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7525B - 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7525B
CN110557525B CN201810557797.3A CN201810557797A CN110557525B CN 110557525 B CN110557525 B CN 110557525B CN 201810557797 A CN201810557797 A CN 201810557797A CN 110557525 B CN110557525 B CN 110557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dule
angle
connector
wide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77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7525A (zh
Inventor
方银丽
王明珠
姚立锋
陈振宇
季昂
吴雨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577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7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7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7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45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two or more image sensor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 or operating in different modes, e.g. with a CMOS sensor for mov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for still im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包括一长焦摄像模组,一中焦摄像模组以及一广角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3,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2,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1,满足下列条件:FOV1>FOV2>FOV3,并且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3的一部分,以获得一较好的变焦效果。

Description

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到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处于对科技产品轻薄化的追求,现有电子产品的尺寸被设计的越来越小,对于集成于电子产品,比如说手机,音乐播放器的摄像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希望在移动电子产品上获得和单反同样的拍照体验。光学变焦是单反相机的一个重要的性能特征,但是对于集成于移动电子产品的摄像头来说,可能无法直接拥有这一特征。
具体地说,在单反相机中通过机械变焦的解决方案,在小尺寸的移动电子产品中受到了限制,一旦采用了这一方案,移动电子产品的摄像头高度将使得整个产品看起来十分厚重。
另一种方案是通过软件处理对于图像进行裁剪和插值以获得希望的变焦倍率,也就是数码变焦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图像在放大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不清晰的成像效果。
另外的实现变焦的方式有通过至少两孔径成像处理系统,在其基本的形式中,其成像系统可以通过至少二摄像模组合作获取被拍摄物体的图像,其中所述摄像模组的焦距不同,以获得不同景深的图像,在拍摄对象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所述摄像模组之间的切换以及存储的软件算法实现整个成像处理系统的变焦,而不需要改变所述摄像模组本身的焦距,使得整个成像处理系统可拥有一较小的尺寸。
也就是说,每个所述摄像模组分别具有不同的视场角,以实现多摄像模组通过数码变焦来模拟光学变焦。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所述摄像模组的视场角具有重叠部分,因为,通过不同的所述摄像模组采集的物体的图像信息也具有重合的不然,然后通过软件算法进行处理以获得具有不同景深信息的一个图像。
随着市场对于变焦倍率的追求,使得至少两孔径成像处理系统中的一长焦摄像模组的焦距越来越大,然而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高倍光变效果的前提下排布整个成像处理系统的各个摄像模组的位置,以对于同一被拍摄物体采集到足够的信息,得到清晰度较高并且不同变焦倍率的所述摄像模组之间切换更加流畅的一成像处理系统,尤其是当所述摄像模组的数目是多个的情形下,这个问题将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包括多个不同焦距的摄像模组,其中各个所述摄像模组被设计有一特定位置,以获得一较好的成像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各个所述摄像模组按照焦距和视场角的不同被设计有一特定的位置,以在不同焦距切换的过程中提供一流畅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包括多个不同焦距的摄像模组,其中各个所述摄像模组被设计有一特定位置,使得各个所述摄像模组的拍摄视场相互重合的范围较大,以使得所述各个摄像模组两两配合拍摄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各个所述摄像模组中焦距最大的一所述摄像模组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以在获得一高倍变焦的同时保持整个成像系统的一较小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各个所述摄像模组中的一所述摄像模组为中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以使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与中焦模组拍摄画面中心靠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各个所述摄像模组中的一所述摄像模组为中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以使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切换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焦距变化较为顺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各个所述摄像模组中的一所述摄像模组为中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以使得潜望式模组与中焦模组配合拍摄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以使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切换到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焦距变化较为顺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各个摄像模组通过至少一个连接器连出,以减少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在电子设备中的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连接器被设置在一特定位置,以实现所述潜望式模组较佳的拍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连接器被设置在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感光组件一端,以实现所述潜望式模组较佳的拍摄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各个所述摄像模组中一所述摄像模组为广角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为所述广角摄像模组提供一安装空间以降低安装高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能够被部分重叠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连接件,以同时降低所述成像系统的一高度尺寸和一面积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被安装于一电子设备并且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有特定的安装位置,以实现较佳的拍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被安装于一电子设备并且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有特定的安装位置,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容出较多的空间来安装其他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包括:
一长焦摄像模组,一中焦摄像模组以及一广角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3,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2,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1,满足下列条件:
FOV1>FOV2>FOV3,并且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3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视场角FOV1、所述视场角FOV2以及所述视场角FOV3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0°≤FOV3≤40°,25°≤FOV2≤90°,和50°≤FOV1≤18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视场角FOV3的视场区域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5cm以上位置至少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20cm位置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的中心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的中心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20cm位置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为R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为I2,满足下列条件:
I2/R2≤0.125。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的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的距离为I2,满足下列条件:
1cm≤I2≤3cm。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在距离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3cm以上位置至少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距离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10cm位置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的中心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的中心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10cm位置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为R1,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为I1,满足下列条件:
I1/R1≤0.125。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等效焦距的比值不小于4。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5。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3。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一第三连接件和一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和一第三感光组件,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接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一第三连接件和一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并且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和一第三感光组件,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接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中焦摄像模组比所述广角摄像模组靠近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进光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二摄像主体,一第二连接件和一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一第一连接件和一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正面;或者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正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共用至少一连接件和至少一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闪光灯,其中所述闪光灯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并且所述闪光灯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闪光灯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之间的一中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是一潜望式摄像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移动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移动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包括一长焦摄像模组,一中焦摄像模组以及一广角摄像模组,其中电子设备本体具有一背面,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所述背面,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是一潜望式摄像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广角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宽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进光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进光孔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被纵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进一步包括一闪光灯,其中所述闪光灯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以及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位于同一轴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广角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感光芯片长度方向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感光芯片长度方向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感光芯片长度方向分别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长度方向平行,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感光芯片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所在平面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前置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前置摄像模组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所述正面,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位置低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广角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进光孔所在的轴线位于所述电子设备部本体在宽度方向的一中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广角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进光孔所在的轴线位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的侧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进一步包括一闪光灯,其中所述闪光灯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其中所述闪光灯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并且所述闪光灯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闪光灯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之间的一中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3,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2,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1,满足下列条件:
FOV1>FOV2>FOV3,并且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3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其包括:
一长焦摄像模组,和一广角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3,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1,满足下列条件:
