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7938A -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7938A
CN110547938A CN201910959553.2A CN201910959553A CN110547938A CN 110547938 A CN110547938 A CN 110547938A CN 201910959553 A CN201910959553 A CN 201910959553A CN 110547938 A CN110547938 A CN 110547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ed
patient
bed body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95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7938B (zh
Inventor
赵传亮
贾成友
吕中伟
张家雄
戴佳奇
范素云
符达
钟鹏
王彦强
陈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109595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79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7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7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7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7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02Adjustable operating tables; Control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 A61G13/120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G13/121Head or nec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为了提供治疗鼻窦炎的设备,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是:包括:床框架(1),上下安装板(31),矩形框体(2A),上下主动蜗杆(32),上下被动涡轮(33),左侧上下转动轴(34),右侧上下转动轴(35),以及上下摇柄,第一安装板(3A),第二安装板(3B),左右转动轴(3C),左右主动蜗杆(36),左右被动涡轮(37),左右摇柄,床体(4),将患者(5)身体与床体(4)作相对固定的固位部件,以及显示转动状态的指示机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发明装置,可对积液性的鼻窦炎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
背景技术
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鼻窦炎,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鼻窦炎的好发群体是所有人群;其中,低龄、年老体弱者更多见。
鼻窦炎患者往往在鼻窦中出现积液(即出现黄色、带有异味的积脓)。
现有技术治疗鼻窦炎的常规方法,先是抗菌、抗炎类的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鼻窦CT扫描,再施行手术治疗。在鼻窦进行CT扫描检查中,鼻窦中有无积液、以及积液多少的情况,都可以得到明确诊断。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是治疗鼻窦炎的方式方法不多,医疗器械的种类也不够丰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无创治疗鼻窦炎设备的问题,向社会提供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设备,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包括:床框架,上下转动机构,左右转动机构,床体,将患者身体与床体作相对固定的固位部件,显示转动状态的指示机构;
所述的床框架,其左侧的上部设有上下安装板;
所述的上下转动机构包括:矩形框体,上下主动蜗杆,上下被动涡轮,左侧上下转动轴,右侧上下转动轴,以及上下摇柄;上下主动蜗杆,其与上下安装板转动连接,其与上下被动涡轮啮合连接,其端部与上下摇柄连接;左侧上下转动轴,其第一端与上下被动涡轮固定连接,其身部与床框架的上部转动连接;右侧上下转动轴的第一端与床框架的上部转动连接;左侧上下转动轴的第二端和右侧上下转动轴的第二端,该两者均与矩形框体固定连接,或者,该两者均通过连接部件与矩形框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左右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左右转动轴,左右主动蜗杆,左右被动涡轮,以及左右摇柄;第一安装板与矩形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与矩形框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右转动轴,其与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其与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其与床体固定连接,其与左右被动涡轮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右主动蜗杆,其与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其与左右被动涡轮啮合连接,其端部与左右摇柄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于积液性的鼻窦炎,可以单独使用本发明设备进行无创无药的治疗;也可以和药物治疗配合,或者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配合,使用本发明设备进行辅助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患者躺睡在床体上的立体示意图,本图中的床体处于水平状态;
图2是本发明某一床体的示意图,床体处于水平状态;左右转动轴通过连接件与床体固定连接为一体;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床体发生了朝下转动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右视图;
