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4709A -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4709A
CN110534709A CN201810515558.1A CN201810515558A CN110534709A CN 110534709 A CN110534709 A CN 110534709A CN 201810515558 A CN201810515558 A CN 201810515558A CN 110534709 A CN110534709 A CN 110534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oxide
sodium
carbon coating
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155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胜
常伟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een's Moral Ltd Energy Co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een's Moral Ltd Ener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een's Moral Ltd Energy Co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een's Moral Ltd Energy Co
Priority to CN2018105155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47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4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47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是以氧化钛源颗粒为原料,经恒温热浓强碱高压水热反应,酸液浸泡、冷冻干燥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在前躯体中加入分散剂分散后,加入掺杂剂、聚合单体、引发剂和对苯二酚,原位聚合得到聚合物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最后焙烧碳化,得到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本发明所制备出的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极大提高了纳米管的稳定性,减少了团聚,因此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同时包裹外层无定型碳层提供特殊的电荷传递通道,可有效降低电荷传质电阻和提高离子扩散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于低碳环保的绿色能源。锂离子电池凭借其较高的能量密度、优良的循环性能,在过去数十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手机电池等移动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等大型动力设备中均有使用。由于全球锂矿资源存储数量有限,加之分布不均,锂矿价格不断攀升,导致锂电池成本高居不下。同时锂电池过充析锂导致短路引发安全的问题,过放导致性能的严重降低、电解液分解造成电池爆炸等问题,人们开始关注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锂离子电池,同时钠元素含量丰富,成本较低,应用在大规模设备中将具有较大的潜力。由于钠离子体积半径大于锂离子,其在嵌入和脱嵌电极材料中引起的体积变化和性能稳定性问题将更为突出,因此兼具优良稳定性和高效储钠的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TiO2是一种较好的储钠负极材料之一,其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结构稳定等优点。但是作为半导体材料,钛基材料的导电性差,严重影响了其储钠容量和倍率性能。目前人们通过制备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线等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钛来提高其性能,但是纳米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常伴随着副反应发生和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其性能的发挥,同时其本身具有的较大比表面积,增加了其与电解液的接触,致使首次效率和循环性能变差。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碳包覆,但性能依然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和改进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通过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显著增强钛氧化物纳米管材料的稳定性,减少团聚现象,提高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同时外层包覆的碳能够提供有效的电荷传递途径,可显著降低传质阻力,提高离子扩散效率。
本发明目的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制备出聚合物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以及碳化后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以及后者可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为了实现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钛氧化物颗粒溶于热浓强碱溶液后,在反应釜经恒温高压反应、酸液浸渍静置、低温冷冻干燥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
(2)将分散剂分散溶解步骤(1)中前驱体,依次加入掺杂剂、聚合单体、引发剂和对苯二酚,聚合物原位聚合包覆钛氧化物前驱体;
(3)将步骤(2)中产物加热300-600℃煅烧得到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
进一步地,步骤(1)中强碱为无机强碱NaOH、KOH和有机强碱丁基锂以及醇碱金属盐甲醇钠、乙醇钾、叔丁醇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更进一步地,强碱溶液的浓度为5-15mol/L,所述加入强碱与钛源氧化物颗粒质量比为10-100:1。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要求的反应釜由聚四氟乙烯、316L不锈钢、锰钢、锆镍基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恒温高压温度控制在100-400℃,反应釜耐高压在6MPa以上。
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恒温高压反应持续时间在12-48h。
进一步地,步骤(1)中酸液浸渍静置时的酸为盐酸、硝酸、硫酸、磷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乙酸、醋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更进一步地,步骤(1)静置时间为12-36h。
进一步地,步骤(1)中低温冷冻干燥由冷冻机、冰柜中的一种或两种。
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低温冷冻干燥所要求的温度为-50℃~0℃。
进一步地,步骤(2)中分散剂为无水乙醇、甲醇、丙醇、丁醇(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前驱体与分散剂质量体积比(g/L)为1~20:1。
进一步地,步骤(2)中掺杂剂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高氯酸、氢溴酸、氢碘酸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聚合单体为苯胺及取代物、、吡咯及取代物、噻吩及取代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聚合单体与掺杂剂摩尔比为1:1~5。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聚合单体加入量与前驱体摩尔比为0.5~5:1。
进一步地,步骤(2)中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重铬酸钾、高锰酸钾、三氯化铁、H2O2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引发剂与聚合单体摩尔比在0.5~1.5:1。
进一步地,步骤(2)中引发剂滴加时间为0.5h~4h。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滴加完引发剂后继续反应0-36h。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对苯二酚质量比为1%~5%。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聚合体系的反应温度为0~30℃。
进一步地,步骤(3)中煅烧为空气气氛煅烧。
更进一步地,步骤(3)中煅烧时间为0-6h。
更进一步地,步骤(3)中,升温速率为2-10℃/min。
本发明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中聚合物包覆钛氧化纳米管前驱体、碳化后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以及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以下如下优点:
(1)在较温和温度下水热反应,制得钛氧化物纳米管,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电化学活性,材料储存容量明显增加;
(2)钛氧化物纳米管表面聚合物聚合以及高温碳化,可以显著降低纳米管结构的团聚,显著增强纳米管结构的稳定性;
(3)包覆结构具有的导电性、柔韧性,能提高材料的导电能力,同时可以有效缓冲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钛氧化物颗粒溶于热浓强碱溶液后,在反应釜经恒温高压反应、酸液浸渍静置、低温冷冻干燥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
(2)将分散剂分散溶解步骤(1)中前驱体,依次加入掺杂剂、聚合单体、引发剂和对苯二酚,聚合物原位聚合包覆钛氧化物前驱体;
(3)将步骤(2)中产物加热300-600℃煅烧得到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
进一步地,步骤(1)中强碱为无机强碱NaOH、KOH和有机强碱丁基锂以及醇碱金属盐甲醇钠、乙醇钾、叔丁醇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更进一步地,强碱溶液的浓度为5-15mol/L,所述加入强碱与钛源氧化物颗粒质量比为10-100:1。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要求的反应釜由聚四氟乙烯、316L不锈钢、锰钢、锆镍基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恒温高压温度控制在100-400℃,反应釜耐高压在6MPa以上。
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恒温高压反应持续时间在12-48h。
进一步地,步骤(1)中酸液浸渍静置时的酸为盐酸、硝酸、硫酸、磷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乙酸、醋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更进一步地,步骤(1)静置时间为12-36h。
进一步地,步骤(1)中低温冷冻干燥由冷冻机、冰柜中的一种或两种。
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低温冷冻干燥所要求的温度为-50℃~0℃。
进一步地,步骤(2)中分散剂为无水乙醇、甲醇、丙醇、丁醇(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前驱体与分散剂质量体积比(g/L)为1~20:1。
进一步地,步骤(2)中掺杂剂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高氯酸、氢溴酸、氢碘酸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聚合单体为苯胺及取代物、、吡咯及取代物、噻吩及取代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聚合单体与掺杂剂摩尔比为1:1~5。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聚合单体加入量与前驱体摩尔比为0.5~5:1。
进一步地,步骤(2)中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重铬酸钾、高锰酸钾、三氯化铁、H2O2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引发剂与聚合单体摩尔比在0.5~1.5:1。
进一步地,步骤(2)中引发剂滴加时间为0.5h~4h。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滴加完引发剂后继续反应0-36h。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对苯二酚质量比为1%~5%。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聚合体系的反应温度为0~30℃。
进一步地,步骤(3)中煅烧为空气气氛煅烧。
更进一步地,步骤(3)中煅烧时间为0-6h。
更进一步地,步骤(3)中,升温速率为2-10℃/min。
实施例1:
二氧化钛颗粒溶于浓强碱溶液,在100-400℃高压反应釜中反应12-36h,转移到酸液(pH<5)中,放置12-36h后冷冻干燥,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前驱体分散于无水乙醇中溶解,加入掺杂剂、苯胺、反应引发剂和1%~5%质量对苯二酚,反应得到聚苯胺包覆钛氧化物前驱体;将上述固体放入空气气氛中焙烧,得到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
实施例2:
在保护气氛中将四氯化钛滴加到装有浓强碱溶液的高压反应釜中,密闭,然后转移至室温下100-400℃反应12-36h,酸液浸泡后低温冷冻干燥12-36h,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前驱体分散于无水乙醇中溶解,加入掺杂剂、苯胺、反应引发剂和1%~5%质量对苯二酚,反应得到聚苯胺包覆钛氧化物前驱体;将上述固体放入空气气氛中焙烧,得到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
实施例3:
二氧化钛颗粒溶于浓强碱溶液,在100-400℃高压反应釜中反应12-36h,转移到酸液(pH<5)中,放置12-36h后冷冻干燥,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前驱体分散于无水乙醇中溶解,加入掺杂剂、吡咯、反应引发剂和1%~5%质量对苯二酚,反应得到聚吡咯包覆钛氧化物前驱体;将上述固体放入空气气氛中焙烧,得到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
比较例1:
二氧化钛颗粒溶于浓强碱溶液,在100-400℃高压反应釜中反应12-36h,转移到酸液(pH<5)中,放置12-36h后冷冻干燥,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前驱体分散于无水乙醇溶解的聚苯胺溶液中,形成包覆物;包覆物在空气气氛中焙烧,得到聚苯胺碳化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
比较例2:
二氧化钛颗粒溶于浓强碱溶液,在100-400℃高压反应釜中反应12-36h,转移到酸液(pH<5)中,放置12-36h后冷冻干燥,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将前驱体放入空气气氛中焙烧,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
本实施例相比于比较例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中聚合物包覆钛氧化纳米管前驱体、碳化后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以及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以下如下优点:
(1)在较温和温度下水热反应,制得钛氧化物纳米管,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电化学活性,材料储存容量明显增加;
(2)钛氧化物纳米管表面聚合物聚合以及高温碳化,可以显著降低纳米管结构的团聚,显著增强纳米管结构的稳定性;
(3)包覆结构具有的导电性、柔韧性,能提高材料的导电能力,同时可以有效缓冲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仅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实例,而并非对实施例方式的限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因此所引申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钛氧化物颗粒溶于热浓强碱溶液后,在反应釜经恒温高压反应、酸液浸渍静置、低温冷冻干燥得到钛氧化物纳米管前驱体;
(2)将分散剂分散溶解步骤(1)中前驱体,依次加入掺杂剂、聚合单体、引发剂和对苯二酚,聚合物原位聚合包覆钛氧化物前驱体;
(3)将步骤(2)中产物加热300-600℃煅烧得到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强碱为无机强碱NaOH、KOH和有机强碱丁基锂以及醇碱金属盐甲醇钠、乙醇钾、叔丁醇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碱溶液的浓度为5-15mol/L,所述加入强碱与钛源氧化物颗粒质量比为10-10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要求的反应釜由聚四氟乙烯、316L不锈钢、锰钢、锆镍基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恒温高压温度控制在100-400℃,反应釜耐高压在6MPa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恒温高压反应持续时间在12-48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酸液浸渍静置时的酸为盐酸、硝酸、硫酸、磷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乙酸、醋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酸液浸渍静置时的静置时间为12-36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低温冷冻干燥由冷冻机、冰柜中的一种或两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低温冷冻干燥所要求的温度为-50℃~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分散剂为无水乙醇、甲醇、丙醇、丁醇(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前驱体与分散剂质量体积比(g/L)为1~20: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掺杂剂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高氯酸、氢溴酸、氢碘酸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聚合单体为苯胺及取代物、、吡咯及取代物、噻吩及取代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聚合单体与掺杂剂摩尔比为1:1~5。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聚合单体加入量与前驱体摩尔比为0.5~5:1。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重铬酸钾、高锰酸钾、三氯化铁、H2O2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引发剂与聚合单体摩尔比在0.5~1.5:1。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引发剂滴加时间为0.5h~4h。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滴加完引发剂后继续反应0-36h。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苯二酚质量比为1%~5%。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聚合体系的反应温度为0~30℃。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煅烧为空气气氛煅烧。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煅烧时间为0-6h。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升温速率为2-10℃/min。
