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7526B - 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7526B
CN110537526B CN201910929591.3A CN201910929591A CN110537526B CN 110537526 B CN110537526 B CN 110537526B CN 201910929591 A CN201910929591 A CN 201910929591A CN 110537526 B CN110537526 B CN 110537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feeding
inchworm
pipe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95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7526A (zh
Inventor
陈李林
葛繁星
李磊
熊阳飞
姜明鑫
高德平
梁周瑞
尤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295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7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7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7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7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7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9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insects, e.g. bees or silkw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Bird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包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机构和设置于所述饲养机构上方用于饲养寄生蜂的饲养箱体,所述饲养箱体上表面为敞开,所述饲养箱体内由第一格栅组件分隔形成多个隔间,所述隔间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下方设置有第一可开合组件,所述饲养箱体内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下方设置有第二可开合组件;所述隔间内均设置有第一黄灯组;所述饲养箱体左侧面固定设置有一控制盒,所述控制盒正面设置有一控制面板;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了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的一体化。

Description

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茶园尺蠖类害虫种类很多,国内常见的种类有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Warren、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木撩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 Grey、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ffer)等,均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灰茶尺蠖与茶尺蠖均是中国茶园尺蠖类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害虫。茶尺蠖与灰茶尺蠖在我国各产茶省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灰茶尺蠖与茶尺蠖主要以茶树为寄主植物,是茶园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都极为相似的2个近缘种,导致生产上长期以来将两个物种作为同一物种茶尺蠖来进行防治,并未对二者加以区分。灰茶尺蠖与茶尺蠖幼虫体表较光滑,具腹足2对(仅腹部第6腹节和臀节上具足),爬行时身体一屈一伸,俗称拱拱虫、拱背虫、量尺虫、造桥虫、吊丝虫等。具拟态和保护色,在通常较难被发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隐蔽性。
灰茶尺蠖与茶尺蠖属于完全变态类型昆虫,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一年可发生5~7代,以蛹在根际约1寸土表内越冬。翌年3月羽化产卵,第1代于4月中下旬发生,严重危害春茶;2、3代分别于6月和7月上中旬盛发,严重危害夏茶,第2代后开始发生世代重叠;以后发生可危害秋茶。1~2代发生较整齐,有明显发虫中心,3代后世代重叠明显,4代发生量大,是全年危害最严重的一代。生长周期约为一个月,基本可达到每月1代,尤以第3~5代为害猖獗,9月下旬老龄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成虫成堆产卵于茶树枝条、茎干裂缝和枯枝落叶间,每雌平均产卵量为200粒左右,最多者可达500粒以上。尺蠖幼虫有4~5个虫龄,低龄幼虫具有群居性。初孵幼虫经半日后停息在嫩叶上取食,仅咬食芽叶上表皮和叶肉,致叶面成褐色点状凹斑;2龄则从嫩叶边缘向里咬食形成缺刻;3龄后食量大增,往往连叶脉、叶柄一并食尽,3~5龄幼虫每头平均取食叶面积62.6 cm2。其中1~2龄幼虫取食幼嫩芽叶,呈网状半透明膜斑,后期3~5龄取食后为大而光滑的“C”形缺刻,3龄后取食量猛增,咀食茶树芽叶可导致茶丛光秃,严重时可致茶叶减产60%以上,严重影响茶叶品质与产量。由于发生代数多,繁殖快,蔓延迅速,世代重叠,易暴发成灾,其中又以夏、秋茶危害最重。大爆发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使枝梗光秃,状如火烧、倒扫帚,毁产绝收,从而导致茶树树势衰弱,耐寒力差,冬季易受冻害,两三年后才能恢复产量,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事指导“2019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将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列为我国四大茶区重点防治的茶树害虫(http://www.moa.gov.cn)。
目前化学农药仍然是茶园防治尺蠖的有效手段,在尺蠖重发生区茶园每年对其防治4~10余次。在高发期,茶农通常采用提高施药浓度、增加施药次数、使用高毒农药等方法来防治,结果不仅不能有效控制尺蠖的发生,还杀死大量天敌,破坏茶园的生态平衡,造成害虫再猖獗,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尺蠖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农药残留污染水土资源、威胁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问题,所以科学合理防治尺蠖成为了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开展尺蠖生物学、生态学、遗传进化等研究,在实验室内进行人工饲养,大量提供符合科研所需的尺蠖虫源。由于尺蠖幼虫饲料配制较为困难,一般采摘新鲜茶梢或新鲜茶叶进行饲养,但新鲜茶梢或新鲜茶叶在罐子内茶梢不容易保鲜,一般1~2天就会萎蔫,影响尺蠖幼虫食用。要经常更换新的茶梢或茶叶,造成茶梢或茶叶没有取食干净的浪费,且采茶梢、采茶叶和换茶梢、换茶叶浪费时间,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寄生蜂是茶园生态系统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类寄生性天敌,属膜翅目,成虫翅两对,膜质,一般薄而透明。膜翅目细腰亚目中茧蜂科、缨小蜂科、赤眼蜂科、金小蜂科、姬蜂科、黑卵蜂科、跳小蜂科、蚜小蜂科、肿腿蜂科等是常见营寄生生活天敌。这些种类寄生蜂发现寄主后将卵产于寄主体内或体表,而幼虫孵化后靠吸食寄主体液来完成生长和发育,羽化成蜂后新一代寄生蜂再次寻找新的寄主产卵。寄生蜂的寄生对象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卵、幼虫、蛹或成虫,寄主昆虫被寄生后能够被寄生蜂杀灭。寄生蜂是农林作物上重大害虫上最重要的天敌类群,同时还是许多潜在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对控制害虫的大暴发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大作用。
