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6511A - 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6511A
CN110526511A CN201910865366.8A CN201910865366A CN110526511A CN 110526511 A CN110526511 A CN 110526511A CN 201910865366 A CN201910865366 A CN 201910865366A CN 110526511 A CN110526511 A CN 110526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pond
water
aerobic
aquaculture waste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53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26511B (zh
Inventor
孙宏
汤江武
吴逸飞
李园成
姚晓红
王新
沈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8653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26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2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6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6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6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81Installation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using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02F2101/163Ni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8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2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animal husband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养殖污水进入集水池,集水池中的格栅过滤去除养殖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缺氧处理池与好氧处理池将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并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部分总氮,狐尾藻与微藻进一步将水中的总氮以及含磷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自身有机质,实现高密度高生物量和高油脂的积累并向藻类净化池内释放大量氧气,有利于藻类净化池内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含量。及时将藻类净化池内的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腐败降低水中溶解氧,使得狐尾藻与微藻一直处于快速生长状态。最终实现养殖污水总氮和总磷的快速高效去除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在迅速发展,随着畜禽养殖的发展,畜禽粪便和生活污水成为重要的生活污染物,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约35亿吨畜禽粪便,根据2012年2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畜禽养殖业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占农业源COD和氨氮排放量的95.8%和78.1%。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明确提出“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AO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养殖污水,该方法可降解养殖污水中的大部分氨氮但对总磷和总氮的去除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混合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并对藻类进行回收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配置有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装置,所述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装置包括带有格栅并存储污水的集水池、盛有活性污泥的缺氧处理池、盛有活性污泥的好氧处理池、与好氧处理池连接并为好氧处理池曝气的曝气设备、用于将好氧处理池内的养殖污水传送回缺氧处理池的水循环装置、污泥沉淀池、用于将污泥沉淀池中的活性污泥输送回缺氧处理池的污泥循环装置、培养有混合藻类的藻类净化池、加药絮凝池、与加药絮凝池连接并为加药絮凝池添加絮凝剂的加药罐以及用于蓄积从加药絮凝池流入的清水的清水池,
养殖污水进入所述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中的格栅过滤去除养殖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
