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1096B -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1096B
CN113301096B CN202011492663.1A CN202011492663A CN113301096B CN 113301096 B CN113301096 B CN 113301096B CN 202011492663 A CN202011492663 A CN 202011492663A CN 113301096 B CN113301096 B CN 113301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s
channels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26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1096A (zh
Inventor
洪小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926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1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1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1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1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1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6Reserving resources in multiple paths to be used simultaneously
    • H04L47/728Reserving resources in multiple paths to be used simultaneously for backup path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升数据传输的质量,以及提高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实时性。

Description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依赖于从网络中获取所需的视频内容。目前,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为常见的视频网络,视频数据在CDN中采用单链路方式进行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在链路发生抖动等状况时,会造成数据传输出现诸如卡顿延迟、丢包等现象,这无疑降低了数据传输的质量,难以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多媒体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节点,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第二节点,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节点,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多媒体流的报文;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第二节点,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报文。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的直播视频传输系统。其中,所述直播视频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节点,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直播源的分组数据;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直播源的分组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直播数据;
第二节点,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直播源的分组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与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用于传输数据(如多媒体流的报文,其中多媒体流可以是直播视频流)的第一传输通道,并能基于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过来的第一数据(如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用户侧客户端的第二数据(或多媒体流)。由于第一数据(或第一报文)采用多条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因此可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与实时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利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适用的具体系统架构原理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两不同节点间的具体数据传输路径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而本申请中术语“或/和”,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或/和B,表示可以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此外,下述的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大多数用户依赖于从网络中获取所需的诸如视频、音频、文本等数据内容,CDN网络作为一种常见的视频网络,其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以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上形成一层智能虚拟网络架构,进而将网站的数据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节点,使用户可以就近获取所需内容,从而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提升用户体验。CDN网络架构主要分为中心和边缘两部分,其中,中心指CDN网管中心和DNS(DomainName System)重定向解析中心,负责全局负载均衡,边缘主要指异地节点,为CDN分发数据的载体。
用户在通过CDN网络播放视频时,比如在视频会议场景下,一般会议中的视频发布端会将发布者所发布的视频流推送到与其最接近的边缘节点上,会议中的观看者则可以通过与其相应的观看端提出观看请求,观看端对应的边缘节点处理该观看请求,并按照处理所得到的下载路径到达发布端对应的边缘节点进行拉取相关的视频流,以此来获取会议视频的数据内容并发送给观看端,以供观看者在线观看。由于会议视频对实时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视频播放路径的数据传输性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播放路径是由边缘节点根据本地配置所得到的固定路径,即也就是说,视频数据在CDN网络中是以单链路方式进行传输的,虽然这种单链路传输方式在通常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基本的会话能力,但当链路发生抖动等状况时,会造成数据传输出现诸如卡顿延迟、堵塞、丢包等现象,这无疑会降低数据传输的质量,且难以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为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可应用于如图2示出的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及第三节点的基于CDN网络所构建的系统架构环境中,所述系统以及系统中所包括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的具体工作流程及其之间的通信交互将在以下各实施例中作进一步的介绍说明,具体可参见下述相关内容,这里不再作具体赘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中数据接收端对应的节点服务器。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102、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103、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
104、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上述101中,所述第二节点为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中数据发布端对应的节点服务器。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如以视频直播场景为例并结合图2示出的CDN网络系统架构,在视频直播用户将所录制的直播视频内容通过客户端200发布到CDN网络中的一个边缘节点(如第二节点30)上时,观看端用户若想要观看该直播视频内容,可以通过与其对应的客户端100选择相应的视频连接,比如该直播视频连接的域名为“www.######.com”;之后客户端100会发起对该直播视频域名“www.######.com”的解析请求,本地DNS解析服务器10在查询到未缓存有与该直播视频域名对应IP地址时,会将该请求指向CDN网络中的智能DNS负载均衡系统11,智能DNS负载均衡系统11解析该直播视频域名并把CDN网络中对观看端(即客户端100)1响应最快的IP节点(如第一节点20)返回给观看端用户,使观看端用户向如第一节点20发送获取该直播视频内容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携带存储有直播视频内容的第一节点20的标识;第一节点20基于自身的节点标识以及第二节点标识,可向选路节点12发送链路请求,以根据选路节点12的反馈结果来确定与第二节点30间的多条链路信息,从而根据该多条链路信息建立与第二节点30之间的多条传输通道,以此来获取相应的直播视频内容并反馈给客户端100。基于此,在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步骤101“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可具体包括:
1011、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含有所述第二节点标识;
1012、根据自身标识及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向选路节点发送链路请求;
1013、接收所述选路节点反馈的所述多条链路信息。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包括流媒体应用标识、数据流标识、第一节点的网络地址,选路节点可以是CDN网络中单独部署的一个节点,该节点上部署有选路应用。具体地,选路节点可以是部署于CDN网络系统中继层的节点服务器,其能够监控CDN系统中所有节点服务器的数据传输状态,并以此判断各个节点服务器当前的工作状态以及负载状况。当选路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过来的链路请求后,可根据预置选路策略来计算得到存储有相应数据内容的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并将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反馈给第一节点。可选地,上述选路节点在根据预置选路策略得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时,还可以对多条链路信息按优先级进行排序,以将排序之后的多条链路信息反馈给第一节点,这里多条链路信息中的任一链路路径均是由CDN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组成,在对多条链路信息进行优先级排序时,可以按照路径距离、路径传输质量等进行排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述预置选路策略可参见现有技术,这里不再作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两节点间链路数量可与客户端用户对应的等级、或用户提出的需求匹配。比如,用户对应的等级可分为高级会员等级、普通会员等级等等,当然,高级会员等级还可进一步的细分,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用户提出的需求即用户需求可包括但不限于:请求数据类型、数据实时性要求对应的规格参数等。其中,请求数据类型可包括:文本类型、图片类型、视频类型等等。视频类型还可细分为直播视频类型、录播视频类型(即已录制完成的完整的视频)等等。数据实时性要求对应的规格参数可由用户通过客户端提供的交互界面设置,比如,数据实时性要求对应的规格参数可包括:高实时性、中实时性、低实时性等。这些规格参数除了可由用户设置外,还可根据用户请求的数据类型来确定。比如,对于直播视频类型的数据,其数据实时性要求对应的规格参数应该为高实时性;而对于文本类型数据,其数据实时性要求对应的规格参数可以为中实时性或低实时性。
即,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可携带有所述客户端用户对应的等级,所述选路节点反馈的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中包含的链路数量与所述等级适配;或者
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有用户需求,所述选路节点反馈的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中包含的链路数量与所述用户需求匹配,其中,所述用户需求包含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内容:请求数据类型、数据实时性要求对应的规格参数。
进一步的,客户端用户还可通过交互界面选择运营商,用户选择的运营商标识可携带在数据获取请求中,这样选路节点便可在选路过程中选择用户选择的运营上标识对应的节点。
一种可实现的方案是,上述102“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可具体包括:
1021、基于所述多条链路信息,获取链路中紧邻自身的多个中继节点;
1022、与所述多个中继节点信息交互,以建立自身分别与所述多个中继节点间的通道;
1023、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向所述多个中继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下游节点标识,以便建立多个中继节点与各自对应下游节点之间的通道。
具体实施时,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由选路节点反馈的多条链路信息后,可从该多条链路信息中获取与自身紧临的多个中继节点,并通过相应的通信控制协议,比如Http、TCP、IP、UDP等协议,与该多个中继节点进行信息交互,从而使自身分别与该多个中继节点间建立通信通道,以便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此外,第一节点在实现与其自身紧临的多个中继节点信息交互的同时,还将基于多条链路信息向多个中继节点分别发送各自对应的下游节点标识,以便多个中继节点根据下游节点标识,跳转到下游节点,与下游节点进行信息交互,以此来达到建立多个中继节点与各自对应的下游节点之间的通信通道的目的,进而实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建立,使得第二节点上所存储的数据经由该多条第一传输通道可以传输至第一节点。
例如,参见图3所示,假定第一节点20与第二节点30间的多条链路信息包括:链路1:第一节点—>中继节点a1—>中继节点a2—>第二节点;链路2:第一节点—>中继节点b—>第二节点;链路3:第一节点—>中继节点c1—>中继节点c2—>中继节点c3—>第二节点;基于链路1、链路2及链路3的链路信息,第一节点可获取到与其紧邻的中继节点a1、中继节点b及中继节点c1,并通过通信控制协议与中继节点a1、中继节点b及中继节点c1分别进行信息交互,同时将中继节点a1下游的中继节点a2的标识发送给中继节点a1,将中继节点b下游的第二节点标识发送给中继节点b,以及将中继节点c1下游的中继节点c2的标识发送给中继节点c1,以此使得中继节点a1、中继节点b及中继节点c1与各自的下游节点进行信息交互,以此类推,直至到达第二节点,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便建立完成,建立结果如图2中示出的第一传输通道A、第一传输通道B、第一传输通道C。
上述中,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建立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传输通道的过程,实际可视为第一节点按照多条链路信息向第二节点发送拉流请求,即数据获取请求的过程,第二节点响应该拉流请求后,将基于该多条传输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通道向第一节点反馈与拉流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信息。不过,基于成本考虑,优选地,第一节点间与第二节点间的第一传输通道的数量可以选取为2。
上述步骤103中,承接上述步骤101中所列举的实施例,继续参见图2所示,第二节点30在接收发布者通过客户端应用200所发布的直播视频数据过程中,会对直播视频的数据流进行切分处理,以将直播视频的数据流转换为多个第一数据并进行存储,且存储时可采用自增方式对多个第一数据进行序号标记,其中,第一数据的存储形式可以为RPT报文。所述报文可简单的理解为第二节点30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数据信息,比如第一数据以及第一数据对应的序列标号,另外,报文在经多个节点转发过程中并不会改变数据内容。上述在对直播视频的数据流进行切分处理时,可以但不限于按照8至15秒大小进行切分,切分处理的方法可以为喷泉码等方式,具体实现可参见现有技术。基于上述所述,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节点经由多条传输通道发过来的数据获取请求后,可向多条传输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通道发送与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第一数据;当然也可以向多条传输通道中的全部通道发送与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携带有相应的序号标记。
举例来说,参见图2和图3,图2中的第一节点20与第二节点30间的全部传输通道为第一传输通道A、第二传输通道B以及第三传输通道C,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链路1、链路2、链路3。第二节点30响应于第一节点20的数据获取请求后,将采用多路冗余的数据传输方式向第一节点20与第二节点30间的全部通道传输第一数据,具体地:将第一数据首先分别发送至与其最近邻的第一传输通道A的中继节点a2、第一传输通道B的中继节点b以及第一传输通道C的中继节点c1,以经由中继节点a2、中继节点b及中继节点c1继续按照各自的传输通道向其对应的下游节点传输,直至将第一数据传输到第一节点20。由于第一传输通道A、第二传输通道B以及第三传输通道C传输的是同一数据流中的相同第一数据,不同的仅在于三者之间对应的传输距离、服务质量,为此,第一节点20会先后接收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全部通道传输的多个相同的第一数据,若不做任何处理,则将积存有多个相同的第一数据,这无疑会降低第一节点的存储空间利用率,造成过多的数据冗余,易增加第一节点的数据存储负担。据此,在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的情况下,步骤104“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可具体包括:
1041、存在多个相同的第一数据时,保留其中的一个第一数据;
