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9862B -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9862B
CN110519862B CN201910842966.2A CN201910842966A CN110519862B CN 110519862 B CN110519862 B CN 110519862B CN 201910842966 A CN201910842966 A CN 201910842966A CN 110519862 B CN110519862 B CN 110519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asynchronous
channel
transmission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29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9862A (zh
Inventor
赵育仁
徐彦超
余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429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98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9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8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3667 priority patent/WO20210432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9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04W74/0883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for un-synchroniz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04W74/0891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for synchroniz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多链路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共存。

Description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在传统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 802.11,简称IEEE802.11)协议(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协议)中,只定义了单一链路的系统,在正在发展的802.11be中开始了多链路系统的讨论。在异步传输多链路系统中,异步模式的传输性能优于同步模式。
在多链路系统中,当同一终端的两个链路隔离较差时,其中一个链路的发射会严重干扰另一链路的接收。此时,无法进行异步传输,只能进行同步传输。
现有技术中给出了不同针对同步传输或针对异步传输的解决方案。然而,并未给出同步模式和异步模式共存时的数据传输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IEEE802.11系统中,如何实现多链路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共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传输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包括:确定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N,N为正整数;对于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选取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作为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并将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至少部分链路作为所述主链路关联的辅链路。
可选的,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包括:确定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N,N为正整数;对于N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确定每一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辅链路,以得到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其中,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采用所述异步链路传输。
可选的,所述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包括:在所述主链路进行信道竞争;当信道竞争成功时,判断所述主链路关联的各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是否为空闲信道;当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时,一并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主链路传输的前导序列携带有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包的辅链路标识信息。
可选的,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还包括: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将与所述主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主链路,并将与所述辅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辅链路。
可选的,所述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包括:在多个所述异步链路分别进行信道竞争,并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还包括:从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的至少一个辅链路中选取一个链路作为更新后的主链路,并将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除所述更新后的主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作为更新后的辅链路。
可选的,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所述站点成功竞争到所述主链路所在信道,且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站点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发出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所述站点成功竞争到所述异步链路,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站点在所述异步链路发出的数据包。
可选的,当所述主链路和辅链路能够同步传输数据包时,如果所述辅链路中存在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且所述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位于所述数据包之前,那么所述辅链路暂停与所述主链路同步传输所述数据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链路接收方法,包括:确定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还是异步多链路传输;如果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则确定主链路和辅链路,并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如果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则确定异步链路,并在所述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接收数据包;其中,所述接入点具有至少一个异步链路和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
可选的,所述接入点的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是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辅链路是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至少部分链路。
可选的,所述接入点的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采用所述异步链路传输。
可选的,站点为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之前,所述多链路接收方法还包括: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将与所述接入点的主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主链路,并将与所述接入点的辅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辅链路。
可选的,所述主链路传输的前导序列携带有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包的辅链路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所述多链路接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主链路进行信道竞争;当成功竞争到所述信道时,判断各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是否为空闲信道;如果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则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分别传输各个所述数据包;否则,如果全部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都不是空闲信道,则在所述主链路传输各个所述数据包。
