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7433B - 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7433B
CN110557433B CN201910687368.2A CN201910687368A CN110557433B CN 110557433 B CN110557433 B CN 110557433B CN 201910687368 A CN201910687368 A CN 201910687368A CN 110557433 B CN110557433 B CN 110557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management
platform
virtual platform
request
cloud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73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7433A (zh
Inventor
王明星
王永建
包明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yun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yunchao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yunchao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yunchao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73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7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7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7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应用于与资源管理平台连接的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的任一个云网关,每个云网关还与对应的一种虚拟平台连接,方法包括:接收资源管理平台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将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将格式转换后的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虚拟平台。由于各业务逻辑不再耦合而是独立的部署,因此在增加新的业务逻辑,由于新的业务也是独立的部署,故不会对原有的业务逻辑造成入侵,进而避免了增加后的业务逻辑出现不稳定。

Description

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资源管理中,上层的资源管理平台需要管理底层的虚拟平台中的资源,例如删除虚拟平台中的资源、创建虚拟平台中的资源、以及更新虚拟平台中的资源等。
在某些场景下,资源管理平台需要同时管理多种虚拟平台,这就导致资源管理平台中,管理每种虚拟平台的业务逻辑与管理其它虚拟平台的业务逻辑之间存在很高的耦合性,例如资源管理平台同时管理A虚拟平台和B虚拟平台,管理A虚拟平台的业务逻辑与管理B虚拟平台的业务逻辑耦合在一起。在各业务逻辑存在耦合情况下,需要对目前的业务逻辑进行很大程度的入侵,才能够增加用于管理新的虚拟平台的新的业务逻辑,并容易导致增加后的业务逻辑出现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在增加新的业务逻辑时,避免增加后的业务逻辑出现不稳定。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应用于与资源管理平台连接的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的任一个所述云网关,每个所述云网关还与对应的一种虚拟平台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平台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每种虚拟平台建立对应且独立于资源管理平台存在的一个云网关来服务该虚拟平台。由于每个云网关都可以将资源管理请求转换成与之对应的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实现管理各种虚拟平台的业务逻辑被独立的下放到了各自对应的云网关,使得各业务逻辑不再耦合而是独立的部署。因此,在增加新的业务逻辑,由于新的业务也是独立的部署,故不会对原有的业务逻辑造成入侵,进而避免了增加后的业务逻辑出现不稳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包括:
获得所述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的数据;
按适配所述虚拟平台的请求格式封装所述数据,获得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报文重封装的特点是简单而便于应用,故采用报文重封装的方式能够便捷的将请求格式转换成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对应返回的资源,将所述资源发送至所述资源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对资源的管理不仅是单纯的管理资源,还包括获取资源,故基本涵盖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得方案在实际中各种应用场景下都可以适用,提高了方案的适用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虚拟平台返回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用于表示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开始创建对应的资源;
在当前时刻到达当前周期内的预设时间点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若接收到,根据所述资源创建状态信息生成资源创建结果,并将所述资源创建结果发送给所述资源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创建资源需要一定的时长,云网关通过周期性的判断可以在资源创建完成后获取到该资源的创建结果,避免遗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调用与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对应的API接口,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返回的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API接口调用具有简单且易实现的特点,故通过调用API接口能够便捷的确定是否获得资源创建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包括:
调用与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对应的API接口,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注入所述API接口,其中,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注入所述API接口表示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API接口调用具有简单且易实现的特点,故通过调用API接口能够便捷将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虚拟平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应用于资源管理平台,所述资源管理平台与至少一个云网关连接,所述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的每个云网关与对应的一种虚拟平台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从所述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确定出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
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使得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并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存储到直接为所述客户端提供服务的数据库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的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后续不必通过繁琐的交互访问底层的虚拟平台,以使客户端可以便捷的从数据库中获取到该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网关,包括: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平台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所述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包括:
获得所述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的数据;
按适配所述虚拟平台的请求格式封装所述数据,获得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报文重封装的特点是简单而便于应用,故采用报文重封装的方式能够便捷的将请求格式转换成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之后,
所述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对应返回的资源,将所述资源发送至所述资源管理平台。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之后,
所述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虚拟平台返回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用于表示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开始创建对应的资源;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当前时刻到达当前周期内的预设时间点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若接收到,根据所述资源创建状态信息生成资源创建结果,并将所述资源创建结果发送给所述资源管理平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调用与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对应的API接口,通过调用与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对应的API接口,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发送的资源状态信息;判断所述资源状态信息是否携带有所述资源创建结果。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调用与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对应的API接口,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注入所述API接口,其中,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注入所述API接口表示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管理平台,包括: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确定出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
所述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使得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并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数据收发模块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之后,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得所述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存储到直接为所述客户端提供服务的数据库中。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管理系统,包括:资源管理平台和至少一个云网关,所述资源管理平台与所述至少一个云网关连接,每个所述云网关用于与对应的一种虚拟平台连接;
每个所述云网关,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
所述资源管理平台,用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或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的管理装置的第一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的管理装置的第二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管理系统10,该资源管理系统10可以包括:资源管理平台11和至少一个云网关12,其中,资源管理平台11与至少一个云网关12连接,每个云网关12用于与对应的一种虚拟平台连接。
本实施例中,资源管理平台11和每个云网关12都可以是部署在物理设备例如服务器上的功能性程序模块,其中,云网关12可以是一种服务进程例如微服务进程。示例性的,资源管理平台11和至少一个云网关12可以部署在同一物理设备上,或者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例如,在服务器性能强大且云网关12的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资源管理平台11和至少一个云网关12可以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反之,则可以分别部署在各台服务器上。
虚拟平台也可以是部署在物理设备上的虚拟机或由各虚拟机构成的云平台例如公有云或私有云。在大多场景中,虚拟平台与资源管理系统10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例如资源管理系统10属于需要云服务的企业A,但虚拟平台属于提供云服务的企业B,因此,虚拟平台与资源管理系统10一般部署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但在一些场景中,若虚拟平台与资源管理系统10均属于同一主体,例如企业C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云服务,虚拟平台与资源管理系统10的部署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部署在同一物理设备或不同物理设备。
示例性的,资源管理平台11能够与上层业务层面的客户端对接,以接收客户端发送的需要某一种虚拟平台处理的资源管理业务。资源管理平台11能够从至少一个云网关12选择出服务该虚拟平台的云网关12,并将资源管理业务转发至被选择出的云网关12。云网关12能够将该资源管理业务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对应的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并将数据格式转换后的资源管理业务发送给该对应的虚拟平台,以便虚拟平台能够通过该资源管理业务而管理相应的资源例如读取资源、创建资源、删除资源、更新资源等。再者,在虚拟平台完成对资源的管理后,虚拟平台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源管理结果。该资源管理结果通过虚拟平台、云网关12和资源管理平台11的依次反馈,使得客户端能够获得该资源管理结果。
本实施例中,资源管理平台11与每个云网关12都可以配合的进行资源管理,但由于每个云网关12的执行流程大致相同,为便说明和理解本方案,下面将以资源管理平台11与至少一个云网关12中任一个云网关12配合为例,对资源管理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该资源的管理方法可以由资源管理平台11和至少一个云网关12中的任一个云网关12配合执行,具体的,该资源的管理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步骤S300、步骤S400、步骤S500和步骤S600。
步骤S100:资源管理平台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步骤S200:资源管理平台从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确定出能够处理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
步骤S300:资源管理平台将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能够处理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
步骤S400:云网关接收资源管理平台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步骤S500:云网关将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步骤S600:云网关将格式转换后的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