FOV1>FOV3,并且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3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是一潜望式摄像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视场角FOV1和所述视场角FOV3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0°≤FOV3≤40°和50°≤FOV3≤18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视场角FOV3的视场区域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2cm以上位置至少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10cm位置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中心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中心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10cm位置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为R3,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为I3,满足下列条件:
I3/R3≤0.125。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一第三连接件和一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和一第三感光组件,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接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一第三连接件和一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并且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和一第三感光组件,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接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一第一连接件和一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正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是同一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移动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
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
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6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8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9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0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3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3D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附图1A、1B,附图2A、2B以及附图3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1以及应用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一电子设备100被阐明。
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一电子设备本体1000和一多孔径成像系统1,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用于获取被拍摄物体的图像。
在本示例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包括一广角摄像模组10、一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一长焦摄像模组3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能够配合工作以利用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之间焦距的不同实现景深的拍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小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等效焦距,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等效焦距小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等效焦距。
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包括一处理单元2和一显示单元3,其中所述处理单元2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显示单元3,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被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单元2。
所述处理单元2被电连接于所述显示单元3并且所述处理单元2被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所述处理单元2被预先储存有软件算法,以控制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不同焦距之间的切换。优选地,所述显示单元3是一触摸式显示屏,通过所述显示单元3,使用者可以直接和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交互,即控制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工作呢过。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采集到的关于对象的图像信息能够直接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3。
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进一步包括一前置摄像模组4,其中所述前置摄像模组4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一正面,以面对用户。用户可用所述前置摄像模组4完成自拍。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光学变焦并不需要改变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本身的焦距,而是利用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获取对象的不同信息,三者相互协作,在拍摄对象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切换和所述处理单元2存储的软件算法来实现整体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变焦。这也就意味着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内部不需要预留移动的空间,从而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本身的尺寸可以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具有一视场角FOV1,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具有一视场角FOV2,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具有一视场角FOV3,其中三者满足下列条件:
FOV1>FOV2>FOV3。
在本示例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对应的所述视场角FOV3的中心位置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对应的所述视场角FOV2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对应的所述视场角FOV3形成的视场圆锥区域大部分被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对应的所述视场角FOV2形成的视场圆锥区域所包含,以使得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视场范围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形成的视场范围尽可能重叠,以对于同一拍摄物体,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获得的关于物体的图像信息具有更多的重叠区域,以方便后期的处理,使得通过两个不同所述摄像模组获取的图像信息能够通过一个图像在所述显示单元3被呈现,得到较佳的拍摄效果。进一步,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对应的所述视场角FOV2的中心位置被设计为靠近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对应的所述视场角FOV1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对应的所述视场角FOV2形成的视场圆锥区域大部分被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对应的所述视场角FOV1形成的视场圆锥区域所包含,以使得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视场范围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形成的视场范围尽可能重叠,以对于同一拍摄物体,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获得的关于物体的图像信息具有更多的重叠区域,以方便后期的处理,使得通过两个所述摄像模组获取的图像信息能够通过一个图像在所述显示单元3被呈现。
对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而言,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被设计为靠近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使得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在切换焦距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流畅,比如说从一中间的焦距切换到一较高焦距,由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对应的视场圆锥区域大部分被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对应的视场圆锥区域所包含,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获取的图像信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获取的图像信息有较大的重叠信息以使得两者之间的切换更加流畅。类似的,从一较低的焦距切换到一中间的焦距,由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对应的视场圆锥区域大部分被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对应的视场圆锥区域所包含,对于同一拍摄对象,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获得的图像信息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获取的图像信息有较大的重叠区域以使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焦距朝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焦距切换的过渡过程更加的自然,因为有着较多相同的图像信息作为支撑。
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靠近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也靠近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相对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优选地,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更加靠近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更加靠近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一方面利于高变焦倍率的切换,并且有利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相互配合拍摄,得到较佳的拍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靠近后的一视场区域能够被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提供的一视场区域所包含。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视场角FOV1、所述视场角FOV2以及所述视场角FOV3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0°≤FOV3≤40°,25°≤FOV2≤90°,和50°≤FOV1≤180°。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根据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的大小关系,以及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设计两个摄像模组的特定安装位置,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对应的视场圆锥区域大部分被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对应的视场圆锥区域包括,并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对应的视场圆锥区域大部分被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对应的视场圆锥区域包括,并且FOV3和FOV2在距离镜头端面5cm以上的视场圆锥区域部分重叠,FOV2和FOV1在距离镜头端面3cm以上的视场圆锥区域部分重叠。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不低于5cm的位置,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的一视场区域完全被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的一视场区域包括。进一步地,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不低于20cm的位置,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距离I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在该位置的所述视场角FOV2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R2分别满足下列条件,I2/R2≤0.125。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不低于20cm的位置,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对应的视场横截面的中心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对应的视场横截面的中心越来越接近,以使得随着拍摄距离的增加,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拍摄画面的中心能够更为接近,得到较佳的拍摄效果,相对于中心对应的视场横截面区域面积而言。
更加具体地说,随着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的距离越来越大,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区域的视场截面积也越来越大,因为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来说,其视场区域为一圆锥状,距离圆锥的端点越远,对应于圆锥的截面积越大,相应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区域的视场截面也越来越大,因为对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来说,其视场区域为一圆锥状,距离圆锥的端点越远,对应于圆锥的截面积越大,同时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视场区域重叠部分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而言,在同一平面的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视场截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变化,因为其中心分别位于平行的光轴,但是相对于扩大的所述视场截面而言,其中心之间的距离是缩小的。举例说明,当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半径R2是10cm,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截面被包含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截面,即半径小于10cm,那么当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I2为1cm时,中心距离I2相对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半径R2的比值为0.1。随着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的距离的增大,在某一位置,当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半径R2是20cm,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截面被包含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截面,即半径小于20cm,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仍为1cm时,中心距离I2相对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半径R2的比值为0.05。也就是说,在距离增加后,相对于整个视场区域而言,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中心越来越靠近,从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共同拍摄的画面越来越一致,有利于在后期合成通过不同摄像模组获得的图像。
特别地,在本示例中,将I2/R2≤0.125的情况定义为“重合”,因为此时两个中心的距离相对于整个所述视场区域而言相当于具有一重合的效果,以有利于后期的成像。
在本示例中,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不小于20cm位置,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中心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中心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I2满足:1cm≤I2≤3cm。
