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8511A - 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8511A
CN110568511A CN201911013978.0A CN201911013978A CN110568511A CN 110568511 A CN110568511 A CN 110568511A CN 201911013978 A CN201911013978 A CN 201911013978A CN 110568511 A CN110568511 A CN 110568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rray
millimeter wave
threads
receiving antenna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39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仁爱
崔振茂
吴强
邓佩佩
尹格
安健飞
喻洋
成彬彬
邓贤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AEP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AE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AEP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AEP
Priority to CN2019110139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85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68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8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1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38Processing data, e.g. for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非当前位置的预设位置,而当接收到毫米波信号之后,会立即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即移动天线阵列的流程以及对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可以分别用两组不同的线程执行,从而可以实现一边移动天线阵列一边对接收天线接收的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节省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时间,提高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速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波长从10毫米至1毫米、频率从30GHz至300GHz的电磁波称为毫米波,毫米波由于其对衣物的可穿透性,使得毫米波人体安检仪是未来人体安检的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通过毫米波人体安检仪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出人体是否携带陶瓷刀、塑料刀等违禁物品。
在现有技术中,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速度较慢,毫米波人体安检门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对目标物体,通常是目标人员的检测。所以如何提高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速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速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有效提高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当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所述预设位置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依次打开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与所述接收天线阵列之间对应的信号通道,并控制所述发射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发射毫米波信号,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移动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的步骤至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
当接收到所述毫米波信号时,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
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包括:
通过第二组线程对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依次进行IQ混频、滤波以及抽样,以得到预处理数据;
通过所述第二组线程对所述预处理数据依次进行校准、数据截取、波数域变换以及打包,以得到所述待成像数据。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非当前位置的预设位置包括:
通过第一组线程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所述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移动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的步骤至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至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包括:
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上位机的CPU和GPU协同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包括:
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对所述待成像数据在波数域进行插值运算以及成像操作,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移动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当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所述预设位置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依次打开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与所述接收天线阵列之间对应的信号通道,并控制所述发射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发射毫米波信号,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
循环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运行所述移动模块至所述信号收发模块,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
预处理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毫米波信号时,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可选的,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预处理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组线程对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依次进行IQ混频、滤波以及抽样,以得到预处理数据;
第二预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组线程对所述预处理数据依次进行校准、数据截取、波数域变换以及打包,以得到所述待成像数据。
可选的,所述移动模块具体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组线程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
循环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所述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所述判断模块具体为: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运行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至所述信号收发模块,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的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非当前位置的预设位置,而当接收到毫米波信号之后,会立即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即移动天线阵列的流程以及对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可以分别用两组不同的线程执行,从而可以实现一边移动天线阵列一边对接收天线接收的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节省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时间,提高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速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在现阶段,毫米波的扫描方式均是一维扫描,而通过设置有多个发射天线的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多个接收天线的接收天线阵列的一次毫米波信号的收发可以实现在一个方向上对目标物体,通常是目标人员的扫描成像,即一维扫描成像;而通过移动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完整的扫描,从而完成对目标物体的扫描成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先移动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以获取毫米波信号,然后再对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待成像数据。但是在处理毫米波信号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均不会进行移动,从而造成扫描时间极大的浪费,极大的减少了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速度。
而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非当前位置的预设位置,而当接收到毫米波信号之后,会立即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即移动天线阵列的流程以及对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可以分别用两组不同的线程执行,从而可以实现一边移动天线阵列一边对接收天线接收的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节省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时间,提高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速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S101: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不断的移动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而每移动完成一次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均会通过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进行一次毫米波信号的发送以及接收,对目标物体进行扫描。而当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时,即完成了对目标物体的扫描。
在本步骤中,会通过第一组线程来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的移动,将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有关将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的具体流程将在下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102:当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之后,通过第一组线程依次打开发射天线阵列与接收天线阵列之间对应的信号通道,并控制发射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发射毫米波信号,以及控制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
在S101中将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之后,会在本步骤中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进行工作,即依次打开发射天线阵列与接收天线阵列之间对应的信号通道,通常是通过控制收发开关阵列依次打开相互对应的发射天线以及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通路,同时控制信号通路一端的发射天线发射毫米波信号,以及控制信号通路另一端的接收天线接收毫米波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毫米波信号通常是在空气中传播,上述信号通路通常并非指实体结构,而是指毫米波信号传播的路径。有关发射天线以及接收天线具体的工作流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执行完本步骤之后,即完成了在预设位置处对目标物体,通常为目标人员的扫描。
