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17A - 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617A CN1105617A CN 94100450 CN94100450A CN1105617A CN 1105617 A CN1105617 A CN 1105617A CN 94100450 CN94100450 CN 94100450 CN 94100450 A CN94100450 A CN 94100450A CN 1105617 A CN1105617 A CN 11056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exchange
- toolroom machine
- exchange
- exchange fl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具有可加热热交
换流体并将其泵送至一热交换部的一供给单元。该
热交换部具有至少1个可依其内所含之热交换流体
而伸缩的热交换单元,配置在工具机的一规定部份,
对该部分加热,以均化工具机的热分布,进一步抑制
其热变形。已通过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流体被一排
出装置回收并回馈至供给单元。热交换单元藉一流
量控制阀对流体流率的控制来维持其扩展状态,能有
效进行热交换,其处于收缩状态时,易装入工具机的
狭窄部份。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有关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此装置具有配置于工具机的规定部分以便防止这些部分之热变形的热交换部。
于工具机中,其驱动用电能有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以热形态消耗掉,致使工具机产生热变形的困扰。由于钢的热膨胀率每升温1℃就有约0.01mm/m之大,工具机的热膨胀将导致加工精密度的减退。因此,传统工具机是在心轴的轴承机构等之周围设有油套。如切削用油等的冷却剂经由油套循环,以防工具机的过热,藉以调节其热平衡,进而抑制热变形。
但设有油套的工具机,其构造趋于复杂。也有因冷却剂流经其中致使油套内部生锈之虞。而且,工具机受冷却剂冷却的部位局限于设有油套之处,所以如果热平衡因所设工具机之周围环境而发生变化时,无法轻易修正该待冷却之部分以有效抑制工具机所发生的热变形。
因此,本发明之目的是要提供防止工具机热变形的装置,其可抑制工具机的热变形发生,而不会导致工具机的构造复杂。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是要提供防止工具机热变形的装置,其是具有一个以上且可轻易装附于工具机之期望部位的热交换部。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是要提供防止工具机热变形的装置,其可加热及/或冷却工具机之期望部位。
本发明之再一目的是要提供防止工具机热变形的装置,其可藉热交换流体及依照对工具机相关部位的热交换量而对工具机之期望部位施行适当的加热及/或冷却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依照本发明的一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包含有:供给机构,此供给机构具有用以加热一热交换流体的一加热机构及把该加热机构加热过的热交换流体送出之一泵机构;一热交换机构其接受自该供给机构经由一管路机构而来的热交换流体,并加热配置有此热交换机构的工具机的一部位;一排出机构用以排出已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及一流量控制机构用以控制该热交换流体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一流速;其中该热交换机构可依其内所含之热交换流体量而伸或缩。
依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该热交换机构具有至少1个热交换单元,其为袋状并且由可挠性材料所制成,于是能依其内所含之热交换流体而伸缩。该热交换机构较佳是以接头机构可装卸地连接于该供给机构与排出机构之间。通常,热交换机构具有多个热交换单元。这些热交换单元可连接成串联或并联状态。较适宜的将该排出机构连接至该供给机构,于是能把已通过热交换机构之热交换流体回馈至该供给机构。
依另一实施例,设有一控制机构,用以检测在热交换机构流入或排出时的热交换流体,并根据所测得之热交换流体之温度控制用以加热该热交换流体的该加热机构。除了设置加热机构外,也可一并设置用以冷却热交换流体的冷却机构。在此情况下,该控制机构被设计为可根据所测得之热交换流体之温度而选择性地控制加热机构及冷却机构的驱动。
运转时,该热交换机构被配置于工具机之低温侧的部位,并由供给机构把热交换流体供给到热交换机构。设置有热交换机构的工具机的部位即受到通过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之加热。其结果可使工具机的各部位的温度均匀化,藉此可抑制工具的热变形。
本发明之热交换机构可依其内所含的热交换流体的量而伸缩。因此,可把处于收缩状态的热交换机构配设于工具机的该部位内。配置在工具机内的热交换机构经由流量控制机构从供给机构所供给的流体而被扩张。扩张状态的热交换机构能以其外表面稳定接触于工具机之规定部位的内表面的方式被装置于其中。