茶园是以茶树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茶树、害虫和天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时间上相互配合和在数量上相互调节,一般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而天敌是伴随着害虫的发生而发生的,常具有跟随现象。尺蠖幼虫和绒茧蜂均以中层最多、下层次之、上层最少,表明绒茧蜂对尺蠖幼虫的跟随效应显著,是尺蠖幼虫密度的重要制约因子。茶园中存在大量茶树害虫寄生蜂,对于尺蠖幼虫而言,主要是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sp.和尺蠖绒茧蜂,两者经常在茶园中混合发生(韩宝瑜等,2006;洪北边和殷坤山,1978;黄毅,2009)。尺蠖幼虫寄生天敌中,寄生蜂占天敌总数的99.06%,其中绒茧蜂占寄生蜂总数的95%以上,是控制尺蠖1~2代种群密度的有效寄生性天敌。但在自然条件下不足以控制茶尺蠖种群(侯建文和赵烨峰,1988;胡萃等,1979,1993)。通过室内大量饲养尺蠖和尺蠖寄生蜂,为相关研究提供虫源材料,为将来高效利用尺蠖寄生蜂防控茶园尺蠖提供一个途径。
目前,寄生蜂繁殖主要在饲养室内的养虫笼中进行,寄生蜂发育成熟后会离开宿主四处飞舞。由于寄生蜂的体型微小或小,如赤眼蜂科体极小,体长0.36~1.0 mm,茧蜂科体长0.2~1.5 mm,蚜茧蜂科体小2~3 mm,姬蜂科体小1.2~50 mm,在饲养室内的养虫笼中仅凭肉眼不容易清晰观察到;要想调查研究寄生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首先需要获得足够数量的寄生蜂;寄生蜂体型微小或小,在茶园中仅凭肉眼不易观察到;通过徒手或常规工具难以捕获到足够数量的寄生蜂,且茶园采集到的寄生蜂无法确定寄生蜂的羽化天数等具体信息,茶园采到的寄生蜂更无法保证寄生蜂虫源条件的一致性。传统饲养方法中,由于湿度的不可控性与饲养环境的恶化,导致寄生蜂成活率较低,从而造成现有技术中收集尺蠖幼虫寄生蜂所需的实验材料,技术难度大,费时费力。为了更好的研究尺蠖幼虫寄生蜂生物学生态学等习性、在室内大量繁殖尺蠖幼虫寄生蜂、更高效地利用寄生蜂寄生尺蠖幼虫、在茶园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尺蠖幼虫寄生蜂,在实验室内进行人工饲养尺蠖幼虫和尺蠖幼虫寄生蜂,再利用这些虫源开展各项研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能够更好实现在室内的对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进行饲养和实验,实现了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的一体化。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包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机构和设置于所述饲养机构上方用于饲养寄生蜂的饲养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箱体上表面为敞开,所述饲养箱体内由第一格栅组件分隔形成多个隔间,所述隔间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下方设置有第一可开合组件,所述饲养箱体内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下方设置有第二可开合组件;所述隔间内均设置有第一黄灯组;所述饲养箱体左侧面固定设置有一控制盒,所述控制盒正面设置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控制各个隔间内第一黄灯组的控制开关;所述隔间内设置有为寄生蜂补充营养的蜂蜜水放置盒,所述蜂蜜水放置盒内放置有棉花,所述蜂蜜水放置盒侧面设置有用于补充蜂蜜水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穿过所述饲养箱体的侧壁;
所述饲养机构包括储存仓和框体,所述框体内由第二格栅组件分隔形成多个单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空间,所述饲养空间底面设置有茶梢放置板,所述茶梢放置板上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插入茶梢的孔洞,所述孔洞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孔洞的盖合板,所述饲养空间的正面设置有便于更换茶梢的可开合门;所述框体下方设置有为茶梢提供营养的供液机构,所述供液机构包括储存仓,所述储存仓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和与所述第一分隔板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和多个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储存仓分隔成多个储存分仓,且所述储存分仓与所述饲养空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储存分仓下方均设置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第一手动阀门;所述储存仓左方设置有一营养液储存罐,所述营养液储存罐上设置有第一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与一抽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抽水泵的出口连接有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二抽水管与一U形总管连接,所述储存分仓上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经连接管与所述U形总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使用者手动开启所述连接管的第二手动阀门;所述框体周侧壁和所述饲养箱体周侧壁均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内设置有第一纱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格栅组件包括多根第一立柱,所述多根第一立柱并排等距离设置于所述饲养箱体底面中部,所述第一立柱四周均开设有第一导轨槽,所述饲养箱体内前后侧面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轨槽相配合的第二导轨槽,所述饲养箱体内左右侧面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槽相配合的第三导轨槽,所述两第一立柱之间、第一立柱与饲养箱体内左右侧面之间均架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插孔,所述第一限位插孔与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三导轨槽相配合,所述第一立柱与饲养箱体前后侧面之间均架设有多根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插孔,所述第二限位插孔与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相配合,所述饲养箱体底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限位插孔和第二限位插孔相对应的限位插槽,所述第一限位插孔和所述第二限位插孔内均插入用于将所述饲养箱体分割成多个隔间的第三分隔板,且所述第三分隔板底部插入限位插槽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可开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可开合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可开合组件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正下方,所述第一管体出口处铰接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挡板末端设置有重力