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7230A -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7230A
CN110557230A CN201810557234.4A CN201810557234A CN110557230A CN 110557230 A CN110557230 A CN 110557230A CN 201810557234 A CN201810557234 A CN 201810557234A CN 110557230 A CN110557230 A CN 110557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erminal side
data
service platform
data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72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7230B (zh
Inventor
南凯
谢玉凤
陶涛
邢观斌
邱翔东
李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guang Fusion (beijing) Med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guang Fusion (beijing) Med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guang Fusion (beijing) Med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guang Fusion (beijing) Med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572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723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4865 priority patent/WO201922811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7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7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resources being split in blocks or frag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服务平台侧将节目源数据进行切片生成多个数据段,并将多个数据段发送至目标通道,其中,目标通道包括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服务平台侧生成控制信息,并将控制信息发送至终端侧;终端侧接收服务平台侧发送的控制信息,以获知接收数据段的目标通道,终端侧选择目标通道中的一条通道接收数据段;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自动切换至目标通道中的另一条通道继续接收数据段。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实现更优的传输数据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传输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向广播方式,又被称为“传统广播方式”,包括诸如“高功率/高塔”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的广播形式;另一种是双向网络通信方式,包括3G和4G无线通信网络,并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
单向广播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的优点。随着新设备的增加,单向广播提供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的“一对多”广播。通常,单向广播是覆盖地理范围的最佳或唯一途径,几乎总是覆盖公路、农村和其他偏远地区的最佳途径。单向广播在与推送服务结合时效率较高,内容可以在广播和稍后播放时进行存储。然而,单向广播具有一些性能的缺点,例如卫星广播通常会受到地形特征的严格限制。在城市环境中,覆盖范围通常很差,这意味着广播公司必须严重依赖地面中继器网络,这种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很高;传统广播通常也不适合交互行为和定制内容;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延迟和非常低的上传速度等。
双向网络通信通常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具有良好的覆盖范围,其基础设施正在改善,并且提供了更好的交付和定制内容的性能。但是,它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例如双向网络通信以一对一的方式运行,运营成本更高;相同的内容多次传输给每个用户,作为导致成本随着用户数量线性增加等。
对于终端侧用户,如何充分利用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各自的优点,实现更优的接收数据的效果和用户体验,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服务平台侧;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平台侧将节目源数据进行切片生成多个数据段,并将多个所述数据段发送至目标通道,其中,所述目标通道包括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
所述服务平台侧生成控制信息,并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目标通道的属性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平台侧经由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接收所述终端侧发送的请求重传信息,并根据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确定恢复数据段;
所述服务平台侧将所述恢复数据段经由接收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至终端侧。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服务平台侧将节目源数据进行切片生成多个数据段,并将多个所述数据段发送至目标通道,包括:
所述服务平台侧确定待传输的节目源数据;
所述服务平台侧将所述节目源数据切分为多个数据段;
所述服务平台侧为多个数据段中的每一个数据段分配标识符;
所述服务平台侧将多个携带有所述标识符的所述数据段发送至目标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包括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所述服务平台侧经由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接收所述终端侧发送的请求重传信息,并根据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确定恢复数据段,包括:
所述服务平台侧解析接收到的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并得到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所述服务平台侧根据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重新查找对应的数据段,以确定恢复数据段。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服务平台侧经由控制信息通道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侧;或
所述服务平台侧经由所述目标通道将所述控制信息与所述数据段一起发送至所述终端侧。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信息通道为物理通道,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中的逻辑通道或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中的逻辑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终端侧,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侧接收所述服务平台侧发送的控制信息,以获知接收节目源数据的数据段的目标通道,其中,所述目标通道包括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
所述终端侧选择所述目标通道中的一条通道接收所述数据段;
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自动切换至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另一条通道继续接收所述数据段。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终端侧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连接中断;
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其他条通道的网络状况优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的网络状况;或