所述缺氧处理池中溶解氧保持在0.1~0.5mg/L,所述曝气设备对好氧处理池进行曝气使得好氧处理池内的溶解氧保持在2.0~3.5mg/L,所述水循环装置将好氧处理池内的养殖污水传送回缺氧处理池。在好氧条件下,养殖污水中的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亚硝酸盐,再经硝化细菌作用而转化为硝酸盐,完成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利用养殖污水中的碳源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替代分子氧作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分解有机质,同时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完成反硝化反应。缺氧处理池与好氧池对养殖污水进行配合处理,可将养殖污水中的养殖污水中的氨氮、COD基本降解,但养殖污水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仍处于较高状态;
所述污泥循环装置将污泥沉淀池中的活性污泥输送回缺氧处理池;
所述藻类净化池中的藻类吸收水中的游离氮以及游离磷进行生长。藻类净化池内微藻与狐尾藻混合栽种培养,藻类净化池内溶解氧保持在2.0~3.5mg/L,养殖污水在藻类净化池内停留5~15d,并且对藻类净化池内的微藻进行回收再利用。本发明的微藻采用申请号为2017109547192的中国发明专利中保藏号为CCTCC M 2017461的小球藻。本发明的狐尾藻采用穗花狐尾藻和粉绿狐尾藻。狐尾藻具有水面以下呈丝状、水面以上呈羽毛状的特殊结构,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大量吸附养殖污水中好氧处理池未降解完的有机污染物、氮、磷。藻类净化池池底设有曝气装置,狐尾藻从池底一直生长到池面以上,微藻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在藻类净化池内,不同深度的养殖污水均能与藻类充分接触。此外,缺氧处理池与好氧处理池将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并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部分总氮,狐尾藻与微藻将水中的总氮以及含磷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自身有机质,实现高密度高生物量和高油脂的积累并向藻类净化池内释放大量氧气,有利于藻类净化池内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含量。及时将藻类净化池内的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腐败降低水中溶解氧,使得狐尾藻与微藻一直处于快速生长状态。上述微藻还具有生物絮凝功能,对水中悬浮物和总磷有吸附作用,降低水质色度。
所述加药罐往加药絮凝池内投加絮凝剂,絮凝沉淀处理后的水进入清水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藻类净化池设有进水口,所述藻类净化池内设有阻水组件,
所述阻水组件将藻类净化池划分为藻类生长区以及藻类分离区,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藻类生长区内,所述阻水组件包括固定板、活动板以及与活动板滑动连接的导轨,所述活动板在导轨上的滑动实现阻水组件对水流阻隔状态的切换,所述活动板上固定设有用于驱动活动板滑动的直线驱动装置,
所述藻类分离区内设有阻拦网,所述阻拦网将藻类分离区分为藻类回收区以及过滤阻拦区,所述阻拦网上设有用于过滤阻拦藻类的网眼,所述藻类回收区内设置有藻类回收装置,
所述藻类回收装置包括转动杆、以及用于驱动转动杆往复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杆与藻类净化池的池壁铰接,所述转动杆铰接的一端与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收集藻类的回收凹槽,所述回收凹槽的槽底设有用于将槽内水流出的漏水口,所述回收凹槽的一槽壁与所述阻拦网的阻拦面贴合设置以使回收凹槽的侧壁对阻拦网上的藻类进行刮除,
所述藻类净化池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过滤阻拦区内,所述出水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水口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直径小于藻类的直径以使藻类停留在过滤阻拦区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药絮凝池上方设有喷水枪,所述喷水枪的枪口与出水口相对,所述喷水枪连接有用于将清水池中的水输送到喷水枪内的水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凹槽与阻拦网的阻拦面贴合的的槽壁的顶面上设有利于将阻拦网上的藻类刮入回收凹槽内的刮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杆靠近铰接处的部分为Z字形弯折部,所述Z字形弯折部包括下竖直部、垂直部以及上竖直部,所述下竖直部包括铰接点,所述下竖直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铰接点与藻类净化池池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垂直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藻类净化池池口与回收池池口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轨上下相对设置在固定板的阻水面上或上下相对设置在固定板背离阻水面的侧面上,两个所述导轨之间滑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与藻类净化池的池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设有用于防漏水的第一密封条,两个所述导轨远离固定板的端部之间设有用于防漏水的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活动板背离固定板的侧面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藻类净化池外设置有用于盛放藻类的回收池,所述回收池设置在藻类回收区的侧面,所述回收池设置在靠近转动杆铰接端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藻类生长区内设有曝气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氧处理池池底、好氧处理池池底、加药絮凝池池底均设有搅拌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泥循环装置包括用于连接污泥沉淀池池底与缺氧处理池的循环管道以及用于抽动活性污泥的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设置在循环管道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针对缺氧-好氧污水处理技术对总氮、总磷去除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缺氧-好氧-藻类三级相结合的形式,在完整降低水中氨氮、COD、总磷以及总氮的同时还能使得藻类净化池内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含量;
