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0597B - 一种低气压下风速标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气压下风速标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0597B
CN110530597B CN201910743260.0A CN201910743260A CN110530597B CN 110530597 B CN110530597 B CN 110530597B CN 201910743260 A CN201910743260 A CN 201910743260A CN 110530597 B CN110530597 B CN 1105305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speed
pressure
air
module
speed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32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0597A (zh
Inventor
李西园
尹晓芳
赵志纲
王晶
高庆华
肖福根
李琼
吴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9107432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05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0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0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0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0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21/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P21/02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f speedometers
    • G01P21/025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f speedometers for 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for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5/0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 G01P5/1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by measuring thermal vari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包括模拟容器及设置于所述模拟容器内的基准风速模块和待标定风速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模拟容器外部的第一测量模块、第二测量模块和控制模块;基准风速模块包括基准风速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带动基准风速传感器沿模拟容器径向移动,第一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的风速大小;待标定风速模块包括待标定风速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带动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沿自身轴旋转,第二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的风速矢量。本申请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满足低气压下中高风速的标定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低气压下风速标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航空器地面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任务的多样化,行星探测、平流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为了达到系统性能验证、模型修正、早期故障筛除等目的,需要对低气压环境进行模拟和测量,尤其是需要对风速进行精确测量、对风速传感器进行标定,而低气压下的基准风速传感器是制约低气压下风速传感器标定的关键难题之一。
目前在低气压下,工业用风速传感器均存在一些问题,热式风速仪使用基于对流换热的原理进行测量,在低气压下由于对流换热特性发生改变,无法作为基准源使用;超声传感器存在声速仅随温度变化的优点,但在低气压下存在换能器效率低下,超声信号衰减快等问题,难以直接应用,同时其体积较大,难以在有限的测试空间使用;基于动压的测量可以作为基准源,但其对压力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流量计在常压下可以精确测量,但对测量压力具有要求,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其压力范围。
对于低气压下的风速标定问题,目前火星车试验中使用了基于旋转的风速标定系统,风速最大可达20m/s,NASA使用了类似的方案,但风速范围较低,部分文献中使用了闭式风洞的方案,但往往速度较低,在小猎犬项目中使用了开式风洞的方法,但存在操作复杂,依靠人员经验较严重等问题。即目前低气压下的风速标定方法,可以满足火星低层大气的压力模拟需求,但对于火星高层大气、平流层等中高风速气流则无法满足标定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低气压下对中高风速的标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包括:
模拟容器及设置于所述模拟容器内的基准风速模块和待标定风速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模拟容器外部的第一测量模块、第二测量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基准风速模块包括基准风速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带动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沿所述模拟容器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的风速大小;
