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0769B -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20769B CN110520769B CN201880022150.9A CN201880022150A CN110520769B CN 110520769 B CN110520769 B CN 110520769B CN 201880022150 A CN201880022150 A CN 201880022150A CN 110520769 B CN110520769 B CN 1105207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group
- dichroic azo
- anisotropic light
- azo dy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6—Coating with compositions not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C09D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D159/00 - C09D187/00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容高取向度和高耐光性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使用该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层叠体。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为由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特定的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在膜中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或具有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背景技术
以往,当需要包括激光或自然光的照射光的衰减功能、偏振光功能、散射功能、遮光功能等时,利用了根据按各自的功能而不同的原理而工作的装置。因此,在按各自的功能而不同的制造工序中还制造了与上述功能对应的产品。
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中,为了控制显示中的旋光性及双折射性而使用了线偏振片及圆偏振片。并且,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中,为了防止外光的反射还使用了圆偏振片。
以往,在这些偏振片(偏振元件)中,广泛使用了碘来作为二色性物质,但还对替代碘而使用有机色素来作为二色性物质的偏振元件进行了研究。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含有至少一种热致液晶性二色性色素及至少一种热致液晶性高分子,上述热致液晶性二色性色素在光吸收各向异性膜中的质量含有率为30%以上。”([权利要求1])。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人等对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包含二色性色素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进行了研究的结果,明确了根据用于形成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组合物中所含有的二色性色素的种类,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耐光性可能不充分,或降低取向度。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兼容高取向度和高耐光性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使用该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层叠体。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由包含具有特定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两种二色性偶氮色素和特定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中,当在膜中具有至少一种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时,可兼容高取向度及高耐光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发现能够通过以下结构实现上述课题。
(1)一种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由包含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后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的组合物形成,其中,
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
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
在上述膜中具有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或具有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
上述第1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中的至少一者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上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为10nm~100nm,
上述组合物中,在400nm~750nm处赋予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成分的固体成分比例为2质量%~20质量%。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上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为10nm~100nm。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
上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具有至少两个吸收最大波长,
上述至少两个吸收最大波长分别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及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在上述膜中形成晶体结构。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
在上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面内方向的X射线衍射测量中,
来源于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的峰的φ扫描中的半宽度小于10.0°。
(7)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熔点T1与包含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及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组合物的转变温度中与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对应的转变温度T2之差为30℃以下。
(8)根据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由后述通式(II)表示。
(9)根据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膜厚为0.3μm以上且5um以下。
(10)根据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上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为10nm~100nm的上述第1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中的至少一者的LogP值与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的LogP值之差为5以上且8以下。
(11)根据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由后述通式(III)表示。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上述通式(III)所表示的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满足后述式(A),
(13)一种层叠体,其具有上述(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取向膜。
(14)根据上述(13)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取向膜为包含聚酰胺酸及聚酰亚胺化合物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取向膜。
(15)根据上述(13)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上述取向膜为包含光活性化合物的光取向膜,所述光活性化合物具有偶氮基作为光活性基团。
(16)一种层叠体,其具有上述(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基板。
(17)一种层叠体,其具有上述(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及基板,
上述基板配置于上述取向膜的与上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相反的一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兼容高取向度和高耐光性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使用该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层叠体。
附图说明
图1-1为实施例13中的膜2的XRD光谱(方位角:30°)。
图1-2为实施例13中的膜4的XRD光谱(方位角:30°)。
图2-1为实施例20中的膜2的XRD光谱(方位角:10°)。
图2-2为实施例20中的膜4的XRD光谱(方位角:10°)。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记载在“~”的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含的范围。
并且,本说明书中,平行、正交并非表示严格意义上的平行、正交,而是表示从平行或正交±5°的范围。
并且,本说明书中,液晶性组合物及液晶性化合物还概念性地包含通过固化等而已不显示液晶性的物质。
并且,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为表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标记,“(甲基)丙烯酸”为表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标记,“(甲基)丙烯酰基”为表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标记。
首先,针对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参数说明其定义。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
本发明中,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表示由下述方法测量而得的值。
在Nikon制显微镜ECLIPSE E600 POL的光源侧插入起偏器的状态下,使用OceanOptics,Inc.制多通道光谱仪QE65000来测量可见区域中的吸收轴方向的吸收光谱,并将峰的波长作为本发明中的吸收最大波长。并且,当测量多个峰时,将每个峰作为本发明中的吸收最大波长。另外,吸收光谱是在与基板或取向膜层叠的状态下测量,并减去只有基板和取向膜的光谱来计算。
《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
本发明中,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表示由下述方法测量而得的值。
利用分光光度计UV-2550(SHIMADZU CORPORATION制)测量了氯仿或代替此的溶剂中的吸收最大波长。
《LogP值的计算》
LogP值为显现化学结构的亲水性及疏水性的性质的指标,有时被称为亲疏水参数。logP值能够使用ChemBioDraw Ultra或HSPiP(Ver.4.1.07)等软件来计算。并且,还能够通过OECDGuidelines for the Testing of Chemicals,Sections 1,Test No.117(经合组织化学品测试指南,第1节,第117号测试)的方法等而实验性求出。只要本发明中并无特别限制,则将化合物的结构式输入到HSPiP(Ver.4.1.07)而计算的值作为LogP值而采用。
《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纵横比的计算》
本发明中的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纵横比由分子内接的最小直径的圆筒的长度(L)与直径(D)之比(L/D)来定义。使用Gaussian09(Gaussian,Inc.,U.S.),通过密度泛函方法(b31yp/6-31g(d))进行结构优化计算之后,使用Winmostar(X-Ability Co.,LTD.)计算了优化结构的纵横比。另外,上述L相当于后述Ld,上述D相当于后述L1。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
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膜”)为由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后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
在此,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
并且,本发明的膜在上述膜中具有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或具有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上述组合物中的在400nm~750nm处赋予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成分(即,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固体成分比例优选为2质量%~20质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固体成分比例”表示将所有固体成分(除溶剂以外的成分)设为100质量%时的质量%。