所述终端侧接收到通道切换请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重传条件的情况下,生成请求重传信息,并选择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将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发送至服务平台侧;
所述终端侧经由发送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接收服务平台侧发送的恢复数据段。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重传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中存在错误数据段;或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的属性值达到重传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错误数据段包括丢失数据段和/或损坏数据段。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每个所述数据段携带有标识符;
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重传条件的情况下,生成请求重传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侧记录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所述终端侧生成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其中,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包括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终端侧包括:融合传输引擎、流媒体服务器以及流媒体本地播放器;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融合传输引擎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
所述流媒体服务器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段得到所述节目源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流媒体本地播放器或其他播放终端;
所述流媒体本地播放器使用所述节目源数据进行播放。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服务平台侧和终端侧,所述服务平台侧通过多条单向广播通道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与所述终端侧连接;
其中,所述服务平台侧选择多条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多条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多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作为目标通道发送数据段;
所述服务平台侧发送控制信息至终端侧,以使所述终端侧获知接收所述数据段的目标通道,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目标通道的属性信息;
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自动切换至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另一条通道继续接收所述数据段。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终端侧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连接中断;
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其他条通道的网络状况优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的网络状况;或
所述终端侧接收到通道切换请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重传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侧选择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请求重传信息至所述服务平台侧;
所述服务平台侧根据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确定恢复数据段,并将所述恢复数据段经由接收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至终端侧。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重传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中存在错误数据段;或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的属性值达到重传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服务平台侧包括:音频/视频编码器、分段器和网络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包括蜂窝电话服务通道;所述单向广播通道包括卫星广播服务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终端侧与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之间以及所述终端侧与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之间通过无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终端侧包括:
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的融合传输引擎;
用于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段得到所述节目源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流媒体本地播放器或其他播放终端的流媒体服务器;以及
使用所述节目源数据进行播放的流媒体本地播放器。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服务平台侧同时向目标通道发送节目源数据的数据段,并发送控制信息至终端侧,从而使终端侧自主选取一条通道接收数据段,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利用单向广播覆盖范围大、成本低以及双向网络在城市覆盖率高、互动性强的优点,实现更优的传输数据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另外,本申请的方法中,终端侧可以经由双向网络通道向服务器请求恢复数据段,以接收到完整的节目源数据。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终端侧13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平台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步骤30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终端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平台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步骤703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用于终端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例的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进行说明。参见图1a,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100包括:服务平台侧101,终端侧130,连接于服务平台侧101和终端侧130之间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120以及多条双向网络通道110。
其中:
单向广播通道120使用一对多广播来以多个数据段的形式广播携带节目源数据。具体地,单向广播通道120可以为卫星广播通道122、地面广播通道123或其他单向广播通道121。以卫星广播通道122为例,可以首先将数据经由卫星上行链路发送至广播卫星,再经由广播卫星直接或间接发送至卫星下行链路。
双向网络通道110使用一对一传输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段。具体地,双向网络通道110包括移动互联网通道111以及其他双向网络通道112。移动互联网通道111可以为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通道或4G(4th 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平台侧101与终端侧130之间虽然通过多条单向广播通道120、多条双向网络通道110进行连接,但是并不等同于服务平台侧101一定会经由所有的单向广播通道120和双向网络通道110发送数据段。服务平台侧101会选择多条单向广播通道120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110中的至少一条、多条单向广播通道120中的至少两条或者多条双向网络通道110中的至少两条作为目标通道发送数据段,并发送控制信息至终端侧,以使终端侧获知当前发送该节目源数据对应的数据段的通道信息。