所述待标定风速模块包括待标定风速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带动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沿自身轴旋转,所述第二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的风速矢量。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容器内部还设有与所述模拟容器相连接的风场均匀装置,所述风场均匀装置包括导流渐缩段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导流渐缩段内部的导流盘和整流栅。
进一步的,所述基准风速模块和所述待标定风速模块均位于所述导流渐缩段的出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容器上还设有容器法兰及设置在所述容器法兰上的气密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分别通过所述气密电连接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通过所述气密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测量模块电连接,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通过所述气密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测量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为皮托管,所述第一测量模块为微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为双线型热线风速仪。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容器的入口端还设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端部的供气单元和气压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上的空气支路,依次设置于进气管路上所述空气支路与所述模拟容器之间的流量计、第一开度阀,所述气压控制单元包括气囊及监测所述气囊压力的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计用于测量进入所述模拟容器的气体流量,根据所述气体流量计算所述模拟容器的内部风速。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模块测量的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的风速控制所述第一开度阀以调整所述模拟容器的内部风速达到预设风速。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容器的出口端设有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抽气管路上的空气支路、设置于所述抽气管路端部的粗抽机组和设置于所述空气支路上的第二开度阀,所述模拟容器上还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用于对所述模拟容器的内部压力进行测量,根据所述压力表的数值控制所述第二开度阀以调整模拟容器的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压力。
本申请提供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强。该系统中模拟容器内包括基准风速模块和待标定风速模块,基准风速模块通过第一测量模块实现风速大小的精确测量,通过控制模块可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带动基准风速传感器沿模拟容器径向移动,以减小对待标定传感器的遮挡;待标定风速模块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移动机构带动待标定风速传感器转动至不同角度,并通过第二测量模块实现风向的标定。本风速标定系统在低气压下对中高风速的环境具有稳定的模拟能力,并且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风速传感器的低气压标定中,满足了相关航天器试验和测试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中基准风速传感器和待标定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模拟容器、102导流渐缩段、103导流盘、104整流栅、105第二移动机构、106移动机构控制线缆、107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8容器内线缆、109抽气管路、110空气支路、111粗抽机组、112第二开度阀、113空气入口、114容器外线缆、115第二测量模块、116第二测量模块数据线、117计算机、118第一测量模块数据线、119第一测量模块、120连接管路、121移动机构驱动器控制线缆、123容器法兰、124连接管路、125线缆、126第一移动机构、127基准风速传感器、128第一开度阀、129进气管路、130空气支路、131供气单元、132供气单元控制阀、133气囊、134压力表、135气囊出气管路、136流量计、137压力表、138基准风速模块、139待标定风速模块、140控制模块、141风场均匀装置、201第一组热丝支架、202第二组热丝支架、203第一组热丝、204第二组热丝、205基准风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对于低气压下的风速标定问题,目前火星车试验中使用了基于旋转的风速标定系统,风速最大可达20m/s,NASA使用了旋转标定的方案,但风速范围较低,部分文献中使用了闭式风洞的方案,但往往速度较低,在小猎犬项目中使用了开式风洞的方法,但存在操作复杂,依靠人员经验较严重等问题。即目前低气压下的风速标定方法,可以满足火星低层大气的压力模拟需求,但对于火星高层大气、平流层等中高风速气流则无法满足标定要求。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1中该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具体包括:
模拟容器101及设置于所述模拟容器101内的基准风速模块138和待标定风速模块139,以及设置于所述模拟容器101外部的第一测量模块119、第二测量模块115和控制模块140;
所述基准风速模块138包括基准风速传感器127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126,所述控制模块140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126带动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127沿所述模拟容器101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测量模块119用于测量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127的风速大小;