可选的,站点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所述多链路接收方法还包括:在各个所述异步链路进行信道竞争;对于每一所述异步链路,当成功竞争到所述异步链路所在信道时,在所述异步链路发送数据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链路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传输模块,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链路接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还是异步多链路传输;接收模块,如果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则所述接收模块用于确定主链路和辅链路,并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如果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则所述接收模块用于确定异步链路,并在所述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接收数据包;其中,所述接入点具有至少一个异步链路和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传输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端可以在确定异步链路和同步链路群组之后,根据收端采用的多链路传输模式灵活选取传输数据包的链路,为多链路同步传输和多链路异步传输的共存提供了一种可行技术方案。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尽量采用异步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确定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N,N为正整数;对于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包括:选取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作为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并将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至少部分链路作为所述主链路关联的辅链路。当收端站点采用同步链路传输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允许仅具有多个异步链路的发端接入点将其中一个链路作为同步多链路传输的主链路,并可以将剩余的异步链路作为该主链路关联的辅链路,并与收端站点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使得系统可以兼容传统的同步链路站点,有利于扩展方案应用场景。
进一步,所述主链路传输的前导序列携带有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包的辅链路标识信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采用多链路同步传输模式时,可以利用前导序列指示接收方在哪些辅链路进行数据包的接收,接收方可以关闭其余辅链路的接收,从而可以节约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至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传输的信道队列数据包分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多链路传输的信道队列数据包分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技术没有涉及IEEE802.11协议规定的同步多链路模式和异步多链路模式共存的技术方案。
当前,IEEE802.11TGbe正在讨论多链路传输。异步多链路传输方法相对简单,性能更好。但是要求不同链路间具有很好的隔离度,以支持异步传输。现有方案中,在异步多链路模式下,各个链路的数据传输是彼此独立的。
由于有些链路之间的隔离度较差,此时采用同步链路传输方法可以在不同链路之间避免干扰,因而在链路条件不满足异步传输要求时,仍然需要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当前的同步传输方案主要讨论主信道的数量以及如何确定退避等同步传输参数。
现有方案中,在同步多链路模式下,辅信道传输与主信道传输同步,主链路负责进行信道同步和退避过程(backoff process),仅当主信道可用(available)时,辅信道才能传输数据。在IEEE802.11ac协议中,信道带宽为80+80MHz的传输是非连续模式(noncontiguous mode)传输,在该非连续模式下,只有一个80MHz信道是主信道(primarychannel),另一80MHz信道为辅信道(secondary channel)。
然而,无论针对同步多链路传输还是异步多链路传输,未发现考虑具有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终端与已有的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终端共存的多链路传输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传输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端可以在确定异步链路和同步链路群组之后,根据收端采用的多链路传输模式灵活选取传输数据包的链路,为多链路同步传输和多链路异步传输的共存提供了一种可行技术方案。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尽量采用异步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可以由WLAN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执行。
具体而言,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
步骤S102,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
步骤S103,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更具体而言,在多链路传输系统中,数据包通常可以采用多个链路或多个信道进行传输。如果AP具有多个彼此互相干扰的链路,则该AP可以通过同步传输避免链路间的干扰。当AP允许异步多链路传输时,AP可以在步骤S101中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不同异步链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为支持同步多链路传输,AP可以在确定异步链路之后,即在步骤S102中,确定一个或多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
在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AP仅具有多个可以异步传输的多个异步链路。在此条件下,为使AP可以兼容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AP可以将所述多个异步链路作为链路同步群组的链路成员,建立链路同步群组。具体而言,AP可以从所述多个异步链路中选取其中一个链路作为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并可以将所述多个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作为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各个辅链路均与所述主链路同步。
在另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AP既有彼此互相干扰的链路,又有彼此互不干扰的链路。此时,AP可以建立同步链路群组和各个异步链路。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异步链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同步链路群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同属于同步链路群组包括的各个链路彼此干扰。为避免信道传输干扰,可以从该同步链路群组中选取一个链路作为主链路,并将该同步链路群组中的其余链路作为该主链路的关联辅链路。同步链路群组可以看做是异步多链路元素(asynchronous multiple link element),也即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可以采用异步链路传输,彼此互不干扰。
在具体实施时,AP可以根据链路的干扰条件建立一个或多个同步链路群组。主要步骤如下:首先确定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N,N为正整数;N是由AP具有的彼此干扰的链路数量决定的。之后,可以确定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辅链路,以得到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具体而言,AP可以根据链路信道质量或其他条件确定每一链路同步群组中的主链路及辅链路。
具体实施中,AP可以将彼此干扰的多个链路作为链路同步群组的成员。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可以包括一个主链路和一个以上辅链路。传输数据包时,各个辅链路均与所述主链路同步,且受控于所述主链路。也即,仅当所述主链路能够传输数据包时,所述辅链路才有机会传输数据包。当所述主链路不能传输数据包时,所述辅链路即使处于空闲状态,也不能传输数据包。
例如,AP具有链路1至7,其中链路2和链路3彼此干扰,链路6和链路7彼此干扰,此时,AP可以建立两个链路同步群组,其中一个包括链路2和链路3。AP可以将链路质量较优的链路2作为主链路,链路3作为其关联的辅链路;另一个包括链路6和链路7。AP可以将链路质量较优的链路7作为主链路,链路6作为其关联的辅链路。链路1、链路4和链路5与这两个链路同步群组互不干扰,可以独立收发数据。
具体实施中,在确定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之后,所述AP还可以向同一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简称BSS)内的站点(Station,简称STA)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站点将与接入点的主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主链路,并将与所述接入点的辅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辅链路。
相应地,站点加入BSS之后,可以接收到所述控制信息。如果所述站点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那么在得知所述AP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之后,所述站点将与AP的主链路相同的链路设置为站点自身的主链路;并可以设置与AP的辅链路相同的链路为站点自身的一个或多个辅链路,形成所述站点的链路同步群组。如果所述站点是单链路(single link)站点,那么所述站点将与AP主链路相同的链路或其他异步链路作为传输链路。传输数据包时,单链路站点可以在AP的主链路或其他异步链路竞争信道并传输数据包,单链路站点不在AP的辅链路竞争信道,也不在所述辅链路传输数据。
具体实施中,单个链路同步群组中的各个链路的带宽可以完全不同,也可以至少部分相同。
在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单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仅包括一个辅链路,所述主链路的带宽不等于所述辅链路的带宽,或者所述辅链路的带宽等于所述主链路的带宽。
在又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对于单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而言,其包括多个辅链路。其中的主链路的带宽可以等于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的一个所述辅链路的带宽,但多个所述辅链路的带宽各不相同。
在另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对于单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而言,其包括多个辅链路。其中的辅链路的带宽与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的主链路的带宽不相同,且多个所述辅链路各自的带宽各不相同。
在另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对于单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而言,其包括多个辅链路。其中的辅链路的带宽与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的主链路的带宽不相同,但所述多个辅链路的带宽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
