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2195B -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2195B
CN110542195B CN201910907493.XA CN201910907493A CN110542195B CN 110542195 B CN110542195 B CN 110542195B CN 201910907493 A CN201910907493 A CN 201910907493A CN 110542195 B CN110542195 B CN 1105421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compressor
operating frequency
frequency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74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2195A (zh
Inventor
胡余生
魏会军
胡艳军
阙沛祯
翟元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9074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21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2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2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2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2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该方法包括: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基于等效运行频率,确定压缩机在如下任意一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中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以及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压缩机处于低频率运行时,尽管可以通过提高电机反电动势的方式实现提升压缩机电机效率,但是会导致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或运行频率较高时能效衰减严重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滚动转子式变频压缩机具有冷量输出范围大的特点,可满足用户对不同冷量输出范围的需求。然而,当压缩机运行频率较低时,压缩机性能系数(COP)因电机效率和泵体效率急剧衰减而大幅降低。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部分厂家提出采用电机绕组连接方式切换方案解决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效率大幅降低的问题。普通常规压缩机电机采用固定的绕组连接方式(通常星形连接),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其绕组连接方式保持不变,其额定负载下的能效最高,但低负荷运行时的电机效率较低。而在双绕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能根据不同负载自由切换两种绕组连接方式,在高负荷运行时采用低反电动势连接(例如:三角形连接),由此提高压缩机最高运行频率和高频运行时的效率,低负荷运行时采用高反电动势连接(例如:星型连接),由此提高压缩机能效。
利用上述特性,当压缩机低频运行时电机采用星形连接形式,提升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效率,以及当压缩机高频运行时电机采用三角形连接,弥补星形连接在高频无法运行或效率低的问题。该技术可一定程度上提升压缩机在低频运行的效率。然而,当压缩机处于低频率运行时,尽管可以通过提高电机反电动势的方式实现提升压缩机电机效率,但是会导致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或运行频率较高时能效衰减严重。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部分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压缩机处于低频率运行时,尽管可以通过提高电机反电动势的方式实现提升压缩机电机效率,但是会导致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或运行频率较高时能效衰减严重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压缩机负荷率包括: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其中,该方法包括:
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基于等效运行频率,确定压缩机在如下任意一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中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以及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
可选地,当在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在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泵体运行模式不变;当在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泵体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与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电机绕组在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当在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连接方式不变,泵体的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
可选地,低反电动势连接包括:串联连接或串绕连接,高反电动势连接包括:并联连接和并绕连接。
可选地,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其中,该方法包括:
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联模式、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全负荷并联模式。
可选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串联连接;部分负荷并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联连接;全负荷并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联连接。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绕连接和并绕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其中,该方法包括:
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绕模式、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全负荷并绕模式。
可选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串绕连接;部分负荷并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绕连接;全负荷并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绕连接。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压缩机负荷率包括: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其中,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等效运行频率,确定压缩机在如下任意一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中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以及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
可选地,当在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在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泵体运行模式不变;当在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泵体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与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电机绕组在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当在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连接方式不变,泵体的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
可选地,低反电动势连接包括:串联连接或串绕连接,高反电动势连接包括:并联连接和并绕连接。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其中,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联模式、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全负荷并联模式。
可选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串联连接;部分负荷并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联连接;全负荷并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联连接。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绕连接和并绕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其中,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绕模式、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全负荷并绕模式。
可选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串绕连接;部分负荷并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绕连接;全负荷并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绕连接。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用于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中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中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中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至少部分实施例中,采用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以及压缩机负荷率包括: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的方式,通过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以及基于等效运行频率确定压缩机在如下任意一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中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以及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达到了通过变容实现压缩机泵体效率的提升以及通过绕组切换实现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电机效率的提升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压缩机在通过运行模式的转换,大幅提升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COP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压缩机处于低频率运行时,尽管可以通过提高电机反电动势的方式实现提升压缩机电机效率,但是会导致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或运行频率较高时能效衰减严