可选地,控制信息的发送方式有多种,例如服务平台侧经由控制信息通道将控制信息发送至终端侧。其中,该控制信息通道既可以为物理通道,也可以为单向广播通道中的逻辑通道,或者双向网络通道中的逻辑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物理通道为实体通道,逻辑通道为定义的虚拟通道。
另外,控制信息的发送方式不仅限于上述通过控制信息通道发送的方式,例如服务平台侧经由目标通道将控制信息与数据段一起发送至终端侧。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发送控制信息,对于终端侧,需要先接收到控制信息以获知当前发送节目源数据对应的数据段的通道信息,然后再接收数据段。
本实施例中,服务平台侧101包括:音频/视频编码器102、分段器103和网络服务器104。
具体地,服务平台侧101可以经由互联网105发送多个数据段至单向广播通道120和/或双向网络通道11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平台侧101通过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 Network,CDN)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段到至少一条卫星广播通道122、至少一条地面广播通道123以及至少一条其他单向广播通道121。
可选地,每条卫星广播通道122连接有延时单元124、每条地面广播通道123连接有延时单元125,其他单向广播通道121连接有延时单元126。延时单元124~126用于根据各个广播通道的传输延迟差异,包括但不限于节目分发时延、广播物理层传输时延、端到端设备实现时延等的差异,调整不同广播通道的延迟时间,保证终端侧130收到数据段的同步误差在预设范围之内。
其中,音频/视频编码器102用于将节目源数据编码生成适合单向广播通道120或双向网络通道110发送的数据格式;
分段器103用于将节目源数据分段生成数据段;
网络服务器104用于将生成的数据段经由单向广播通道120和/或双向网络通道110发出。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平台侧101的具体设备并不仅限于一个,可以是具有相同或重叠内容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
另外,节目源数据可以是各种数据或内容中的任何一种,例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组合的音频和视频数据或者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组合。
本实施例的终端侧130,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发射器。处理器用于检测接收到的数据段,若有错误数据段,处理器可以生成请求重传信息,并指示发射器发送请求重传信息至服务平台侧101;处理器还可以用于接收并解析服务平台侧101发送的恢复数据段,以获得完整的节目源数据,并存储于存储器中。
当然,请求重传信息并不仅限于终端侧130检测到错误数据段的情况下才发送,还可以在满足其他重传条件下发送,例如终端侧130检测接收到的数据段的属性值达到重传阈值。
其中,数据段的属性值可以为数据段的质量、接收数据段的延时时间等。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数据段的质量低于设定的质量阈值,则触发终端侧发送请求重传信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数据段的信号延时大于设定的延时阈值,则触发终端侧发送请求重传信息。
当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是,上述重传条件以及重传条件中的阈值可以在使用时进行人为设定。
可选地,终端侧130与单向广播通道120之间以及终端侧130与双向网络通道110之间通过无线连接,例如通过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局域网)或BT(Bluetooth,蓝牙)连接。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100,参见图1b,终端侧130包括:融合传输引擎131、流媒体服务器132和流媒体本地播放器133。
融合传输引擎131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本实施例中,数据段的类型有多种,例如直播流数据段、点播文件数据段等。对于直播流数据段,融合传输引擎131对直播流数据段的处理包括:重传、缓冲、发布等;对于点播文件数据段,融合传输引擎131对推送文件数据段的处理包括:译码、发布等。
流媒体服务器132用于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段得到节目源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流媒体本地播放器133或其他播放终端。本实施例中,节目源数据有多种,例如直播流、点播视频等。
流媒体本地播放器133使用节目源数据进行播放。本实施例中,流媒体本地播放器133可以为HLS(HTTP Live Streaming,流媒体网络传输协议)本地播放器,流媒体服务器132可以为HLS媒体服务器。
在一个使用场景中,终端侧130可以为一车载终端,其他播放终端140可以为一移动设备。该车载终端自身加载有流媒体本地播放器133,从而可以接收节目源数据进行播放;也可以通过WiFi或BT与其他播放终端140连接,并将节目源数据发送至其他播放终端140进行播放。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系统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地,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201、所述服务平台侧选择多条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多条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多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作为目标通道发送数据段。
202、所述服务平台侧发送控制信息至终端侧,以使所述终端侧获知接收所述数据段的目标通道。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目标通道的属性信息。
203、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自动切换至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另一条通道继续接收所述数据段。
其中,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终端侧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连接中断;
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其他条通道的网络状况优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的网络状况;
所述终端侧接收到通道切换请求。
当然,切换条件并不仅限于上述几种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切换条件。
204、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重传条件的情况下,生成请求重传信息,选择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请求重传信息至所述服务平台侧。
其中,重传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中存在错误数据段;或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的属性值达到重传阈值。
205、所述服务平台侧根据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确定恢复数据段,并将所述恢复数据段经由接收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至终端侧。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服务平台侧同时向目标通道发送节目源数据的数据段,并发送控制信息至终端侧,从而使终端侧自主选取一条通道接收数据段,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利用单向广播覆盖范围大、成本低以及双向网络在城市覆盖率高、互动性强的优点,实现更优的传输数据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面将分别从服务平台侧和终端侧,对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服务平台侧,参见图3,所述方法包括301~302:
301、所述服务平台侧将节目源数据进行切片生成多个数据段,并将多个所述数据段发送至目标通道。
其中,所述目标通道包括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
具体地,参见图4,步骤301包括下述步骤401~404:
401、所述服务平台侧确定待传输的节目源数据。
402、所述服务平台侧将所述节目源数据切分为多个数据段。
403、所述服务平台侧为多个数据段中的每一个数据段分配标识符。
其中,标识符可以起到为该数据段的标识作用,可以作为终端侧请求数据重传的依据。例如在终端侧收到丢失或损坏的数据段而导致接收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终端侧可以获知丢失或损坏的数据段的标识符,并根据该标识符向服务平台侧请求重传。