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用于插入第一可开合组件和第二可开合组件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封闭,下端敞开,所述第二管体周侧壁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便于寄生蜂进出的进出口,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左右两侧均延伸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铰接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配合的两个第三固定块,所述两个第三固定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左右两端,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能够将所述第二管体架设在所述两个第三固定块上;所述第二管体周侧壁左右两端均开设有透光口,所述透光口设置于所述进出口下方,所述第二管体内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反光镜。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管体相配合进行转运寄生蜂的寄生蜂转运装置,所述寄生蜂转运装置包括第一圆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圆筒下表面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筒相配合的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套筒出口与所述圆形开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管体相配合插入所述隔间内;所述第二套筒穿设于所述第一圆筒内上表面中部,所述第二套筒内周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内螺旋嵌入设置有第一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外周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一空心管末端设置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直径,所述第二圆筒下表面设置密封胶,所述第二圆筒内设置有用于引诱寄生蜂的光源机构,所述第一空心管内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光源机构供电的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一空心管上端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空心管上表面螺旋设置有用于更换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螺旋盖;所述第一圆筒外周侧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内设置有第二纱网。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机构包括第二黄灯组,所述第二圆筒内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黄灯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空心管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二黄灯组的开关按钮;所述第二黄灯组上设置有弧形聚光反射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格栅组件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于所述框体内周侧壁上,所述第一框架左右横杆中部架设有第三横杆,所述第一框架前后横杆之间等距离设置有多根第四横杆,且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之间形成多个开口;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四横杆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四周均开设有第四导轨槽,所述框体左右板块内侧均开设有与所述第四导轨槽相配合的第五导轨槽,所述第四导轨槽和第五导轨槽、第四导轨槽两两之间均插设有第四分隔板;所述框体的前后板块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导轨槽相配合的第六导轨槽,所述第四导轨槽和第六导轨槽之间插设有第五分隔板,使得第四分隔板和第五分隔板将框体分隔成多个单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空间,所述开口与所述饲养空间一一对应,所述茶梢放置板设置于所述开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下方四角均设置有第一竖杆,所述储存仓上四角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竖杆相配合的第一插入孔;所述饲养箱体下方四角均设置有第二竖杆,所述框体上四角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竖杆相配合的第二插入孔,所述储存仓下方四角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储存仓的支撑柱;使得饲养箱体、框体和储存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下方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管,右侧两支撑柱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三出水管,以利于将储存仓中的废弃营养液排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使得饲养员能够更好的对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进行操作。
所述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启最左侧饲养空间的可开合门,将新鲜茶梢插入最左侧饲养空间的茶梢放置板上,饲养员手动开启最左侧的第二手动阀门,开启抽水泵,将营养液储存罐中的营养液抽出,经由进水口对应进入最左侧的储存分仓内;
步骤S2、将尺蠖幼虫放入饲养空间内,尺蠖幼虫就开始食用饲养空间内的新鲜茶梢;
步骤S3、将最左侧饲养空间内的茶梢食用完后,开启相邻第二饲养空间的可开合门,将新鲜茶梢插入第二个饲养空间的茶梢放置板上,手动开启第二饲养空间对应储存分仓的第二手动阀门,开启抽水泵,将营养液输送至第二储存分仓内;
步骤S4、饲养员打开最左侧饲养空间和第二饲养空间之间的第四分隔板,推动最左侧的茶梢放置板,使得最左侧的茶梢放置板接触第二茶梢放置板,尺蠖幼虫接触到新鲜茶梢会主动爬行移动至新鲜茶梢上,尺蠖幼虫移动过后,饲养员将最左侧的茶梢放置板推回至起始位置,将第四分隔板插入,实现尺蠖幼虫的饲养;
步骤S5、当开始进行寄生蜂饲养实验时,将寄生蜂放入第一圆筒内,饲养员将第一套筒插入放置有尺蠖幼虫饲养空间相应隔间的第一管体内,通过第二把手螺旋将第一空心管向上运动,通过控制盒开启最左侧隔间内的第一黄灯组,由于寄生蜂有趋光性,第一圆筒内的寄生蜂就会由第一套筒进入隔间内,停留在第一黄灯组周围,然后饲养员将寄生蜂转运装置提起,挡板由于重力块的重力作用,回复至起始位置,将第一管体出口挡住;
步骤S6、将第二管体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第一可开合组件和第二可开合组件由于重力作用挡板开启,由于尺蠖幼虫在饲养空间内,相应隔间的寄生蜂就会由进出口进入第二管体,再由第二管体进入最左侧饲养空间内进行寄生尺蠖幼虫;