S103:通过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移动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的步骤至控制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步骤,以至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
具体的,本步骤中循环执行的步骤即上述S101至S102。所谓最终位置,即完成对目标物体整体扫描的位置,若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是沿垂直方向移动,则该最终位置通常为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可移动范围的顶部或者底部;若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是沿水平方向环绕移动,则该最终位置通常为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开始移动时的初始位置。
具体的,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判断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是否移动到最终位置。若判断结果为否,即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未移动至最终位置,则需要更新预设位置,即更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需要达到的下一位置,并循环至上述S101,以完成发射天线阵列和接收天线阵列的移动。在更新预设位置时,通常是将当前设定的预设位置替换成按照顺序排列的下一个预设位置,更新的预设位置相比于被替换的预设位置,必然是更加接近上述最终位置,以便在后续步骤中继续移动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使得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继续向最终位置逼近移动。
若判断结果为是,即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已经移动至最终位置,则会结束移动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通常会终止第一组线程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组线程中可以仅仅具有一个线程,可以具有多个线程,第一组线程中多个线程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并行运行,以完成上述流程。
S104:当接收到毫米波信号时,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
在本步骤中,当接收到毫米波信号时,由于上述发射天线阵列与接收天线阵列在工作时信号通道的切换速度非常快,本步骤中通常具体为当接收天线阵列整体接收完毫米波信号之后,通过第二组线程对接收的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以得到待成像数据。
具体的,上述预处理通常包括IQ混频、滤波、抽样、校准、数据截取、波数域变换以及打包,即本步骤中通常具体包括:首先通过第二组线程对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依次进行IQ混频、滤波以及抽样,以得到预处理数据;之后通过所述第二组线程对所述预处理数据依次进行校准、数据截取、波数域变换以及打包,以得到所述待成像数据。具体的,上述校准通常包括幅相校准和背景校准;上述数据截取通常包括对距离维度数据在频率域进行截取;上述波数域变换即将截取的数据变换到波数域;打包即将变换到波数域的数据进行打包以生成供网口发送的待成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需要通过与上述第一组线程并不相同的第二组线程执行上述步骤,通过第一组线程以及第二组线程可以并行的完成整个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组线程可以仅仅包括一个线程,也可以包括多个线程,即可以通过第二组线程中的多个线程并行的执行本步骤。例如在进行IQ数据整理时,可以根据行IQ数据不同的特点使用更多的线程并行地解析IQ数据,以通过更多的线程并行处理从而更快的执行本步骤。
S105:将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上位机处理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在本步骤中,会将S104中经过预处理得到的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上位机对该待成像数据进行最终的处理,并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实现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对目标物体的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非当前位置的预设位置,而当接收到毫米波信号之后,会立即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即移动天线阵列的流程以及对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可以分别用两组不同的线程执行,从而可以实现一边移动天线阵列一边对接收天线接收的毫米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节省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时间,提高毫米波人体安检门的扫描速度。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具体内容将在下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S201:通过第一组线程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由上位机对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进行检测,具体的,在本步骤中上位机可以具体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的移动,相应的上位机可以通过伺服电机检测到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在本步骤中,会获取上位机检测到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
S202:通过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以至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本步骤中循环执行的步骤即上述S201。具体的,本步骤可以具体为:根据位置信息判断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是否达到预设位置。即在本步骤中,会根据S201中获取的位置信息判断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是否达到预设位置,若是,则表示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已经移动至预设位置,则可以继续执行下述S203;若否,则表示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未移动至预设位置,此时会循环执行S201以及本步骤中具体的判断流程,循环通过上位机发送的位置信息判断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是否达到预设位置,直至本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即直至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已经移动至预设位置。
S203:当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之后,通过第一组线程依次打开发射天线阵列与接收天线阵列之间对应的信号通道,并控制发射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发射毫米波信号,以及控制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
本步骤与上述发明实施例中S102基本相同,详细内容请参考上述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204:通过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至控制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步骤,以至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
本步骤与上述发明实施例中S103基本一致,区别点在于在本步骤中会循环执行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至控制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步骤,即循环执行上述S201至S203,直至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本步骤的其余内容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205:当接收到毫米波信号时,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
本步骤与上述发明实施例S104相类似,详细内容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206:将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上位机的CPU和GPU协同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位机内通常同时设置有CPU(中央处理器)以及GPU(图形处理器),而在本步骤中,具体是通过上位机的CPU和GPU协同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通过CPU和GPU协同处理待成像数据,可以更快的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以尽快完成对目标物体的扫描。
具体的,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对所述待成像数据在波数域进行插值运算以及成像操作,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需要通过上位机对待成像数据在波数域进行插值运算以及成像操作,以最终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通常情况下,本步骤中是通过网口将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上位机的CPU和GPU协同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可以更快的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以尽快完成对目标物体的扫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数据处理装置与上文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参照图3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包括:
移动模块100:用于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信号收发模块200:用于当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所述预设位置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依次打开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与所述接收天线阵列之间对应的信号通道,并控制所述发射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发射毫米波信号,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
循环模块30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运行所述移动模块100至所述信号收发模块200,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
预处理模块400: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毫米波信号时,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
传输模块500:用于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模块400具体包括:
第一预处理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组线程对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依次进行IQ混频、滤波以及抽样,以得到预处理数据;
第二预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组线程对所述预处理数据依次进行校准、数据截取、波数域变换以及打包,以得到所述待成像数据。
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模块100具体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组线程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
循环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所述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所述判断模块300具体为: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运行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至所述信号收发模块200,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的模块。