图7是床体发生了朝左转动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图9是床体发生了既朝下转动又朝左转动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右视图;
图11是具有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的发明设备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
图13是图11发明设备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的床体发生了向下转动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1中的床体发生了向左转动的示意图;
图16是多个B零件安装在卡扣安装板上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左视图;
图18是含有龙门架结构的床框架示意图;
图19是图11和图13设备省去了摇臂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二中的示意图之一;
图21是实施例二中的示意图之二;
图22是实施例二中的示意图之三;
图23是实施例二中的示意图之四;
图24是实施例三中防滑结构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四中的定位指示器;
图26是实施例四中的床体示意图,在其左右处各设置一个栏杆,栏杆的上部设有安插座;
图27是患者躺睡在图26床体上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插入了定位指示器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的床体向左转动了A角度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的患者头部自主向左转动了B角度的示意图;
图31是具有加强梁结构的发明设备。
图中标号说明
床框架(1);矩形框体(2A);第一安装板(3A);第二安装板(3B);左右转动轴(3C);床体(4);头部块(4-1);肩部块(4-2);左右块(4-3);定位指示器(4-4);患者(5);床体和左右转动轴的连接件(8);头部所在部位(9);加强块(10);栏杆(11);安插座(11-1);摇臂(13);卡扣安装板(14);B零件(15);刻度圆盘(17);指针(18);上下安装板(31);上下主动蜗杆(32);上下被动涡轮(33);左侧上下转动轴(34);右侧上下转动轴(35);左右主动蜗杆(36);左右被动涡轮(37);左右轴承座组件(38);上下轴承座组件(39)。
上(S);下(X);前(Q);后(H);左(Z);右(Y)。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总体说明和解释。
本发明总体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包括:床框架1,上下转动机构,左右转动机构,床体4,将患者5身体与床体4作相对固定的固位部件,显示转动状态的指示机构;
所述的床框架1,其左侧的上部设有上下安装板31;
所述的上下转动机构包括:矩形框体2A,上下主动蜗杆32,上下被动涡轮33,左侧上下转动轴34,右侧上下转动轴35,以及上下摇柄;上下主动蜗杆32,其与上下安装板31转动连接,其与上下被动涡轮33啮合连接,其端部与上下摇柄连接;左侧上下转动轴34,其第一端与上下被动涡轮33固定连接,其身部与床框架1的上部转动连接;右侧上下转动轴35的第一端与床框架1的上部转动连接;左侧上下转动轴34的第二端和右侧上下转动轴35的第二端,该两者均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或者,该两者均通过连接部件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所述的左右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3A,第二安装板3B,左右转动轴3C,左右主动蜗杆36,左右被动涡轮37,以及左右摇柄;第一安装板3A与矩形框体2A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3B与矩形框体2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右转动轴3C,其与第一安装板3A转动连接,其与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3B,其与床体4固定连接,其与左右被动涡轮37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右主动蜗杆36,其与第一安装板3A转动连接,其与左右被动涡轮37啮合连接,其端部与左右摇柄连接。
本发明总体技术方案描述如上;下面对总体技术方案解释如下。
一、鼻窦左右成对,共有四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每一个窦由结构上左右对称的分窦体组成,所以,也可以称鼻窦包括了八个分窦体,它们是:左侧上颌窦和右侧上颌窦,左侧筛窦和右侧筛窦,左侧额窦和右侧额窦,左侧蝶窦和右侧蝶窦。
上述鼻窦中,有两组鼻窦因结构关系不易积液,故不需要引流,分别是:
筛窦(左侧筛窦和右侧筛窦)不易积液,不需要引流治疗;额窦(左侧额窦和右侧额窦)的窦口朝下,患者处于正坐或直立的状态,就可自行引流积液到鼻腔排出。
而另外两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和蝶窦,由于窦口开口较高,处于正坐或直立的状态,不易将炎性分泌物引流出来,因此可以借助本发明设备的床体,将鼻窦开口旋转到鼻窦的最低体位,这样就可以,无创地将鼻窦内的炎性液体自然引流到鼻腔排出体外。
1.对于左侧额窦内的积液,患者头部处于下倾并右倾状态,能引流(或称流淌)出炎性分泌物;还有,对于右侧额窦内的积液,患者头部处于下倾并左倾状态,能引流出炎性分泌物。
2.对于左侧蝶窦内的积液,患者俯卧在床体上,头部处于上倾并右倾状态,能引流出炎性分泌物;对于右侧蝶窦内的积液,患者俯卧在床体上,头部处于上倾并左倾状态,能引流出炎性分泌物。
上述的下倾、左倾、以及右倾,它们有一定的具体角度要求,在后面的实施例中有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患者躺睡到发明设备的床体4上后,经过调整体位,可以达到引流目的,产生治疗积液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前述的治疗,实质是通过引流、清除上颌窦和蝶窦中的炎性积液而实现。
治疗分以下A和B两种情况。
A.单纯性积液性鼻炎患者,不论急性或慢性患者,仅仅使用本发明设备引流积液,经过数次这样的治疗,就能实现无创无药而达到彻底治愈目的。