1042、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上述1041中,在存在多个相同的第一数据时,为避免数据冗余,第一节点可以选择保留多个相同第一数据中的一个第一数据,丢弃多个相同第一数据的其余第一数据。例如,可以选择保留多个相同第一数据中的最新接收到的第一数据。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可以由拉流方触发,即由数据请求方(或者称为数据接收方)发起传输通道建立请求。本实施例中在建立了传输通道后,传输通道上各节点转发报文,如rtp(一种流媒体传输协议)报文时,不会改变报文的序列标号(sequencenumber)及负载内容(payload),即同一个推流端产生的推流数据(即图2中客户端200发布的并推流至第二节点上的数据)在不同节点中保存的报文是一致的。基于以上的内容,接收发(即数据请求方,如图2中的第一节点20)可以主动跟多个节点建立多条传输通道,然后,再汇聚来自不同通道传输的报文,从而实现多路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上述第一传输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为数据流的第一报文,相应地,步骤1042“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具体可采用如下步骤来实现:
A11、获取在所述第一报文之前接收到的同一数据流的至少一个第二报文;
A12、将所述第一报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报文汇聚成所述数据流。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执行主体,即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报文的序列标号以及在接收到第一报文之前所接收到的同一数据流的至少一个第二报文的序列标号,来将第一报文及至少第二报文汇聚成对应的数据流,并发送至客户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所获取到的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来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并从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接收所传输过来的第一数据,从而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由于第一数据采用多条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因此可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与实时性。
以上仅是从第一节点通过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传输通道实现数据获取功能(即数据拉流功能)的角度进行阐述的,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即第一节点除了能够实现数据获取功能外,还可实现数据传输功能(即数据推流功能)。即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05、与第三节点建立多条第二传输通道;
106、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上述105中,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建立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过程,具体可参见上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过程,这里不在作具体赘述。
上述106“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可具体包括:
1061、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
1062、通过所述工作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上述1061中,可以根据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信息,如当前工作质量、当前负载状态状况、历史数据流传输状况等等,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以通道该工作通道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具体地,步骤1062“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具体可采用如下步骤来实现:
A21、获取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信息;
A22、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质量信息满足第一条件的传输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
具体实施时,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信息中含有表征质量高低的参数,比如,当前负载状况、当前服务质量,历史数据传输状况等,其中,第二传输通道的负载状况可以是根据第二传输通道中各节点的负载状况计算得到的,具体可以为第二传输通道中各中继节点的负载数之和,例如: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一第二传输通道D中包含有中继节点d1和中继节点d2,中继节点d1对应的负载数3,中继节点d2对应的负载数为2,则该第二传输通道D的当前负载数为5。在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任一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信息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将被配置为工作通道。所述第一条件为如下中的任一项:所述参数超过或低于阈值、按照所述参数由高到低排序的顺序在前设定个数的传输通道。
继续参见图2,假设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间的多条第二传输通道具体为:第二传输通道D、第二传输通道E。例如,若所述参数为当前负载状况,所设定的预设阈值为4,第二传输通道D的负载数为5,第二传输通道E的负载数为2,由于第二传输通道E对应的负载数低于预设阈值,为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第二传输通道E将被配置为工作通道。再例如,若所述参数为当前服务质量和/或历史数据传输状况,按照第二传输通道D和第二传输通道E、各自对应的该参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第二传输通道D、第二传输通道E,选取排序靠前的1个第二传输通道为工作通道,即配置第二传输通道D为工作通道。
此外,为了实现备灾效果,还可以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非工作通道的剩余通道配置为保活通道,以此来避免当工作通道数据传输质量变差,或者工作通道发生灾难不可用时,切换保活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即,上述步骤1062中,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A23、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非工作通道的剩余通道配置为保活通道;其中,保活通道为第二传输通道处于连通状态,但不用来传输第三数据。
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心跳机制来保活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非工作通道的剩余通道,所述心跳机制指定是客户端通过每个一段时间给服务器发送一个很小的心跳包,根据能否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来判断链路的可用性,为节省流量,心跳包一般非常小,甚至可没有内容,具体如何实现定时发送心跳包可参见现有技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保活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非工作通道的剩余通道,这里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具体可实现方案中,上述106“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可具体包括:
S011、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S012、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上述S011中,所述第一模式,可简单理解为多路冗余的数据传输方式,即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所传输数据的均为同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在多条第二传输通道进行传输时,是以竞速方式进行传输,具体传输过程可参见上述相关实施例,这里不再作赘述。
上述S012中,在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比如15分钟、1小时等,可切换数据传输模式,以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即,步骤S012中“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具体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
A31、在所述第二模式下,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第一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A32、在所述第一部分通道不满足第二条件时,切换为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第二部分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二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具体实施时,在第二模式下,可以根据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如当前服务质量等从中选择出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服务较好的第一部分通道进行第三数据的传输,并使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非第一部分通道的第二传输通道(即第二部分通道)处于保活状态。当第一部分通道不满足第二条件,如第一部分通道传输质量变差或发生灾难不可用时,可切换为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第二部分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该方案利用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来传输数据,可到达灾备效果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012中,还可包括:
A33、在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部分通道出现链路抖动时,切换回所述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具体实施时,由传输网络环境、数据传输量等因素的影响,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第二部分通道传输第三数据时,可能发生链路抖动,致使第三数据的传输出现延时,影响第三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链路抖动简单、直观的定义是:抖动可定义为数字信号(即传输通道内传输的数据)在重要时点上偏离理想时间位置的短期变化。其中,重要时点是指转换信号跨过选定的参考店铺或判定门限,即设备的与时钟相关的脉冲信号。为了确保第三数据传输能够实时传输,此时,可以再次切换为第一模式,以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链路抖动为网络延迟的变化量,由同一数据流对应的任意两相邻数据包在传输路由中经网络延迟而产生的,详细介绍可参见已有技术。
在另一具体可实现方案中,上述106“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可具体包括:
A41、获取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
A41、根据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对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进行分析,以确定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在所述第二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具体实施时,在初始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时,可以采用第一模式,即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之后根据所获取到的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以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对多条第二传输通道进行实时分析,以实现是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的智能切换。例如,继续参见图2所述,假定第一节点与第三节间对应有两条第二传输通道,即第二传输通道D和第二传输通道E,在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第三数据之初,可以将第三数据分别发送至第二传输通道D及第二传输通道E,第三数据经由第二传输通道D和第二传输通道E传输期间,第一节点可以获取第二传输通道D和第二传输通道E各自的质量参数以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并根据该质量参数以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在基于分析结果确定出第二传输通道D为优选传输通道时,将智能切换到仅通过第二传输通道D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即切换到采用第二模式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而若第二传输通道D发生如链路抖动时,则将会智能切换到通道第二传输通道D和第二传输通道E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即切换到采用第一模式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采用这种智能切换模式来传输数据,既能够有效保障数据传输的质量及实时性,又可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通道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时,可采用多种模式来实现第三数据的传输,利于保障数据传输质量以及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中数据发布端对应的节点服务器。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202、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203、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上述步骤201和步骤202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作赘述。即,上述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中包含的链路数量可与客户端用户对应的等级匹配,或与用户需求匹配等等。其中,用户需求可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实时性要求的规格参数,请求数据类型、运营商标识等等。
上述步骤203“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可具体包括:
2031、将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
2032、通过所述工作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03,还包括以下步骤:
2033、将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中非工作通道的剩余通道配置为保活通道;其中,保活通道为第一传输通道处于连通状态,但不用来传输第一数据。
在一具体可实现技术方案中,上述步骤203“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可具体包括:
S11、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S12、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在另一具体可实现技术方案中,上述步骤203“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可具体包括:
S21、获取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
S21、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对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进行分析,以确定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所获取的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来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从而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整体方案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及实时性,并能够减低传输成本。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有关本实施例各步骤的更详细的内容,可参见上文中的相应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节点。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302、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303、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
304、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4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再作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所获取到的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来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并从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接收所传输过来的第一报文,从而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多媒体流。由于第一报文采用多条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因此可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与实时性。
进一步地,在接收到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时,上述步骤304“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包括:
3041、存在多个相同的报文时,保留其中的一个第一报文;
3042、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多媒体流。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多媒体流的类型可以为但不限于如下中任一种:视频数据流、音频数据流、视频控制流及音频控制流等。该第一多媒体流可以是直播视频流,对于直播视频流,直播源(即上传直播视频的客户端)的数据会经过分组化,被分组为一个一个直播视频流报文,上传至该客户端连接的边缘节点(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305、与第三节点建立多个第二传输通道;
