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5703U -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5703U
CN213475703U CN202021788344.0U CN202021788344U CN213475703U CN 213475703 U CN213475703 U CN 213475703U CN 202021788344 U CN202021788344 U CN 202021788344U CN 213475703 U CN213475703 U CN 213475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net
platform
blocking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83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惠盈
王兰刚
任香
陈彩红
张春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Shanghai Taihe Wat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AIHE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AIHE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AIHE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883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5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5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5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 Hydroponic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包括第一阻隔网、第二阻隔网和污水净化浮台,污水净化浮台位于第一阻隔网和第二阻隔网之间,污水净化浮台包括浮体和种植区,浮体位于种植区的周边,用以将种植区浮在水面上,种植区种植有水生植物;种植区由上到下分为种植介质层、栽培基质层、阻隔层、不透水材料层和石笼网。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通过两道阻隔网对垃圾及杂鱼进行拦截,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有机质进行降解,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污染物进行截留、吸附,从而有效去除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本专利有多种用途,在污染物拦截的同时有效提升景观效果,景观可塑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污水拦隔浮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外围污染物通过排污口进入河湖,各种污染源的侵入破坏了河湖的生态系统平衡性,导致我国许多城市湖泊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过多污染物的汇入,无论是水面漂浮的垃圾死鱼还是水底游动的野杂鱼,一旦侵入河湖,不仅使河湖的景观性大打折扣,还会给河湖的正常健康生态系统带来致命的冲击。水面垃圾成因复杂、类别多样、多为低密度杂物,无论是人工清捞,还是应用大型清理工具,皆有处理作业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从工程实施效益来看,应该从源头上大力控制,隔绝污染物进入河湖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污水来水口进行拦截处理。
目前,对来水口污染物进行拦截的方法主要是建造拦渣网或设置软围隔。作用单一,除了阻隔无法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且阻隔设置直接露出水面,毫无观赏性可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污水进行净化并且又能美化环境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包括第一阻隔网、第二阻隔网和污水净化浮台,所述污水净化浮台位于第一阻隔网和第二阻隔网之间,所述污水净化浮台包括浮体和种植区,所述浮体位于种植区的周边,用以将种植区浮在水面上,种植区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种植区由上到下分为种植介质层、栽培基质层、阻隔层、不透水材料层和石笼网,所述浮体与石笼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净化浮台的周边分布有多个环扣,污水净化浮台通过环扣和第一阻隔网和第二阻隔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隔网采用的是拦渣钢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隔网采用的是软围网。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净化浮台设有多个,多个污水净化浮台依次连接,形成带状结构;相邻污水净化浮台之间通过自锁式扎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介质层为结构疏松、通气的种植土壤。种植土壤不能选用建筑垃圾土、盐碱土、受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及其他有害成分的土壤。可选用普通土壤、泥炭土、营养土、草炭土、复合栽培介质等适合作为水生植物生长环境的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基质层采用椰糠、珍珠岩、蛭石、泥炭、火山岩、稻壳、陶粒或煤渣材料。栽培基质层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并具有缓冲作用的营养栽培基质原料层,可有效改善种植介质的理化性质。富含有机质及有益菌群,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保水、保肥、透气好。要求不含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