所述待标定风速模块139包括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7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105,所述控制模块140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105带动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7沿自身轴旋转,所述第二测量模块115用于测量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7的风速矢量。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模拟容器为空间环境模拟容器,该容器内部为密闭环境,一般在真空时漏率优于10-7Pa·L·S,可用于模拟空间环境,如地外行星表面低气压、平流层低气压等,该容器作用在于为后续测量提供真实稳定的压力边界,即使使用小型的模拟容器也可以满足风速标定需求。
应理解,基准风速传感器用于模拟容器内风速大小的标定,由于基准风速传感器具有沿模拟容器径向运动的能力,因此在第一测量模块测得基准风速传感器的风速后,将基准风速传感器移出流场以降低对待标定传感器的扰动,并且该基准风速传感器具有对风道径向风场不均匀度的测试能力。
应理解,待标定风速传感器用于模拟容器内风速矢量的标定,由于待标定风速传感器可以沿待标定风速传感器轴旋转至不同角度,可以实现不同角度下对风速矢量的测量,该处的风速矢量亦相当于模拟容器内风场的风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为了实现模拟容器内的风速标准源可以稳定模拟低气压下低、中、高风速气流的环境,通过在模拟容器内部设置基准风速模块和待标定风速模块,以及外部设置的测量模块和控制模块,可同时实现对模拟容器内的各种风速大小和风向进行长时间、稳定的模拟标定,该系统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靠性高,可有效提升低气压下多种风速传感器的标定能力,为火星环境、平流层环境的验证系统提供有效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容器101内部还设有与所述模拟容器101相连接的风场均匀装置141,所述风场均匀装置141包括导流渐缩段102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导流渐缩段102内部的导流盘103和整流栅104。
应理解,风场均匀装置安装于模拟容器入口端内部,用于对进入模拟容器内的气体进行预先风场均匀性优化。
具体的,导流渐缩段非渐缩端连接于模拟容器,例如可以是通过管道进行连接的。优选的,导流渐缩段的形状为漏斗状。
气体进入导流渐缩段,先绕过导流盘,然后再通过整流栅,最后脱离导流渐缩段。导流盘的设置用于阻挡进入容器的高速流体,使风场中心部气流的流动速度降低,以提高风场均匀性。整流栅的设置用于对风场进行进一步整流,优化风场均匀性。因此模拟容器内的气体通过导流渐缩段后风场均匀性很高,为进一步风速标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模拟环境,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风速标定的精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基准风速模块138和所述待标定风速模块139均位于所述导流渐缩段102的出口端。
应理解,导流渐缩段的出口端为导流渐缩段的缩小端,即均匀风场从导流渐缩段出来后直接进入基准风速模块和待标定风速模块,如此可提高风速大小和风向测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优选的,如图1所示,在模拟容器内风场的流向方向上,导流渐缩段出口往外依次设置有基准风速传感器和待标定风速传感器,即基准风速传感器位于待标定风速传感器前端,其中待标定传感器对于上游基准风速传感器影响可忽略,在获得基准风速传感器的基准风速后将基准风速传感器移出风场以降低其对待标定风速传感器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容器101上还设有容器法兰123及设置在所述容器法兰123上的气密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126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105分别通过所述气密电连接器与所述控制模块140电连接,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127通过所述气密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测量模块119电连接,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7通过所述气密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测量模块115电连接。
具体的,与基准风速传感器127相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126通过线缆125穿过容器法兰123,并通过线缆125与控制模块140相连接,控制模块用于为移动机构的运动提供驱动,进一步的,控制模块140还可以通过移动机构驱动器控制线缆121,可将控制模块连接至计算机117,最终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
具体的,与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7相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105通过移动机构控制线缆106穿过容器法兰123,并通过移动机构控制线缆106与控制模块140相连接,控制模块用于为移动机构的运动提供驱动,进一步的,控制模块140还可以通过移动机构驱动器控制线缆121,可将控制模块连接至计算机117,最终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
其中,该处的移动机构控制线缆106为6线控制模式,可用于驱动待标定传感器107中第二移动机构105中的步进电机;该处的移动机构驱动器控制线缆121,由计算机对移动机构驱动器发送指令,一般为RS-485协议;控制模块140为移动机构驱动器,优选的选择标准的数字步进电机驱动器。
具体的,基准风速传感器127通过容器内的连接管路124穿过容器法兰123,然后通过容器外的连接管路120与第一测量模块119相连接,第一测量模块119用于测量通过连接管路120导出来的基准风速传感器127的总压、静压差,进一步的,第一测量模块119还可以通过第一测量模块数据线118,可将第一测量模块119的测量数据传送至计算机117。其中,容器内的连接管路124为细金属管路及软管的组合形式,容器外的连接管路120为细金属管路。
具体的,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7通过容器内线缆108穿过容器法兰123,然后通过容器外线缆114与第二测量模块115相连接,第二测量模块115用于测量通过线缆导出来的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7的风速矢量,进一步的,第二测量模块115还可以通过第二测量模块数据线116,可将第二测量模块115的测量数据传送至计算机117。其中,该容器内线缆108一般为同轴电缆,其一端通过BNC电连接器与待标定风速传感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TNC电连接器与容器法兰上的穿墙电连接器相连接;该容器外线缆114其一端通过TNC电连接器与容器法兰上的穿墙电连接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BNC电连接器与第二测量模块相连接。
