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8573A -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8573A
CN110518573A CN201910687820.5A CN201910687820A CN110518573A CN 110518573 A CN110518573 A CN 110518573A CN 201910687820 A CN201910687820 A CN 201910687820A CN 110518573 A CN110518573 A CN 110518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ive event
sliding
electric network
region electr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78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鹏程
张丹
俞立
郭方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9106878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85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8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85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采用负荷频率控制方案的多区域电网模型;2)为每一个子系统设计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3)考虑存在网络诱导时延的情况为每一个子系统设计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4)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及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得到保证每个电网子系统渐近稳定并具有给定H水平γ的控制器算法。本发明用分布式滑模控制方法,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保证系统性能并且降低了计算复杂度;设计一个新的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通信次数。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区域电网系统负荷频率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结合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多区域电网系统中解决具有网络诱导时延的负荷频率控制问题。
背景技术
负荷频率控制多年来一直被应用于多区域电力系统中。以维持电网频率和区域间交换功率保持在预定值。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常使用开放式的通信通道进行信息传输,相较于传统的专用通信通道传输方式,有着低成本和便于检修的优点,同时突破了物理区域的限制。然而,开放式的通信网络为传输可靠性带来了挑战,例如网络诱导时延、丢包、数据包时序错乱等问题。因此,近十几年来,基于开放式通信通道的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的分析与设计成为研究热点。此外,由于多区域电力系统中有许多负荷和发电单元要争夺有限的通信和计算资源,如何设计合理的通信和控制方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近年来,事件触发机制因其能够在保证给定系统性能的同时减少信息传输次数而受到广泛关注。在事件触发控制系统中,采样信号根据事件触发策略发送,也就是仅当满足定义的触发标准时再传输。因此,事件触发控制系统并不要求实时采样信息和实时数据传输,其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通信资源的使用。然而,传统的定阈值事件触发机制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性能,但由于触发参数不能动态地调整,所以在带宽有限的通信网络上仍然需要传输大量的超采样数据。另一方面,滑模控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控制策略,能够在存在扰动或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提供具有预定性能的稳定闭环系统。由于多区域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和相邻扰动是任意的,为事件触发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带来了困难。在考虑通信和计算效率的前提下,为多区域电力系统设计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方法仍然具有挑战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多区域电网系统中具有网络诱导时延的负荷频率控制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的滑模控制,设计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离散滑模控制算法,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箱解决一个最小化问题,以寻找一个具有最小通信次数的事件触发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采用负荷频率控制方案的多区域电网模型;
