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3201A -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 Google Patents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3201A
CN110543201A CN201810522719.XA CN201810522719A CN110543201A CN 110543201 A CN110543201 A CN 110543201A CN 201810522719 A CN201810522719 A CN 201810522719A CN 110543201 A CN110543201 A CN 110543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effect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effect transistor
curr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27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海平
余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fers To Core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fers To Core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fers To Core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fers To Core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227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32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3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3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1Voltage to current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5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sensing a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or its load in addition to means responsive to dev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e.g. current, voltage, power factor
    • G05F1/567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sensing a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or its load in addition to means responsive to dev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e.g. current, voltage, power factor f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流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包括:温度电流生成模块,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将外部电压转换为温度系数电流,并向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温度系数电流;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根据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根据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控制模块,根据用户输入调整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之间的比例。本发明能够实现最大负温度系数电流到最大正温度系数电流的较大温度范围内的配置选择,电流源的适应性更好。

Description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流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背景技术
在模拟数字电路中都需要参考电流源,参考电流源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电路的性能。电流源的稳定性指标主要有:电源抑制比、温度系数等。为了满足电路在恶劣的外界温度环境下止常工作的要求,参考电流源必须具有一定范围内的温度系数。但是,目前的电流源的温度系数是与电流源电路相关,电流源的制成那么也决定了电流的温度系数,不同环境要运用不同温度系数的电流源,使得电流源的适应性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旨在实现温度系数电流的较大温度范围内的配置选择,提高电流源的适应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流源控制电路,包括: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与外部电源连接,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用于将外部电压转换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并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向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之间的比例。
可选的,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包括:第一正输出端、第二正输出端、第一负输出端和第二负输出端;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正输出端和第一负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二正输出端和第二负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正输出端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第二正输出端向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负输出端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第二负输出端向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可选的,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还包括: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和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
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正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二正输出端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负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二负输出端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第一放大管、第二放大管、第三放大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三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放大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一放大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放大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三放大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放大管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一放大管的集电极和基极、所述第二放大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放大管的集电极和基极均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包括:放大器、第八场效应管、第九场效应管、第十场效应管和第三电阻;
所述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均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负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还包括:第十一场效应管、第十二场效应管、第十三场效应管、第十四场效应管和第十五场效应管;
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还分别与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均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均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均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负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还包括:第十六场效应管、第十七场效应管、第十八场效应管、第十九场效应管和第二十场效应管;
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的源极还分别与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均与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均接地。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控制模块的正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负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占比;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占比。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晶体管和至少两个开关元件;
每个所述晶体管的栅极相互连接,每个所述晶体管的源极相互连接;
每个所述晶体管的漏极与每个所述开关元件一一对应连接;
