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4749B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4749B
CN110544749B CN201910418117.4A CN201910418117A CN110544749B CN 110544749 B CN110544749 B CN 110544749B CN 201910418117 A CN201910418117 A CN 201910418117A CN 110544749 B CN110544749 B CN 110544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layer
display device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81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4749A (zh
Inventor
朴银贞
金官洙
金锡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44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4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4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4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10K50/13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with spacer layers between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6Multilayers, e.g. transparent mult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能够以增大的透明度进行透明显示并且能够进行双面发光显示,由此能够提高发光期间的开口率。该显示设备包括透光部,该透光部具有能够选择性地实现透光功能和双面发光功能的构造。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得能够进行透明显示的显示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同时进行透明显示和双面发光显示由此能够提高透明度、开口率和设备性能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可视化地表达电信息信号的显示器的领域迅速发展。这样,作为现有阴极射线管(CRT)的替代品,已迅速开发出具有诸如纤薄、轻质和低功耗这样的优异特性的各种平板显示设备。
这些平板显示设备的代表性示例可以包括液晶显示(LCD)设备、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设备、场发射显示(FED)设备、有机发光显示(OLED)设备、量子点显示设备等。
在这些显示器当中,诸如OLED设备或量子点显示设备这样的自发光显示设备被认为是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因为它们不需要单独的光源同时实现了紧凑和鲜明彩色显示。
近来,对能够在其前侧和后侧都实现光透射并且在不模糊用户视野的情况下显示图像的透明显示设备的需求已增加。
另外,正在进行研究以通过修改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来同时实现以上提到的自发光显示器和透明显示器。
然而,用于自发光显示的区域(即,自发光区域)以及用于透明显示的区域(即,透明区域)优先地分别考虑发光效率的提高和透射率的提高,这样,有不同的目的。出于这个原因,自发光区域和透明区域分别所需的结构彼此不同,这样,可能难以通过常见的制造工艺来实施这些结构。
此外,在自发光区域和透明区域二者设置在基板上的情况下,当需要增加透射率时,可能必须从透明区域中去除与自发光区域的构造对应的构造,这样,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自发光区域会因透明区域的增大部分而减小。此外,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仅仅通过减小的自发光区域以所期望的亮度或更高亮度进行发光显示所需的电压过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不足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显示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进行透明显示和双面发光显示由此能够提高透明度、开口率和设备性能的显示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被构造为使得能够进行透明显示(在该显示设备中,有机发光构造设置在透明区域处),以使得即使在透明区域中也能够发光,由此能够降低按照增大的发光区域进行发光驱动所需的驱动电压,由此实现显示设备的寿命延长。
本发明的额外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部分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阅读了下文后将部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得知。可以通过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中实施和广义描述的,一种具有发光部和透光部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透明基板;反射阳极,该反射阳极在所述发光部中的所述透明基板上;透明阳极,该透明阳极在所述透光部中的所述透明基板上;第一发光层,该第一发光层布置在所述发光部中的所述反射阳极上;第二发光层,该第二发光层布置在所述发光部中的所述透明阳极上;以及阴极,该阴极布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二者上。
该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该第一薄膜晶体管布置在所述透光部的外部,同时电连接到所述反射阳极;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该第二薄膜晶体管布置在所述透光部的外部,同时电连接到所述透明阳极。
该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有机层叠,该第一有机层叠与所述发光部关联并且包括在所述反射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所述第一发光层;第二有机层叠,该第二有机层叠与所述透光部关联并且包括在所述透明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有机层叠可以包括光学补偿层。因此,所述第二有机层叠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有机层叠的高度。
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通过电荷产生层分开的至少两个子层叠。所述第一有机层叠中的每一个子层叠可以设置有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每一个子层叠可以设置有所述第二发光层。
所述第二有机层叠的所述光学补偿层可以接触所述两个子层叠中的至少一个子层叠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层。
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还可以包括:第一公共有机层,该第一公共有机层公共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所述两个子层叠的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下方;以及第二公共有机层,该第二公共有机层公共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子层叠的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上方。
所述光学补偿层可以包含与所述第一公共有机层或所述第二公共有机层中所包括的至少一个有机层相同的材料。
第二有机层叠的光学补偿层的总厚度可以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031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032
第一发光层可以包括第一彩色发光层(color light emitting layer)和第二彩色发光层,并且适于分别发射第一波长的光和第二波长的光。所述第二发光层可以包括用于发射与所述第一波长和所述第二波长不同的第三波长的光的第三彩色发光层。
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可以被交替地布置,同时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三彩色发光层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波长可以是比第一波长长并且比第二波长短的中间波长。
另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层可以包括用于发射第一波长的光的第一彩色发光层、用于发射第二波长的光的第二彩色发光层和用于发射第三波长的光的第三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可以包括适于发射所述第三波长的光的第四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三波长可以比所述第一波长长并且比所述第二波长短。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四彩色发光层可以电联接到同一薄膜晶体管。
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可以彼此间隔开。在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与所述第四彩色发光层间隔开的条件下,所述第四彩色发光层可以被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包围。
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可以在所述发光部中占据最大面积。
所述第一波长可以为430nm至490nm,所述第三波长可以为510nm至590nm,并且所述第二波长可以为600nm至650nm。
所述阴极可以包含多个层,并且这些层当中的与第一有机层叠和第二有机层叠最接近的层可以包含无机化合物。
所述阴极可以包含在520nm的波长下表现出70%或更大的透射率的金属合金层。
所述透明阳极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的分层结构,并且所述反射阳极可以与分别布置在所述发光部的所述反射阳极下方和上方的第三透明电极层和第四透明电极层接触。
所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滤色器层,所述滤色器层在所述发光部中并且布置在所述阴极上方,用于透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光。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显示设备包括:透明基板;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反射电极和在所述反射电极上的第一发光层;以及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在所述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透明电极和在所述透明电极上的第二发光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上,没有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透明电极交叠,所述第一晶体管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该第二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上,没有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透明电极交叠,所述第二晶体管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二者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反射阳极下方并且与所述反射电极交叠。所述第二晶体管也可以设置在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分开的堤下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二者还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二者公共的公共电极。该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有机层叠,该第一有机层叠在所述反射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并且包括所述第一发光层;以及第二有机层叠,该第二有机层叠在所述透明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并且包括所述第二发光层;并且所述第二有机层叠包括光学补偿层,所述第二有机层叠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有机层叠的高度。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每一个包括由电荷产生层分开的至少两个子层叠,所述第一有机层叠的每个子层叠设置有所述第一发光层,并且所述第二有机层叠的每个子层叠设置有所述第二发光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有机层叠的所述光学补偿层接触所述两个子层叠中的至少一个子层叠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层。
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还可以包括:第一公共有机层,该第一公共有机层公共地在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所述两个子层叠的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中的每一个的下方;以及第二公共有机层,该第二公共有机层公共地在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两个子层叠的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上方。