2、回收的微藻积累的粗蛋白含量和油脂高,可用于生产饲料或提炼油脂等用途,经济价值高;
3、狐尾藻从池底一直生长到池面以上,微藻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在藻类净化池内,不同深度的养殖污水均能与藻类充分接触,藻类对养殖污水中的总氮和总磷吸收效率高;
4、藻类回收装置及时将藻类净化池内的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腐败降低水中溶解氧,使得狐尾藻与微藻一直处于快速生长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2为藻类净化池三维结构图;
图3为藻类回收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藻类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集水池;11、格栅;2、缺氧处理池;21、水循环装置;22、污泥循环装置;3、好氧处理池;4、污泥沉淀池;5、藻类净化池;51、固定板;52、导轨;53、活动板;54、阻拦网;55、回收凹槽;56、出水口;57、电机;58、Z字形弯折部;6、加药絮凝池;7、喷水枪;8、清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配置有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装置,所述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装置包括带有格栅11并存储污水的集水池1、盛有活性污泥的缺氧处理池2、盛有活性污泥的好氧处理池3、与好氧处理池3连接并为好氧处理池3曝气的曝气设备、用于将好氧处理池3内的养殖污水传送回缺氧处理池2的水循环装置21、污泥沉淀池4、用于将污泥沉淀池4中的活性污泥输送回缺氧处理池2的污泥循环装置22、培养有混合藻类的藻类净化池5、加药絮凝池6、与加药絮凝池6连接并为加药絮凝池6添加絮凝剂的加药罐以及用于蓄积从加药絮凝池6流入的清水的清水池8,
如图1所示,养殖污水进入所述集水池1,所述集水池1中的格栅11过滤去除养殖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
如图1所示,所述缺氧处理池2中溶解氧保持在0.1~0.5mg/L,所述曝气设备对好氧处理池3进行曝气使得好氧处理池3内的溶解氧保持在2.0~3.5mg/L,所述水循环装置21将好氧处理池3内的养殖污水传送回缺氧处理池2。在好氧条件下,养殖污水中的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亚硝酸盐,再经硝化细菌作用而转化为硝酸盐,完成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利用养殖污水中的碳源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替代分子氧作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分解有机质,同时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完成反硝化反应。缺氧处理池2与好氧池对养殖污水进行配合处理,可将养殖污水中的养殖污水中的氨氮、COD基本降解,但养殖污水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仍处于较高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污泥循环装置22将污泥沉淀池4中的活性污泥输送回缺氧处理池2;
如图1所示,藻类净化池5内微藻与狐尾藻混合栽种培养,藻类净化池5内溶解氧保持在2.0~3.5mg/L,养殖污水在藻类净化池5内停留5~15d,并且对藻类净化池5内的微藻进行回收再利用。本发明的微藻采用申请号为2017109547192的中国发明专利中保藏号为CCTCC M 2017461的小球藻。本发明的狐尾藻采用穗花狐尾藻和粉绿狐尾藻。狐尾藻具有水面以下呈丝状、水面以上呈羽毛状的特殊结构,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大量吸附养殖污水中好氧处理池3未降解完的有机污染物、氮、磷。藻类净化池5池底设有曝气装置,狐尾藻从池底一直生长到池面以上,微藻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在藻类净化池5内,不同深度的养殖污水均能与藻类充分接触。此外,缺氧处理池2与好氧处理池3将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并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部分总氮,狐尾藻与微藻将水中的总氮以及含磷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自身有机质,实现高密度高生物量和高油脂的积累并向藻类净化池5内释放大量氧气,有利于藻类净化池5内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含量。及时将藻类净化池5内的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腐败降低水中溶解氧,使得狐尾藻与微藻一直处于快速生长状态。上述微藻还具有生物絮凝功能,对水中悬浮物和总磷有吸附作用,降低水质色度。
如图1所示,加药罐往加药絮凝池6内投加絮凝剂,絮凝沉淀处理后的水进入清水池8。