因此,依本发明,即使在工具机的狭窄部位内,也容易配置热交换机构。设置热交换机构的工具机部位也可容易的依工具机的热条件而变更其位置。此外,通过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与工具机的该部位的热交换能有效地完成。再者,由于工具机不需装设如油套等之热交换机构,可简化工具机的构造。而且,由于工具机不直接与热交换流体接触,可防止锈蚀。
上述及其他优点将由下面参照附图的说明而更加明了。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装置之第1实施例构造的示意图。
图2为适于配设图1之装置的工具机的前视立体图。
图3为图2之工具机的前侧局部立体图,表示设有图1之装置的状态。
图4为本发明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5(a)及5(b)分别示出图4之装置的2种实例。
图6示出图4之装置的安装实例,其中热交换机构绕设在工具机的心轴的周围。
下文将举较佳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相反地,是用来涵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要旨范畴内的所有替代及修改。
第1实施例
图1表示依本发明之装置的第1实施例。如图所示,工具机热变形之防止装置10具有供给冷却或加热过的油的供给单元11及热交换部13,此热交换部13具有4个热交换单元13a,13b,13c,13d,接受自供给单元11经由供给管路12而来的油,来冷却或加热工具机中设置有这些热交换单元的各部位。此装置10也具有连接至设在热交换部13最下游的热交换单元13d之排油部14。排油部14把通过热交换部13的油回收,送还至供给单元11。15为装设在排油部14与供给单元11间的流量控制阀,用来控制流经热交换部13的油流量。
供给单元11具有一油冷却剂设备18,其具有一储油箱181,一过滤器182及一冷却剂泵183。冷却剂泵183接受从储油箱181经由过滤器182而来的油,再以氟气冷却后把已经冷却的油压送到热交换部13。分开设置一冷却设备及供给泵,来取代冷却剂泵183也可以。
供给单元11的内部也具有用来加热油的一加热器19。当要将加热过的油供给到热交换部13时,该冷却剂泵183被启动但仅作为供给泵之用,同时该加热器被启动来加热油。另外也可以独立的设置一供给泵来运送该加热油。
冷却剂泵183及加热器19是以设在供给单元11内之控制单元184加以控制。在此实施例中,在控制单元184之控制下,若用例如双金属温度计等适宜手段测得其中的油温低于例如周围气温的一规定值时,则把油在未经冷却下供给到热交换部13,如果所测得之油温高于规定值,则把油在未经加热下供给到热交换部13。
另外,在供给单元11设有一油位计或浮控开关(未示出),以监控油箱181内之存油量。冷却剂泵183具有一旁通型清洁器(未示出)。
供给单元11之储油箱181具有一油回收口111,此回收口111经由流量控制阀15连接到构成该排油部14的一排油管142的一油排出口141。借助流量控制阀15,可调整流经热交换部13的循环油量。
接着,说明热交换部13的构造。依此实施例,热交换部13具有4个同样大小和构造的热交换单元13a,13b,13c,13d。这些热交换单元呈袋状,并由低拉伸性、可挠性的材料所制成,可以依通过其中的油流量而伸或缩。图1中所示的各热交换单元是处于伸张状态者,大致呈两端渐尖的形状。只要能依流经其中之油量而伸缩,采用任何其他适宜形状的热交换单元均可。
依本实施例,热交换单元13a至13d是串联连接。也即,第1热交换单元13a的出口经由一供给管131连接至邻近之第2热交换单元13b的入口,此单元13b的出口经由一供给管132连接至第3热交换单元13c之入口。同样地,第3热交换单元13c之出口经由一供给管133连接至第4热交换单元13d之入口。第1热交换单元13a的入口经由一供给管12连接至供给单元11,而第4热交换单元13d之出口即经由该排出管142连接至供给单元。各管子131至133,12以及142均为可挠性,可容易配置于工具机内或绕设于工具机。
可挠性供给管131-133可装卸地连接于各热交换单元13a-13d。例如在第2热交换单元13b之出入口装设管接头16,16。管接头16具有轴环及从轴环向内伸入之扣合突件。把管子插入接头16之轴环内时,扣合突件可与管子这外周面扣合,而使接头与管子自行接合。把接头的轴环向内推动,使突件与管子移动到不扣合位置,即可使管子自行脱离接头16。依本实施例,管子12及142也可装卸地分别连接于热交换单元13a及13d。只要能形成可装卸式连接,接头16可以是任何其他适宜传统构造。
图2及3表示可适用本实施例装置10之工具机。工具机20具有铸铁制底座21,其上面安装有主轴台(车头)22及滑动床组23。在滑动床组23之侧部设有供给马达24,用以驱动床组23,使其滑动。在主轴台22及床组23的后侧装设主轴台22之心轴221等所使用的一驱动马达。
供给到工具机20的电力,其中一部分是以热能形态消耗,致使工具机受到加热产生热变形。工具机的热变形对切削加工精密度等造成不良影响。为抑制工具机之热变形,曾经有将底座设计成热对称结构,或在心轴的支承机构绕设油套,以去除其所产生的热者。但是,由于有时在工具机内设置油套的场所有限,不一定能期待有满意抑制工具具机热变形的效果。然而借助本实施例装置10,却能有效抑制工具机20之热变形。
在工具机20之各部分中,具有高速旋转心轴的主轴台22乃为生热最大的部分。若底座21之热对称性因主轴台22的生热而减退,即会发生工具机20的热变形。为防止工具机20的此种热变形,例如将装置10设置在工具机20,以将底座21的低温侧加热。以下说明如何将维持于约40℃的油循环通过热交换部13,来加热工具机20之低温侧。
