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1490B - 摄像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1490B
CN110531490B CN201910760178.9A CN201910760178A CN110531490B CN 110531490 B CN110531490 B CN 110531490B CN 201910760178 A CN201910760178 A CN 201910760178A CN 110531490 B CN110531490 B CN 110531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curvature
optical lens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01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1490A (zh
Inventor
陈杰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ru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ru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ru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ru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01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149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3598 priority patent/WO202103123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1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1490A/zh
Priority to JP2020129255A priority patent/JP6876361B2/ja
Priority to US16/991,057 priority patent/US1156729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1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1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该摄像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中,摄像光学镜头整体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6,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3.00≤f2/f≤5.00;13.00≤d5/d6≤25.00;3.00≤(R5+R6)/(R5‑R6)≤10.00;5.00≤R3/R4≤50.00。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大光圈、广角化的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四片式甚至是五片式、六片式透镜结构。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常见的四片式透镜虽然已经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但是其光焦度、透镜间距和透镜形状设置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透镜结构在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无法满足大光圈、超薄化、广角化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大光圈、超薄化、广角化的设计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摄像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整体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6,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
3.00≤f2/f≤5.00;
13.00≤d5/d6≤25.00;
3.00≤(R5+R6)/(R5-R6)≤10.00;
5.00≤R3/R4≤50.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
0.50≤f3/f≤1.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
3.00≤(R7+R8)/(R7-R8)≤10.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d4/f≤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97≤f1/f≤4.64;
-10.66≤(R1+R2)/(R1-R2)≤-1.71;
0.05≤d1/TTL≤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52≤(R3+R4)/(R3-R4)≤2.20;
0.07≤d3/TTL≤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d5/TTL≤0.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3.77≤f4/f≤-0.88;
0.03≤d7/TTL≤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72≤f12/f≤3.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FNO满足下列关系式:
FNO≤1.3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光学性能,且具有大光圈、广角化的特性,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实施方式一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3是实施方式二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三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以下为实施方式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在图1中,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同轴设置的四个透镜,从物侧至像侧依次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及第四透镜L4。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还设有光圈S1,在第四透镜L4与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摄像光学镜头10整体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6,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f、f2、d5、d6、R5、R6、R3、R4满足下列关系式:
3.00≤f2/f≤5.00 (1)
13.00≤d5/d6≤25.00 (2)
3.00≤(R5+R6)/(R5-R6)≤10.00 (3)
5.00≤R3/R4≤50.00 (4)
其中,条件式(1)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与摄像光学镜头10总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1)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分配第二透镜L2的光焦度,对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差进行校正,进而提升成像品质。
条件式(2)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厚度和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间空气间隔距离的比值,在条件式(2)规定的范围内,有助于镜片的加工和摄像光学镜头10的组装。
条件式(3)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条件式(3)规定的范围内,有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
条件式(4)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条件式(4)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平衡由具有第一透镜L1产生的球差以及摄像光学镜头10的场曲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f3与f满足下列关系式:
0.50≤f3/f≤1.00 (5)
条件式(5)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与摄像光学镜头10总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5)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R7和R8满足下列关系式:
3.00≤(R7+R8)/(R7-R8)≤10.00 (6)
条件式(6)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条件式(6)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有利于摄像光学镜头10的超薄化、广角化发展。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d4与f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d4/f≤0.15 (7)
条件式(7)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与摄像光学镜头10总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7)规定的范围内,有助于压缩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实现超薄化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f1、f、R1、R2、d1、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97≤f1/f≤4.64 (8)
-10.66≤(R1+R2)/(R1-R2)≤-1.71 (9)
0.05≤d1/TTL≤0.19 (10)