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变容结构示例一的压缩机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变容结构示例一的变容缸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变容结构示例一的变容缸卸载状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变容结构示例一的变容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变容结构示例二的制冷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变容结构示例二的一种压缩机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变容结构示例二的另一种压缩机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压缩机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的泵体效率随负荷率输出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上盖组件及接线柱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分别在电机为串联、并联或串绕、并绕结构时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绕组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绕组连接形式为并绕(或并联)结构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绕组连接形式为串绕(或串联)结构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压缩机电机绕组分别为串联和并联连接时的电机效率随频率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15(b)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压缩机电机绕组分别为串绕和并绕连接时的电机效率随频率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16(a)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电机效率与泵体效率随负荷率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6(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可选实施例的电机效率与泵体效率随负荷率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模式转换三角形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同时具有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又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同时具有串绕连接和并绕连接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结构由如下部分组成:分液器组件、变容部件、外壳组件、泵体组件、电机组成。分液器组件包括一个吸气口和至少2个出口。各出口在穿过外壳组件、泵体组件后与各压缩缸吸气口连通。冷媒在进入分液器吸气口之后通过该通道进入各压缩缸吸气腔。外壳组件内依次设置有电机组件和泵体组件。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为中空结构,其外壁固定地设置于壳体内壁。转子设置于定子内,在定子接入电源时驱动转子绕自身轴线做回转运动。泵体组件设置于电机下方并固定在壳体内壁上。泵体组件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的上、下法兰、套设在上、下法兰内的具有至少两个偏心部(偏心部数量与压缩缸数量相等)的曲轴以及上、下法兰之间的压缩组件。该压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变容压缩组件和至少一个非变容压缩组件。变容压缩组件与非变容压缩组件各由1个气缸、1个位于对应气缸内并套设在曲轴偏心部上的滚子、1个设置于对应气缸滑片槽内的滑片构成。滑片与滚子抵接后将气缸内的空腔分隔成两个腔室:吸气腔和压缩腔。转子与曲轴固定为一体,电机将输入其内的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并通过曲轴的传递,对泵体组件内的压缩组件内的冷媒做功。变容压缩组件具有两种工作状态:正常工作状态和卸载状态。当变容压缩组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变容缸内的滑片与滚子处于抵接状态,此时其缸内的空腔被分隔成吸气腔和压缩腔,因此变容压缩组件可对吸入其气缸的冷媒执行压缩过程后排入壳体内。当变容压缩组件处于卸载状态时,变容缸内的滑片与滚子脱离,其缸内仅有一个腔室,即便滚子在曲轴的带动下继续进行运动,但此时变容压缩组件无法对冷媒执行压缩、排气过程。非变容压缩组件只有1种工作状态(即正常工作状态)。当非变容压缩组件处于该状态时,非变容缸内的滑片与滚子处于抵接状态,此时其缸内的空腔被分隔成吸气腔和压缩腔,非变容压缩组件对吸气其气缸的冷媒执行压缩过程后排入壳体内。根据上述结构,压缩机泵体组件具有两种运行模式,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部分负荷模式时变容压缩组件卸载,非变容压缩组件工作;全负荷模式运行时变容压缩组件和非变容压缩组件均处于工作状态。
为使压缩机在频率较低(此时负荷率也较低)时提升压缩机电机效率,可通过提高电机反电动势的方式实现。该方式虽然能提升低频运行时的电机效率,但是将导致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或运行频率较高时能效衰减严重等问题。为解决压缩机电机在此时出现的劣势,可在压缩机运行频率较高时降低电机反电动式,这样就能实现压缩机电机在低频运行和高频运行均有较高的能效。具体的实现方式是:使压缩机电机绕组同时具有三角形连接和星形连接两种模式运行,星形连接方式反电动式较高,可在低频运行提升电机效率;三角形连接方式反电动式较低,可弥补星形连接在高频运行时导致的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和电机效率衰减验证的缺点。
压缩机变容方式具有多种结构。下面将以两个变容结构示例对压缩机变容原理进行主要说明。
变容结构示例一:如图1-图4所示,该变容压缩机具有2个压缩组件(变容压缩组件和非变容压缩组件各1个)。变容缸滑片槽尾部被隔板、下法兰、滑片、变容缸围成一个与壳体内环境隔离的密封腔(简称变容控制腔)。在压缩机外部设置有变容部件及穿过壳体将变容部件后与变容控制腔连通的变容控制通道。向变容控制口(变容部件入口)通入不同的压力,以实现压缩机运行模式的切换。向变容控制口通入高压时,变容缸内的滑片与滚子抵接,将变容缸内空间分隔成吸气腔和压缩腔,此时变容缸执行正常的压缩过程;当向变容控制口通入低压时,变容缸内的滑片与滚子脱离接触,变容缸内仅有一个空腔,无法进行正常的压缩过程,此时变容压缩组件处于卸载状态。
变容结构示例二:如图5-图7所示,该变容压缩机具有2个压缩组件(变容压缩组件和非变容压缩组件各1个)。在压缩机外部与变容缸吸气口连接的分液器上设置有一个单向阀,在位于单向阀和变容缸内空腔之间设置了一条通路,该通路将设置于压缩机外部的过滤器相连。向控制口内通入不同的压力实现压缩机运行模式的转换。当向控制口通入高压时,滑片与滚子脱离接触,变容缸内仅有一个空腔,无法进行正常的压缩过程,此时变容压缩组件处于卸载状态。当向控制口通入低压时,变容缸内的滑片与滚子抵接,将变容缸内空间分隔成吸气腔和压缩腔,此时变容缸执行正常的压缩过程。
为使压缩机电机在低频运行时提升电机反电动式,在高频运行时降低电机反电动式,其具体的实现方式还可以为:压缩机电机绕组同时具有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两种模式运行,串联连接方式反电动式较高,可在低频运行提升电机效率,并联连接方式反电动式较低,可弥补串联连接在高频运行时导致的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和电机效率衰减验证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8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压缩机负荷率包括: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2,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步骤S84,基于等效运行频率,确定压缩机在如下任意一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中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以及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采用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以及压缩机负荷率包括: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的方式,通过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以及基于等效运行频率确定压缩机在如下任意一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中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以及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达到了通过变容实现压缩机泵体效率的提升以及通过绕组切换实现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电机效率的提升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压缩机在通过运行模式的转换,大幅提升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COP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压缩机处于低频率运行时,尽管可以通过提高电机反电动势的方式实现提升压缩机电机效率,但是会导致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或运行频率较高时能效衰减严重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当在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在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泵体运行模式不变;当在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泵体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与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电机绕组在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当在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连接方式不变,泵体的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
可选地,低反电动势连接包括:串联连接或串绕连接,高反电动势连接包括:并联连接和并绕连接。
针对不同泵体运行模式对应的泵体效率而言,如图9所示,横坐标为负荷率(负荷率是指压缩机当前制冷(或制热量)占额定制冷(或制热量)的百分比),纵坐标为泵体效率(其表现为容积效率、机械效率、绝热压缩效率的乘积,以反映泵体性能的高低)。当泵体运行模式分别为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时,随着负荷率增大,其对应的泵体效率均呈现出抛物线变化趋势。部分负荷模式下的泵体效率在负荷率较低时效率较高。全负荷模式下的泵体效率在负荷率较高时效率较高。两种运行模式的泵体效率曲线存在一个交点。该交点对应的压缩机全负荷模式运行时的频率定义为模式切换频率点f0。影响f0的因素主要是部分负荷运行的容积与全负荷运行的容积的比值K,其中,比值K越小,f0越小。该切换频率点可通过测试不同频率下部分负荷模式与全负荷模式的泵体效率,然后绘制图9所示的效率曲线图获得,f0的其范围为通常为[30Hz,70Hz],对应的压缩机输出负荷率定义为模式切换负荷率点a0。a0与f0实质上为同一个点,为后续表述方便,只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具有三个接线柱,对应电机具有9个接线端子,如图10所示。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电机为三相电机。该三相电机在每槽内均有1套绕组,将槽内绕组分为三相,每一相有2套完全一致的绕组,共6套绕组(例如:a1、a2、b1、b2、c1、c2),即6套绕组完全相同。如图11所示,绕组a1、b1、c1的M1、N1、L1端连接在一起,U1、V1、W1端接在第二接线柱上,绕组a2、b2、c2的M2、N2、L2端连接在第三接线柱上,U2、V2、W2端连接在第一接线柱上。该电机有两种连接方式:
当2套绕组首端和首端连接(即U1与U2连接,V1与V2连接、W1与W2连接)、尾端和尾端连接(即M1、N1、L1、M2、N2、L2这6个端子连在一起)时形成并联,三相电源通过第一接线柱从U2、V2、W2端进入绕组;
当首端和尾端连接(即U1与M2连接,V1与N2连接,W1与L2连接)时形成串联,三相电源通过第一接线柱从U2、V2、W2端进入绕组。