依本实施例,工具机20可设置4个热交换单元13a-13d。为了此目的,工具机20之底座21设有2个凹部211,212及2个空腔部213,214。凹部211及212形成在底座21脚部的内侧。凹部211,212及空腔部213,214可用任意习知方法形成。如图2所示,空腔部213及214分别具有开口213a及214a,露出于底座21的前表面。空腔部213经由底座21所形成的通路215而连接于凹部211。另一空腔部214也同样经由底座21所形成的通路216连接于凹部212。此工具机20虽具有4个容纳热交换单元13a~13d的处所,但容纳热交换单元的处所数目可依欲加热或冷却之工具机部分的数目而变。
将热交换单元13a-13d配设于各部分211-214的方式如下。首先,拆卸供给管12,131-133及排出管142,把各热交换单元13a-13d从供给单元11解开。然后,把第1及第4热交换单元13a及13d分别由开口213a及214a插入空腔部213及214内。由于这些空腔部213及214的大小较图1所示处于扩张状态的热交换单元13a及13d的形状为小,这些热交换单元13a及13d会藉排出其中之油或空气而缩小到某些程度,所以可以插入各空腔部213,214内。将热交换单元13插入于空腔部213时,预先把供给管131连接于热交换单元13a,再从连接有供给管131的一侧插入空腔部213内。如此,可把热交换单元13a及供给管131分别配置于空腔部213及通路215内。热交换单元13d及供给管133的插设也按照热交换单元13a及供给管131的方式施行。
接着,把第2及第3热交换单元13b及13c插入于对应凹部211及212,然后用供给管132把两单元互相连接。此外,也把热交换单元13b及13c连接于早先在底座21配置好的供给管131及133。最后把第1及第4热交换单元13a及13d分别连接于供给管12及排出管142。结果,可把图1所示串联有4个热交换单元13a-13d之装置10配设于工具机20。
操作时,由供给单元11供给的油是由4个热交换单元13a-13d而循环。由于通过热交换单元13a-13d之循环油流量受装设在排出管142与供给单元11之间的控制阀15的控制,所以各热交换单元13a-13d被维持于扩张状态,使得各单元的外表面稳定地接触于收容这些单元的工具机20之各部分211-214的内表面。因此,在各热交换单元13a-13d中,所供给的油与工具机的部分之间有效地进行热交换操作。如此一来,尽管安装有主轴台22的工具机20部分在其运转中受到加热,也会因底座21的低温侧被热交换单元13a-13d的加热而能维持底座21的热对称状态。
本发明经由实验发现,与不设置本实施例装置的工具机相比较,本发明至少能把工具机20的热变形抑制25%以上,而且能维持加工精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热交换单元13a-13d加热工具机20。选择性的,以配设在工具机高温侧之部分的热交换单元来冷却工具机20来取代,也可以防止热变形。于此场合,可将利用冷却剂泵183冷却过的油供给到热交换单元13a-13d。
如上所述,因为本实施例之工具机20是以设置于其中的热交换单元13a-13d来加热其低温侧,热变形在不需装设冷却油套或仅需最少限度的冷却油套设施下能够被抑制。另外,循环通过热交换单元13a-13d之油不会直接接触工具机20的相关部分,不致使该部分引起生锈。再者,即使工具机20的热分因周遭大气等的变化而变动时,亦可容易藉由变更工具机中之热交换单元13a-13d的配设位置,而不管工具机的周围大气如何变化都能维持工具机的热对称。此外,依本实施例,装置10的供给单元11具有油的冷却与加热机构,因此,能选择性地对工具机施行冷却及/或加热。
由于装置10之热交换单元13a-13d是由伸展性材料所制成并且为可伸缩之袋形状,所以能以收缩状态轻易插入于工具机的预定之狭窄部分。再者,在运转时,这些热交换单元是维持伸展状态,所以稳固接触于工具机之该部分。因而可藉热交换单元有效冷却或加热工具机。
此外,由于热交换单元13a-13d及相关供给管是以管接头16可装卸地连接,容易把想要数目的热交换单元连接并组装于工具机中。再者,依本实施例,由于油在供给单元11与热交换单元13a-13d之间循环,可有效使用有限的油量。
于本实施例中,设有流量控制阀15以控制循环流经热交换单元13a-13d的油流量。二选一的,油流量也可以藉由,例如,依据从排出部14排出之油量控制冷却剂泵183的进给率而加予调整。热交换单元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热交换单元的连接模式,目的是依欲组装热交换单元的工具机之尺寸和构造而定,故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另外,虽然本实施例是将热交换单元配置于工具机的底座内,但配置于其他部位也可。例如配设在主轴台22的周围,滑动床23内之开口内等等。热交换单元的装设位置是视工具机的热分布而定,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只要能有效抑制工具机的热变形即可。
此外,依本实施例,供给热交换单元之油是利用冷却剂泵183加以冷却。但冷却油的手段不限于使用冷却剂泵,使用其他任何手段均可。加热器19也可用任何其他适宜手段取代。再者,供给单元11中,把冷却机构及加热机构中之一省略而免予设置也可。
依本实施例,供给单元11内油的冷却及加热控制是依据周围温度施行。以连续或间歇方式检测工具机之欲冷却或加热各部分之温度并根据该检测温度来控制油温之方式来取代也可以。
第2实施例
图4为依本发明第2实施例之工具机热变形防止装置的示意图。
此装置50包含具有一储水箱51a的一供给单元51,把储水箱51a内的水加热之一加热器59,把储水箱51a内的水搅拌之一搅拌机71,以及检测储水箱51a内水温的一感测器72。储水箱51a的出口经由供给管510及4个岐管511-514连接至供给泵61-64的吸入口。各供给泵61-64之排出口接于供给管521-524,再以管接头561-564而可装卸地连接至一热交换部53。