其中,计算机117优选的为带有A/D转换卡的计算机,可选择PXI架构计算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
优选的,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127为皮托管,也可以是五孔探针等其它可基于总压、静压差的方式进行风速测量的风速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模块119为微压传感器。微压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压力直接作用在传感器的膜片上,使膜片产生与介质压力成正比的微位移,使传感器的电阻发生变化,同时通过电子线路检测这一变化,并转换输出一个对应于这个压力的标准信号,这样的过程就是微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优选的,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7为双线型热线风速仪,也可以是单线型热线风速仪、超声风速传感器等。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容器101的入口端设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路129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129端部的供气单元131和气压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129上的空气支路130,依次设置于进气管路上所述空气支路130与所述模拟容器101之间的流量计136、第一开度阀128,所述气压控制单元包括气囊133及监测所述气囊133压力的压力表134。
具体的,如图1所示,供气单元131为供气气瓶,用于提供风速标定系统内的气体成分模拟能力,供气气瓶出口处设置有供气单元控制阀132。与供气单元控制阀132相连接的气压控制单元,包括气囊133及监测气囊压力的压力表134,当气体进入气囊后,气囊会保持内部气压为一个大气压,可使流量计工作于标准压力下,与气囊连接的压力表,用于对气囊压力进行监测。进气管路129上设置的空气支路130,可根据需要调整进入模拟容器气体的类型,空气支路的气体来源可以是空气或气瓶,这里空气支路130与气囊133之间的管路可以称之为气囊出气管路135。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计136用于测量进入所述模拟容器101的气体流量,可根据所述气体流量计算所述模拟容器的内部平均风速大小。
具体的,空气支路130与模拟容器101之间的进气管路129上依次连接有流量计136、第一开度阀128,通过调整第一开度阀128的开度,可以使气囊向模拟容器内以不同流量泄压,进而模拟不同的风速。其中流量计136用于对进入模拟容器的气体流量进行测量,根据气体流量可换算成当前容器内部的平均风速,然后与模拟容器内的基准风速传感器测量得到的风速互为校验。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模块119测量的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的风速控制所述第一开度阀128以调整所述模拟容器的内部风速达到预设风速。
具体的,根据基准风速传感器测得的风速,通过调整第一开度阀开度,使得气囊向模拟容器内以不同流量泄压,进而进一步调整模拟容器的内部风速达到稳定风速值,这里的预设风速即为需要标定的风速。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容器101的出口端还设有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路109以及设置于所述抽气管路109上的空气支路110、设置于所述抽气管路109端部的粗抽机组111和设置于所述空气支路110上的第二开度阀112,所述模拟容器101上还设有压力表137,所述压力表137用于对所述模拟容器的内部压力进行测量,根据所述压力表的数值控制所述第二开度阀112以调整模拟容器的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压力。
具体的,抽气管路一端与模拟容器连接,另一端与粗抽机组连接,当抽气装置启动工作时,通过计算机控制所述第二开度阀112的开度,可以使得模拟容器101出口的气体流量与通过所述进气管路129上的第一开度阀128的气体流量相同,从而使容器内的压力保持稳定。
具体的,该压力表位于模拟容器非迎风表面,该压力表一般为数字型压力表,通过计算机读取压力表数值后,然后根据该压力值控制第二开度阀的阀门,当模拟容器内压力稳定在预设压力时,可使得模拟容器出口的气体质量流量与进入模拟容器的气体质量流量相同,进而使得容器内的压力、风速处于稳定状态,有利于模拟低气压下低、中、高风速的气流,进而实现该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的长时间、稳定的、更大标定范围的风速传感器标定能力。这里的预设压力即为需要的标定风速所对应的标定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标定系统的压力控制主要使用抽气管路上的空气支路,由于粗抽机组的抽气量难以线性控制,设置空气支路后,通过控制空气支路上的第二开度阀,可以向抽气管路内通入不同流量的空气,改变粗抽机组从模拟容器内抽出气体流量,实际抽气装置中的第二开度阀和进气装置中的第一开度阀需要由计算机同步控制调整,可以在保证模拟容器内压力平衡的基础上调整风速的大小,以实现模拟容器内的压力、风速稳定,从而实现该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的长时间、稳定的、更大标定范围的风速传感器标定能力,以满足相关航天器试验、测试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若第二开度阀调整容器内压力稳定后,容器内风速出现小幅度变化,可在此基础上根据第一测量模块测得的风速,再次小幅度调整进气装置中的第一开度阀的开度,一直调整直到压力、风速均达到标定范围即可。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中基准风速传感器和待标定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当待标定风速传感器107规格为双线型热线风速仪、基准风速传感器205为皮托管时的安装方式,其中,待标定风速传感器沿Y轴反向设置,基准风速传感器沿Y轴设置且位于待标定传感器上风处,基准风速传感器的头部沿Z轴设置,基准风速传感器和待标定风速传感器刚好位于导流渐缩段出口的前后,对于待标定风速传感器的头部朝下设置,待标定风速传感器头部设置有第一组热丝支架201、第二组热丝支架202,在第一组热丝支架201上设置有第一组热丝203,在第二组热丝支架202上设置有第二组热丝204,皮托管传感器可沿模拟容器径向移动,即沿X轴方向移动,可在获得基准风速传感器风速后移出流场以减小对待标定传感器的遮挡,并可对标定范围的风速均匀性进行评估,热线风速传感器可绕自身轴旋转,Y轴与热线风速传感器相平行,即轴绕Y轴旋转,这样可以对不同风速矢量进行标定。