在另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对于单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而言,其包括多个辅链路。其中的多个辅链路的带宽全部相同,且每一辅链路的带宽与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的主链路的带宽相同。
在步骤S103中,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AP可以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在所述主链路传输数据包时,可以在所述主链路传输的前导序列中携带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了传输数据包的各个辅链路标识信息,以使得所述多链路同步模式站点可以得知AP使用了哪些辅链路,未使用哪些辅链路。解析出所述前导序列携带的信息之后,所述多链路同步模式站点可以关掉未传输数据包的辅链路以节约功耗。
具体而言,当AP向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发送数据包时,首先在确定的主链路进行信道竞争,该主链路也是所述站点的主链路。其次,当该信道竞争成功时,AP可以判断该主链路关联的各个辅链路所在信道是否为空闲信道。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那么在所述主链路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所述辅链路同步传输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的数据包可以是不相同的,例如是不同的MPDU数据包。
作为一个变化例,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AP可以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具体而言,AP可以在各个异步链路分别进行信道竞争,并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接入点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互不干扰的异步链路,此外,所述接入点还可以具有其他多个互相干扰的链路。此时,所述多个互相干扰的链路可以作为同步链路群组的成员。
在具体实施中,当站点为单链路站点时,AP可以采用与该单链路站点匹配的链路向该单链路站点传输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AP可以采用SU-SISO、SU-MIMO、MU-OFDMA或MU-MIMO传输数据包。在一个实施例中,AP成功竞争到主链路所在信道,且至少一个与所述主链路关联的辅链路所在信道处于空闲态,此时,AP可以采用SU-SISO、SU-MIMO、MU-OFDMA或MU-MIMO技术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辅链路分别向站点发送数据,主链路和辅链路对应的接收站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所述站点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可以基于主链路和辅链路向AP发送数据包。如果所述站点成功竞争到所述主链路所在信道,且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则所述站点可以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向所述AP发送数据包。相应地,AP可以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接收所述数据包。当所述主链路和辅链路能够同步传输数据包时,如果所述辅链路中存在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且所述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位于所述数据包之前,那么所述辅链路暂停与所述主链路同步传输所述数据包。也即,当所述主链路成功竞争到信道,且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时,如果所述辅链路的待传输数据队列中,存在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且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位于能够与所述主链路同步传输的数据包之前,那么此时,只有所述主链路传输数据包,所述辅链路暂停与所述主链路的同步传输。
或者,如果所述站点成功竞争到所述主链路,但所有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都不是空闲信道,则所述站点将仅在所述主链路向所述AP发送数据包。相应地,所述AP可以在所述主链路接收所述数据包。
进一步,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时,如果所述站点成功竞争到所述异步链路,则所述站点在所述异步链路发送数据包。相应地,所述AP可以接收所述站点在所述异步链路发出的数据包。
进一步,考虑到信道质量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在AP和站点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的场景下,如果主链路负载过重或信道质量低于某个预设阈值时,AP和站点可以协商更新主链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在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AP可以从原来的辅链路中选取一个链路作为更新后的主链路,并将除所述更新后的主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作为更新后的辅链路。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多链路接收方法可以由WLAN站点执行。具体而言,所述多链路接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确定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还是异步多链路传输;
步骤S202,如果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则确定主链路和辅链路,并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如果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则确定异步链路,并在所述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接收数据包。
其中,所述接入点具有至少一个异步链路和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
更具体而言,在步骤S201中,可以确定采用的是同步多链路传输还是异步多链路传输。
在步骤S202中,如果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则所述站点可以确定主链路和辅链路,并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如果所述站点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那么所述站点可以接收接入点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将与所述接入点的主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主链路,并将与所述接入点的辅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辅链路。在所述站点接收到所述控制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接入点的控制信息,将与所述接入点的主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主链路,并将与所述接入点的辅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辅链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接入点的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接入点的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为1。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是所述多个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辅链路是所述多个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
或者,所述接入点的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接入点的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为多个。其中,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链路均来源于各个异步链路,是通过各个异步链路采用同步传输的方式实现的。进一步,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是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辅链路是所述多个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部分链路。
又或者,所述接入点的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采用所述异步链路传输。此时,所述接入点具有一个或多个异步链路,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同步链路群组。每一同步链路群组中的链路不同于各个异步链路对应的链路,所述同步链路群组中的链路是有别于异步链路的其他链路,是真实存在的链路,且每一所述同步链路群组包括彼此干扰的一组链路。
进一步,如果AP成功竞争到主链路所在信道,那么AP可以在所述主链路传输数据包。具体而言,如果AP成功竞争到所述主链路所在信道,且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则所述站点可以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接收所述接入点发出的数据包。或者,如果所述接入点成功竞争到所述主链路,但所有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都不是空闲信道,则所述站点可以仅在所述主链路接收所述接入点发出的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当AP向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发送数据包时,可以在所述主链路传输的前导序列携带所述接入点传输所述数据包的辅链路。所述站点接收并解析所述前导序列之后,可以得知AP使用了哪些辅链路,未使用哪些辅链路,并关掉未传输数据包的辅链路以节约功耗。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辅链路的数量为1,所述辅链路的带宽不等于所述主链路的带宽,或者所述辅链路的带宽等于所述主链路的带宽;或者,所述辅链路的数量大于1,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的带宽等于所述主链路的带宽,但多个所述辅链路的带宽各不相同;或者,所述辅链路的数量大于1,所述辅链路的带宽与所述主链路的带宽不相同,且多个所述辅链路各自的带宽各不相同;或者,所述辅链路的数量大于1,所述辅链路的带宽与所述主链路的带宽不相同,但多个所述辅链路中的至少部分辅链路的带宽相同。或者,所述辅链路的数量大于1,多个所述辅链路的带宽相同,且都等于所述主链路的带宽。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时,可以在所述主链路进行信道竞争;当成功竞争到所述信道时,判断各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是否为空闲信道;如果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则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分别传输各个所述数据包;否则,如果全部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都不是空闲信道,则在所述主链路传输各个所述数据包。