热交换部53具有4个同样构造的热交换单元53a-53d。各单元53a-53d含有3个热交换袋531-533。各热交换单元53a-53d的出口侧分别以管接头571-574可装卸地连接于岐管541-544。这些岐管541-544连接于构成该排出部54的排出管540。岐管541-544设有感测器81-84,用以检测从各热交换单元53a-53d排出的水温。排出管540经由散热器58连接至供给单元51的储水箱51a。本例的散热器58藉其风扇马达转速的控制来调整其冷却能力。
由图4可看出,热交换单元53a-53d是并联连接于供给单元51与排出部54之间。各热交换单元53a-53d含有3个串联的热交换袋531-533,各袋的构造均与前述第1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13a-13d相同。更详述之,各袋531-533是由树脂、橡胶或类似的可挠性片材料所形成,并可依通过其中的水量而扩展收缩。构成各热交换单元53a-53d之袋子531-533以与管接头561-564相同构造的管接头可装卸地互相连接。除了使用多个热交换袋外,该等热交换单元53a-53d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用单一热交换袋构成。
供给单元51也设有控制单元80,以便根据各感测器72及81-84的输出监控在热交换部53流出入的水温变化。另外,控制单元80控制各泵81-84,以调整对热交换部53的供给水量,也控制加热器59及散热器58。
图5(a)及5(b)分别示出配设于车床30及铣床35的本实施例装置50。在两图中,热交换单元中之第1热交换单元53a被配置于车床30及铣床35的各主体部41内,第2及第3热交换单元53b及53c被配置于各底座42内。剩下来的热交换单元53d被绕设于各心轴部43周围,如图6所示,其中由于心轴部43会产生过热,将构成热交换单元53d的2个以上热交换袋531-533重叠围绕于心轴部43,以防心轴部43所产生的热转移到其周围部分。除在此心轴部外,也宜在如马达周围,切削油回收部,液压柜周围等产生过度热量的部位重叠绕设热交换袋。
如图5(a)、5(b)及6所示,把本例装置50组装于车床或铣床后,供给单元51把预定温度的水(即热交换流体)供给到各热交换单元53a-53d,如此可利用通过相关热交换单元之水来冷却或加热心轴部43、主体部41及底座42,并均化这些部分的温度。更详言之,心轴43由于会产生过度热量,故以热交换单元53d冷却其周围,底座42因不会产生热,故受到通过热交换单元53b、53c的水的加热。如此可把工具机各部分的温度均化,进而可抑制工具机的热变形。
依照本实施例,在各热交换单元53a-53d进出的水温是用感测器81-84检测。控制器80根据感测器的输出运算水的热容量,控制散热器58及加热器59,以将循环通过热交换单元的水温维持恒定。也就是说,如果水从工具机吸收的热量大于水传给工具机的热量时,则需透过散热器58将一等于其间差值的热量从水排出。应排出的热量可从在各热交换单元流入与排出水间的温度变化及水比热所测得之熵变化决定之。于是,必须透过散热器从水中排除的总热量可由热交换单元各个的熵变化的总和算得。根据此计算值,控制器80控制散热器58的驱动,以将水温维持恒定。相反地,若由水排放的热量较多,则把对应于其相差的热量加于水,以将水温维持恒定。
如上述,依本例的装置50,可达成与本发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力,即在工具机内不用装设冷却油套下可抑制工具机的热变形,且由于热交换单元为可收缩性,可配置于工具机内的狭窄空间内等等。此外,由于控制器80根据感测器81-84及72的输出监测水所排出或吸收的热量,并控制对水的加热或冷却,所以水温可维持恒定。依照本发明人的观测,装设有本例之装置50的工具机的加工精密度被提高至不设置此装置50的工具机的6倍。
如上所述,依本发明之工具机热变形防止装置的特征在于用以控制工具机之期望部位的温度之热交换部具有可伸缩性。因此,依本发明,由于容易且有效地冷却或加热工具机之期望部位,可在不用设置传统冷却油套或仅需最少数目的该油套情况下,抑制工具机的热变形。另外,如油,水等之热交换流体不致直接与工具机的相关部位接触,可避免工具机因该流体而生锈。再者,即使工具机因其设置的周围大气变化而致使其热分布变动时,也可容易变更装设于工具机之热交换部的位置,来补偿热分布的变化。再者,由于热交换部具伸缩性,即使在工具机的狭窄空间也容易装进去,于是可将热交换部的设置场所限制减到最低程度。另外,热交换部是在工具机配置成稳定接触之状态,可达有效的加热或冷却。
另一方面,依本发明,多个热交换部是以管接头可装卸地连接成串联或并联之状态。因此,本发明之装置可冷却或加热工具机的多个部位。也可容易变更冷却或加热的部位。
再者,如将排出部连接至供给单元,使热交换流体循环通过供给单元及热交换部,一少量的热交换流体可被经济的使用。
Claims (30)
1、一种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包含:一供给机构,其具有一热交换流体的一加热机构及把该加热机构所加热的热交换流体送出的一泵机构;
一热交换机构,其接受自该供给机构经由一管路机构而来的该热交换流体,加热配设有此热交换机构的该工具机之一部位;
一排出机构,用来排出已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及
一流量控制机构,用来控制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的一流率;