步骤S7、寄生结束后,开启相应隔间的第一黄光组,由于反射镜的作用,使得黄光会由透光口和进出口射出,寄生结束在饲养空间内的寄生蜂,由于趋光性,会由第二管体下端进入第二管体内往光源方向走,寄生蜂从第二管体的进出口飞出至第一黄光组周围,饲养员经第一把手提起第二管体,第二可开合组件由于重力块自身的重力作用,将挡板回复至出口位置,将第二可开合组件的出口挡住,转动第二管体,使得第一固定块架设在第三固定块上,寄生蜂回至隔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现了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的一体化,在装置中加入了多个第三分隔板,将饲养箱体分隔成多个隔间,实现在室内对寄生蜂的大量、高效和便捷的饲养,有效的提高了饲养规模,提高了寄生蜂的寄生率;由于寄生蜂有向光活动的习性,在装置中加入了黄光,使得寄生蜂能够更好的进行更换隔间进行饲养,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收集转移寄生蜂;在装置中加入了饲养机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尺蠖幼虫的饲养效率,提高了尺蠖幼虫的取食率,尤其是1~2龄的尺蠖幼虫的取食率,使得茶梢利用率可达50%~90%;本发明在装置中加入了供液机构,使得通过营养液的作用可保持新鲜茶梢的活性,保持新鲜茶梢的保鲜度,更好的提高茶梢的利用率;本发明还在装置中加入了第二管体、第一可开合组件和第二可开合组件,在尺蠖幼虫进行研究过后,使得寄生蜂能够通过第二管体从隔间进入饲养箱体内进行寄生尺蠖幼虫,有效的抑制了尺蠖幼虫的生长,还可通过寄生蜂寄生寄主尺蠖幼虫来观察寄生蜂如何进行寄生和如何繁殖的过程、寄主昆虫如何躲避及反抗寄生蜂的寄生的过程;本发明不仅可以更高效的对尺蠖幼虫进行饲养,还包括了放置寄主对象装置和补充营养装置,使得在饲养寄生蜂时,能够给寄生蜂及时提供寄主昆虫寄生,同时寄生蜂又可以及时为自己补充蜂蜜水,有效的提高寄生蜂的寄生率,延长寄生蜂成蜂的寿命,且增加寄生蜂的繁殖率;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工作效率高,饲养效果好,节约了时间,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饲养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述饲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储存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框体的剖视图。
图6为所述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所述蜂蜜水放置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所述第三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所述第二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所述寄生蜂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所述光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所述第一可开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所述饲养尺蠖幼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所述第二空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包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机构和设置于所述饲养机构上方用于饲养寄生蜂的饲养箱体1,所述饲养箱体1上表面为敞开,所述饲养箱体1内由第一格栅组件2分隔形成多个隔间11,使得能够在各个隔间11内对寄生蜂更好的进行饲养,所述隔间11上设置有盖板12,使得寄生蜂不会从隔间11中飞出,所述盖板12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下方设置有第一可开合组件3,使得可通过第一可开合组件3将寄生蜂放入或飞出饲养箱体1内,所述饲养箱体1内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未图示),所述第二通孔下方设置有第二可开合组件(未图示),使得通过第二可开合组件将饲养箱体1和饲养机构连通,实现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的一体化;所述隔间11内均设置有第一黄灯组14,由于寄生蜂具有趋光性,通过第一黄灯组14的作用,寄生蜂会向隔间11内进行移动,也可通过第一黄灯组14对寄生蜂进行相邻隔间11更换;所述饲养箱体1左侧面固定设置有一控制盒15,所述控制盒15正面设置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控制各个隔间11内第一黄灯组14的控制开关16;控制面板能够对各个隔间11内的第一黄灯组14通过控制开关16进行单独控制,各个隔间11内的第一黄灯组14通过导线槽141与控制盒15电性连接,导线槽141设置于所述饲养箱体1的四周壁上;所述隔间11内设置有为寄生蜂补充营养的蜂蜜水放置盒111,所述蜂蜜水放置盒111内放置有棉花112,以供寄生蜂更好的进行取食蜂蜜水,寄生蜂只需要微量或少量补充蜂蜜水,在蜂蜜水放置盒111内放置适当的蜂蜜水,所以寄生蜂取食蜂蜜水可根据自身要求取食,避免由于蜂蜜水太多,寄生蜂反倒会被蜂蜜水粘住,无法逃脱而致死;所述蜂蜜水放置盒111侧面设置有用于补充蜂蜜水的进水管113,所述进水管113的进水口穿过所述饲养箱体1的侧壁,以利于饲养员可通过进水管113的进水口进行补充蜂蜜水放置盒111内的蜂蜜水。
所述饲养机构包括储存仓4和框体5,所述框体5内由第二格栅组件6分隔形成多个单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空间51,使得可将尺蠖幼虫放入饲养空间51内进行饲养,所述饲养空间51底面设置有茶梢放置板52,所述茶梢放置板52上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插入茶梢的孔洞53,所述孔洞53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孔洞的盖合板(未图示),使得新鲜茶梢能够插入孔洞53内固定,茶梢枝条延伸至孔洞53下方,未插入茶梢枝条的孔洞通过盖合板对其密封,所述饲养空间51的正面设置有便于更换茶梢的可开合门54,使得饲养员可通过开启可开合门54来对茶梢进行更换操作,所述可开合门54正面设置有便于开启和闭合可开合门54的U形把手,所述框体5正面设置有一用于旋转固定可开合门54上端的旋转钮,可开合门54下端与所述框体5铰接;所述框体5下方设置有为茶梢提供营养的供液机构,所述供液机构包括储存仓4,储存仓4内储存有为所述茶梢放置板52上的茶梢提供营养的营养液,所述储存仓4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41和与所述第一分隔板41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二分隔板42,所述第一分隔板41和多个第二分隔板42将所述储存仓4分隔成多个储存分仓43,使得营养液可储存在储存分仓43内,且所述储存分仓43与所述饲养空间51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新鲜茶梢枝条可延伸至储存分仓43内,浸泡在营养液内,以此来保持新鲜茶梢的活性;所述储存分仓43下方均设置有一出水口44,所述出水口44上设置有第一手动阀门(未图示),开启第一手动阀门,能够将对应储存分仓43内的废弃营养液排出;所述储存仓4左方设置有一营养液储存罐45,所述营养液储存罐45上设置有第一抽水管46,所述第一抽水管46与一抽水泵47的进口连接,所述抽水泵47的出口连接有第二抽水管48,所述第二抽水管48与一U形总管49连接,所述储存分仓43上均开设有进水口431,所述进水口431经连接管432与所述U形总管49连接,所述连接管432上设置有使用者手动开启所述连接管432的第二手动阀门433,使得饲养员开启对应储存分仓43连接管432的第二手动阀门433,就可通过抽水泵47经U形总管49将营养液储存罐45内的营养液输送给各个储存分仓43;所述框体5周侧壁和所述饲养箱体1周侧壁均设置有第一通风孔55,所述第一通风孔55内设置有第一纱网56,使得能够保证框体5内的尺蠖幼虫和饲养箱体1内的寄生蜂更好的生存。
本发明中将茶梢插入茶梢放置板52的孔洞53后,孔洞53其余的空隙用棉花或其他密封方式将孔洞53进行密封,以免尺蠖幼虫从孔洞53空隙处掉落。
