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9409B - 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9409B
CN110569409B CN201810481513.7A CN201810481513A CN110569409B CN 110569409 B CN110569409 B CN 110569409B CN 201810481513 A CN201810481513 A CN 201810481513A CN 110569409 B CN110569409 B CN 1105694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source
display
value
nex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815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69409A (zh
Inventor
唐鹏
程梁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815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9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69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9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69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9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较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若是,计算“当前时间的显示值+(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例系数”得到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并继续执行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的步骤。本发明在切换至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时,通过对读取数据值的干预,使得显示值平滑持续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直接反馈读取的真实值。

Description

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可视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进行促销等活动时,相关人员往往需要获知实时的销售数据、销售金额等数据信息,以进行下一步的决策,其中,这些实时数据直接以数据或者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种实时场景的实现通常需要读取多个数据源的数据信息。当读取的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不能再提供数据信息时(例如,网络中断、数据源宕机等),系统会及时自动地将后台读取的数据源切换到第二数据源,以保证所展现数据的实时性与连续性。
但是,在切换数据源时若发生异常,例如当实时数据连续增长的第一数据源网络中断,切换至第二数据源时,由于第二数据源有数据延迟,使得第二数据源最初读取的数据(例如读取的销售金额为910元)比第一数据源最后读取的数据(例如读取的销售金额为1000元)小,则会破坏所展现数据的连续性。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来解决所举破坏所展现数据的连续性的问题:
方案一:不对读取的数据做任何干预,直接显示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在该种方案中,如图1所示,切换数据源之前最后的显示值为1000,切换数据源之后初次的显示值为910,造成所显示的销售金额的突然减少,再之后,显示值直接为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950、1000、1100、……,显示值的又缓缓爬高,这不符合数据持续增长的实际情况,需要实时数据的相关人员体验也较差。
方案二:继续显示从第一数据源最后读取的数据,直至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大于上述从第一数据源最后读取的数据。如图2所示,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910、950、1000均不大于切换数据源之前最后的显示值1000,则在时间段00:01至00:04内的显示值一直为1000,直至时间00:05时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1100大于切换数据源之前最后的显示值1000时,显示值更新为1100。该种方案会造成显示值突然停止变化,这不符合数据持续增长的实际情况,需要实时数据的相关人员也会觉得显示值出现卡顿,从而体验也较差。
方案三:获取第二数据源最初读取的数据与第一数据源最后读取的数据之间的差值,也即差值=1000-910=90,并将之后从备选数据源读取的数据与该差值90相加后进行显示。如图3所示,对应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910、950、1000、1100的显示值分别为1000、1040、1090、1190,该种方案虽然使得显示值一直在增长,但是由于显示值是与差值相加之后得到的,如此持续下去,所显示的数据无法回归到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也即,显示值与真实值之间一直存有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切换数据源发生读取异常时,所显示的数据无法连续变化且与真实值差距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包括:
当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进行显示时,获取当前时间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以及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获取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比较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
若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例系数;
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并继续执行获取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的步骤。
较佳地,在比较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的步骤之前,所述数据补差显示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
若呈增长趋势,则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若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若呈减小趋势,则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若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较佳地,令变化量=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当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并且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所述数据补差显示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变化量是否小于0;
若是,则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否,则根据所述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当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减小趋势并且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所述数据补差显示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变化量是否大于0;
若是,则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否,则根据所述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点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数据补差显示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点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步骤。
一种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其特点在于,所述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进行显示时,获取当前时间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以及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异常判断模块,用于比较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并在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调用计算模块;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例系数;
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并继续调用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较佳地,所述数据补差显示系统还包括:
趋势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
若呈增长趋势,则所述异常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若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直接调用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若呈减小趋势,则所述异常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若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直接调用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较佳地,令变化量=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所述数据补差显示系统还包括变化量判断模块;
当所述趋势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并且所述异常判断模块判断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所述变化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变化量是否小于0;
若是,则直接调用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否,则调用计算模块;
当所述趋势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减小趋势,并且所述异常判断模块判断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所述变化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变化量是否大于0;
若是,则直接调用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否,则调用所述计算模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当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而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时,本发明通过对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值的干预,在切换数据源之后,实现了显示值的平滑、持续更新,带给相关人员较佳的体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值与从第二数据源获取的真实值的差距也在逐渐缩短,最终能直接反馈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此外,通过对比例系数的具体设定,能够对显示值与真实值之间差距缩短的时间进行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方案一的数据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方案二的数据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背景技术中方案三的数据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7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8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用于当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而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时,对显示值进行数据补差,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包括:
S1、获取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以及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当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进行显示时,执行步骤S1。
S2、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在本实施例中,下一时间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数据源的不同,以及实际需要进行自定义设置。
S3、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
若是,则转至步骤S4;