所述光学补偿层可以包含与所述第一公共有机层或所述第二公共有机层中所包括的至少一个有机层中相同的材料。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所包括的光学补偿层的总厚度可以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051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05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用于发射第一波长的光的第一彩色发光层以及用于发射第二波长的光的第二彩色发光层;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用于发射第三波长的光的第三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三波长与所述第一波长和所述第二波长不同。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被交替地布置,同时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中的每一个被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三彩色发光层包围。所述第三波长比所述第一波长长并且比所述第二波长短。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四彩色发光层可以电联接到同一薄膜晶体管。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用于发射第一波长的光的第一彩色发光层、用于发射第二波长的光的第二彩色发光层和用于发射第三波长的光的第三彩色发光层;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用于发射所述第三波长的光的第四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三波长比所述第一波长长并且比所述第二波长短。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第四彩色发光层被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包围并且与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间隔开。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占据比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大的面积。所述第一波长为430nm至490nm,所述第三波长为510nm至590nm,并且所述第二波长为600nm至650n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公共电极包括多个公共电极层,并且所述公共电极层当中的与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最接近的第一公共电极层包含无机化合物。所述公共电极包含在520nm的波长下表现出70%或更大的透射率的金属合金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阳极包括具有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的分层结构;并且所述反射电极与分别布置在所述反射电极下方和上方的第三透明电极层和第四透明电极层接触。
要理解,本发明的以上总体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二者均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被并入且构成本申请的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发光部和透光部的截面图;
图2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像素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A和图4B是分别通过图3中的区域A和区域B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图5A和图5B是分别通过图3中的区域A和区域B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图6A和图6B是分别通过图3中的区域A和区域B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图7A和图7B是通过图3中的区域A和区域B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图8、图9和图10是分别例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各种形式的截面图;
图1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图12A和图12B是分别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的显示设备的效率和CIE(色坐标)特性的曲线图;
图13A和图13B是分别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形式的显示设备的发光部中的效率和CIE特性的曲线图;
图14A和图14B是分别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形式的显示设备的透光部中的效率和CIE特性的曲线图;
图15A和图15B是分别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形式的显示设备的透光部中的效率和CIE特性的曲线图;
图16A和图16B是分别例示根据比较例的显示设备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平面图;
图17和图18是分别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平面图;以及
图19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整个本公开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基本上指示相同的构成元件。此外,在描述本发明时,当对本发明所属的公知技术的具体描述被判断为使本发明的主旨模糊不清时,将省略详细描述。另外,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选择在以下描述中使用的构成元件的名称,并且这些名称可以与实际产品的名称不同。
附图中示出的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数目等仅用于例示,而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内容。只要有可能,就将在附图中通篇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以下描述中,可以省略对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或构造的详细描述,以免使本发明的主题不必要地混淆。当在整个说明书中使用诸如“包括”、“具有”和“包含”这样的术语时,除非使用“仅”,否则可能存在另外的组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以单数形式描述的组件涵盖复数形式的组件。
应该理解,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组件包括误差范围,尽管没有对其的附加特定描述。
在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时,当使用诸如“上”、“上方”、“下方”和“旁边”这样的位置关系的术语时,在两个元件之间可能存在至少一个中间元件,除非使用“恰好”或“正好”。
在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时,当可能存在诸如“之后”、“随后”、“接下来”和“之前”这样的时间关系的术语时,可能存在不连续情况,除非使用了“恰好”或“正好”。
在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时,可以使用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的目的仅仅是将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彼此区分开。因此,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外特别提及,否则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内,“第一”组件可以与“第二”组件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相应特征可以部分或全部地接合或组合并且在技术上是变化相关或操作的,并且可以独立地或组合地实现这些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发光部和透光部的截面图。
如图1中例示的,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包括具有发光部E和透光部T/E的透明基板100、设置在发光部E处的反射阳极1100和设置在透光部T/E处的透明阳极1200。显示设备还包括形成在反射阳极1100上的第一发光层EML1、形成在透明阳极1200上的第二发光层EML2以及形成在第一发光层EML1和第二发光层EML2上的阴极140。
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显示设备被实施为不仅通过发光部E而且还通过透光部T/E实现选择性发光,由此实现其整个部分中的发光效率增加。透光部T/E这样命名是因为透光部T/E在电压OFF(断开)状态下保持透明。然而,实际上,本发明的透光部T/E在电压OFF状态下被用作透光部,而在电压ON(导通)状态下被用作辅助发光部。也就是说,透光部T/E在电压OFF状态下看起来是透明的,使得透光部的下部构造看起来是透明的,并且在电压ON状态下发射彩色光,同时表现出透光性质。
诸如堤150这样的构造可以设置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的周缘部分处,以将发光部E和透光部T/E的相邻区域彼此分开。如有必要,可以去除堤150。附加堤150也可以设置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诸如图2中的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以及用“SL”和“DL”所指定的线这样的电路构造被附加堤150隐藏,以防止电路构造与透明显示器干扰。
当在平面中观察时,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可以彼此间隔开或者彼此接触。当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彼此间隔开时,堤150可以设置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之间。虽然没有设置堤150,但是可以通过反射阳极1100和透明阳极1200之间的分离来实现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之间的分离。这样,能独立地驱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
为此,在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发光部E和透光部T/E被构造为分别具有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
另外,作为用于驱动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的驱动配置,透明基板100的发光部E还可以包括电连接到反射阳极1100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电连接到透明阳极1200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用于驱动透光部T/E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设置在发光部E处的原因是要保持透光部T/E的透明度。
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之间设置堤150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不仅可以设置在发光部E处,而且可以设置在堤150的下方。
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与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彼此电隔离,这样,分别以独立的方式将信号施加到反射阳极1100和透明阳极1200。
此外,使用反射或透射金属,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处在不断开的情况下共同形成阴极140。阴极140可以包括金属合金层,该金属合金层在520nm的波长下表现出70%或更高的透射率,以允许电子注入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中。当阴极140由反射金属制成时,反射金属可以是包含Ag、Mg和Yb中的至少一种的合金。另一方面,当阴极140由透射金属制成时,使用铟锌氧化物(IZO)形成阴极140。考虑到表面电阻和电子注入,可以确定在阴极140由反射金属制成时阴极140的厚度和在阴极140由透射金属制成时阴极140的厚度是彼此不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发光部E的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具有顶部发光型结构,这样,包括从底部起依次向上布置的反射阳极1100、第一有机层叠130和阴极140。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具有包括透明阳极1200、第二有机层叠130’和阴极140的多层结构,以便保持透明度。
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关联的,阴极140被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共享,而没有断开或间隔。另一方面,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的阳极分别被形成为以分开的方式设置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处的反射阳极1100和透明阳极1200。形成透明阳极1200的透明电极材料也可以被包含在发光部E的反射阳极1100中,成为接触反射电极层111的透明电极层112。在这种情况下,反射电极层112可以是包含APC(Ag:Pb:Cu)、Ag和Al中的任一种的反射电极,并且透明电极层112可以包含ITO、IZO、ITZO等。
阴极140可以具有包括多个层的多层结构。在这多个层当中,与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最相邻的层可以包含无机化合物。例如,阴极140可以包括掺杂有LiF或Li的无机化合物层,这样,当电子从阴极140注入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中时,可以降低能量垒。在这种情况下,阴极140中的每个层都可以包含金属。