本发明还可在每个储存分仓43内放入一块棉花进行吸水,这样可以避免茶梢枝条在储存分仓43内的湿度过高,更好的为新鲜茶梢保持活性。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组件2包括多根立柱21,所述多根立柱21并排等距离设置于所述饲养箱体1底面中部,所述立柱21四周均开设有第一导轨槽22,所述饲养箱体1内前后侧面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轨槽22相配合的第二导轨槽23,所述饲养箱体1内左右侧面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槽22相配合的第三导轨槽24,所述两立柱21之间、立柱21与饲养箱体1内左右侧面之间均架设有第一横杆25,所述第一横杆25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插孔26,所述第一限位插孔26与所述第一导轨槽22和第三导轨槽24相配合,所述立柱21与饲养箱体1前后侧面之间均架设有多根第二横杆27,所述第二横杆27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插孔28,所述第二限位插孔28与所述第一导轨槽22和第二导轨槽23相配合,所述饲养箱体1底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限位插孔26和第二限位插孔28相对应的限位插槽(未图示),所述第一限位插孔26和所述第二限位插孔28内均插入用于将所述饲养箱体1分割成多个隔间11的第三分隔板29,且所述第三分隔板29底部插入限位插槽内固定。使得可将寄生蜂放入单独的各个隔间11内进行饲养,通过第三分隔板29插入第一限位插孔26内,由第一导轨槽22和第三导轨槽24滑下,嵌入限位插槽内进行固定;第三分隔板29插入第二限位插孔26,由第一导轨槽22和第二导轨槽23滑下,嵌入限位插槽内进行固定,通过插入第一限位插孔26和第二限位插孔26的第三分隔板29相配合,将饲养箱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单独的饲养隔间。所述第三分隔板29上设置有用于提拉的提拉把手291。使得饲养员便于将第三分隔板29拿起。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开合组件3和所述第二可开合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可开合组件3包括第一管体31,所述第一管体31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3正下方,所述第一管体31出口处铰接设置有一挡板32,所述挡板32末端设置有重力块33。使得在管体31内插入东西时,由于重力原因,挡板32会开启,拿掉东西时,由于重力块33自身的重力作用,挡板32会将第一管体31的出口闭合。
请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用于插入第一可开合组件3和第二可开合组件的第二管体7,所述第二管体7上端封闭,下端敞开,所述第二管体7周侧壁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便于寄生蜂进出的进出口71,所述第二管体7上端左右两侧均延伸设置有第一固定块72,所述第一固定块72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固定块73,所述第二固定块73之间铰接设置有第一把手74,所述盖板12上设置有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72相配合的两个第三固定块75,所述两个第三固定块75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3的左右两端,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72能够将所述第二管体7架设在所述两个第三固定块75上;所述第二管体7周侧壁左右两端均开设有透光口76,所述透光口76设置于所述进出口71下方,所述第二管体7内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反光镜77。使得第二管体7插入第一可开合组件3和第二可开合组件可将挡板32开启,寄生蜂闻到下方框体5中尺蠖幼虫的气味,就会从进出口71飞入,由第二管体7下端飞出,对尺蠖幼虫进行寄生,寄生结束后,开启相应隔间11内的第一黄灯组14,由于反光镜77和寄生蜂趋光性的作用,寄生蜂就会从第二管体7回至隔间11内,饲养员将第二管体7拉起,第二可开合组件就会闭合,这样寄生蜂就可停留在隔间11内进行饲养实验。
请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通孔13与所述第一管体31相配合进行转运寄生蜂的寄生蜂转运装置8,所述寄生蜂转运装置8包括第一圆筒81、第一套筒82和第二套筒83,所述第一圆筒81下表面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筒82相配合的圆形开口(未图示),所述第一套筒82出口与所述圆形开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82与所述第一管体31相配合插入所述隔间11内;所述第二套筒83穿设于所述第一圆筒81内上表面中部,所述第二套筒83内周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未图示),所述第二套筒83内螺旋嵌入设置有第一空心管84,所述第一空心管84外周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85,所述第一空心管84末端设置有第二圆筒86,所述第二圆筒86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82直径,所述第二圆筒86下表面设置密封胶(未图示),所述第二圆筒86内设置有用于引诱寄生蜂的光源机构9,所述第一空心管84内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光源机构9供电的第二蓄电池87,所述第一空心管84上端设置有第二把手88,所述第一空心管84上表面螺旋设置有用于更换所述第二蓄电池87的螺旋盖89;所述第一圆筒81外周侧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811,使得可为第一圆筒81内的寄生蜂进行通风作用,保证寄生蜂在第一圆筒81内能够更好的进行生存,所述第二通风孔811内设置有第二纱网812,使得寄生蜂不会通过第二通风811飞出。使得饲养员将寄生蜂放入第一圆筒81内,然后将第一套筒82插入第一管体31中,挡板32由于重力作用打开,开启隔间11内对应的第一黄灯组14,饲养员通过旋转第二把手88,使得第一空心管84在第二套筒83内向上移动,由于寄生蜂的趋光性,这样第一圆筒81内的寄生蜂就会经圆形开口和第一套筒82进入相应隔间11内;当饲养员需将隔间11内的寄生蜂转移出来时,将第一套筒82套进第一管体31内,挡板32打开,饲养员转动第二把手88,将第一空心管84向上运动,然后开启光源机构9,使得隔间11内的寄生蜂会由于趋光性向第一圆筒81内移动,当寄生蜂进入第一圆筒81内后,饲养员转动第二把手88,将第一空心管84向下运动,使得第二圆筒86将圆形开口封闭,由于密封胶的作用,第二圆筒86可将圆形开口进行密封。
请参阅图1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机构9包括第二黄灯组91,所述第二圆筒86内下表面开设有凹槽92,所述第二黄灯组91设置于所述凹槽92内,所述第一空心管84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二黄灯组91的开关按钮93;所述第二黄灯组91上设置有弧形聚光反射镜94。使得开启第二黄灯组91,寄生蜂就会进入第一圆筒81内,饲养员就能够对寄生蜂进行转运操作,聚光反射镜94可将第二黄灯组91发出的黄光聚集,聚集后的黄光作用在反射镜上,能够让第二黄光91向外发射的更集中,穿透性也更好,传导的时候更有目的性,这样寄生蜂能够更好的移动至第一圆筒81内。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组件6包括第一框架61,所述第一框架61设置于所述框体5内周侧壁上,所述第一框架61左右横杆中部架设有第三横杆62,所述第一框架61前后横杆之间等距离设置有多根第四横杆63,且所述第三横杆62和第四横杆63竖直设置,所述第三横杆62和第四横杆63之间形成多个开口64;所述第三横杆62与所述第四横杆63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第二立柱65,所述第二立柱65四周均开设有第四导轨槽66,所述框体5左右板块内侧均开设有与所述第四导轨槽66相配合的第五导轨槽57,所述第四导轨槽66和第五导轨槽57、第四导轨槽66两两之间均插设有第四分隔板67;所述框体5的前后板块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导轨槽66相配合的第六导轨槽68,所述第四导轨槽66和第六导轨槽68之间插设有第五分隔板69,使得第四分隔板67和第五分隔板69将框体分隔成多个单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空间,所述开口64与所述饲养空间一一对应,所述茶梢放置板52设置于所述开口64内。