其中,条件式(8)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与摄像光学镜头10总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8)规定的范围内,第一透镜L1具有适当的正屈折力,有利于减小系统像差,同时有利于摄像光学镜头10向超薄化、广角化发展。
条件式(9)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形状,在条件式(9)规定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一透镜L1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
条件式(1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光学总长的比值,在条件式(10)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R3、R4、d3、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52≤(R3+R4)/(R3-R4)≤2.20 (11)
0.07≤d3/TTL≤0.21 (12)
其中,条件式(11)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条件式(11)规定的范围内,随着摄像光学镜头10向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
条件式(12)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光学总长的比值,在条件式(12)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d5、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d5/TTL≤0.25 (13)
条件式(13)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光学总长的比值,在条件式(13)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f4、f、d7、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3.77≤f4/f≤-0.88 (14)
0.03≤d7/TTL≤0.14 (15)
其中,条件式(14)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与摄像光学镜头10总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14)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有助于提高光学系统性能。
条件式(15)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光学总长的比值,在条件式(15)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频段宽度为920nm-960nm,0.72≤f12/f≤3.09,FNO≤1.34,其中,定义摄像光学镜头10的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为f12,定义摄像光学镜头10的FNO。在条件式f12/f的范围内,可消除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差与歪曲,且可压制摄像光学镜头10后焦距,维持影像镜片系统组小型化。
当本发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各透镜的焦距和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同时能够满足了大光圈、广角化、频段宽度优选为920nm-960nm的设计要求;根据该摄像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摄像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为TOF(Time of flight)接受端镜头,TOF技术原理为发射端镜头发射红外面光源,照射到物体反射回来,接受端镜头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信息,此过程实现了3D识别过程。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工作波段范围为920nm-960nm。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而且,焦距、轴上距离、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光学总长、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均为mm。
另外,各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中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以下示出了图1所示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列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构成摄像光学镜头10的第一透镜L1~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曲率半径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各透镜的轴上厚度、相邻两透镜间的距离d、折射率nd及阿贝数νd。
【表1】
Figure BDA0002169998770000081
上表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心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9: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0: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Figure BDA0002169998770000101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是非球面系数。
y=(x2/R)/[1+{1-(k+1)(x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A14x14+A16x16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表3】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P1R1 1 0.855
P1R2 1 0.565
P2R1 1 0.915
P2R2 1 1.035
P3R1 2 0.865 1.185
P3R2 1 1.095
P4R1 1 0.675
P4R2 1 0.685
【表4】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P1R2 1 0.795
P2R1
P2R2
P3R1
P3R2
P4R1 1 1.215
P4R2 1 1.465
表3、表4示出本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另外,在后续的表13中,还列出了实施方式一中各种参数、条件式所对应的值。
图2示出了波长为940nm的光经过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2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高为IH,视场角为FOV,入瞳直径为ENPD,其中,IH=2.00mm,对角线方向的FOV=77.00°,ENPD=1.894,如此,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大光圈、超薄、广角,且具有优秀的成像性能。
以下为实施方式二:
图3是实施方式二中摄像光学镜头2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以下列表中符号含义与实施方式一也相同,故对于相同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以下仅列出不同点。
表5、表6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5】
Figure BDA0002169998770000121
【表6】
Figure BDA0002169998770000122
表7、表8示出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7】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P1R1 1 0.865
P1R2 1 0.625
P2R1 1 0.915
P2R2 1 0.975
P3R1 1 0.875
P3R2 1 1.025
P4R1 1 0.825
P4R2 1 0.765
【表8】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P1R2 1 0.835
P2R1
P2R2 1 1.105
P3R1 1 1.165
P3R2
P4R1 1 1.535
P4R2 1 1.575
另外,在后续的表13中,还列出了实施方式二中各种参数、条件式所对应的值。
图4示出了波长为940nm的光经过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20的像高为IH,视场角为FOV,入瞳直径为ENPD,其中,IH=2.00mm,对角线方向的FOV=77.92°,ENPD=1.851,如此,摄像光学镜头20具有大光圈、超薄、广角,且具有优秀的成像性能。
以下为实施方式三:
图5是实施方式三中摄像光学镜头3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以下列表中符号含义与实施方式一也相同,故对于相同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以下仅列出不同点。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表9】
Figure BDA0002169998770000141
【表10】
Figure BDA0002169998770000142
表11、表12示出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1】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P1R1 1 0.885
P1R2 1 0.615
P2R1
P2R2 1 1.005
P3R1 1 0.885
P3R2 1 0.945
P4R1 2 1.025 1.705
P4R2 1 0.915
【表12】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P1R2 1 0.845
P2R1
P2R2
P3R1 1 1.135
P3R2 1 1.215
P4R1 1 1.535
P4R2 1 1.525
另外,在后续的表13中,还列出了实施方式三中各种参数、条件式所对应的值。