可选地,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实现电机在串联和并联之间转换,需在压缩机外部设置相应的开关电路,如图12所示。通过第一、二、三接线柱从U1、U2、M2端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K,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地将U1、U2连通或将U1、M2连通。从V1、V2、N2端各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J,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地将V1、V2连通或将V1、N2连通。从W1、W2、L2端各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P,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地将W1、W2连通或将W1、L2连通。从M2、N2、L2端各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H,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的将M2、N2、L2相互连通或相互断开。如图13所示,当K、J、P开关组件处于K1、J1、P1状态且H开关组件处于断开状态时,电机绕组将处于并联连接状态。如图14所示,当K、J、P开关组件处于K2、J2、P2状态且开关组件H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机绕组将处于串联连接状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针对两种绕组连接方式对应的电机效率:如图15(a)所示,横坐标为压缩机运行频率,纵坐标为电机效率。电机绕组分别为串联和并联连接时,随着压缩机运行频率的升高,其对应的电机效率呈现出抛物线变化趋势。串联连接方式反电动势较高,其电机效率在频率较低时效率较高,并联连接方式反电动势较低,其电机效率在频率较高时效率较高。两种绕组连接形式的电机效率曲线交于一交点,该交点对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定义为绕组切换频率点f2(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其绕组切换频率点为f3,如图15(b)所示),该绕组切换频率点可通过测试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在不同频率点的电机效率,然后绘制效率图获得。对应的压缩机输出负荷率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2(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对应的压缩机输出负荷率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3)。a2与f2为同一个点(a3与f3也为同一个点),为表述方便,只是按不同的方式表达。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关于不同泵体运行模式与绕组连接组合的高效运行模式:
如上述泵体效率曲线与电机效率曲线放置在同一个横坐标下(横坐标为负荷率),左侧纵坐标为电机效率,右侧纵坐标为泵体效率,如此构成图16(a)(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其效率曲线图对应16(b))。该图将压缩机负荷率分为3个区间,分别为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低负荷率区与中负荷率区的分界点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2(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低负荷率区与中负荷率区的分界点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3),中负荷率区与高负荷率区的分界点为泵体模式切换负荷率点a0。
为最大限度的提升压缩机性能,降低耗电量,如图16(a)所示,在低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串联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在中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联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在高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联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如图16(b)所示,在低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串绕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在中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绕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在高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绕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的负荷率输出,压缩机执行3种不同的模式运行,将能大幅提升压缩机效率、降低耗电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针对运行模式转换控制逻辑,可以根据该压缩机具有的上述三种模式及对应负荷率运行区间,绘制如图17所示的运行模式转换三角形图。压缩机需要在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相互转换,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相互转换,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相互转换。
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在串联(或串绕)与并联(或并绕)之间进行转换,泵体运行模式不变;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泵体模式在部分负荷与全负荷之间进行转换,电机绕组连接方式在串联(或串绕)和并联(并绕)连接之间进行转换;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连接方式不变,泵体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
定义部分负荷运行时压缩机旋转一圈排出的气体容积为V1,定义全负荷运行时压缩机旋转一圈排出的气体容积为V2,定义部分负荷运行与全负荷运行时的容积比为K(K=V1/V2),其取值范围一般为0.4~0.7之间。由于容积比K的取值范围将会影响模式切换频率点f0,因此,容积比K与模式切换频率点f0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0.4≤k<0.5时,30Hz≤f0<40Hz之间;当0.5≤K<0.6时,40Hz≤f0<60Hz;当0.6≤k<0.7时,60≤f0≤70。
定义当前实际运行频率F和等效运行频率Fe,当前实际运行频率F是指在1秒内曲轴旋转的圈数。等效运行频率Fe是指压缩机按全负荷运行时排出的气体容积等于按当前运行频率F运行时所排出的气体容积时对应的频率,其计算式为:Fe=F*K。若部分负荷模式当前运行频率为F,则在该模式下压缩机等效运行频率Fe=F*K;若全负荷模式当前运行频率为F,则在该模式下压缩机等效运行频率Fe=F。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如图1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8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步骤S1804,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联模式、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全负荷并联模式。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采用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以及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的方式,通过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以及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该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联模式、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全负荷并联模式,达到了通过变容实现压缩机泵体效率的提升以及通过绕组切换实现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电机效率的提升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压缩机在通过运行模式的转换,大幅提升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COP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压缩机处于低频率运行时,尽管可以通过提高电机反电动势的方式实现提升压缩机电机效率,但是会导致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或运行频率较高时能效衰减严重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上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串联连接;上述部分负荷并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联连接;上述全负荷并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联连接。
可选地,在步骤S18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1800-1,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1801-1,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1802-1,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1804中,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18041,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步骤S18042,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18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1800-2,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1801-2,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步骤S1802-2,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18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1800-3,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1801-3,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1802-3,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1804中,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18043,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18044,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1804中,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18045,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18046,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18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1800-4,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1801-4,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1802-4,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1804中,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18047,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步骤S18048,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18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1800-5,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1801-5,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1802-5,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针对不同泵体运行模式对应的泵体效率而言,如图9所示,横坐标为负荷率(负荷率是指压缩机当前制冷(或制热量)占额定制冷(或制热量)的百分比),纵坐标为泵体效率(其表现为容积效率、机械效率、绝热压缩效率的乘积,以反映泵体性能的高低)。