每个所述开关元件之间并联。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流源,包括外壳和多个操控按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且与所述多个操控按钮连接的如上述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流源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温度电流生成模块将外部电压转换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并向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温度系数电流;然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根据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根据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控制模块再根据用户输入调整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之间的比例,进而实现最大负温度系数电流到最大正温度系数电流的较大温度范围内的配置选择,使得电流源的适应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流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温度系数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温度系数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源控制电路,包括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和控制模块400。
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与外部电源连接,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还分别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连接。
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将外部电压转换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并向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输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同时向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输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与控制模块400连接;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400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与控制模块400连接;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400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控制模块400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控制模块400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之间的比例。
上述电流源控制电路,通过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将外部电压转换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并向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输出温度系数电流;然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根据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400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根据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400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控制模块400再根据用户输入调整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之间的比例,进而实现最大负温度系数电流到最大正温度系数电流的较大温度范围内的配置选择,使得电流源的适应性更好。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一个实施例中,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包括:第一正输出端Ipt1、第二正输出端Ipt0、第一负输出端Int1和第二负输出端Int0。
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的第一正输出端Ipt1和第一负输出端Int1均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连接。
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的第二正输出端Ipt0和第二负输出端Int0均与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连接。
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的第一正输出端Ipt1向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输出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的第二正输出端Ipt0向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输出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
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的第一负输出端Int1向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的第二负输出端Int0向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可选的,参见图2和图3,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还包括: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和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
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的第二输出端与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的第一正输出端Ipt1连接,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的第三输出端与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的第二正输出端Ipt0连接。
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向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输出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
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的第一输出端与温度电流生成模100块的第一负输出端Int1连接,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的第二输出端与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的第二负输出端Int0连接。
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向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可选的,如图3,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第六场效应管Q6、第七场效应管Q7、第一放大管Z1、第二放大管Z2、第三放大管Z3、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和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和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
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七场效应管Q7的源极连接。
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
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的第三输出端连接。
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源极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还与第七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与第一放大管Z1的发射极连接。
第七场效应管Q7的漏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放大管Z2的发射极连接。
第一放大管Z1的基极与第二放大管Z2的基极连接。
第三放大管Z3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放大管Z3的发射极还与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第七场效应管Q7的源极、第一放大管Z1的集电极和基极、第二放大管Z2的集电极、第三放大管Z3的集电极和基极均接地。
示例性的,参见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温度系数电流的变化示意图,第一温度系数电流为正温度系数电流,正温度系数电流随着绝对温度的升高二变大。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接收外部电压,采用带隙基准原理,通过第二电阻R2,实现正温度系数电压到正温度系数电流的转换,即产生正温度系数电流,使电流与实际温度无关,与绝对温度成正比,产生正温度系数电流输出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
可选的,参见图3,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包括:放大器OP、第八场效应管Q8、第九场效应管Q9、第十场效应管Q10和第三电阻R3。
放大器OP的正输入端与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的输入端连接,放大器OP的负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放大器OP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八场效应管Q8的栅极、第九场效应管Q9的栅极和第十场效应管的Q10栅极连接。
第八场效应管Q8的源极分别与第九场效应管Q9的源极和第十场效应管Q10的源极连接,第八场效应管Q8的漏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
第九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第十场效应管Q10的漏极与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
示例性的,参见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温度系数电流的变化示意图,第二温度系数电流为负温度系数电流,负温度系数电流随着绝对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20的输入端接收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110的带隙基准电流,通过放大器OP的放大转换,然后通过第三电阻R3,实现负温度系数电压到负温度系数电流的转换,即产生负温度系数电流,使电流与实际温度无关,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产生负温度系数电流输出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