对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而言,在距离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镜头端面3cm以上的位置,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的一视场区域完全被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的一视场区域包括。进一步地,在距离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镜头端面不低于10cm的位置,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距离I1,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在该位置的所述视场角FOV1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R1满足下列条件,I1/R1≤0.125。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在距离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镜头端面不低于10cm的位置,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对应的视场横截面的中心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对应的视场横截面的中心越来越接近,以使得随着拍摄距离的增加,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10的拍摄画面的中心能够更为接近,得到较佳的拍摄效果,相对于中心对应的视场横截面区域面积而言。
更加具体地说,随着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镜头端面的距离越来越大,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区域的视场截面积也越来越大,因为对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来说,其视场区域为一圆锥状,距离圆锥的端点越远,对应于圆锥的截面积越大,相应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区域的视场截面也越来越大,因为对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来说,其视场区域为一圆锥状,距离圆锥的端点越远,对应于圆锥的截面积越大,同时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视场区域重叠部分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而言,在同一平面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视场截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变化,因为其中心分别位于平行的光轴,但是相对于扩大的所述视场截面而言,其中心之间的距离是缩小的。举例说明,当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半径R1是10cm,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截面被包含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截面,即半径小于10cm,那么当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I1为1cm时,中心距离I1相对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半径R1的比值为0.1。随着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镜头端面的距离的增大,在某一位置,当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半径R1是20cm,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截面被包含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截面,即半径小于20cm,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仍为1cm时,中心距离I1相对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半径R1的比值为0.05。也就是说,在距离增加后,相对于整个视场区域而言,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中心越来越靠近,从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共同拍摄的画面越来越一致,有利于在后期合成通过不同摄像模组获得的图像。
特别地,在本示例中,将I1/R1≤0.125的情况定义为“重合”,因为此时两个中心的距离相对于整个所述视场区域而言相当于具有一重合的效果,以有利于后期的成像。
在本示例中,在距离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镜头端面不小于10cm位置,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中心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中心重合。
在本示例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变焦倍率不小于4,即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之比不小于4。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示例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之比为3,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之比为5。以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为例,所述等效焦距P1=F1*43.2/L,其中F1是指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有效焦距,43.27mm是指135胶片对角线长度,L是指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区域对角线长度。在一些示例中,L是指CMOS感光芯片的感光区域对角线长度。有效焦距F1是指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长焦镜头的焦距,是所述长焦镜头的固定参数,在所述长焦镜头制造完成后,F1是固定不变的,当所述长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1被设计的越大,相应地所述长焦镜头的长度会被设计的较长。而等效焦距P1,考虑的是所述长焦镜头和所述长焦感光组件两者整体的焦距,即整个所述摄像模组的焦距,在同一所述长焦镜头匹配的所述长焦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元件不同时,等效焦距P1是不相同的,在本发明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或者是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或者是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变焦赔率,需要考虑的是整个摄像模组之间的比较,而不是一个所述摄像模组的一镜头之间的比较,而等效焦距较有效焦距而言,即考虑了所述镜头,所述感光组件,也考虑到了所述感光元件的尺寸因素,因此在此采用等效焦距的比值反应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焦变能力。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带有一光转向单元,使得光线转向90度后穿过一光学镜头以被一感光组件接收而成像。所述感光组件、所述光学镜头以及所述光转向单元被沿着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设置,被物体反射的垂直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的光线被所述光转向单元转向后沿着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穿过所述光学镜头以被所述感光组件接收而成像,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高度尺寸,尤其是在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具有一较大焦距的情况下。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包括一闪光灯40,优选地,所述闪光灯40被设置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以及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中心,所述闪光灯40发出的光能够满足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以及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拍摄需求,以辅助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达到较佳的拍摄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在本示例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包括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分别具有一视场角FOV3、FOV2和FOV1,并且满足FOV1>FOV2>FOV3,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被设计为靠近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31,一第三连接件32以及一第三连接器3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和所述第三连接器33,所述第三连接器33用于将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电路元件等被集成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然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33被朝外连出。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33位于同一轴线。
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311和一第三感光组件312,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进一步包括一光转向机构和一镜头组件以及一处理元件,其中所述光线达到所述光转向机构后被转向后进入所述镜头组件的一光学通路,然后被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接收后以获得一图像信息。
所述处理元件既可以控制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中的电机等驱动部件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运动以完成对焦,还能够控制所述光转向机构中的电机运动以调整所述光转向机构中反射镜/透镜/棱镜的位置和或/角度。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以将来自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获得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32传递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朝外输出。
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包括一感光元件和一线路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处理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两端。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一端朝外延伸而成。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的朝外延伸。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朝向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包括一第二摄像主体21,一第二连接件22以及一第二连接器2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23和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2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在本示例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2至所述第二连接器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的延伸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被设置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附近以使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视场角FOV3大部分被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包含。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11,一第一连接件12以及一第一连接器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
在本示例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2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潜望式连接器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都被设置在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同一侧,并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较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更加靠近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光转向单元,以使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视场角FOV3大部分被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包含。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的所述视场角FOV2大部分被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的所述视场角FOV1所包含。
换句话说,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也平行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进一步地,可选地,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进光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进光孔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
参考附图4A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多孔成像系统的另一变形实施例。
具体地说,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包括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分别具有一视场角FOV3、FOV2和FOV1,并且满足FOV1>FOV2>FOV3,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被设计为靠近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31,一第三连接件32以及一第三连接器3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和所述第三连接器33,所述第三连接器33用于将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电路元件等被集成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然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33被朝外连出。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33并不在同一轴线,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一侧面朝外延伸而成。
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311和一第三感光组件312,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进一步包括一光转向机构和一镜头组件以及一处理元件,其中所述光线达到所述光转向机构后被转向后进入所述镜头组件的一光学通路,然后被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接收后以获得一图像信息。
所述处理元件既可以控制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中的电机等驱动部件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运动以完成对焦,还能够控制所述光转向机构中的电机运动以调整所述光转向机构中反射镜/透镜/棱镜的位置和或/角度。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以将来自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获得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32传递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朝外输出。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不需要为单独每个比如说设置于所述光转向机构,或者是第三镜头单元311中的驱动器件进行供电而设置一对应的电路板,通过这样的集成式设计,节约了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安装空间。
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包括一感光元件和一线路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处理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器33能够被设置在所述感光元件一端或者是所述处理元件的一端,以减少连接于所述感光元件或者是所述处理元件的线路长度,当然,也可以被设置在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其他位置。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感光元件相对应的线路过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所述感光元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避免磁力干扰造成的图像质量不良的情况。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一端朝外延伸而成。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方向朝外延伸。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朝向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于所述处理元件的一端,所述处理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的所述光转向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包括一第二摄像主体21,一第二连接件22以及一第二连接器2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23和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2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在本示例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且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被设置在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附近,或者说,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被设置在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的一侧面附近。所述第二连接件2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朝外延伸而成,相对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所述第二连接件22凸出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在本示例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附近,以使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大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同时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靠近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以使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大部分被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包含。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11,一第一连接件12以及一第一连接器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