如图1、2、3、4所示,所述藻类净化池5包括左池壁、右池壁、前池壁、后池壁以及池底,所述藻类净化池5内设有阻水组件,所述阻水组件包括固定板51、活动板53、以及与活动板53滑动连接的导轨52,所述固定板51与左池壁以及池底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51与后池壁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板51与后池壁平行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导轨52,所述导轨52与左池壁背离的一端与右池壁固定连接,所述导轨52设有两个,所述活动板53设置在两个导轨52之间,所述固定板51与活动板53之间设有用于防漏水的密封条,右池壁上两个导轨52之间也设有用于防漏水的密封条,所述活动板5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动板53在导轨52上滑动的气缸,所述前池壁、左池壁、右池壁、固定板51以及活动板53围成的空间为藻类生长区,所述固定板51与后池壁之间设有阻拦网54,所述阻拦网54与左池壁、右池壁以及池底均固定连接,且所述阻拦网54的网眼与出水口56相对设置,所述阻拦网54与固定板51之间设有藻类回收装置,所述藻类回收装置包括转动杆、用于驱动转动杆往复转动的电机57以及用于盛放藻类的回收池,所述转动杆与左池壁或右池壁铰接,所述转动杆铰接的一端与电机57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与藻类净化池5池口相对的一侧设有用于收集微藻的回收凹槽55,所述回收凹槽55的槽底设有用于将槽内水流出的漏水口,所述阻拦网54、左池壁、右池壁、固定板51以及活动板53围成的空间为藻类回收区,所述藻类净化池5的后池壁上设有出水口56,所述出水口56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的网眼直径小于微藻直径,所述阻拦网54、左池壁、右池壁以及后池壁围成的空间为过滤阻拦区。
如图1、2、3、4所示,活动板53与右池壁接触连接,养殖污水停留在藻类生长区内,狐尾藻与微藻将水中的硝酸盐以及含磷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自身有机质,实现高密度高生物量和高油脂的积累并向藻类净化池5内释放大量氧气。养殖污水在藻类生长区内停留5~15d后,水中的硝酸盐以及含磷无机物基本被狐尾藻与微藻吸收。气缸驱动活动板53往接近左池壁的方向运动,养殖污水与微藻进入藻类回收区,经阻拦网54的过滤作用,大部分的微藻停留在阻拦网54网面附近。电机57驱动浸没在池水内的转动杆转动,当转动杆旋转出水面时,大部分微藻进入到回收凹槽55内且水从槽底的漏水口流出。转动杆继续旋转,在重力作用下微藻被倾倒入回收池内实现微藻的回收再利用。少量的微藻随着水流进入过滤阻拦区,因过滤网的网眼大小小于微藻直径,微藻被阻隔在过滤阻拦区内,水流通过后池壁上的出水口56进入加药絮凝池6。
如图1所示,所述加药絮凝池6上方设有喷水枪7,所述喷水枪7的枪口与后池壁上的出水口56相对,所述喷水枪7连接有用于将清水池8中的水输送到喷水枪7内的水泵。当过滤网内积聚的微藻过多形成堵塞时,气缸驱动活动板53往接近右池壁的方向运动。当活动板53与右池壁接触时,藻类生长区内的水不再流入藻类回收区内,并且水流持续通过池壁上的出水口56流出藻类净化池5,因此一段时间后藻类回收区与过滤阻拦区内没有积存水或积存很少的水。水泵将清水池8内的抽送到喷水枪7内,喷水枪7的枪口喷射出水流将积聚在过滤网上的微藻冲入过滤阻拦区,同时喷水枪7喷出的水流对阻拦网54进行清洗,实现藻类净化池5长期高效地使用。
如图2所示,所述回收凹槽55与阻拦网54相对的槽壁与阻拦网54表面贴合,所述回收凹槽55与阻拦网54贴合的槽壁的顶面上设有利于将阻拦网54上的微藻刮入回收凹槽55内的斜面(未图示)。回收凹槽55的槽壁对积聚在阻拦网54网面上的微藻有刮除作用,提高回收凹槽55对微藻回收的效率,同时对阻拦网54网面有一定的清洁效果。
如图3、4所示,所述转动杆靠近铰接处的部分为Z字形弯折部58,所述Z字形弯折部58包括下竖直部、垂直部以及上竖直部,所述下竖直部包括铰接点,所述下竖直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铰接点与藻类净化池5池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垂直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藻类净化池5池口与回收池池口之间的距离。Z字形弯折部58的设置可减小回收凹槽55与回收池之间的距离,可防止转动杆转速较慢的情况下,回收凹槽55内的微藻重新掉落回藻类净化池5内。
所述缺氧处理池2池底、好氧处理池3池底、加药絮凝池6池底均设有搅拌器(未图示)。搅拌器的设置可增加活性污泥或絮凝剂与养殖污水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水处理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用于连接污泥沉淀池4池底与缺氧处理池2的循环管道以及用于抽动活性污泥的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设置在循环管道上。上述结构的设置可减少活性污泥的损失。
如图2所示,所述阻拦网54的网眼大小为50~100目。上述网眼大小的阻拦网54能阻挡大部分的微藻且能保证水流的正常流通。
工作原理:如图1、2、3、4所示,活动板53与右池壁接触连接,养殖污水停留在藻类生长区内,狐尾藻与微藻将水中的总氮以及含磷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自身有机质,实现高密度高生物量和高油脂的积累并向藻类净化池5内释放大量氧气。养殖污水在藻类生长区内停留8d后,水中的总氮以及含磷无机物基本被狐尾藻与微藻吸收。气缸驱动活动板53往接近左池壁的方向运动,养殖污水与微藻进入藻类回收区,经阻拦网54的过滤作用,大部分的微藻停留在阻拦网54网面附近。电机57驱动浸没在池水内的转动杆转动,当转动杆旋转出水面时,大部分微藻进入到回收凹槽55内且水从槽底的漏水口流出。转动杆继续旋转,在重力作用下微藻被倾倒入回收池内实现微藻的回收再利用。少量的微藻随着水流进入过滤阻拦区,因过滤网的网眼大小小于微藻直径,微藻被阻隔在过滤阻拦区内,水流通过后池壁上的出水口56进入加药絮凝池6。藻类回收装置及时将藻类净化池5内的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微藻以及狐尾藻掉落的枝叶腐败降低水中溶解氧,使得狐尾藻与微藻一直处于快速生长状态。
当过滤网内积聚的微藻过多形成堵塞时,气缸驱动活动板53往接近右池壁的方向运动。当活动板53与右池壁接触时,藻类生长区内的水不再流入藻类回收区内,并且水流持续通过池壁上的出水口56流出藻类净化池5,因此一段时间后藻类回收区与过滤阻拦区内没有积存水或积存很少的水。水泵将清水池8内的抽送到喷水枪内,喷水枪7的枪口喷射出水流将积聚在过滤网上的微藻冲入过滤阻拦区,同时喷水枪喷出的水流对阻拦网54进行清洗,实现藻类净化池5长期高效地使用。
实施例2:
粗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微量凯式定氮法测定实施例1中回收的微藻中粗蛋白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回收微藻的单位生物量粗蛋白积累高达45%。