B.复杂性积液性鼻炎患者,不论急性或慢性,需要以药物治疗或结合手术为主治疗,只要能够保持鼻窦通道通畅,就使用本发明设备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引流积液。这种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又能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医疗成本及痛苦。
二、本发明中的床框架1所包含的种类、形状、结构,其范围均远远超出普通床架的种类、形状、结构,实际的床框架1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确定,不应被普通床架的概念所局限。
还有,在本发明设备的床体,有两点与众不同:一是用途不同,本发明的床体是用于治疗积液性的鼻窦炎;二是倾斜情况不同,发明床体需要作大幅度的上倾、下倾、左倾和右倾,以达到治疗积液性鼻窦炎的目的。
三、患者5身体躺睡在床体4上,由固位部件将患者5身体与床体4作相对固定,防止患者5滑动,以便工作正常进行;更要防止患者5跌落,确保安全。
四、上下转动机构的作用是将床体4作上倾作业和下倾作业,以及恢复水平的作业。
床体4上倾,意味着患者5头高脚低下。换言之,当床体4处于水平位置时,我们假定患者的身部和头部处于同一水平状态;则当床体4处于上倾姿势时,患者就进入头部高、身部低的状态。
床体4下倾,意味着患者5头低脚高下;或者讲,当床体4处于下倾姿势时,患者就进入头部低、身部高的状态。
五、关于上下转动机构的动作说明。
1.上下主动蜗杆32的端部与上下摇柄连接;这种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插拔式的连接,前者可用于医院等处,因为需要医治的患者较多,发明设备经常需要使用,可以不拔下摇柄;后者可用于家庭,在使用发明设备时插上摇柄,用完后拔下摇柄,以利于空间简洁。
2.当上下摇柄作转动时,上下主动蜗杆32、上下被动涡轮33、左侧上下转动轴34均跟随着一起转动,如此,可以使矩形框体2A也上下转动,同时,右侧上下转动轴35也是一起转动的。由于床体4位于矩形框体2A上,所以矩形框体2A发生上下转动,床体4也就跟着上下转动。
换言之,上下摇柄作正向或反向转动,最后导致床体4也发生向下或向上性质的转动。
六、左右转动机构的作用是将床体4作左倾作业、右倾作业,以及恢复到左右持平的作业。
左右主动蜗杆36的端部装上左右摇柄后,如果正向转动左右摇柄,则左右主动蜗杆36、左右被动涡轮37、左右转动轴3C、床体4,则该四者均发生正向转动;如果反向转动左右摇柄,则该四者均发生反向转动。归纳而言,正反向转动左右摇柄,可以使床体4作上下的转动。
七、图1至图10,初步介绍、展示了床体的几个情况。
图1是患者躺睡在床体上的立体示意图,本图中的床体处于水平状态。图中三维坐标的箭头标号说明:S.上;X.下;Q.前;H.后;Z.左;Y.右。
图2是本发明某一床体的示意图,床体处于水平状态;左右转动轴通过连接件8与床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床体发生了朝下转动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右视图;图7是床体发生了朝左转动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右视图;图9是床体发生了既朝下转动又朝左转动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右视图。
对以上图纸中出现的转动,如何实现,实施例中有更多的具体说明。
以上对本发明设备的技术方案,作了总体的描述、说明和解释。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分别作描述、说明和解释。
进一步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床框架主体和一对人字形的三角架;三角架左右对称设置,三角架的底端与床框架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部件是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左侧摇臂,其上端与左侧上下转动轴34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右侧摇臂,其上端与右侧上下转动轴35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说明和解释。
见图11、图12、图13;图11是具有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的发明设备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图13是图11发明设备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当上下摇柄作转动时,上下主动蜗杆32、上下被动涡轮33、左侧上下转动轴34均跟随着一起转动,如此,可以使矩形框体2A也发生转动,同时,右侧上下转动轴35也是一起转动的。由于床体4位于矩形框体2A上,所以矩形框体2A发生上下转动,床体4也就跟着上下转动。
上下摇柄作正向或反向转动,驱动,上下主动蜗杆32、上下被动涡轮33、左侧上下转动轴34均跟随着一起正向或反向转动,如此,可以使矩形框体2A也发生转动,最后导致床体4也发生向下或向上性质的转动。
图11状态变到图14状态,代表床体4由水平状态向下转动到下倾状态;反之,图14状态变到到图11状态,代表床体4由下倾状态向上转动到水平状态。
进一步技术方案2。
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长条形的加强梁;加强梁的两端各与一个人字形三角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说明和解释。床框架1的机械结构,如果设计和制造使用的材料比较单薄,可以增加一个加强梁结构,如图31所示;或者讲,使用了加强梁结构,虽然看似增加用料了,但是其他结构件的用料可以单薄一些,所以,可以做到在总体用料(指总重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本进一步技术方案结构的坚固性和可靠性明显提高。
进一步技术方案3。
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车轮;车轮与床框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
说明和解释。床框架1的底部安装了车轮后,整个设备移动、挪位就带来了极大便利。
进一步技术方案4。
a.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设备包括栏杆和栏杆就位部件。