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框体5下方四角均设置有第一竖杆58,所述储存仓4上四角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竖杆58相配合的第一插入孔10,使得第一竖杆58可插入第一插入孔10内进行固定;所述饲养箱体1下方四角均设置有第二竖杆17,所述框体5上四角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竖杆17相配合的第二插入孔59,第二竖杆17可插入第二插入孔59内进行固定,所述储存仓4下方四角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储存仓4的支撑柱20;使得饲养箱体1、框体5和储存仓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44下方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管30,右侧两支撑柱20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出水管201,所述第一出水管30与所述第二出水管201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201上设置有第三出水管202,以利于将储存仓4中的废弃营养液排出。使得一饲养空间31内的茶梢更换了两至三次时,饲养员可手动开启该饲养空间51下方对应储存分仓43的出水口44,将储存分仓43内的营养废液输出至第一出水管30内,再由第三出水管202将营养废液输送至外部。
值得一提的是,请参阅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给所述隔间11内寄生蜂饲养寄主昆虫尺蠖幼虫装置40,所述饲养尺蠖幼虫装置40包括用于放置昆虫的第二空心管401和下表面封闭的第三套筒402,所述第二空心管401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二空心管401的盖子403,所述第二空心管4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风孔404,为第二空心管401内的昆虫提供氧气,保持活性;所述第三套筒402下端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一条形开口405,所述第三套筒402与所述管体31直径相配合,所述第二空心管401开启下端盖子403嵌设于所述第三套筒402内。将活昆虫放入第二空心管401内,开启第二空心管401下端的盖子,将第二空心管401套进第三套筒402内,第二空心管401下端开口与第三套筒402封闭的下表面相配合,使得昆虫不能够跑出,将第三套筒402嵌入管体31内,由于第三套筒402的重力作用,挡板32开启,饲养员将第二空心管401从第三套筒402内提起,使得第二空心管401下端提起至第三套筒402的条形开口405上方,使得昆虫能够由条形开口405跑出至隔间11内。
本发明中寄生蜂一般为体积较大的寄生蜂种,例如天牛寄蜂、桃小甲腹寄蜂、白毛长服土蜂,金毛长服土蜂,大斑土蜂等,但不仅限于此。
所述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启最左侧饲养空间的可开合门,将新鲜茶梢插入最左侧饲养空间的茶梢放置板上,饲养员手动开启最左侧的第二手动阀门,开启抽水泵,将营养液储存罐中的营养液抽出,经由进水口对应进入最左侧的储存分仓内;
步骤S2、将尺蠖幼虫放入饲养空间内,尺蠖幼虫就开始食用饲养空间内的新鲜茶梢;
步骤S3、将最左侧饲养空间内的茶梢食用完后,开启相邻第二饲养空间的可开合门,将新鲜茶梢插入第二个饲养空间的茶梢放置板上,手动开启第二饲养空间对应储存分仓的第二手动阀门,开启抽水泵,将营养液输送至第二储存分仓内;
步骤S4、饲养员打开最左侧饲养空间和第二饲养空间之间的第四分隔板,推动最左侧的茶梢放置板,使得最左侧的茶梢放置板接触第二茶梢放置板,尺蠖幼虫接触到新鲜茶梢会主动爬行移动至新鲜茶梢上,尺蠖幼虫移动过后,饲养员将最左侧的茶梢放置板推回至起始位置,将第四分隔板插入,实现尺蠖幼虫的饲养;
步骤S5、当开始进行寄生蜂饲养实验时,将寄生蜂放入第一圆筒内,饲养员将第一套筒插入放置有尺蠖幼虫饲养空间相应隔间的第一管体内,通过第二把手螺旋将第一空心管向上运动,通过控制盒开启最左侧隔间内的第一黄灯组,由于寄生蜂有趋光性,第一圆筒内的寄生蜂就会由第一套筒进入隔间内,停留在第一黄灯组周围,然后饲养员将寄生蜂转运装置提起,挡板由于重力块的重力作用,回复至起始位置,将第一管体出口挡住;
步骤S6、将第二管体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第一可开合组件和第二可开合组件由于重力作用挡板开启,由于尺蠖幼虫在饲养空间内,相应隔间的寄生蜂就会由进出口进入第二管体,再由第二管体进入最左侧饲养空间内进行寄生尺蠖幼虫;
步骤S7、寄生结束后,开启相应隔间的第一黄光组,由于反射镜的作用,使得黄光会由透光口和进出口射出,寄生结束在饲养空间内的寄生蜂,由于趋光性,会由第二管体下端进入第二管体内往光源方向走,寄生蜂从第二管体的进出口飞出至第一黄光组周围,饲养员经第一把手提起第二管体,第二可开合组件由于重力块自身的重力作用,将挡板回复至出口位置,将第二可开合组件的出口挡住,转动第二管体,使得第一固定块架设在第三固定块上,使得寄生蜂回至隔间内。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抽水泵、控制盒、控制面板和控制开关的电路控制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能够清楚了解,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包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机构和设置于所述饲养机构上方用于饲养寄生蜂的饲养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箱体上表面为敞开,所述饲养箱体内由第一格栅组件分隔形成多个隔间,所述隔间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下方设置有第一可开合组件,所述饲养箱体内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下方设置有第二可开合组件;所述隔间内均设置有第一黄灯组;所述饲养箱体左侧面固定设置有一控制盒,所述控制盒正面设置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控制各个隔间内第一黄灯组的控制开关;所述隔间内设置有为寄生蜂补充营养的蜂蜜水放置盒,所述蜂蜜水放置盒内放置有棉花,所述蜂蜜水放置盒侧面设置有用于补充蜂蜜水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穿过所述饲养箱体的侧壁;
所述饲养机构包括储存仓和框体,所述框体内由第二格栅组件分隔形成多个单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空间,所述饲养空间底面设置有茶梢放置板,所述茶梢放置板上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插入茶梢的孔洞,所述孔洞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孔洞的盖合板,所述饲养空间的正面设置有便于更换茶梢的可开合门;所述框体下方设置有为茶梢提供营养的供液机构,所述供液机构包括储存仓,所述储存仓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和与所述第一分隔板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和多个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储存仓分隔成多个储存分仓,且所述储存分仓与所述饲养空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储存分仓下方均设置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第一手动阀门;所述储存仓左方设置有一营养液储存罐,所述营养液储存罐上设置有第一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与一抽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抽水泵的出口连接有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二抽水管与一U形总管连接,所述储存分仓上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经连接管与所述U形总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使用者手动开启所述连接管的第二手动阀门;所述框体周侧壁和所述饲养箱体周侧壁均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内设