下面将结合示例对步骤S100-步骤S600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00:资源管理平台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客户端可以是运行在用户的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台式电脑上的功能性程序模块。
在用户需要管理多种虚拟平台中某一种虚拟平台中的资源时,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上执行资源管理操作。客户端通过响应用户的资源管理操作,可以生成资源管理请求,该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有请求类型、需要资源管理的虚拟平台的平台标识和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客户端与资源管理平台11之间建立的通信,该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平台11(为便于描述的简洁,后续将“资源管理的虚拟平台”称为“目标虚拟平台”)。
对应的,资源管理平台11接收到该资源管理请求,并通过解析资源管理请求获得平台标识和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
下面通过两个示例性的假设来说明本方案。
假设1:
多种虚拟平台包括基于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内核虚拟机)云平台A和基于VMWare(威睿)的云平台B。用户需要对云平台A进行资源管理,例如需要在云平台A中开通新的虚拟机J。基于响应用户的输入操作,客户端获得用户输入的数据,即获得请求类型为创建虚拟机,获得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虚拟机J的参数、name 镜像、网络的信息、操作系统信息和服务地址等,以及获得云平台A的标识(云平台A的名称KVM),并生成携带有请求类型为创建虚拟机,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虚拟机J的参数、name 镜像、网络的信息、操作系统信息和服务地址,以及云平台A的名称KVM的资源管理请求。
客户端将该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平台11,资源管理平台11通过解析该资源管理平台11便可获得请求类型为创建虚拟机,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虚拟机J的参数、name 镜像、网络的信息、操作系统信息和服务地址等,以及云平台A的名称KVM。
假设2:多种虚拟平台包括基于KVM云平台A和基于VMWare(威睿)的云平台B。用户需要对云平台B进行资源管理,例如将数据S存储到云平台B中。用户需要对云平台A进行资源管理,例如需要在云平台A中开通新的虚拟机J。基于响应用户的输入操作,客户端获得用户输入的数据,即获得请求类型为数据存储,获得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管理资源本身(数据S),以及获得云平台B的标识(云平台B的名称VMWare),并生成携带有请求类型为数据存储,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S,以及云平台B的名称VMWare的资源管理请求。
客户端将该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平台11,资源管理平台11通过解析该资源管理平台11便可获得请求类型为数据存储,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S,以及云平台B的名称VMWare。
资源管理平台11获得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的各种数据后,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00。
步骤S200:资源管理平台从所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确定出能够处理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
资源管理平台11预设了每种虚拟平台的标识与对应的一个云网关12的关联关系。其中,每种虚拟平台的标识与对应的一个云网关12的关联关系可以是存储资源管理平台11内的指定存储区域中,或者也可以存储在与资源管理平台11建立通信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可以与资源管理平台11部署在同一物理设备或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且该数据库能够通过资源管理平台11直接为客户端提供服务。
基于获得的目标虚拟平台的平台标识,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从指定存储区域或从数据库中确定出该虚拟平台的平台标识的关联关系,并通过关联关系确定出该目标虚拟平台对应的云网关12。其中,确定出的该云网关12即为至少一个云网关12中能够处理该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12(为便于描述的简洁,后续将“能够处理该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12”称为“目标云网关12”)。
此外,资源管理平台11还可以将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存储到数据库或指定存储区域中,以便于下次需要该相关信息可以直接从数据库或指定存储区域中获取。
继续前述的假设1:数据库K中存储了云平台A的名称KVM和云平台B的名称VMWare,存储了云平台A的名称KVM与云网关A的关联关系,以及存储了云平台B的名称VMWare与云网关B的关联关系。资源管理平台11通过解析获得云平台A的名称KVM后,通过访问数据库K,资源管理平台11根据云平台A的名称KVM确定出云平台A的名称KVM与云网关A的关联关系,并通过关联关系确定资源管理请求需要云网关A来处理。
与此同时,资源管理平台11还将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的虚拟机J的参数、name 镜像、网络的信息、操作系统信息和服务地址等存储到数据库K中。
此外,为便于获取被创建的虚拟机J的状态,资源管理平台11还创建该虚拟机J的状态。其中,由于虚拟机J还在创建的过程中,故状态可以为Creating(正在创造)。相应的,资源管理平台11也将该虚拟机J的状态为Creating存储到数据库K中。
继续前述的假设2:数据库K中存储了云平台A的名称KVM和云平台B的名称VMWare,存储了云平台A的名称KVM与云网关A的关联关系,以及存储了云平台B的名称VMWare与云网关B的关联关系。资源管理平台11通过解析获得云平台B的名称VMWare后,通过访问数据库K,资源管理平台11根据云平台B的名称VMWare与云网关B的关联关系,并通过关联关系确定资源管理请求需要云网关B来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为资源本身时,由于该资源需要存储到目标虚拟平台中,在无特殊业务需求的情况下(特殊业务可以是例如存储的数据为在后续需要被快速读取的数据,后续需要被快速读取的数据可以同步的被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使客户端后续不必通过繁琐的交互访问底层的虚拟平台,而便捷的从数据库中获取到该数据),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不用将资源存储到数据库中。
资源管理平台11确定出目标云网关12后,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300。
步骤S300:资源管理平台将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能够处理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
本实施例中,为准确的将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目标云网关12,指定存储区域或数据库中存储了每个云网关12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接口地址。这样,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进一步从指定存储区域或数据库中确定出目标云网关12的API接口地址。
此外,为便于对资源管理平台11的维护管理,资源管理平台11中预设了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该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使得资源管理平台11向每个云网关12发送格式相同的请求。基于此,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按照该数据传输格式,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将解析获得的请求类型、目标虚拟平台的平台标识和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重新封装,生成重新封装的资源管理请求。