CN201810515558.1A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5347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5558.1A CN110534709A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5558.1A CN110534709A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4709A true CN110534709A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57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15558.1A Pending CN110534709A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包覆钛氧化物纳米管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4709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6042A (zh) * 2015-11-16 2016-03-1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碳包覆的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514436A (zh) * 2016-02-02 2016-04-20 陕西科技大学 石墨烯包覆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06356523A (zh) * 2016-10-13 2017-01-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二氧化钛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6042A (zh) * 2015-11-16 2016-03-1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碳包覆的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514436A (zh) * 2016-02-02 2016-04-20 陕西科技大学 石墨烯包覆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06356523A (zh) * 2016-10-13 2017-01-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二氧化钛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MINIC BRESSER等: "Carbon-Coated Anatase TiO2 Nanotubes for Li and Na-Ion Anod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
WAN LINWANG等: "Hierarchical mesoporous rutile TiO2/C composite nanospheres as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3871B (zh) 超级电容器用含氮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EP3128585B1 (en)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athode pole piece of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CN10370080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2130334B (zh) 石墨烯基纳米铁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5850B (zh) 一种五氧化二钒纳米线/导电基底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85140B (zh) 一种纳米网络导电聚合物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548877B (zh) 碳纳米管阵列/聚苯胺/二氧化铈复合材料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41174B (zh) 纳米片状MnO2-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超级电容器
CN101764254B (zh) 二次铝电池及其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03078087B (zh) 一种钛酸锂/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256956A (zh) 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氮化钒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69508A (zh) 锂离子电池碳包覆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664103A (zh) 钴酸锌纳米棒/泡沫镍复合电极、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355334B (zh) 具有超高比电容特性的水钠锰矿型氧化锰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71941B (zh) 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石墨烯/聚苯胺/氧化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0870A (zh) 一种石墨烯/聚噻吩衍生物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129374A (zh) 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二元碳网正极复合材料及铝离子电池
CN104934236A (zh) 一种电活性分子接枝石墨烯掺杂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513818A (zh) 一种石墨烯-聚苯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57271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
CN103199225A (zh) 硅碳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Duan et al. Preparation of polypyrrole nanocomposites for supercapacitor using spent battery powder as raw materials
CN104362347A (zh) 一种导电聚合物改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60526A (zh) 石墨类材料掺杂金属草酸盐锂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44503A (zh) 一种分级石墨烯修饰的球形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5,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province Songgang Yan Chuan Laguna Colorada Road No. 168 Li source Bay Industrial Park, A2 building, 4 floor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GRAND POWERSOUR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5,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province Songgang Yan Chuan Laguna Colorada Road No. 168 Li source Bay Industrial Park, A2 building, 4 floor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GRAND POWERSOURC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