其中该热交换机构可依其内所含的热交换流体量而伸或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至少1个袋状的热交换单元,而且此单元是由可挠性材料所制成,於是能依其内所含的热交换流体而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是以接头机构可装卸地连接于该供给机构与该排出机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多个以接头机构可装卸地连接成串联状态之热交换单元,这些热交换单元被用于配置在工具机的各种不同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多个并联连接于该供给机构与排出机构之间的热交换单元,这些热交换单元被用于配置在工具机的各种不同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出机构被连接至该供给机构,于是将已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回馈至该供给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控制机构,用来检测在该热交换机构流入及排出时的热交换流体的温度,并根据所测得之热交换流体的温度来控制加热该热交换流体的该加热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给机构具有用于冷却该热交换流体的一冷却机构,并且该控制机构是依据所测得热交换流体之温度选择性的控制该加热机构及该冷却机构之驱动。
9、一种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包含:
一供给机构,其具有用于冷却一热交换流体之一冷却机构及把该冷却机构冷却过的热交换流体送出之一泵机构;
一热交换机构,其接受自该供给机构经由一管路机构而来的热交换流体,并冷却设置有此热交换机构的工具机的一部位;
一排出机构,用于排出已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及
一流量控制机构,用于控制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的流率;
其中该热交换用机构可依其内部的热交换流体之量而伸或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至少1个袋状的热交换单元,而且此单元是由可挠性材料所制成,于是能依其内部的热交换流体而伸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是以接头机构可装卸地连接于该供给机构与排出机构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多个以接头机构可装卸地连接成串联状态之热交换单元,这些热交换单元被用于配置在工具机的各种不同部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多个并联连接于该供给机构与排出机构之间的热交换单元,这些热交换单元被用于配置在工具机的各种不同部位。
14、根据权利要求围9、10、11、12或13所述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出机构被连接至该供给机构,于是将已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回馈至该供给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控制机构,用于检测在该热交换单元流入或排出时的热交换流体的温度,并依据所测得之热交换流体的温度控制冷却该热交换流体的该冷却机构。
16、一种具有工具机热变形防止装置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
该工具机热变形防止装置包含:一供给机构,其具有一热交换流体的一加热机构及把该加热机构所加热的热交换流体送出的一泵机构;一热交换机构,其接受自该供给机构经由一管路机构而来的该热交换流体,并加热配设有此热交换机构的该工具机之一部位;一排出机构,用来排出已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及一流量控制机构,用来控制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的一流率;其中该热交换机构可依其内所含的热交换流体量而伸或缩;且该工具机具有至少1个部位用以容纳热交换机构于其内,以便藉该热交换机构对该部分的加热来均化工具机的热分布,进而抑制工具机的热变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至少1个袋状的热交换单元,而且此单元是由可挠性材料所制成,于是能依其内所含的热交换流体而伸缩。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是以接头机构可装卸地连接于该供给机构与该排出机构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多个以接头机构可装卸地连接成串联状态之热交换单元,且该工具机具有多个该部位用以收纳该热交换单元于其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多个并联连接于该供给机构与排出机构之间的热交换单元,且该工具机具有多个该部位用以收纳该热交换单元于其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6、17、18、19或20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排出机构被连接至该供给机构,是将已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回馈至该供给机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控制机构,用来检测在该热交换机构流入及排出时的热交换流体的温度,并根据所测得之热交换流体的温度来控制加热交换流体的该加热机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供给机构具有用于冷却该热交换流体的一冷却机构,并且该控制机构是依据所测得热交换流体之温度选择性的控制该加热机构及该冷却机构之驱动。