具体地,步骤S3可以通过比较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来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例如,当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连续增长趋势时,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小的话,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此时若直接显示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则会影响显示值的连续增长性;或者,当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连续减小趋势时,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大的话,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此时若直接显示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则会影响显示值的连续减小性。
S4、根据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具体地,在步骤S4中,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例系数;
其中,0<比例系数<1,可以根据适用本实施例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时间长短的不同需求,自定义比例系数的值,并且在数据补差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更改比例系数的值。
S5、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并继续执行步骤S2。
在步骤S5中,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在下一时间实现显示值的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从第二数据源时,对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值进行干预,使得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显示值既符合数据平滑、持续增长或减小的实际情况,也不会突然停止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值与从第二数据源获取的真实值的差距也在逐渐缩短,最终能直接反馈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进而能够提供给相关人员以较佳的数据可视化体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可以为服务器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实施例1提供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9具体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91、至少一个存储器92以及用于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处理器91和存储器92)的总线93,其中:
总线9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92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9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9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923。
存储器92还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924的程序/实用工具925,这样的程序模块9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9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
电子设备9进一步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9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95进行。并且,电子设备9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9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96通过总线93与电子设备9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9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提供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步骤。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实现实施例1中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步骤。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之前,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还包括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的步骤,图6示出了当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时,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部分流程图,图7示出了当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减小趋势时,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包括:
S100、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
若呈增长趋势,则转至步骤S111;
S111、获取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以及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S112、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S113、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转至步骤S114;若否转至步骤S115;
S114、判断变化量是否小于0;
若是,则转至步骤S116;若否,则转至步骤S117;
S115、显示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S116、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并继续执行步骤S112;
S117、根据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S118、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并继续执行步骤S112。
例如,在第一数据源正常时,以第一单位时间为周期读取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并进行显示,显示值依次为……、900、930、970、1000,之后,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转而切换至第二数据源并从中读取数据以进行显示,以第二单位时间为周期从第二数据源读取到的数据依次为910、950、1000、990、1100、……。
应当理解,通常情况下,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是依次增长的,也即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之后,诸如本例中的910、950、1000,读取的数据突然变小的情形,诸如本例中的990,在实际情况中是较少发生的。为了更加全面的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例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包括上述较少发生的情形。
则首先在步骤S100中,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是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根据上述显示值,可以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则转至以下步骤判断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若发生异常,则需要对读取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补差之后再进行显示;若未发生异常,则可以直接显示读取到的数据。
在步骤S111中,获取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1000,以及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10,在下一时间到达前,仍显示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1000。
在步骤S112中,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50。
在步骤S113中,通过比较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来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具体地,下一时间的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50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00,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并转至步骤S114。
在步骤S114中,令变化量=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则此时的变化量=950-910=40,判断结果为变化量不小于0,转至步骤S117。
在步骤S117中,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变化量*比例系数,
其中,0<比例系数<1,可以根据适用本实施例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时间长短的不同需求,自定义比例系数的值,并且在数据补差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更改比例系数的值。在本实施例中,比例系数取值0.5,则下一时间的显示值=1000+40*0.5=1020。
在步骤S118中,则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步骤S117中计算出的显示值1020,即,当前时间的显示值更新为1020,并继续执行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00。
在步骤S113中,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00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20,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并转至步骤S114。
在步骤S114中,变化量=1000-950=50,判断结果为变化量不小于0,转至步骤S117。
在步骤S117中,根据上述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计算得到下一时间的显示值=1020+50*0.5=1045。
在步骤S118中,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步骤S117中计算出的显示值1045,即当前时间的显示值更新为1045,并继续执行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90。
在步骤S113中,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90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45,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并转至步骤S114。
在步骤S114中,变化量=990-1000=-10,判断结果为变化量小于0,转至步骤S116。
在步骤S116中,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45,并继续执行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100。
在步骤S113中,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100不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45,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转至步骤S115。
在步骤S115中,则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100。至此,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实现了显示值与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的一致,即,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的真实值即为实际的显示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时的显示值为1000,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依次为910、950、1000、990、1100、……。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对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值进行干预后,则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显示值依次为:1000、1000、1020、1045、1045、1100……。
参见图7,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还包括:
S100、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
若呈减小趋势,则转至步骤S121;
S121、获取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以及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S122、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S123、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转至步骤S124;若否转至步骤S125;
