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7207A -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67207A CN110567207A CN201810577409.8A CN201810577409A CN110567207A CN 110567207 A CN110567207 A CN 110567207A CN 201810577409 A CN201810577409 A CN 201810577409A CN 110567207 A CN110567207 A CN 1105672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tion system
- length
- evaporator
- refrigerant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制冷剂液体的速度、第一管道的长度和第二管道的长度,其中,第一管道为制冷剂气体自蒸发器流向冷凝器所流经的管道,第二管道为制冷剂液体自冷凝器流向蒸发器所流经的管道;根据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获得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根据制冷剂气体的速度、制冷剂液体的速度、第一管道的长度和第二管道的长度,获得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根据质量流量和单次循环时间,获得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基于该蒸发量确定每一次循环后的制冷剂的充注量。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地确定充注量,而且还能实现制冷系统充注量的精确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由于氨制冷剂相比于二氧化碳制冷剂及氟利昂制冷剂等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汽化潜热大、制冷和放热系数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冷库、超市食品成列柜等场所中。但是,由于氨制冷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低值)、易爆等缺点,因此,出于安全考虑,我国对制冷系统中氨制冷剂的充注量有着一定的要求,具体是在满足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氨制冷系统的充注量。虽然在国内对制冷剂的充注量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却没有具体的确定充注量的方法,从而导致充注量的确定流程比较繁琐,且精确度比较低,也使得国内的制冷系统设计没有与国际设计接轨。可见,在国内制冷系统行业中,亟需研究出制冷剂低充注量的确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及制冷系统,能够简单快速地确定制冷剂的充注量,精确度较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以下参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第一管道的长度L1和第二管道的长度L2,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为所述制冷剂气体自蒸发器流向冷凝器所流经的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为所述制冷剂液体自所述冷凝器流向所述蒸发器所流经的管道;
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获得所述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
根据所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L1及所述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和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L2,获得所述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
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和所述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获得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
基于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所述蒸发量Qt,确定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后所述制冷剂的充注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包括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供液管道的截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为:
其中,所述L1为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所述L2为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所述V1为所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所述V2为所述制冷剂液体的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为10~12m/s,所述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为0.5~1m/s。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节流器,且所述节流器管道连接于所述蒸发器;
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L1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L2为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器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节流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或者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低温分离容器及依次管道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一次节流器、闪发式经济器及二次节流器,其中,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进气口,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二次节流器管道连接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进液口,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出液口管道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
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L1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L2为所述冷凝器与所述一次节流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一次节流器与所述闪发式经济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闪发式经济器与所述二次节流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二次节流器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为:
其中,T为所述制冷系统单次循环的时间,Qm为所述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T'为时间常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蒸发器;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管道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管道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贮液管,所述贮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管道连接;以及
节流器,所述节流器管道连接于所述贮液管的另一端,且所述节流器远离所述贮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管道连接;
其中,所述贮液管用于贮存制冷剂液体并向所述蒸发器提供所述制冷剂液体,且所述贮液管的液体容量是基于上述第一方面公开的方法确定的所述制冷系统任意一次循环后所述制冷剂的充注量而确定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低温分离容器及闪发式经济器,所述节流器包括一次节流器及二次节流器,所述低温分离容器设于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压缩机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压缩机管道连接,所述一次节流器的一端与所述贮液管的另一端管道连接,所述二次节流器的一端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进液口管道连接,所述闪发式经济器管道连接于所述一次节流器及所述二次节流器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贮液管为立式贮液集管,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高压浮球阀,所述高压浮球阀的一端与所述立式贮液集管连接,所述高压浮球阀的另一端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连接,且所述高压浮球阀临近所述立式贮液集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一端设置;