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可以分别包括第一发光层EML1和第二发光层EML2。可以在同一层叠形成工艺中形成第一发光层EML1和第二发光层EML2。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发光层EML1和第二发光层EML2可以是发射相同颜色光的发光层或发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层。尽管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分别包括第一发光层EML1和第二发光层EML2作为单个层,但是本发明限于此。例如,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还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发光层EML1和第二发光层EML2的下方和上方的公共有机层。在这种情况下,在不使用沉积掩模的情况下,在基板100上形成公共有机层,这样,可以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处公共地设置公共有机层。如有必要,除了公共有机层之外,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还可以包括传输层,该传输层选择性地设置在发光部E中的预定子像素处或透光部T/E处,以调节展现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中的每一个中射出的对应颜色的最佳效率的光学位置。选择性地设置在发光部E中的预定子像素处或透光部T/E处的传输层可以被布置成接触第一发光层EML1和第二发光层EML2的下表面或上表面,这样,可以调节反射阳极1100或透明阳极1200和阴极140之间的、执行对应颜色光的发射的发光区域的最佳位置。
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分别经由第一连接器CT1和第二连接器CT2电连接到反射阳极1100和透明阳极1200。第一连接器CT1和第二连接器CT2设置在发光部E或堤150处,这样,透光部T/E能表现出增强的透射率。在这种情况下,透明阳极1200可以具有延伸到发光部E的部分,与第二连接器CT2交叠。在这种情况下,透明阳极1200和反射阳极1100彼此间隔开,使得它们彼此电隔离。
此外,虽然未在截面图中示出,但是划分发光部E和透光部T/E的相邻区域的堤150由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或亚克力这样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1μm或更大的厚度。因此,分别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中薄且平整地沉积的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可以就区域而言被堤150彼此划分开。在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中,其除了用于发射不同颜色的发光层EML1和EML2之外的其余部分(也就是说,公共有机层)可以不使用沉积掩模来形成。公共有机层的在堤150的至少一侧部分处的厚度小于发光部E或透光部T/E的布置在堤150内部的平整部分的厚度。
除了如上所述的设置在透明基板100上的发光部E处的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设置在透明基板100上的透光部T/E处的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之外,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包括:相对的透明基板200,该相对的透明基板200面对透明基板100;滤色器层210,该滤色器层210用于与每个子像素关联地选择性地透射从发光部E中的发光层EML1发射的颜色;以及封装层300,该封装层300布置在具有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的透明基板和具有滤色器层210的相对的透明基板200之间。
此外,如有必要,可以去除相对的透明基板200。在这种情况下,滤色器层210可以布置在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上方,并且封装层300可以被形成为覆盖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以及滤色器层210。
透明基板100和相对的透明基板200可以由允许光透射的透明材料制成,如在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等中一样。透明基板100和相对的透明基板200也可以是柔性的,以便将显示设备应用于柔性电器。优选的是,透明基板100和相对的透明基板200都没有设置有诸如偏振板这样的遮挡光学膜,以使得透光部T/E能够实现发光和透光二者。
当从显示设备中去除此偏振板时,发光部E中的滤色器层210能使选择的波长的光透过,同时吸收除了所选择的波长之外的波长的光,这样,也可以具有外部光反射功能。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的每一个像素的平面布局和详细截面。
图2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像素构造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下文中,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的一个透光部T/E和包围透光部T/E布置的发光部E。
如图2和图3中例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例示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包括与扫描线SL和数据线DL的各交叠部分对应的发光部E和各自布置在发光部E中的相邻发光部之间的透光部T/E。
每个透光部T/E都应该是透明的,这样,布置成不与线SL和DL以及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交叠。
例如,堤150可以形成在除了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之外的区域处,以遮蔽诸如线这样的遮挡元件并且划分邻近像素或子像素的区域。
这里,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中的相邻发光部和透光部之间可能存在或者可能不存在区域。当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中的相邻发光部和透光部之间不存在区域时,每个发光部E都覆盖线SL和DL中的关联线,这样,看不见布置在发光部E中的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下方的线。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图2和图3中例示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的发光颜色排列。
公共地,透光部T/E设置有绿色发光区域G(T/E),以分别形成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发光部E被布置成,使得四个发光部E分别对应于每个透光部T/E的四个角部。在包围透光部T/E的各发光部E中均匀地分布红色发光区域RE和蓝色发光区域BE,红色发光区域RE和蓝色发光区域BE具有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的多层结构,以发射与每个透光部T/E处设置的发光层不同的颜色。在图2中例示的实施方式中从透光部T/E射出的颜色是绿色G的原因在于,与其它颜色相比,以同一电流驱动时绿色表现出最佳可视性。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透光部T/E中的从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发射的绿光对应于红色发光区域RE的红光和蓝色发光区域BE的蓝光之间的中间波长的光。从每个透光部T/E射出的颜色可以按照实施显示设备的环境或显示设备的应用类型而变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红色的波长为600至650nm,蓝色的波长为430至490nm,并且绿色的波长为510至590nm,这样,发射不同的颜色。
分别具有红色发光区域RE和蓝色发光区域BE的两个相邻发光部E和与发光部E相邻地布置的两个透光部T/E的组合可以被称为“像素”。具有以上构造的像素以多行和多列布置在透明基板100上。另外,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分别连接到每个发光部E和每个透光部T/E,这样,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中的每一个用作子像素。
在图2中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红色发光区域RE和蓝色发光区域BE交替地布置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成为发光部E。另外,红色有机发光层设置在每个红色发光区域RE处,并且蓝色有机发光层设置在每个蓝色发光区域BE处。
当在平面中观察时,红色发光区域RE和蓝色发光区域BE中的每一个被彼此分隔开的多个透光部T/E包围。每个透光部T/E包括绿色发光层G。围绕每个透光部T/E,不同彩色发光区域RE和BE可以被布置成,使得一种颜色的两个彩色发光区域布置在透光部T/E的第一对角方向上的左上位置和右下位置处,并且另一种颜色的两个彩色发光区域布置在透光部T/E的第二对角方向上的右上位置和左下位置处。发光部E(RE和BE)可以被布置成分别对应于扫描线SL和数据线DL的交叉处。透光部T/E可以布置在不与扫描线和数据线DL交叠的位置处,同时与发光部E中的关联发光部间隔开。
每个发光部E(RE和BE)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包括:第一栅极1120,该第一栅极1120与扫描线SL中的对应扫描线形成在同一层处;第一半导体层1110,该第一半导体层1110在其沟道区域处与第一栅极1120交叠;以及第一源极1120和第一漏极1160,该第一源极1120和第一漏极1160分别在第一半导体层1110的相对侧处连接到第一半导体层1110。第一栅极1120可以被形成为从对应的扫描线SL突出同时与对应的扫描线SL形成一体的突出图案。第一源极1140可以被形成为从数据线DL中的对应数据线突出的突出图案。第一漏极1160被形成为与第一源极1140间隔开。第一漏极1160经由第一连接器CT1连接到发光部E(RE或BE)中的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的反射阳极1100。
可以通过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相同的工艺形成每个发光部E(RE或BE)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因此,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包括:第二栅极1122,该第二栅极1122与扫描线SL中的对应扫描线形成在同一层处;第二半导体层1112,该第二半导体层1112在其沟道区域处与第二栅极1122交叠;以及第二源极1161和第二漏极1142,该第二源极1161和第二漏极1142分别在第二半导体层1112的相对侧处连接到第二半导体层1112。第二栅极1122可以被形成为从对应的扫描线SL突出同时与对应的扫描线SL形成一体的突出图案。另选地,可以设置单独的辅助扫描线ASL(未示出),并且第二栅极1122可以被形成为从辅助扫描线ASL突出的突出图案。当第二栅极1122形成在辅助扫描线ASL处或者连接到辅助扫描线ASL时,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可以在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不同的时间被驱动。第二源极1161可以被形成为从数据线DL中的对应数据线突出的突出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源极1161所连接的数据线DL可以不同于与之前数据线DL相邻布置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所连接的数据线DL。第二漏极1142被形成为与数据线DL中的对应数据线和第二源极1161间隔开。第二漏极1142经由第二连接器CT2连接到发光部E(RE或BE)中的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的透明阳极1200。
下文中,将参照图3来详细描述显示设备的多层结构。
缓冲层105设置在透明基板100上。第一半导体层1110和第二半导体层1112与第三半导体层1111一起设置在缓冲层105上。缓冲层105用于防止留在透明基板100中的杂质被引入到半导体层1110、1112和1111中。半导体层1110、1112和1111可以是非晶或晶体硅半导体层。另选地,半导体层1110、1112和1111可以是透明的氧化物半导体层。第一源极1140和第二源极1161以及第一漏极1160和第二漏极1142所分别连接的第一半导体层1110和第二半导体层1112的相对侧部分可以是杂质掺杂区域。第一半导体层1110和第二半导体层1112中的每一个中的杂质掺杂区域之间限定的区域是可以用作沟道区的本征区域。
第三半导体层1111可以被设置为与将形成在第三半导体层1111上方的存储电极1121和1141交叠。当第三半导体层1111被掺杂有杂质时,第三半导体层1111可以用作辅助存储电极,以增加与其相关联的存储电容器的容量。如有必要,可以去除第三半导体层1111。
还设置栅极绝缘膜106以覆盖第一半导体层1110、第二半导体层1112和第三半导体层1111。第一栅极1120和第二栅极1122以及存储电极1121(即,第一存储电极)被形成为与第一半导体层1110、第二半导体层1112和第三半导体层1111的本征区域交叠。
设置第一层间绝缘膜107以覆盖第一半导体层1110、第二半导体层1112和第三半导体层1111、第一栅极1120和第二栅极1122以及第一存储电极1121。
选择性地去除第一层间绝缘膜107和栅极绝缘膜106,以在第一半导体层1110的相反侧和第二半导体层1112的相反侧形成接触孔,以形成接触孔。第一源极1140和第一漏极1160经由接触孔中的对应接触孔连接到第一半导体层1110。第二源极1161和第二漏极1142经由接触孔中的对应接触孔连接到第二半导体层1112。在与源极和漏极相同的工艺中,在与第一存储电极112交叠的第一层间绝缘膜107上形成存储电极1141(即,第二存储电极)。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驱动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的发光部E(RE或BE)中所包括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包括依次从底部起向上布置的第一半导体层1110、在其沟道区与第一半导体层1110交叠的第一栅极1120以及分别与第一半导体层1110的相反侧连接的第一源极1140和第一漏极1160。用于驱动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的透光部T/E中所包括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包括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FT的多层结构相同的多层结构,而不与透光部T/E交叠。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多层结构包括依次从底部起向上布置的第二导电层1112、在其沟道区处与第二导电层1112交叠的第二栅极1122以及分别与第二半导体层1112的相反侧连接的第二源极1161和第二漏极1142。