进一步的,资源管理平台11根据目标云网关12的API接口地址,调用目标云网关12的API接口地址对应的目标云网关12的API接口,并将重新封装的资源管理请求注入该目标云网关12的API接口,从而实现将重新封装的资源管理请求发送到目标云网关12。
步骤S400:云网关接收资源管理平台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相应的,目标云网关12可以接到该资源管理平台11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并继续执行步骤S500。
步骤S500:云网关将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资源管理请求能够被目标虚拟平台识别并处理,目标云网关12中预设了匹配目标虚拟平台的数据传输格式。
目标云网关12在接收资源管理平台11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后,目标云网关12可以创建一个进程来处理该资源管理请求。
通过创建的进程,目标云网关12可以解析该资源管理请求,获得请求类型、目标虚拟平台的平台标识和被管理资源的相关信息。从而目标云网关12可以按照预设的数据传输格式,将请求类型、目标虚拟平台的平台标识和被管理资源重新封装,实现将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目标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可以理解到,由于报文重封装的特点是简单而便于应用,故采用报文重封装的方式能够便捷的将请求格式转换成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对资源管理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后,目标云网关12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600。
步骤S600:云网关将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目标虚拟平台能够以正确的处理方式处理格式转换后的资源管理请求,目标云网关12中预设了目标虚拟平台的各种API接口地址,以及还预设了目标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与对应的一种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其中,目标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用于指示该目标虚拟平台处理对应的一种业务。这样,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通过解析获得请求类型,确定出该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并根据关联关系从各种API接口地址确定出目标API接口地址。
进一步的,目标云网关12根据确定出的目标API接口地址,调用该目标API接口地址对应的目标API接口,并将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注入该目标API接口地址对应的目标API接口,从而实现将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发送到目标虚拟平台。
对应的,目标虚拟平台可以通过自身的目标API接口接收到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并根据接收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的目标API接口确定出对应的业务逻辑,从而按照该业务逻辑处理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以实现资源管理。
进一步的,目标虚拟平台在获得资源管理结果,目标虚拟平台还可以将该资源管理结果返回给目标云网关12。最后通过目标云网关12和资源管理平台11将该资源管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继续前述假设2:
云平台B对应的接收到云网关B发送的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云平台B通过对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解析,云平台B可以获取到数据S,并将数据S存储。在数据S存储成功时,云平台B还可以生成用于表示数据S存储成功的资源管理结果,并通过目标API接口的回调将资源管理结果返回给云网关B。最后再通过云网关B和资源管理平台11将该资源管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资源的管理可以是创建资源、存储资源、更新资源,除此之外,对资源的管理还可以是获取资源。因此,在对资源管理是创建资源、存储资源、更新资源,资源管理结果中携带有由于表示对应资源的创建、存储或更新是失败还是成功的信息。而在对资源的管理是获取资源且获取资源成功时,资源管理结果中携带有该资源本身,换言之,目标云网关12接收目标虚拟平台根据格式转换后的资源管理请求对应返回的资源,目标云网关12再将资源发送至资源管理平台11,以使资源管理平台11再将该资源返回给客户端。
由于创建资源、存储资源、更新资源、获取资源基本涵盖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得方案在实际中各种应用场景下都可以适用,提高了方案的适用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虚拟平台在处理一些耗时很短的业务(同步业务)例如数据存储、数据修改或数据更新等,目标虚拟平台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处理完成,并向目标虚拟平台返回资源管理结果。对于目标云网关12来说,在发送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后,其立刻便会接收到目标虚拟平台返回的资源管理结果。因此,目标云网关12无需主动监控这些同步业务。但在一些场景下,若目标虚拟平台处理一些比较耗时的业务(异步业务)例如创建新的资源,目标云网关12则需要主动监测这些异步业务是否完成。
下面将以创建资源为例对目标云网关12如何主动监测异步业务是否完成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600之后,资源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700、步骤S800和步骤S900。
步骤S700:接收所述虚拟平台返回的响应。
步骤S800:在当前时刻到达当前周期内的预设时间点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步骤S900:若接收到,根据所述资源创建状态信息生成资源创建结果,并将所述资源创建结果发送给所述资源管理平台。
以下将结合假设2对步骤S700至步骤S900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700:接收所述虚拟平台返回的响应。
目标虚拟平台通过自身对应的目标API接口接收到用于指示目标虚拟平台创建资源的资源管理请求。通过解析资源管理请求,目标虚拟平台获取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的创建资源所需的数据,并基于该创建资源所需的数据创建新的资源。
与此同时,目标虚拟平台也可以生成用于表示自身以及开始创建对应的资源的响应,并通过目标API接口的回调将响应返回给目标云网关12。最后再通过目标云网关12和资源管理平台11将该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继续前述假设1:
云平台A在接收到资源管理请求后,通过解析可以获得虚拟机J的参数、name 镜像、网络的信息、操作系统信息和服务地址等。云平台A可以根据虚拟机J的参数、name 镜像、网络的信息、操作系统信息和服务地址对应开始创建该虚拟机J。同时,云平台A生成用于表示虚拟机J已开始创建的响应,通过目标API接口的回调将响应返回给云网关A,并再通过云网关A和资源管理平台11将该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步骤S800:在当前时刻到达当前周期内的预设时间点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目标云网关12中预设了目标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是否需要监测,即预设了每种API接口对应的是同步业务还是异步业务。对应的,在前述确定出目标API接口地址时,目标云平台进一步确定该目标API接口地址对应的目标API接口是否需要监测。若需要,目标云平台可以创建一个进程用于监测该目标API接口,以通过监测而判断是否接收到虚拟平台返回的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示例性的,目标云网关12采用周期性的监测方式对目标API接口进行监测。目标云网关12在确定当前时刻到达当前周期内预设时间点时,例如在当前时刻为当前周期的起点时间或终点时间时,目标云网关12可以生成资源创建获取请求,并通过调用目标API接口将资源创建获取请求发送至目标虚拟平台。
对于目标虚拟平台而言,目标虚拟平台可以根据资源创建获取请求,判断被创建资源是否创建完成。若确定还未创建完成,目标虚拟平台;若确定创建完成,目标虚拟平台将被创建资源创建完成后的资源状态(资源状态包含资源创建成功或资源创建失败)携带在生成的资源创建状态信息中,并通过回调目标API接口将资源创建状态信息发送到目标云平台。