油脂含量测定:采用苏丹黑B染色法测定实施例1中回收的微藻中油脂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回收微藻的单位油脂积累高达45%。
氨氮、总氮、硝态氮、总磷、COD含量测定:参照国家标准《水质氨氮的测定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666-2013),测定实施例1清水池中氨氮含量;参照国家标准《水质总氮的测定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668-2013),测定实施例1清水池中总氮含量;参照国家标准《水质.亚硝氮和硝态氮以及通过通量分析(CFA和FIA)的测定.光谱测定》(NFT90-012-1996(R2002)),测定实施例1清水池中硝态氮含量;参照国家标准《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测定实施例1清水池中总磷含量;参照国家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GB/T32208-2015),测定实施例1清水池中COD值。上述氨氮、总氮、硝态氮、总磷、COD含量测定时均设有不进行任何处理的污水的对照组,排除污水的自净作用。测定显示经本发明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方法处理的养殖污水污染物降解效率高,氨氮、总氮、硝态氮、总磷、COD去除率分别为99.76%、97.13%、97.82%、100%和83.69%。
污水色度测定参照国家标准《水质色度的测定》(GB/T11903-1989),测定实施例1清水池450nm处吸光值。测定结果显示污水色度明显降低,450nm吸光值从0.361降至0.089。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配置有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装置,所述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装置包括带有格栅(11)并存储污水的集水池(1)、盛有活性污泥的缺氧处理池(2)、盛有活性污泥的好氧处理池(3)、与好氧处理池(3)连接并为好氧处理池(3)曝气的曝气设备、用于将好氧处理池(3)内的养殖污水传送回缺氧处理池(2)的水循环装置(21)、污泥沉淀池(4)、用于将污泥沉淀池(4)中的活性污泥输送回缺氧处理池(2)的污泥循环装置(22)、培养有混合藻类的藻类净化池(5)、加药絮凝池(6)、与加药絮凝池(6)连接并为加药絮凝池(6)添加絮凝剂的加药罐以及用于蓄积从加药絮凝池(6)流入的清水的清水池(8),
养殖污水进入所述集水池(1),所述集水池(1)中的格栅(11)过滤去除养殖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
所述缺氧处理池(2)中溶解氧保持在0.1~0.5mg/L,所述曝气设备对好氧处理池(3)进行曝气使得好氧处理池(3)内的溶解氧保持在2.0~3.5mg/L,所述水循环装置(21)将好氧处理池(3)内的养殖污水传送回缺氧处理池(2);
所述污泥循环装置(22)将污泥沉淀池(4)中的活性污泥输送回缺氧处理池(2);
所述藻类净化池(5)中的藻类吸收水中的游离氮以及游离磷进行生长;
所述加药罐往加药絮凝池(6)内投加絮凝剂,絮凝沉淀处理后的水进入清水池(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净化池(5)设有进水口,所述藻类净化池(5)内设有阻水组件,
所述阻水组件将藻类净化池(5)划分为藻类生长区以及藻类分离区,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藻类生长区内,所述藻类生长区内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为多个,所述阻水组件包括固定板(51)、活动板(53)以及与活动板(53)滑动连接的导轨(52),所述活动板(53)在导轨(52)上的滑动实现阻水组件对水流阻隔状态的切换,所述活动板(53)上固定设有用于驱动活动板(53)滑动的直线驱动装置,
所述藻类分离区内设有阻拦网(54),所述阻拦网(54)将藻类分离区分为藻类回收区以及过滤阻拦区,所述阻拦网(54)上设有用于过滤阻拦藻类的网眼,所述藻类回收区内设置有藻类回收装置,
所述藻类回收装置包括转动杆、以及用于驱动转动杆往复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57),所述转动杆与藻类净化池(5)的池壁铰接,所述转动杆铰接的一端与转动驱动装置(5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收集藻类的回收凹槽(55),所述回收凹槽(55)的槽底设有用于将槽内水流出的漏水口,所述回收凹槽(55)的一槽壁与所述阻拦网(54)的阻拦面贴合设置以使回收凹槽(55)的侧壁对阻拦网(54)上的藻类进行刮除,
所述藻类净化池(5)设有出水口(56),所述出水口(56)设置在过滤阻拦区内,所述出水口(56)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水口(56)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直径小于藻类的直径以使藻类停留在过滤阻拦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絮凝池(6)上方设有喷水枪(7),所述喷水枪(7)的枪口与出水口(56)相对,所述喷水枪(7)连接有用于将清水池(8)中的水输送到喷水枪(7)内的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凹槽(55)与阻拦网(54)的阻拦面贴合的的槽壁的顶面上设有利于将阻拦网(54)上的藻类刮入回收凹槽(55)内的刮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靠近铰接处的部分为Z字形弯折部(58),所述Z字形弯折部(58)包括下竖直部、垂直部以及上竖直部,所述下竖直部包括铰接点,所述下竖直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铰接点与藻类净化池(5)池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垂直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藻类净化池(5)池口与回收池池口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