进一步地,所述的阻隔层是由高密度纤维材料制成。高密度纤维材料为生态布或高密度编织布,阻隔层具有透水透根,但不会透土的结构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的不透水材料层的材料采用的是复合土工膜、HDPE土工膜、LDPE土工膜、EVA土工膜或长丝土工布。不透水材料层具有比重较小,延伸性较强,适应变形能力高,抗拉、抗撕裂、顶破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高,耐腐蚀,耐酸碱,耐低温,防渗性能好的特点。在清水条件下工作年限可达40至50年,在污水条件下工作年限为30至40年。
进一步地,所述软围隔,包括石笼、聚乙烯网、两个固定立柱和漂浮带,所述聚乙烯网横夸于水流通道中,聚乙烯网的左右侧边固定在两个固定立柱上,聚乙烯网的下侧边固定连接在石笼上,石笼横向设在水流通道的水底,石笼内填充有鹅卵石,聚乙烯网的上侧边固定连接有所述的漂浮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通过两道阻隔网对垃圾及杂鱼进行拦截,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有机质进行降解,植物的根系对表层漫流的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污染物进行截留、吸附,植物本身对营养盐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去除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本专利有多种用途,在污染物拦截的同时有效提升景观效果,景观可塑性强。
本专利无需额外占地,维护简单,耐受时间长,施工成本以及运行成本低相对较低,效益高。
本专利在实际应用中,适用性高,无论是湖体,还是有一定流速的河道,同样适用,固定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强。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污水净化浮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二阻隔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多个污水净化浮台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阻隔网;2、第二阻隔网;3、污水净化浮台;4、浮体;5、种植区;6、水生植物;7、种植介质层;8、栽培基质层;9、阻隔层;10、不透水材料层;11、石笼网;12、环扣;13、石笼;14、围网;15、固定立柱;16、漂浮带;17、水底;18、鹅卵石;19、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表面”、“下表面”、“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正转”、“反转”、“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3、4所示,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包括第一阻隔网1、第二阻隔网2和污水净化浮台3,所述污水净化浮台3位于第一阻隔网1和第二阻隔网2之间,所述污水净化浮台3包括浮体4和种植区5,所述浮体4位于种植区5的周边,用以将种植区5浮在水面19上,种植区5种植有水生植物6;所述种植区5由上到下分为种植介质层7、栽培基质层8、阻隔层9、不透水材料层10和石笼网11,所述浮体4与石笼网11固定连接。
污水净化浮台3的周边分布有多个环扣12,污水净化浮台3通过环扣12和第一阻隔网1和第二阻隔网2固定连接。
第一阻隔网1采用的是拦渣钢网。拦渣钢网由DN50的钢管排列组合而成。多根钢管组合搭建,组成一个初步的阻隔网。作为整个污水进水阻隔系统的第一道关卡,能有效阻隔垃圾以及大型野杂鱼汇入水体,避免因大型污染物进入水体缠绕水生植物根须或造成软围隔的堵塞。
第二阻隔网2采用的是软围隔。软围隔包括石笼13、聚乙烯网14、两个固定立柱15和漂浮带16,所述聚乙烯网14横夸于水流通道中,聚乙烯网14的左右侧边固定在两个固定立柱15上,聚乙烯网14的下侧边固定连接在石笼13上,石笼13横向设在水流通道的水底17,石笼13内填充有鹅卵石18,聚乙烯网14的上侧边固定连接有漂浮带16。根据现场的水深,聚乙烯网在岸边地面放平,裁剪合适尺寸。主要用于拦截水下较细的垃圾、杂物、植物残体、小体型野杂鱼等。
种植介质层7为结构疏松、通气的种植土壤。种植土壤不能选用建筑垃圾土、盐碱土、受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及其他有害成分的土壤。可选用普通土壤、泥炭土、营养土、草炭土、复合栽培介质等适合作为水生植物生长环境的介质。
栽培基质层8采用的椰糠、珍珠岩、蛭石、泥炭、火山岩、稻壳、陶粒或煤渣材料。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组合。栽培基质层8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并具有缓冲作用的营养栽培基质原料层,可有效改善种植介质的理化性质。富含有机质及有益菌群,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保水、保肥、透气好。要求不含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
阻隔层9是由高密度纤维材料制成。具体可以采用生态布或高密度编织布,阻隔层具有透水透根,但不会透土的结构特征,适合水生植物生长长根。
不透水材料层10的材料采用的是复合土工膜、HDPE土工膜、LDPE土工膜、EVA土工膜或长丝土工布。不透水材料是高分子化学柔性防渗基材,比重较小,延伸性较强,适应变形能力高,抗拉、抗撕裂、顶破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高,耐腐蚀,耐酸碱,耐低温,防渗性能好。在清水条件下工作年限可达40-50年,在污水条件下工作年限为30-40年。
如图5所示,污水净化浮台3设有多个,多个污水净化浮台3依次连接,形成带状结构;相邻污水净化浮台3之间通过自锁式扎带连接。
工作原理: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放置于污水入水口处,来水依次经过拦渣钢网、污水净化浮台、软围隔。污水净化浮台上的水生植物的根须形成生物膜,可以对来水进行有机质的降解作用,植物的根系对表层漫流的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污染物进行截留、吸附,植物本身对营养盐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去除污染物,通过上述的充分拦截过滤,达到初步净化的效果。另外,污水净化浮台上栽有水生植物作为点缀,区别于简单的拦截设施,有效提升景观效果。