图6示出了波长为940nm的光经过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6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30的像高为IH,视场角为FOV,入瞳直径为ENPD,其中,IH=2.00mm,对角线方向的FOV=77.10°,ENPD=1.927,如此,摄像光学镜头30具有大光圈、超薄、广角,且具有优秀的成像性能。
以下表13根据上述条件式列出了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中对应参数及条件式(1)、(2)、(3)、(4)的数值。
【表13】
参数及条件式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备注
f2/f 3.97 3.12 5.00 条件式(1)
d5/d6 23.60 19.10 13.07 条件式(2)
(R5+R6)/(R5-R6) 3.83 6.91 9.96 条件式(3)
R3/R4 30.02 5.30 49.95 条件式(4)
f 2.519 2.462 2.563
f1 4.906 5.909 7.934
f2 9.996 7.681 12.804
f3 2.189 2.437 2.074
f4 -3.308 -4.639 -4.141
FNO 1.330 1.330 1.330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共具有四个透镜,四个所述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次为: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整体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6,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
3.00≤f2/f≤3.97;
13.00≤d5/d6≤25.00;
3.00≤(R5+R6)/(R5-R6)≤10.00;
5.00≤R3/R4≤5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
0.50≤f3/f≤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
3.00≤(R7+R8)/(R7-R8)≤1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d4/f≤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97≤f1/f≤4.64;
-10.66≤(R1+R2)/(R1-R2)≤-1.71;
0.05≤d1/TTL≤0.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52≤(R3+R4)/(R3-R4)≤2.20;
0.07≤d3/TTL≤0.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d5/TTL≤0.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3.77≤f4/f≤-0.88;
0.03≤d7/TTL≤0.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72≤f12/f≤3.0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FNO满足下列关系式:
FNO≤1.34。
CN201910760178.9A 2019-08-16 2019-08-16 摄像光学镜头 Active CN110531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178.9A CN110531490B (zh) 2019-08-16 2019-08-16 摄像光学镜头
PCT/CN2019/103598 WO2021031235A1 (zh) 2019-08-16 2019-08-30 摄像光学镜头
JP2020129255A JP6876361B2 (ja) 2019-08-16 2020-07-30 撮像光学レンズ
US16/991,057 US11567297B2 (en) 2019-08-16 2020-08-12 Camera optical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178.9A CN110531490B (zh) 2019-08-16 2019-08-16 摄像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1490A CN110531490A (zh) 2019-12-03
CN110531490B true CN110531490B (zh) 2021-04-09

Family

ID=68663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0178.9A Active CN110531490B (zh) 2019-08-16 2019-08-16 摄像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7297B2 (zh)
JP (1) JP6876361B2 (zh)
CN (1) CN110531490B (zh)
WO (1) WO20210312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9442A (zh) * 2020-03-16 2020-06-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力健康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3759508B (zh) * 2021-09-14 2023-01-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960758B (zh) * 2021-11-04 2023-06-0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35305B (zh) * 2021-11-22 2023-08-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5792B1 (ko) * 2012-12-31 2014-08-06 주식회사 코렌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CN204009199U (zh) * 2014-04-17 2014-12-10 深圳市彰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广角低畸变dv镜头
CN105319671A (zh) * 2014-06-25 2016-02-10 Kolen株式会社 照相镜头光学系统
US10228542B2 (en) * 2016-02-12 2019-03-12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our-piece infrared single wavelength lens system
CN113741010A (zh) * 2017-08-08 2021-12-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TWI634360B (zh) * 2017-09-29 2018-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08279483B (zh) * 2018-03-09 2020-07-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48615A1 (en) 2021-02-18
JP6876361B2 (ja) 2021-05-26
US11567297B2 (en) 2023-01-31
CN110531490A (zh) 2019-12-03
WO2021031235A1 (zh) 2021-02-25
JP2021033280A (ja)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185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1518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71167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3149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36184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9685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1517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86544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8846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1517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39882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8846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22140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34691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39882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95502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07647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73707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26200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2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2554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5811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2554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25547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90807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3000 Xinwei 1st Road, Changzhou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engru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Xinwei Road, Changzhou Export Processing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Ruis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