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3151A -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3151A
CN110563151A CN201910906103.7A CN201910906103A CN110563151A CN 110563151 A CN110563151 A CN 110563151A CN 201910906103 A CN201910906103 A CN 201910906103A CN 110563151 A CN110563151 A CN 110563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net
water
enclosure
flo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61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靖�
张云
孙栓国
张宛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ehai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ehai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ehai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ehai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61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3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63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3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包括外层围隔装置、中层围隔装置、内层围隔装置以及水体净化植物层,外层围隔装置包括外层配重件、外层隔网以及外层浮体,外层隔网的底部连接外层配重件,外层浮体连接于外层隔网的顶部,中层围隔装置包括中层配重件、中层隔网以及中层浮体,中层隔网的底部连接在中层配重件,中层浮体连接于中层隔网的顶部,内层围隔装置包括内层配重件、内层隔网以及内层浮体,内层隔网的底部连接在内层配重件,内层浮体连接于内层隔网的顶部,水体净化植物层设在中层隔网与外层隔网之间。该围隔系统适用于大水面、具有一定流速的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水体、污染源等阻隔。

Description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围隔装置在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的应用、浮叶植物隔离带净化技术、水体漂浮物及污染物隔离技术领域等,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湖泊和河流受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和河道黑臭问题越来越严峻,污染源无节制的汇入水体,导致了水体自净功能逐渐丧失,水体生态系统结构不完善,水质逐步恶化。在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中,往往因为水域区域问题、分区治理问题而需要对治理区域和未治理区域水体进行阻隔,防止未治理区域水体中污染物、蓝藻、野杂鱼类等对水生态修复不利的因子进入水生态修复区。
目前对于需要进行水体分区的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往往采用坝体阻隔和隔污屏障阻隔两大类。坝体阻隔根据工程项目大小分为沙袋坝阻隔、混凝土坝阻隔等永久性阻隔方式,隔污屏障阻隔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分为不同孔径、目数的软围隔透水阻隔、完全不透水的隔浊帘阻隔。上述阻隔类别中,坝体阻隔起到了完全隔离未修复区域水体的功能,但由于施工程序复杂、对水污染治理修复区影响大、拆卸不便、欠缺美观等因素,往往在大水面水体分区进行生态修复工程中得不到良好的应用;隔污屏障阻隔具有施工拆卸简单、帘布孔径可调节、高度可调节等优点,在面积适中、水深合适的静态湖泊生态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具有一定流速水体中,隔污屏的稳固性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未修复区域水体中污染物随水体流速进入待修复水体的风险增加。为此,研究开发适合大水面、具有一定流速的水体的分区治理阻断方式和方法,是一项十份迫切、重要而又有意义的工作。
目前国内已注册的和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分区治理装置有关的布置方法、方式、工程体的相关专利技术与文献主要有:①一种潜水湖泊的漂浮式排污坝(CN201410421162);②多功能软围隔装置(CN201620790162);③一种可控式软围隔(CN201620968232);④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软围隔(CN201820602666)。综上专利技术①③④,其主要的缺陷是尚未考虑对阻隔的污染水体初步净化,对水污染治理区域已经修复的水体具有一定的潜在污染因素,①③④所述围隔装置的调节均需要通过风机或者气泵给浮体充气,需要额外的动力、电能的输入,从节能性来说使用成本过高;专利②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具有一定水质净化作用的围隔装置,从结构上来说,其可调节性差,不具备抗流速冲刷的功能,在具有一定流速的大水面水体和污染物浓度高的水体中得不到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大水面、具有一定流速的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水体、污染源等阻隔,保证已经治理有成效的水体不受相邻未治理区域水体或者污染源的影响,成本低以及可调性好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一种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包括外层围隔装置、中层围隔装置、内层围隔装置以及水体净化植物层,所述外层围隔装置、所述中层围隔装置以及所述内层围隔装置依次顺序设置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外层围隔装置包括外层配重件、外层隔网以及外层浮体,所述外层配重件用于沉降在湖床上,所述外层隔网