当所述立式贮液集管内的制冷剂液体量达到预设贮液量时,所述高压浮球阀开启,以使所述立式贮液集管内的制冷剂液体旁通至所述低温分离容器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以下参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第一管道的长度L1和第二管道的长度L2,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为所述制冷剂气体自蒸发器流向冷凝器所流经的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为所述制冷剂液体自所述冷凝器流向所述蒸发器所流经的管道;
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获得所述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
根据所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L1及所述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和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L2,获得所述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
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和所述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获得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
基于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所述蒸发量Qt,确定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后所述制冷剂的充注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包括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供液管道的截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为:
其中,所述L1为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所述L2为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所述V1为所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所述V2为所述制冷剂液体的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为10~12m/s,所述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为0.5~1m/s。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节流器,且所述节流器管道连接于所述蒸发器;
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L1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L2为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器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节流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或者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低温分离容器及依次管道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一次节流器、闪发式经济器及二次节流器,其中,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进气口,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二次节流器管道连接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进液口,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出液口管道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
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L1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L2为所述冷凝器与所述一次节流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一次节流器与所述闪发式经济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闪发式经济器与所述二次节流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二次节流器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为:
其中,T为所述制冷系统单次循环的时间,Qm为所述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T'为时间常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中,先获取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制冷剂液体的速度、第一管道的长度和第二管道的长度,该第一管道为制冷剂气体自蒸发器流向冷凝器所流经的管道,该第二管道为制冷剂液体自该冷凝器流向该蒸发器所流经的管道;然后根据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及制冷剂气体的速度、第一管道的长度、制冷剂液体的速度和第二管道的长度,分别获得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及单次循环时间;接着再根据该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和单次循环时间,获得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最后根据该蒸发量确定该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后制冷剂的充注量。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得到制冷系统的蒸发量后即可快速地获知该制冷系统的充注量,确定流程比较简单。同时,通过该方法确定了该制冷系统的充注量后即可实现对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使用量的精确控制,有效减少制冷系统使用的成本投入。
此外,根据该制冷系统的充注量用户还可选择采用贮液管替代高压贮液器进行贮液,使得制冷系统的整体结构布局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可包括:
101、获取以下参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第一管道的长度L1和第二管道的长度L2,其中,该第一管道为该制冷剂气体自蒸发器流向冷凝器所流经的管道,该第二管道为该制冷剂液体自该冷凝器流向该蒸发器所流经的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包括该制冷系统的制冷量、该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供液管道的截面积。
其中,该供液管道是指为蒸发器提供制冷剂液体的管道。此外,该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可通过在设计之初根据对制冷系统的选型而获得。应当得知的是,制冷系统的选型与制冷系统待应用的场所所需要的制冷量有关,且以制冷系统产生的制冷量能够满足待应用场所所需要的制冷量为准。
请参阅图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制冷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蒸发器10、压缩机20、冷凝器30及节流器40,且该节流器40管道连接于该蒸发器10;
该第一管道的长度L1为该蒸发器10与该压缩机20之间的管道长度及该压缩机20与该冷凝器30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该第二管道的长度L2为该冷凝器30与该节流器40之间的管道长度及该节流器40与该蒸发器10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其中,该制冷剂气体是指在制冷系统中自蒸发器10流出,经由该压缩机20而流入该冷凝器30的气体,该制冷剂液体是指在该制冷系统中自该冷凝器30流出,经由该节流器40而流入该蒸发器10的制冷剂液滴。
请参阅图3,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10、低温分离容器50及依次管道连接的压缩机20、冷凝器30、一次节流器41、闪发式经济器60及二次节流器42,其中,该蒸发器10的出气口管道连接于该低温分离容器50的进气口,该低温分离容器50的出气口管道连接于该压缩机20,该二次节流器42管道连接于该低温分离容器50的进液口,该低温分离容器50的出液口管道连接于该蒸发器10的进液口;