404、所述服务平台侧将多个携带有所述标识符的所述数据段发送至目标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通道,包括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
可选地,由于目标通道包括至少两条通道,各条通道彼此之间存在传输延迟,那么,还需要对发送至各条通道的数据段进行延时处理。如前文所述,每条通道连接有延时单元,以调整不同通道的延迟时间,补偿各个通道的传输延迟差异,以保证终端侧收到的数据段的同步误差在预设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服务器发送数据段至目标通道,但是并不等同于终端侧同时接收到该数据段。终端侧需要在接收到控制信息后,获知目标通道的属性信息,才可以接收数据段。
302、所述服务平台侧生成控制信息,并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至终端侧。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目标通道的属性信息,例如目标通道的标识。所述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定义通过不同通道获取数据段的优先顺序,例如目标通道包括标清(480*320或640*480)通道、高清(1920*1080p或1024*720p)通道以及超高清(3840*2160或7680*4320)通道,控制信息可以定义分辨率高的通道优先级高。
再例如定义某条特殊的数据通道,只要该通道有节目,所有终端侧都需要接收该通道的数据。当然,这需要在控制信息中定义该通道的属性信息为最高优先级,终端获知该通道的优先级为最高后,优先接收该通道的数据段。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式有多种,可以为服务平台侧经由控制信息通道将控制信息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控制信息通道为物理通道,也可以为单向广播通道中的逻辑通道或双向网络通道中的逻辑通道。两种通道分别有各自的优点:通过独立于单向广播通道以及双向网络通道的物理通道发送控制信息,可以保证准确高效地发送控制信息至终端侧;通过逻辑通道发送控制信息,可以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中,物理通道指的是物理实体通道,例如ESG(Electronic ServiceGuide,电子业务指南)通道;逻辑通道指的是定义的虚拟通道。
另外,控制信息的发送方式不仅限于上述通过控制信息通道发送的方式,例如服务平台侧经由目标通道将控制信息与数据段一起发送至终端侧。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发送控制信息,对于终端侧,需要先接收到控制信息以获知当前发送节目源数据对应的数据段的通道信息,然后再接收数据段。
上述为本实施例中应用于服务平台侧的数据传输方法,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侧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终端侧,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500的结构框图。该终端5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处理器520与存储器510相连接。
虽然图5中没有示出,但是应该知道,终端5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网络接口使得终端5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网络接口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602.11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500的上述以及图5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终端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终端5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终端,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终端(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终端(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终端。
参见图6,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下述步骤601~603:
601、所述终端侧接收所述服务平台侧发送的控制信息,以获知接收节目源数据的数据段的目标通道。
其中,所述目标通道包括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
另外,根据前述内容,服务平台侧发送控制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经由物理通道、单向广播通道的逻辑通道、双向网络通道中的逻辑通道或与数据段一起发送。那么对应地,终端侧接收控制信息的方式也可以包括通过物理通道接收、通过单向广播通道的逻辑通道或双向网络通道中的逻辑通道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控制信息与数据段一起经由目标通道发送至终端的情形,对于终端来说,不会同时接收控制信息与数据段,而是先接收控制信息。
602、所述终端侧选择所述目标通道中的一条通道接收所述数据段。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服务平台侧经由多条通道发送数据段,但是终端侧会择一通道接收数据段。
终端侧在选择通道时,可以参考控制信息,并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判断来决定。例如控制信息定义了不同通道的优先顺序,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超清——高清——标清,但是终端侧自身的硬件配置以及连接的网络信号不适用接收超清信号,那么终端侧会选择标清的通道接收数据。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某些特殊的通道,只要该通道有数据,终端侧必须强制性地接收该通道发送的数据。当然,这需要在控制信息中定义该通道的属性信息为最高优先级来实现。
可选地,终端侧包括:融合传输引擎、流媒体服务器以及流媒体本地播放器。在步骤602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融合传输引擎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
所述流媒体服务器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段得到所述节目源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流媒体本地播放器或其他播放终端;
所述流媒体本地播放器使用所述节目源数据进行播放。
关于融合传输引擎、流媒体服务器以及流媒体本地播放器,在前述内容已经介绍,在此便不再赘述。
603、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自动切换至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另一条通道继续接收所述数据段。
例如一旦终端侧连接的网络信号切换至WiFi网络,那么终端侧会切换至高清的通道接收数据。
在切换时,为了保证接收到的数据段的完整性,终端侧可以在切换后的通道重复接收切换前的通道的数据段,例如在切换时,延迟一秒断开当前连接的通道,从而可以使当前通道最后接收到的数据段与切换后的通道最先接收到的数据段有部分或全部重复,终端侧会将两部分数据段中重复的部分进行删除,从而可以得到完整的数据段。
实际使用时,切换条件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包括:
所述终端侧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连接中断;
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其他条通道的网络状况优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的网络状况;或
所述终端侧接收到通道切换请求。
其中,通道切换请求的生成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根据用户的个人需求、运营商的需求而生成。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网络状况包括:信号质量的优劣、延迟时间的长短等。若目标通道中的其他条通道的网络状况优于当前传输数据段的通道的网络状况,则终端进行通道切换。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以切换条件为用户的个人需求为例,在播放视频时,用户偏好高分辨率的视频播放模式。那么,如果当前通道的数据传输速度不满足用户需求,终端自动切换至传输速度符合用户需求的通道。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服务平台侧同时向目标通道发送节目源数据的数据段,并发送控制信息至终端侧,从而使终端侧自主选取一条通道接收数据段,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利用单向广播覆盖范围大、成本低以及双向网络在城市覆盖率高、互动性强的优点,实现更优的传输数据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服务平台侧,参见图7,所述方法包括701~704:
其中,步骤701~702分别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301~302相同,在此便不再赘述。