上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电流与实际温度无关,与绝对温度成线性关系,产生的不同温度系数电流输出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进行更正调整,进而可配置较大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系数电流。
进一步地,参见图6,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均与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连接。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正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负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400连接。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输出端向所述控制模块400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可选的,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还包括: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第十三场效应管Q13、第十四场效应管Q14和第十五场效应管Q15。
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源极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正输入端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源极还与栅极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栅极与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栅极连接。
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源极还分别与第十三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第十三场效应管Q13的栅极和第十四场效应管Q14的栅极连接。
第十三场效应管Q13的栅极与第十四场效应管Q14的栅极连接。
第十四场效应管Q14的源极与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漏极连接。
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漏极与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栅极连接,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栅极和源极均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
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源极和漏极、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源极和漏极、第十三场效应管Q13的源极和漏极、第十四场效应管Q14的源极和漏极均接地。
示例性的,参见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变化示意图,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为负温度系数更正电流,负温度系数电流随着绝对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正输入端接收正温度系数电流,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的负输入端接收负温度系数电流,将负温度系数电流与正温度系数电流通过场效应管进行相减处理,产生更大温度范围内的负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并输出到控制模块400。
上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可产生稳定、更大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模块400配置较大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系数电流。
进一步地,参阅图6,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均与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连接;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正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负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400连接;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输出端向控制模块400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还包括: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第十七场效应管Q17、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第十九场效应管Q19和第二十场效应管Q20。
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的源极与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正输入端连接,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的源极还与栅极连接,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的栅极与第十七场效应管Q17的栅极连接。
第十七场效应管Q17的源极与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七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还分别与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源极、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栅极和第十九场效应管Q19的栅极连接。
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栅极与第十九场效应管Q19的栅极连接。
第十九场效应管Q19的源极与第二十场效应管Q20的漏极连接。
第二十场效应管Q20的漏极与第二十场效应管Q20的栅极连接,第二十场效应管Q20的栅极和源极均与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
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漏极、第十七场效应管Q17的源极和漏极、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源极和漏极、第十九场效应管Q19的源极和漏极均接地。
示例性的,参见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变化示意图,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为正温度系数更正电流,正温度系数电流随着绝对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正输入端接收负温度系数电流,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的负输入端接收正温度系数电流,将正温度系数电流与负温度系数电流通过场效应管进行相减处理,产生更大温度范围内的正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并输出到控制模块400。
上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可产生稳定、更大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模块400配置较大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系数电流。
可选的,上述每个场效应管均可以为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应理解,本实施例对上述每个场效应管为MOS管的类型不做限定,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也可以是N-MOS(Nega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可选的,第一放大管Z1、第二放大管Z2、第三放大管Z3可以是场效应管,例如MOS管,也可以是三极管。本实施例对第一放大管Z1、第二放大管Z2、第三放大管Z3的类型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参阅图2,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0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控制模块400的正输入端和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连接,控制模块400的负输入端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连接。
控制模块400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410和第二控制单元420。
第一控制单元410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400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410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400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控制单元410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占比。
第二控制单元420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400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420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400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控制单元420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占比。
可选的,第一控制单元410和第二控制单元420均包括:至少两个晶体管和至少两个开关元件。
每个晶体管的栅极相互连接,每个晶体管的源极相互连接。
每个晶体管的漏极与每个开关元件一一对应连接。即晶体管的个数与开关元件的个数相等。
每个开关元件之间并联。
示例性的,如图9,第一控制单元410包括:场效应管Q21、场效应管Q22、场效应管Q23和场效应管Q24。