该第一管道的长度L1为蒸发器10与该低温分离容器50之间的管道长度、该低温分离容器50与该压缩机20之间的管道长度及该压缩机20与该冷凝器30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该第二管道的长度L2为该冷凝器30与该一次节流器41之间的管道长度、该一次节流器41与该闪发式经济器60之间的管道长度、该闪发式经济器60与该二次节流器42之间的管道长度、该二次节流器42与该低温分离容器50之间的管道长度及该低温分离容器与该蒸发器10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其中,该制冷剂气体是指在该制冷系统中自该蒸发器10流出,经由该低温分离容器50、该压缩机20而流入该冷凝器30的气体,该制冷剂液体是指在该制冷系统中自该冷凝器30流出,经由该一次节流器41、闪发式经济器60、二次节流器42、低温分离容器50而流入该蒸发器10的制冷剂液滴。
102、根据该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获得该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
具体地,该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制冷系统的制冷量,S为供液管道的截面积,ρ为制冷剂在供液温度下的密度。
其中,该供液温度是指制冷剂液体在供液管道中流动时的温度,该供液温度的具体数值依据该冷凝温度确定。
103、根据该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该第一管道的长度L1及该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和该第二管道的长度L2,获得该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
具体地,该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该L1为第一管道的长度,单位为m,该L2为第二管道的长度,单位为m,该V1为制冷剂气体的速度,单位为m/s,该V2为制冷剂液体的速度,单位为m/s。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为10~12m/s,该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为0.5~1m/s。
104、根据该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和该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获得该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
具体地,该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T内产生的蒸发量Qt计算公式为:
其中,T为该制冷系统单次循环的时间,Qm为该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T'为时间常量。应当得知的是,该时间常量T'由该制冷系统单次循环的时间T的单位及该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的单位共同确定,例如,若该单次循环的时间的单位为秒(s),该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的单位为kg/h,那么该时间常量T'即为3600s。
105、基于该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确定该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后该制冷剂的充注量。
应当得知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即为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在实际使用中,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是不断地循环的,以源源不断的为外部环境提供冷气达到制冷的目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时地往制冷系统内补充与该蒸发量相等的制冷剂液体,以使得该制冷系统始终能够为外部环境提供足够的冷气。传统的制冷系统因不能确定每一次循环制冷系统的蒸发量而又为了能够保证该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通常采用具有大容积的高压贮液器贮存着制冷剂液体,以确保该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满足制冷的要求。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因不能实现对制冷剂液体使用量的精确控制,从而使得制冷系统的使用成本较大,尤其是对于氨制冷系统,不仅是使用成本大的问题,还存在安全问题。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后,不仅可以精确的控制氨制冷剂的使用量,大大降低氨制冷剂的使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增加氨制冷系统的使用场所。
具体地,在计算时,可根据该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范围值与该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范围值及该第一管道的长度L1与该第二管道的长度L2计算得出该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的范围,然后根据该单次循环时间T的范围及该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即可获得该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的范围,进而根据该蒸发量Qt的范围确定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范围,那么在使用时用户只需保证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应大于或等于计算得到的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的范围即可。
此外,该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可应用于但不限于重力供液制冷系统、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或泵供液制冷系统等。
优选地,该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应用于重力供液制冷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不仅可简单快速地获知制冷系统的充注量,而且还可根据该充注量实现对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使用量的精确控制,有效减少制冷系统使用的成本投入。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4与图5,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10、压缩机20、冷凝器30、贮液管70及节流器40,且该压缩机20管道连接于该蒸发器10的出气口,该冷凝器30管道连接于该压缩机20,该贮液管70的一端与该冷凝器30管道连接,该节流器40管道连接于该贮液管70的另一端,同时该节流器40远离该贮液管70的一端与该蒸发器10的进液口管道连接;其中,该贮液管70用于贮存制冷剂液体并向该蒸发器10提供该制冷剂液体,且该贮液管70的液体容量是由实施例一的方法确定的制冷系统任意一次循环后制冷剂的充注量而确定的。
其中,该贮液管70的液体容量是由实施例一的方法确定的制冷系统任意一次循环后制冷剂的充注量而确定的是指利用该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确定了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后,选择用于该制冷系统的贮液管70的液体容量应大于或等于该制冷系统的每一次循环所需的制冷剂充注量,以满足制冷系统的制冷循环要求。
此外,应当得知的是,该贮液管70的使用也是由实施例一的方法确定的制冷系统任意一次循环后制冷剂的充注量而确定的,且这里贮液管70的使用是由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而确定的是指当制冷系统每一次循环后制冷剂的充注量小于现有的使用的高压贮液器的容积时,采用贮液管替代现有的高压贮液器进行贮液并供液。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制冷系统的制冷要求,而且还能够合理的优化制冷系统的布局方式,使得制冷系统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其中,该制冷系统可为但不限于氨制冷系统、氟制冷系统等。
具体地,该制冷系统为氨制冷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该蒸发器10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使得位于其内的制冷剂液体吸热蒸发变为制冷剂气体,然后制冷剂气体自蒸发器10的出气口流向压缩机20,并经由压缩机20流至冷凝器30内,然后在冷凝器30内与设于冷凝器30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得制冷剂气体放热变为制冷剂液体,然后该制冷剂液体自冷凝器30流入贮液管70内贮存起来。应当得知的是,在制冷剂气体自该蒸发器10的出气口流出时,该制冷剂液体同步的自该贮液管70流向该节流器40,并经由该节流器40流入该蒸发器10内,从而保证该制冷系统能够不间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达到对外部环境进行制冷的目的。同时,流入该蒸发器10内的制冷剂液体的液体量应等于由该蒸发器10的蒸发量确定的充注量,从而保证该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始终一样。