5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轨(52)上下相对设置在固定板(51)的阻水面上或上下相对设置在固定板(51)背离阻水面的侧面上,两个所述导轨(52)之间滑动设置有活动板(53),所述导轨(52)的两端分别与藻类净化池(5)的池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51)与活动板(53)之间设有用于防漏水的第一密封条,两个所述导轨(52)远离固定板(51)的端部之间设有用于防漏水的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活动板(53)背离固定板(51)的侧面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净化池(5)外设置有用于盛放藻类的回收池,所述回收池设置在藻类回收区的侧面,所述回收池设置在靠近转动杆铰接端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生长区内设有曝气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处理池(2)池底、好氧处理池(3)池底、加药絮凝池(6)池底均设有搅拌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循环装置(22)包括用于连接污泥沉淀池(4)池底与缺氧处理池(2)的循环管道以及用于抽动活性污泥的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设置在循环管道上。
CN201910865366.8A 2019-09-12 2019-09-12 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Active CN110526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5366.8A CN110526511B (zh) 2019-09-12 2019-09-12 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5366.8A CN110526511B (zh) 2019-09-12 2019-09-12 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6511A true CN110526511A (zh) 2019-12-03
CN110526511B CN110526511B (zh) 2022-01-18

Family

ID=68668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5366.8A Active CN110526511B (zh) 2019-09-12 2019-09-12 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265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5962A (zh) * 2020-01-03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多组合处理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的方法
CN111453848A (zh) * 2020-06-01 2020-07-28 重庆大学 水力式无能耗复合双向生物移动床反应器
CN113562928A (zh) * 2021-06-17 2021-10-29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务运营有限公司 藻类、微生物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NL2032239A (en) * 2021-07-21 2023-01-26 Hunan Airbluer Env Prot Tech Co Lt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 biological oxidation pond and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6496A (ja) * 1984-03-30 1985-10-18 Susumu Hashimoto 藻類による廃水処理法
WO2011047022A1 (en) * 2009-10-13 2011-04-21 Bioprocessh20 Llc Systems, apparatused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108128973A (zh) * 2017-12-25 2018-06-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光生物反应器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与方法
CN108623099A (zh) * 2018-06-01 2018-10-0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菌藻协同降解高浓度氮含量的养殖污水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52645A (zh) * 2018-10-20 2018-12-21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绿狐尾藻类生物氧化塘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9097283A (zh) * 2018-07-16 2018-12-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微藻碱性絮凝收获及循环培养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6496A (ja) * 1984-03-30 1985-10-18 Susumu Hashimoto 藻類による廃水処理法
WO2011047022A1 (en) * 2009-10-13 2011-04-21 Bioprocessh20 Llc Systems, apparatused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108128973A (zh) * 2017-12-25 2018-06-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光生物反应器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与方法