〔二色性偶氮色素〕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二色性偶氮色素只要具有特定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则并无特别限定。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开2013-228706号公报的[0067]~[0071]段、日本特开2013-227532号公报的[0008]~[0026]段、日本特开2013-209367号公报的[0008]~[0015]段、日本特开2013-014883号公报的[0045]~[0058]段、日本特开2013-109090号公报的[0012]~[0029]段、日本特开2013-101328号公报的[0009]~[0017]段、日本特开2013-037353号公报的[0051]~[0065]段、日本特开2012-063387号公报的[0049]~[0073]段、日本特开平11-305036号公报的[0016]~[0018]段、日本特开2001-133630号公报的[0009]~[0011]段、日本特开2011-215337号公报的[0030]~[0169]段、日本特开2010-106242号公报的[0021]~[0075]段、日本特开2010-215846号公报的[0011]~[0025]段、日本特开2011-048311号公报的[0017]~[0069]段、日本特开2011-213610号公报的[0013]~[0133]段、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的[0074]~[0246]段、日本专利申请2015-001425号公报的[0022]~[0080]段、日本专利申请2016-006502号公报的[0005]~[0051]段、WO2016/060173号公报的[0005]~[0041]段、WO2016/136561号公报的[0008]~[0062]段、日本专利申请2016-044909号公报的[0014]~[0033]段、日本专利申请2016-044910号公报的[0014]~[0033]段、日本专利申请2016-095907号公报的[0013]~[0037]段、日本专利申请2017-045296号公报的[0014]~[0034]段等。
<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为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二色性偶氮色素。并且,就能够实现更高的取向度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下述通式(III)所表示的二色性偶氮色素。
[化学式1]
通式(III)
通式(III)中,n为2至5的整数,重复2次以上的-(A1-N=N)-的重复单元结构分别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Q1及Q2中的至少一个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其余为氢、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酯或胺基,
A1及A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4至30的杂亚芳基,
B1及B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为选自由单键、-(C=O)O-、-O(C=O)-、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亚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4至30的杂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环氧烷烃基、-O-、-S-、-NR1-及-PR1-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组合而成的2价的官能团,
R1为氢或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
并且,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通式(III)所表示的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优选满足下述式(A)。
式(A)
Ld/L1>3.2(通式(III)中的n为2时)
Ld/L1>3.6(通式(III)中的n为3时)
Ld/L1>4.0(通式(III)中的n为4时)
式(A)中,Ld表示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分子长轴的分子长度,L1表示与该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分子长轴正交的方向的分子长度。
组合物中的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浓度(对还包含溶剂的所有组合物的浓度)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0.01~5质量%。
组合物中的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固体成分比例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1~10质量%。
组合物中,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相对于后述的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3~10质量份。
<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为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二色性偶氮色素。并且,就能够实现更高的取向度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下述通式(II)所表示的二色性偶氮色素。
通式(II)
[化学式2]
通式(II)中,R31~R3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6及R3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Q3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基、芳香族杂环基或环己烷环基;L31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A31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R36、R37及Q31可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上述R36及R37分别独立地为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尤其碳原子数1~10的烷基)。
上述取代基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酰氧基(R-CO-O-*:R为烷基(尤其碳原子数1~10))。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上述Q31优选为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基、芳香族杂环基或环己烷环基。
上述取代基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Q-L-*所表示的基团。
在此,Q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尤其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酰氧基(R-CO-O-*:R为烷基(尤其碳原子数1~10)),L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表示键合位置。
作为上述L,可列举单键、2价的脂肪族烃基(例如,亚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20)、2价的芳香族烃基(例如,亚芳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12)、亚烷氧基、-O-、-S-、-SO2-、-SO3-、-N(R)-(R:烷基)、-CO-、-NH-、-COO-、-CONR-、-Si(R)(R’)-(R及R’分别为烷基(尤其碳原子数1~10))、或将这些组合而成的基团等。
上述烷基的碳原子可以被-O-、-CO-、-C(O)-O-、-O-C(O)-、-Si(CH3)2-O-Si(CH3)2-、-N(R)-、-N(R)-CO-、-CO-N(R)-、-N(R)-C(O)-O-、-O-C(O)-N(R)-、-N(R)-C(O)-N(R’)-、-CH=CH-、-C≡C-、-N=N-、-C(R)=N-、-C(R)=CH-C(O)-或-O-C(O)-O-取代。(R及R’分别为烷基(尤其为碳原子数1~10))
与上述烷基的碳原子键合的氢原子可以被卤原子、硝基、氰基、-N(R)(R’)-、氨基、-C(R)=C(R’)-NO2、-C(R)=C(R’)-CN或-C(R)=C(CN)2取代。(R及R’分别为烷基(尤其为碳原子数1~10))
组合物中的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浓度(对还包含溶剂的所有组合物的浓度)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0.1~10质量%。
组合物中的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固体成分比例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1~20质量%。
组合物中,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相对于后述的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5~20质量份。
〔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膜的组合物包含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以下,还统称为“通式(I)化合物”)。
通式(I):Q5-B5-A5-B6-A6-B8-Q6
通式(I)中,Q5及Q6中的至少一个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其余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碳原子数3至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至40的芳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酯、-CN、-NO2、卤原子、或经1至2个的碳原子数1至6的烷基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胺基,
A5及A6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4至30的杂亚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环己基,
B5、B6及B8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为选自由单键、-(C=O)O-、-O(C=O)-、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亚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4至30的杂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环己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环氧烷烃基、-O-、-S-、-NR3-及-PR3-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组合而成的2价的官能团,R3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
作为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热致液晶性高分子、日本特开2016-00405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热致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聚合物。
并且,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可在末端具有交联性基团(例如,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
<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
作为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可列举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以下,也称为“重复单元(1)”)的高分子液晶化合物(以下,也称为“特定化合物”)作为较佳形态。
[化学式3]
上述式(1)中,P1表示重复单元的主链,L1表示单键或2价连接基团,SP1表示间隔基团,M1表示介晶基团,T1表示末端基团。
作为P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主链,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由下述式(P1-A)~(P1-D)表示的基团,其中,从成为原料的单体的多样性及处理性容易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由下述式(P1-A)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4]
式(P1-A)~(P1-D)中,“*”表示与式(1)中的L1的键合位置。式(P1-A)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式(P1-D)中,R2表示烷基。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由式(P1-A)表示的基团优选为通过(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部分结构的一单元。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由式(P1-B)表示的基团优选为对乙二醇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乙二醇中的乙二醇单元。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由式(P1-C)表示的基团优选为对丙二醇进行聚合而得到的丙二醇单元。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由式(P1-D)表示的基团优选为通过硅烷醇的缩聚而得到的聚硅氧烷的硅氧烷单元。
L1为单键或2价连接基团。
作为L1所表示的2价连接基团,可举出-C(O)O-、-OC(O)-、-O-、-S-、-C(O)NR3-、-NR3C(O)-、-SO2-及-NR3R4-等。式中,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例如,后述取代基W)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
当P1为由式(P1-A)表示的基团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L1优选为由-C(O)O-表示的基团。
当P1为由式(P1-B)~(P1-D)表示的基团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L1优选为单键。
从容易显现液晶性和原材料的获取性等的原因考虑,SP1所表示的间隔基团优选为包含选自包括氧乙烯结构、氧丙烯结构、聚硅氧烷结构及氟化亚烷基结构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
其中,SP1所表示的氧乙烯结构优选为由*-(CH2-CH2O)n1-*表示的基团。式中,n1表示1~20的整数,*表示与上述式(1)中的L1或M1的键合位置。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n1优选为2~10的整数,更优选为2~4的整数,最优选为3。