另外,通过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07插置在第一存储电极1121和第二存储电极141之间的状态下使第一存储电极1121和第二存储电极141彼此交叠来形成存储电容器STC。
形成第二层间绝缘膜108以覆盖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以及存储电容器STC。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以及存储电容器STC包括遮挡金属层并且被布置成不与透光部T/E交叠。因此,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以及存储电容器STC可以被布置成与发光部E(RE或BE)或形成有堤150中的关联堤的区域交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堤150可以设置在透光部T/E和发光部E之间,或者可以设置在被包括在与透光部T/E关联的各发光部E中同时彼此间隔开的红色发光区域RE和蓝色发光区域BE之间。在发光部E的情况下,其反射阳极1100防止布置在其下方的金属层能被看见。在设置有堤150的区域中,可以通过形成厚的堤150来防止设置在该区域下方的构造能被看见。
此外,另外形成平整膜109以覆盖第一层间绝缘膜108,同时实现表面平整。通过选择性去除平整膜109和第二层间绝缘膜108来设置第一连接器CT1和第二连接器CT2。经由第一连接器CT1和第二连接器CT2,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可以分别连接到反射阳极1100和透明阳极1200。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例示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屏障160,屏障160形成在没有布置透光部T/E和发光部E的区域中的预定区域处,用于划分透光部T/E中的相邻透光部或发光部E中的相邻发光部。屏障160用于防止在形成有机层叠130和130’(G)时沉积有机材料所使用的沉积掩模(未示出)直接接触划分各区或区域的堤150,这样,堤150能保持其形状而不崩塌。
每个屏障160都可以包括与堤150形成在同一层上的第一层161以及被形成为覆盖第一层161同时与第一层161的上表面相距预定高度的第二层162。第二层162可以与堤150上形成的间隔件(未示出)形成在同一层上,以防止形成公共有机层或发光层所需的沉积掩模直接接触堤150或下垂。
下文中,将描述具有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的各种多层结构的各种实施方式。在每个实施方式中,每个透光部T/E具有透明阳极1200和阴极140彼此面对的电极结构,并且每个发光部E具有反射阳极1100和阴极140彼此面对的电极结构。这里,尽管反射阳极1100被例示为具有包括反射电极层111和透明电极层112的双层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去除透明电极层112,或者可以设置多个透明电极层112和多个反射电极层111。当反射阳极1100包括透明电极层112时,可以在与透明电极层112相同的工艺中形成透光部T/E的透明阳极1200。如有必要,除了形成在反射电极层111上方的透明电极层112之外,还可以在反射电极层111下方形成另一透明电极层。在这种情况下,透明阳极1200可以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
下文中将描述的实施方式在有机层叠130和130’(G)的布置方面有差异。
此外,在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其每个透光部T/E同时执行透光和发光,这样,其阳极构造和有机层叠130’(G)的构造与每个发光部E的构造不同。与此相关,下文中将描述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4A和图4B是分别通过图3中的区域A和区域B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如图4A和图4B中例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用包括第一公共有机层131、第一发光层132R和第二有机发光层133的多层构造作为其每个发光部E中的第一有机层叠130。第一公共有机层131可以设置有与空穴传输关联的层。作为这些层,可以设置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等。此外,第二公共有机层133可以设置有与电子传输关联的层。例如,第二公共有机层133可以设置有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辅助阴极层。
显示设备用第一公共有机层131、布置成与第一发光层132R分开的第二发光层132G和第二公共有机层133作为其每个透光部T/E中的第二有机层叠130’。
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除了发光层132R和132G之外,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中的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分别具有相同的构造。如有必要,除了第一公共有机层131和第二公共有机层133之外,还可以在发光部E或透光部T/E中的与发光层132R和132G相邻的子像素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子像素中选择性地设置空穴传输层(未示出),以便调节有机层叠130和130’中的表现出最佳发光效率的发光层132R和132G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透光部T/E的绿色发光层132G、发光部E的红色发光层132R和发光部E的蓝色发光层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
从设置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处的发光层发射的颜色不限于红色和绿色。发光部E或透光部T/E还可以设置有发射与上述颜色不同的颜色的发光层。另选地,可以在透光部T/E或具有不同区域的发光部E处设置不同的发光层。然而,当在每个透光部T/E处设置表现出最佳可视性的绿色发光层132G时,与每个透光部T/E具有发射与绿色发光层132G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层的情况相比,显示设备能表现出最大的发光效率。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状况。当在使用显示设备的应用中存在优选的颜色时,设置在透光部T/E处的发光层可以变为用于发射与绿色不同的颜色的发光层。
在所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每个透光部T/E中的透明阳极1200和阴极140之间的第二有机层叠130’具有单个层叠,并且每个发光部E中的反射阳极1100和阴极140之间的第一有机层叠130具有单个层叠。
第二实施方式
图5A和图5B是分别通过图3中的区域A和区域B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如图5A和图5B中例示的,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其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层叠S1、S2、......,这些子层叠中的相邻子层叠被电荷产生层CGL划分。
在这种情况下,子层叠S1、S2、......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包括发光层132R或132B或发光层132G以及与图4A和图4B中描述的第一公共有机层131和第二公共有机层133相似的布置在发光层上方和下方的第一公共层CML1和第二公共层CML2。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透光部T/E和每个发光部E可以分别被发光层132R或132B和发光层132G划分。第一公共层CML1和第二公共层CML2可以被均匀地形成,而没有按照区域有差异。
第三实施方式
图6A和图6B是分别通过图3中的区域A和区域B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如图6A和图6B中例示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包括与图4A的发光部E具有相同构造的发光部E。然而,在该显示设备中,其每个透光部T/E还选择性地包括与透光部T/E的第二发光层132G相邻布置的光学补偿层(OCL)135。设置光学补偿层135的原因在于,与每个发光部E中的反射阳极1100不同,透光部T/E的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包括透明电极1200作为其下电极,这样,造成反射干扰现象的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中产生的法布里-珀特(Fabry-Peort)效应与在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中的反射阳极1100和阴极140之间产生的法布里-珀特效应不同。也就是说,按照具有透明的透明阳极1100和面对透明阳极1100同时具有透射率或反射率/透射率的阴极140的布置在每个透光部T/E的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中产生的反射干扰现象表现为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的反射干扰现象不同。为此,透光部T/E还包括光学补偿层135,以调节第二发光层132G的垂直位置,这样,使得在透光部T/E用于发光时透光部T/E能够通过阴极140实现最佳发光。在这种情况下,光学补偿层135被布置成接触第二发光层132G。此外,当光学补偿层135设置在第二发光层132G下方时,在调节第二发光层132G的在透明阳极1100和阴极140之间的位置方面具有优势。此外,当光学补偿层135具有约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181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182
的厚度时,光学补偿层135对于透光部T/E的最佳发射效率是有效的。因此,第二有机层叠130’比第一有机层叠130厚,因为与发光部E相比,透光部T/E还包括光学补偿层135。
第四实施方式
图7A和图7B是分别通过图3中的区域A和区域B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如图7A和图7B中例示的,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其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层叠S1、S2、......,如图5A和图5B中例示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一样。然而,第二有机层叠130’还包括设置在层叠S1、S2、......中的至少一个处、接触层叠的发光层132G的光学补偿层135。光学补偿层135可以设置在第一有机层叠130和第二有机层叠130’中所包括的所有发光层中的每一个处。另选地,光学补偿层135可以设置在层叠S1、S2、......中的一个处以接触子层叠的发光层。另选地,当存在三个或更多个子层叠时,光学补偿层135可以被设置成分别接触两个或更多个层叠中的发光层。在以上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下,整个有机层叠中的光学补偿层135的总厚度优选地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191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192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与第一有机层叠和第二有机层叠中所包括的有机层中的任一个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来形成光学补偿层135。另选地,光学补偿层135可以包含与第一有机层叠和第二有机层叠中所包括的有机层中的任一个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如有必要,可以使用无机材料形成光学补偿层135,只要无机材料没有减少透光部T/E和发光部E中的光提取。
如有必要,当有机层叠130和130’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子层叠时,光学补偿层135不仅可以布置在发光层EML的下方,而且还可以布置在发光层EML的上方。当光学补偿层布置在多个子层叠中的多个子层叠处时,光学补偿层的布置被按以下这样的方式设置:一个光学补偿层可以布置在一个子层叠下方,而另一个光学补偿层可以布置在另一个子层叠上方,这样,能够调节子层叠的发光层EML1、EML2、......在透明阳极1200和阴极140之间的位置。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各种形式。
图8至图10是分别例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各种形式的截面图。
图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的显示设备中的发光部E的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透光部T/E的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
如图8中例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的显示设备中的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包括设置在反射阳极1100和阴极140之间的两个子层叠S1和S2。
第一子层叠S1包括依次布置的p型空穴传输层1301、第一空穴传输层1302、第一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11(红色1)/1312(蓝色1)和第一电子传输层1320。
电荷产生层1330形成在第一子层叠S1上。电荷产生层1330具有包括n型电荷产生层nCGL和p型电荷产生层pCGL的分层结构。如有必要,电荷产生层1330具有包括掺杂有p型掺杂物和n型掺杂物的主体的单层结构。另选地,电荷产生层133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p型电荷产生层pCGL和n型电荷产生层nCGL之间的缓冲层(未示出),这样,可以具有三层结构。
第二子层叠S2布置在电荷产生层1330上。第二子层叠S2具有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层130、第二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51(红色2)/1352(蓝色2)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360的多层结构。