进一步,在AP和站点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的场景下,如果主链路负载过重或信道质量低于某个预设阈值时,AP和站点可以协商更新主链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在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中,AP可以从原来的辅链路中选取一个链路作为更新后的主链路,并将除所述更新后的主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作为更新后的辅链路。
在一个变化例中,如果站点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那么站点可以根据AP确定用于传输数据包的一个或多个异步链路,并在所述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接收数据包。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步骤S201和步骤S202可以视为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所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相呼应的执行步骤,两者在具体的实现原理和逻辑上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关于终端侧的多链路接收方法、术语可以参考图1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典型的应用场景对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AP和站点之间的链路连接作进一步阐述。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AP有链路A和链路B。其中,链路A和链路B可以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为兼容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AP还可以建立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链路A和链路B,并确定链路A为主链路,链路B为关联的辅链路。
在此条件下,站点STA1与AP通信时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可以设置主链路为链路A(图示以阴影填充的物理层表示其对应的链路A为主链路),辅链路为链路B。图中以虚线框表示链路A和链路B可以同步传输。站点STA2与AP通信时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可以分别在链路A和链路B传输数据包。
进一步,AP与站点STA1和/或站点STA2进行数据交互时,数据包经发送方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层,分别流入LMAC(Lower 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和物理层(图示为PHY1、PHY2),之后经链路A、链路B发送至站点STA1和/或站点STA2的物理层(图示为PHY1、PHY2)和L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并上传至MAC层。其中,不同链路对应不同信道,不同信道可以处于同一频段,也可以处于不同频段。
继续参考图3,站点STA1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1在链路A传输数据包。站点STA1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处于空闲态的链路B是否传输数据包受控于站点STA1。站点STA1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1在链路A传输数据包。AP能够单独使用主链路(即链路A)传输数据包,但AP不能单独使用辅链路(即链路B)传输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以站点向AP传输数据包为例。当站点STA1向AP传输数据包时,站点STA1需要基于链路A进行信道竞争,在成功竞争信道后还可以根据链路B所在信道是否空闲确定是否允许同时在链路A和链路B交互数据包。
进一步,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1在链路A传输数据包,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2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2在链路B传输数据包。
具体实施时,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站点STA2可以基于链路A、链路B分别进行信道竞争。如果成功竞争到信道,则可以在对应的链路传输数据包。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多链路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AP有多条链路,分别是链路A、链路B、链路C和链路D。其中,链路B和链路C互相干扰,组成同步链路群组(图中以虚线框表示同步链路群组),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假设链路B是主链路(图示以阴影填充的物理层表示其对应的链路为主链路),链路C是辅链路。该同步链路群组与链路A和链路D可以异步传输。站点STA1与AP通信时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其主链路为链路B,辅链路为链路C。站点STA2与AP通信时,可以分别在链路A、链路B和链路D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
AP与站点STA1、站点STA2进行数据交互时,数据包经发送方的MAC层,分别流入L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LMAC3、LMAC4)和物理层(图示为PHY1、PHY2、PHY3、PHY4),之后经链路A、链路B、链路C和/或链路D发送至站点STA1的物理层(图示为PHY1、PHY2)和L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并上传至站点STA1的MAC层;或者,至站点STA2的物理层(图示为PHY1、PHY2、PHY3)、L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LMAC3),并上传至站点STA2的MAC层。
其中,不同链路对应不同信道,不同信道可以处于同一频段,也可以处于不同频段,例如,链路B和链路D分别处于2GHz频段和5GHz频段。具体实施中,待传输的数据被存储至信道队列中,并在成功竞争到信道后发出。
继续参考图4,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1在链路A传输数据包,且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2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2在链路B传输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当站点STA1向AP传输数据包时,站点STA1需要基于链路B进行信道竞争,在成功竞争信道后还可以根据辅链路(即链路C)所在信道是否空闲确定在链路B还是在链路B和链路C交互数据包。
例如,当AP向站点STA1发送数据包时,假设AP成功抢占链路B所在信道,且链路C是空闲信道,此时AP可以在链路B和链路C向站点STA1传输数据包。又例如,假设AP成功抢占链路B所在信道,但链路C不是空闲信道,此时AP仅在链路B向站点STA1传输数据包。
进一步,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站点STA2需要基于链路B、链路A和链路D分别进行信道竞争,在成功竞争信道后,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链路传输数据包。
例如,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假设站点STA2成功抢占链路B所在信道,且成功抢占链路A所在信道,此时站点STA2可以在链路B和链路A分别传输数据包,二个链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又例如,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假设站点STA2成功抢占链路B所在信道,且成功抢占链路D所在信道,此时站点STA2可以在链路B和链路D分别传输数据包,二个链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再例如,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假设站点STA2成功抢占链路B所在信道,且成功抢占链路A和链路D所在信道,此时站点STA2可以在链路B、链路A和链路D分别传输数据包,三个链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多链路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AP有链路A和链路B。其中,链路A和链路B可以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站点STA1为单链路站点,采用链路B与AP进行数据包传输。站点STA2与AP通信时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其主链路为链路A(图示以阴影填充的物理层表示其对应的链路A为主链路),辅链路为链路B。图中以虚线框表示链路A和链路B属于同一链路同步群组,可以同步传输。站点STA3与AP通信时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可以分别在链路A和链路B传输数据包。
继续参考图5,AP向站点STA1传输数据包时,数据包经AP的MAC层,流入LMAC2层和物理层PHY2,之后经链路B发送至站点STA1。AP向站点STA2传输数据包时,如果链路A成功竞争到信道,且链路B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那么数据包经AP的MAC层,流入L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和物理层(图示为PHY1、PHY2),之后经链路A和链路B传输至站点STA2的物理层和LMAC层,并上传至站点STA2的MAC层。其中,不同链路对应不同信道,不同信道可以处于同一频段,也可以处于不同频段。