定义电网频率变化量为Δfi、联络线功率变化量为ΔPtie-i、原动机输出机械转矩变化量为ΔPmi、原动机阀门位置变化量ΔPgi,负荷参考值为ΔPr,负荷变化量为ΔPdi,调节器时间常数为原动机时间常数为发电机的转动惯量为Mi,发电机阻尼系数为Di,速度下降系数为Ri,区域i与区域j之间的联络线同步系数为Tij,频率偏差系数为βi,令xi(t)=[Δfi ΔPtie-i ΔPmi ΔPgi]T,ui(t)=ΔPr则多区域电网的动态模型为
其中,
系统(1)以采样周期T离散化,得以下离散化模型
其中,
2)滑模面与滑模控制律设计;
为每一个电网区域设计一个离散积分滑模面如下
其中,bi(0)=0,E=Li(Gi+HiKi-I)。基于式(2)和式(3),等效滑模控制律设计为
其中将在控制器设计中确定;
3)考虑网络诱导时延设计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
网络诱导时延定义为τl 为最大时延,电网系统中传感器采用自适应事件触发,执行器采用时间触发,控制信号采用零阶保持器,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的动态系统模型被描述为
其中kl表示第l次触发时刻,设计如下自适应事件触发条件
σi(kl+j)=min{σim,λσi(kl)}
其中Φi>0,0<σim<1,考虑k∈[kll,kl+1l+1)且将等效滑模控制律改写为
如果在区间k∈[kll,kl+1l+1),定义d(k)=k-kl,ei(k)=0;如果把区间 进行如下分隔
定义
综合ei(k)和d(k)的定义,对于k∈[kll,kl+1l+1),以下式子成立
系统(5)被改写为
4)设计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的滑模控制器;
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及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得到保证每个电网子系统渐近稳定并具有给定H水平γ的控制器算法。
进一步,所述步骤4)的过程如下:
4.1)选取使以下两个不等式成立的σim作为初始值,设置σ0im=σim
其中
Γi=[Gi HiKi 0 HiKi],
4.2)求解以式(9)(10)为约束的一组可行解并记为并设置k=0;
4.3)求解以下最小化问题
约束于(9)和(10)
并设置Pi k+1=Pi
4.4)若条件满足,则将σim增加一个适当的步长Δσim后设置σ0im=σim+Δσim并返回4.2);若条件在一个给定的最大迭代次数内一直无法满足,则退出,设置σ0im=σim-Δσim,并且将上次迭代求得的Ki作为最终求得的控制器增益矩阵,否则,设置k=k+1并返回4.3)。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首先,给出多区域电网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使用时延系统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结合网络诱导时延、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和滑模控制的动态负荷频率控制模型,并为多区域电网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设计一个离散积分滑模面。然后,利用Lyapunov理论分析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和鲁棒性,并导出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保证其能在有限时间内沿着滑模面运动。最后,设计一个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离散滑模控制算法,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箱解决一个最小化问题,以寻找一个具有最小通信次数的事件触发方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用分布式滑模控制方法,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保证系统性能并且降低了计算复杂度;设计一个新的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通信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三区域电力系统示意图;
图2为第i个区域的负荷频率控制模型图;
图3为三区域频率变化与联络线功率变化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个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采用负荷频率控制方案的多区域电网模型;
定义电网频率变化量为Δfi、联络线功率变化量为ΔPtie-i、原动机输出机械转矩变化量为ΔPmi、原动机阀门位置变化量ΔPgi,负荷参考值为ΔPr,负荷变化量为ΔPdi,调节器时间常数为原动机时间常数为发电机的转动惯量为Mi,发电机阻尼系数为Di,速度下降系数为Ri,区域i与区域j之间的联络线同步系数为Tij,频率偏差系数为βi,令xi(t)=[Δfi ΔPtie-i ΔPmi ΔPgi]T,ui(t)=ΔPr则多区域电网的动态模型为
其中,
系统(1)以采样周期T离散化,得以下离散化模型
其中,
2)滑模面与滑模控制律设计;