相应的,目标云网关12在每次调用目标API接口后,都可以判断是否接收到目标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步骤S900:若接收到,将所述资源创建结果发送给所述资源管理平台。
若目标云网关12在截止下一次调用目标API接口前,通过判断而确定还未接收到目标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目标云网关12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次调用目标API接口。
若目标云网关12在截止下一次调用目标API接口前,通过判断而确定接收到目标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目标云网关12可以获取资源创建状态信息中携带的资源状态。目标云网关12通过将该资源状态重新封装而生成资源创建结果,并将该资源创建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可以理解到,由于创建资源需要一定的时长,目标云网关12通过周期性的判断可以在资源创建完成后获取到该资源的创建结果,避免遗漏。
继续前述假设1:
在当前时刻为当前周期的起点时间或终点时间时,云网关A生成资源创建获取请求,通过调用目标API接口将资源创建获取请求发送至云平台A。这样,云网关A便可以接收云平台A发送的携带有被创建资源的当前状态的资源状态信息。
若被创建资源的当前状态为Creating,表示虚拟机J还在创建中,被创建资源的当前状态为Creating并不能用于表示资源创建结果,即可认为资源状态信息并未携带资源创建结果。
若被创建资源的当前状态为Active(创建成功)或Error(创建失败),Active表示虚拟机J已经结束创建并创建成功,Error表示虚拟机J已经结束创建并创建失败,即被创建资源的当前状态为Active或Error可以用于表示资源创建结果,即可认为资源状态信息中携带资源创建结果。云网关A将该资源创建结果返回给资源管理平台11,一方面,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将资源创建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另一方面,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将数据库中虚拟机J的状态对应的修改为Active或Error。
请参阅图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资源管理平台11可以包括:
数据收发模块110,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数据处理模块120,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云网关12中确定出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12。
所述数据收发模块110,还用于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12,使得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12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并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
请参阅图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云网关12可以包括:
数据收发模块210,用于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平台11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数据处理模块220,用于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所述数据收发模块210,还用于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资源的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资源的管理方法的程序代码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针对每种虚拟平台建立对应且独立于资源管理平台存在的一个云网关来服务该虚拟平台。由于每个云网关都可以将资源管理请求转换成与之对应的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实现管理各种虚拟平台的业务逻辑被独立的下放到了各自对应的云网关,使得各业务逻辑不再耦合而是独立的部署。因此,在增加新的业务逻辑,由于新的业务也是独立的部署,故不会对原有的业务逻辑造成入侵,进而避免了增加后的业务逻辑出现不稳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与资源管理平台连接的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的任一个所述云网关,每个所述云网关还与对应的一种虚拟平台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资源管理平台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
解析所述资源管理请求获得请求类型,确定出该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从各种API接口地址中确定出目标API接口地址;所述云网关中预设有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的各种API接口地址,以及预设有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与对应的一种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用于指示该所述虚拟平台处理对应的一种业务;
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的目标API接口地址,以使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接收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的目标API接口确定出对应的业务逻辑,并按照该业务逻辑处理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以实现资源管理;
所述云网关中预设有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是否需要监测;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API接口地址对应的目标API接口是否需要监测;
若需要,创建一个进程用于监测该目标API接口,以通过监测而判断是否接收到虚拟平台返回的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包括:
获得所述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的数据;
按适配所述虚拟平台的请求格式封装所述数据,获得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的目标API接口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对应返回的资源,将所述资源发送至所述资源管理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的目标API接口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虚拟平台返回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用于表示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开始创建对应的资源;
在当前时刻到达当前周期内的预设时间点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若接收到,根据所述资源创建状态信息生成资源创建结果,并将所述资源创建结果发送给所述资源管理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发送资源创建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调用与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对应的API接口,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虚拟平台返回的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6.一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资源管理平台,所述资源管理平台与至少一个云网关连接,所述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的每个云网关与对应的一种虚拟平台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从所述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确定出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