306、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多媒体流的第三报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关本实施例各步骤的更详尽的内容,可参见上文中的相应描述,此处不作赘述。另外,本实施例除包含上述各步骤外,还可包括上文中提及的其他步骤。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二节点。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1、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402、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403、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基于所获取的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来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从而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报文。整体方案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及实时性,并能够减低传输成本。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关本实施例各步骤的更详尽的内容,可参见上文中的相应描述,此处不作赘述。另外,本实施例除包含上述各步骤外,还可包括上文中提及的其他步骤。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节点20,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第二节点30,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节点20和/或所述第二节点30可以是单个服务器、服务器集群、虚拟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三节点40;
所述第一节点20,还用于与所述第三节点40建立多条第二传输通道;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具体地,所述第三节点40,可以是单个服务器、服务器集群、虚拟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还可包括:选路节点12等。该选路节点12用于为所述第一节点20提供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具体的,如接收到第一节点20发送过来的链路请求后,可根据预置选路策略来计算得到存储有相应数据内容的第二节点30到第一节点20间的多条链路信息并将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反馈给第一节点20。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节点30在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具体用于:
将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通过所述工作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或者
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或者
获取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对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进行分析,以确定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方案并不限于此,上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各节点功能未尽详述的内容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作赘述。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各节点除了上述对应功能外,还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其他部分或全部步骤对应的功能,具体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直播视频场景,本申请提供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为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的直播视频传输系统。具体的,所述直播视频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节点,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直播源的分组数据;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直播源的分组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直播数据;
第二节点,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直播源的分组数据。
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传输数据为直播源的分组数据,其他内容均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各节点对应功能未尽详述的内容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作赘述。
同样的,本实施例方案并不限于此,上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实时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的结构与图7类似。具体地,该系统包括:
第一节点,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第二节点,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报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还包括:第三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还用于与所述第三节点建立多条第二传输通道;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多媒体流的第三报文,以由所述第三节点根据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三报文确定发送至相应客户端的第二多媒体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方案并不限于此,上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的数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数据系统中各步骤未尽详述的内容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作赘述。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数据传输系统中除了上述各步骤以外,还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其他部分或全部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获取模块701、建立模块702、接收模块703及确定模块704;其中,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第一建立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
确定模块704,用于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基于所获取到的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来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并从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接收所传输过来的第一数据,从而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由于第一数据采用多条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因此可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与实时性。
进一步地,上述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含有所述第二节点标识;根据自身标识及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向选路节点发送链路请求;接收所述选路节点反馈的所述多条链路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节点标识包括:流媒体应用标识、数据流标识、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
进一步地,上述建立模块702在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多条链路信息,获取链路中紧邻自身的多个中继节点;与所述多个中继节点信息交互,以建立自身分别与所述多个中继节点间的通道;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向所述多个中继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下游节点标识,以便建立多个中继节点与各自对应下游节点之间的通道。