场效应管Q21的源极依次与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场效应管Q22的源极、场效应管Q23的源极、场效应管Q24的源极连接,且场效应管Q21的源极还与外部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21的栅极依次与场效应管Q15的栅极、场效应管Q22的栅极、场效应管Q23的栅极、场效应管Q24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21的漏极与开关元件sn4连接,场效应管Q22的漏极与开关元件sn3连接,场效应管Q23的漏极与开关元件sn2连接,场效应管Q24的漏极与开关元件sn1连接。开关元件sn4至sn1依次并联,开关元件sn4至sn1的共接点作为第一控制单元410输出端。
示例性的,如图9,第二控制单元420包括:场效应管Q25、场效应管Q26、场效应管Q27和场效应管Q28。
场效应管Q25的源极依次与场效应管Q20的源极、场效应管Q26的源极、场效应管Q27的源极、场效应管Q28的源极连接,且场效应管Q25的源极还与外部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25的栅极依次与场效应管Q20的栅极、场效应管Q26的栅极、场效应管Q27的栅极、场效应管Q28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25的漏极与开关元件sp4连接,场效应管Q26的漏极与开关元件sp3连接,场效应管Q27的漏极与开关元件sp2连接,场效应管Q28的漏极与开关元件sp1连接。开关元件sp4至sp1依次并联,开关元件sp4至sp1的共接点作为第一控制单元410输出端。
具体的,第一控制单元410接收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即接收负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第二控制单元420接收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即接收正温度系数更正电流。调整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占比,用户可以通过开关元件sn4~sn1的断开或导通对负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大小进行选择,调整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占比,用户可以通过开关元件sp4~sp1的断开或导通对负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大小进行选择,进而实现正负温度系数电流的配置。
示例性的,当开关元件sn4至sn1全部导通,而开关元件sp4至sp1全断开时,此时获得最大负温度系数电流;反之,当开关元件sn4至sn1全断开而开关元件sp4至sp1全部导通时,获得最大正温度系数电流。进而通过配置开关元件sn4至sn1和开关元件sp4至sp1的断开或导通,实现最大负温度系数电流到最大正温度系数电流的选择。
可选的,上述每个晶体管均可以为MOS管或放大管。应理解,本实施例对上述每个晶体管的类型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是对控制模块400的举例说明,并不是对控制模块400的电路结构的限定。控制模块400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设计决定选取晶体管和开关元件的数量,根据用户对开关元件的操作调整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之间的比例。
上述控制模块400,根据用户输入将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进行比例调整,产生设定的温度系数电流,实现多种温度系数电流的输出,并可实现接近0温度系数电流的输出,使得电流源的适应性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温度电流生成模块100将外部电压转换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并向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输出温度系数电流;然后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200根据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400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300根据温度系数电流向控制模块400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控制模块400再根据用户输入调整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之间的比例,进而实现最大负温度系数电流到最大正温度系数电流的较大温度范围内的配置选择,使得电流源的适应性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源,包括外壳和多个操控按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且与所述多个操控按钮连接的如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且具有上述电流源控制电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流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与外部电源连接,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用于将外部电压转换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并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向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之间的比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包括:第一正输出端、第二正输出端、第一负输出端和第二负输出端;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正输出端和第一负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二正输出端和第二负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正输出端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第二正输出端向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负输出端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第二负输出端向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还包括: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和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
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正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二正输出端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一负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的第二负输出端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第一放大管、第二放大管、第三放大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三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放大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一放大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放大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三放大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放大管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一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一放大管的集电极和基极、所述第二放大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放大管的集电极和基极均接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包括:放大器、第八场效应管、第九场效应管、第十场效应管和第三电阻;
所述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温度电流生成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均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负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还包括:第十一场效应管、第十二场效应管、第十三场效应管、第十四场效应管和第十五场效应管;
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还分别与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均与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均接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均与所述温度电流生成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温度系数电流,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负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二温度系数电流;
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
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还包括:第十六场效应管、第十七场效应管、第十八场效应管、第十九场效应管和第二十场效应管;
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源极还与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的源极还分别与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均与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均接地。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控制模块的正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负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所述第一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占比;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调整所述第二温度系数更正电流的占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晶体管和至少两个开关元件;
每个所述晶体管的栅极相互连接,每个所述晶体管的源极相互连接;
每个所述晶体管的漏极与每个所述开关元件一一对应连接;
每个所述开关元件之间并联。
10.一种电流源,包括外壳和多个操控按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且与所述多个操控按钮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流源控制电路。