在图2的基础上,现以该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的一个典型使用场景为例,对该系统的运行方式做如下说明:
步骤一、在模拟容器内安装基准风速传感器结束后,需要与模拟容器外的第一测量模块进行联合调试。在安装待标定风速传感器后,需要与模拟容器外的第二测量模块进行联合调试。测试第一开度阀门、第二开度阀门等电控阀门、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是否运行正常,如有必要,可安装光学窗口或摄像系统进行监视,方便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步骤二、将进气装置中的进气阀即第一开度阀门关闭,将抽气装置中空气支路上的第二开度阀关闭,开启模拟容器抽气装置中的粗抽机组,将模拟容器内的压力降低至需要标定的压力。
步骤三、打开基准风速传感器和第一测量模块,打开待标定风速传感器和第二测量模块,开始对各自测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
步骤四、打开供气单元控制阀门,向气囊内充气,打开进气管路中空气支路上的阀门排空气囊内其它气体,置换一定时间后关闭;监测气囊上的压力表确保气囊内压力为一个大气压,计算机控制调整第一开度阀门的开度,使第一测量模块的测量值换算成风速能达到需要标定的风速值,计算机同步调整抽气装置中空气支路上的第二开度阀门,使模拟容器内压力稳定。如压力稳定后风速出现小幅度变化,可在此基础上再次小幅度地调整进气装置中的第一开度阀门的开度,直到压力、风速均达到标定范围。
步骤五、该系统中计算机记录数据后,当前压力标定完成后,重复步骤四,进入下一个风速标定工况。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拟容器及设置于所述模拟容器内的基准风速模块和待标定风速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模拟容器外部的第一测量模块、第二测量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基准风速模块包括基准风速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带动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沿所述模拟容器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的风速大小;
所述待标定风速模块包括待标定风速传感器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带动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沿自身轴旋转,所述第二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的风速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容器内部还设有与所述模拟容器相连接的风场均匀装置,所述风场均匀装置包括导流渐缩段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导流渐缩段内部的导流盘和整流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风速模块和所述待标定风速模块均位于所述导流渐缩段的出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容器上还设有容器法兰及设置在所述容器法兰上的气密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分别通过所述气密电连接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通过所述气密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测量模块电连接,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通过所述气密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测量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为皮托管,所述第一测量模块为微压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标定风速传感器为双线型热线风速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容器的入口端还设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端部的供气单元和气压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上的空气支路,依次设置于进气管路上所述空气支路与所述模拟容器之间的流量计、第一开度阀,所述气压控制单元包括气囊及监测所述气囊压力的压力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用于测量进入所述模拟容器的气体流量,根据所述气体流量计算所述模拟容器的内部风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模块测量的所述基准风速传感器的风速控制所述第一开度阀以调整所述模拟容器的内部风速达到预设风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容器的出口端还设有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抽气管路上的空气支路、设置于所述抽气管路端部的粗抽机组和设置于所述空气支路上的第二开度阀,所述模拟容器上还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用于对所述模拟容器的内部压力进行测量,根据所述压力表的数值控制所述第二开度阀以调整模拟容器的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压力。
CN201910743260.0A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低气压下风速标定系统 Active CN1105305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3260.0A CN110530597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低气压下风速标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3260.0A CN110530597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低气压下风速标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0597A CN110530597A (zh) 2019-12-03
CN110530597B true CN110530597B (zh) 2021-03-02