进一步地,在接收模块703接收到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时,相应的,上述确定模块704,用于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时,具体用于:存在多个相同的第一数据时,保留其中的一个第一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传输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为数据流的第一报文时相应地,上述确定模块704在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时,具体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报文之前接收到的同一数据流的至少一个第二报文;将所述第一报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报文汇聚成所述数据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与第三节点建立多条第二传输通道;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时,具体用于: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通过所述工作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时,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信息;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质量信息满足第一条件的传输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其中,质量信息中含有表征质量高低的参数,相应的,第一条件为如下中的任一项:所述参数超过阈值、按照所述参数由高到低排序的顺序在前设定个的传输通道。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时,还用于: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非工作通道的剩余通道配置为保活通道;其中,保活通道为第二传输通道处于连通状态,但不用来传输第三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时,具体用于: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模式下,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第一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在所述第一部分通道不满足第二条件时,切换为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第二部分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二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时,还具体用于:在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出现链路抖动时,切换回所述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对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进行分析,以确定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在所述第二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实现上述图1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上述各模块或单元具体实现的原理可参见上述图1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建立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发送模块803,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基于所获取的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来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从而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整体方案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及实时性,并能够减低传输成本。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时,具体用于:将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通过所述工作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时,还具体用于:将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中非工作通道的剩余通道配置为保活通道;其中,保活通道为第一传输通道处于连通状态,但不用来传输第一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具体用于:
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模块在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对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进行分析,以确定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实现上述图4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上述各模块或单元具体实现的原理可参见上述图4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与图7类似,具体地,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基于所获取到的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来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并从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接收所传输过来的第一报文,从而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多媒体流。由于第一报文采用多条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因此可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与实时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时,相应的,上述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多媒体流时,具体用于:存在多个相同的第一报文时,保留其中的一个第一报文;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媒体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与第三节点建立多条第二传输通道;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多媒体流的第三报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实现上述图5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上述各模块或单元具体实现的原理可参见上述图5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与图8类似,具体地,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基于所获取的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来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从而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报文。整体方案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及实时性,并能够减低传输成本。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实现上述图6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上述各模块或单元具体实现的原理可参见上述图6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客户端设备包括:存储器901以及处理器902。存储器901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节点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节点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存储器90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所述处理器902,与所述存储器901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901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其中,处理器902在执行存储器901中的程序时,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各实施例的描述。
进一步,如图10所示,节点设备还包括:通信组件903、电源组件905等其它组件。图10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该节点设备只包括图10所示组件。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的结构同上述图10类似。具体的,所述节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其中,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时,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各实施例的描述。