当泵体运行模式分别为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时,随着负荷率增大,其对应的泵体效率均呈现出抛物线变化趋势。部分负荷模式下的泵体效率在负荷率较低时效率较高。全负荷模式下的泵体效率在负荷率较高时效率较高。两种运行模式的泵体效率曲线存在一个交点。该交点对应的压缩机全负荷模式运行时的频率定义为模式切换频率点f0。影响f0的因素主要是部分负荷运行的容积与全负荷运行的容积的比值K,其中,比值K越小,f0越小。该切换频率点可通过测试不同频率下部分负荷模式与全负荷模式的泵体效率,然后绘制图9所示的效率曲线图获得,f0的其范围为通常为[30Hz,70Hz],对应的压缩机输出负荷率定义为模式切换负荷率点a0。a0与f0实质上为同一个点,为后续表述方便,只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具有三个接线柱,对应电机具有9个接线端子,如图10所示。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电机为三相电机。该三相电机在每槽内均有1套绕组,将槽内绕组分为三相,每一相有2套完全一致的绕组,共6套绕组(a1、a2、b1、b2、c1、c2),即6套绕组完全相同。如图11所示,绕组a1、b1、c1的M1、N1、L1端连接在一起,U1、V1、W1端接在第二接线柱上,绕组a2、b2、c2的M2、N2、L2端连接在第三接线柱上,U2、V2、W2端连接在第一接线柱上。该电机有两种连接方式:
当2套绕组首端和首端连接(即U1与U2连接,V1与V2连接、W1与W2连接)、尾端和尾端连接(即M1、N1、L1、M2、N2、L2这6个端子连在一起)时形成并联,三相电源通过第一接线柱从U2、V2、W2端进入绕组;
当首端和尾端连接(即U1与M2连接,V1与N2连接,W1与L2连接)时形成串联,三相电源通过第一接线柱从U2、V2、W2端进入绕组。
可选地,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实现电机在串联和并联之间转换,需在压缩机外部设置相应的开关电路,如图12所示。通过第一、二、三接线柱从U1、U2、M2端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K,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地将U1、U2连通或将U1、M2连通。从V1、V2、N2端各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J,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地将V1、V2连通或将V1、N2连通。从W1、W2、L2端各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P,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地将W1、W2连通或将W1、L2连通。从M2、N2、L2端各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H,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的将M2、N2、L2相互连通或相互断开。如图13所示,当K、J、P开关组件处于K1、J1、P1状态且H开关组件处于断开状态时,电机绕组将处于并联连接状态。如图14所示,当K、J、P开关组件处于K2、J2、P2状态且开关组件H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机绕组将处于串联连接状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针对两种绕组连接方式对应的电机效率:如图15(a)所示,横坐标为压缩机运行频率,纵坐标为电机效率。电机绕组分别为串联和并联连接时,随着压缩机运行频率的升高,其对应的电机效率呈现出抛物线变化趋势。串联连接方式反电动势较高,其电机效率在频率较低时效率较高,并联连接方式反电动势较低,其电机效率在频率较高时效率较高。两种绕组连接形式的电机效率曲线交于一交点,该交点对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定义为绕组切换频率点f2(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其绕组切换频率点为f3,如图15(b)所示),该绕组切换频率点可通过测试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在不同频率点的电机效率,然后绘制效率图获得。对应的压缩机输出负荷率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2(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对应的压缩机输出负荷率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3)。a2与f2为同一个点(a3与f3也为同一个点),为表述方便,只是按不同的方式表达。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关于不同泵体运行模式与绕组连接组合的高效运行模式:
如上述泵体效率曲线与电机效率曲线放置在同一个横坐标下(横坐标为负荷率),左侧纵坐标为电机效率,右侧纵坐标为泵体效率,如此构成图16(a)(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其效率曲线图对应16(b))。该图将压缩机负荷率分为3个区间,分别为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低负荷率区与中负荷率区的分界点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2(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低负荷率区与中负荷率区的分界点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3),中负荷率区与高负荷率区的分界点为泵体模式切换负荷率点a0。
为最大限度的提升压缩机性能,降低耗电量,如图16(a)所示,在低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串联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在中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联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在高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联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如图16(b)所示,在低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串绕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在中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绕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在高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绕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的负荷率输出,压缩机执行3种不同的模式运行,将能大幅提升压缩机效率、降低耗电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针对运行模式转换控制逻辑,可以根据该压缩机具有的上述三种模式及对应负荷率运行区间,绘制如图17所示的运行模式转换三角形图。压缩机需要在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相互转换,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相互转换,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相互转换。
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在串联(或串绕)与并联(或并绕)之间进行转换,泵体运行模式不变;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泵体模式在部分负荷与全负荷之间进行转换,电机绕组连接方式在串联(或串绕)和并联(并绕)连接之间进行转换;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连接方式不变,泵体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
定义部分负荷运行时压缩机旋转一圈排出的气体容积为V1,定义全负荷运行时压缩机旋转一圈排出的气体容积为V2,定义部分负荷运行与全负荷运行时的容积比为K(K=V1/V2),其取值范围一般为0.4~0.7之间。由于容积比K的取值范围将会影响模式切换频率点f0,因此,容积比K与模式切换频率点f0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0.4≤k<0.5时,30Hz≤f0<40Hz之间;当0.5≤K<0.6时,40Hz≤f0<60Hz;当0.6≤k<0.7时,60≤f0≤70。
定义当前实际运行频率F和等效运行频率Fe,当前实际运行频率F是指在1秒内曲轴旋转的圈数。等效运行频率Fe是指压缩机按全负荷运行时排出的气体容积等于按当前运行频率F运行时所排出的气体容积时对应的频率,其计算式为:Fe=F*K。若部分负荷模式当前运行频率为F,则在该模式下压缩机等效运行频率Fe=F*K;若全负荷模式当前运行频率为F,则在该模式下压缩机等效运行频率Fe=F。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于电机连接方式具有串联、并联的结构,为实现压缩机在各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部分负荷串联模式、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全负荷并联模式),本发明依据压缩机等效运行频率Fe判断压缩机应采用何种模式时能效最高,并提出了如图19所示的控制逻辑。
当房间温度偏离设定值,需要改变压缩机频率时,可以采用如下控制逻辑:
①、若压缩机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时,空调系统判断需要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则压缩机将仅降低运行频率,运行模式维持不变;若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升高到F+b0(相当于上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则首先保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不变,先只进行数据计算及判断:将F+b0值转换为等效运行频率Fe(计算式为:Fe=(F+b0)*K),再判断Fe是否大于f2。
若Fe>f2,再判断Fe是否大于f0,若Fe≤f0,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若Fe>f0,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
若Fe≤f2,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升高至F+b0。
②、若压缩机当前模式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时,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降低到F-b0(相当于上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则首先保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不变,先只进行数据计算及判断:将F-b0转换为等效运行频率Fe,判断Fe是否大于f2。
若Fe≤f2,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
若Fe>f2,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
若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升高到F+b0,则首先保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不变,先只进行数据计算及判断:将F+b0转换为等效运行频率Fe,判断Fe是否大于f0。
若Fe≤f0,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