24、一种具有工具机热变形防止装置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
该工具机热变形防止装置包含:一供给机构,其具有用于冷却一热交换流体之一冷却机构及把该冷却机构冷却过的热交换流体送出之一泵机构;一热交换机构,其接受自该供给机构经由一管路机构而来的热交换流体,并冷却设置有此热交换机构的工具机的一部位;一排出机构,用于排出已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及一流量控制机构,用于控制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的流率;其中该热交换用机构可依其内部的热交换流体之量而伸或缩;
该工具机具有至少1个部位将该热交换机构收容于其内,以便藉该热交换机构对该部位的冷却来均化工具机之热分布,进而抑制工具机的热变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至少1个袋状的热交换单元,而且此单元是由可挠性材料所制成,于是能依其内部的热交换流体而伸缩。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是以接头机构可装卸地连接于该供给机构与排出机构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多个以接头机构可装卸地连接成串联状态之热交换单元,且该工具机具有多个该部位用以收纳该热交换单元于其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机构具有多个并联连接于该供给机构与排出机构之间的热交换单元,且该工具机具有多个该部位用以收纳该热交换单元于其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4、25、26、27或28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排出机构被连接至该供给机构,于是将已通过该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流体回馈至该供给机构。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控制机构,用于检测在该热交换单元流入或排出时的热交换流体的温度,并依据所测得之热交换流体的温度控制冷却该热交换流体的该冷却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4100450A CN1062800C (zh) | 1994-01-22 | 1994-01-22 | 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4100450A CN1062800C (zh) | 1994-01-22 | 1994-01-22 | 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617A true CN1105617A (zh) | 1995-07-26 |
CN1062800C CN1062800C (zh) | 2001-03-07 |
Family
ID=502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004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800C (zh) | 1994-01-22 | 1994-01-22 | 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800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59456A (zh) * | 2012-09-06 | 2014-03-26 | 科茂法兰西公司 | 机床的空调 |
CN106610678A (zh) * | 2015-10-21 | 2017-05-0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工具机恒温控制系统以及流路切换阀 |
CN107443167A (zh) * | 2016-05-30 | 2017-12-08 | 株式会社迪思科 | 恒温水提供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97537A (en) * | 1988-06-20 | 1993-03-30 | Kanto Seiki Co., Ltd. |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machine tool |
DE3828305A1 (de) * | 1988-08-20 | 1990-02-22 | Salje Ernst | Verfahren zur thermischen beeinflussung von werkzeugmachinen,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nd bauteil |
EP0493616A4 (en) * | 1990-07-24 | 1992-12-09 | Hamai Co., Ltd.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ostures of structures and machine tools |