703、所述服务平台侧经由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接收所述终端侧发送的请求重传信息,并根据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确定恢复数据段。
其中,请求重传信息携带有错误数据段的标识符,服务平台侧根据该标识符查找对应的数据段,以确定恢复数据段。
具体地,参见图8,步骤703包括801~802:
801、所述服务平台侧解析接收到的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并得到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802、所述服务平台侧根据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重新查找对应的数据段,以确定恢复数据段。
由步骤703可见,服务平台侧自身并不决定通过哪条通道接收请求重传信息,而是被动接收终端侧发送的请求重传信息。并且,由于广播通道为单向通道,所以接收请求重传信息为双向网络通道。
704、所述服务平台侧将所述恢复数据段经由接收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至终端侧。
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704中,服务平台侧自身并不决定发送恢复数据段的通道,而是经由接收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至终端侧。
上述为本实施例中应用于服务平台侧的数据传输方法,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侧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9,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下述步骤901~905。其中,步骤901~903分别与前述实施例的步骤601~603相同,在此便不再赘述。
904、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重传条件的情况下,生成请求重传信息,并选择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将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发送至服务平台侧。
具体地,每个所述数据段携带有标识符;
步骤904中,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重传条件的情况下,生成请求重传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侧记录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所述终端侧生成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其中,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包括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本实施例中,重传条件为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中存在错误数据段。其中,错误数据段包括丢失数据段和/或损坏数据段。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数据段中存在损坏数据段,记录损坏数据段的标识符,然后生成请求重传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重传条件为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的属性值达到重传阈值。
其中,数据段的属性值可以为数据段的质量、接收数据段的延时时间等。例如,若数据段的质量低于设定的质量阈值,则触发终端侧发送请求重传信息;再例如,若数据段的信号延时大于设定的延时阈值,则触发终端侧发送请求重传信息。
当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是,上述重传条件以及重传条件中的阈值可以在使用时进行人为设定。
905、所述终端侧经由发送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接收服务平台侧发送的恢复数据段。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服务平台侧同时向目标通道发送节目源数据的数据段,并发送控制信息至终端侧,从而使终端侧自主选取一条通道接收数据段,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利用单向广播覆盖范围大、成本低以及双向网络在城市覆盖率高、互动性强的优点,实现更优的传输数据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另外,本申请的方法中,终端侧可以经由双向网络通道向服务器请求恢复数据段,以接收到完整的节目源数据。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丢包率小、带宽占用低,延时较小,成本较低。并且,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选择,例如根据用户量多少、评分高低等参数选择单向广播通道和双向网络通道。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用于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方法或用于终端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申请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申请。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申请。本申请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服务平台侧;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平台侧将节目源数据进行切片生成多个数据段,并将多个所述数据段发送至目标通道,其中,所述目标通道包括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
所述服务平台侧生成控制信息,并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目标通道的属性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服务平台侧经由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接收所述终端侧发送的请求重传信息,并根据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确定恢复数据段;
所述服务平台侧将所述恢复数据段经由接收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至终端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平台侧将节目源数据进行切片生成多个数据段,并将多个所述数据段发送至目标通道,包括:
所述服务平台侧确定待传输的节目源数据;
所述服务平台侧将所述节目源数据切分为多个数据段;
所述服务平台侧为多个数据段中的每一个数据段分配标识符;
所述服务平台侧将多个携带有所述标识符的所述数据段发送至目标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包括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所述服务平台侧经由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接收所述终端侧发送的请求重传信息,并根据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确定恢复数据段,包括:
所述服务平台侧解析接收到的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并得到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所述服务平台侧根据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重新查找对应的数据段,以确定恢复数据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平台侧经由控制信息通道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侧;
所述服务平台侧经由所述目标通道将所述控制信息与所述数据段一起发送至所述终端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通道为物理通道,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中的逻辑通道或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中的逻辑通道。
7.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终端侧,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侧接收所述服务平台侧发送的控制信息,以获知接收节目源数据的数据段的目标通道,其中,所述目标通道包括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所述服务平台侧与终端侧连接的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
所述终端侧选择所述目标通道中的一条通道接收所述数据段;