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使得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并解析所述资源管理请求获得请求类型,确定出该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从各种API接口地址中确定出目标API接口地址;所述云网关中预设有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的各种API接口地址,以及预设有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与对应的一种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用于指示该所述虚拟平台处理对应的一种业务;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的目标API接口地址,以使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接收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的目标API接口确定出对应的业务逻辑,并按照该业务逻辑处理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以实现资源管理;
所述云网关中还预设有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是否需要监测;以使所述云网关在所述目标API接口地址对应的目标API接口在需要监测时,创建一个进程用于监测该目标API接口,以通过监测而判断是否接收到虚拟平台返回的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资源管理请求中携带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存储到直接为所述客户端提供服务的数据库中。
8.一种云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资源管理平台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解析所述资源管理请求获得请求类型,确定出该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从各种API接口地址中确定出目标API接口地址;所述云网关中预设有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的各种API接口地址,以及预设有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与对应的一种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用于指示该所述虚拟平台处理对应的一种业务;
所述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的目标API接口地址,以使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接收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的目标API接口确定出对应的业务逻辑,并按照该业务逻辑处理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以实现资源管理;
所述云网关中还预设有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是否需要监测;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API接口地址对应的目标API接口是否需要监测,若需要,创建一个进程用于监测该目标API接口,以通过监测而判断是否接收到虚拟平台返回的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9.一种资源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管理请求;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从至少一个云网关中确定出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
所述数据收发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使得能够处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云网关将所述资源管理请求的请求格式转换成对应的虚拟平台适配的格式,并解析所述资源管理请求获得请求类型,确定出该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从各种API接口地址中确定出目标API接口地址;所述云网关中预设有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的各种API接口地址,以及预设有对应的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与对应的一种请求类型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用于指示该所述虚拟平台处理对应的一种业务;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资源管理请求发送至所述虚拟平台的目标API接口地址,以使所述虚拟平台根据接收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的目标API接口确定出对应的业务逻辑,并按照该业务逻辑处理该格式转换的资源管理请求,以实现资源管理;
所述云网关中还预设有所述虚拟平台的每种API接口地址对应的API接口是否需要监测;以使所述云网关在所述目标API接口地址对应的目标API接口在需要监测时,创建一个进程用于监测该目标API接口,以通过监测而判断是否接收到虚拟平台返回的资源创建状态信息。
10.一种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资源管理平台和至少一个云网关,所述资源管理平台与所述至少一个云网关连接,每个所述云网关用于与对应的一种虚拟平台连接;
每个所述云网关,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
所述资源管理平台,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资源的管理方法。
CN201910687368.2A 2019-07-26 2019-07-26 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57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7368.2A CN110557433B (zh) 2019-07-26 2019-07-26 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7368.2A CN110557433B (zh) 2019-07-26 2019-07-26 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433A CN110557433A (zh) 2019-12-10
CN110557433B true CN110557433B (zh) 2021-02-26

Family

ID=68736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7368.2A Active CN110557433B (zh) 2019-07-26 2019-07-26 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74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4683A (zh) * 2019-12-25 2020-05-08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资源创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055410A (zh) * 2019-12-26 2021-06-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云资源管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72831B (zh) * 2020-03-31 2022-12-06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访问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91575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866157B (zh) * 2020-07-28 2022-09-23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云服务网关及云服务内外请求格式转换方法