若Fe>f0,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
③、若压缩机当前模式为全负荷并联模式时,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升高到F+b0,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只需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到F+b0。
若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降低到F-b0,则首先保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不变,先只进行数据计算及判断:将F-b0转换为等效运行频率Fe,判断Fe是否小于f0。
若Fe≤f0,再判断Fe是否小于f2,若Fe>f2,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若Fe≤f2,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
若Fe>f0,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只需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又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绕连接和并绕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步骤S2004,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绕模式、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全负荷并绕模式。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采用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绕连接和并绕连接,以及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的方式,通过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以及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该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绕模式、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全负荷并绕模式,达到了通过变容实现压缩机泵体效率的提升以及通过绕组切换实现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电机效率的提升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压缩机在通过运行模式的转换,大幅提升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COP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压缩机处于低频率运行时,尽管可以通过提高电机反电动势的方式实现提升压缩机电机效率,但是会导致电机最大运行频率降低或运行频率较高时能效衰减严重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上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串绕连接;上述部分负荷并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绕连接;上述全负荷并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绕连接。
可选地,在步骤S20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00-1,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2001-1,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2002-1,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2004中,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041,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步骤S20042,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20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00-2,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2001-2,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步骤S2002-2,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20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00-3,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2001-3,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2002-3,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2004中,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043,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20044,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2004中,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045,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20046,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将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串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20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00-4,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2001-4,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2002-4,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2004中,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047,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步骤S20048,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步骤S2003,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00-5,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步骤S2001-5,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2002-5,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针对不同泵体运行模式对应的泵体效率而言,如图9所示,横坐标为负荷率(负荷率是指压缩机当前制冷(或制热量)占额定制冷(或制热量)的百分比),纵坐标为泵体效率(其表现为容积效率、机械效率、绝热压缩效率的乘积,以反映泵体性能的高低)。当泵体运行模式分别为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时,随着负荷率增大,其对应的泵体效率均呈现出抛物线变化趋势。部分负荷模式下的泵体效率在负荷率较低时效率较高。全负荷模式下的泵体效率在负荷率较高时效率较高。两种运行模式的泵体效率曲线存在一个交点。该交点对应的压缩机全负荷模式运行时的频率定义为模式切换频率点f0。影响f0的因素主要是部分负荷运行的容积与全负荷运行的容积的比值K,其中,比值K越小,f0越小。该切换频率点可通过测试不同频率下部分负荷模式与全负荷模式的泵体效率,然后绘制图9所示的效率曲线图获得,f0的其范围为通常为[30Hz,70Hz],对应的压缩机输出负荷率定义为模式切换负荷率点a0。a0与f0实质上为同一个点,为后续表述方便,只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具有三个接线柱,对应电机具有9个接线端子,如图10所示。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电机为三相电机。该三相电机在每槽内均有1套绕组,将槽内绕组分为三相,每一相有2套完全一致的绕组,共6套绕组(a1、a2、b1、b2、c1、c2),即6套绕组完全相同。如图11所示,绕组a1、b1、c1的M1、N1、L1端连接在一起,U1、V1、W1端接在第二接线柱上,绕组a2、b2、c2的M2、N2、L2端连接在第三接线柱上,U2、V2、W2端连接在第一接线柱上。该电机有两种连接方式:
当2套绕组首端和首端连接(即U1与U2连接,V1与V2连接、W1与W2连接)、尾端和尾端连接(即M1、N1、L1、M2、N2、L2这6个端子连在一起)时形成并联,三相电源通过第一接线柱从U2、V2、W2端进入绕组;
当首端和尾端连接(即U1与M2连接,V1与N2连接,W1与L2连接)时形成串联,三相电源通过第一接线柱从U2、V2、W2端进入绕组。
可选地,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实现电机在串联和并联之间转换,需在压缩机外部设置相应的开关电路,如图12所示。通过第一、二、三接线柱从U1、U2、M2端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K,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地将U1、U2连通或将U1、M2连通。从V1、V2、N2端各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J,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地将V1、V2连通或将V1、N2连通。从W1、W2、L2端各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P,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地将W1、W2连通或将W1、L2连通。从M2、N2、L2端各引出一条线接入开关组件H,该开关组件可选择性的将M2、N2、L2相互连通或相互断开。如图13所示,当K、J、P开关组件处于K1、J1、P1状态且H开关组件处于断开状态时,电机绕组将处于并联连接状态。如图14所示,当K、J、P开关组件处于K2、J2、P2状态且开关组件H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机绕组将处于串联连接状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针对两种绕组连接方式对应的电机效率:如图15(a)所示,横坐标为压缩机运行频率,纵坐标为电机效率。电机绕组分别为串联和并联连接时,随着压缩机运行频率的升高,其对应的电机效率呈现出抛物线变化趋势。串联连接方式反电动势较高,其电机效率在频率较低时效率较高,并联连接方式反电动势较低,其电机效率在频率较高时效率较高。两种绕组连接形式的电机效率曲线交于一交点,该交点对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定义为绕组切换频率点f2(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其绕组切换频率点为f3,如图15(b)所示),该绕组切换频率点可通过测试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在不同频率点的电机效率,然后绘制效率图获得。对应的压缩机输出负荷率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2(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对应的压缩机输出负荷率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3)。a2与f2为同一个点(a3与f3也为同一个点),为表述方便,只是按不同的方式表达。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关于不同泵体运行模式与绕组连接组合的高效运行模式:
如上述泵体效率曲线与电机效率曲线放置在同一个横坐标下(横坐标为负荷率),左侧纵坐标为电机效率,右侧纵坐标为泵体效率,如此构成图16(a)(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其效率曲线图对应16(b))。该图将压缩机负荷率分为3个区间,分别为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低负荷率区与中负荷率区的分界点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2(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低负荷率区与中负荷率区的分界点为绕组切换负荷率点a3),中负荷率区与高负荷率区的分界点为泵体模式切换负荷率点a0。