置有第一纱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组件包括多根第一立柱,所述多根第一立柱并排等距离设置于所述饲养箱体底面中部,所述第一立柱四周均开设有第一导轨槽,所述饲养箱体内前后侧面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轨槽相配合的第二导轨槽,所述饲养箱体内左右侧面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槽相配合的第三导轨槽,所述两第一立柱之间、第一立柱与饲养箱体内左右侧面之间均架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插孔,所述第一限位插孔与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三导轨槽相配合,所述第一立柱与饲养箱体前后侧面之间均架设有多根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插孔,所述第二限位插孔与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相配合,所述饲养箱体底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限位插孔和第二限位插孔相对应的限位插槽,所述第一限位插孔和所述第二限位插孔内均插入用于将所述饲养箱体分割成多个隔间的第三分隔板,且所述第三分隔板底部插入限位插槽内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开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可开合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可开合组件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正下方,所述第一管体出口处铰接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挡板末端设置有重力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插入第一可开合组件和第二可开合组件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封闭,下端敞开,所述第二管体周侧壁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便于寄生蜂进出的进出口,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左右两侧均延伸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铰接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配合的两个第三固定块,所述两个第三固定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左右两端,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能够将所述第二管体架设在所述两个第三固定块上;所述第二管体周侧壁左右两端均开设有透光口,所述透光口设置于所述进出口下方,所述第二管体内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反光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管体相配合进行转运寄生蜂的寄生蜂转运装置,所述寄生蜂转运装置包括第一圆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圆筒下表面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筒相配合的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套筒出口与所述圆形开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管体相配合插入所述隔间内;所述第二套筒穿设于所述第一圆筒内上表面中部,所述第二套筒内周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内螺旋嵌入设置有第一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外周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一空心管末端设置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直径,所述第二圆筒下表面设置密封胶,所述第二圆筒内设置有用于引诱寄生蜂的光源机构,所述第一空心管内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光源机构供电的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一空心管上端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空心管上表面螺旋设置有用于更换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螺旋盖;所述第一圆筒外周侧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内设置有第二纱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机构包括第二黄灯组,所述第二圆筒内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黄灯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空心管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第二黄灯组的开关按钮;所述第二黄灯组上设置有弧形聚光反射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栅组件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于所述框体内周侧壁上,所述第一框架左右横杆中部架设有第三横杆,所述第一框架前后横杆之间等距离设置有多根第四横杆,且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之间形成多个开口;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四横杆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四周均开设有第四导轨槽,所述框体左右板块内侧均开设有与所述第四导轨槽相配合的第五导轨槽,所述第四导轨槽和第五导轨槽、第四导轨槽两两之间均插设有第四分隔板;所述框体的前后板块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导轨槽相配合的第六导轨槽,所述第四导轨槽和第六导轨槽之间插设有第五分隔板,使得第四分隔板和第五分隔板将框体分隔成多个单独用于饲养尺蠖幼虫的饲养空间,所述开口与所述饲养空间一一对应,所述茶梢放置板设置于所述开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下方四角均设置有第一竖杆,所述储存仓上四角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竖杆相配合的第一插入孔;所述饲养箱体下方四角均设置有第二竖杆,所述框体上四角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竖杆相配合的第二插入孔,所述储存仓下方四角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储存仓的支撑柱;使得饲养箱体、框体和储存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下方连接设置有第一出水管,右侧两支撑柱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三出水管,以利于将储存仓中的废弃营养液排出。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启最左侧饲养空间的可开合门,将新鲜茶梢插入最左侧饲养空间的茶梢放置板上,饲养员手动开启最左侧的第二手动阀门,开启抽水泵,将营养液储存罐中的营养液抽出,经由进水口对应进入最左侧的储存分仓内;
步骤S2、将尺蠖幼虫放入饲养空间内,尺蠖幼虫就开始食用饲养空间内的新鲜茶梢;
步骤S3、将最左侧饲养空间内的茶梢食用完后,开启相邻第二饲养空间的可开合门,将新鲜茶梢插入第二个饲养空间的茶梢放置板上,手动开启第二饲养空间对应储存分仓的第二手动阀门,开启抽水泵,将营养液输送至第二储存分仓内;