请参阅图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制冷系统还包括低温分离容器50及闪发式经济器60,该节流器40包括一次节流器41及二次节流器42,且该低温分离容器50设于该蒸发器10及该压缩机20之间,同时分别与该蒸发器10级该压缩机20管道连接。也就是说,自该蒸发器10的出气口流出的制冷剂气体是先进入低温分离容器50内,并在低温分离容器50内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后,才流入压缩机20内的,从而有效防止液击现象的产生。该一次节流器41的一端与该贮液管70的另一端管道连接,该二次节流器的一端与该低温分离容器50的进液口管道连接,该闪发式经济器60管道连接于该一次节流器41与该二次节流器42之间。也就是说,该制冷剂液体自该一次节流器41节流后是先流入闪发式经济器60内,然后再自闪发式经济器60流入二次节流器42内进行二次节流后流入该低温分离容器50内,最后经由该低温分离容器50而流入该蒸发器10内的。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主要是为了防止节流产生的闪发气体流入低温分离容器50内而影响低温分离容器50的分离能力,进而影响制冷系统的能效比的问题。
进一步地,该贮液管70为立式贮液集管。且在安装时,以地面作为基准,该贮液管70与该地面垂直设置,且设置该贮液管70的远离该地面的一端为进液口,该贮液管70临近该地面的一端为出液口。
更进一步地,该制冷系统还包括高压浮球阀80,且该高压浮球阀80的一端与该贮液管70连接,该高压浮球阀80的另一端与该低温分离容器50连接,同时该高压浮球阀80临近该贮液管70与该冷凝器30连接的一端(即,该贮液管70远离底面的一端)设置,并且在该贮液管70内的制冷剂液体量达到预设贮液量时,该高压浮球80即可开启,以使该贮液管70内的制冷剂液体旁通至该低温分离容器50内。其中,该预设贮液量应大于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
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与实施例一是一样的,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制冷系统,通过在确定了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小于现有的高压贮液器的容积后,选择采用贮液管替代高压贮液器实现对制冷剂液体的贮存与供液,使得该制冷系统的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有效减少对作业空间的占用率。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及制冷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以下参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第一管道的长度L1和第二管道的长度L2,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为所述制冷剂气体自蒸发器流向冷凝器所流经的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为所述制冷剂液体自所述冷凝器流向所述蒸发器所流经的管道;
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获得所述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
根据所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L1及所述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和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L2,获得所述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
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Qm和所述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获得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
基于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所述蒸发量Qt,确定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后所述制冷剂的充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的工况参数包括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供液管道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的单次循环时间T为:
其中,所述L1为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所述L2为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所述V1为所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所述V2为所述制冷剂液体的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气体的速度V1为10~12m/s,所述制冷剂液体的速度V2为0.5~1m/s。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节流器,且所述节流器管道连接于所述蒸发器;
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L1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L2为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器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节流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或者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低温分离容器及依次管道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一次节流器、闪发式经济器及二次节流器,其中,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进气口,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出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二次节流器管道连接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进液口,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出液口管道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
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L1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L2为所述冷凝器与所述一次节流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一次节流器与所述闪发式经济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闪发式经济器与所述二次节流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所述二次节流器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所述低温分离容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长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在任意一次循环时间内产生的蒸发量Qt为:
其中,T为所述制冷系统单次循环的时间,Qm为所述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T'为时间常量。
7.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器;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管道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管道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贮液管,所述贮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管道连接;以及
节流器,所述节流器管道连接于所述贮液管的另一端,且所述节流器远离所述贮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管道连接;
其中,所述贮液管用于贮存制冷剂液体并向所述蒸发器提供所述制冷剂液体,且所述贮液管的液体容量是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确定的所述制冷系统任意一次循环后所述制冷剂的充注量而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低温分离容器及闪发式经济器,所述节流器包括一次节流器及二次节流器,所述低温分离容器设于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压缩机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压缩机管道连接,所述一次节流器的一端与所述贮液管的另一端管道连接,所述二次节流器的一端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的进液口管道连接,所述闪发式经济器管道连接于所述一次节流器及所述二次节流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高压浮球阀,所述高压浮球阀的一端与所述贮液管连接,所述高压浮球阀的另一端与所述低温分离容器连接,且所述高压浮球阀临近所述贮液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一端设置;