-
1994
- 1994-01-22 CN CN94100450A patent/CN106280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59456A (zh) * | 2012-09-06 | 2014-03-26 | 科茂法兰西公司 | 机床的空调 |
CN106610678A (zh) * | 2015-10-21 | 2017-05-0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工具机恒温控制系统以及流路切换阀 |
CN106610678B (zh) * | 2015-10-21 | 2018-12-25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工具机恒温控制系统以及流路切换阀 |
CN107443167A (zh) * | 2016-05-30 | 2017-12-08 | 株式会社迪思科 | 恒温水提供系统 |
TWI718287B (zh) * | 2016-05-30 | 2021-02-11 | 日商迪思科股份有限公司 | 定溫水供給系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00C (zh) | 2001-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386066B1 (ko) | 내연기관구동식차량용토털냉각조립체 | |
DE60224510T2 (de) | Klimaanlage | |
EP1348846B1 (en) | Water-cooled type engine cool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oil cooler module | |
CN101795885B (zh) | 混合动力系统控制设备和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方法 | |
US8196553B2 (en) | Series electric-mechanical water pump system for engine cooling | |
CN110549840B (zh) | 一种电传动工程机械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US11214117B2 (en) |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electric vehicle | |
US6463891B2 (en) | Twin fa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
JP6032787B2 (ja) | 燃料電池車両用冷却装置 | |
US4532894A (en) | Heating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s | |
ITTO970698A1 (it) | Sistema di raffreddamento per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di autoveicolo | |
JP2004538418A (ja) | 自動車の冷却および加熱のための装置 | |
US6422161B2 (en) | Combustion grate and process for optimizing its operation | |
CN1062800C (zh) | 工具机热变形的防止装置 | |
SE458715B (sv) | Luftkonditioneringssystem av luftcykeltyp | |
GB2437309A (en) | Vehicle engine cooling using a Stirling Engine | |
JP2007524044A (ja) | 流体冷却装置 | |
WO1993001403A1 (en) |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system | |
US5582237A (en) |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hermal deformation of a machine tool | |
KR20080028174A (ko) | 차량용 난방장치 | |
EP0226215B1 (en) | Electric spark machining apparatus | |
WO1997021928A1 (en) |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s | |
US6691925B2 (en) | Heater/defroster for an automobile | |
EP0663263B1 (en) | A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hermal deformation of a machine tool | |
US10982584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rive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and corresponding drive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