继续参考图5,AP向站点STA3传输数据包时,AP可以分别在链路A和链路B竞争信道,如果链路A和/或链路B竞争信道成功,那么AP可以在链路A和/或链路B传输数据包。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同步和异步混合传输可能存在不公平问题。对同步传输而言,当主链路数据得到传输机会时,如果辅链路队列中存在位于主链路数据之前的其他主链路数据,那么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公平性,辅链路传输是不被允许的。其中,所述主链路数据指的是无需考虑其他链路,即可发送的数据。辅链路数据指的是与相关主链路数据同步发送的数据。异步传输数据可以看做是主链路数据。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多链路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AP有链路A和链路B。其中,链路A和链路B可以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站点STA1与AP通信时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其主链路为链路A(图示以阴影填充的物理层表示其对应的链路A为主链路),辅链路为链路B。站点STA2与AP通信时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其主链路为链路B(图示以阴影填充的物理层表示其对应的链路B为主链路),辅链路为链路A。图中以虚线框表示站点STA1和站点STA2各自的链路同步群组,可以同步传输。
继续参考图6,AP向站点STA1传输数据包时,如果链路A成功竞争到信道,且链路B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那么数据包经AP的MAC层,流入L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和物理层(图示为PHY1、PHY2),之后经链路A和链路B传输至站点STA1的物理层和L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并上传至站点STA1的MAC层。AP向站点STA1传输数据包时,如果链路A成功竞争到信道,但链路B所在信道为非空闲信道,那么数据包经AP的MAC层,流入LMAC1层和物理层(图示为PHY1),之后经链路A传输至站点STA1的物理层和LMAC1层(图示为LMAC1),并上传至站点STA1的MAC层。
类似地,AP向站点STA2传输数据包时,如果链路B成功竞争到信道,且链路A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那么数据包经AP的MAC层,流入L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和物理层(图示为PHY1、PHY2),之后经链路A和链路B传输至站点STA2的物理层和LMAC层(图示为LMAC1、LMAC2),并上传至站点STA2的MAC层。
AP向站点STA2传输数据包时,如果链路B成功竞争到信道,但链路A所在信道为非空闲信道,那么数据包经AP的MAC层,流入LMAC2层(图示为LMAC2)和物理层(图示为PHY2),之后经链路B传输至站点STA2的物理层和LMAC2层(图示为LMAC2),并上传至站点STA2的MAC层。其中,不同链路对应不同信道,不同信道可以处于同一频段,也可以处于不同频段。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多链路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AP有多条链路,分别是链路A、链路B、链路C和链路D,且各个链路彼此互不干扰,可以异步传输。对于站点STA1而言,链路B和链路C互相干扰,组成同步链路群组(图中以虚线框表示同步链路群组),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假设链路B是主链路(图示以阴影填充的物理层表示其对应的链路为主链路),链路C是辅链路。站点STA1与AP通信时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其主链路为链路B,辅链路为链路C。此时,AP需要将链路B和链路C作为同一同步链路群组成员,并确定链路B为主链路,链路C是其关联的辅链路。
继续参考图7,站点STA1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2在链路B传输数据包,且站点STA1的物理层PHY2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3在链路C传输数据包。在具体实施中,当站点STA1向AP传输数据包时,站点STA1需要基于链路B进行信道竞争,如果成功竞争信道,且链路C所在信道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1可以在链路B和链路C交互数据包。当站点STA1向AP传输数据包时,如果站点STA1在链路B成功竞争信道,但链路C所在信道不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1可以在链路B交互数据包。
对于站点STA2而言,链路A、链路B和链路D互相干扰,组成同步链路群组(图中以虚线框表示同步链路群组),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假设链路D是主链路(图示以阴影填充的物理层表示其对应的链路为主链路),链路A、链路B是辅链路。站点STA2与AP通信时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其主链路为链路D,辅链路为链路A和链路B。此时,AP需要将链路A、链路B和链路D作为同一同步链路群组成员,并确定链路D为主链路,链路A、链路B是其关联的辅链路。
继续参考图7,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3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4在链路D传输数据包,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1在链路A传输数据包,且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2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2在链路B传输数据包。
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站点STA2需要基于链路D进行信道竞争,如果成功竞争信道,且链路A和链路B所在信道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2可以在链路D和链路A和链路B交互数据包。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如果站点STA2在链路D成功竞争信道,链路A所在信道是空闲信道,但链路B所在信道不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2可以在链路A和链路D交互数据包。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如果站点STA2在链路D成功竞争信道,链路A所在信道是不空闲信道,但链路B所在信道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2可以在链路B和链路D交互数据包。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如果站点STA2在链路D成功竞争信道,但链路A和链路B所在信道都不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2可以在链路D交互数据包。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多链路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AP有多条链路,分别是链路A、链路B、链路C和链路D,且各个链路彼此互不干扰,可以异步传输。对于站点STA1而言,链路B和链路C互相干扰,组成同步链路群组(图中以虚线框表示同步链路群组),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假设链路B是主链路(图示以阴影填充的物理层表示其对应的链路为主链路),链路C是辅链路。站点STA1与AP通信时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其主链路为链路B,辅链路为链路C。此时,AP需要将链路B和链路C作为同一同步链路群组成员,并确定链路B为主链路,链路C是其关联的辅链路。
继续参考图8,站点STA1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2在链路B传输数据包,且站点STA1的物理层PHY2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3在链路C传输数据包。在具体实施中,当AP向站点STA1传输数据包时,AP需要基于链路B进行信道竞争,如果成功竞争信道,且链路C所在信道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1可以在链路B和链路C交互数据包。当AP向站点STA1传输数据包时,如果AP在链路B成功竞争信道,但链路C所在信道不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1仅在链路B交互数据包。
对于站点STA2而言,链路A、链路B和链路D互不干扰,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3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4在链路D传输数据包,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1在链路A传输数据包,且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2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2在链路B传输数据包。
当站点STA2向AP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数据包时,站点STA2需要基于链路A和链路B以及链路D进行信道竞争。如果一链路成功竞争信道,则AP和站点STA2可以在该链路交互数据包。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多链路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AP有多条链路,分别是链路A、链路B、链路C和链路D,且各个链路彼此互不干扰,可以异步传输。对于站点STA1而言,链路B和链路C互相干扰,组成同步链路群组(图中以虚线框表示同步链路群组),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假设链路B是主链路(图示以阴影填充的物理层表示其对应的链路为主链路),链路C是辅链路。站点STA1与AP通信时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其主链路为链路B,辅链路为链路C。此时,AP需要将链路B和链路C作为同一同步链路群组成员,并确定链路B为主链路,链路C是其关联的辅链路。
继续参考图9,站点STA1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2在链路B传输数据包,且站点STA1的物理层PHY2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3在链路C传输数据包。在具体实施中,当AP向站点STA1传输数据包时,AP需要基于链路B进行信道竞争,如果成功竞争信道,且链路C所在信道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1可以在链路B和链路C交互数据包。当AP向站点STA1传输数据包时,如果AP在链路B成功竞争信道,但链路C所在信道不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1仅在链路B交互数据包。
对于站点STA2而言,链路B和链路D互相干扰,形成同步链路群组,且链路D为主链路,链路B为辅链路。链路A与该同步链路群组互不干扰,可以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3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4在链路D传输数据包,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1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1在链路A传输数据包,且站点STA2的物理层PHY2允许与AP的物理层PHY2在链路B传输数据包。
