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9858A -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19858A CN110519858A CN201910756654.XA CN201910756654A CN110519858A CN 110519858 A CN110519858 A CN 110519858A CN 201910756654 A CN201910756654 A CN 201910756654A CN 110519858 A CN110519858 A CN 1105198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stability
- access point
- wireless access
- dest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若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配置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以及将第一目标信道和信道时隙发送给STA站点,以使STA站点基于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信道时隙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上述的信道接入方法,由于AP无线接入点可以实时监测自身的信道稳定度,并根据信道稳定度实时切换至稳定度高的第一目标信道,因此这样的信道接入方法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数据吞吐量,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基于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的发展,WIFI技术普遍应用在家庭、办公、娱乐等应用场景中,越来越多的用户端可以通过接入WIFI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目前,为了提高WIFI的接入效率,常常采用竞争接入机制,即系统中的STA站点通过侦听链路状态抢占信道,并在抢占到的信道上与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进行正常通信。其它没有抢占到信道的站点(Station,STA)等待链路状态为闲置时再进行抢占信道并通信。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环境中,例如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中,上述WIFI竞争接入机制会导致系统中数据吞吐量降低以及系统中数据传输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中,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的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一种信道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若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第一目标信道,配置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
将第一目标信道和信道时隙发送给STA站点,以使STA站点基于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信道时隙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STA站点发送的第二目标信道;
基于第二目标信道与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通过比较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第一目标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比较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第一目标信道,包括:
将多个候选信道中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的信道作为第一目标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信道稳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稳定度,则AP无线接入点基于当前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第二方面,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检测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若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
将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AP无线接入点,以使AP无线接入点基于第三目标信道与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AP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四目标信道和第四目标信道对应的信道时隙;
基于第四目标信道,并按照信道时隙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将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通过比较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第三目标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信道稳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稳定度,则STA站点基于当前信道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第三方面,一种信道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时,将所述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所述第一目标信道,配置所述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所述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信道和所述信道时隙发送给各所述STA站点,以使各所述STA站点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所述信道时隙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第四方面,一种信道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监测模块,用于检测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时,将所述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所述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所述AP无线接入点,以使所述AP无线接入点基于所述第三目标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第五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信道接入方法。
第六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信道接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包括: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若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第一目标信道,配置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以及将第一目标信道和信道时隙发送给STA站点,以使STA站点基于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信道时隙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在上述的信道接入的过程中,由于AP无线接入点可以实时监测自身的信道稳定度,并根据信道稳定度实时切换至稳定度高的第一目标信道,从而使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无论在那种应用环境下都可以保持较高的稳定度,因此这样的信道接入方法可以适用于特殊应用环境,例如,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进而在一些特殊应用环境中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数据吞吐量,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系统中,其中,多个STA站点与AP无线接入点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其中,STA站点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移动终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AP无线接入点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等能够负责客户端的无线接入工作的设备或装置。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地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图1中的AP无线接入点,该方法涉及的是AP无线接入点进行信道接入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其中,AP无线接入点为使无线设备(手机等移动设备及笔记本电脑等无线设备)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校园内部、园区内部以及仓库、工厂等需要无线监控的地方。信道稳定度可以包括信道频率稳定度、信道质量稳定度、信道强度稳定度等各种能够代表信道稳定度的参数。本实施例中,无线网络中的AP无线接入点需要实时监测其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以能够及时调整信道,从而避免因信道不稳定造成的无线网络中数据吞吐量的下降。AP无线接入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监测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例如,AP无线接入点可以通过检测移动终端空口包的相关参数获取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可选的,AP无线接入点也可以通过检测接收信号的强度获取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可选的,AP无线接入点也可以通过检测码流传输状态获取当前信道稳定度。无论上述那种方法或其它方法,只要能够得到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即可,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AP无线接入点可以实时监测,也可以周期性的监测,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S102、若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第一目标信道,配置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
其中,预设稳定度表征稳定的信道应该具有的最低信道稳定度,其可以根据实际环境应用需求预先确定。第一目标信道为具有预设稳定度的信道,也为AP无线接入点所在位置的最优信道,表示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较高,能够不受应用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进行正常数据传输。STA站点表示每一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终端(如笔记本电脑、PDA及其它可以联网的用户设备)都可称为一个站点。信道时隙表示在无线网络中多个STA站点向AP无线接入点发送数据时各所述STA站点所占时隙。