进一步,如图10所示,节点设备还包括:通信组件、电源组件等其它组件。图10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该节点设备只包括图10所示组件。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又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的结构同上述图10类似。具体的,所述节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其中,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时,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各实施例的描述。
进一步,如图10所示,节点设备还包括:通信组件、电源组件等其它组件。图10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节点设备只包括图10所示组件。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又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的结构同上述图10类似。具体的,所述节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以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其中,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时,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各实施例的描述。
进一步,如图10所示,节点设备还包括:通信组件、电源组件等其它组件。图10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节点设备只包括图10所示组件。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步骤或功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发送的第一数据;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是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并在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2.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含有第二节点标识;
根据自身标识及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向选路节点发送链路请求;
接收所述选路节点反馈的所述多条链路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标识包括:流媒体应用标识、数据流标识、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客户端用户对应的等级,所述选路节点反馈的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中包含的链路数量与所述等级适配;或者
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有用户需求,所述选路节点反馈的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中包含的链路数量与所述用户需求匹配,其中,所述用户需求包含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内容:请求数据类型、数据实时性要求对应的规格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包括:
基于所述多条链路信息,获取链路中紧邻自身的多个中继节点;
与所述多个中继节点信息交互,以建立自身分别与所述多个中继节点间的通道;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向所述多个中继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下游节点标识,以便建立多个中继节点与各自对应下游节点之间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时,以及,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包括:
存在多个相同的第一数据时,保留其中的一个第一数据;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传输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为数据流的第一报文;以及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括:
获取在所述第一报文之前接收到的同一数据流的至少一个第二报文;
将所述第一报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报文汇聚成所述数据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第三节点建立多条第二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括:
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
通过所述工作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的部分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包括:
获取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信息;
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质量信息满足第一条件的传输通道配置为工作通道;
其中,质量信息中含有表征质量高低的参数,相应的,第一条件为如下中的任一项:
所述参数超过阈值、按照所述参数由高到低排序的顺序在前设定个数的传输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中非工作通道的剩余通道配置为保活通道;
其中,保活通道为第二传输通道处于连通状态,但不用来传输第三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括:
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第一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在所述第一部分通道不满足第二条件时,切换为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第二部分通道,以通过所述第二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出现链路抖动时,切换回所述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对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进行分析,以确定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在所述第二模式时是通过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数据。
16.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在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 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获取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质量参数及历史数据传输信息,对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进行分析,以确定采用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18.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发送的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是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发送第一报文,并在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道所述多条第一 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发送第一报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时,以及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包括:
存在多个相同的第一报文时,保留其中的一个第一报文;
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多媒体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第三节点建立多条第二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多条第二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多媒体流的第三报文。
21.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
在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 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报文,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22.一种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第二节点,用于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23.一种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的直播视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用于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直播源的分组数据;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直播源的分组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直播数据;