在本示例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
具体地说,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来说,相对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具有一较大的高度尺寸,从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能够被安装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在降低两者占用的面积的同时不增加整个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高度尺寸。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32具有一正面和一背面,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的所述线路板的一端朝外延伸而成,所述第三连接件32的所述正面是指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时朝外的一面,所述背面是指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时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一面。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的平整的所述正面。
进一步地,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小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大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并且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大部分被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范围所包括,从而通过这样方式设计得到的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在具有一较大的变焦倍率的同时,拥有一较小的高度尺寸,同时从较大焦距变换到较小焦距的过渡也较为自然。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所述第一连接件12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器13所在的轴线方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是指第二摄像主体21,所述第二连接件2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23所在的轴线方向。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朝向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延伸的方向。在本示例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相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而言被相对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同一侧面。更加具体地说,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被以相向的方式设置,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第二连接器23被以相背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3都凸出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
进一步地,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三者相互平行。
参考附图4B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一变形实施例。
具体地说,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包括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分别具有一视场角FOV3、FOV2和FOV1,并且满足FOV1>FOV2>FOV3,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被设计为靠近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31,一第三连接件32以及一第三连接器3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和所述第三连接器33,所述第三连接器33用于将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电路元件等被集成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然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33被朝外连出。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33并不在同一轴线,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一侧面朝外延伸而成。
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311和一第三感光组件312,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进一步包括一光转向机构和一镜头组件以及一处理元件,其中所述光线达到所述光转向机构后被转向后进入所述镜头组件的一光学通路,然后被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接收后以获得一图像信息。
所述处理元件既可以控制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中的电机等驱动部件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运动以完成对焦,还能够控制所述光转向机构中的电机运动以调整所述光转向机构中反射镜/透镜/棱镜的位置和或/角度。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以将来自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获得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32传递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朝外输出。
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包括一感光元件和一线路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处理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两端。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一端朝外延伸而成。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沿着和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方向朝外延伸。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朝向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包括一第二摄像主体21,一第二连接件22以及一第二连接器2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23和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2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在本示例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2至所述第二连接器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的延伸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连接器23和所述第三连接器33位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同侧。
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被设置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附近以使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视场角FOV3大部分被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包含。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11,一第一连接件12以及一第一连接器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
在本示例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减小广角摄像模组10与长焦摄像模组之间的高度差,并且能够节省两个摄像模组的安装空间;并且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相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而言被相对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同一侧面。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并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以使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减小广角摄像模组10与长焦摄像模组之间的高度差,并且能够节省两个摄像模组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连接件12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13被相对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朝外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同一侧。
参考附图5A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一变形实施例。
具体地说,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包括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分别具有一视场角FOV3、FOV2和FOV1,并且满足FOV1>FOV2>FOV3,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被设计为靠近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31,一第三连接件32以及一第三连接器3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和所述第三连接器33,所述第三连接器33用于将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电路元件等被集成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然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33被朝外连出。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33位于同一轴线。
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311和一第三感光组件312,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进一步包括一光转向机构和一镜头组件以及一处理元件,其中所述光线达到所述光转向机构后被转向后进入所述镜头组件的一光学通路,然后被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接收后以获得一图像信息。
所述处理元件既可以控制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中的电机等驱动部件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运动以完成对焦,还能够控制所述光转向机构中的电机运动以调整所述光转向机构中反射镜/透镜/棱镜的位置和或/角度。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以将来自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获得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32传递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朝外输出。
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包括一感光元件和一线路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处理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两端。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一端朝外延伸而成。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的朝外延伸。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朝向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包括一第二摄像主体21,一第二连接件22以及一第二连接器2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23和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2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在本示例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2至所述第二连接器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的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被设置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附近以使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视场角FOV3大部分被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包含。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11,一第一连接件12以及一第一连接器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
在本示例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2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潜望式连接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都被设置在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同一侧,并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较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更加靠近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光转向单元,以使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视场角FOV3大部分被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包含。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的所述视场角FOV2大部分被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的所述视场角FOV1所包含。
换句话说,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
参考附图5B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一变形实施例。
具体地说,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包括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分别具有一视场角FOV3、FOV2和FOV1,并且满足FOV1>FOV2>FOV3,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被设计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视场角FOV2被设计为靠近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31,一第三连接件32以及一第三连接器3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和所述第三连接器33,所述第三连接器33用于将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电路元件等被集成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然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33被朝外连出。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33位于同一轴线。
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311和一第三感光组件312,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进一步包括一光转向机构和一镜头组件以及一处理元件,其中所述光线达到所述光转向机构后被转向后进入所述镜头组件的一光学通路,然后被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接收后以获得一图像信息。