S124、判断变化量是否大于0;
若是,则转至步骤S126;若否,则转至步骤S127;
S125、显示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S126、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并继续执行步骤S122;
S127、根据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S128、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并继续执行步骤S122。
例如,在第一数据源正常时,以第一单位时间为周期读取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并进行显示,显示值依次为……、1100、1070、1030、1000,之后,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转而切换至第二数据源并从中读取数据以进行显示,以第二单位时间为周期从第二数据源读取到的数据依次为1100、1080、1050、1060、900、……。
应当理解,通常情况下,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是依次减小的,也即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之后,诸如本例中的1100、1080、1050,读取的数据突然变大的情形,诸如本例中的1060,在实际情况中是较少发生的。为了更加全面的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例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包括上述较少发生的情形。
则首先在步骤S200中,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是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根据上述显示值,可以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减小趋势,则转至以下步骤判断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若发生异常,则需要对读取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补差之后再进行显示;若未发生异常,则可以直接显示读取到的数据。
在步骤S121中,获取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1000,以及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110,在下一时间到达前,仍显示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1000。
在步骤S122中,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80。
在步骤S123中,通过比较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来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具体地,下一时间的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80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00,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并转至步骤S124。
在步骤S124中,令变化量=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则此时的变化量=1080-1100=-20,判断结果为变化量不大于0,转至步骤S127。
在步骤S127中,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变化量*比例系数,
其中,0<比例系数<1,可以根据适用本实施例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时间长短的不同需求,自定义比例系数的值,并且在数据补差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更改比例系数的值。在本实施例中,比例系数取值0.5,则下一时间的显示值=1000+(-20)*0.5=990。
在步骤S128中,则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步骤S127中计算出的显示值990,即,当前时间的显示值更新为990,并继续执行步骤S122。
在步骤S122中,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50。
在步骤S123中,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50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990,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并转至步骤S124。
在步骤S124中,变化量=1050-1080=-30,判断结果为变化量不大于0,转至步骤S127。
在步骤S127中,根据上述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计算得到下一时间的显示值=990+(-30)*0.5=975。
在步骤S128中,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步骤S127中计算出的显示值975,即当前时间的显示值更新为975,并继续执行步骤S122。
在步骤S122中,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60。
在步骤S123中,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60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975,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并转至步骤S124。
在步骤S124中,变化量=1060-1050=10,判断结果为变化量大于0,转至步骤S126。
在步骤S126中,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975,并继续执行步骤S122。
在步骤S122中,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00。
在步骤S123中,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00不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975,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转至步骤S125。
在步骤S125中,则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00。至此,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实现了显示值与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的一致,即,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的真实值即为实际的显示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时的显示值为1000,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依次为1100、1080、1050、1060、900、……。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对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值进行干预后,则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显示值依次为:1000、1000、990、975、975、900……。
当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而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时,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通过对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值的干预,在切换数据源之后,实现了显示值的平滑、持续更新,带给相关人员较佳的体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值与从第二数据源获取的真实值的差距也在逐渐缩短,最终能直接反馈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可以为服务器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实施例4提供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4提供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补差显示系统,用于当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而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时,对显示值进行数据补差,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参见图8,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包括:获取模块1、异常判断模块2、计算模块3以及显示模块4。
获取模块1,用于当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进行显示时,获取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以及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获取模块1还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在本实施例中,下一时间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数据源的不同,以及实际需要进行自定义设置。
异常判断模块2,用于比较获取模块1获取的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并在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调用计算模块3。
例如,当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连续增长趋势时,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小的话,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此时若直接显示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则会影响显示值的连续增长性;或者,当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连续减小趋势时,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壁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大的话,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此时若直接显示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则会影响显示值的连续减小性。
计算模块3,用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例系数。
其中,0<比例系数<1,可以根据利用本实施例数据补差显示系统的时间长短的不同需求,自定义比例系数的值,并且在数据补差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更改比例系数的值。
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并继续调用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从第二数据源时,对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值进行干预,使得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显示值既符合数据平滑、持续增长或减小的实际情况,也不会突然停止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值与从第二数据源获取的真实值的差距也在逐渐缩短,最终能直接反馈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进而能够提供给相关人员以较佳的数据可视化体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是对实施例7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还包括趋势判断模块5和变化量判断模块6,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趋势判断模块5,用于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根据趋势判断模块5判断结果的不同,异常判断模块2的具体功能有所不同。
具体地,当趋势判断模块5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时,异常判断模块2具体用于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若判断为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若判断为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直接调用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趋势判断模块5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减小趋势时,异常判断模块2具体用于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若判断为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若判断为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直接调用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例如,在第一数据源正常时,以第一单位时间为周期读取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并进行显示,显示值依次为……、900、930、970、1000,之后,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转而切换至第二数据源并从中读取数据以进行显示,以第二单位时间为周期从第二数据源读取到的数据依次为910、950、1000、990、1100、……。