当站点STA2采用异步多链路向AP传输数据包时,站点STA2需要基于链路A进行信道竞争。如果该链路成功竞争信道,则AP和站点STA2可以在该链路交互数据包。当站点STA2采用同步多链路向AP传输数据包时,站点STA2需要基于链路D进行信道竞争。如果成功竞争信道,且链路B所在信道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2可以在链路B和链路D交互数据包。当站点STA2向AP传输数据包时,如果AP在链路D成功竞争信道,但链路B所在信道不是空闲信道,则AP和站点STA2仅在链路D交互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存在一种可能的情形是:站点STA2并不限定采用同步或是异步传输,所以同时在链路A和链路D进行信道竞争,若是链路A成功竞争信道,则在链路A进行传输,若是链路D成功竞争信道,则根据链路B所在信道是否为空闲信道,在链路D或链路D和链路B进行同步传输。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传输的信道队列数据包分配示意图。假设信道CH1和信道CH2采用轮询(round robin)方式获得发送机会(transmit opportunity)。参考图10,传输序列中包括多个数据包,分别是A1(1,2)、A2(1,2)、C1(2)、C2(2)和B1(P1S2)、B2(P1S2)。其中,A1(1,2)、A2(1,2)表示数据包A1、数据包A2可以在信道CH1和信道CH2异步传输。数据包C1、数据包C2为单链路站点的数据包,可以由信道CH2传输。B1(P1S2)、B2(P1S2)表示数据包B1、数据包B2可以在信道CH1和信道CH2中同步传输,且同步传输时,信道CH1是主信道,信道CH2是辅信道。
在此条件下,数据包A1、数据包A2、数据包B1、数据包B2可以分派到信道CH1队列中,数据包A1、数据包A2、数据包C1和数据包C2、数据包B1、数据包B2可以分派到信道CH2队列中。
继续参考图10,首先,信道CH1将数据包A1发出,因而信道CH2队列可以删除数据包A1(图示以斜体表示删除)。其次,信道CH2将数据包A2发出,因而信道CH1队列可以删除数据包A2(图示以斜体表示删除)。之后,信道CH1可以发送数据包B1,此时,假设信道CH2处于空闲态,如果信道CH1作为主信道,信道CH2作为辅信道可以同步传输数据包B1和数据包B2,那么可能引起不公平问题。即在信道CH2中,数据包C1和数据包C2位于数据包B1和数据包B2之前,若同步传输数据包B1和数据包B2,则对数据包C1和数据包C2不公平。为保证数据的公平传输,可以仅在信道CH1中传输数据包B1,且在信道CH2队列中删除数据包B1(图示以斜体表示删除)。进一步,在根据信道竞争结果发送数据包C1和数据包C2以及数据包B2。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多链路传输的信道队列数据包分配示意图。参考图11信道CH1和信道CH2采用轮询(round robin)方式获得发送机会(transmitopportunity)。传输序列中包括多个数据包,分别是A1(1,2)、A2(1,2)、B1(P1S2)、B2(P1S2)和C1(2)。其中,A1(1,2)、A2(1,2)表示数据包A1、数据包A2可以在信道CH1和信道CH2异步传输。B1(P1S2)、B2(P1S2)表示数据包B1、B2可以在信道CH1和信道CH2中同步传输,且同步传输时,信道CH1是主信道,信道CH2是辅信道;数据包C1为单链路站点的数据包,可以由信道CH2传输。在此条件下,数据包A1、数据包A2、数据包B1、数据包B2可以分派到信道CH1队列中,数据包A1、数据包A2、数据包B1、数据包B2和数据包C1可以分派到信道CH2队列中。
继续参考图11,首先,信道CH1将数据包A1发出,因而信道CH2队列可以删除数据包A1(图示以斜体表示删除)。其次,信道CH2将数据包A2发出,因而信道CH1队列可以删除数据包A2(图示以斜体表示删除)。之后,信道CH1可以发送数据包B1,如果此时信道CH2处于空闲态,那么信道CH1和信道CH2可以同步、分别发送数据包B1和数据包B2,因而信道CH2队列可以删除数据包B1(图示以斜体表示删除),信道CH1队列可以删除数据包B2(图示以斜体表示删除)。进一步,如果信道CH2空闲,那么信道CH2可以发送数据包C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基于802.11协议的终端提供一种同步多链路传输和异步多链路传输共存的技术方案,在链路间的隔离度较差时选取多链路同步传输,否则可以使用异步传输,使得终端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或条件灵活选择同步传输或异步传输。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多链路传输装置8可以实施图1、图3至图11所示方法技术方案,由AP执行。
具体而言,所述多链路传输装置8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81,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第二确定模块82,用于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传输模块83,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所述传输模块83用于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所述传输模块83用于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确定模块82可以用于确定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N,N为正整数;对于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选取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作为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并将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至少部分链路作为所述主链路关联的辅链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82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图未示),用于确定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N,N为正整数;第二确定子模块(图未示),用于确定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辅链路,以得到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其中,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采用所述异步链路传输。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传输模块83可以包括:竞争子模块(图未示),用于在所述主链路进行信道竞争;判断子模块(图未示),用于当信道竞争成功时,判断所述主链路关联的各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是否为空闲信道;第一传输子模块(图未示),用于当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时,一并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主链路传输的前导序列携带有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包的辅链路标识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多链路传输装置8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图未示),用于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之前,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将与所述主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主链路,并将与所述辅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辅链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传输模块83可以包括:第二传输子模块(图未示),用于在多个所述异步链路分别进行信道竞争,并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多链路传输装置8还可以包括:更新模块(图未示),用于从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的至少一个辅链路中选取一个链路作为更新后的主链路,并将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除所述更新后的主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作为更新后的辅链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所述站点成功竞争到所述主链路所在信道,且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所述多链路传输装置8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站点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发出的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所述站点成功竞争到所述异步链路,所述多链路传输装置8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图未示),用于接收所述站点在所述异步链路发出的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主链路和辅链路能够同步传输数据包时,如果所述辅链路中存在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且所述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位于所述数据包之前,那么所述辅链路暂停与所述主链路同步传输所述数据包。
关于所述多链路传输装置8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1、图3至图11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链路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多链路接收装置9可以实施图2至图11所示方法技术方案,由站点执行。
具体而言,所述多链路接收装置9可以包括:确定模块91,用于确定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还是异步多链路传输;接收模块92,如果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则所述接收模块92用于确定主链路和辅链路,并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如果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则所述接收模块92用于确定异步链路,并在所述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接收数据包;其中,所述接入点具有多个异步链路和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接入点的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是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辅链路是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至少部分链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接入点的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采用所述异步链路传输。