并且,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SP1所表示的氧丙烯结构优选为由*-(CH(CH3)-CH2O)n2-*表示的基团。式中,n2表示1~3的整数,*表示与L1或M1的键合位置。
并且,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SP1所表示的聚硅氧烷结构优选为由*-(Si(CH3)2-O)n3-*表示的基团。式中,n3表示6~10的整数,*表示与L1或M1的键合位置。
并且,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SP1所表示的氟化亚烷基结构优选为*-(CF2-CF2)n4-*表示的基团。式中,n4表示6~10的整数,*表示与L1或M1的键合位置。
M1所表示的介晶基团为表示有助于液晶形成的液晶分子的主要骨架的基团。液晶分子显示结晶状态与各向同性液体状态中间的状态(中间相)的液晶性。关于介晶基团并无特别限制,例如能够参考“FlussigeKristalle in Tabellen II”(VEB DeutscheVerlagfur Grundstoff Industrie,Leipzig、1984年刊),尤其能够参考第7页~第16页的记载及液晶便览编辑委员会编、液晶便览(丸善、2000年刊),尤其能够参考第3章的记载。
作为介晶基团,例如优选为具有选自包括芳香族烃基、含杂原子环基及脂环式基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环状结构的基团。
能够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介晶基团优选为具有芳香族烃基,更优选为具有2~4个芳香族烃基,进一步优选为具有3个芳香族烃基。
作为介晶基团,从液晶性的显现、液晶相转变温度的调整、原料获得性及合成适性的观点及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由下述式(M1-A)或下述式(M1-B)表示的基团,更优选为由式(M1-B)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5]
式(M1-A)中,A1为选自包括芳香族烃基、含杂原子环基及脂环式基的组中的2价基团。这些基团可以经烷基、氟化烷基、烷氧基或后述取代基W等取代基取代。
由A1表示的2价基团优选为4~6元环。并且,由A1表示的2价基团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稠环。
*表示与SP1或T1的键合位置。
作为A1所表示的2价芳香族烃基,可举出亚苯基、亚萘基、芴-二基、蒽-二基及并四苯-二基等,从介晶骨架的设计的多样性或原材料的获取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亚苯基或亚萘基,更优选为亚苯基。
作为A1所表示的2价含杂原子环基,可以是芳香族或非芳香族中的任一种,但从取向度进一步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价芳香族杂环基。
作为除了构成2价芳香族杂环基的碳以外的原子,可举出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当芳香族杂环基具有多个除了碳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时,这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2价芳香族杂环基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亚吡啶基(吡啶-二基)、哒嗪-二基、咪唑-二基、亚噻吩基(噻吩-二基)、亚喹啉基(喹啉-二基)、亚异喹啉基(异喹啉-二基)、噁唑-二基、噻唑-二基、噁二唑-二基、苯并噻唑-二基、苯并噻二唑-二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二基、噻吩并噻唑-二基、噻唑并噻唑-二基、噻吩并噻吩-二基及噻吩并噁唑-二基等。
作为A1所表示的2价脂环式基的具体例,可举出亚环戊基及亚环己基等。
式(M1-A)中,a1表示1~10的整数。当a1为2以上时,多个A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式(M1-B)中,A2及A3分别独立地为选自包括芳香族烃基、含杂原子环基及脂环式基的组中的2价基团。A2及A3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式(M1-A)的A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式(M1-B)中,a2表示1~10的整数,当a2为2以上时,多个A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A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LA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a2优选为2以上的整数,更优选为2。
式(M1-B)中,当a2为1时,LA1为2价连接基团。当a2为2以上时,多个LA1分别独立地为单键或2价连接基团,多个LA1中的至少一个为2价连接基团。当a2为2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两个LA1中,一者为2价连接基团,另一者为单键。
式(M1-B)中,作为LA1所表示的2价连接基团,可举出-O-、-(CH2)g-、-(CF2)g-、-Si(CH3)2-、-(Si(CH3)2O)g-、-(OSi(CH3)2)g-(g表示1~10的整数。)、-N(Z)-、-C(Z)=C(Z’)-、-C(Z)=N-、-N=C(Z)-、-C(Z)2-C(Z’)2-、-C(O)-、-OC(O)-、-C(O)O-、-O-C(O)O-、-N(Z)C(O)-、-C(O)N(Z)-、-C(Z)=C(Z’)-C(O)O-、-O-C(O)-C(Z)=C(Z’)-、-C(Z)=N-、-N=C(Z)-、-C(Z)=C(Z’)-C(O)N(Z”)-、-N(Z”)-C(O)-C(Z)=C(Z’)-、-C(Z)=C(Z’)-C(O)-S-、-S-C(O)-C(Z)=C(Z’)-、-C(Z)=N-N=C(Z’)-(Z、Z’、Z”独立地表示氢、C1~C4的烷基、环烷基、芳基、氰基或卤素原子。)、-C≡C-、-N=N-、-S-、-S(O)-、-S(O)(O)-、-(O)S(O)O-、-O(O)S(O)O-、-SC(O)-及-C(O)S-等。其中,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C(O)O-。LA1可以是将这些基团组合两个以上而成的基团。
作为M1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以下结构。另外,下述具体例中,“Ac”表示乙酰基(以下相同)。
[化学式6]
[化学式7]
作为T1所表示的末端基,可举出氢原子、卤素原子、氰基、硝基、羟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10的烷硫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羰氧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羰基(ROC(O)-:R为烷基)、碳原子数1~10的酰氧基、碳原子数1~10的酰氨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羰基氨基、碳原子数1~10的磺酰氨基、碳原子数1~10的氨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氨基甲酰基、碳原子数1~10的亚磺酰基及碳原子数1~10的脲基、含(甲基)丙烯酰氧基团等。作为上述含(甲基)丙烯酰氧基团,例如可举出由-L-A(L表示单键或连接基团。连接基团的具体例与上述L1及SP1相同。A表示(甲基)丙烯酰氧基)表示的基团。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T1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烷氧基,进一步优选为甲氧基。这些末端基还可以经这些基团或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基团取代。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T1的主链的原子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1~15,进一步优选为1~10,尤其优选为1~7。T1的主链的原子数为20以下,由此起偏器的取向度进一步提高。其中,T1中的“主链”是指与M1键合的最长的分子链,氢原子并不计入T1的主链的原子数。例如,当T1为正丁基时,主链的原子数为4,当T1为仲丁基时,主链的原子数为3。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重复单元(1)的含量相对于特定化合物所具有的总重复单元100质量%优选为20~100质量%,更优选为30~99.9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0~99.0质量%。
本发明中,高分子液晶化合物中所包含的各重复单元的含量根据为了得到各重复单元而使用的各单体的加入量(质量)来计算。
重复单元(1)可以在特定化合物中单独包含一种,也可以包含两种以上。其中,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重复单元(1)在特定化合物中包含2种即可。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当特定化合物包含2种重复单元(1)时,优选在其中一个(重复单元A)中,T1所表示的末端基为烷氧基,而在另一个(重复单元B)中T1所表示的末端基为除烷氧基以外的基团。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上述重复单元B中T1所表示的末端基优选为烷氧基羰基、氰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含有基,更优选为烷氧基羰基或氰基。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特定化合物中的上述重复单元A的含量与特定化合物中的上述重复单元B的含量的比例(A/B)优选为50/50~95/5,更优选为60/40~93/7,进一步优选为70/30~90/10。
作为特定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下述结构式所表示的高分子液晶化合物及适当地组合下述结构式(重复单元)而成的高分子液晶化合物。另外,下述结构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Me表示甲基(以下相同)。
[化学式8]
[化学式9]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重均分子量)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500000,更优选为2000~300000。若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的Mw在上述范围内,则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的处理变得容易。
尤其,从抑制涂布时的裂缝的观点考虑,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0~300000。
并且,从取向度的温度宽容度的观点考虑,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小于10000,更优选为2000以上且小于10000。
其中,本发明中的重均分子量及数平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而测量的值。
·溶剂(洗脱液):N-甲基吡咯烷酮
·装置名:TOSOH HLC-8220GPC
·管柱:连接3根TOSOH TSKgelSuperAWM-H(6mm×15cm)而使用
·管柱温度:25℃
·试样浓度:0.1质量%
·流速:0.35mL/min
·校准曲线:使用基于TOSOH CORPORATION制TSK标准聚苯乙烯Mw=2800000~1050(Mw/Mn=1.03~1.06)为止的7个样品的校准曲线
组合物中,通式(I)化合物的浓度(对还包含溶剂的所有组合物的浓度)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0.5~20质量%,更优选为1~17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15质量%。
并且,组合物中,通式(I)化合物的固体成分比例并无特别限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为1~99质量%,更优选为50~9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0~93质量%。
〔其他成分〕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组合物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适当地使用添加剂等。例如,可列举聚合引发剂、表面改进剂、溶剂等。
<聚合引发剂>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液晶性组合物优选为含有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具有感光性的化合物、即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各种化合物。关于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可举出α-羰基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367661号、美国专利第2367670号的各说明书)、偶姻醚(美国专利第2448828号说明书)、α-烃取代的芳香族偶姻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722512号说明书)、多核醌化合物(美国专利第3046127号及美国专利第2951758号的各说明书)、三芳基咪唑二聚体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美国专利第3549367号说明书)、吖啶及吩嗪化合物(日本特开昭60-105667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4239850号说明书)、噁二唑化合物(美国专利第4212970号说明书)及酰基氧化膦化合物(日本特公昭63-40799号公报、日本特公平5-2923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09578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0-029997号公报)等。
作为这种光聚合引发剂,还能够使用市售品,且可举出BASF公司制的IRGACURE(以下,也缩写为“Irg”。)184、IRGACURE 907、IRGACURE 369、IRGACURE 651、IRGACURE 819、IRGACURE OXE-01及IRGACURE OXE-02等。
<溶剂>
从操作性等的观点考虑,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组合物优选含有溶剂(溶剂)。