本实施例涉及AP无线接入点监测到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的应用环境,相当于,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可能受到了环境中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使当前信道不能够正常进行数据传输,或是降低了该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吞吐量。在该应用环境下,AP无线接入点可以先通过评估多个信道的稳定度确定第一目标信道,再将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同时重新配置与该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以与第一目标信道进行匹配。
S103、将第一目标信道和信道时隙发送给STA站点,以使STA站点基于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信道时隙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当AP无线接入点基于S102所述的方法获取到第一目标信道,以及重新配置完成信道时隙时,可以进一步的将第一目标信道和信道时隙发送给STA站点,以使与该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可以根据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新的信道时隙向AP无线接入点发送数据,进行与AP无线接入点的正常数据传输。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包括: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若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第一目标信道,配置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以及将第一目标信道和信道时隙发送给STA站点,以使STA站点基于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信道时隙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在上述的信道接入的过程中,由于AP无线接入点可以实时监测自身的信道稳定度,并根据信道稳定度实时切换至稳定度高的第一目标信道,从而使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无论在那种应用环境下都可以保持较高的稳定度,因此这样的信道接入方法可以适用于特殊应用环境,例如,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进而在一些特殊应用环境中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数据吞吐量,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3所示,上述信道接入方法还包括:
S201、接收STA站点发送的第二目标信道。
其中,第二目标信道可以为具有上述预设稳定度的信道,可选的,也可以为具有其它稳定度的信道,具体的可以为STA站点所在位置的最优信道,表示第二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较高,能够不受应用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进行正常数据传输。本实施例中,当AP无线接入点需要向STA站点发送数据时,需要先接收STA站点发送的第二目标信道,以便执行后续数据传送。
S202、基于第二目标信道与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当AP无线接入点基于S201获取到第二目标信道时,可以进一步的基于第二目标信道向STA站点发送数据,进行与STA站点的正常数据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在每次将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之前,都需要先确定第一目标信道,而该第一目标信道能够在电磁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那么该第一目标信道的各项信道参数即能满足预设的应用条件。因此,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目标信道的确定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其中,候选信道表示AP无线接入点当前可使用的信道,且候选信道中的各信道的稳定度不同。本实施例中,AP无线接入点可以先检测自身所在位置的信道性能参数,再通过比较多个信道的性能参数确定多个候选信道。其中,信道性能参数可以包括所在位置的信道能够接收到信号的强度,所在位置的信道能够接收到信号的误码率,所在位置的信道能够接收到信号的失真程度等。当AP无线接入点通过上述方法获取到多个候选信道后,可以进一步的获取这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以便之后使用。
S302、通过比较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第一目标信道。
当AP无线接入点基于S301获取到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后,可以进一步的比较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从中选取出信道稳定度的值最大的候选信道作为第一目标信道。可选的,也可以按照某种预设的优选规则从中选择出一个候选信道作为第一目标信道,其中的优选规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确定,使第一目标信道能够更加适应于特殊的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S302“通过比较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第一目标信道”,包括:将多个候选信道中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的信道作为第一目标信道。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一种确定第一目标信道的方法,即直接将多个候选信道中信道稳定度与预设稳定度进行比较,然后将大于预设稳定度的信道作为第一目标信道,这种方法说明第一目标信道始终为信道稳定度较高的信道,不易受到各种特殊环境中干扰的影响而造成信道稳定度的下降,因此,本申请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可以提高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是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的情况,那么在一种应用中,还涉及信道稳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稳定度的情况,在该应用下,AP无线接入点基于当前信道与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监测到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没有降低的情况,相当于无线网络中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比较稳定,并没有受到特殊应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该种应用场景下,AP无线接入点继续基于当前信道与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上述图2-图4为AP无线接入点侧实现的方法步骤,下面以图5-图6为例描述STA站点侧的实现过程。
图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图1中的STA站点,该方法涉及的是STA站点进行信道接入的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监测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本步骤涉及STA站点监测自身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的方法,具体方法实质上与前述S101所述的AP无线接入点监测自身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的方法相同,具体内容请参见前述说明,在此不重复累赘说明。
S402、若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
其中,预设稳定度表征稳定的信道应该具有的最低信道稳定度,其可以根据实际环境应用需求预先确定。第三目标信道为具有预设稳定度的信道,也为STA站点所在位置的最优信道,表示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较高,能够不受应用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进行正常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涉及STA站点监测到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的应用环境,相当于,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可能受到了环境中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使当前信道不能够正常进行数据传输,或是降低了该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吞吐量。在该应用环境下,STA站点可以先通过评估多个信道的稳定度确定第三目标信道,再将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
S403、将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AP无线接入点,以使AP无线接入点基于第三目标信道与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当STA站点基于S402所述的方法获取到第三目标信道时,可以进一步的将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AP无线接入点,以使与该STA站点对应的AP无线接入点可以根据第三目标信道向该STA站点发送数据,进行与该STA站点的正常数据传输。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包括:监测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若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再将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AP无线接入点,以使AP无线接入点基于第三目标信道与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在上述的信道接入的过程中,由于STA站点可以实时监测自身的信道稳定度,并根据信道稳定度实时切换至稳定度高的第三目标信道,从而使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无论在那种应用环境下都可以保持较高的稳定度,因此这样的信道接入方法可以适用于特殊应用环境,例如,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进而在一些特殊应用环境中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数据吞吐量,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6所示,上述信道接入方法还包括:
S501、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本步骤所述的方法与S301所述的方法基本一致,具体内容请参见前述S301的说明,在此不重复累赘说明。
S502、通过比较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第三目标信道。
本步骤所述的方法与S302所述的方法基本一致,具体内容请参见前述S302的说明,在此不重复累赘说明。
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是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的情况,那么在一种应用中,还涉及信道稳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稳定度的情况,在该应用下,STA站点基于当前信道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监测到STA站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没有降低的情况,相当于无线网络中STA站使用的当前信道比较稳定,并没有受到特殊应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该种应用场景下,STA站继续基于当前信道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综上所有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该方法涉及AP无线接入点和STA站点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如图7所示,该过程包括:
