信息。该情况下,设为时间轴方向的调度单位的信息即可。接收到该信息的终端视为在该信息的期间内进行了相同设定,接收DMRS并对数据进行解调。
由此,基站在相同设定持续的期间内不用对终端通知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由此,能够削减要通知的信息量。
基站也可以通过RRC信令向终端通知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基站也可以通知所通知的RB之间的DMRS配置的设定开始的定时和结束的定时的信息,作为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此外,基站也可以通知所通知的RB之间的DMRS配置的设定开始的定时和该设定持续的期间的信息。另外,作为表示定时的单位,能够使用时隙号、子帧号、无线帧号、系统帧号等时间轴方向的调度单位。
作为用于向终端通知配置DMRS的RB的方法,基站也可以使用通知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的方法。即,基站也可以不是向终端通知配置DMRS的RB本身,而是通知用于供终端导出配置有DMRS的RB的信息。这里,在利用RRC信令的通知中通常需要多个子帧。通过从基站向终端通知设定开始定时等,基站和终端能够共通地识别设定或变更DMRS的定时。
因此,终端能够准确地使用基站设定的DMRS,能够使用该DMRS对数据进行解调。
公开了在从小区的基站朝向终端的通知中使用RRC信令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用MAC信令进行通知。此外,基站也可以将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包含在MAC CE中通知给终端。该情况下,与使用RRC信令的情况相比,能够较早地进行通知。即,能够减少设定时和变更时的延迟。
公开了在用于决定各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的通知中使用L1控制信道、L2控制信道、MAC CE、RRC信令,但是,也可以组合使用它们。例如,通过L1控制信道和L2控制信道通知用于决定各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中的一部分,通过RRC信令通知其余部分。
例如,以调度时间单位进行变更的部分通过L1控制信道和L2控制信道通知,长期间不需要变更的部分通过RRC信令通知。由此,能够实现与信息对应的通知方法。
实施方式5
如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那样,在配置有DMRS的RE在相邻的小区之间相同的情况下,终端可能受到来自相邻小区的信号的干扰而使接收品质恶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解决这种小区间干扰产生的问题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在基站之间对配置DMRS的RB进行协调来设定DMRS的配置,由此解决小区间干扰产生的问题。
具体而言,关于DMRS的发送定时,在进行协调的基站之间取得同步。即,在基站的小区之间取得同步。在基站之间取得由时间轴上的子帧、无线帧等调度单位赋予的编号的同步即可。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协调控制。
在该方法中,基站向相邻的基站通知用于决定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作为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是用于设定DMRS配置的信息、用于设定特定的频带的信息等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中为了设定每个小区的配置DMRS的RB而使用的信息。
此外,作为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也可以使用RB之间的DMRS配置的设定开始的定时和结束的定时的信息。或者,也可以使用RB之间的DMRS配置的设定开始的定时和该设定持续的期间的信息。另外,作为表示定时的单位,能够使用时隙号、子帧号、无线帧号、系统帧号等时间轴方向的调度单位。
作为表示定时的信息的单位,能够使用时隙号、子帧号、无线帧号、系统帧号等时间轴方向的调度单位。
作为向相邻的基站通知配置DMRS的RB的方法,基站也可以使用通知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的方法。即,基站也可以不是向相邻的基站通知配置DMRS的RB本身,而是通知用于供相邻的基站导出配置有DMRS的RB的信息。
基站也可以将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与小区的标识符关联起来进行通知。作为小区的标识符,也可以使用PCI、ECGI(E-UTRAN Cell Global ID)等。小区的标识符可以设为在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上管理的标识符,也可以设为在CN(Core Network)上管理的标识符。通过将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与小区的标识符关联起来进行通知,不同的基站能够识别是哪个基站的哪个小区。
基站在变更了配置DMRS的RB的设定的情况下,将变更后的配置DMRS的RB的设定通知给相邻的基站。变更了设定的基站向相邻的基站通知的信息是上述用于决定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
在基站之间的信息通知中使用基站之间的接口的信令即可。也可以新设置用于通知用于决定每个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的消息。也可以将该信息与小区标识符关联起来并通过该消息进行通知。作为基站之间的接口,例如存在LTE中规定的X2接口。此外,存在3GPP中作为第5代通信标准讨论的NR(New Radio)的Xn接口。
基站也可以通过基站之间的接口的设置用的消息来通知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该情况下,基站将用于决定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与小区标识符关联起来包含在设置消息中通知给周边的基站。作为设置响应,接收到该信息的周边的基站将用于决定本小区的每个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与小区标识符关联起来包含在设置响应消息中,通知给发送了设置消息的基站。
基站也可以通过基站结构的更新用的消息通知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该情况下,基站将用于决定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与小区标识符关联起来包含在基站结构的更新用的消息中通知给周边的基站。
此外,也可以区分使用设置消息和更新消息。基站例如也可以利用设置消息来通知最初的设定即初始状态的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并利用更新消息来通知变更后的设定。这样,能够仅在基站变更了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设定的情况下通知更新消息。