Family

ID=6866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3260.0A Active CN110530597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低气压下风速标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05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7408B (zh) * 2019-12-30 2022-02-08 上海南华机电有限公司 风速仪调校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896771B (zh) * 2020-08-06 2021-12-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水流动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390603B (zh) * 2021-06-17 2022-09-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低压高速火星风洞风速测量装置及其精度提高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1518A (en) * 1979-05-18 1981-01-14 Rolls Royce Method of an apparatus for analysing gas flows inside hollow bodies
US6182521B1 (en) * 1996-02-23 2001-02-06 MTU MOTOREN- UND TURBINEN-UNION MüNCHEN GMBH Device for positioning a measuring probe
AU2235501A (en) * 1999-11-10 2001-06-06 Stichting Energieonderzoek Centrum Nederland Method for testing an anemometer
FR2920880B1 (fr) * 2007-09-11 2009-10-16 Manitowoc Crane Group F Sas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verifier le bon fonctionnement d'un anemometre
WO2013093328A1 (fr) * 2011-12-22 2013-06-27 Institut National De Recherche En Sciences Et Technologies Pour L'environnement Et L'agriculture (Irstea)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talonnage d'un capteur de mesure de donnees representatives de la vitesse d'ecoulement d'un flux de fluide
JP3189250U (ja) * 2013-10-04 2014-03-06 株式会社システック 風向・風速計
JP2014048120A (ja) * 2012-08-30 2014-03-17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風速測定装置、及び風速測定方法
CN104991085A (zh) * 2015-07-31 2015-10-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现场校准仪器及启动风速获取方法
CN206505098U (zh) * 2017-04-06 2017-09-19 山东省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起动风速校准装置
CN107543938A (zh) * 2017-02-16 2018-01-05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适用于低气压下的热线风速标定系统
CN107884598A (zh) * 2017-11-10 2018-04-06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适用于低气压下的风速、风向标定系统
CN108061814A (zh) * 2018-01-11 2018-05-22 中南大学 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现场标定系统及方法
CN108414260A (zh) * 2018-03-15 2018-08-17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火星表面热环境模拟系统
CN109613304A (zh) * 2019-01-21 2019-04-12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开式循环风洞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
CN109632236A (zh) * 2018-11-28 2019-04-16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环境风洞中同步自动化流场采样与测量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4358B2 (ja) * 1999-12-07 2012-06-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センサの検出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回転センサの検出信号出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1518A (en) * 1979-05-18 1981-01-14 Rolls Royce Method of an apparatus for analysing gas flows inside hollow bodies
US6182521B1 (en) * 1996-02-23 2001-02-06 MTU MOTOREN- UND TURBINEN-UNION MüNCHEN GMBH Device for positioning a measuring probe
AU2235501A (en) * 1999-11-10 2001-06-06 Stichting Energieonderzoek Centrum Nederland Method for testing an anemometer
FR2920880B1 (fr) * 2007-09-11 2009-10-16 Manitowoc Crane Group F Sas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verifier le bon fonctionnement d'un anemometre
WO2013093328A1 (fr) * 2011-12-22 2013-06-27 Institut National De Recherche En Sciences Et Technologies Pour L'environnement Et L'agriculture (Irstea)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talonnage d'un capteur de mesure de donnees representatives de la vitesse d'ecoulement d'un flux de fluide
JP2014048120A (ja) * 2012-08-30 2014-03-17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風速測定装置、及び風速測定方法