应当理解,通常情况下,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是依次增长的,也即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之后,诸如本例中的910、950、1000,读取的数据突然变小的情形,诸如本例中的990,在实际情况中是较少发生的。为了更加全面的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例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包括上述较少发生的情形。
趋势判断模块5首先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是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根据上述显示值,可以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再调用其他模块判断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若发生异常,则需要对读取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补差之后再进行显示;若未发生异常,则可以直接显示读取到的数据。
获取模块1用于当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进行显示时,获取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1000,以及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10,在下一时间到达前,显示模块4仍显示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1000。
获取模块1还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50。
异常判断模块2判断获取模块1获取的下一时间的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50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00,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令变化量=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变化量判断模块6用于在异常判断模块2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判断变化量是否小于0,则此时的变化量=950-910=40,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不小于0。
计算模块3用于在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不小于0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变化量*比例系数,
其中,0<比例系数<1,可以根据利用本实施例数据补差显示系统的时间长短的不同需求,自定义比例系数的值,并且在数据补差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更改比例系数的值。在本实施例中,比例系数取值0.5,则下一时间的显示值=1000+40*0.5=1020。
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模块3计算出的显示值1020,即,当前时间的显示值更新为1020,并继续调用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00。
异常判断模块2判断获取模块1获取的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00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20,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此时,异常判断模块2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变化量=1000-950=50,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不小于0。
在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不小于0时,计算模块3根据上述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计算得到下一时间的显示值=1020+50*0.5=1045。
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模块3计算出的显示值1045,即当前时间的显示值更新为1045,并继续调用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90。
异常判断模块2判断获取模块11获取的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90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45,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此时,异常判断模块2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变化量=990-1000=-10,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小于0。
在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小于0时,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45,并继续调用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100。
异常判断模块2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100不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45,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
在异常判断模块2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时,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100。至此,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实现了显示值与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的一致,即,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的真实值即为实际的显示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时的显示值为1000,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依次为910、950、1000、990、1100、……。利用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对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值进行干预后,则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显示值依次为:1000、1000、1020、1045、1045、1100、……。
又例如,在第一数据源正常时,以第一单位时间为周期读取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并进行显示,显示值依次为……、1100、1070、1030、1000,之后,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转而切换至第二数据源并从中读取数据以进行显示,以第二单位时间为周期从第二数据源读取到的数据依次为1100、1080、1050、1060、900、……。
应当理解,通常情况下,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是依次减小的,也即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之后,诸如本例中的1100、1080、1050,读取的数据突然变大的情形,诸如本例中的1060,在实际情况中是较少发生的。为了更加全面的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例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包括上述较少发生的情形。
趋势判断模块5首先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是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根据上述显示值,可以判断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减小趋势,调用其他模块判断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若发生异常,则需要对读取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补差之后再进行显示;若未发生异常,则可以直接显示读取到的数据。
获取模块1用于当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进行显示时,获取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1000,以及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100,在下一时间到达前,显示模块4仍显示当前时间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1000。
获取模块1还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80。
异常判断模块2判断获取模块1获取的下一时间的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80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1000,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令变化量=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变化量判断模块6用于在异常判断模块2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判断变化量是否大于0,则此时的变化量=1080-1100=-20,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不大于0。
计算模块3用于在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不大于0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变化量*比例系数,
其中,0<比例系数<1,可以根据利用本实施例数据补差显示系统的时间长短的不同需求,自定义比例系数的值,并且在数据补差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更改比例系数的值。在本实施例中,比例系数取值0.5,则下一时间的显示值=1000+(-20)*0.5=990。
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模块3计算出的显示值990,即,当前时间的显示值更新为990,并继续调用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50。
异常判断模块2判断获取模块1获取的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50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990,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此时,异常判断模块2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变化量=1050-1080=-30,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不大于0。
在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不大于0时,计算模块3根据上述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计算得到下一时间的显示值=990+(-30)*0.5=975。
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模块3计算出的显示值975,即当前时间的显示值更新为975,并继续调用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60。
异常判断模块2判断获取模块1获取的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1060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975,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此时,异常判断模块2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变化量=1060-1050=10,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大于0。
在变化量判断模块6判断变化量大于0时,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975,并继续调用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00。
异常判断模块2判断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00不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975,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
在异常判断模块2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时,显示模块4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900。至此,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实现了显示值与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的一致,即,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的真实值即为实际的显示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时的显示值为1000,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依次为1100、1080、1050、1060、900、……。利用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对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值进行干预后,则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之后,显示值依次为:1000、990、975、975、900、……。