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层配重件,所述外层浮体连接于所述外层隔网的顶部;所述中层围隔装置包括中层配重件、中层隔网以及中层浮体,所述中层配重件用于固定在湖床上,所述中层隔网的底部连接所述中层配重件,所述中层浮体连接于所述中层隔网的顶部;所述内层围隔装置包括内层配重件、内层隔网以及内层浮体,所述内层配重件用于固定在湖床上,所述内层隔网的底部连接所述内层配重件,所述内层浮体连接于所述内层隔网的顶部;所述水体净化植物层设在所述中层隔网与所述外层隔网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体净化植物层包括网兜以及净化植物;所述网兜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中层浮体与所述外层浮体;所述净化植物设在所述网兜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植物包括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所述网兜为采用材质HDPE制成的土工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层浮体、所述外层浮体与所述网兜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链接钩连接、胶丝绳连接、捆扎带连接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浮体的浮力大于所述外层配重件的重力与所述外层隔网的重力之和,所述外层隔网为20~30目聚乙烯透水网,所述外层隔网的长度与所述外层浮体的长度相同,所述外层隔网的高度为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时水深的1-1.5倍,所述外层配重件由粒径在8~15cm之间的砾石组成,所述外层配重件通过与所述外层隔网缝制的石笼结构固定,连接方式为胶丝绳缝制或者捆扎带固定;
所述中层浮体的浮力大于所述中层配重件的重力与所述中层隔网的重力之和,所述中层隔网为50~60目聚乙烯透水网,所述中层隔网的长度与所述中层浮体的长度相同,所述中层隔网的高度为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时水深的1-1.5倍,所述中层配重件由粒径在8~15cm之间的砾石组成,所述中层配重件通过与所述中层隔网缝制的石笼结构固定,连接方式为胶丝绳缝制或者捆扎带固定;
所述内层浮体的浮力大于所述内层配重件的重力与所述内层隔网的重力之和,所述内层隔网为不透水PVC防污帘网,所述内层隔网的长度与所述内层浮体的长度相同,所述内层隔网的高度为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时水深的1-1.5倍,所述内层配重件由粒径在8~15cm之间的砾石组成,所述内层配重件通过与所述内层隔网缝制的石笼结构固定,连接方式为胶丝绳缝制或者捆扎带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柱状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嵌插在湖床上,所述固定装置至少顶部开口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外层配重件、所述中层配重件以及所述内层配重件均对应有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外层配重件、所述中层配重件以及所述内层配重件均设在相应的所述固定装置的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为顶部带环扣的不锈钢钢管或者是其他承重相当的毛竹材料制成的顶部带环扣的管状结构,所述固定装置埋入湖床的长度至少3m,所述固定装置突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为待修复水体最低水位时水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浮体与所述外层隔网通过胶丝绳或者捆扎带连接,所述中层浮体与所述中层隔网通过胶丝绳或者捆扎带连接,所述内层浮体与所述内层隔网通过胶丝绳或者捆扎带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围隔与所述外层隔网之间、所述中层围隔与所述中层隔网之间、所述内层围隔与所述内层隔网之间均通过不锈钢丝连接,所述不锈钢丝的长度大于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时水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围隔与所述中层围隔之间间距、所述中层围隔与所述内层围隔之间间距在2~5m之间。
本发明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适用于大水面、具有一定流速的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水体、污染源等阻隔,保证已经治理有成效的水体不受相邻未治理区域水体或者污染源的影响,成本低以及可调性好。
(2)本发明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适用于大水面、具有一定流速的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水体、污染源等阻隔。其中,外层围隔装置功能是防止水体未修复区域体积较大的垃圾或者鱼类进入到水污染治理区域,初步削减未修复区水体对内层围隔装置的冲击,并可通过顶端浮球实现随水位的波动而上下起伏;中层围隔装置功能主要是防止水体未修复区域中等个体鱼类进入到水污染治理区域,进一步削减未修复区水体对内层围隔装置的冲击,同时与外层围隔装置构成封闭区域,为水体净化植物层提供一个封闭的种植空间;内层围隔装置其主要功能是阻隔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域水体交换,保证修复区域水体水质不受到污染;水体净化植物层其功能主要是利用植物根系对未修复区域水体初步过滤净化,同时利用根系的阻挡降低水体的流速,保护各层围隔系统,增强系统的抗水流冲刷能力。
(3)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其功能主要是固定外层围隔装置、中层围隔装置以及内层围隔装置;各个配重件其功能主要是增强各对应的围隔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各层围隔装置随水流任意飘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层围隔装置;2、中层围隔装置;3、内层围隔装置;4、水体净化植物层;5、固定装置;11:外层配重件;12:外层隔网;13:外层浮体;21:中层配重件;22:中层隔网;23:中层浮体;31:内层配重件;32:内层隔网;33:内层浮体;41:网兜;42:净化植物;A:最高水位;B:湖床;C:最低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包括外层围隔装置1、中层围隔装置2、内层围隔装置3以及水体净化植物层4。