S601、AP无线接入点和STA站点进入时分多址模式。
S602、AP无线接入点监测自身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以及STA站点监测自身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S603、若AP无线接入点监测到自身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执行S604的步骤,若AP无线接入点监测到自身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稳定度,则执行S606的步骤;若STA站点监测到自身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执行S607的步骤,若STA站点监测到自身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稳定度,则执行S609的步骤。
S604、将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第一目标信道,配置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
S605、将第一目标信道和信道时隙发送给STA站点,使STA站点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输。
S606、AP无线接入点基于当前信道与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S607、将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
S608、将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AP无线接入点,使AP无线接入点与STA站点进行数据传输。
S609、STA站点基于当前信道与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上述信道接入方法,无线网络中的AP无线接入点和STA站点均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自身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并根据信道稳定度实时切换至稳定度高的信道,从而使AP无线接入点和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无论在那种应用环境下都可以保持较高的稳定度,因此这样的信道接入方法可以适用于特殊应用环境,例如,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进而在一些特殊应用环境中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数据吞吐量,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装置,包括:第一监测模块11、第一配置模块12和第一发送模块13,其中:
第一监测模块11,用于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第一配置模块12,用于在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时,将所述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所述第一目标信道,配置所述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所述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
第一发送模块13,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信道和所述信道时隙发送给各所述STA站点,以使各所述STA站点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所述信道时隙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装置,该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4和第一传送模块15,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14,用于接收所述STA站点发送的第二目标信道;
第一传送模块15,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配置模块12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21,用于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第一选择单元122,用于通过比较所述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所述第一目标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选择单元122具体用于将所述多个候选信道中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的信道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传送模块16,用于在所述信道稳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稳定度时,所述AP无线接入点基于所述当前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装置,包括:第二监测模块17、第二配置模块18和第二发送模块19,其中:
第二监测模块17,用于检测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第二配置模块18,用于在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时,将所述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所述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
第二发送模块19,用于将所述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所述AP无线接入点,以使所述AP无线接入点基于所述第三目标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20和第二传送模块21,其中:
第二接收模块20,用于接收所述AP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四目标信道和所述第四目标信道对应的信道时隙;
第二传送模块21,用于基于所述第四目标信道,并按照所述信道时隙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上述第二配置模块18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181,用于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第二选择单元182,用于通过比较所述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所述第三目标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传送模块22,用于在所述信道稳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稳定度时,所述STA站点基于所述当前信道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关于信道接入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信道接入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若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所述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所述第一目标信道,配置所述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所述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
将所述第一目标信道和所述信道时隙发送给所述STA站点,以使所述STA站点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所述信道时隙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若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所述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所述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
将所述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AP无线接入点,以使所述AP无线接入点基于所述第三目标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若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所述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所述第一目标信道,配置所述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所述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
将所述第一目标信道和所述信道时隙发送给所述STA站点,以使所述STA站点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所述信道时隙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若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所述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所述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
将所述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AP无线接入点,以使所述AP无线接入点基于所述第三目标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若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所述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所述第一目标信道,配置所述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所述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
将所述第一目标信道和所述信道时隙发送给所述STA站点,以使所述STA站点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所述信道时隙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STA站点发送的第二目标信道;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通过比较所述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所述第一目标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比较所述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所述第一目标信道,包括:
将所述多个候选信道中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的信道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信道稳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稳定度,则所述AP无线接入点基于所述当前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6.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若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则将所述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所述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