当第一数据源发生异常而从第二数据源读取数据时,本实施例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通过对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值的干预,在切换数据源之后,实现了显示值的平滑、持续更新,带给相关人员较佳的体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值与从第二数据源获取的真实值的差距也在逐渐缩短,最终能直接反馈从第二数据源读取的真实值。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包括:
当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进行显示时,获取当前时间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以及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获取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比较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
若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例系数;
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并继续执行获取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的步骤;
在比较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的步骤之前,所述数据补差显示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
若呈增长趋势,则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若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若呈减小趋势,则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若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令变化量=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当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并且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所述数据补差显示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变化量是否小于0;
若是,则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否,则根据所述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当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减小趋势并且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所述数据补差显示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变化量是否大于0;
若是,则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否,则根据所述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
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的步骤。
5.一种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从第一数据源切换至第二数据源进行显示时,获取当前时间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显示值,以及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异常判断模块,用于比较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的大小,判断读取数据是否发生异常,并在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调用计算模块;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下一时间的显示值:
下一时间的显示值=当前时间的显示值+(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比例系数;
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计算出的显示值,并继续调用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所述数据补差显示系统还包括:
趋势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还是减小趋势;
若呈增长趋势,则所述异常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小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若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直接调用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若呈减小趋势,则所述异常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是否大于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是,则确定读取数据发生异常;
若否,则确定读取数据未发生异常,并直接调用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显示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补差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令变化量=下一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当前时间所述第二数据源的真实值,所述数据补差显示系统还包括变化量判断模块;
当所述趋势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增长趋势,并且所述异常判断模块判断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所述变化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变化量是否小于0;
若是,则直接调用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否,则调用计算模块;
当所述趋势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源的数据呈减小趋势,并且所述异常判断模块判断读取数据发生异常时,所述变化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变化量是否大于0;
若是,则直接调用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下一时间到达时继续显示当前时间的显示值;
若否,则调用所述计算模块。
CN201810481513.7A 2018-05-18 2018-05-18 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69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1513.7A CN110569409B (zh) 2018-05-18 2018-05-18 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1513.7A CN110569409B (zh) 2018-05-18 2018-05-18 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9409A CN110569409A (zh) 2019-12-13
CN110569409B true CN110569409B (zh) 2024-04-05

Family

ID=6877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1513.7A Active CN110569409B (zh) 2018-05-18 2018-05-18 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6940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376A (zh) * 2014-12-05 2015-04-01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显示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2432A (zh) * 2016-12-30 2017-05-17 深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检测智能化审核用动态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7291852A (zh) * 2017-06-07 2017-10-24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进度条显示的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6321B2 (ja) * 2014-08-07 2018-05-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表示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376A (zh) * 2014-12-05 2015-04-01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显示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2432A (zh) * 2016-12-30 2017-05-17 深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检测智能化审核用动态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7291852A (zh) * 2017-06-07 2017-10-24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进度条显示的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机载显示系统数据平滑方法分析与研究;杜远;科技视界(第10期);第5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9409A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6299B (zh) 数据指标异常的监控方法及其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WO2022068645A1 (zh) 数据库故障发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1121956A (ja) 故障予測方法、装置、電子設備、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935503B1 (en) Capacity management in a cloud computing system using virtual machine series modeling
US948913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I/O performance anomaly detection in datacenter
WO2020019965A1 (zh) 数据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65835A (zh) 配置文件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39755B (zh) 关联系统服务器解耦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858704A (zh) 一种数据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0007583B2 (en) Generating a data structure to maintain error and connection information on components and use the data structure to determine an error correction operation
CN110569409B (zh) 数据补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248041A1 (e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backing up data
CN116414608A (zh) 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58854A (zh) 模型训练方法、基于预测模型的报警方法和相关装置
US20220078088A1 (e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CN114143196B (zh) 实例配置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0689137B (zh) 参数确定方法、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367765A (zh) 接口响应性能的监控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EP4044100B1 (en) Network construction support system
CN115292339B (zh) 数据库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2011911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14363158B (zh)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981793A (zh) 一种虚拟机迁移进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KR102496332B1 (ko) 고차 돌연변이를 이용한 소프트웨어 결함 위치 추정을 위한 컴퓨터 시스템 및 그의 방법
WO2021059451A1 (ja) 異常対処支援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