在形成阴极140之前,可以在第二子层叠S2上形成辅助阴极层145。辅助阴极层145可以由诸如LiF这样的无机化合物和具有低功函数的透射或半透射金属化合物制成。
由有机材料制成的覆盖层170可以进一步形成在辅助阴极层145上,以保护阴极140同时增强顶部光提取。辅助阴极层145可以被包括在阴极140中,成为阴极140的构成元件,因为辅助阴极层145包含金属并且由无机材料或无机化合物制成。
在将透明基板100组装到相对的透明基板200之前的形成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的处理中的最终步骤中(图1),可以使用与第一有机层叠和第二有机层叠中的一个层相同的材料来形成覆盖层170。就此而言,覆盖层170可以被包括在透光部T/E和发光部E中的第一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第二有机发光元件OLED2的构造中。
在这种情况下,分别设置在第一子层叠S1和第二子层叠S2处的发光层(红色1和红色2/蓝色1和蓝色2)发射相同的颜色,这样,从每个子像素发射纯色。
在图8中例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中,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分别具有相同的第一子层叠S1和相同的电荷产生层1330,但是彼此的不同之处在于,与透光部T/E关联地,布置在电荷产生层1330上的第二子层叠S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空穴传输层1340和第二子层叠关联发光层(绿色2)之间的光学补偿层1345。
在这种情况下,与发光部E相似,透光部T/E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子层叠S1和第二子层叠S2’处的发射相同颜色的第一子层叠关联发光层(绿色1)和第二子层叠关联发光层(绿色2)。
发射不同颜色的每个红色发光层(红色1或红色2)、每个蓝色发光层(蓝色1或蓝色2)以及每个绿色发光层(绿色1或绿色2)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发射较长波长的光的发光层可以具有更大的厚度。如有必要,即使第一子层叠S1和第二子层叠S2和S2’的相同发光层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或不同的发光掺杂物浓度。
在上述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中,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的特征在于,仅在透光部T/E中另外设置光学补偿层1345,这样,第二子层叠S2和S2’彼此不同。另外设置光学补偿层1345的原因在于,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在阳极1100和1200方面彼此不同。
当被确定成设置第一子层叠S1和第二子层叠S2的发光层(红色1和红色2/蓝色1和蓝色2)的在发光部E中的反射阳极1100和阴极140之间的位置使得所设置的位置适于顶部光提取的第一有机层叠130的构造在不加修改地应用于第二有机层叠130’时,会出现光提取效率的下降。与此相关地,发明人发现,当透光部T/E中的透射阳极1200和阴极14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二有机层叠130’的长度)比发光部E中的反射阳极1100和阴极140之间的距离长时,透光部T/E的光提取效率得以增强。具体地,图8中例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示出了以下的情况:透光部T/E还包括光学补偿层1345,该光学补偿层1345布置在由参考标号“1353”指定的第二子层叠关联发光层(绿色2)的下方,同时接触第二层叠S2’中的第二子层叠关联发光层(绿色2)。
此外,反射阳极1100可以具有包括反射电极层111、布置在反射电极层111下方的第一透明电极层112a以及布置在反射电极层111上方的第二透明电极层112b的分层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透明阳极1200可以具有包括彼此接触的分层的第一透明电极112a和第二透明电极112b的分层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能在同一工艺中形成反射阳极1100和透明阳极1200。
根据图9中例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形式,光学补偿层1305布置在第一子层叠S1’的第一子层叠发光层(绿色1)的下方,同时接触透光部T/E中的第一子层叠发光层(绿色1)。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形式可以与图8中例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在发光部E方面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透光部T/E彼此不同。
根据图10中例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形式,光学补偿层1305和1345分别设置在透光部T/E中的第一子层叠S1’和第二子层叠S2’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形式可以与图8中例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在发光部E方面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三种形式的透光部T/E中的光学补偿层1305和1345的位置和厚度与第一种形式中的透光部T/E的光学补偿层1305和1345的位置和厚度不同。
图8或图9的透光部T/E处设置的光学补偿层1305或1345的厚度可以是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21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22
图10的透光部T/E处设置的光学补偿层1305和1345的总厚度可以是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23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24
在层叠S1’和S2’二者都具有光学补偿层的情况下(例如,分别具有光学补偿层1305和1345),每个光学补偿层1305或1345的厚度可以小于仅层叠S1’和S2’中的一个具有光学补偿层的情况下的厚度。
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述形式与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两个层叠的示例关联。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层叠的示例也可以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述形式的特征相同的特征,因为相同的发光层被应用于相应的层叠,并且在透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层叠处还设置光学补偿层。
图1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如图11中例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分别通过诸如子层叠S1和S2这样的层叠结构提供的红色发光层1131(红色1)和1351(红色2)的红色发光区域RE以及包括分别通过层叠结构提供的蓝色发光层1312(蓝色1)和1352(蓝色2)的蓝色发光区域BE的发光部E还包括绿色发光部GE,该绿色发光部GE具有分别通过层叠结构提供的绿色发光层1313(绿色1)和1353(绿色2),用于发射与透光部T/E处的层叠结构提供的发光层1313(绿色1)和1353(绿色2)相同的颜色,以便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相比,在发光显示器中实现可视性的增强。除了从发光层发射的颜色之外,发光部E中的发光层的分层结构与结合图8至图10描述的发光层的分层结构相同,这样,将不详细描述相同的分层结构。
通过按以下这种方式在透明阳极1200上形成第二有机层叠130’来形成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在透明电极1200上形成包括p型空穴传输层1301、第一空穴传输层1302、第一绿色发光层1313和第一电子传输层1320的第一层叠S1;在第一层叠S1上形成具有包括n型电荷产生层nCGL和p型电荷产生层pCGL的分层结构的电荷产生层1330;然后,在电荷产生层1330上形成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层1340、光学补偿层1345、第二绿色发光层1353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360的第二层叠S2’。
下文中,将通过实验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的发光部E和透光部T/E的组合比正面发光显示设备或透明显示设备中的发光部E和透光部T/E的组合更有效的事实。
将通过实验描述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的发光部和透光部的相应效率和相应色坐标特性。表1(图12A和图12B)和表2(图13A和图13B)在阴极材料方面的彼此不同之处在于,一个阴极由Ag:Mg合金制成而另一个阴极由铟锌氧化物(IZO)制成。每个实验示例中的构造对应于图11的构造。该实验中使用的本发明的显示设备是根据以下制造方法制造的。
图12A和图12B是分别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的显示设备的效率和CIE特性的曲线图。图13A和图13B是分别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形式的显示设备的发光部中的效率和CIE特性的曲线图。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发光部中的有机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反射阳极1100、反射型或反射/透射型的阴极140以及设置在反射阳极1100和阴极140之间的第一有机层叠。根据所发射的颜色,发光部被划分成第一发光部RE、第二发光部BE和第三发光部GE。
第一有机层叠S1包括具有第一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11、1312和1313的第一子层叠S1、电荷产生层13300(CGL)和包括在电荷产生层1330上的分层的第二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51、1352和1353的第二子层叠S2。
除了第一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11、1312和1313之外,第一子层叠S1还包括p型空穴传输层1301、第一空穴传输层1302和第一电子传输层1310。p型空穴传输层1301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1
的厚度。第一空穴传输层1302由NPD制成,并且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2
的厚度。第一电子传输层1320由基于蒽的有机化合物制成,并且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3
的厚度。第一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11、1312和1313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绿色发光层1313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4
的厚度,红色发光层1311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5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6
的厚度,并且蓝色发光层1312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7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8
的厚度。
电荷产生层1330具有包括n型电荷产生层nCGL和p型电荷产生层pCGL的分层结构。n型电荷产生层nCGL和p型电荷产生层pCGL被形成为厚度分别是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9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10
第二子层叠S2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层1340、第二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51、1352和1353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360。第二空穴传输层1340由NPD制成,并且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311
的厚度。第二电子传输层1360由基于蒽的化合物和基于LiQ的化合物制成,并且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1
的厚度。第二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51、1352和1353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绿色发光层1353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2
的厚度,红色发光层1351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3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4
的厚度,并且蓝色发光层1352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5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6
的厚度。
反射阳极1100具有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12a、反射电极11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12b的分层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透明电极层112a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12b由铟锡氧化物(ITO)制成,并且反射电极111由APC(Ag:Pb:Cu)合金制成。第一透明电极层112a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12b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7