为最大限度的提升压缩机性能,降低耗电量,如图16(a)所示,在低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串联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在中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联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在高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联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对于具有串绕和并绕两种连接形式的电机,如图16(b)所示,在低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串绕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在中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绕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在高负荷率区压缩机泵体应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绕组应采用并绕连接,压缩机处于该状态下运行时定义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的负荷率输出,压缩机执行3种不同的模式运行,将能大幅提升压缩机效率、降低耗电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针对运行模式转换控制逻辑,可以根据该压缩机具有的上述三种模式及对应负荷率运行区间,绘制如图17所示的运行模式转换三角形图。压缩机需要在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相互转换,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相互转换,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相互转换。
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在串联(或串绕)与并联(或并绕)之间进行转换,泵体运行模式不变;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泵体模式在部分负荷与全负荷之间进行转换,电机绕组连接方式在串联(或串绕)和并联(并绕)连接之间进行转换;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连接方式不变,泵体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
定义部分负荷运行时压缩机旋转一圈排出的气体容积为V1,定义全负荷运行时压缩机旋转一圈排出的气体容积为V2,定义部分负荷运行与全负荷运行时的容积比为K(K=V1/V2),其取值范围一般为0.4~0.7之间。由于容积比K的取值范围将会影响模式切换频率点f0,因此,容积比K与模式切换频率点f0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0.4≤k<0.5时,30Hz≤f0<40Hz之间;当0.5≤K<0.6时,40Hz≤f0<60Hz;当0.6≤k<0.7时,60≤f0≤70。
定义当前实际运行频率F和等效运行频率Fe,当前实际运行频率F是指在1秒内曲轴旋转的圈数。等效运行频率Fe是指压缩机按全负荷运行时排出的气体容积等于按当前运行频率F运行时所排出的气体容积时对应的频率,其计算式为:Fe=F*K。若部分负荷模式当前运行频率为F,则在该模式下压缩机等效运行频率Fe=F*K;若全负荷模式当前运行频率为F,则在该模式下压缩机等效运行频率Fe=F。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于电机连接方式具有串绕、并绕的结构,为实现压缩机在各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部分负荷串绕模式、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全负荷并绕模式),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依据压缩机等效运行频率Fe判断压缩机应采用何种模式时能效最高,并提出了如图21所示的控制逻辑。
当房间温度偏离设定值,需要改变压缩机频率时,可以采用如下控制逻辑:
①、若压缩机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时,空调系统判断需要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则压缩机将仅降低运行频率,运行模式维持不变;若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升高到F+b0,则首先保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不变,先只进行数据计算及判断:将F+b0值转换为等效运行频率Fe(计算式为:Fe=(F+b0)*K),再判断Fe是否大于f3。
若Fe>f3,再判断Fe是否大于f0,若Fe≤f0,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若Fe>f0,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
若Fe≤f3,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升高至F+b0。
②、若压缩机当前模式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时,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降低到F-b0,则首先保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不变,先只进行数据计算及判断:将F-b0转换为等效运行频率Fe,判断Fe是否大于f3。
若Fe≤f3,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
若Fe>f3,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
若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升高到F+b0,则首先保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不变,先只进行数据计算及判断:将F+b0转换为等效运行频率Fe,判断Fe是否大于f0。
若Fe≤f0,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
若Fe>f0,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
③、若压缩机当前模式为全负荷并绕模式时,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升高到F+b0,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只需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到F+b0。
若空调系统判断需要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降低到F-b0,则首先保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F不变,先只进行数据计算及判断:将F-b0转换为等效运行频率Fe,判断Fe是否小于f0。
若Fe≤f0,再判断Fe是否小于f3,若Fe>f3,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若Fe≤f3,则先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然后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或者先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K,然后将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
若Fe>f0,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维持不变,只需将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由F调整为F-b0。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压缩机负荷率包括: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如图22所示,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模块12,用于基于等效运行频率,确定压缩机在如下任意一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中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以及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
可选地,当在低负荷率与中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在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泵体运行模式不变;当在低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泵体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与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电机绕组在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当在中负荷率与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电机绕组连接方式不变,泵体的运行模式在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
可选地,低反电动势连接包括:串联连接或串绕连接,高反电动势连接包括:并联连接和并绕连接。
可选地,图23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3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22所示的所有模块外,上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14,用于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如图24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模块21,用于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联模式、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全负荷并联模式。
可选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串联连接;部分负荷并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联连接;全负荷并联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联连接。
可选地,图25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5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24所示的所有模块外,上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2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24,用于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2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2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2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执行模块24,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2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24,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2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21,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2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2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24,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2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2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2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24,用于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如图25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24所示的所有模块外,上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25,用于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绕连接和并绕连接,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如图26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0,用于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模块31,用于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绕模式、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全负荷并绕模式。