作为溶剂,例如可列举酮类(例如,丙酮、2-丁酮、甲基异丁酮、环戊酮及环己酮等)、醚类(例如,二恶烷、四氢呋喃、四氢吡喃、二氧戊环、四氢糠醇及环戊基甲基醚等)、脂肪族烃类(例如,己烷等)、脂环式烃类(例如,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及三甲基苯等)、卤化碳类(例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二氯苯及氯甲苯等)、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及乙酸丁酯、碳酸二乙酯等)、醇类(例如,乙醇、异丙醇、丙醇及环己醇等)、溶纤剂类(例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及1,2-二甲氧基乙烷等)、溶纤剂乙酸酯类、亚砜类(例如,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及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及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等)等有机溶剂及水。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这些溶剂中,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优选使用有机溶剂,更优选使用卤化碳类或酮类。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组合物含有溶剂时,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溶剂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70~99.5质量%,更优选为80~99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5~98质量%。
<表面改进剂>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组合物优选包含表面改进剂。通过包含表面改进剂,可预期涂布表面的平滑性提高,取向度进一步提高或者抑制凹陷及不均而面内的均匀性提高的效果。
作为表面改进剂,优选使上述二色性偶氮色素和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在涂布表面侧呈水平的表面改进剂,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的[0253]~[0293]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水平取向剂)。
当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组合物含有表面改进剂时,表面改进剂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中的上述二色性偶氮色素与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01~3质量份。
〔吸收最大波长〕
本发明的膜通常具有1个以上的吸收最大波长(λmax)。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上述第1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中的至少一者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本发明的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Δλmax)优选为10nm~100nm。其中,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本发明的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Δλmax)优选为10nm~100nm。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本发明的膜优选具有至少两个吸收最大波长,更优选上述至少两个吸收最大波长分别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及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另外,本发明的膜具有至少两个吸收最大波长时,Δλmax为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本发明的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中最接近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
〔膜厚〕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膜厚优选为0.3μm以上且5μm以下,更优选为0.3μm以上且3μm以下。关于上述膜厚的下限,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更优选为0.8μm以上。关于上述膜厚的上限,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更优选为3μm以下。
〔LogP值〕
在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中,就容易控制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的观点而言,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当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具有至少两个吸收最大波长时,与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中最接近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为10nm~100nm的第1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中的至少一者(尤其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LogP值与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通式(I)化合物)的LogP值之差(ΔLogP)优选为5以上且8以下。如此认为,当使用LogP值具有特定的关系的通式(I)化合物和二色性偶氮色素时,通式(I)化合物与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相容性降低,在各向异性光吸收膜中以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进行排列。
另外,通式(I)化合物与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相容性的控制也受组合物中的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浓度的影响。当将组合物的固体成分设为100质量份时,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浓度小于10质量份时,LogP值之差优选为6以上,当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浓度为10质量份以上时,LogP值之差优选为5以上。
〔DSC〕
如上所述,通式(I)化合物与二色性偶氮色素(尤其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相容性降低能够利用DSC(差式扫描量热计)并通过以下方法来确认。
将二色性偶氮色素流延到玻璃上,并加热至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熔点以上之后,冷却至室温。将从所获得的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流延膜刮下的约5mg的样品(样品1)放入铝坩埚并盖上盖子,置于差式扫描量热计(DSC)中。
然后,一边使其以10℃/分的速度升温一边测量热量。由所获得的光谱确认样品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熔点(T1)。接着,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将含有通式(I)化合物及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组合物流延到玻璃上而获得的样品(样品2)的热量测量,并确认样品2的与二色性偶氮色素对应的转变温度(T2)。当二色性偶氮色素与通式(I)化合物相容时,通常具有T1>T2的关系,T1与T2之差越小,判断为二色性偶氮色素与通式(I)化合物的相容性越降低。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T1与T2之差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
〔排列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本发明的膜)在膜中具有上述的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晶体结构)、或具有上述的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晶体结构)。本发明的膜在膜中可具有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及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这两者。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原因考虑,本发明的膜优选在膜中至少具有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
另外,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可以为反应后(例如,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反应后)的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
本发明的膜在膜中具有上述排列结构能够通过将以下的膜1~4的X射线衍射(XRD)光谱进行对比来确认。
·膜1:由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及通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膜(本发明的膜)
·膜2:由仅具有通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膜
·膜3:由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及通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膜
·膜4:由具有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及通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膜
<膜的制作>
以相同的方法制作上述膜1~4。例如,注意使涂布液的浓度和涂布条件一致,并且使膜的面积及膜厚相同。
膜1~4的制作方法只要为相同的方法,则并无特别限制,但当膜1含有表面改进剂时,将膜2~4设为含有与膜1相同量的表面改进剂的膜。
<XRD测量>
关于上述膜1~4,在相同的条件(例如,使膜厚、测量面积、测量条件一致)下进行XRD测量。
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XRD测量。
针对膜1~4,使用薄膜评价用X射线衍射装置(Rigaku Corporation制,商品名:“SmartLab”面内光学系统)进行X射线衍射的测量。以下,将使用面内方法进行的X射线衍射分析也记载为“面内XRD”。面内XRD使用薄膜X射线衍射装置,在以下条件下,对起偏器层表面照射X射线来进行。然后,将通式(I)化合物及二色性偶氮色素在长轴方向上取向的方向作为方位角0°,每隔15°进行所有方向的面内XRD,并通过对观测到的峰进行的扫描来确定峰值强度成为最大的基板平面内的朝向。使用所获得的方向上的面内测量的光谱进行后述XRD光谱的对比。针对峰值强度,使用标准化为与X射线入射角0.2°的X射线穿透深度对应的膜厚的值。
以下示出XRD测量的测量例。
将膜切割成40mm×40mm尺寸,并使用薄膜评价用X射线衍射装置(Riga kuCorporation制,商品名:“SmartLab”)在下述条件下对起偏器层表面照射X射线,并进行面内XRD。
·使用Cu射线源(CuKα、输出45kV、200mA)
·X射线入射角0.2°
·使用光学系统:平行光学系统(CBO(Cross Beam Optics:交叉光束系统)(PB(Parallel Beam:平行光束))
·入射侧入射狭缝0.2mm入射平行狭缝In-plane PSC (Parallel SlitCollimator:平行狭缝准直仪)0.5deg(degree)、长度限制狭缝10mm
·受光侧受光狭缝20mm、受光平行狭缝In-plane PSA(Parallel Slit Analyzer:平行狭缝分析器)0.5deg
将通式(I)化合物及二色性偶氮色素在长轴方向上取向的方向作为方位角(φ)0°,每隔15°进行所有方向的面内测量(扫描),并通过对观测到的峰进行的φ扫描来确定峰值强度大的基板平面内的朝向。两次测量均使用CuKα以入射角0.20°实施。使用由取向方向(如上所述确定的朝向)的测量获得的峰值,根据下述衍射角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求出周期长度。并且,计算标准化为与X射线入射角0.2°的X射线穿透深度对应的膜厚的峰值强度(cps标记)。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使膜1~4的制作条件及XRD的测量条件一致,因此能够比较XRD光谱的峰。
<XRD光谱的对比>
在膜2(只有通式(I)化合物)的XRD光谱中,通常观察到来源于通式(I)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的峰。
当比较膜2(只有通式(I)化合物)的XRD光谱与膜3(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通式(I)化合物)的XRD光谱时,在膜3的XRD光谱中观察到除了在膜2的XRD光谱中观察到的峰以外的峰时,可将该峰(以下,设为“峰1”)称为来源于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晶体结构)的峰。
同样地,当比较膜2(只有通式(I)化合物)的XRD光谱与膜4(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通式(I)化合物)的XRD光谱时,在膜4的XRD光谱中观察到除了在膜2的XRD光谱中观察到的峰以外的峰时,可将该峰(以下,设为“峰2”)称为来源于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晶体结构)的峰。
而且,针对膜1(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通式(I)化合物)进行XRD测量,并且当在XRD光谱中观察到上述峰1时,可以说膜1在膜中具有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
并且,当在膜1的XRD光谱中观察到上述峰2时,可以说膜1在膜中具有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
另一方面,当在膜1的XRD光谱中未观察到除了在膜2的XRD光谱中观察到的峰以外的峰时、或虽然在膜1的XRD光谱中观察到除了在膜2的XRD光谱中观察到的峰以外的峰但该峰不对应于上述峰1及峰2中的任一个时,可以说膜1在膜中不具有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及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中的任一个。
通过例子来具体说明后述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3中,使用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7作为通式(I)化合物,并且使用二色性偶氮色素Y-1作为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使用二色性偶氮色素C-1作为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