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500具体为:
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上位机的CPU和GPU协同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的模块。
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500具体为:
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对所述待成像数据在波数域进行插值运算以及成像操作,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的模块。
本实施例的配置文件解密装置用于实现前述的配置文件解密方法,因此配置文件解密装置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见前文中配置文件解密方法的实施例部分,例如,移动模块100,信号收发模块200,循环模块300,预处理模块400以及传输模块500分别用于实现上述配置文件解密方法中步骤S101,S102,S103,S104以及S105,所以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相应的各个部分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数据处理设备与上文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装置可相互对应参照。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的结构框图。
参照图4,该数据处理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和存储器12。
所述存储器1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1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设备中处理器11用于安装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同时处理器11与存储器12相结合可以实现上述任一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因此数据处理设备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见前文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例部分,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相应的各个部分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发明实施例中所介绍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余内容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展开描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当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所述预设位置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依次打开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与所述接收天线阵列之间对应的信号通道,并控制所述发射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发射毫米波信号,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移动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的步骤至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
当接收到所述毫米波信号时,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
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包括:
通过第二组线程对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依次进行IQ混频、滤波以及抽样,以得到预处理数据;
通过所述第二组线程对所述预处理数据依次进行校准、数据截取、波数域变换以及打包,以得到所述待成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非当前位置的预设位置包括:
通过第一组线程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所述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移动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的步骤至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至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包括:
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上位机的CPU和GPU协同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包括:
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对所述待成像数据在波数域进行插值运算以及成像操作,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6.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组线程控制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当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所述预设位置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依次打开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与所述接收天线阵列之间对应的信号通道,并控制所述发射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发射毫米波信号,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沿打开的信号通道接收毫米波信号;
循环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运行所述移动模块至所述信号收发模块,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
预处理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毫米波信号时,通过第二组线程预处理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以得到待成像数据;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成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以通过所述上位机处理所述待成像数据,生成目标物体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预处理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组线程对所述接收天线阵列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依次进行IQ混频、滤波以及抽样,以得到预处理数据;
第二预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组线程对所述预处理数据依次进行校准、数据截取、波数域变换以及打包,以得到所述待成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块具体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组线程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
循环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执行所述获取上位机发送的当前发射天线阵列以及当前接收天线阵列的位置信息的步骤,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至预设位置;
所述判断模块具体为: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组线程循环运行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至所述信号收发模块,以至所述发射天线阵列以及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移动到最终位置的模块。
9.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911013978.0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05685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3978.0A CN110568511A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3978.0A CN110568511A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8511A true CN110568511A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85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3978.0A Pending CN110568511A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6851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0912A (zh) * 2015-12-25 2016-04-20 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毫米波全息三维成像的人体安检系统及方法
CN106556873A (zh) * 2016-10-31 2017-04-05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微波成像的安检方法及系统
CN109799537A (zh) * 2018-12-29 2019-05-24 清华大学 安检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0912A (zh) * 2015-12-25 2016-04-20 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毫米波全息三维成像的人体安检系统及方法
CN106556873A (zh) * 2016-10-31 2017-04-05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微波成像的安检方法及系统
CN109799537A (zh) * 2018-12-29 2019-05-24 清华大学 安检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32877B1 (en) Method of walk-through security inspection and system thereof
CN106841828B (zh) 一种基于频分的近场天线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5759269A (zh) 三维全息成像的安检系统及方法
EP3816654A1 (en) Radar device and radar system
US20140022113A1 (en) Radar apparatus and method
EP4266729A1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374985A (zh) 电磁环境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8196245A1 (zh) 一种近景微波成像方法及系统
US20200326422A1 (en) Liveliness detection using radar
CN110794399B (zh) 一种主动式毫米波三维成像安检装置
CN112005130A (zh) 降水粒子判别装置、系统、方法及程序
CN102540147A (zh) 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信号处理程序
CN109814078B (zh) 雷达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JP2013124878A (ja) レーダ装置
CN110568511A (zh) 一种基于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165901B1 (en) Mail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6542547B2 (ja) レーダ装置およびレーダ装置の対象物検知方法
JP5628857B2 (ja) 2次元像再構成方法
CN116381613A (zh) 一种用于宽带阵列多波束接收机的信号环境统计方法
KR101801325B1 (ko) 가상 채널 기반의 레이더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가상 채널 생성 방법
Solimene et al. 3D sliced tomographic inverse scatter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KR102270808B1 (ko) 무선 인공지능을 이용한 보이는 네트워크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11860006B (zh) 无芯片rfid解码系统和方法
JP2019056588A (ja) レーダ装置、及びレーダ信号処理方法
RU2522853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и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предметов, спрятанных под одеждой на теле челове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