可选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串绕连接;部分负荷并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绕连接;全负荷并绕模式为:压缩机泵体采用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并绕连接。
可选地,图27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另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7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26所示的所有模块外,上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3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34,用于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3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3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3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执行模块34,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3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34,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3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31,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3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全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3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34,用于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3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等效运行频率。
可选地,控制模块31,用于如果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判断模块33,用于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执行模块34,用于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可选地,如图27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26所示的所有模块外,上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35,用于通过在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电机的绕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S2,基于等效运行频率,确定压缩机在如下任意一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中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以及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S2,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联模式、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全负荷并联模式。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S2,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绕模式、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全负荷并绕模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压缩机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S2,基于等效运行频率,确定压缩机在如下任意一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中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低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以及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之间进行转换。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还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S2,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联模式、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全负荷并联模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还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S2,基于等效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部分负荷串绕模式、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全负荷并绕模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9)

1.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连接,所述低反电动势连接包括串联连接或串绕连接,所述高反电动势连接包括并联连接或并绕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所述压缩机负荷率包括: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全负荷并联模式,或者,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全负荷并绕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低负荷率与所述中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所述电机绕组在所述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所述泵体运行模式不变;当在所述低负荷率与所述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所述泵体运行模式在所述部分负荷模式与所述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所述电机绕组在所述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之间进行转换;当在所述中负荷率与所述高负荷率输出之间转换时,所述电机绕组连接方式不变,所述泵体的运行模式在所述部分负荷模式和所述全负荷模式之间进行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所述电机的绕组模式。
4.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全负荷并联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为:所述压缩机泵体采用所述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所述串联连接;所述部分负荷并联模式为:所述压缩机泵体采用所述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所述并联连接;所述全负荷并联模式为:所述压缩机泵体采用所述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所述并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所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所述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所述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所述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所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转换为所述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所述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当前运行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所述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所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部分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所述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所述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所述部分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所述全负荷并联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所述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所述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所述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所述全负荷并联模式转换为所述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所述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全负荷并联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18.根据权利要求4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所述电机的绕组模式。