JP3189250U (ja) * 2013-10-04 2014-03-06 株式会社システック 風向・風速計
CN104991085A (zh) * 2015-07-31 2015-10-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现场校准仪器及启动风速获取方法
CN107543938A (zh) * 2017-02-16 2018-01-05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适用于低气压下的热线风速标定系统
CN206505098U (zh) * 2017-04-06 2017-09-19 山东省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起动风速校准装置
CN107884598A (zh) * 2017-11-10 2018-04-06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适用于低气压下的风速、风向标定系统
CN108061814A (zh) * 2018-01-11 2018-05-22 中南大学 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现场标定系统及方法
CN108414260A (zh) * 2018-03-15 2018-08-17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火星表面热环境模拟系统
CN109632236A (zh) * 2018-11-28 2019-04-16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环境风洞中同步自动化流场采样与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09613304A (zh) * 2019-01-21 2019-04-12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开式循环风洞的低气压风速标定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valuation of a prototype thermal anemometer for use in low airspeed drying measure calculations;D.P. Martin 等;《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20021231(第12(2002)期);第385-396页 *
Hot-wire anemometer calibration in pressurised nitrogen at low velocities;R L Mahajan 等;《J. Phys. E: Sci. Instrum.》;19801231;第13卷;第1110-1118页 *
Research on Applicability of Hot-Bulb Anemometer under Low Pressure;Li Xiyuan等;《MATEC Web of Conferences 179》;20181231;第03028-1至6页 *
火星表面大气环境下热球风速仪的对流换热模型及试验验证;李西园;《航天器环境工程》;20181031;第35卷(第5期);第420-42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0597A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0597B (zh) 一种低气压下风速标定系统
US20180202893A1 (en) Wind tunnel with an effective variable nozzle for testing various aerospace specific sensors and probes
CN204085645U (zh) 带有自校准结构的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CN107462743B (zh) 适用于低气压下的风速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
CN203053472U (zh) 测量旋流场的压力和速度的工具
CN106837840B (zh) 一种用于非均匀流场中静叶气动性能研究的扇形叶栅实验系统
CN108120477B (zh) 适用于低温低压环境的热线风速风向测量系统
CN207231786U (zh) 一种风阀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CN203837782U (zh) 极限温度条件下的膜式燃气表计量性能等温检定装置
CN108195510A (zh) 一种热膜式剪应力传感器的热风洞校准方法
CN116399547B (zh) 飞行器通气测力风洞试验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和试验方法
CN208534819U (zh) 用于风扇气动性能测试的装置
CN109211372A (zh) 低压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校准装置
CN104458272A (zh) 发动机的排气烟度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CN2814357Y (zh) 正压法音速喷嘴气体流量计检定装置
CN114018349A (zh) 基于超声波的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15950493B (zh) 一种适用于亚声速流道的流量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213688581U (zh) 一种采用平衡管路的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CN107014434B (zh) 一种测量高亚音三维流场的锥头稳态温度压力组合探针
CN111677683B (zh) 一种基于流量补偿法的微型风扇气动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643919B (zh) 一种烟气流量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04596757B (zh) 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喷嘴环流量标定方法及试验装置
CN209821022U (zh) 一种煤粉浓度测量系统地面校测装置
Shinder et al. NIST’s new 3D airspeed calibration rig, addresses turbulent flow measurement challenges
CN110907126A (zh) 一种风洞稳定段总温间接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Jing

Inventor after: Li Xiyuan

Inventor after: Yin Xiaofang

Inventor after: Zhao Zhigang

Inventor after: Gao Qinghua

Inventor after: Xiao Fugen

Inventor after: Li Qiong

Inventor after: Wu Bin

Inventor before: Li Xiyuan

Inventor before: Yin Xiaofang

Inventor before: Zhao Zhig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ng

Inventor before: Gao Qinghua

Inventor before: Xiao Fugen

Inventor before: Li Qiong

Inventor before: Wu B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