所述处理元件既可以控制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中的电机等驱动部件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运动以完成对焦,还能够控制所述光转向机构中的电机运动以调整所述光转向机构中反射镜/透镜/棱镜的位置和或/角度。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以将来自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获得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32传递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朝外输出。
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包括一感光元件和一线路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处理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两端。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一端朝外延伸而成。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朝外延伸。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朝向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方向。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一侧面沿着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朝外延伸而成。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就是指所述潜望式镜头单元自所述潜望式感光组件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包括一第二摄像主体21,一第二连接件22以及一第二连接器2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23和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2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在本示例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2至所述第二连接器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22被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被设置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附近以使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视场角FOV3大部分被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的所述视场角FOV2所包含。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11,一第一连接件12以及一第一连接器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
在本示例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2。因为一般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高度低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高度,将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安装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2,充分利用了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和所述第二摄像主体21的高度差,减小了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安装高度。
所述第二连接件22至所述第二连接器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连接件12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3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13相对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来说,位于外侧。
换句话说,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垂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可以共用至少一连接器,以节省所述摄像模组的安装空间,比如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共用一连接器,即所述第三连接器33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3是同一连接器,比如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共用一连接器,即所述第三连接器33和所述第一连接器13是同一连接器,比如说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共用一连接器,即所述第二连接器23和所述第一连接器13是同一连接器,比如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共用一连接器,即所述第一连接器13,所述第二连接器23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33为同一连接器。参考附图6A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1被阐明。
在本示例中,所述多孔成像系统包括一长焦摄像模组30和一广角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满足条件,FOV1>FOV3,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4。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5。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31,一第三连接件32以及一第三连接器3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和所述第三连接器33,所述第三连接器33用于将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电路元件等被集成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然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33被朝外连出。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33位于同一轴线。
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311和一第三感光组件312,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进一步包括一光转向机构和一镜头组件以及一处理元件,其中所述光线达到所述光转向机构后被转向后进入所述镜头组件的一光学通路,然后被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接收后以获得一图像信息。
所述处理元件既可以控制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中的电机等驱动部件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运动以完成对焦,还能够控制所述光转向机构中的电机运动以调整所述光转向机构中反射镜/透镜/棱镜的位置和或/角度。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以将来自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获得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32传递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朝外输出。
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包括一感光元件和一线路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处理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两端。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的一端朝外延伸而成。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朝外延伸。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朝向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方向。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11,一第一连接件12以及一第一连接器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
在本示例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被安装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因为一般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高度低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高度,将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安装于所述潜望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充分利用了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和所述潜望摄像主体的高度差,减小了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安装高度。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连接件12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3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13相对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来说,位于外侧。也就是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
参考附图6B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孔径成像系统1被阐明。
在本示例中,所述多孔成像系统1包括一长焦摄像模组30和一广角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满足条件,FOV1>FOV3,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4。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5。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31,一第三连接件32以及一第三连接器3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和所述第三连接器33,所述第三连接器33用于将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电路元件等被集成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然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33被朝外连出。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33在同一轴线。
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311和一第三感光组件312,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进一步包括一光转向机构和一镜头组件以及一处理元件,其中所述光线达到所述光转向机构后被转向后进入所述镜头组件的一光学通路,然后被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接收后以获得一图像信息。
所述处理元件既可以控制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中的电机等驱动部件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运动以完成对焦,还能够控制所述光转向机构中的电机运动以调整所述光转向机构中反射镜/透镜/棱镜的位置和或/角度。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以将来自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获得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32传递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朝外输出。
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包括一感光元件和一线路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处理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两端。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一端朝外延伸而成。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一侧面沿着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朝外延伸而成。所述潜望式摄像宽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自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延伸方向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11,一第一连接件12以及一第一连接器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
在本示例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被并行地设置在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的附近位置。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连接件12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3的延伸方向平行,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13相对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来说位于外侧。
换句话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平行。
参考附图6C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又一变形实施例被阐明。
在本示例中,所述多孔成像系统1包括一长焦摄像模组30和一广角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满足条件,FOV1>FOV3,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4。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5。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31,一第三连接件32以及一第三连接器3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和所述第三连接器33,所述第三连接器33用于将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电路元件等被集成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然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33被朝外连出。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所述第三连接件32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33在同一轴线。
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311和一第三感光组件312,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进一步包括一光转向机构和一镜头组件以及一处理元件,其中所述光线达到所述光转向机构后被转向后进入所述镜头组件的一光学通路,然后被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接收后以获得一图像信息。
所述处理元件既可以控制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中的电机等驱动部件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运动以完成对焦,还能够控制所述光转向机构中的电机运动以调整所述光转向机构中反射镜/透镜/棱镜的位置和或/角度。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以将来自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获得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32传递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朝外输出。
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包括一感光元件和一线路板,其中所述感光元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处理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两端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11,一第一连接件12以及一第一连接器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被设置为自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312的一端沿着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
在本示例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30被靠近所述长焦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311的一端的附近位置。所述中焦摄像模组10的所述第二摄像主体11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位于同一行。