CN112181648B (zh) * 2020-09-22 2022-05-31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一种配置驱动的轻量级混合基础设施平台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12242997B (zh) * 2020-09-28 2022-10-11 成都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14565B (zh) * 2021-04-09 2023-05-12 北京汇钧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143048B (zh) * 2021-11-18 2023-09-26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资源管理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5574A1 (en) * 2008-06-19 2009-12-23 Servicemesh, Inc. Cloud computing gateway, cloud computing hypervisor,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same
CN102523109A (zh) * 2011-12-08 2012-06-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状态更新方法、管理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3024022A (zh) * 2012-12-06 2013-04-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 一种虚拟机应用服务的管控系统和方法
CN106911775A (zh) * 2017-02-24 2017-06-3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管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7357660A (zh) * 2017-07-06 2017-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493310A (zh) * 2016-06-13 2017-12-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云资源处理方法及云管理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9887A (zh) * 2013-10-16 2015-04-29 宇宙互联有限公司 云网关、云网关创建配置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5574A1 (en) * 2008-06-19 2009-12-23 Servicemesh, Inc. Cloud computing gateway, cloud computing hypervisor,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same
CN102523109A (zh) * 2011-12-08 2012-06-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状态更新方法、管理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3024022A (zh) * 2012-12-06 2013-04-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 一种虚拟机应用服务的管控系统和方法
CN107493310A (zh) * 2016-06-13 2017-12-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云资源处理方法及云管理平台
CN106911775A (zh) * 2017-02-24 2017-06-3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管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7357660A (zh) * 2017-07-06 2017-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433A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7433B (zh) 资源的管理方法、平台、云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6119631A1 (zh) 一种接入云服务的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9451020B (zh) 超时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33565B (zh) 一种监控服务器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2835782B (zh) 接口的接入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1205507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9062634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91635A (zh) 调用微服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112311A (ja) ビジネスプロセス実行方法、ビジネスプロセス実行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70860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ust-in-time provisioning applic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at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779422A (zh) 关系链标签的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73970B (zh) 一种基于web应用的跨进程调用系统及方法
CN114726789A (zh) 流量管理、配置流量管理策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338584B (zh) 消息撤回方法和消息传输系统
CN112685102B (zh) 一种网关插件热加载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237944B2 (en) Code profiling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12752258B (zh) 一种eSIM卡的开通方法、手机终端及业务受理系统
CN113934557A (zh) 小程序与网页通信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8052380B (zh) 业务功能对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0981381B1 (ko) 단말기 관리 에이전트 및 방법
CN113992732B (zh) 终端管理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7201577B (zh) 基于pisa的跨平台api和spi的通讯方法和系统
CN110855745B (zh) 一种通讯软件的程序的接入方法
CN114071573B (zh) 会话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01377B (zh) 遗留系统的服务调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8

Address after: 230088 floor 6, Zone C, building G4,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No.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gh tech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yun Data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b2286, Sagittarius, software park, No.18 Zhenze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New District, 214000,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yunchao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