首先,若比较膜2(只有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7)的XRD光谱(图1-1)与膜4(二色性偶氮色素C-1+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7)的XRD光谱(图1-2),则在膜4的XRD光谱中观察到除了在膜2的XRD光谱中观察到的峰以外的峰2(2θ:3.7°、半宽度:8.3°)(方位角:30°)。峰2为来源于二色性偶氮色素C-1(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的峰。
接着,若测量膜1(二色性偶氮色素Y-1+二色性偶氮色素C-1+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7)的XRD光谱,则在膜1的XRD光谱(与图1-2相同)中观察到上述峰2(方位角:30°)。
因此,可以说实施例13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在膜中具有二色性偶氮色素C-1(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晶体结构)。
同样地,针对后述实施例20,若比较膜2(只有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7)的XRD光谱(图2-1)与膜4(二色性偶氮色素C-6+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7)的XRD光谱(图2-2),则在膜4的XRD光谱中观察到除了在膜2的XRD光谱中观察到的峰以外的峰2(2θ:9.3°、半宽度:5.0°)(方位角:10°)。峰2为来源于二色性偶氮色素C-6(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的峰。
接着,针对后述实施例20,若测量膜1(二色性偶氮色素Y-1+二色性偶氮色素C-6+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7)的XRD光谱,则在膜1的XRD光谱(与图2-2相同)中观察到上述峰2(方位角:10°)。
因此,可以说实施例20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在膜中具有二色性偶氮色素C-6(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晶体结构)。
[层叠体]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层叠体10为具有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1及取向膜2或基板3的层叠体。
〔取向膜〕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取向膜只要为能够使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二色性偶氮色素、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取向的取向膜,则并无特别限定。能够通过如针对有机化合物(优选为聚合物)在膜表面的摩擦处理、无机化合物的斜向蒸镀、具有微槽的层的形成、或者利用Langmuir-Blodgett法(LB膜)得到的有机化合物(例如ω-二十三酸、二(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硬脂酸甲酯)的累积的方法来设置。而且,还已知通过电场的赋予、磁场的赋予或光照射来产生取向功能的取向膜。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取向膜可以为包含聚酰胺酸及聚酰亚胺化合物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取向膜,或可以为包含具有偶氮基作为光活性基团的光活性化合物的光取向膜。
<光取向膜>
作为包含具有偶氮基作为光活性基团的光活性化合物的光取向膜中所使用的光取向材料,在很多文献等中均有记载。本发明中,例如作为优选为的例子可举出日本特开2006-2851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7683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3813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9407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2172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404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5643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3318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09831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883848号、日本专利第4151746号中所记载的偶氮化合物、日本特开2002-22903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芳香族酯化合物、日本特开2002-26554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1701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光取向性单元的马来酰亚胺和/或烯基取代的纳迪克酰亚胺(nadimide)化合物、日本专利第4205195号、日本专利第4205198号中所记载的光交联性硅烷衍生物、日本特表2003-520878号公报、日本特表2004-529220号公报或者日本专利第4162850号中所记载的光交联性聚酰亚胺、聚酰胺或酯。更优选为偶氮化合物、光交联性聚酰亚胺、聚酰胺或酯。
通过对由上述材料形成的光取向膜实施线偏振光或非偏振光照射而制造光取向膜。
本说明书中,“线偏振光照射”“非偏振光照射”是指用于使光取向材料发生光反应的操作。所使用的光的波长根据所使用的光取向材料而不同,只要是该光反应中所需要的波长,则并无特别限定。光照射中所使用的光的峰值波长优选为200nm~700nm,更优选为光的峰波长为400nm以下的紫外光。
关于光照射中所使用的光源,能够举出通常使用的光源,例如钨灯、卤素灯、氙灯、氙闪光灯、汞灯、汞氙灯、碳弧灯等灯、各种激光器[例如半导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氦镉激光器及YAG(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发光二极管以及阴极射线管等。
作为得到线偏振光的方法,能够采用使用偏振片(例如,碘偏振片、二色性色素偏振片、线栅偏振片)的方法、使用利用了棱镜系元件(例如Glan-Thompson棱镜)或Brewster角的反射型起偏器的方法或使用从具有偏振光的激光源射出的光的方法。并且,可以使用过滤器或波长转换元件等来仅选择性地照射所需要的波长的光。
当所照射的光为线偏振光时,可采用从上表面或背面与取向膜表面垂直或倾斜地对取向膜照射光的方法。光的入射角度根据光取向材料而不同,优选为0~90°(垂直),更优选为40~90°。
当为非偏振光时,从斜向对取向膜照射非偏振光。其入射角度优选为10~80°,更优选为20~60°,进一步优选为30~50°。
照射时间优选为1分~60分,更优选为1分~10分。
当需要进行图案化时,能够采用将使用了光掩模的光照射实施图案制作中所需要的次数的方法或基于利用激光扫描写入图案的方法。
〔基板〕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基板只要为通常用作制作光学膜等时的基板的基板,则并无特别限定。根据需要,可具有柔性或剥离性。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在基板上设置前述取向膜,并在其上设置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吸收层,基板配置于取向膜的与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相反的一侧。
例如,可列举玻璃及聚合物薄膜。基板的透光率优选为80%以上。
当作为基板而使用聚合物薄膜时,优选为使用光学各向同性的聚合物薄膜。聚合物的具体例及优选为的方式能够应用日本特开2002-022942号公报的[0013]段的记载。并且,即使为如以往已知的聚碳酸酯或聚砜般容易显现双折射的聚合物也能够使用通过对国际公开第2000/26705号公报中所记载分子进行修饰而降低了显现性的基材。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试剂、物质量及其比例、操作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合成例]
<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1>
按照下述步骤1~3合成了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1。
(步骤1)
[化学式12]
将氢氧化钠(34.2g)溶解于1L水,在氮环境下添加4,4’-二羟基联苯(40.6g)及溴乙醇(37.2g)并在95℃下搅拌了10小时。
然后,冷却至室温,添加浓盐酸将反应体系调整为酸性之后进行过滤及干燥,从而得到了包含化合物P9-A的白色固体。
将所得到的白色固体溶解于400mL二甲基乙酰胺(DMAc),在冰冷下,滴加3-氯丙酰氯(62.0g),并搅拌了5小时。添加甲醇(40mL)而停止反应之后,添加了水和乙酸乙酯。
对于通过分液操作进行了清洗的有机层,用旋转蒸发器去除溶剂,并向所得到的浓缩物添加了氯仿。在通过过滤去除了已析出的固体之后,用旋转蒸发器去除溶剂,并进行基于使用了乙酸乙酯/氯仿的柱色谱的纯化,从而得到了20.3g(收率29%)作为白色固体的化合物P9-A。
1H-NMR(溶剂:DMSO-d6)δ(ppm):2.80-2.90(t,2H),3.75-3.85(t,2H),4.15-4.25(m,2H),4.35-4.45(m,2H),6.75-6.85(m,2H),6.90-7.00(m,2H),7.30-7.50(m,4H),9.40(brs,1H)
(步骤2)
[化学式13]
将4.0g化合物P9-A、8.08g在合成例1中所制备的化合物P1-1及二氯甲烷100mL进行混合,并在室温下进行了搅拌。向混合物添加N,N-二甲基氨基吡啶152mg及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9.56g,并在室温下搅拌了12小时。
然后,用旋转蒸发器去除溶剂,添加甲醇120mL和1M、盐酸水120mL而进行过滤,从而得到了白色固体。添加乙酸乙酯和水对所得到的白色固体进行分液,并用1N盐酸水、饱和食盐水对所收集的有机层进行清洗之后,用无水硫酸钠进行了干燥。滤出硫酸钠,并用旋转蒸发器去除溶剂,进行基于硅胶色谱的纯化而得到了5.4g(收率69%)化合物P9-B。
1H-NMR(溶剂:CDCl3)δ(ppm):2.87(t,2H)、3.68-3.82(m,8H),3.90(t,2H),4.18-4.28(m,4H),4.28-4.38(m,2H),4.46-4.54(m,2H),5.84(dd,1H),6.16(dd,1H),6.43(dd,1H),6.90-7.05(m,4H),7.20-7.30(m,2H),7.48-7.65(m,4H),8.10-8.20(m,2H)
(步骤3)
[化学式14]
在氮环境下,将化合物P1-2(0.8g)及化合物P9-B(0.2g)的DMAc溶液(3.3mL)加热至内温成为80℃。向其中添加2,2’-偶氮双(2-甲基丙酸)二甲基(0.054mmol,0.012g)的DMAc溶液(0.5mL),并在80℃下搅拌了2小时。然后,通过1H-NMR光谱测量确认聚合性基团的消失,并冷却至室温。添加甲醇而进行过滤,并用甲醇清洗残渣而得到了0.90g作为白色固体的化合物P9-C。向所得到的化合物P9-C的氯仿溶液(7mL)添加二丁基羟基甲苯(BHT)(50mg)及三乙胺(0.7mL),并加热至内温成为50℃。在50℃下搅拌9小时之后,通过1H-NMR光谱测量确认原料的消失,并冷却至室温。向其中添加甲醇而进行过滤,并用甲醇清洗残渣而得到了0.8g作为白色固体的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1。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得到的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1进行分析的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17000(聚苯乙烯换算)。
<除P-1以外的高分子液晶化合物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使用与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1相同的方法或公知的方法合成了除了后述P-1以外的高分子液晶化合物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黄色偶氮色素Y-1>
首先,使4-丙烯酸羟基丁酯(20g)及甲磺酰氯(16.8g、MsCl)溶解于乙酸乙酯(90mL)中,然后一边用冰浴冷却一边滴加了三乙胺(16.4g、NEt3)。然后,在室温下搅拌了2小时之后,添加1N的HCl并进行了分液。减压去除所获得的有机层,从而获得了下述结构的化合物X(30g)。
[化学式15]
然后,根据以下途径合成了黄色偶氮色素Y-1。
[化学式16]
首先,根据文献(Chem.Eur.J.2004.10.2011)合成了化合物A(10g)。
使化合物A(10g)溶解于水(300mL)及盐酸(17mL)中,在冰浴中冷却,添加亚硝酸钠(3.3g)并搅拌了30分钟。进一步添加氨基磺酸(0.5g)之后,添加间甲苯胺(5.1g)并在室温下搅拌了1小时。搅拌后,通过抽滤来回收用盐酸中和而获得的固体,从而获得了化合物B(3.2g)。
将化合物B(1g)溶解于包括四氢呋喃(30mL、THF)、水(10mL)及盐酸(1.6mL)的THF溶液中,并在冰浴中冷却,添加亚硝酸钠(0.3g)并搅拌30分钟之后,进一步添加了氨基磺酸(0.5g)。另外,将苯酚(0.4g)溶解于碳酸钾(2.76g)及水(50mL)中,在冰浴中冷却之后,滴加上述THF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了1小时。搅拌后,添加水(200mL),抽滤所获得的化合物C(1.7g)。
将化合物C(0.6g)、化合物X(0.8g)及碳酸钾(0.95g)溶解于DMAc(30mL、二甲基乙酰胺)中,在90℃下搅拌了3.5小时。搅拌后,添加水(300mL),抽滤所获得的固体,从而获得了黄色偶氮色素Y-1(0.3g)。
<除Y-1以外的黄色偶氮色素及青色偶氮色素>
使用与黄色偶氮色素Y-1相同的方法或公知的方法合成了后述除Y-1以外的黄色偶氮色素及青色偶氮色素。
[实施例1]
向下述结构的光取向材料E-1的1质量份添加丁氧基乙醇41.6质量份及二丙二醇单甲基41.6质量份、纯水15.8质量份,并用0.45μm膜过滤器对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加压过滤。将所获得的光取向膜用涂布液涂布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上,并在60℃下干燥了1分钟。使用偏振光紫外线曝光装置对所得到的涂布膜照射直线偏振光紫外线(照度4.5mW、照射量300mJ/cm2),从而制作了取向膜1。
[化学式17]
在所获得的取向膜1上,用#15棒涂布或旋转涂布下述二色性偶氮色素组合物1,从而形成了涂布膜1。
将涂布膜1在140℃下加热90秒钟,将涂布膜1冷却至成为室温。接着,在70℃下加热60秒钟,再次冷却至成为室温。
然后,使用高压汞灯以照度28mW/cm2的照射条件照射60秒钟,由此在取向膜1上制作了各向异性光吸收膜1。如此,制作了层叠体1。另外,取向膜1的膜厚为45nm,各向异性光吸收膜1的膜厚为2μm。
[化学式18]
黄色偶氮色素Y-1
[化学式19]
青色偶氮色素C-1
[化学式20]
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1
[化学式21]
表面改进剂F-1
[实施例2~12、比较例1~5]
在实施例1的二色性偶氮色素组合物1中,如下述表1那样改变了溶剂·通式(I)化合物·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种类、浓度(固体成分比例),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在取向膜1上制作了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如此,制作了实施例2~12的层叠体2~12及比较例1~5的层叠体13~17。