19.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绕连接和并绕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全负荷并绕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为:所述压缩机泵体采用所述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所述串绕连接;所述部分负荷并绕模式为:所述压缩机泵体采用所述部分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所述并绕连接;所述全负荷并绕模式为:所述压缩机泵体采用所述全负荷模式运行,且绕组采用所述并绕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所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所述全负荷并绕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所述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且大于所述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所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转换为所述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所述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升高到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当前运行频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则将所述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所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则保持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部分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得到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所述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保持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所述部分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所述全负荷并绕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降低,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得到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包括: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f2,且小于等于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所述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所述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电机绕组的切换频率点,且小于等于所述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将所述全负荷并绕模式转换为所述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为所述等效运行频率。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等效运行频率大于所述泵体的模式切换频率点f0,则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变,并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降低到所述第二目标运行频率。
3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模式;
在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全负荷并绕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升高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至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如果需要升高,在保持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述当前运行频率调整至所述第一目标运行频率。
33.根据权利要求19至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压缩机外部设置开关电路,来切换所述电机的绕组模式。
34.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低反电动势连接和高反电动势连接,所述低反电动势连接包括串联连接或串绕连接,所述高反电动势连接包括并联连接或并绕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所述压缩机负荷率包括:低负荷率区、中负荷率区和高负荷率区,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全负荷并联模式,或者,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全负荷并绕模式。
35.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串联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并联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全负荷并联模式。
36.一种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包括:串绕连接和并绕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模式包括:部分负荷模式和全负荷模式,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压缩机的等效运行频率;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等效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切换至能效最高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串绕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部分负荷并绕模式、在星形连接下的全负荷并绕模式。
3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或者,所述权利要求4至18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或者,所述权利要求19至33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38.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或者,所述权利要求4至18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或者,所述权利要求19至33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39.一种压缩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或者,所述权利要求4至18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或者,所述权利要求19至33任一项中所述的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CN201910907493.XA 2019-09-24 2019-09-24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Active CN1105421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7493.XA CN110542195B (zh) 2019-09-24 2019-09-24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7493.XA CN110542195B (zh) 2019-09-24 2019-09-24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2195A CN110542195A (zh) 2019-12-06
CN110542195B true CN110542195B (zh) 2020-08-07

Family

ID=68714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7493.XA Active CN110542195B (zh) 2019-09-24 2019-09-24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219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58445A (ja) * 2009-09-11 2011-03-24 Daikin Industries Ltd 圧縮機の運転方法および圧縮機の駆動装置
CN207638434U (zh) * 2018-01-03 2018-07-2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9469604A (zh) * 2018-10-08 2019-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级能效点压缩机的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58445A (ja) * 2009-09-11 2011-03-24 Daikin Industries Ltd 圧縮機の運転方法および圧縮機の駆動装置
CN207638434U (zh) * 2018-01-03 2018-07-2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9469604A (zh) * 2018-10-08 2019-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级能效点压缩机的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2195A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73310B2 (ja) 容量可変型ツインロータリ圧縮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エアコン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KR101067550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268612B1 (ko) 주파수 가변 압축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0542194B (zh)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CN202851355U (zh) 可单双级互换的双缸压缩机
CN107395093A (zh) 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5928138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00008710A (ko) 모터
CN202391734U (zh) 单缸双滑片式旋转压缩机
CN108087234B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3297812B (zh) 一种多机头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能效寻优控制方法
KR101023351B1 (ko) 용량 가변형 압축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GB2375665A (en) Compressor motor having two sets of windings
CN110542195B (zh)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压缩机
CN110259687A (zh) 压缩机及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09026712B (zh) 压缩机的变容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电
CN112983823B (zh) 驱动控制装置、压缩机及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CN204239249U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CN207761898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6585407U (zh) 电机定子和单向异步电机及压缩机
CN102753828A (zh) 涡旋压缩机
CN112253455A (zh) 双缸变容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4036119U (zh) 双缸变容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0196016U (zh) 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Reindl Sequencing & control of compress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