在具体实施中,站点为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所述多链路接收装置9还可以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图未示),用于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之前,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将与所述接入点的主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主链路,并将与所述接入点的辅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辅链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主链路传输的前导序列携带有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包的辅链路标识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所述多链路接收装置9还可以包括:第一竞争子模块(图未示),用于在所述主链路进行信道竞争;判断子模块(图未示),用于当成功竞争到所述信道时,判断各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是否为空闲信道;传输子模块(图未示),如果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则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分别传输各个所述数据包;否则,如果全部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都不是空闲信道,则在所述主链路传输各个所述数据包。
在具体实施中,站点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所述多链路接收装置9还可以包括:第二竞争子模块(图未示),用于在各个所述异步链路进行信道竞争;发送子模块(图未示),对于每一所述异步链路,当成功竞争到所述异步链路所在信道时,在所述异步链路发送数据包。
关于所述多链路接收装置9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2至图11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图1至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诸如非挥发性(non-volatile)存储器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1、图3至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技术方案,或者,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可以执行上述图2至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终端可以为WLANAP,WLAN站点。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多链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所述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包括:确定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N,N为正整数;对于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选取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作为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并将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至少部分链路作为所述主链路关联的辅链路;或,对于N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确定每一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辅链路,以得到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其中,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采用所述异步链路传输;
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
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链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主链路进行信道竞争;
当信道竞争成功时,判断所述主链路关联的各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是否为空闲信道;
当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时,一并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链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链路传输的前导序列携带有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包的辅链路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链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还包括:
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将与所述主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主链路,并将与所述辅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辅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链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包括:
在多个所述异步链路分别进行信道竞争,并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的至少一个辅链路中选取一个链路作为更新后的主链路,并将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中,除所述更新后的主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作为更新后的辅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所述站点成功竞争到所述主链路所在信道,且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站点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发出的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所述站点成功竞争到所述异步链路,所述多链路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站点在所述异步链路发出的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链路和辅链路能够同步传输数据包时,如果所述辅链路中存在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且所述其他主链路的待传数据包位于所述数据包之前,那么所述辅链路暂停与所述主链路同步传输所述数据包。
10.一种多链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还是异步多链路传输;
如果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则确定主链路和辅链路,并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如果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则确定异步链路,并在所述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接收数据包;
其中,所述接入点具有至少一个异步链路和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所述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包括:确定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N,N为正整数;对于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选取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作为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并将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至少部分链路作为所述主链路关联的辅链路;或,对于N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确定每一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辅链路,以得到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其中,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采用所述异步链路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链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站点为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之前,所述多链路接收方法还包括:
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站点将与所述接入点的主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主链路,并将与所述接入点的辅链路相同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站点的辅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链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链路传输的前导序列携带有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包的辅链路标识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站点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所述多链路接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主链路进行信道竞争;
当成功竞争到所述信道时,判断各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是否为空闲信道;
如果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为空闲信道,则在所述主链路和至少一个所述辅链路分别传输各个所述数据包;否则,如果全部所述辅链路所在信道都不是空闲信道,则在所述主链路传输各个所述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多链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站点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所述多链路接收方法还包括:
在各个所述异步链路进行信道竞争;
对于每一所述异步链路,当成功竞争到所述异步链路所在信道时,在所述异步链路发送数据包。