另外,实施例10及实施例11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制作中所使用的组合物中使用了2种通式(I)化合物(表1中的量比表示质量比)。并且,在比较例5中作为二色性偶氮色素仅使用了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
<通式(I)化合物>
以下汇总示出了表1中的通式(I)化合物。
另外,下述P-1~P-5均为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因此对应于上述“通式(I)化合物”。
[化学式22]
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1
[化学式23]
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2
[化学式24]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P-3
[化学式25]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P-4
[化学式26]
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5
<二色性偶氮色素>
以下汇总示出了表1中的二色性偶氮色素。
另外,如下述表1所记载,下述黄色偶氮色素Y-1~Y-5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均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对应于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并且,如下述表1所记载,下述青色偶氮色素C-1~C-5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均为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对应于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
[化学式27]
黄色偶氮色素Y-1
[化学式28]
黄色偶氮色素Y-2
[化学式29]
黄色偶氮色素Y-4
[化学式30]
黄色偶氮色素Y-5
[化学式31]
青色偶氮色素C-1
[化学式32]
青色偶氮色素C-2
[化学式33]
青色偶氮色素C-3
[化学式34]
青色偶氮色素C-4
[化学式35]
青色偶氮色素C-5
[实施例13]
<透明支撑体13的制作>
使用#8的线棒将下述组成的取向膜涂布液连续涂布于厚度40um的TAC(三乙酰纤维素)基材(TG40、FUJIFILM Corporation制)上。然后,以100℃的暖风干燥2分钟,从而获得了在TAC基材上形成厚度0.8μm的聚乙烯醇(PVA)取向膜的透明支撑体13。
另外,将改性聚乙烯醇添加于取向膜涂布液中,以使固体成分比例成为4质量%。
改性聚乙烯醇
[化学式36]
<取向膜13的形成>
向下述结构的光取向材料E-1的1质量份添加丁氧基乙醇41.6质量份、二丙二醇单甲基41.6质量份及纯水15.8质量份,并用0.45μm膜过滤器对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加压过滤而制备了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13。
接着,将所获得的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13涂布于透明支撑体13的PVA取向膜侧,并在60℃下干燥了1分钟。然后,使用偏振光紫外线曝光装置对所得到的涂布膜照射直线偏振光紫外线(照度4.5mW、照射量500mJ/cm2),从而制作了取向膜13。
[化学式37]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13的形成>
使用#7的线棒将下述二色性偶氮色素组合物13连续涂布于所获得的取向膜13上,从而形成了涂布膜13。
接着,将涂布膜13在140℃下加热90秒钟,将涂布膜13冷却至成为室温(23℃)。
接着,在80℃下加热60秒钟,再次冷却至成为室温。
然后,使用高压汞灯以照度28mW/cm2的照射条件照射60秒钟,由此在取向膜13上制作了各向异性光吸收膜13。
<透明树脂层1的形成>
使用#2的线棒将下述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1连续涂布于各向异性光吸收膜13上,并在40℃下进行了90秒钟的干燥。
然后,使用高压汞灯在照度30mW/cm2的照射条件下照射10秒钟,使树脂组合物固化,制作了在各向异性光吸收膜13上形成有透明树脂层1的层叠体。如此,获得了实施例13的层叠体。
使用切片机切割机切割透明树脂层1的截面,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测量了膜厚的结果,膜厚为约0.7μm。
[化学式38]
CEL2021P
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CPI-100P)
[化学式39]
[实施例14~21、比较例6~8]
在实施例13的二色性偶氮色素组合物13中,如下述表2所示那样改变了二色性偶氮色素的种类及质量份、通式(I)化合物的种类及质量份、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及质量份、表面改进剂的种类及质量份以及溶剂的种类及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3相同的方法,在取向膜13上制作了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如此获得了各层叠体。
<通式(I)化合物>
以下汇总示出了表2中的通式(I)化合物。
另外,下述P-1及P-5~P-7均为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因此对应于上述“通式(I)化合物”。
[化学式40]
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1
[化学式41]
<二色性偶氮色素>
以下汇总示出表2中的二色性偶氮色素。
另外,如下述表2所记载那样,下述Y-1~Y-2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均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对应于上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并且,如下述表2所记载那样,下述C-1~C-11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均为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对应于上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
[化学式42]
[化学式43]
<表面改进剂>
以下示出表2中的表面改进剂。
[化学式44]
表面改进剂F-1
<聚合引发剂>
以下汇总示出表2中的聚合引发剂。
·Irgacure819:IRGACURE819(BASF公司制)
·Irgacure820:IRGACURE820(BASF公司制)
[评价]
<X射线衍射>
针对所获得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如上所述那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的测量。
其结果,在实施例1~21及比较例5的各向异性光吸收性膜中均观察到峰2,并且确认到在膜中具有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另一方面,确认到在比较例1~4及比较例6~8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中,在膜1的XRD光谱中没有观察到除了在膜2的XRD光谱中观察到的峰以外的峰,并且在膜中不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中的任一个。
表2中示出了,针对实施例13~21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观察到的峰2的方位角及针对通过phi scan观察到的峰以gauss函数拟合而求出的半宽度。
<取向度>
在光学显微镜(NIKON CORPORATION制,产品名“ECLIPSE E600 POL”)的光源侧插入直线起偏器的状态下,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层叠体安装到样品台,使用多通道光谱仪(Ocean Optics,Inc.,产品名“QE65000”)测量各层叠体的光吸收度,并通过以下式计算了取向度。将结果示于表1及表2。
取向度:S=[(Az0/Ay0)-1]/[(Az0/Ay0)+2]
Az0:层叠体相对于吸收轴方向的偏振光的光吸收度
Ay0:层叠体相对于透射轴方向的偏振光的光吸收度
<偏振度>
在光学显微镜(NIKON CORPORATION制,产品名“ECLIPSE E600 POL”)的光源侧插入直线起偏器的状态下,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层叠体安装到样品台,使用多通道光谱仪(Ocean Optics,Inc.制,产品名“QE65000”)测量各层叠体的透射率,并通过以下式计算了偏振度。将结果示于表1。
偏振度:P=√[(Ty0-Tz0)/(Ty0+Tz0)]
Tz0:层叠体相对于吸收轴方向的偏振光的透射率
Ty0:层叠体相对于透射轴方向的偏振光的透射率
<耐光性评价>
从上述制作的层叠体的与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相反的一侧,使用超超级氙灯耐候试验机“SX-75”(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60℃、50%RH条件)以150W/m2(300-400nm)照射氙灯300小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测量了层叠体的偏振度的变化。将结果示于表1及表2。在实用方面,优选为A或B,更优选为A。
A:偏振度的变化小于5%
B:偏振度的变化为5%以上且小于10%
C:偏振度的变化为10%以上
表1中,关于“λmax”一栏,“液”一栏表示各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膜”一栏表示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膜”一栏中具有2个值是表示存在2个吸收最大波长,上侧的值为低波长侧的吸收最大波长,下侧的值为长波长侧的吸收最大波长。
并且,表1中,“Δλmax”一栏表示各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中最接近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
并且,表1中,“LogP(式(I))”一栏表示通式(I)化合物的LogP值,“LogP(色素)”一栏表示各二色性偶氮色素的LogP值,“ΔLogP”一栏表示通式(I)化合物的LogP值与各二色性偶氮色素的LogP值之差。
并且,表1中,“Ld/L1”一栏表示上述Ld/L1。
表2中,针对“λmax”一栏,“液”一栏表示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膜”一栏表示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最接近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吸收最大波长)。
并且,表2中,关于“DSC”一栏,“T1”一栏表示上述熔点(T1),“T2”一栏表示上述转变温度(T2),“差”一栏表示熔点(T1)与转变温度(T2)之差。
并且,表2中,“色素总计浓度”一栏表示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与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总计浓度(固体成分比例)。
由表1及表2可知,在膜中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或具有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的实施例1~21显示高取向度及高耐光性。
另一方面,在膜中不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中的任一个的比较例1~4及比较例6~8以及作为二色性偶氮色素仅使用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比较例5中,耐光性不充分。
如表1及表2所示那样,若使用第1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中的至少一者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中最接近所述第1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中的至少一者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为10nm~100nm的二色性偶氮色素组合物,则获得取向度高、耐光性也高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实施例)。
根据实施例1~3的对比(使用高分子液晶化合物P1作为通式(I)化合物、使用黄色偶氮色素Y-1作为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使用青色偶氮色素C-1作为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方式彼此的对比),组合物中的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固体成分比例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固体成分比例均为5.0质量%以上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显示更高的取向度及更高的耐光性。
根据实施例1与实施例4~5与实施例8~11的对比(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固体成分比例为6.0质量%、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固体成分比例为7.7质量%的方式彼此的对比),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Ld/L1满足上述式(A)的实施例1、4~5、8及10~11显示更高的取向度及偏振度、以及更高的耐光性。其中,同时使用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及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作为通式(I)化合物的实施例10及实施例11显示更高的取向度。
根据实施例13~21的对比,熔点(T1)与转变温度(T2)之差为30℃以下的实施例13~20显示更高的取向度及更高的耐光性。其中,上述差为20℃以下的实施例15~18及20显示进一步高的取向度。其中,上述差为18℃以下的实施例16~18及20显示进一步高的取向度。其中,上述差为15℃以下的实施例16~17及20显示进一步高的取向度。
并且,根据实施例13~21的对比,在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XRD光谱中,来源于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的峰的半宽度小于10.0°的实施例13~20显示更高的取向度及更高的耐光性。其中,上述半宽度小于8.4°的实施例13及15~20显示更高的取向度。其中,上述半宽度为6.0°以下的实施例15~18及20显示更高的取向度。其中,上述半宽度小于6.0°的实施例16~18及20显示更高的取向度。其中,上述半宽度为5.5°以下的实施例16~17及20显示更高的取向度。其中,上述半宽度小于5.0°的实施例16~17显示更高的取向度。
[实施例A]