CN108623099A (zh) * 2018-06-01 2018-10-0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菌藻协同降解高浓度氮含量的养殖污水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97283A (zh) * 2018-07-16 2018-12-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微藻碱性絮凝收获及循环培养的方法
CN109052645A (zh) * 2018-10-20 2018-12-21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绿狐尾藻类生物氧化塘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戴一成: "《建设绿色城市-污水治理设计》", 31 January 2011, 安徽人民出版社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5962A (zh) * 2020-01-03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多组合处理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的方法
CN111115962B (zh) * 2020-01-03 2022-03-2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多组合处理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的方法
CN111453848A (zh) * 2020-06-01 2020-07-28 重庆大学 水力式无能耗复合双向生物移动床反应器
CN111453848B (zh) * 2020-06-01 2021-06-22 重庆大学 零能耗菌藻深度处理移动床反应器
CN113562928A (zh) * 2021-06-17 2021-10-29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务运营有限公司 藻类、微生物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113562928B (zh) * 2021-06-17 2024-01-02 葛洲坝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 藻类、微生物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NL2032239A (en) * 2021-07-21 2023-01-26 Hunan Airbluer Env Prot Tech Co Lt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 biological oxidation pond and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6511B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6511A (zh) 缺氧-好氧-藻类三级循环处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CN108975498A (zh) 一种农村黑臭水体和粪污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04310714B (zh) 一种处理养殖与屠宰污水的系统及其工艺
CN103588354B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
CN107285467A (zh) 用于水处理厂的mbbr与mbr集成工艺及设备
CN113149331A (zh) 一种池塘旁路循环水体净化系统
CN110713310B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活化海绵铁填料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939365A (zh) 一种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装置
CN104016543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8500690U (zh) 一种具有多重处理工艺的焦化废水处理装置
CN116081899A (zh) 一种海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4600825B (zh) 一种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110156269A (zh) 一种给水厂炭砂组合滤池
CN20405816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0736488U (zh) 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
CN107540160A (zh)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210635851U (zh) 兼氧型mbr污水处理池和设备
CN209619067U (zh) 渔业养殖尾水净化装置
CN208995353U (zh) 一种带有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6395845U (zh) 一种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105645685A (zh) 一种养殖海水的废水排放处理方法及设备
CN205999230U (zh) 一种深度脱氮除磷双层滤池系统
CN201485357U (zh) 一体化农村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111296302B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弃物面源污染处理装置
CN217732907U (zh) 一种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