由此,基站在周边基站的小区中接收用于决定配置DMRS的RB的信息,能够在周边基站的小区中识别配置有DMRS的RB。在周边基站的小区中识别到配置有DMRS的RB的基站考虑周边基站的小区中的DMRS的配置,根据需要对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设定进行变更。由此,基站在本小区内的终端中出现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的问题的情况下,对配置DMRS的RB的设定进行变更,由此,能够避免干扰并提高接收品质。
基站也可以对周边基站请求变更配置DMRS的RB的设定。使用基站之间的接口的信令进行该请求。也可以新设置用于请求变更配置DMRS的RB的设定的消息(以下设为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使用该消息进行设定变更的请求。该情况下,对周边基站请求变更的基站将请求变更配置DMRS的RB的设定的对象的小区的小区标识符包含在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中进行发送。
此外,对周边基站请求变更的基站也可以在发送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时,将用于决定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包含在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中进行发送。此外,也可以将该信息与本小区的小区标识符关联起来包含在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中。由此,接收到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的基站能够识别发送了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的基站的小区中的DMRS的配置、即配置DMRS的RB。由此,接收到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的基站能够考虑发送了消息的基站中的DMRS的配置,对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设定进行变更。
接收到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的基站如果能够应对请求,则对设定进行变更,向进行请求的基站发送响应消息。另外,接收到配置设定变更请求消息的基站在无法应对请求的情况下也发送响应消息。作为响应消息在包含的信息,能够例示以下所示的(A)~(C)。
(A)表示接受或拒绝的信息
(B)在接受的情况下为用于决定变更后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
(C)在拒绝的情况下为表示拒绝的理由的信息
由此,能够在基站之间进行协调来设定配置DMRS的RB。其结果,能够减少由于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信号而使终端中的接收品质恶化。
也可以由其他节点或实体进行基站之间的协调。例如,设置中央控制节点(centralized node),中央控制节点进行与中央控制节点连接的基站之间的协调。或者,也可以由位于核心网络的节点进行与核心网络连接的基站之间的协调。例如,进行移动管理的节点也可以对各基站进行控制,进行基站之间的协调。或者,OAM(Operating&Maintenance)也可以进行所连接的基站之间的协调。
作为协调的方法,适当应用所述方法即可。例如,基站将用于决定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以下设为配置决定用信息)与小区标识符关联起来通知给进行协调的节点。进行协调的节点从所连接的基站接收到配置决定用信息和与其相关联的小区识别信息后,再次设定所连接的各基站的小区中的DMRS的配置,将的用于决定再次设定后各小区中的DMRS的配置的信息与小区标识符关联起来通知给各基站。由此,能够在基站之间进行协调的设定。
作为其他的协调的方法,基站将配置DMRS的RB的设定的变更请求与变更请求对象的小区的标识符关联起来通知给进行协调的节点。此时,基站也可以一并通知本小区中的配置DMRS的RB的设定。此外,基站也可以与上述变更请求一并通知本小区的识别信息和本小区中的配置DMRS的RB的设定。进行协调的节点在接收到配置DMRS的RB的设定的变更请求的情况下,再次设定发送了该变更请求的基站的小区中的DMRS的配置、以及请求对象的基站的小区中的DMRS的配置,将再次用于决定设定后的DMRS的配置的信息与小区标识符关联起来通知给各基站。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在基站之间进行协调的设定。
由此,能够在基站之间进行协调来设定配置DMRS的RB。其结果,能够防止由于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信号而使终端中的接收品质恶化。此外,通过使其他节点或实体具有基站之间的协调功能,在多个基站之间进行协调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实现协调控制。
在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中,基站对终端通知用于决定本小区的配置DMRS的RB的信息,但是这是一例。基站也可以对终端通知用于决定配置其他小区的DMRS的RB的信息。例如,基站也可以使用PCell(Primary Cell)通知用于决定配置SCell(Secondary Cell)的DMRS的RB的信息。或者,基站也可以使用MCG(Master Cell Group)通知用于决定配置SCG(Secondary Cell Group)的每个小区的DMRS的RB的信息。此外,基站也可以使用PCell通知用于决定配置MCG的每个小区的DMRS的RB的信息。
或者,基站也可以向终端通知用于决定配置测定用的小区中的DMRS的RB的信息。例如,基站也可以使用服务小区向终端通知该信息。终端也可以使用该信息进行该小区的测定。
由此,在终端在与多个小区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或进行测定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实现用于通知用于决定配置每个小区的DMRS的RB的信息的信令,并且,能够低延迟地发送该信息。
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可以设每1个RB的包含DMRS的符号的数量为多个。也可以按照每个小区来设定每1个RB的包含DMRS的符号的数量为多个。
在3GPP中研究了自包含时隙(self-contained slot)。自包含时隙是下行链路用的信号或信道和上行链路用的信号或信道被映射到同一时隙的时隙。上行链路用的信号或信道从时隙的最后的符号起映射到一个或多个符号。也可以在下行用的符号与上行用的符号之间设置有间隙。
上行链路或间隙用的符号也可以不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当设每1个RB的包含DMRS的符号的数量为多个时,认为配置DMRS的符号会与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重叠。这种情况下,产生不能正常进行终端中的解调的问题。公开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在配置DMRS的符号与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重叠的情况下,设为不配置DMRS。换言之,将它们重叠的符号用于上行链路或间隙用途。