第二节点,用于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直播源的分组数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分组数据。
24.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发送的第一数据;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其中,第二节点是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发送第一数据,并在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发送第一数据。
25.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
在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 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二数据。
26.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二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发送的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中传输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是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发送第一报文,并在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道所述多条第一 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发送第一报文。
27.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获取与第一节点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多条链路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多条第一传输通道;
采用第一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多媒体流的第一报文;
在所述多条第一传输通道的全部通道工作第一时长后,采用第二模式,以通过所述多条第一 传输通道的部分通道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报文,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一报文确定发送至客户端的第一多媒体流。
CN202011492663.1A 2020-12-16 2020-12-16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Active CN113301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2663.1A CN113301096B (zh) 2020-12-16 2020-12-16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2663.1A CN113301096B (zh) 2020-12-16 2020-12-16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096A CN113301096A (zh) 2021-08-24
CN113301096B true CN113301096B (zh) 2023-03-14

Family

ID=77318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2663.1A Active CN113301096B (zh) 2020-12-16 2020-12-16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10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2943B (zh) * 2021-09-03 2024-04-05 南方电网数字平台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通道的数据跨区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923468B (zh) * 2021-10-14 2024-04-26 广州博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直播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070827B (zh) * 2022-01-17 2022-04-2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推流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6578586B (zh) * 2023-05-06 2023-11-17 重庆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动态数据查询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283A (zh) * 2013-04-19 2013-07-10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多中继无线通信系统及该系统空中接口ip化的实现方法
CN107959551A (zh) * 2017-12-29 2018-04-24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数据传输方法
CN110557230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国广融合(北京)传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836329A (zh) * 2019-04-19 2020-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531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283A (zh) * 2013-04-19 2013-07-10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多中继无线通信系统及该系统空中接口ip化的实现方法
CN107959551A (zh) * 2017-12-29 2018-04-24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数据传输方法
CN110557230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国广融合(北京)传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单向广播和双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836329A (zh) * 2019-04-19 2020-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096A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1096B (zh) 内容分发网络中节点间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US1099299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virtual broadcasting of digital content
US20100268789A1 (en) Network caching for multiple contemporaneous requests
US20050015511A1 (en) Accelerated large data distribution in overlay networks
US20080263130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digital content distribution
RU2647654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оставки аудиовизуального контента в клиент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10084883B2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0484440B2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Noghani et al. Streaming multicast video over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EP2744168B1 (en) System, method and live streaming optimizer server for l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over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9674245B2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Bouten et al. An autonomic delivery framework for HTTP adaptive streaming in multicast-enabled multimedia access networks
Khalid et al. An SDN-based device-aware live video service for inter-domain adaptive bitrate streaming
Seung et al. Randomized routing in multi-party internet video conferencing
EP3014892A1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