将取向膜变更为下述取向膜2,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在取向膜2上制作了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如此,制作了实施例A的层叠体。
<取向膜的制作>
在SE-130(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制)2质量份中添加N-甲基吡咯烷酮98质量份,并使用0.45μm膜过滤器加压过滤所获得的溶液,而获得了取向膜用涂布液。
使用#4的棒将上述取向膜用涂布液涂布于聚酰亚胺基板上,将涂布后的取向膜用涂布液在80℃下干燥15分钟之后,在250℃下加热1小时,从而形成了涂布膜。
对所得到的涂布膜进行1次摩擦处理(辊的转速:1000旋转/间隔厚度2.6mm,台速度1.8m/分)而在聚酰亚胺基板上制作了取向膜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A进行了评价的结果,获得了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B]
<聚合物CQ-1的合成>
向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滴加漏斗及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容器装入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100.0质量份、甲基异丁酮500质量份及三乙胺10.0质量份,并在室温下对混合物进行了搅拌。接着,通过滴加漏斗经30分钟将去离子水100质量份滴加到所得到的混合物之后,在回流下对混合物进行混合的同时在80℃下反应了6小时。反应结束之后,取出有机相,并用0.2质量%硝酸铵水溶液将有机相清洗至清洗后的水呈中性。然后,在减压下从所得到的有机相蒸馏去除溶剂及水,从而作为粘性透明液体得到了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
关于该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进行1H-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分析的结果,确认到在化学位移(δ)=3.2ppm附近得到如理论强度那样的基于环氧乙烷基的峰,且在反应中未发生环氧基的副反应。该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的重均分子量Mw为2,200、环氧当量为186g/摩尔。
接着,向100mL的三口烧瓶装入在上述中的得到的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10.1质量份、含丙烯基羧酸(TOAGOSEI CO.,LTD.、商品名“ARONIXM-5300”、丙烯酸ω-羧基聚己内酯(聚合度n≈2))0.5质量份、乙酸丁酯20质量份、日本特开2015-026050号公报的合成例1的方法中所得到的肉桂酸衍生物1.5质量份及四丁基溴化铵0.3质量份,在90℃下将所得到的混合物搅拌了12小时。搅拌之后,用与所得到的混合物等量(质量)的乙酸丁酯稀释混合物,进一步将所稀释的混合物清洗了3次。将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浓缩,并重复2次用乙酸丁酯稀释的操作,最终得到了包含具有光取向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下述聚合物CQ-1)的溶液。该聚合物CQ-1的重均分子量Mw为9,000。并且,1H-NMR分析的结果,聚合物CQ-1中的具有肉桂酸酯基的成分为23.7质量%。
聚合物GQ-1
[化学式45]
<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2Q的制备>
将以下成分进行混合而制备了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2Q。
低分子化合物B-1
[化学式46]
添加剂PQ-1
[化学式47]
<光学各向异性层用涂布液的制备>
制备了下述组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用涂布液。
另外,与下述液晶性化合物L-3及L-4的丙烯酰氧基相邻的基团表示亚丙基(甲基经亚乙基取代的基团),下述液晶性化合物L-3及L-4表示甲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异构体的混合物。
[化学式48]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制作>
(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制作)
将下述的组成物投入到搅拌罐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从而制备了用作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乙酸纤维素溶液。
化合物F
[化学式49]
(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制作)
向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90质量份添加10质量份的下述消光剂溶液,从而制备了用作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乙酸纤维素溶液。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制作)
用平均孔径34μm的滤纸及平均孔径10μm的烧结金属过滤器对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上述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进行过滤之后,使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其两侧的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这3层同时从流延口流延到20℃的滚筒上(带式流延机)。
接着,在溶剂含有率大致20质量%的状态下进行剥取,并用拉幅机夹子固定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且沿横向以延伸倍率1.1倍延伸的同时进行了干燥。
然后,通过在热处理装置的辊间进行搬送进一步进行干燥,从而制作厚度40μm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将此作为纤维素酰化物膜1。所得到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面内延迟为0nm。
<λ/4相位差膜1的制作>
使用棒涂布机将先前制备的光取向膜用组合物2Q涂布于已制作的纤维素酰化物膜1的单侧的面。
涂布后,在120℃的热板上干燥1分钟并去除溶剂,形成了厚度0.3μm的光异构化组合物层。
通过对所获得的光异构化组合物层照射偏振光紫外线(10mJ/cm2、使用超高压水银灯)而形成了光取向膜。
接着,使用棒涂布机将先前制备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用涂布液涂布于光取向膜上,形成了组合物层。
用加热板暂时将所形成的组合物层加热至110℃之后,冷却至60℃而使取向稳定。
然后,保持60℃,并在氮环境下(氧浓度100ppm)通过紫外线照射(500mJ/cm2、超高压汞灯使用)使取向固定而形成厚度2.3μm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从而制作了λ/4相位差膜1。所得到的λ/4相位差膜1的面内延迟为140nm。
<正C板膜2的制作>
作为伪支撑体,使用了市售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Z-TAC”(Fujifilm Corporation制)(将其作为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
使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通过温度60℃的介电加热辊,并将薄膜表面温度升温至40℃之后,用棒涂器以涂布量14ml/m2在薄膜的一面涂布下述所示的组成的碱溶液,并加热至110℃,在Noritake Co.,LTD.制蒸汽式远红外线加热器下搬送了10秒钟。
接着,同样使用棒涂布机涂布了3ml/m2的纯水。
接着,将基于喷泉涂布机的水洗和基于气刀的脱水重复3次之后,在70℃的干燥区域搬送10秒钟并干燥,从而制作了进行了碱皂化处理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
使用上述进行了碱皂化处理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并使用#8的线棒连续涂布了下述的组成的取向膜形成用涂布液。在60℃的暖风下干燥60秒钟,进一步在100℃暖风下干燥120秒钟而形成了取向膜。
在上述中所制作的具有取向膜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2上涂布下述涂布液N,并在60℃下老化60秒钟之后,在空气下使用70mW/cm2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 GRAPHICS Co.,LTD.制)照射1000mJ/cm2的紫外线,并使其取向状态固定,由此使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垂直取向而制作了正C板膜2。波长550nm下Rth为-60nm。
[化学式50]
<圆偏振片的制作>
使用粘合剂将实施例13中制作的层叠体的阻挡层(透明树脂层1)侧贴合于λ/4相位差膜1的纤维素酰化物膜1侧而制作了圆偏振片。
并且,以相同的方式,使用粘合剂将上述制作的正C板膜2的光学各向异性膜(由上述涂布液N形成的膜)侧转印到λ/4相位差膜1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侧,去除纤维素酰化物膜2之后,使用粘合剂将在实施例13中制作的层叠体的阻挡层(透明树脂层1)侧贴合于λ/4相位差膜1的纤维素酰化物膜1侧而制作了另一圆偏振片。
分解搭载有有机EL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的SAMSUNG Co.,Ltd.制GALAXY S5,从有机EL显示装置剥离带圆偏振片的触摸面板,进一步从触摸面板剥下圆偏振片,分别分离了有机EL显示元件、触摸面板及圆偏振片。接着,将所分离的触摸面板与有机EL显示元件再次贴合,进一步以使上述所制作的圆偏振片的λ/4相位差膜1侧或正C板膜2侧成为面板侧的方式贴合在触摸面板上,从而制作了有机EL显示装置。
针对所制作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评价的结果,确认了可发挥与上述实施例13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代替实施例13的层叠体使用实施例14~21及比较例6~8的层叠体,除此以外,根据与实施例B相同的步骤制作有机EL显示装置,同样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发现了大致相同的倾向。
符号说明
1-各向异性光吸收膜,2-取向膜,3-基板,10-层叠体。
Claims (12)
1.一种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由具有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的组合物形成,
所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
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为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
在所述膜中具有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
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为10nm~100nm,
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100质量份为5~20质量份,
其中,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具有至少两个吸收最大波长时,所述差为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中最接近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
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在膜中具有所述排列结构通过将以下的膜1、2、4的X射线衍射光谱进行对比来确认,
膜1: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
膜2:由仅具有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膜
膜4:由具有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及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膜
当比较所述膜2的X射线衍射光谱与所述膜4的X射线衍射光谱时,在所述膜4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观察到除了在所述膜2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观察到的峰以外的峰时,该峰为来源于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的峰,将来源于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的峰设为峰2,
当在所述膜1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观察到所述峰2时,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在膜中具有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
通式(I):Q5-B5-A5-B6-A6-B8-Q6
通式(I)中,Q5及Q6中的至少一个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其余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酯、-CN,
A5及A6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环己基,
B5、B6及B8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为选自由单键、-(C=O)O-、-O(C=O)-、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亚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环己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环氧烷烃亚基、及-O-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组合而成的2价的官能团,
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由下述通式(II)表示,
通式(II)
通式(II)中,R31~R3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6及R3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具有或者不具有取代基的烷基;Q31表示具有或者不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基、芳香族杂环基或环己烷环基;L31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A31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R36、R37及Q31具有或者不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