所述第三连接件32至所述第三连接器3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连接件12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3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13相对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11来说位于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第三摄像主体3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长度方向垂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一示例中,参考附图7所示,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2cm以上的位置,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的一视场区域完全被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的一视场区域包括。进一步地,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不低于10cm的位置,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距离I3,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在该位置的所述视场角FOV1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R3满足下列条件,I3/R3≤0.125。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不低于10cm的位置,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角FOV1对应的视场横截面的中心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角FOV3对应的视场横截面的中心越来越接近,相对于中心对应的视场横截面区域面积而言。
更加具体地说,随着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的距离越来越大,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区域的视场截面积也越来越大,因为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来说,其视场区域为一圆锥状,距离圆锥的端点越远,对应于圆锥的截面积越大,相应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区域的视场截面也越来越大,因为对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来说,其视场区域为一圆锥状,距离圆锥的端点越远,对应于圆锥的截面积越大,同时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视场区域重叠部分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而言,在同一平面的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视场截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变化,因为其中心分别位于平行的光轴,但是相对于扩大的所述视场截面而言,其中心之间的距离是缩小的。举例说明,当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半径R3是10cm,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截面被包含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截面,即半径小于10cm,那么当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I3为1cm时,中心距离I3相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半径R3的比值为0.1。随着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的距离的增大,在某一位置,当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半径R3是20cm,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截面被包含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截面,即半径小于20cm,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仍为1cm时,中心距离I3相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半径R3的比值为0.05。也就是说,在距离增加后,相对于整个视场区域而言,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中心越来越靠近,从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共同拍摄的画面越来越一致,有利于在后期合成通过不同摄像模组获得的图像。
特别地,在本示例中,将I3/R3≤0.125的情况定义为“重合”,因为此时两个中心的距离相对于整个所述视场区域而言相当于具有一重合的效果,以有利于后期的成像。
在本示例中,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镜头端面不小于10cm位置,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中心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视场截面的中心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是一潜望式摄像模组。
继续参考附图1A和附图1B,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和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具有一正面和一背面,在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所述正面朝向用户,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所述背面背向于用户,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所述背面,也就是说,借助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用户可以拍摄位于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前方的物体。
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包括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被设置为按照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长度方向排列。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进光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进光孔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该轴线和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长度方向平行。在本示例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实施为一潜望式摄像模组。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感光芯片1121的长度方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感光芯片2121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感光芯片312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长度方向平行,以使得所述摄像模组拍摄画面长度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长度方向平行,达到更佳的拍摄体验和拍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感光芯片312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感光芯片3121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以使得所述长焦模组30拍摄画面长度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长度方向平行,达到更佳的拍摄体验和拍摄效果。
在本示例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所述感光芯片1121的长度方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所述感光芯片2121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述感光芯片31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Y轴,以所述感光芯片1121为例,所述感光芯片1121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感光芯片1121的一高端朝向所述感光芯片1121的一低端的延伸方向。所述感光芯片1121的所述高端是指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所述感光芯片1121在高度方向上的两端中位于较高未知的一端。或者说,以所述感光芯片3121为例,所述感光芯片3121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感光芯片3121在靠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一高端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所述高端的一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所述高端是指正常使用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位置较高的一端。
在本示例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进光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进光孔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进光孔所在的轴线位于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也就是说,沿着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进光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进光孔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进光孔所在轴线,能够将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一分为二。
进一步地,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位置高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位置,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位置高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位置,以使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视场角靠近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视场角,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视场角靠近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视场角。也就是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位于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低端位置,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沿着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换句话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沿着纵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包括一闪光灯40和一功能模块50,其中所述功能模块50可以是一对焦模块,例如激光对焦模块,其中所述功能模块5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所在轴线的一侧,并且所述功能模块50被靠近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以辅助所述摄像模组或者较佳的拍摄效果。或者说,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前的距离小于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之间的距离或者是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之间的距离。可选地,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被并行地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闪光灯4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所在轴线并且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
可选地,所述闪光灯40位于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的一中间位置并且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进光孔所在的轴线。
也就是说,所述闪光灯40被靠近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地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因为所述闪光灯40的照射范围有限,相对于景深较深的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闪光灯40更加适合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配合工作,以获得一较佳的拍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对焦模块和所述闪光灯40可以是其他的功能模块,模块的类型在此并不造成限制。
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一般被配置有一前置摄像模组4,其中所述前置摄像模组4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所述正面,用于自拍等操作。所述前置摄像模组4因为被配置有人脸识别等功能因而需要占据较大的体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所述背面的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被设置为低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的位置以给所述前置摄像模组4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
参考附图8A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功能模块5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功能模块50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所在轴线的同一侧,并且所述闪光灯4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中间位置,此处的中间位置是指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功能模块50位于所述闪光灯40的下方并且所述功能模块50相较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设置为靠近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
可选地,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被并行地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可选地,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功能模块50位于同一轴线并且平行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所在的轴线。
参考附图8B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功能模块50。
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功能模块50分别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在轴线的两侧,并且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功能模块50被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所在轴线,以获得一较佳的拍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模块5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中间位置,也就是说,所述功能模块50到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距离和所述功能模块50到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距离相等。
参考附图8C所示,是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功能模块50。
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功能模块50分别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在轴线的两侧,并且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功能模块50被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所在轴线,以获得一较佳的拍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闪光灯40被靠近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地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也就是说,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之间的距离或者是小于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10之间的距离。
对于所述功能模块50来说,所述功能模块50被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地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也就是说,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之间的距离或者是小于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功能模块50,所述闪光灯40以及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位于同一轴线,并且所述轴线平行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
参考附图9A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位置。
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都在一轴线并且所述轴线位于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一侧。也就是说,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靠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一长边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换句话说,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纵向并且靠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边缘地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所述闪光灯4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上方,并且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