CN201810522719.XA 2018-05-28 2018-05-28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Pending CN1105432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2719.XA CN110543201A (zh) 2018-05-28 2018-05-28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2719.XA CN110543201A (zh) 2018-05-28 2018-05-28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3201A true CN110543201A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0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2719.XA Pending CN110543201A (zh) 2018-05-28 2018-05-28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3201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5857B1 (en) * 1998-12-22 2001-07-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circuit with variabl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N1340750A (zh) * 2000-08-31 2002-03-20 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度系数参考电流源产生电路
CN1691114A (zh) * 2004-04-27 2005-11-02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el驱动电路、参考电流产生器电路和有机el显示设备
US20070108397A1 (en) * 2005-11-15 2007-05-17 Lee Kah W Current transfer ratio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70210784A1 (en) * 2006-03-06 2007-09-13 Kuang-Feng Sung Current source with adjustabl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N101231536A (zh) * 2007-01-25 2008-07-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可调节温度系数的偏流发生装置
US20120119819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urrent circuit having selec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US20130009622A1 (en) * 2011-07-07 2013-01-10 Min-Hung Hu Device and Module of Triggering and Generating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urrent
CN103529896A (zh) * 2012-07-02 2014-01-22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参考电流源及参考电流产生电路
US20140152106A1 (en) * 2012-12-03 2014-06-05 Hyundai Motor Company Current generation circuit
US20150309527A1 (en) * 2012-11-07 2015-10-29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factor circui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radar device
CN206479869U (zh) * 2017-02-28 2017-09-08 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低电压带隙基准电路、芯片、移动电源及行车记录仪
CN107196626A (zh) * 2017-07-11 2017-09-22 珠海晶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温度补偿及带工艺误差修正的时钟产生器
CN208298050U (zh) * 2018-05-28 2018-12-28 深圳指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5857B1 (en) * 1998-12-22 2001-07-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circuit with variabl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N1340750A (zh) * 2000-08-31 2002-03-20 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度系数参考电流源产生电路
CN1691114A (zh) * 2004-04-27 2005-11-02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el驱动电路、参考电流产生器电路和有机el显示设备
US20070108397A1 (en) * 2005-11-15 2007-05-17 Lee Kah W Current transfer ratio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70210784A1 (en) * 2006-03-06 2007-09-13 Kuang-Feng Sung Current source with adjustabl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N101231536A (zh) * 2007-01-25 2008-07-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可调节温度系数的偏流发生装置
US20120119819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urrent circuit having selec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US20130009622A1 (en) * 2011-07-07 2013-01-10 Min-Hung Hu Device and Module of Triggering and Generating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urrent
CN103529896A (zh) * 2012-07-02 2014-01-22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参考电流源及参考电流产生电路
US20150309527A1 (en) * 2012-11-07 2015-10-29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factor circui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radar device
US20140152106A1 (en) * 2012-12-03 2014-06-05 Hyundai Motor Company Current generation circuit
CN206479869U (zh) * 2017-02-28 2017-09-08 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低电压带隙基准电路、芯片、移动电源及行车记录仪
CN107196626A (zh) * 2017-07-11 2017-09-22 珠海晶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温度补偿及带工艺误差修正的时钟产生器
CN208298050U (zh) * 2018-05-28 2018-12-28 深圳指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慧丽;冯全源;: "带工艺修调的低温漂片内振荡器设计", 电子技术应用, no. 09, 31 December 2016 (2016-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88180B2 (en) Programmable gain current amplifier
US20090315594A1 (en) Source/Emitter Follower Buffer Driving a Switching Load and Having Improved Linearity
EP2383885A1 (en)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WO2001008301A1 (en) Low noise differential input, differential output amplifier and method
WO2021227275A1 (zh) 增益补偿装置和偏置电路装置
CN109546981B (zh) 差分输入电路及放大电路、显示装置
US5442352A (en) Linear attenuator for current-mode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DAC) or the like
US6542098B1 (en) Low-output capacitance, current mode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JPH0236992B2 (zh)
JPH0261804B2 (zh)
US5867035A (en) Voltage to current conversion circuit for converting voltage to multiple current outputs
US10141897B2 (en) Source follower
US7724061B2 (en) Active clamp circui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16388763B (zh) 一种兼容电压/电流输出的dac
US5999049A (en)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having non-linerity cancellation feature
US7956784B2 (en) DA converter including conversion amplifier having output voltage with improved linearity
CN110543201A (zh) 电流源控制电路和电流源
US5172017A (en) Integrated circuit arrangement including a differential amplifier which generates a constant output voltage over a large temperature range
US5113146A (en) Amplifier arrangement
KR940003086B1 (ko) D/a 컨버터
CN115459777A (zh) 一种适用于差分电流舵dac的偏置电路
US6556070B2 (en) Current source that has a high output impedance and that can be used with low operating voltages
US5394080A (en) Universal signal converter using multiple current mirrors
TW580788B (en)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N110460338B (zh) 一种采样保持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