说明和解释。为了防止患者从床体4的边侧滑出,在床体4的两则各设置一个栏杆。患者躺睡在床体4上后,将栏杆处置为竖立的阻挡状态,然后通过栏杆就位部件、保持竖立的阻挡状态。如果栏杆由原来的下垂状态,翻转为竖立的状态,那么,就位部件就可以是卡扣式结构的零部件,卡动这个零部件,栏杆的竖立状态就可以保持不变;患者要从床体4上下来,则松开(或按动,实质是解锁)这个零部件,转动放下栏杆,患者就可以下来了。
栏杆和床体之间,也可以通过使用插销零件来保持栏杆的竖立状态不变,插销就是就位部件。插入插销,栏杆保持竖立状态不变;拔动插销,栏杆就可以转动放下。
b.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固位部件为以下四者的任意组合:a.绳索;b.挡板;c.压板;d.保护带。
说明和解释。使用固位部件为了防止患者在床体4上移动或滑动,确保安全。
在本发明中,保护带也可称之为安全带;可以购买现成的安全带,比如,从淘宝网上收搜“安全带”或者“保护带”,就会跳出很多供选购的同类商品,然后选择合适的,购买后直接使用、或者稍加改制后使用。
四者任意组合,其含义是固位部件为下面14者中的任意一者:
1.绳索;2.挡板;3.压板;4.保护带;5.绳索和挡板;6.绳索和压板;7.绳索和保护带;8.挡板和压板;9.挡板和保护带;10.压板和保护带;11.绳索、挡板和压板;12.绳索、挡板和保护带;13.挡板、压板和保护带;14.绳索、挡板、压板和保护带。
绳索为古老原始的工具,使用绳索可以将患者和床体4捆扎在一起。挡板可以从左、右、上三个方向挡住患者。压板可以从上往下压住患者,压板可以使用柔性材料制作。保护带可以视情况而决定使用的数量;比如使用三条,分别从腿部、腰部和胸部,横向将患者与床体绑为一体。
c.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指示机构为机械式的转动刻度器。
说明和解释。床体4上倾的角度,床体4下倾的角度,床体4左倾的角度,以及床体4右倾的角度,需要得到标示、或者讲得到指示,以便操作者可以时刻知道当前的状况,进而可以操控床体4转动到目标的倾角。
指示机构是机械式的转动刻度器,包括刻度圆盘和指针,这两个零件,一个零件设置在转动处,并与被指示的转动物体同步转动,前述同步转动可以是直接同步转动,也可以是间接同步转动;另一个设置在静止不动处。使用机械式的转动刻度器,需要有两套,一套用于床体4下倾角度的指示;另一套用于床体4左倾角度和右倾角度的指示。
进一步技术方案5。
技术方案描述。
所述的固位部件包括:保护带,A零件,以及B零件;一个A零件和一个B零件构成一个卡扣组;
保护带的两端与床体4连接,两端的具体连接方式为:a+b,或者a+c,或者b+b,或者b+c,或者c+c;
所述的a是:保护带的端部与床体4固定连接;
所述的b是:保护带的端部通过卡扣组与床体4实现拆卸式连接;A零件与床体4固定连接,B零件与保护带固定连接;A零件和B零件为接插连接;
所述的c是:保护带的端部通过特别连接部件实现选择性的接插连接;所述的特别连接部件为一个A零件与多个B零件;多个B零件由上到下排列安装在长条形的卡扣安装板上,卡扣安装板与床体4固定连接;A零件选择一个B零件作接插连接。
说明和解释。
患者躺睡到床体上后,横向系上保护带,将身体和床体拉紧在一起,然后才转动床体。
本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涉及的卡扣组是一个卡扣式的部件,包括一个插座和一个插头。当插头插入插座后,就拔不出来、被锁住了;如果想拔出插头,需要按动插座上的相关部位松开锁,才能拔出插头。常见的汽车保险带机构,使用的就是这种卡扣组。本发明的卡扣组,可以用上述所讲的原理、情况进行专门特制;也可以从汽车配件销售商处,直接购买使用,或者购入后作少量的改动,以符合实际安装等情况的需要。
保护带的两端与床体4连接,连接方式为以下五者中的任意一者。
第一者情况。保护带的一端与床体4固定连接。保护带的另一端通过卡扣组与床体4实现拆卸式连接,换言之,保护带的另一端通过一个A零件和一个B零件,实现与床体4的拆卸式连接。如果指定插座是A零件,插头就是B零件;反之,如果指定插头是A零件,插座就是B零件。
上述“保护带的一端与床体4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介绍3种方式。第1种方式,保护带的一端绕转床体4边侧的部位形成圈型结构状、并使用缝纫的方式将圈型结构固定;完工后,床体4边侧的相关部位在圈型结构之内。第2种方式,保护带的一端绕转床体4边侧的部位形成圈型结构状、并使用紧固件将圈型结构固定,完工后,床体4边侧的相关部位在圈型结构之内。第3种方式,保护带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床体4的边侧固定连接。
第二者情况。保护带的一端与床体4固定连接;保护带的另一端通过一个A零件与多个B零件实现选择性的接插连接。如果指定插座是A零件,插头就是B零件;反之,如果指定插头是A零件,插座就是B零件。多个B零件由上到下排列安装在长条形的卡扣安装板上,卡扣安装板与床体4固定连接。
见图16和图17;图16是多个B零件安装在卡扣安装板上的示意图;图17是图16的左视图;两个图中,多个B零件是多个插座,这些插座由上到下排列安装在长条形的卡扣安装板上,卡扣安装板与床体4固定连接;还有,这些插座是斜向设置的,如此可以安装更多的插座,满足精细的选择、调节要求。使用保护带时,根据患者的胖瘦,插头插入合适的插座内,以求既要拉紧,符合安全要求,又不能拉得过紧,避免患者太难受。
还有,如果指定B零件是插头,那么,长条形的卡扣安装板上就安装多个插头,A零件的插座与一个合适的插头相插连接。
第三者情况。保护带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卡扣组与床体4实现拆卸式连接。
第四者情况。保护带的一端通过卡扣组与床体4实现拆卸式连接;保护带的另一端通过一个A零件与多个B零件实现选择性的接插连接。
第五者情况。保护带的一端通过一个A零件与多个B零件实现选择性的接插连接;保护带的另一端也是通过一个A零件与多个B零件实现选择性的接插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6。
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床框架主体和一对龙门架;龙门架左右对称设置,龙门架的底端与床框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部件是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所述的左侧摇臂,其上端与左侧上下转动轴34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所述的右侧摇臂,其上端与右侧上下转动轴35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说明和解释。结合图18,对以上技术方案进行理解。
还有,图11、图13中的一对人字形三角架,被本进一步技术方案中的一对龙门架所替换。
进一步技术方案7。
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床框架主体和一对人字形三角架;三角架左右对称设置,三角架的底端与床框架主体固定连接;
左侧上下转动轴34的第二端和右侧上下转动轴35的第二端,该两者均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说明和解释。结合图19进行理解技术方案。