步骤S4、饲养员打开最左侧饲养空间和第二饲养空间之间的第四分隔板,推动最左侧的茶梢放置板,使得最左侧的茶梢放置板接触第二茶梢放置板,尺蠖幼虫接触到新鲜茶梢会主动爬行移动至新鲜茶梢上,尺蠖幼虫移动过后,饲养员将最左侧的茶梢放置板推回至起始位置,将第四分隔板插入,实现尺蠖幼虫的饲养;
步骤S5、当开始进行寄生蜂饲养实验时,将寄生蜂放入第一圆筒内,饲养员将第一套筒插入放置有尺蠖幼虫饲养空间相应隔间的第一管体内,通过第二把手螺旋将第一空心管向上运动,通过控制盒开启最左侧隔间内的第一黄灯组,由于寄生蜂有趋光性,第一圆筒内的寄生蜂就会由第一套筒进入隔间内,停留在第一黄灯组周围,然后饲养员将寄生蜂转运装置提起,挡板由于重力块的重力作用,回复至起始位置,将第一管体出口挡住;
步骤S6、将第二管体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第一可开合组件和第二可开合组件由于重力作用挡板开启,由于尺蠖幼虫在饲养空间内,相应隔间的寄生蜂就会由进出口进入第二管体,再由第二管体进入最左侧饲养空间内进行寄生尺蠖幼虫;
步骤S7、寄生结束后,开启相应隔间的第一黄光组,由于反射镜的作用,使得黄光会由透光口和进出口射出,寄生结束在饲养空间内的寄生蜂,由于趋光性,会由第二管体下端进入第二管体内往光源方向走,寄生蜂从第二管体的进出口飞出至第一黄光组周围,饲养员经第一把手提起第二管体,第二可开合组件由于重力块自身的重力作用,将挡板回复至出口位置,将第二可开合组件的出口挡住,转动第二管体,使得第一固定块架设在第三固定块上,寄生蜂回至隔间内。
CN201910929591.3A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Active CN110537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9591.3A CN110537526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9591.3A CN110537526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7526A CN110537526A (zh) 2019-12-06
CN110537526B true CN110537526B (zh) 2020-10-16

Family

ID=6871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9591.3A Active CN110537526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75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6652B (zh) * 2020-04-10 2024-05-28 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一种天敌昆虫配套式工厂生产的温室
WO2022069391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e Et De La Recherche Medicale (Inserm) Modular system and process for individualized accommodation, feeding and monitoring of arthropods
CN114176048B (zh) * 2021-12-16 2023-02-10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油桐尺蠖黑卵蜂繁育方法
CN114794021A (zh) * 2022-04-02 2022-07-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磁生物学效应的寄生蜂生长繁育优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3563A (ja) * 1991-10-11 1993-04-27 Sumitomo Chem Co Ltd 寄生蜂の飼育方法
US6143565A (en) * 1997-08-22 2000-11-0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Stable insect virus-cell expression system
CA2399521A1 (en) * 2002-08-22 2004-02-22 Dimo's Tool & Die Ltd. Insect rearing tray
CN2590365Y (zh) * 2002-12-13 2003-12-10 陈红印 一种繁殖赤眼蜂的装置
CN201051830Y (zh) * 2006-12-11 2008-04-30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寄生蜂及其寄主成虫的收集装置
CN102523974B (zh) * 2012-03-06 2013-08-07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作物昆虫共育箱
CN206024925U (zh) * 2016-08-22 2017-03-22 福建农林大学 多功能寄生蜂成虫饲养装置
CN207505756U (zh) * 2017-10-27 2018-06-19 福建农林大学 变态型昆虫饲养简易装置
CN109315356B (zh) * 2018-09-20 2024-03-01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7526A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7526B (zh) 一种尺蠖幼虫及其寄生蜂饲养实验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284747B (zh) 一种朱红毛斑蛾的室内饲养方法
CN104255668B (zh) 金环胡蜂繁育技术
KR100768954B1 (ko) 거저리과를 대체기주로 이용한 솔수염하늘소기생천적의대량사육시스템, 솔수염하늘소기생천적의 대량사육방법 및상기 솔수염하늘소기생천적을 포함하는 방사용기
KR101220410B1 (ko) 나방류 천적의 대량 증식 장치 및 방법
CN104521806B (zh) 一种可传粉45天的蜂群培育方法及授粉蜂群饲养装置
CN108012995B (zh) 一种绿翅绢野螟的室内饲养方法及装置
CN106508794A (zh) 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及应用
CN109984093A (zh) 一种德国小蠊饲养笼及德国小蠊饲养方法
Neuenschwander et al. New technologies for rearing Epidinocarsis lopezi (Hym., Encyrtidae),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against the Cassava mealybug, Phenacoccus manihoti (Hom., Pseudococcidae)
CN107581159A (zh) 一种花布灯蛾天敌悬茧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8935341B (zh) 一种菜粉蝶绒茧蜂的饲养方法
CN210808868U (zh) 一种寄生蜂饲养装置
CN204272975U (zh) 多功能伸缩式养虫笼
CN102499189A (zh) 茶尺蠖室内鲜叶继代饲养方法
US6010390A (en) Crop pollination method by insects
CN207491829U (zh) 一种用于凹纹胡蜂单母建群的专用饲养蜂箱
Brandmayr Short review of the presocial evolution in Coleoptera
KR20080053135A (ko) 배추나비고치벌 대량 사육방법
CN215530985U (zh) 一种模拟野外环境高效繁育昆虫的装置
CN110506711B (zh) 一种寄生蜂饲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10930A (zh)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的饲养方法
CN112889761A (zh) 一种模拟野外环境高效繁育昆虫的装置
CN110537527B (zh) 一种茶尺蠖幼虫饲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021263A (zh) 一种运用循环组合巢框蜂箱的养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