当所述贮液管内的制冷剂液体量达到预设贮液量时,所述高压浮球阀开启,以使所述贮液管内的制冷剂液体旁通至所述低温分离容器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77409.8A CN110567207A (zh) | 2018-06-06 | 2018-06-06 |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及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77409.8A CN110567207A (zh) | 2018-06-06 | 2018-06-06 |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及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67207A true CN110567207A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8771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77409.8A Pending CN110567207A (zh) | 2018-06-06 | 2018-06-06 |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及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6720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59867A (zh) * | 2023-02-27 | 2023-03-28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飞机测试用实验室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计算方法 |
CN118274502A (zh) * | 2024-05-09 | 2024-07-02 | 中科赛凌(北京)试验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系统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3745A (ja) * | 1997-08-08 | 1999-03-05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封入量指示装置及び監視装置 |
CN1563862A (zh) * | 2004-03-25 | 2005-01-12 | 上海交通大学 | 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测量回路在线连续注油装置 |
CN1789844A (zh) * | 2004-12-14 | 2006-06-2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
CN101166941A (zh) * | 2005-01-05 | 2008-04-23 | 开利公司 | 用于确定制冷剂低充注量的方法和控制器 |
CN101504177A (zh) * | 2008-02-05 | 2009-08-1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确定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含量的空调装置和方法 |
CN102252473A (zh) * | 2011-05-19 | 2011-11-23 | 冯亦王 | 一种制冷剂重量计量式全自动充注机 |
JP2014016138A (ja) * | 2012-07-11 | 2014-01-3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冷凍・空調機の冷媒充填装置 |
CN106813430A (zh) * | 2016-12-31 | 2017-06-09 | 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分离容器的制冷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
CN106969516A (zh) * | 2016-12-31 | 2017-07-21 | 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方法及制冷循环系统 |
-
2018
- 2018-06-06 CN CN201810577409.8A patent/CN11056720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3745A (ja) * | 1997-08-08 | 1999-03-05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封入量指示装置及び監視装置 |
CN1563862A (zh) * | 2004-03-25 | 2005-01-12 | 上海交通大学 | 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测量回路在线连续注油装置 |
CN1789844A (zh) * | 2004-12-14 | 2006-06-2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室内单元的控制方法 |
CN101166941A (zh) * | 2005-01-05 | 2008-04-23 | 开利公司 | 用于确定制冷剂低充注量的方法和控制器 |
CN101504177A (zh) * | 2008-02-05 | 2009-08-1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确定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含量的空调装置和方法 |
CN102252473A (zh) * | 2011-05-19 | 2011-11-23 | 冯亦王 | 一种制冷剂重量计量式全自动充注机 |
JP2014016138A (ja) * | 2012-07-11 | 2014-01-3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冷凍・空調機の冷媒充填装置 |
CN106813430A (zh) * | 2016-12-31 | 2017-06-09 | 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分离容器的制冷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
CN106969516A (zh) * | 2016-12-31 | 2017-07-21 | 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方法及制冷循环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宋海东: "三、热量", 《零起步电子电器维修技能 电冰箱维修技能》 * |
王栋等: "小型CO_2制冷系统最佳充注量的计算及实验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59867A (zh) * | 2023-02-27 | 2023-03-28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飞机测试用实验室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计算方法 |
CN118274502A (zh) * | 2024-05-09 | 2024-07-02 | 中科赛凌(北京)试验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66851B (zh) | 冷冻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A2862159C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controlled by refrigerant quality within evaporator | |
CN102472543B (zh) | 制冷剂控制系统和方法 | |
CN104350338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2057244B (zh) | 用于换热器中的集成流分离器及抽空容积设备 | |
US8468845B2 (en) | Geothermal energy system | |
CN105865064B (zh) | 一种冷柜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3842747A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CN103988032A (zh) | 制冷装置 | |
CN110567207A (zh) |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方法及制冷系统 | |
CN104006533A (zh) | 供热水装置 | |
CN104006534A (zh) | 供热水装置 | |
JP2011080736A (ja) | 熱交換装置 | |
CN102853691B (zh) | 一种热补偿转移换热器和包含该换热器的热泵热水机 | |
CN104567053A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CN106969558A (zh) | 制冷系统和制冷系统的换热方法 | |
CN205860582U (zh) | 一种储液调控装置及制冷系统 | |
CN204693881U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CN106369884A (zh) | 蒸发器、冷风机、制冷或热泵装置及系统 | |
MXPA97009515A (es) | Aparato de circuito y configuracion para sistemasde refrigeracion | |
CN210625025U (zh) | 可增强蒸发换热效果的空调系统 | |
CN105509378A (zh) | 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及使用方法 | |
CN202947376U (zh) | 氟利昂低温机组用高效热交换器 | |
US20190178540A1 (en) | Liquid chiller system with external expansion valve | |
US8720224B2 (en) | Gravity flooded evaporator and system for use therewit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