图11、图13中设备使用摇臂13;而本进一步技术方案省去了摇臂。
实施例一
前面用图1至图10,初步介绍、展示了床体的几个情况。
本实施例具体介绍和说明床体实现转动的情况。以下,结合图11至图15进行说明;图11是具有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的发明设备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图13是图11发明设备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14是图11中的床体发生了向下转动的示意图;图15是图11中的床体发生了向左转动的示意图。
先对本实施例的发明设备进行描述,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包括:床框架1,上下转动机构,左右转动机构,床体4,将患者5身体与床体4作相对固定的固位部件,显示转动状态的指示机构;
所述的床框架1,其左侧的上部设有上下安装板31;
所述的上下转动机构包括:矩形框体2A,上下主动蜗杆32,上下被动涡轮33,左侧上下转动轴34,右侧上下转动轴35,以及上下摇柄;上下主动蜗杆32,其与上下安装板31转动连接,其与上下被动涡轮33啮合连接,其端部与上下摇柄连接;左侧上下转动轴34,其第一端与上下被动涡轮33固定连接,其身部与床框架1的上部转动连接;右侧上下转动轴35的第一端与床框架1的上部转动连接;左侧上下转动轴34的第二端和右侧上下转动轴35的第二端,该两者均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或者,该两者均通过连接部件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所述的左右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3A,第二安装板3B,左右转动轴3C,左右主动蜗杆36,左右被动涡轮37,以及左右摇柄;第一安装板3A与矩形框体2A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3B与矩形框体2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右转动轴3C,其与第一安装板3A转动连接,其与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3B,其与床体4固定连接,其与左右被动涡轮37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右主动蜗杆36,其与第一安装板3A转动连接,其与左右被动涡轮37啮合连接,其端部与左右摇柄连接。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床框架主体和一对人字形的三角架;三角架左右对称设置,三角架的底端与床框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部件是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左侧摇臂,其上端与左侧上下转动轴34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右侧摇臂,其上端与右侧上下转动轴35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以上对本实施例的发明设备进行了描述,以下作说明和解释。
图11和图12展示的发明设备,床体4处于水平的状态。
使用上下摇柄,可以驱动上下主动蜗杆32转动,从而带动上下被动涡轮33、左侧上下转动轴34一起转动,导致矩形框体2A和床体4也发生上下转动;如果是床体4向下转动的,其效果就是由图11的状态、变成图14的状态。如果有患者躺睡在图11的床体4上,则到了图14中,患者的头部进入下倾状态,换言之,患者就进入身部高、额头低的状态。使用上下摇柄,还可以驱动上下主动蜗杆32转动,导致床体4转动到上倾状态,即:患者的头部进入上倾状态,此时,患者为头高脚低的姿态。
使用左右摇柄,可以驱动左右主动蜗杆36转动,从而带动左右转动轴3C和床体4转动。如果是床体4向左转动的,其效果就是由图12的状态、变成图15的状态。如果有患者躺睡在图12的床体4上,则到了图15中,患者的头部进入左倾状态。使用左右摇柄,还可以驱动左右主动蜗杆36转动,使床体4连同患者的头部进入右倾状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介绍指示机构是机械式转动刻度器的情况。
机械式的转动刻度器,包括刻度圆盘和指针,这两个零件,一个零件设置在相关的转动处,并与被指示的转动物同步转动,前述同步转动可以是直接同步转动,也可以是间接同步转动;另一个设置在静止不动处。
结合图20、图21进行说明。图20是图11背视方向(后视方向)所观察到的情况;图中标号:17是刻度圆盘;18是指针。图20中,床体4处于前后平衡的水平状态;刻度圆盘与摇臂13固定连接,并与摇臂13一起转动,转动的中心点(圆心点)在右侧上下转动轴35的中心轴线上。指针与人字形三角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因此,指针不会发生转动。假设床体4下倾转动20°角度,刻度圆盘也会连同转动20°角度,而指针不动,刻度圆盘和指针的情况如图21所示。还有,已经下倾转动了20°角度的床体4,如果回转20°角度,即向上转动20°角度、成水平状态,则刻度圆盘和指针的情况如图20所示。还有,如果床体4处于前后平衡的水平状态,然后床体4上倾转动若干角度,指针不动,刻度圆和床体4上倾转动同样的角度,并且在指针和刻度圆之间的变化反映出上倾转动的角度情况。
以上是床体上倾和下倾转动的角度指示情况。下面介绍床体左倾转动的角度指示情况。
结合图22、图23进行说明。图22相当于从图11右视方向观察到的情况。在图22中,床体4处于左右平衡的水平状态;刻度圆盘与第二安装板3B固定连接,所以刻度圆盘不会发生左右转动;指针与左右转动轴3C的端部固定连接,因此,指针与左右转动轴3C一同转动。假设床体4左倾转动20°角度,指针也会连同转动20°角度,而刻度圆盘不动,刻度圆盘和指针的情况如图23所示。还有,已经左倾转动了20°角度的床体4,如果向右回转20°角度,即转成左右平衡的水平状态,则刻度圆盘和指针的情况如图22所示。
上面介绍了床体左倾转动的角度指示情况;对于床体右倾转动的角度指示情况,阅读者可以很容易的自行分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介绍防滑结构的设置情况,结合图24进行说明。
在图24中,防滑结构有头部块4-1一个,设置在躺睡时患者头顶的前侧位置;有肩部块4-2两个,设置在躺睡时患者肩部的前侧位置;有左右块4-3两个,设置在躺睡时患者身部的左右侧位置。
防滑结构如果和固位部件配合使用,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防滑结构也可以设计为少安排一些数量,其选择为以下6者中的任意一者。