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自动切换至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另一条通道继续接收所述数据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终端侧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连接中断;
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其他条通道的网络状况优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的网络状况;或
所述终端侧接收到通道切换请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重传条件的情况下,生成请求重传信息,并选择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将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发送至服务平台侧;
所述终端侧经由发送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接收服务平台侧发送的恢复数据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中存在错误数据段;或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的属性值达到重传阈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错误数据段包括丢失数据段和/或损坏数据段。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数据段携带有标识符;
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重传条件的情况下,生成请求重传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侧记录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所述终端侧生成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其中,所述请求重传信息包括所述需要重传的数据段的标识符。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包括:融合传输引擎、流媒体服务器以及流媒体本地播放器;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融合传输引擎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
所述流媒体服务器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段得到所述节目源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流媒体本地播放器或其他播放终端;
所述流媒体本地播放器使用所述节目源数据进行播放。
14.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平台侧和终端侧,所述服务平台侧通过多条单向广播通道和多条双向网络通道与所述终端侧连接;
其中,所述服务平台侧选择多条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一条、多条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中的至少两条或者多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中的至少两条作为目标通道发送数据段;
所述服务平台侧发送控制信息至终端侧,以使所述终端侧获知接收所述数据段的目标通道,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目标通道的属性信息;
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自动切换至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另一条通道继续接收所述数据段。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终端侧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连接中断;
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其他条通道的网络状况优于当前传输所述数据段的通道的网络状况;或
所述终端侧接收到通道切换请求。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侧在检测到满足重传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侧选择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请求重传信息至所述服务平台侧;
所述服务平台侧根据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确定恢复数据段,并将所述恢复数据段经由接收所述请求重传信息的至少一条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发送至终端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中存在错误数据段;或
所述终端侧检测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的属性值达到重传阈值。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平台侧包括:音频/视频编码器、分段器和网络服务器。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网络通道包括蜂窝电话服务通道;
所述单向广播通道包括卫星广播服务通道。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与所述单向广播通道之间以及所述终端侧与所述双向网络通道之间通过无线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包括:
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段的融合传输引擎;
用于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段得到所述节目源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流媒体本地播放器或其他播放终端的流媒体服务器;以及
使用所述节目源数据进行播放的流媒体本地播放器。
CN201810557234.4A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557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7234.4A CN110557230B (zh)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PCT/CN2019/084865 WO2019228116A1 (zh) 2018-06-01 2019-04-28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7234.4A CN110557230B (zh)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230A true CN110557230A (zh) 2019-12-10
CN110557230B CN110557230B (zh) 2022-09-23

Family

ID=68697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7234.4A Active CN110557230B (zh)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7230B (zh)
WO (1) WO201922811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1277A (zh) * 2020-11-24 2021-03-16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2349A (zh) * 2020-11-24 2021-03-19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解码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01096A (zh) * 2020-12-16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CN113556618A (zh) * 2021-07-20 2021-10-26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1247B (zh) * 2021-11-02 2024-03-01 上海佰贝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数据广播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2661A1 (en) * 2003-01-22 2004-07-22 Lane Richard Doi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roadcast multimedia using plural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s
US20070288954A1 (en) * 2006-04-11 2007-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llpaper se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dio channel in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service