外层围隔装置1、中层围隔装置2以及内层围隔装置3依次顺序设置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隔。
外层围隔装置1包括外层配重件11、外层隔网12以及外层浮体13。外层配重件11用于沉降在湖床B上,外层隔网12的底部连接外层配重件11,外层浮体13连接于外层隔网12的顶部。
中层围隔装置2包括中层配重件21、中层隔网22以及中层浮体23。中层配重件21用于固定在湖床B上,中层隔网22的底部连接在中层配重件21,中层浮体23连接于中层隔网22的顶部。
内层围隔装置3包括内层配重件31、内层隔网32以及内层浮体33。内层配重件31用于固定在湖床B上,内层隔网32的底部连接在内层配重件31,内层浮体33连接于内层隔网32的顶部。
水体净化植物层4设在中层隔网22与外层隔网12之间。
进一步地,水体净化植物层4包括网兜41以及净化植物42。网兜41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中层浮体23与外层浮体13,净化植物42设在网兜41内。
进一步地,净化植物42包括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网兜41为采用材质HDPE制成的土工网。种植根系发达的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通过网兜41的圈养,使净化植物42在一定的范围内生长,由此形成的植物带,根系交织在水体中形成了“海绵网状”结构,有效拦截了未修复区域水体中大颗粒物质,根系自身的同化作用吸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净化未修复区域水质,降低了其污染待修复水体的风险。大量研究表明狐尾藻对受污染的水体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的去除效率都达到了90%以上,表现出显著的去除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退。狐尾藻和圆币草水面以上部分也对整个软围隔系统起到了一定的景观装饰作用。
进一步地,中层浮体23与外层浮体13与网兜4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链接钩连接、胶丝绳连接、捆扎带连接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外层浮体13的浮力大于外层配重件11的重力与外层隔网12的重力之和,外层隔网12为20~30目聚乙烯透水网,使水体能够通过,同时截留未修复区水体中较大鱼类及较大垃圾杂物,外层隔网12的长度与外层浮体13的长度相同,外层隔网12的高度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而定,一般为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A时水深的1-1.5倍,外层配重件11由粒径在8~15cm之间的砾石组成,外层配重件11通过与外层隔网12缝制的石笼结构固定,连接方式为胶丝绳缝制或者捆扎带固定。
中层浮体23的浮力大于中层配重件21的重力与中层隔网22的重力之和,中层隔网22为50~60目聚乙烯透水网,使水体能够通过,同时截留未修复区水体中较小鱼类。中层隔网22的长度与中层浮体23的长度相同,中层隔网22的高度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而定,一般为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A时水深的1-1.5倍,中层配重件21由粒径在8~15cm之间的砾石组成,中层配重件21通过与中层隔网22缝制的石笼结构固定,连接方式为胶丝绳缝制或者捆扎带固定。
内层浮体33的浮力大于内层配重件31的重力与内层隔网32的重力之和,内层隔网32为不透水PVC防污帘网,完全阻隔水污染修复区与未修复区的水体交换。内层隔网32的长度与内层浮体33的长度相同,内层隔网32的高度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而定,一般为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A时水深的1-1.5倍,内层配重件31由粒径在8~15cm之间的砾石组成,内层配重件31通过与内层隔网32缝制的石笼结构固定,连接方式为胶丝绳缝制或者捆扎带固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还包括柱状的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用于嵌插在湖床B上,固定装置5至少顶部开口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通道,外层配重件11、中层配重件21以及内层配重件31均对应有固定装置5,外层配重件11、中层配重件21以及内层配重件31均设在固定装置5内。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5为顶部带环扣的不锈钢钢管或者是其他承重相当的毛竹材料制成的顶部带环扣的管状结构,固定装置5埋入湖床B的长度至少3m,固定装置5突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为待修复水体最低水位C时水深。固定装置5长度一般为待修复水体最低水位C时水深与钢管打入底泥B部分长度之和。固定装置5按要求打入项目围隔设置位置两端的底泥B中,将各层围隔装置的浮体两端的连接绳固定在固定装置5顶端环扣上,浮体两端连接绳应按照项目实际情况留出适宜长度,便于在水位上下波动时,围隔可自由上下浮动。并以项目最高水位A与最低水位C之间高度作为连接绳长度的考量依据。
进一步地,外层浮体13与外层隔网12通过胶丝绳或者捆扎带连接,中层浮体23与中层隔网22通过胶丝绳或者捆扎带连接,内层浮体33与内层隔网32通过胶丝绳或者捆扎带连接。
进一步地,外层围隔与外层隔网12之间、中层围隔与中层隔网22之间、内层围隔与内层隔网32之间均通过不锈钢丝连接,不锈钢丝的长度大于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A时水深。
进一步地,外层围隔与中层围隔之间间距、中层围隔与内层围隔之间间距在2~5m之间。
本发明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适用于大水面、具有一定流速的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水体、污染源等阻隔,保证已经治理有成效的水体不受相邻未治理区域水体或者污染源的影响,成本低以及可调性好。