1.一个头部块;2.两个肩部块;3.两个左右块;4.一个头部块和两个肩部块;5.一个头部块和两个左右块;6.两个肩部块和两个左右块。
实施例四
本实例介绍的内容是定位指示器及其使用情况,不是介绍治疗步骤;所以是简化描述,很多内容省略了,这一点提请阅读者注意。
结合图25至图30进行说明。图25是定位指示器4-4,由塑料板制成;在使用中如果出现意外,塑料的性质可以避免伤及患者。定位指示器在其圆弧形处有三个小的向下凸起的指示点;图26是床体示意图,在其左右处各设置一个栏杆,栏杆的上部设有安插座11-1;图27是患者躺睡在图26床体上的示意图;图28是图27中插入了定位指示器4-4的示意图,其中,定位指示器4-4的两端分别插入安插座11-1的插口中;图29是图28中的床体向左转动了52.1°角度的示意图;图30是图29中的患者头部自主向左转动了30°角度的示意图。
关于使用定位指示器的顺序说明。第一步,患者躺睡在床体上;第二步,插入了定位指示器4-4;第三步,床体向左转动了了52.1°角度;第四步,患者的鼻尖对准定位指示器4-4中间向下凸起的指示点,然后患者头部自主向左转动30°角度,即头部转动到鼻尖对准定位指示器4-4左侧向下凸起的指示点。此后,进入治疗状态。
技术分析如下。如果因治疗需要,假设患者头部需要向左转动82.1°角度。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好处是,床体向左转动的角度可以小一点;即:为了达到头部向左大幅度转动的最终目标,分两步执行;第一步,床体向左转动52.1°角度,第二步,患者自主向左转动30°角度。
82.1°角度数值(总的转动角度)=52.5°角度数值(第一步转动角度)+30°角度数值(第二步转动角度)。
以上情况说明:原来需要床体大幅度向左转动的作业,使用了本实施例的发明技术,可以将作业改为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床体中等幅度向左转动,第二步是在定位指示器4-4的指示、帮助下下,患者头部再向左转动,以达到足额的转动角度。
如果床体需要大幅度向右转动,也同样可以采用以上两步走的作业方式。可以让床体4先达到左右平衡的状态,然后向右转动中等幅度的角度,再由患者头部自行向右转动,以达到足额的转动角度。不过,头部要转动到鼻尖对准定位指示器4-4的右侧凸起指示点,以后进入治疗状态。
优点分析。床体向左或向右的转动,其转动幅度由大变小,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舒适感,有利于安全,而且可以降低发明设备的制造难度、以及有利于设计的选择范围。
关于定位指示器4-4,本实施例以上涉及了两点:一是用三个向下凸起的指示点。二是鼻尖从对准中间的指示点、转到对准左侧的指示点,相当于头部向左转动了30°角度;或者,鼻尖从对准中间的指示点、转到对准右侧的指示点,相当于头部向右转动了30°角度。
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们也可以从基本原理的思路出发,进行变化,后面进行说明。一、指示点也可以向上凹陷;甚至没有凹凸,改为在定位指示器4-4的圆弧部位刻画线条、并书写角度数值。二、患者自行转动的角度,可以不是30°角度,比如是35°角度、或者是25°角度,等等;只要第一步转动角度加第二步转动角度之和,等于总的目标角度就可以。三、每个人的鼻窦形状不是完全精确相同的;如果有的患者经鼻窦CT扫描检查后,医生认为向左或向右转动到某个角度更为合适,则总的转动角度可以按该合适角度为目标,即:第一步转动角度加第二步转动角度之和,等于目标的合适角度。
在本发明中,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指示器4-4和定位指示支架;定位指示器4-4通过定位指示支架和床体4连接。本实施例的以上介绍,就是介绍了一种具体情况,将栏杆和安插座11-1作为定位指示支架,其好处是栏杆一物两用。当然,如果不用栏杆和安插座11-1作为定位指示支架,也是可以的,比如,使用两块长插板,各在床体两侧插入一块长插板,然后在其上方插入定位指示器。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介绍,使用发明设备治疗上颌窦内积液的情况。
1.发明设备的床体4处于水平状态,患者躺睡到床体4上,脸朝上。
2.使用四根保护带;一根保护带横向设置在患者胸部,一根保护带横向设置在患者腰部,一根保护带横向设置在患者大腿部,一根保护带横向设置在患者小腿部;保护带的两端均与床体4连接。使用保护带后,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还可避免患者出现翻滚、滑动、跌落等情况。
3.然后启用护栏,并在护栏上卡入定位指示器4-4。
4.使用上下摇柄,驱动上下主动蜗杆32转动,使床体下倾至22.5°角度,即患者的头部下倾至负22.5°角度。
5.使用左右摇柄,驱动左右主动蜗杆36转动,使床体向左转动52.1°角度。
6.依靠定位指示器4-4的指示,患者头部自主向左转动30°角度;这样,患者头部实际处于下倾22.5°角度、左倾82.1°角度的状态。
公式:52.1°+30°=82.1°
7.保持下倾22.5°角度、左倾82.1°角度的状态,5-10分钟。在此状态下,右侧上颌窦内的积液会流淌出来。
以上是右侧上颌窦内积液的治疗步骤;如果是左侧上颌窦内积液的治疗,可以参照以上的步骤,不过要使床体向右转动至水平、再继续右转52.1°角度,然后患者头部自主向右30°角度。保持下倾22.5°角度、右倾82.1°角度的状态5-10分钟,在此状态下,左侧上颌窦内的积液会流淌出来。
以上介绍,参见图21,图23,以及图25至图30进行理解。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介绍,使用发明设备治疗蝶窦内积液的情况。
先要介绍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床体。该床体的头部区域开设透气孔,以及配套使用的孔盖。孔盖可以从透气孔取出或放入。孔盖和透气孔之间还可以设置卡扣结构;卡扣结构的好处有:一是孔盖和透气孔之间的间隙宽松,但孔盖放在透气孔内时,被卡扣结构卡住,不会掉出来;二是在需要的时候,容易取出孔盖,不会发生取不出来的情况。孔盖安放在床体的透气孔内时,与周边的床体呈平整的状态,没有高低不平,这样,患者躺睡舒服、感觉好。
上述床体,在本实施例描述的以下作业中得到使用。
蝶窦内积液的治疗情况如下。
1.初始时,发明设备的床体4处于水平状态,从床体的透气孔中取下孔盖。
2.患者躺睡到床体4上、并翻身,形成背部朝上,胸部朝下的俯卧姿态;脸的一部分位于透气孔处,鼻子通过透气孔呼吸,可以避免呼吸受阻。
3.使用多根保护带。使用保护带后,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还可避免患者出现翻滚、滑动、跌落等情况。
4.使用上下摇柄,驱动上下主动蜗杆32转动,床体上倾至35.5°角度,即患者的头部上倾至35.5°角度,呈现头高脚低的状态。
5.使用左右摇柄,驱动左右主动蜗杆36转动,使床体向左转动15.3°角度。
7.患者头部在上倾(头高脚低)35.5°角度、左倾15.3°角度的状态下,保持5-10分钟。在此状态下,右侧蝶窦内的积液会流淌出来。