例如,1个时隙由7个符号构成,构成为DMRS配置于第3符号,进而,附加的DMRS配置于第6符号。在这种结构的时隙中,在设定了将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设为从最后的符号起的2个符号的自包含时隙的情况下,在时隙的第6符号中,DMRS和上行链路或间隙重叠。
这种情况下,将第6符号用于上行链路或间隙,构成自包含时隙。
基站对终端通知自包含时隙的结构。即,基站向终端通知能够确定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编号的信息。例如,基站通知表示将时隙设为自包含时隙的信息、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数或编号等信息。
终端从基站接收自包含时隙的结构的信息,在识别到在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自包含时隙中设定的配置有DMRS的符号的情况下,识别为在该符号中不包含DMRS而用于上行链路或间隙。由此,终端能够正常地接收其他下行用符号的数据并进行解调。
作为其他方法,在自包含时隙中,预先将DMRS配置成不与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重叠。将DMRS配置于除了可取的上行链路或间隙用的符号以外的符号即可。要配置的最后的DMRS的符号编号小于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编号即可。
作为其他方法,在自包含时隙中,也可以配置于比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靠前规定的符号数n(n=1、2、3··)的符号。例如,设为在自包含时隙中配置2个DMRS用符号,设第1个DMRS用符号为固定的,将第2个DMRS用符号配置于比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靠前规定的符号数n(n=1、2、3··)的符号。
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决定第1个DMRS用符号与第2个DMRS用符号之间的最小值。根据自包含时隙中设定的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数,在最初的DMRS用符号与后续的DMRS用符号之间无法取得该最小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配置后续的DMRS。
这种方法可以预先根据标准来决定,也可以从基站通知给终端。此外,这种方法所需要的信息可以预先根据标准来决定,也可以从基站通知给终端。作为从基站向终端通知信息的方法,可以作为系统信息进行报知、或单独通知给终端。或者,也可以作为终端单独的信息单独通知给终端。
此外,也可以使用RRC信令、MAC信令、L1控制信道或L2控制信道进行该通知。也可以根据信息而区分使用它们进行通知。
通过采用这种方法,配置DMRS的符号和上行链路或间隙中使用的符号不会重叠,能够正常实施终端中的解调。能够提高终端中的接收品质。
另外,也可以组合实施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结构和实施方式3中公开的结构。即,通过实施方式3中公开的方法决定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使用所决定的配置即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来实施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每个终端的RB之间的DMRS的设定。由此,能够进行多种RB之间的DMRS的设定,能够进行适合于小区的位置、小区的电波传播环境、小区的负荷、复用的终端数等的RB之间的DMRS的设定。其结果,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增大作为系统的通信容量。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中,公开了在单播通信中设定DMRS的方法。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单播通信以外的例子。另外,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基站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基站在多播通信中呈梳状配置RB之间的DMRS的配置。另外,多播成为面向选择出的多个终端发布信息的通信方式。广播成为面向小区内的全部终端的通信方式,单播成为面向选择出的终端的通信方式。
作为所述多播通信,也可以使用SC-PTM(Single Cell-Point To Multipoint)。此外,与实施方式3等同样,也可以按照每个小区设定包含DMRS的RB的配置。由此,能够在其他信号或其他信道中使用未配置DMRS的资源即RB的RE,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此外,能够防止来自其他小区的DMRS信号的干扰。
此外,也可以使用唯一识别该多播通信的标识符(下面有时称为多播ID)生成多播通信中的DMRS的序列。例如,也可以使用多播ID生成实施方式1所示的ZC序列的参数。或者,也可以使用PN码作为DMRS的序列,使用多播ID进行PN码的初始值生成。由此,能够抑制多播通信的DMRS与其他通信之间的DMRS的干扰,并且,多个终端能够同时接收多播通信的流。另外,在上述其他通信中包含其他多播通信和单播通信双方。
这里,作为用于设定DMRS的配置的信息,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3中例示的(1-1)~(1-4)的信息。该情况下,能够在单播通信、多播通信中使用共通的信息,因此,能够削减小区中的频率资源控制用的基站的处理量。
此外,与实施方式3同样,也可以不是在小区的全部频带中以相同模式配置DMRS,而是在特定的频带内设定配置DMRS的RB。也可以设置多组特定的频带。作为用于设定特定的频带的信息,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3中例示的(2-1)~(2-4)的信息。该情况下,能够在单播通信、多播通信中使用共通的信息,因此,能够削减小区中的频率资源控制用的基站的处理量。
在多播通信中,也可以设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是固定的。例如,可以根据标准等静态地决定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作为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也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3所示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该情况下,在单播通信和多播通信中,RB之间的DMRS的配置是共通的,因此,能够抑制在多播通信与单播通信之间产生由于DMRS的配置的竞争而引起的干扰。