所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由下述通式(III)表示,
通式(III)
通式(III)中,n为2至5的整数,重复2次以上的-(A1-N=N)-的重复单元结构分别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Q1及Q2中的至少一个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其余为氢、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酯或胺基,
A1及A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4至30的杂亚芳基,
B1及B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为选自由单键、-(C=O)O-、-O(C=O)-、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亚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40的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4至30的杂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环氧烷烃亚基、-O-、-S-、-NR1-及-PR1-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组合而成的2价的官能团,
R1为氢或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
所述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为10nm~100nm,
所述组合物中的在400nm~750nm处赋予溶液吸收最大波长的成分的固体成分比例为2质量%~20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
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具有至少两个吸收最大波长,
所述至少两个吸收最大波长分别为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及550nm以上且750n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
在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面内方向的X射线衍射测量中,
来源于所述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彼此的排列结构的峰的φ扫描中的半宽度小于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
膜厚为0.3μm以上且5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
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与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的吸收最大波长之差为10nm~100nm的所述第1及第2二色性偶氮色素中的至少一者的LogP值与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聚合物的LogP值之差为5以上且8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其中,
所述通式(III)所表示的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满足下述式(A),
式(A)
通式(III)中的n为2时,Ld/Ll>3.2
通式(III)中的n为3时,Ld/Ll>3.6
通式(III)中的n为4时,Ld/Ll>4.0
式(A)中,Ld表示第1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分子长轴的分子长度,Ll表示与该二色性偶氮色素的分子长轴正交的方向的分子长度。
8.一种层叠体,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取向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取向膜为包含聚酰胺酸及聚酰亚胺化合物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取向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取向膜为包含光活性化合物的光取向膜,所述光活性化合物具有偶氮基作为光活性基团。
11.一种层叠体,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基板。
12.一种层叠体,其具有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及基板,
所述基板配置于所述取向膜的与所述各向异性光吸收膜相反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82226.9A CN113980319B (zh) | 2017-04-07 | 2018-04-09 |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76930 | 2017-04-07 | ||
JP2017076930 | 2017-04-07 | ||
PCT/JP2018/014906 WO2018186503A1 (ja) | 2017-04-07 | 2018-04-09 | 異方性光吸収膜および積層体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82226.9A Division CN113980319B (zh) | 2017-04-07 | 2018-04-09 |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20769A CN110520769A (zh) | 2019-11-29 |
CN110520769B true CN110520769B (zh) | 2021-12-03 |
Family
ID=6862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82226.9A Active CN113980319B (zh) | 2017-04-07 | 2018-04-09 |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
CN201880022150.9A Active CN110520769B (zh) | 2017-04-07 | 2018-04-09 |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82226.9A Active CN113980319B (zh) | 2017-04-07 | 2018-04-09 |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39803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24198A1 (ja) * | 2016-12-28 | 2018-07-0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液晶性組成物、高分子液晶化合物、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01964A (ja) * | 1997-08-01 | 1999-04-13 | Sony Corp | 偏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JP2010168570A (ja) * | 2008-12-25 | 2010-08-05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異方性膜用アゾ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有する組成物、異方性膜及び偏光素子 |
CN102171592A (zh) * | 2008-09-30 | 2011-08-3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二色性染料组合物、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和偏振元件 |
JP2011178946A (ja) * | 2010-03-03 | 2011-09-15 | Fujifilm Corp | 二色性色素組成物、光吸収異方性膜、偏光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並びにイソチアゾールアゾ化合物 |
CN102822704A (zh) * | 2010-03-31 | 2012-12-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偏振膜、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822705A (zh) * | 2010-03-31 | 2012-12-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其的显示装置 |
CN103336325A (zh) * | 2012-02-28 | 2013-10-0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膜、圆偏振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CN103333083A (zh) * | 2012-02-28 | 2013-10-0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化合物及二向色性色素以及偏光膜 |
JP2016216637A (ja) * | 2015-05-22 | 2016-12-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着色組成物、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化合物 |
CN106353848A (zh) * | 2016-11-14 | 2017-01-25 | 北京海川利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圆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04-09 CN CN202111382226.9A patent/CN113980319B/zh active Active
- 2018-04-09 CN CN201880022150.9A patent/CN1105207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01964A (ja) * | 1997-08-01 | 1999-04-13 | Sony Corp | 偏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CN102171592A (zh) * | 2008-09-30 | 2011-08-3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二色性染料组合物、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和偏振元件 |
JP2010168570A (ja) * | 2008-12-25 | 2010-08-05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異方性膜用アゾ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有する組成物、異方性膜及び偏光素子 |
JP2011178946A (ja) * | 2010-03-03 | 2011-09-15 | Fujifilm Corp | 二色性色素組成物、光吸収異方性膜、偏光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並びにイソチアゾールアゾ化合物 |
CN102822704A (zh) * | 2010-03-31 | 2012-12-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偏振膜、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822705A (zh) * | 2010-03-31 | 2012-12-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其的显示装置 |
CN103336325A (zh) * | 2012-02-28 | 2013-10-0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膜、圆偏振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CN103333083A (zh) * | 2012-02-28 | 2013-10-0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化合物及二向色性色素以及偏光膜 |
JP2016216637A (ja) * | 2015-05-22 | 2016-12-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着色組成物、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化合物 |
CN106353848A (zh) * | 2016-11-14 | 2017-01-25 | 北京海川利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圆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80319B (zh) | 2023-04-28 |
CN113980319A (zh) | 2022-01-28 |
CN110520769A (zh) | 2019-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25463B2 (ja) | 液晶性組成物、高分子液晶化合物、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7118191B2 (ja) | 異方性光吸収膜および積層体 | |
CN111819476B (zh) | 偏振器及图像显示装置 | |
JP7492062B2 (ja) | 偏光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0030979A (ja) | 化合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CN111527426B (zh) | 偏振器及图像显示装置 | |
JP2019191507A (ja) | 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22176266A (ja) | 偏光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US11543697B2 (en) |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CN110520769B (zh) |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 |
CN113227851B (zh) | 液晶组合物、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吸光各向异性膜、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 |
WO2019151324A1 (ja) | 液晶性組成物、側鎖型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