以上是右侧蝶窦内内积液的治疗步骤;如果是左侧蝶窦内积液的治疗,可以参照以上的描述进行理解,不过要使床体向右转动15.3°角度。患者头部在上倾35.5°角度、右倾15.3°角度的状态下,保持5-10分钟,则左侧蝶窦内的积液会流淌出来。
在上面的实施例五中,治疗上颌窦时,患者头部需要保持下倾22.5°角度、左倾以及右倾82.1°角度的状态。在本实施例六中,治疗蝶窦时,患者头部需要保持上倾35.5°角度、左倾以及右倾15.3°角度的状态。对于这些内容,进一步说明以下三点。
第一点,发明人使用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中头部倾斜角度的参数,给部分患者治疗,已取得很好的疗效。
第二点,治疗中,头部倾斜角度的参数有一定的宽容性,也就是讲,在一定的角度误差范围内,治疗依然有效果。
第三点,使用本发明设备治疗积液性鼻窦炎患者,可以在鼻窦CT扫描检查后进行。对于鼻窦形状、结构尺寸较特殊的患者,医生不必受限于实施例五、实施例六中的倾斜角度参数,可以根据CT扫描检查的结果,变动相关倾斜角度的参数,以求得更好的医疗效果。

Claims (11)

1.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床框架(1),上下转动机构,左右转动机构,床体(4),将患者(5)身体与床体(4)作相对固定的固位部件,显示转动状态的指示机构;
所述的床框架(1),其左侧的上部设有上下安装板(31);
所述的上下转动机构包括:矩形框体(2A),上下主动蜗杆(32),上下被动涡轮(33),左侧上下转动轴(34),右侧上下转动轴(35),以及上下摇柄;上下主动蜗杆(32),其与上下安装板(31)转动连接,其与上下被动涡轮(33)啮合连接,其端部与上下摇柄连接;左侧上下转动轴(34),其第一端与上下被动涡轮(33)固定连接,其身部与床框架(1)的上部转动连接;右侧上下转动轴(35)的第一端与床框架(1)的上部转动连接;左侧上下转动轴(34)的第二端和右侧上下转动轴(35)的第二端,该两者均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或者,该两者均通过连接部件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所述的左右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3A),第二安装板(3B),左右转动轴(3C),左右主动蜗杆(36),左右被动涡轮(37),以及左右摇柄;第一安装板(3A)与矩形框体(2A)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3B)与矩形框体(2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右转动轴(3C),其与第一安装板(3A)转动连接,其与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3B),其与床体(4)固定连接,其与左右被动涡轮(37)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右主动蜗杆(36),其与第一安装板(3A)转动连接,其与左右被动涡轮(37)啮合连接,其端部与左右摇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床框架主体和一对人字形的三角架;三角架左右对称设置,三角架的底端与床框架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部件是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左侧摇臂,其上端与左侧上下转动轴(34)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右侧摇臂,其上端与右侧上下转动轴(35)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长条形的加强梁;加强梁的两端各与一个人字形三角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车轮;车轮与床框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指示机构为机械式的转动刻度器;
所述的设备包括栏杆和栏杆就位部件;所述的固位部件为以下四者的任意组合:a.绳索;b.挡板;c.压板;d.保护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设备包括防滑结构;
所述的防滑结构设置在床体朝上的一面并向上凸起;防滑结构为以下三者的任意组合:
a.防滑结构为头部块(4-1),其设置在躺睡时患者头顶的前侧位置;
b.防滑结构为肩部块(4-2),其设置在躺睡时患者肩部的前侧位置;
c.防滑结构为左右块(4-3),其设置在躺睡时患者身部的左右侧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固位部件包括:保护带,A零件,以及B零件;一个A零件和一个B零件构成一个卡扣组;
保护带的两端与床体4连接,两端的具体连接方式为:a+b,或者a+c,或者b+b,或者b+c,或者c+c;
所述的a是:保护带的端部与床体4固定连接;
所述的b是:保护带的端部通过卡扣组与床体4实现拆卸式连接;A零件与床体4固定连接,B零件与保护带固定连接;A零件和B零件为接插连接;
所述的c是:保护带的端部通过特别连接部件实现选择性的接插连接;所述的特别连接部件为一个A零件与多个B零件;多个B零件由上到下排列安装在长条形的卡扣安装板上,卡扣安装板与床体4固定连接;A零件选择一个B零件作接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设备包括用于患者头部自主左右转动的定位部件;
所述的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指示器(4-4)和定位指示支架;定位指示器(4-4)通过定位指示支架和床体4连接;患者躺睡时,定位指示器(4-4)位于患者头部的上方;
定位指示器(4-4)的下侧为圆弧形;定位指示器(4-4)的定位指示设置为以下三者中的任意一者:
a.在圆弧形处设置向下凸起的指示点;
b.在圆弧形处设置向上凹陷的指示点;
c.在圆弧形处印制线条指示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床体(4)包括:在头部区域开设透气孔,以及取放式连接的孔盖;孔盖位于透气孔中时,孔盖与周边的床体(4)呈平整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床框架主体和一对龙门架;龙门架左右对称设置,龙门架的底端与床框架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部件是左侧摇臂和右侧摇臂;
所述的左侧摇臂,其上端与左侧上下转动轴(34)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所述的右侧摇臂,其上端与右侧上下转动轴(35)固定连接,其下端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的床框架(1)包括:床框架主体和一对人字形三角架;三角架左右对称设置,三角架的底端与床框架主体固定连接;