此外,与实施方式3同样,也可以使配置DMRS的RB在全部小区中相同。此外,也可以设一个或多个小区为群组,按照每个群组使配置DMRS的RB不同。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在群组内按照每个小区使配置DMRS的RB不同,在群组之间相同或不相关。能够进行这种灵活的设定,由此,能够通过小区的覆盖范围、频带、支持的服务等设定适当的每个RB的DMRS的配置。此外,能够提高作为系统的频率利用效率。
示出预先根据标准等静态地决定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但是,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小区的基站对终端通知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下面示出从基站向终端通知的方法的例子。
基站向附属的终端报知本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基站向终端报知实施方式3所示的用于设定DMRS配置的信息(1-1)~(1-4)和用于设定特定的频带的信息(2-1)~(2-4)这样的信息,作为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
小区附属的终端接收从基站报知的信息,由此能够识别该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
基站也可以将向终端报知的上述各信息作为报知信息包含在MIB中。或者,基站也可以将向终端报知的上述各信息包含在最小SI中。基站可以通过PBCH通知向终端报知的上述各信息。此外,基站可以将向终端报知的上述各信息包含在SIB中进行报知。作为SIB,例如可以使用SIB20,该SIB20包含与使用SC-PTM多播有关的信息。
对其他通知方法进行说明。基站通过单独信令向附属的终端通知本小区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即,基站不是向终端报知该配置信息,而是通过终端单独的信令进行通知。基站也可以将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包含在终端单独的信息中进行通知。由此,能够按照每个终端单独通知必要的信息。例如,在RB之间的DMRS的配置按照每个服务而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每个终端通知支持的服务的RB之间的DMRS的配置。
此外,基站也可以将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包含在小区共通的信息中通知给终端。该情况下,控制容易。此外,基站也可以将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包含在终端单独SIB信息中进行通知。基站例如也可以通知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作为3GPP中提出的其他SI信息。在该通知方法的情况下,仅需要进行多播接收的终端取得该SI信息,由此,能够削减不需要的进行多播接收的终端中的处理量。
进而对不同的通知方法进行说明。基站也可以使用多播用的信道向终端通知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要使用的多播用的信道可以是MCCH(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也可以是SC-MCCH(Single Cell-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基站也可以在多播用的信道中包含多播用的信令通知给终端。即,基站也可以在多播用的信令中包含RB之间的DMRS的配置信息。作为信令的例子,也可以使用文献“3GPP TS 36.331 v14.2.1”中记载的SCPTMConfiguration或MBSFNAreaConfiguration。在该通知方法的情况下,能够仅向需要进行多播接收的终端进行通知,因此,能够削减不需要进行多播接收的终端中的处理量。
此外,也可以从MCE(Multicell Coordination Entity)向基站通知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配置。即,也可以使用MCE-基站间接口(例如M2接口)从MCE向各小区的基站通知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配置。也可以与伴随多播通信的其他设定一并通知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配置。该情况下,能够削减信令量。
此外,也可以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向MCE通知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配置。即,也可以使用MME-MCE间接口(例如M3接口)从MME向MCE通知每个小区的RB之间的DMRS配置。MME也可以使用其他通信(例如单播和其他多播)中的RB之间的DMRS配置,决定该多播中的RB之间的DMRS配置。该情况下,能够防止RB之间的DMRS配置在多播与其他通信之间发生竞争,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的DMRS的干扰。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多播通信,也可以使用MBSFN(Multimedia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此外,也可以按照每个MBSFN区域决定RB之间的DMRS配置。该情况下,在RB之间的DMRS配置的决定中,也可以使用MBSFN的标识符(例如MBSFN区域ID)。基站也可以使用本实施方式中此前举出的方法向终端通知RB之间的DMRS配置的信息,还可以使用MBSFNAreaConfiguration向终端通知RB之间的DMRS配置的信息。此外,也可以代替上述SIB20而使用包含与MBFSN区域有关的信息的SIB13。该情况下,在位于MBSFN区域的边界附近的终端中,能够抑制来自其他小区或其他MBSFN区域的DMRS的干扰。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基站,能够在多播通信中高效地使用频率资源,并且,能够防止来自其他小区、其他通信等的DMRS的干扰。
另外,也可以将此前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应用于使用扩展CP(Extended CP)的通信。作为使用扩展CP的通信的例子,可以是覆盖宽范围的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也可以是MBSFN。由此,在使用扩展CP的通信中,也能够实现频率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能够防止来自其他小区的DMRS的干扰。
以上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还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例如,在所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时隙是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时间单位的一例。也可以是调度单位。在所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也可以作为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单位、子帧单位、子时隙单位、迷你时隙单位来进行作为时隙单位记载的处理。