15.一种多链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异步链路;所述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包括:确定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N,N为正整数;对于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选取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作为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并将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至少部分链路作为所述主链路关联的辅链路;或,对于N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确定每一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辅链路,以得到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其中,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采用所述异步链路传输;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
传输模块,如果向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如果向采用异步多链路传输的站点传输数据包,则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传输所述数据包。
16.一种多链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还是异步多链路传输;
接收模块,如果采用所述同步多链路传输,则所述接收模块用于确定主链路和辅链路,并在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主链路和辅链路接收数据包;
如果采用所述异步多链路传输,则所述接收模块用于确定异步链路,并在所述接入点成功竞争到信道的异步链路接收数据包;
其中,所述接入点具有至少一个异步链路和至少一个链路同步群组,所述链路同步群组包括单个主链路及其关联的至少一个辅链路,采用同步多链路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辅链路与所述主链路同步;所接入点的异步链路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主链路是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一个链路,所述链路同步群组的辅链路是多个所述异步链路中的其余链路中的至少部分链路;或,所述接入点的链路同步群组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各个所述链路同步群组以及各个异步链路采用所述异步链路传输。
17.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8.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42966.2A 2019-09-06 2019-09-06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ctive CN110519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2966.2A CN110519862B (zh) 2019-09-06 2019-09-06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PCT/CN2020/113667 WO2021043298A1 (zh) 2019-09-06 2020-09-07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2966.2A CN110519862B (zh) 2019-09-06 2019-09-06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862A CN110519862A (zh) 2019-11-29
CN110519862B true CN110519862B (zh) 2020-12-25

Family

ID=6863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2966.2A Active CN110519862B (zh) 2019-09-06 2019-09-06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9862B (zh)
WO (1) WO20210432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8641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519862B (zh) * 2019-09-06 2020-12-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0972256A (zh) * 2019-12-11 2020-04-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链路同步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JP7490358B2 (ja) * 2019-12-24 2024-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099486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438683B (zh) * 2020-03-23 2022-09-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站点、接入点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40367B (zh) * 2020-06-23 2023-01-2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wlan网络竞争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1930381B2 (en) * 2020-06-26 2024-03-12 Apple Inc. Backup link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CN114205067B (zh) * 2020-08-29 2023-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同步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7480856A (zh) * 2021-08-27 2024-0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416B (zh) * 2013-01-17 2018-06-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流配置下上报链路状态及配置链路的方法及设备
US20160292431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defend7, Inc. Management of encryption keys in an application container environment
CN105471571A (zh) * 2015-12-07 2016-04-0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点对多点带内全双工无线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方法
CN110519862B (zh) * 2019-09-06 2020-12-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43298A1 (zh) 2021-03-11
CN110519862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9862B (zh)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US1169551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JP6868578B2 (ja) セカンダリチャネル上の基本帯域幅デバイス
EP3395114B1 (en) Channel access procedure and qos provisioning for uplink laa
WO2019201165A1 (zh) 实现边链路资源配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6006343B2 (ja) 無線通信媒体へのアクセス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21043228A1 (zh)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KR20210042345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1582719B2 (en) Enhancement of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CN103052077B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obss站点空分干扰避免方法
López-Raventós et al. Multi-link operation in IEEE 802.11 be WLANs
US1135035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EP321192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st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2823170B (zh) 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建立分量载波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2616191A (zh) 侧链路传输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的增强方法及发射器用户设备
WO2016136493A1 (ja) 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KR2022001140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통신을 위한 부분 센싱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122380A1 (en) Low latency solutions for restricted target wake time (r-twt) during multi-link operation (mlo)
JP6985521B2 (ja) 協調伝送制御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245735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770589A (zh) 一种直通链路的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13473527B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242983B (zh) 载波聚合中选择辅用户终端的方法和系统
US20220416964A1 (en) A-mpdu preemption for time-critical ultra-low latency (ull) communications
US20230189246A1 (e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schedule alignment for mesh network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