(2)本发明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适用于大水面、具有一定流速的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水体、污染源等阻隔。其中,外层围隔装置1功能是防止水体未修复区域体积较大的垃圾或者鱼类进入到水污染治理区域,初步削减未修复区水体对内层围隔装置3的冲击,并可通过顶端浮球实现随水位的波动而上下起伏;中层围隔装置2功能主要是防止水体未修复区域中等个体鱼类进入到水污染治理区域,进一步削减未修复区水体对内层围隔装置3的冲击,同时与外层围隔装置1构成封闭区域,为水体净化植物42层4提供一个封闭的种植空间;内层围隔装置3其主要功能是阻隔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域水体交换,保证修复区域水体水质不受到污染;水体净化植物42层4其功能主要是利用植物根系对未修复区域水体初步过滤净化,同时利用根系的阻挡降低水体的流速,保护各层围隔系统,增强系统的抗水流冲刷能力。
(3)本发明的固定装置5其功能主要是固定外层围隔装置1、中层围隔装置2以及内层围隔装置3;各个配重件其功能主要是增强各对应的围隔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各层围隔装置随水流任意飘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围隔装置、中层围隔装置、内层围隔装置以及水体净化植物层,所述外层围隔装置、所述中层围隔装置以及所述内层围隔装置依次顺序设置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外层围隔装置包括外层配重件、外层隔网以及外层浮体,所述外层配重件用于沉降在湖床上,所述外层隔网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层配重件,所述外层浮体连接于所述外层隔网的顶部;所述中层围隔装置包括中层配重件、中层隔网以及中层浮体,所述中层配重件用于固定在湖床上,所述中层隔网的底部连接所述中层配重件,所述中层浮体连接于所述中层隔网的顶部;所述内层围隔装置包括内层配重件、内层隔网以及内层浮体,所述内层配重件用于固定在湖床上,所述内层隔网的底部连接所述内层配重件,所述内层浮体连接于所述内层隔网的顶部;所述水体净化植物层设在所述中层隔网与所述外层隔网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净化植物层包括网兜以及净化植物;所述网兜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中层浮体与所述外层浮体;所述净化植物设在所述网兜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植物包括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所述网兜为采用材质HDPE制成的土工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浮体、所述外层浮体与所述网兜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链接钩连接、胶丝绳连接、捆扎带连接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浮体的浮力大于所述外层配重件的重力与所述外层隔网的重力之和,所述外层隔网为20~30目聚乙烯透水网,所述外层隔网的长度与所述外层浮体的长度相同,所述外层隔网的高度为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时水深的1-1.5倍,所述外层配重件由粒径在8~15cm之间的砾石组成,所述外层配重件通过与所述外层隔网缝制的石笼结构固定,连接方式为胶丝绳缝制或者捆扎带固定;
所述中层浮体的浮力大于所述中层配重件的重力与所述中层隔网的重力之和,所述中层隔网为50~60目聚乙烯透水网,所述中层隔网的长度与所述中层浮体的长度相同,所述中层隔网的高度为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时水深的1-1.5倍,所述中层配重件由粒径在8~15cm之间的砾石组成,所述中层配重件通过与所述中层隔网缝制的石笼结构固定,连接方式为胶丝绳缝制或者捆扎带固定;
所述内层浮体的浮力大于所述内层配重件的重力与所述内层隔网的重力之和,所述内层隔网为不透水PVC防污帘网,所述内层隔网的长度与所述内层浮体的长度相同,所述内层隔网的高度为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时水深的1-1.5倍,所述内层配重件由粒径在8~15cm之间的砾石组成,所述内层配重件通过与所述内层隔网缝制的石笼结构固定,连接方式为胶丝绳缝制或者捆扎带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柱状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嵌插在湖床上,所述固定装置至少顶部开口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外层配重件、所述中层配重件以及所述内层配重件均对应有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外层配重件、所述中层配重件以及所述内层配重件均设在相应的所述固定装置的通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顶部带环扣的不锈钢钢管或者是其他承重相当的毛竹材料制成的顶部带环扣的管状结构,所述固定装置埋入湖床的长度至少3m,所述固定装置突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为待修复水体最低水位时水深。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浮体与所述外层隔网通过胶丝绳或者捆扎带连接,所述中层浮体与所述中层隔网通过胶丝绳或者捆扎带连接,所述内层浮体与所述内层隔网通过胶丝绳或者捆扎带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围隔与所述外层隔网之间、所述中层围隔与所述中层隔网之间、所述内层围隔与所述内层隔网之间均通过不锈钢丝连接,所述不锈钢丝的长度大于待修复水体最高水位时水深。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围隔与所述中层围隔之间间距、所述中层围隔与所述内层围隔之间间距在2~5m之间。