标号说明
1:基站;2、2-1、2-2、2-n:终端;11:接收部;12-1、12-2、12-3:处理部;13:预编码部;14:发送部;21:接收处理部;22:解调部;121:信息处理部;123:参数信号生成部;124:参照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5:数据信号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26:参照信号生成部;127:数据生成部;128:复用部。

Claims (11)

1.一种发送装置,其对1台终端分配1个以上的发送层,并且,在各发送层中分配1个以上的作为通信资源的最小分配单位的资源块,并向所述终端发送信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具有数量与所述发送层的数量相同、且与多个所述发送层中的任意一个发送层对应的处理部,
所述处理部分别具有:
参照信号生成部,其生成供所述终端在接收信号的解调处理中使用的参照信号;以及
信息处理部,其根据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的状态和相邻的小区中的所述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所述资源块的信息中的至少一方,按照每个小区决定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参照信号的资源块和不发送所述参照信号的资源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从预先决定的多个配置中选择所述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资源块的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决定的多个配置包含进行所述资源块的分配的单位即调度单位中的所述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资源块的密度不同的多个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资源块的密度不同的多个配置在所述调度单位的频率轴方向上的密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资源块的密度不同的多个配置在所述调度单位的时间轴方向上的密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决定的多个配置包含进行所述资源块的分配的单位即调度单位中的所述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资源块的密度相同、且所述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资源块各自在所述调度单位内的位置不重叠的多个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发送所述参照信号的资源块的配置按照通信对象的所述终端而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表示作为基准的配置或密度的信息和表示与作为所述基准的配置之间的偏移的偏置信息,向所述终端通知发送所述参照信号的资源块的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小区的标识符设定发送所述参照信号的资源块的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多播通信的标识符设定发送所述参照信号的资源块的配置。
11.一种接收装置,其接收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其特征在于,
确定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所述参照信号的资源块,使用确定出的所述资源块中包含的所述参照信号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CN201780089912.2A 2017-04-27 2017-04-27 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Active CN110574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6817 WO2018198287A1 (ja) 2017-04-27 2017-04-27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4303A CN110574303A (zh) 2019-12-13
CN110574303B true CN110574303B (zh) 2021-12-31

Family

ID=6391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9912.2A Active CN110574303B (zh) 2017-04-27 2017-04-27 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3406B2 (zh)
EP (1) EP3605864A4 (zh)
JP (1) JP6824394B2 (zh)
KR (1) KR20190127911A (zh)
CN (1) CN110574303B (zh)
WO (1) WO2018198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02971B2 (en) * 2018-12-21 2024-02-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CN113765633B (zh) * 2020-06-03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159206A1 (en) * 2021-01-25 2022-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sequence signal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9098A (zh) * 2009-03-31 2012-03-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的生成和使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85118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075144A (zh) * 2013-04-01 2015-11-1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及控制信号映射方法