所述功能模块50被设置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附近,沿着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横向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并且位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内侧。
参考附图9B所示,是根据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闪光灯40的位置。
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并且所述闪光灯4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也就是说,相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闪光灯40倍设置为靠近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
所述功能模块50被设置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也就是说,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距离或者是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被横向地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参考附图10A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
在本示例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另一侧,如果将附图9A和附图9B中称为左侧,那么在本示例中,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右侧。
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各个摄像模组被纵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具体地说,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从上至下沿着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并且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进光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进光孔都位于同一轴线。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设置为自进光孔所在轴线朝内延伸而成。
换句话说,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纵向并且靠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边缘地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所述闪光灯4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上方,并且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
所述功能模块50被设置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附近,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并行地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并且位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内侧。
参考附图10B所示,是根据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闪光灯40的位置。
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并且所述闪光灯4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也就是说,相对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闪光灯40倍设置为靠近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
所述功能模块50被设置为靠近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也就是说,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距离或者是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被横向地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参考附图11所示,是根据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位置。
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包括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被依次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位置高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位置高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或者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并且所述轴线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左侧。
所述闪光灯4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下方并且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
所述功能模块50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进光孔所在轴线的内侧并且所述功能模块50被靠近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可选地,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被并行地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之间的距离或者是小于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10之间的距离。
参考附图12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
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位置。
假如在上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左侧,那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右侧。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依次延伸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也就是说,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被依次纵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位置高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位置,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位置高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位置。
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并且所述闪光灯40的位置低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述闪光灯40被靠近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地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功能模块50位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以及所述闪光灯40所在轴线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功能模块50被靠近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地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之间的距离分别小于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功能模块5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之间的距离。
参考附图13A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移动电子设备100被阐明。
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包括一电子设备本体1000,一前置摄像模组4以及一多孔径成像系统1,其中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具有一正面和一背面,其中所述正面朝向用户,所述背面背向用户,所述前置摄像模组4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所述正面,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所述背面,在所述前置摄像模组4占据空间较小的情形下,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各个摄像模组能够沿着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达到较佳的拍摄效果。
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依次沿着横向方向排列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进一步地,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一进光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一进光孔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并且平行于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相对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以及所述中焦摄像模模组被靠内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感光芯片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进一步包括一闪光灯40,其中所述闪光灯40被设置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的下方并行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也就是说,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被沿着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当然,所述闪光灯40位置可被安装有一对焦模块。
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包括一处理单元2和一显示单元3,其中所述处理单元2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显示单元3,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被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单元2。
参考附图13B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
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位置。
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依次沿着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在同一轴线。
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并且所述闪光灯40被靠近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地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参考附图13C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
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位置。
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依次沿着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在同一轴线。
所述闪光灯40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并且所述闪光灯40被靠近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地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在本示例中,所述闪光灯40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的中间位置。
参考附图13D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一变形实施例。
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位置。
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1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依次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纵向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被靠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一侧。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所述中焦摄像模组20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并且所述广角摄像模组10被靠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地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1000。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感光芯片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30的一感光芯片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移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安装一广角摄像模组的一摄像主体于一长焦摄像模组的一连接件,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FOV3小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FOV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步骤:
安装一中焦摄像模组的一摄像主体以使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所述长焦摄像模组配合工作,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FOV2大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角FOV3,并且所述视场角FOV3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重叠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并且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重叠于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是一潜望式摄像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多孔径成像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安装一广角摄像模组的一摄像主体于一中焦摄像模组的一连接件,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FOV1大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FOV2,并且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重叠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步骤:
安装一长焦摄像模组的一摄像主体以使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所述长焦摄像模组配合工作,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视场角FOV3小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角FOV2,并且所述视场角FOV3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重叠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43)

1.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长焦摄像模组,一中焦摄像模组以及一广角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被设置于同一平面,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3,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2,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1,满足下列条件:
FOV1>FOV2>FOV3, 并且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3的一部分,其中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20cm位置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为R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为I2,满足下列条件:
I2/R2≤0.1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视场角FOV1、所述视场角FOV2以及所述视场角FOV3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0°≤FOV3≤40°,25°≤FOV2≤90°,和50°≤FOV1≤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视场角FOV3的视场区域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5cm以上位置至少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20cm位置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的中心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的中心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的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的距离为I2,满足下列条件:
1cm≤I2≤3c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在距离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3cm以上位置至少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在距离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10cm位置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的中心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的中心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10cm位置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为R1,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为I1,满足下列条件:
I1/R1≤0.12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等效焦距的比值不小于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5。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等效焦距比值不小于3。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一第三连接件和一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和一第三感光组件,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接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一第三连接件和一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并且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和一第三感光组件,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接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比所述广角摄像模组靠近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进光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二摄像主体,一第二连接件和一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一第一连接件和一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正面;或者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正面。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共用至少一连接件和至少一连接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进一步包括一闪光灯,其中所述闪光灯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并且所述闪光灯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闪光灯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之间的一中间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是一潜望式摄像模组。
20.一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19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21.一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包括一长焦摄像模组,一中焦摄像模组以及一广角摄像模组,其中电子设备本体具有一背面,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所述背面,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是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3,其中所述中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2,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1,满足下列条件:
FOV1>FOV2>FOV3, 并且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所述视场角FOV2的视场区域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3的一部分,其中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20cm位置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为R2,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为I2,满足下列条件:
I2/R2≤0.125。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宽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进光孔,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进光孔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进光孔位于同一轴线。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被纵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任一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进一步包括一闪光灯,其中所述闪光灯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其中所述闪光灯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并且所述闪光灯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沿着所述电子设备本体长度方向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被横向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感光芯片长度方向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感光芯片长度方向以及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感光芯片长度方向分别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长度方向平行,并且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感光芯片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所在平面垂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前置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前置摄像模组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正面,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的位置低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进光孔所在的轴线位于所述电子设备部本体在宽度方向的一中间位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进光孔所在的轴线位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的侧边。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进一步包括一闪光灯,其中所述闪光灯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其中所述闪光灯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并且所述闪光灯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距离小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距离。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闪光灯位于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和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之间的一中间位置。
35.一多孔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长焦摄像模组,一中焦摄像模组和一广角摄像模组,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所述中焦摄像模组以及所述广角摄像模组被设置于同一平面,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3,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具有一视场角FOV1,满足下列条件:
FOV1>FOV3,并且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3的视场区域的一部分,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是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10cm位置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的一半径为R3,所述中焦摄像模组的一光轴和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为I3,满足下列条件:
I3/R3≤0.125。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视场角FOV1和所述视场角FOV3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0°≤FOV3≤40°和50°≤FOV3≤180°。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视场角FOV3的视场区域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2cm以上位置至少部分被包含于所述视场角FOV1的视场区域。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在距离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端面的不低于10cm位置的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中心和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视场区域截面中心重合。
39.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一第三连接件和一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和一第三感光组件,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感光组件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接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
40.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长焦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三摄像主体,一第三连接件和一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并且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摄像主体包括一第三镜头单元和一第三感光组件,其中光线经过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后达到所述第三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镜头单元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接件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镜头单元和所述第三感光组件。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包括一第一摄像主体,一第一连接件和一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并且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摄像主体和所述第一连接器,其中所述广角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一摄像主体被至少部分重叠于所述长焦摄像模组的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正面。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是同一连接器。
43.一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根据上述权利要求35至42任一所述的多孔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多孔径成像系统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
CN201810557797.3A 2018-06-01 2018-06-01 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Active CN110557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7797.3A CN110557525B (zh) 2018-06-01 2018-06-01 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7797.3A CN110557525B (zh) 2018-06-01 2018-06-01 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525A CN110557525A (zh) 2019-12-10
CN110557525B true CN110557525B (zh) 2023-09-12

Family

ID=6873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7797.3A Active CN110557525B (zh) 2018-06-01 2018-06-01 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752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48200A (ja) * 2010-07-28 2012-03-08 Panasonic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JP2013175924A (ja) * 2012-02-24 2013-09-05 Canon Inc 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204389774U (zh) * 2015-02-26 2015-06-1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6115007U (zh) * 2016-09-07 2017-04-19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小型超广角摄像镜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48200A (ja) * 2010-07-28 2012-03-08 Panasonic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JP2013175924A (ja) * 2012-02-24 2013-09-05 Canon Inc 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204389774U (zh) * 2015-02-26 2015-06-1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6115007U (zh) * 2016-09-07 2017-04-19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小型超广角摄像镜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525A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7338B1 (en) Thin dual-aperture zoom digital camera
CN209992790U (zh) 相机模块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220294945A1 (en) Periscopic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051804A1 (en) Imaging device
US8098320B2 (en) Imaging device
US7889435B2 (en) Imaging device having a dual lens optical system
CN117061850A (zh) 带有折叠式透镜的变焦双孔径相机
CN208581285U (zh) 多孔径成像系统和移动电子设备
US10444598B1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85763A1 (en) Camera module
CN113572918A (zh) 潜望式连续光变模组及相应的多摄模组
CN115943344A (zh) 相机模块
CN110557525B (zh) 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US11575844B2 (en) Multi-aperture imaging system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JP2005020718A (ja) 多焦点撮像デバイス及びモバイル機器
US10110788B2 (en) Camera device
US11609404B2 (en) Camera module
CN116266007A (zh) 折叠透镜系统及其潜望式摄像模组
JP4970303B2 (ja) 撮像装置
CN114125198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691705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180549A (zh)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210034400A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6083227U (zh) 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
EP4354842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