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隔网、第二阻隔网和污水净化浮台,所述污水净化浮台位于第一阻隔网和第二阻隔网之间,所述污水净化浮台包括浮体和种植区,所述浮体位于种植区的周边,用以将种植区浮在水面上,种植区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种植区由上到下分为种植介质层、栽培基质层、阻隔层、不透水材料层和石笼网,所述浮体与石笼网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净化浮台的周边分布有多个环扣,污水净化浮台通过环扣和第一阻隔网和第二阻隔网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网采用的是拦渣钢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隔网采用的是软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净化浮台设有多个,多个污水净化浮台依次连接,形成带状结构;相邻污水净化浮台之间通过自锁式扎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介质层为结构疏松、通气的种植土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层采用椰糠、珍珠岩、蛭石、泥炭、火山岩、稻壳、陶粒或煤渣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层是由高密度纤维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透水材料层的材料采用的是复合土工膜、HDPE土工膜、LDPE土工膜、EVA土工膜或长丝土工布。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围隔,包括石笼、聚乙烯网、两个固定立柱和漂浮带,所述聚乙烯网横夸于水流通道中,聚乙烯网的左右侧边固定在两个固定立柱上,聚乙烯网的下侧边固定连接在石笼上,石笼横向设在水流通道的水底,石笼内填充有鹅卵石,聚乙烯网的上侧边固定连接有所述的漂浮带。
CN202021788344.0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Active CN213475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344.0U CN213475703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344.0U CN213475703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5703U true CN213475703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415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8344.0U Active CN213475703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5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103451A4 (en) Method for landscape water body regulation and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urban and peripheral high-water-tabl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CN110606630B (zh) 基于人工生态岛的浅窄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4803557B (zh)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CN105464050B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CN105986566B (zh) 一种海绵体多功能生态治理的方法
CN209797586U (zh) 一种生态沉床系统
CN104787891A (zh) 一种基于微地形改造的藻类水华生态控制系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方法及应用
CN204162567U (zh) 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
CN212375123U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
CN109368796A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治理的生态景观护岸
CN207726820U (zh) 一种利于鱼类保护的环保型组合式生态石笼装置
CN112939220B (zh) 一种基于清流水网的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CN102653425B (zh) 生态袋砖及利用生态袋砖构建水位变动区人工湿地的方法
CN213475703U (zh) 一种多用途污水拦隔浮台
CN204662553U (zh) 一种海绵体多功能生态治理系统
CN204529619U (zh)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CN217438821U (zh) 一种用于治理滨水农田径流污染的生态护岸
CN215367151U (zh) 河流支、干流交汇处污染物拦截削减装置
CN2920984Y (zh) 一种应用于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态多孔介质
CN211111301U (zh) 用于大水面湖泊修复区的抗冲击式软围隔系统
CN108483797A (zh) 污染河流修复与维护系统
CN211283875U (zh) 一种适用于沉水植物的新型浮岛
CN103214094A (zh) 一种固定式复层网托浮岛
CN209193641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治理的生态景观护岸
CN109179665B (zh) 一种河道水生植物的方格化种植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loor a9-2, Guangyi Industrial Park, 788 Guangzhou Avenue South,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aihe Wat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a9-2, Guangyi Industrial Park, 788 Guangzhou Avenue South,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aihe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