的厚度,并且反射电极111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8
的厚度。
在图12A和图12B以及表1的实验例中,布置在第一有机层叠130上的辅助阴极层145由具有对应于1:1的Mg:LiF组分的材料制成,并且被形成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9
的厚度。此后,使用具有对应于3:1的Ag:Mg组分的材料形成阴极140,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10
然后,通过沉积NPD材料达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11
的厚度来形成覆盖层170。
图13A和图13B以及表2的实验例与上述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阴极140由IZO制成,并且被形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412
的厚度。
在表1和表2的实验例中的阴极140分别使用AgMg合金和IZO并且它的其余构造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以评价实验例中的绿色发光部的效率和色坐标。即,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实验:在这两个实验例中,第一有机层叠S1和第二有机层叠S2的构造相同,仅仅阴极140的材料有差异。在这两个实验中,在第二子层叠2中的每一个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的厚度有变化的条件下,观察效率的变化和色坐标特性的变化,以便找到发光层中的关联发光层的合适位置。
表1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51
参照图12A和图12B以及表1,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形式中,当每个发光部中的反射阳极1100的反射电极层由APC合金制成,并且每个发光部中的阴极140由AgMg合金制成时,例如,在第二子层叠S2中的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52
的条件下,具有最佳可视性的绿色发光部GE表现出219.6Cd/A的最佳效率,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色坐标CIEx和CIEy分别是0.243和0.717,这样,对于绿色波长而言,表现出优异的色坐标特性。
参照表1和表2,还可以看出,当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的厚度超过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53
时,不管阴极140的材料如何,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每个发光部都表现出色坐标特性的相当大程度的变化。
表2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61
参照图13A和图13B以及表2,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形式中的每一个发光部中,当反射阳极1100的反射电极层由APC合金制成,并且阴极140由IZO制成时,例如,在第二子层叠S2中的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62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63
的条件下,具有最佳可视性的绿色发光部GE表现出191.2Cd/A和233.7Cd/A的最佳效率,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色坐标CIEx和CIEy分别是0.240和0.707或0.280和0.686,这样,对于绿色波长而言,表现出优异的色坐标特性。
对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形式进行的上述实验适于找到在每个发光部中的具有包括反射阳极和半透射或透射电极的面对电极结构的每个有机发光元件中的发光层的有效位置。将通过以下实验观察具有与每个发光部E的面对电极结构不同的面对电极结构(透明节点和阴极)的透光部T/E中的发光层的位置是否合适。
以下实验中使用的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不仅可以对应于第五实施方式,而且可以应用于参照图8至图10描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各种形式。就此而言,在显示设备的每个发光部E中使用的层间结构可以具有红色发光部RE和蓝色发光部BE,或者可以具有红色发光部RE、绿色发光部GE和蓝色发光部BE。该显示设备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显示设备还包括透光部T/E。另外,透光部T/E与发光部E中所包括的第一有机层叠130的构造中的绿色发光部GE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透光部T/E中还包括光学补偿层1345或1305或光学补偿层1305/1345。
图14A和图14B是分别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形式的显示设备的透光部中的效率和CIE特性的曲线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形式的透光部T/E还包括布置在第二子层叠S2’的第二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53下方的光学补偿层1345。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实验中,光学补偿层1345的材料与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的材料相同,这样,厚度为大于表3中的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71
的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被视为光学补偿层。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透明阳极1200具有包括也设置在反射阳极1100处的透明阳极112a和112b的分层结构,这样,透明阳极1200由ITO制成,同时其总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72
表3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73
也就是说,如图14A和图14B以及表3中例示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图8)的第二种形式的透光部T/E包括由例如ITO制成的透明电极构成的透明阳极作为其阳极,同时(如表2中一样)包括由IZO制成的阴极。透明阳极和阴极彼此面对。透光部T/E还包括布置在透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第一子层叠S1和第二子层叠S2’。在这种情况下,透光部T/E中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的位置与每个发光部E中的第二子层叠的发光层下方布置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的位置不同,这样,透光部T/E具有与发光部E的发光效率和色坐标特性不同的发光效率和色坐标特性。也就是说,发光部E在其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81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82
时表现出最大效率,而透光部T/E在其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83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84
时表现出适于绿色发光的最大效率和色坐标特性。这意味着,当发光部E在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的厚度对应于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85
时具有最佳绿色发光效率时,在透光部T/E中的发光层的位置与发光部E中的发光层的位置不同的条件下,透光部T/E可以具有最佳发光效率,因为透光部T/E具有与发光部E的透明阳极构造不同的透明阳极构造。具体地,这意味着,透光部T/E的发光层应该布置在比发光部E中的发光层的位置高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86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87
的厚度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第二子层叠S2’处设置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88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89
的光学补偿层1345(图8)来实现位置比发光部E的位置高的透光部T/E中的发光层的布置。在实验例中,光学补偿层由与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相同的材料制成。
这样,当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形式的显示设备包括发光部和透光部时,显示设备可以具有按照每个发光部的顶部发射构造在发光驱动期间具有200Cd/A或更高的效率。除了通过每个发光部获得的效率之外,能通过设置有光学补偿层的每个发光部获得40Cd/A的附加效率。因此,可以在基板的整个区域中表现出发光效率的增强。
图15A和图15B是分别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形式的显示设备的透光部中的效率和CIE特性的曲线图。
表4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91
图15A和图15B与以下情况有关:透光部T/E包括布置在第一子层叠S1’中的发光层下方同时接触发光层的光学补偿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一空穴传输层HTL1的厚度来改变发光层的垂直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子层叠S1和S1关联,发光部E在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的预定厚度处具有最佳效率,如表2中所示,而当其第一空穴传输层HTL1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92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93
时透光部T/E具有最佳效率,如表4中所示。因此,可以看出,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中的表现出最佳效率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差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94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95
就此而言,与发光部E相比,通过在形成空穴传输层HTL1之后使用与空穴传输层HTL1相同的材料另外形成光学补偿层达到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96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97
的厚度,使透光部T/E能够获得最佳发光效率。这意味着,向图9的结构应用光学补偿层1305,使得使用空穴传输材料,在第一子层叠关联发光层1313下方形成光学补偿层1305达到厚度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98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299
即使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形式中,除了发光部E之外,还能在透光部T/E中获得附加的发光效率。因此,能在整个显示设备中实现发光效率的增强。
此外,如图10中例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形式中一样,能够分别在透光部T/E中所包括的层叠S1’和S2’处设置光学补偿层1305和1345。
表5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1
参照图10和表5,可以看出,当分别具有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2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3
的第一子层叠的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层叠的第二空穴传输层布置在透光部T/E中的发光层(绿色1和绿色2)下方时,与第一空穴传输层HTL1和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中的每一个被设置成在发光部E中达到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4
的厚度的情况相比,获得最佳效率和最佳色坐标特性。
透光部T/E的空穴传输层厚度比发光部E的空穴传输层厚度大意味着,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分别具有厚度相同的发光层的情况下,透光部T/E另外设置有形成在第一子层叠S1’中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5
的第一光学补偿层1305以及形成在第二子层叠S2’中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6
的第二光学补偿层1345。即,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处共同设置厚度均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7
的第一空穴传输层HTL1和第二空穴传输层HTL2,并且在透光部T/E中形成发光层(绿色1和绿色2)之前,使用与空穴传输层相同的材料在透光部T/E处形成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8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9