CN201910906103.7A 2019-09-24 2019-09-24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Pending CN110563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103.7A CN110563151A (zh) 2019-09-24 2019-09-24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103.7A CN110563151A (zh) 2019-09-24 2019-09-24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3151A true CN110563151A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82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6103.7A Pending CN110563151A (zh) 2019-09-24 2019-09-24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631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246A (zh) * 2021-02-06 2021-06-29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用于生态河道的防污网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6819A (ja) * 2005-07-01 2007-01-18 Public Works Research Institute 浅い湖沼における沈水植物の再生・復元方法
KR100694606B1 (ko) * 2005-09-22 2007-03-13 주식회사 아썸 인공부도와 차수막을 이용한 저수지 유입부 오염물질 정화장치
CN206580701U (zh) * 2017-01-23 2017-10-24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点源污染处理装置
CN109704469A (zh) * 2019-02-28 2019-05-03 湖北茂源水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污染湖泊湖床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9761368A (zh) * 2019-03-14 2019-05-17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削减入湖雨污排口污染物的生态系统
CN211111301U (zh) * 2019-09-24 2020-07-28 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6819A (ja) * 2005-07-01 2007-01-18 Public Works Research Institute 浅い湖沼における沈水植物の再生・復元方法
KR100694606B1 (ko) * 2005-09-22 2007-03-13 주식회사 아썸 인공부도와 차수막을 이용한 저수지 유입부 오염물질 정화장치
CN206580701U (zh) * 2017-01-23 2017-10-24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点源污染处理装置
CN109704469A (zh) * 2019-02-28 2019-05-03 湖北茂源水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污染湖泊湖床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9761368A (zh) * 2019-03-14 2019-05-17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削减入湖雨污排口污染物的生态系统
CN211111301U (zh) * 2019-09-24 2020-07-28 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246A (zh) * 2021-02-06 2021-06-29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用于生态河道的防污网施工方法
CN113047246B (zh) * 2021-02-06 2022-06-17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用于生态河道的防污网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0107B (zh) 一种城市河涌水质净化系统与净化方法
CN101318718B (zh) 景观水环境仿生强化净化方法
CN110606630B (zh) 基于人工生态岛的浅窄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4803557B (zh)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CN212375123U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
CN204162567U (zh) 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
CN216999549U (zh) 一种基于加气多孔轻质混凝土的生态护底系统
CN211111301U (zh)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CN110563151A (zh)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CN108341549B (zh) 一种汀步与溢流堰耦合曝气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02653425B (zh) 生态袋砖及利用生态袋砖构建水位变动区人工湿地的方法
CN107487857A (zh) 一种排口原位生态治理净化系统
CN112811726A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KR101268084B1 (ko) 정화용 습지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화장치
KR101067632B1 (ko) 경제적인 탁수확산 방지를 위한 차단설비
CN218146062U (zh) 一种适用于雨源型生态受损河道生态修复浮床
CN108483797A (zh) 污染河流修复与维护系统
CN209383599U (zh) 一种沟渠河道堰流过滤净水墙
CN211445210U (zh) 一种aba式多层水处理拦截箱
JPH08331998A (ja) 自然水系の浄水構造
CN114409199A (zh) 一种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13475703U (zh)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CN207108762U (zh) 一种面源污染型河、湖(库)岸坡污染拦截净化系统
CN111847763A (zh) 一种集成式净化生态浮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