US20110064050A1 (en) * 2009-09-11 2011-03-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Broadcast service handover
CN103916375A (zh) * 2013-01-09 2014-07-0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Hfc网络下行数据多通道封装与传输方法
CN105245801A (zh) * 2015-09-24 2016-01-13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电视互动系统互动信号的方法
CN106209729A (zh) * 2015-04-29 2016-12-07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911676A (zh) * 2017-02-10 2017-06-30 北京吉视汇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媒体网络数据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2661A1 (en) * 2003-01-22 2004-07-22 Lane Richard Doi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roadcast multimedia using plural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s
US20070288954A1 (en) * 2006-04-11 2007-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llpaper se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dio channel in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service
US20110064050A1 (en) * 2009-09-11 2011-03-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Broadcast service handover
CN103916375A (zh) * 2013-01-09 2014-07-0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Hfc网络下行数据多通道封装与传输方法
CN106209729A (zh) * 2015-04-29 2016-12-07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245801A (zh) * 2015-09-24 2016-01-13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电视互动系统互动信号的方法
CN106911676A (zh) * 2017-02-10 2017-06-30 北京吉视汇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媒体网络数据处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XIN TANG等: ""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opportunistic routing for live video streaming over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2017 IEEE 1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 (MMSP)》 *
何国权: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进技术应用分析"", 《西部广播电视》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1277A (zh) * 2020-11-24 2021-03-16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2349A (zh) * 2020-11-24 2021-03-19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解码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01096A (zh) * 2020-12-16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CN113301096B (zh) * 2020-12-16 2023-03-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CN113556618A (zh) * 2021-07-20 2021-10-26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230B (zh) 2022-09-23
WO2019228116A1 (zh)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7230B (zh)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915180B (zh) 低时延媒体摄取系统、设备和方法
US11088947B2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pre-processing and data delivery fo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and for media content
RU2658642C1 (ru) Улучшение качества видео
US870551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of content
CN105392020B (zh) 一种互联网视频直播方法,及系统
KR102228062B1 (ko) 콘텐트 전달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095668A1 (en) Method for seamless unicast-broadcast switching during dash-formatted content streaming
CN108605016B (zh) 业务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1889425B (zh) 通过可变带宽信道进行同播的设备和方法
US2014018906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video transmission
US87378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streaming audiovisual content
US20120303797A1 (en) Scalable audiovisual strea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0109547A1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1555895B1 (ko) 근접한 헬퍼들을 이용한 멀티 디스크립션 코딩된 컨텐츠의 공유
US890339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content prox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203042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udiovisual content for streaming
US8650592B2 (en) Streaming server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reducing channel-changing delay, and a method therefor
US20150189543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 Enhanced Content Proxy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23091139A (ja) ブロードキャスト及びユニキャストのコンテンツを遅延させる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EP3657809B1 (en) Packet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044001B1 (ko) 멀티캐스트 및 유니캐스트 혼용 기반의 주문형 비디오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259748B1 (ko) 모바일 iptv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이를 실행하는 시스템
CN110099088B (zh)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自适应数据传输方法
US10334561B2 (en) Collaborative broadcasting and bi-directional network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