将所述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AP无线接入点,以使所述AP无线接入点基于所述第三目标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AP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四目标信道和所述第四目标信道对应的信道时隙;
基于所述第四目标信道,并按照所述信道时隙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通过比较所述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稳定度,选择所述第三目标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信道稳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稳定度,则所述STA站点基于所述当前信道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10.一种信道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监测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时,将所述AP无线接入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一目标信道,并针对所述第一目标信道,配置所述AP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TA站点的信道时隙;所述第一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所述预设稳定度;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信道和所述信道时隙发送给各所述STA站点,以使各所述STA站点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道,以及按照所述信道时隙与所述AP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送。
11.一种信道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监测模块,用于检测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的信道稳定度;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信道稳定度小于预设稳定度时,将所述STA站点使用的当前信道切换至第三目标信道;所述第三目标信道的信道稳定度大于预设稳定度;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目标信道发送给所述AP无线接入点,以使所述AP无线接入点基于所述第三目标信道与所述STA站点进行数据传送。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56654.XA CN110519858B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56654.XA CN110519858B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9858A true CN110519858A (zh) | 2019-11-29 |
CN110519858B CN110519858B (zh) | 2021-06-08 |
Family
ID=6862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56654.XA Active CN110519858B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1985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37718A (zh) * | 2020-12-29 | 2021-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83834B2 (en) * | 2003-03-20 | 2007-10-1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ulti-radio unification protocol |
CN101808379A (zh) * | 2010-04-01 | 2010-08-18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网络接收信号强度稳定度的自适应垂直切换方法 |
CN101835243A (zh) * | 2010-05-25 | 2010-09-15 |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接入点工作信道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2448136A (zh) * | 2012-01-10 | 2012-05-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模终端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3237355A (zh) * | 2013-04-25 | 2013-08-07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信道的自动分配方法和系统 |
CN107548118A (zh) * | 2016-06-27 | 2018-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互联网接入方法及装置、设备 |
CN108712778A (zh) * | 2018-04-28 | 2018-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道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
-
2019
- 2019-08-16 CN CN201910756654.XA patent/CN1105198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83834B2 (en) * | 2003-03-20 | 2007-10-1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ulti-radio unification protocol |
CN101808379A (zh) * | 2010-04-01 | 2010-08-18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网络接收信号强度稳定度的自适应垂直切换方法 |
CN101835243A (zh) * | 2010-05-25 | 2010-09-15 |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接入点工作信道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2448136A (zh) * | 2012-01-10 | 2012-05-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模终端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3237355A (zh) * | 2013-04-25 | 2013-08-07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信道的自动分配方法和系统 |
CN107548118A (zh) * | 2016-06-27 | 2018-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互联网接入方法及装置、设备 |
CN108712778A (zh) * | 2018-04-28 | 2018-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道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37718A (zh) * | 2020-12-29 | 2021-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737718B (zh) * | 2020-12-29 | 2023-01-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9858B (zh) | 2021-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66617B2 (ja) |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
US11917508B2 (en) | Electronic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eSIM) management platform | |
US20220038250A1 (en) | Design Simplification For Distributed-Tone Resource Units In 6GHz Low-Power Indoor Systems | |
CN106416331B (zh) | 用于访问存储eSIM的eUICC中的文件的方法、设备、装置及介质 | |
JP5488611B2 (ja) | 長いinter−RAT測定を可能にすること | |
US12048063B2 (en) | Automated subscription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subscription profiles | |
US11388600B2 (en) |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among plurality of profiles in ESIM | |
JP2021510997A (ja) | Ueのためにポリシーを構成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US9667705B2 (en) |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over multiple network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07027094A (zh) |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
US20140177615A1 (en) | Method for scanning a wireless fidelity (wi-fi) direct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the same | |
EP3989613A1 (en) | Sim card resource management schedul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system | |
JP7315795B2 (ja) | ビーム失敗要求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 |
KR20240005958A (ko) | 자원 할당 방법, 통신 장치 및 컴퓨터가 판독 가능한 저장 매체 | |
CN110519858A (zh) |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738913B (zh) | 自组网系统、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18037641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Selection | |
US11006351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8810961A (zh) | 测量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接入网节点 | |
CN103298078A (zh) | 通信系统中主动地确定通信链路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6416306B (zh) | 在移动设备内将命令路由到由eUICC管理的eSIM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1148102B (zh) | 网络鉴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1112212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installing wireless internet in IoT devices | |
CN107948395A (zh) | 移动终端数据备份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JP2014171026A (ja) | 音声通話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