的光学补偿层。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当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包括分别发射相同颜色的绿色发光层时,与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关联地考虑绿色发光层的合适位置。如果分别在发光部和透光部设置不同颜色的发光层(例如,蓝色发光层和红色发光层),则会需要厚度与上述示例的厚度不同的光学补偿层。将参照实验对此进行描述。
在设置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处的发光层分别是蓝色发光层的情况下,当发光部E的空穴传输层HTL1的厚度为约20nm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10
至约40nm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011
时,在具有包括反射阳极(APC)和阴极(IZO)的面对电极结构的发光部E中获得最佳蓝色发光效率。
表6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11
另一方面,即使在具有包括透明阳极(ITO)和阴极(IZO)的面对电极结构的透光部T/E具有与发射蓝色的蓝色发光部相同的构造的情况下,当第一空穴传输层HTL1具有100至120nm的厚度时,透光部T/E也能表现出最佳发光效率和最佳色坐标特性。也就是说,表6和表7的实验意味着,与发光部E相比,当透光部T/E因光学补偿层而被设置成具有60nm至100nm的附加厚度时,能在透光部T/E中获得合适的蓝色发光效率。
表7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21
在设置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处的发光层分别是红色发光层的情况下,当发光部E的空穴传输层HTL1的厚度为约40nm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22
(如表8中例示的)时,在具有包括反射阳极(APC)和阴极(IZO)的面对电极结构的发光部E中获得最佳红色发光效率。
另一方面,即使在具有包括透明阳极(ITO)和阴极(IZO)的面对电极结构的透光部T/E具有与发射红色的红色发光部相同的构造的情况下,当第一空穴传输层HTL1具有110nm至140nm的厚度时,透光部T/E也能表现出最佳发光效率和最佳色坐标特性。也就是说,表8和表9的实验意味着,与发光部E相比,当透光部T/E因光学补偿层而被设置成具有70至100nm的附加厚度时,能在透光部T/E中获得合适的红色发光效率。
表8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31
表9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41
也就是说,参照在向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分别应用相同颜色的发光层的条件下分别针对发光部E和透光部T/E进行的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与发光部E相比,当透光部T/E另外设置有厚度为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42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43
的光学补偿层时,透光部T/E能具有最佳发光效率。此外,上述实验例表明针对分别通过两个层叠结构设置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中的每一个中的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OLED2的情况进行的实验的结果。当通过单个层叠结构设置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OLED2时,光学补偿层的厚度可以减小至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44
另一方面,当在发光部E(红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和透光部T/E(绿色发光层)处设置不同发光层的条件下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中的每一个处设置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OLED2时,另外设置在透光部T/E处的光学补偿层能具有高达
Figure BDA0002065073820000345
的厚度上限。
下文中,将把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发光区与比较例的发光区进行比较。
图16A和图16B分别例示根据比较例的显示设备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平面图。
图16A例示根据比较例的显示设备。如图16A中例示的,根据比较例的显示设备具有从透光部E中去除阳极和发光层以向透光部E提供所期望透明度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当由于透光部E的上述构造而不包括被线SL和DL的布置遮盖的区域时,发光部E的红色发光区域、绿色发光区域和蓝色发光区域具有与有效显示区AA的约20%对应的发光区。
另一方面,如图16B中例示的,在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除了对应于相应发光部E的区域BE和RE之外,其透光部T/E还用作发光部G(T/E)。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透光部T/E由于其双面透射而表现出相对下降的发光效率,但是除了在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之间的堤150(图3)以外,透光部/TE的大部分区域可以被用作发光区。因此,透光部T/E能确保与有效显示区AA的约66.8%对应的发光区。因此,可以看出,能在显示设备中实现发光效率的增强。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平面布局。
图17和图18是分别例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1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向透光部T/E应用包括具有高发光效率的绿色发光层的第二有机层叠130’(图1)的结构,并且除了具有包括红色发光层的第一有机层叠130(图1)的结构的红色发光区域RE以及包括蓝色发光层的第一有机层叠130(图1)的结构的蓝色发光区域BE之外,发光部E还包括具有包括绿色发光层的第一有机层叠130(图1)的结构的绿色发光区域GE。
在这种情况下,红色发光区域RE、绿色发光区域GE和蓝色发光区域BE在平面中彼此间隔开。布置在透光部G(T/E)中的绿色发光层可以与红色发光区域或部分RE的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区域或部分GE的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区域或部分BE的蓝色发光层间隔开。
尽管发光部E中的红色发光区域RE和绿色发光区域GE被例示为在图17中在平面中彼此接触,但是可以在每个有机层叠中的红色发光区域RE和绿色发光区域GE之间布置堤(未示出),使得红色发光区域RE和绿色发光区域GE彼此间隔开,以便防止在发光期间的颜色混合。
在这种情况下,与发光部E的其它区域相比,为发光部E中的发光效率相对低的蓝色发光区域BE分配相对大的面积。红色发光区域RE和绿色发光区域GE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有机层叠130的结构被分配从蓝色发光区域BE中的第一有机层叠130的结构对半分出的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颜色的发光部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用于驱动发光部的薄膜晶体管,并且还可以具有与之前发光部相邻布置的发光部中所包括的薄膜晶体管的构造。
图1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在该显示设备中,每个发光部E被对半分,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区域在发光部E中彼此相邻地布置,这与图2的结构不同。此外,透光部设置有中部绿色发光区域,并且红色发光区域或蓝色发光区域在每个发光部中与绿色发光区域相邻地布置。
尽管第七实施方式例示了红色发光区域RE或蓝色发光区域BE在每个发光部中与绿色发光区域GE相邻地布置,但是设置在每个发光区域处的绿色发光层和红色或蓝色发光层能通过设置在相邻层之间的堤而彼此间隔开。
另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发光部相对于每个透光部T/E布置在一个对角方向上的左上位置和右下位置以及另一个对角方向上的右上位置和左下位置。透光部T/E和相应发光部GE、RE和BE之间的间隔可以相等。
在图18中例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中,绿色发光区域布置在相对于每个透光部布置在一个对角方向上的左上位置和右下位置以及另一个对角方向上的右上位置和左下位置处的发光部处,这样,与红色发光区域和蓝色发光区域相比具有最大面积。由于如上所述在显示设备处设置大面积的绿色发光区域,因此能够实现发光效率的增强,因为绿色表现出最高的可视性。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用于驱动发光部的薄膜晶体管之外,不同颜色的每个发光部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与发光部相邻布置的透光部的薄膜晶体管的构造。
在平面图中,主要示出了发光部E和透光部T/E,并且省略了诸如薄膜晶体管的电路构造。如以上参照图1至图3描述的,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器可以设置在布置在发光部E中的相邻发光部之间或者每个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之间的堤150的下方,这样,能防止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器被看见。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
图19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如图19中例示的,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单个薄膜晶体管TFT设置在发光部E处,以便除了驱动发光部E之外还驱动透光部T/E。分别设置在相邻的透光部T/E和发光部E处的透明阳极12和反射阳极11连接到薄膜晶体管TFT,这样,透光部T/E和发光部E二者被薄膜晶体管TFT驱动。如有必要,能通过对薄膜晶体管TFT进行时分来选择性地进行发光部E的显示和透光部T/E的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包括针对发光部E布置在被分成发光部E和透光部T/E的透明基板10上的有机层叠50和阴极40以及针对透光部T/E布置在透明基板10上的有机层叠50和阴极40。发光部E的有机层叠5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反射电极11和第一发光层EML1。透光部T/E的有机层叠50包括透明电极12和第二发光层EML2。
在相对的透明基板20处,设置对应于发光部E的滤色器层21。封装层30设置在透明基板10和相对的透明基板20之间。
参考标号“45”指定除了发光部E和透光部T/E之外的区域。区域45是用于遮蔽诸如线这样的遮挡元件并且用于划分邻近像素的区域的区域。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将有机发光层描述为发光层,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有机发光层。例如,可以形成诸如量子点发光层这样的无机发光层作为替代物。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发光部和透光部的相应有机发光元件OLED1和OLED2可以通过其与不同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1和TFT2的连接而被独立驱动。因为透光部的区域在发光操作期间也执行发光功能,所以能够增强整个显示设备的发光效率。另外,能够通过限制发光部的区域内的线和薄膜晶体管的电路区域来增大透光部的区域。
从以上描述清楚的是,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显示设备设置有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元件在其具有用于透明显示的彼此面对的透明基板的透光部处能发光,这样,可以使用显示设备中的大部分区域作为发光区域。因此,能够解决因在相关技术的透明显示设备中单单连续驱动发光部而造成的寿命缩短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基板的大部分区域中能够进行发光驱动,这样,能够延长显示设备的寿命,因为每个区域的电流密度降低。
第二,不仅在发光部中,而且在透光部中,能够进行发光驱动,这样,能实现发光效率的增强。
第三,透光部的电极结构是透明电极彼此面对的结构,与发光部的电极结构不同。因此,透光部能实现透明显示。
第四,透光部的有机发光元件具有在面对的透明电极结构之间设置光学补偿层的结构,这样,该光学补偿层比发光部的光学补偿层厚。因此,能够增强从透光部射出的颜色的印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形。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修改形式和变形形式,前提是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5月2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061350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特此以引用方式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明。

Claims (19)

1.一种具有发光部和透光部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
透明基板;
反射阳极,该反射阳极在所述发光部中的所述透明基板上;
透明阳极,该透明阳极在所述透光部中的所述透明基板上;
第一发光层,该第一发光层布置在所述发光部中的所述反射阳极上;
第二发光层,该第二发光层布置在所述透光部中的所述透明阳极上;
阴极,该阴极布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二者上;
第一有机层叠,该第一有机层叠与所述发光部关联并且包括在所述反射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所述第一发光层;以及
第二有机层叠,该第二有机层叠与所述透光部关联并且包括在所述透明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所述第二发光层,
其中,所述第二有机层叠包括光学补偿层,所述第二有机层叠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有机层叠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还包括:
第一薄膜晶体管,该第一薄膜晶体管布置在所述透光部的外部,同时电连接到所述反射阳极;以及
第二薄膜晶体管,该第二薄膜晶体管布置在所述透光部的外部,同时电连接到所述透明阳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每一个包括通过电荷产生层分开的至少两个子层叠;
所述第一有机层叠中的每一个子层叠设置有所述第一发光层;并且
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每一个子层叠设置有所述第二发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有机层叠的所述光学补偿层接触所述两个子层叠中的至少一个子层叠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还包括:
第一公共有机层,该第一公共有机层公共地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所述两个子层叠的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下方;以及
第二公共有机层,该第二公共有机层公共地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叠和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的所述两个子层叠的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学补偿层包含与所述第一公共有机层或所述第二公共有机层中所包括的有机层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有机层叠中包括的所述光学补偿层的总厚度为
Figure FDA0003286533840000021
Figure FDA00032865338400000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用于发射第一波长的光的第一彩色发光层和用于发射第二波长的光的第二彩色发光层;并且
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用于发射与所述第一波长和所述第二波长不同的第三波长的光的第三彩色发光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被交替地布置,同时彼此间隔开;并且
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中的每一个被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三彩色发光层包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波长比所述第一波长长并且比所述第二波长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用于发射第一波长的光的第一彩色发光层、用于发射第二波长的光的第二彩色发光层和用于发射第三波长的光的第三彩色发光层;并且
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用于发射所述第三波长的光的第四彩色发光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波长比所述第一波长长并且比所述第二波长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四彩色发光层电联接到同一薄膜晶体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彼此间隔开;并且
所述第四彩色发光层被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包围并且与所述第一彩色发光层、所述第二彩色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间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彩色发光层在所述发光部中占据最大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波长为430nm至490nm,所述第三波长为510nm至590nm,并且所述第二波长为600nm至650n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阴极包含在520nm的波长下表现出70%或更大的透射率的金属合金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透明阳极包括具有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的分层结构;并且
所述反射阳极与分别布置在所述发光部的所述反射阳极下方和上方的第三透明电极层和第四透明电极层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还包括:
滤色器层,该滤色器层在所述发光部中位于所述阴极上方,用于透射从所述第一发光层发射的光。
CN201910418117.4A 2018-05-29 2019-05-20 显示设备 Active CN110544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61350 2018-05-29
KR1020180061350A KR102551867B1 (ko) 2018-05-29 2018-05-29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4749A CN110544749A (zh) 2019-12-06
CN110544749B true CN110544749B (zh) 2022-03-22

Family

ID=66668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8117.4A Active CN110544749B (zh) 2018-05-29 2019-05-20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2072B2 (zh)
EP (1) EP3576157B1 (zh)
JP (1) JP6814843B2 (zh)
KR (1) KR102551867B1 (zh)
CN (1) CN1105447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09512B1 (ko) * 2018-06-27 2023-12-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널, 디스플레이 및 차량용 디스플레이
US20200266389A1 (en) * 2019-02-19 2020-08-20 Int Tech Co., Ltd. Light emitting panel
KR20210013493A (ko) * 2019-07-26 2021-0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048564A (zh) * 2019-12-18 2020-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83804A (ko) 2019-12-27 2021-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표시 장치
US11094758B1 (en) 2020-02-07 2021-08-1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device
CN111261688A (zh) * 2020-02-07 2020-06-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
CN111192912B (zh) * 2020-02-26 2023-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20019202A (ko) 2020-08-07 2022-0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12151584B (zh) * 2020-09-21 2022-07-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和终端
CN112259591B (zh) * 2020-10-22 2023-04-11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031718A1 (ja) * 2021-08-31 2023-03-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3052908A1 (ja) * 2021-09-30 2023-04-0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CN116686409A (zh) * 2021-12-27 2023-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05198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30113843A1 (en) * 2011-11-04 2013-05-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40183482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70200778A1 (en) * 2016-01-13 2017-07-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85019B1 (ko) * 2011-01-04 2016-1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101829890B1 (ko) * 2011-12-23 2018-02-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1275810B1 (ko) 2012-01-20 2013-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92705B1 (ko) * 2013-08-16 2020-03-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71944B1 (ko) * 2016-06-15 2023-08-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05198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30113843A1 (en) * 2011-11-04 2013-05-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40183482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70200778A1 (en) * 2016-01-13 2017-07-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51867B1 (ko) 2023-07-05
US10862072B2 (en) 2020-12-08
CN110544749A (zh) 2019-12-06
JP2019208027A (ja) 2019-12-05
KR20190135848A (ko) 2019-12-09
JP6814843B2 (ja) 2021-01-20
EP3576157B1 (en) 2024-02-21
US20190372057A1 (en) 2019-12-05
EP3576157A2 (en) 2019-12-04
EP3576157A3 (en) 2019-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4749B (zh) 显示设备
USRE49260E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pacer between sub-pixels
CN112071996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使用该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9425422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205994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62897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2097456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CN110649063B (zh) 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US1067300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332100A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KR2018007595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20111798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CN108134012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7003417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30152630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130072468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KR10243058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87794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적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645149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646216B1 (ko) 양면 발광형 백색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861034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pixel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he light emitting member
US20230217770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1569699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998908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053951A (zh) 包括白色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