WO2016129417A1 (ja) * 2015-02-09 2016-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7810B2 (en) * 2009-03-17 2017-05-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ping pilot signals in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s
KR101305861B1 (ko) 2009-07-17 2013-09-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369775B1 (en) * 2010-03-16 2019-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US9660775B2 (en) * 2010-06-15 2017-05-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nctured pilo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264997B2 (en) * 2012-07-03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energy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JP5309254B2 (ja) * 2012-08-02 2013-10-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320675B2 (ja) * 2012-12-03 2018-05-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フェージング周波数推定方法
US9369253B2 (en) 2013-02-21 2016-06-1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of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for advanced receiver in LTE/LTE-A
JP2018152625A (ja) * 2015-08-05 2018-09-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411960A1 (en) * 2016-02-03 2018-12-12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565315B (zh) * 2016-08-12 2022-08-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利用天线阵列发送和接收参考信令的网络节点、终端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9098A (zh) * 2009-03-31 2012-03-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的生成和使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85118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075144A (zh) * 2013-04-01 2015-11-1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及控制信号映射方法
WO2016129417A1 (ja) * 2015-02-09 2016-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downlink DMRS design;ZTE, ZTE Microelectronics;《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 Meeting R1-1700135》;20170110;第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4303A (zh) 2019-12-13
KR20190127911A (ko) 2019-11-13
JP6824394B2 (ja) 2021-02-03
EP3605864A4 (en) 2020-03-11
JPWO2018198287A1 (ja) 2019-11-07
WO2018198287A1 (ja) 2018-11-01
EP3605864A1 (en) 2020-02-05
US20200052840A1 (en) 2020-02-13
US11303406B2 (en)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144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8257199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AU2018257334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AU2018215316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JP601870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及びノード
US20200092740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878721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17818B2 (en) Backward compatible bandwidth extension
US201103108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ing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7387480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RU2604649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A2858514A1 (en) Initializing reference signal gen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520679B1 (ko) 멀티캐스트 방송 서비스 데이터 전송방법
JP2011523246A (ja) Costasアレイを使用したパイロット設計
JP7218756B2 (ja) 端末、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方法
JP4348298B2 (ja) 無線リソースの管理方法
CN110574303B (zh) 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JP6433788B2 (ja) 分散型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送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