左侧上下转动轴(34)的第二端和右侧上下转动轴(35)的第二端,该两者均与矩形框体(2A)固定连接。
CN201910959553.2A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 Active CN1105479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9553.2A CN110547938B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9553.2A CN110547938B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7938A true CN110547938A (zh) 2019-12-10
CN110547938B CN110547938B (zh) 2022-04-01

Family

ID=6874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9553.2A Active CN110547938B (zh) 2019-10-10 2019-10-10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793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6866A2 (de) * 1989-05-11 1990-11-14 Dornier Medizintechnik Gmbh Patientenliege
CN204562753U (zh) * 2015-04-20 2015-08-19 王清香 便于使用的检查护理床
CN204618659U (zh) * 2015-05-18 2015-09-09 康继双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膝肘卧位病床
CN204909979U (zh) * 2015-08-01 2015-12-30 云南春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联动式综合手术台
CN105615384A (zh) * 2015-12-25 2016-06-01 胡炳坤 一种翻身床及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
CN208611233U (zh) * 2018-02-02 2019-03-19 江苏伟康洁婧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床的双角度调节装置
CN209092021U (zh) * 2018-10-09 2019-07-12 孙泽楠 一种医用血管微创外科手术平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6866A2 (de) * 1989-05-11 1990-11-14 Dornier Medizintechnik Gmbh Patientenliege
CN204562753U (zh) * 2015-04-20 2015-08-19 王清香 便于使用的检查护理床
CN204618659U (zh) * 2015-05-18 2015-09-09 康继双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膝肘卧位病床
CN204909979U (zh) * 2015-08-01 2015-12-30 云南春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联动式综合手术台
CN105615384A (zh) * 2015-12-25 2016-06-01 胡炳坤 一种翻身床及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
CN208611233U (zh) * 2018-02-02 2019-03-19 江苏伟康洁婧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床的双角度调节装置
CN209092021U (zh) * 2018-10-09 2019-07-12 孙泽楠 一种医用血管微创外科手术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7938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3953B2 (en) Rotating therapeutic bed
US6874184B2 (en) Leg support apparatus
JP2007111563A (ja) 治療用ベッド
KR101528562B1 (ko) 회전근개 재활운동 장치
CN110547938B (zh)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手动设备
CN211635071U (zh) 一种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用恢复装置
CN110547939B (zh) 一种无创治疗鼻窦炎的系统
CN111888178A (zh) 一种眼科手术辅助用身体固定装置
US20240149127A1 (en) Assistive movement training apparatus for the disabled
CN216676299U (zh) 一种舒适安全截石位床
DE69936791T2 (de) Unterstütz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sitzenden patienten
JP2000139977A (ja) 腰痛治療椅子
CN111202612B (zh) 一种5d脊柱牵引设备
CN211512242U (zh) 一种儿科护理用束缚装置
CN211382034U (zh) 一种脊柱牵引设备
CN209107868U (zh) 一种多功能新型引流床
CN213431156U (zh) 一种护理操作台
CN110547927A (zh) 一种电动式无创治疗鼻窦炎的装置
CN215132605U (zh) 一种精神科用患者行动约束椅
CN220110017U (zh) 一种腰椎手术中患者定位的手术床
CN215131184U (zh) 一种儿科icu监护室安全防护装置
CN214909583U (zh) 一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11835214U (zh) 一种手术用体位固定装置
CN210355330U (zh) 一种神经外科病人康复训练装置
CN219250759U (zh) 一种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铺助翻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