为每一个电网区域设计一个离散积分滑模面如下
其中,bi(0)=0,E=Li(Gi+HiKi-I),基于式(2)和式(3),等效滑模控制律设计为
ueqi(k)=Kixi(k)-(LiHi)-1LiWiwi(k) (4)
其中将在控制器设计中确定;
3)考虑网络诱导时延设计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
网络诱导时延定义为τl 为最大时延,电网系统中传感器采用自适应事件触发,执行器采用时间触发,控制信号采用零阶保持器,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的动态系统模型被描述为
其中kl表示第l次触发时刻,设计如下自适应事件触发条件
σi(kl+j)=min{σim,λσi(kl)}
其中Φi>0,0<σim<1,考虑k∈[kll,kl+1l+1)且将等效滑模控制律改写为
如果在区间k∈[kll,kl+1l+1),定义d(k)=k-kl,ei(k)=0;如果把区间 进行如下分隔
定义
综合ei(k)和d(k)的定义,对于k∈[kll,kl+1l+1),以下式子成立
系统(5)被改写为
4)设计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的滑模控制器;
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及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得到保证每个电网子系统渐近稳定并具有给定H水平γ的控制器算法,过程如下:
4.1)选取使以下两个不等式成立的σim作为初始值,设置σ0im=σim
其中
Γi=[Gi HiKi 0 HiKi],
4.2)求解以式(9)(10)为约束的一组可行解并记为并设置k=0;
4.3)求解以下最小化问题
约束于(9)和(10)
并设置Pi k+1=Pi
4.4)若条件满足,则将σim增加一个适当的步长Δσim后设置σ0im=σim+Δσim并返回4.2);若条件在一个给定的最大迭代次数内一直无法满足,则退出,设置σ0im=σim-Δσim,并且将上次迭代求得的Ki作为最终求得的控制器增益矩阵,否则,设置k=k+1并返回4.3)。
结合图3,三区域电网参数选取如下所示:
区域1:Tt1=0.31s,Tg1=0.05s,M1=0.2308p.u.·s,D1=0.016p.u./Hz,R1=3Hz/p.u.,
区域2:Tt2=0.35s,Tg2=0.06s,M2=0.2408p.u.·s,D2=0.018p.u./Hz,R2=2.87Hz/p.u.,
区域3:Tt3=0.30s,Tg3=0.08s,M3=0.2372p.u.·s,D3=0.013p.u./Hz,R3=2.92Hz/p.u.,
T12=0.52p.u./Hz,T23=0.47p.u./Hz,T31=0.55p.u./Hz
选取τM=4,σim=0.6,α=0.1,仿真实验从具有一定初始偏差开始,利用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算法使得系统频率变化量和联络线功率变化量归零。

Claims (2)

1.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采用负荷频率控制方案的多区域电网模型;
定义电网频率变化量为Δfi、联络线功率变化量为ΔPtie-i、原动机输出机械转矩变化量为ΔPmi、原动机阀门位置变化量ΔPgi,负荷参考值为ΔPr,负荷变化量为ΔPdi,调节器时间常数为原动机时间常数为发电机的转动惯量为Mi,发电机阻尼系数为Di,速度下降系数为Ri,区域i与区域j之间的联络线同步系数为Tij,频率偏差系数为βi,令xi(t)=[Δfi ΔPtie-i ΔPmi ΔPgi]T,ui(t)=ΔPr则多区域电网的动态模型为
其中,
系统(1)以采样周期T离散化,得以下离散化模型
其中,
2)滑模面与滑模控制律设计;
为每一个电网区域设计一个离散积分滑模面如下
其中,bi(0)=0,E=Li(Gi+HiKi-I),基于式(2)和式(3),等效滑模控制律设计为
其中将在控制器设计中确定;
3)考虑网络诱导时延设计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
网络诱导时延定义为τl 为最大时延,电网系统中传感器采用自适应事件触发,执行器采用时间触发,控制信号采用零阶保持器,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的动态系统模型被描述为
其中kl表示第l次触发时刻,设计如下自适应事件触发条件
σi(kl+j)=min{σim,λσi(kl)}
其中Φi>0,考虑k∈[kll,kl+1l+1)且将等效滑模控制律改写为
如果在区间k∈[kll,kl+1l+1),定义d(k)=k-kl,ei(k)=0;如果把区间 进行如下分隔
定义
综合ei(k)和d(k)的定义,对于k∈[kll,kl+1l+1),以下式子成立
系统(5)被改写为
4)设计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的滑模控制器;
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及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得到保证每个电网子系统渐近稳定并具有给定H水平γ的控制器算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过程如下:
4.1)选取使以下两个不等式成立的σim作为初始值,设置σ0im=σim
其中
Γi=[Gi HiKi 0 HiKi],
4.2)求解以式(9)(10)为约束的一组可行解并记为并设置k=0;
4.3)求解以下最小化问题
约束于(9)和(10)
并设置Pi k+1=Pi
4.4)若条件满足,则将σim增加一个适当的步长Δσim后设置σ0im=σim+Δσim并返回4.2);若条件在一个给定的最大迭代次数内一直无法满足,则退出,设置σ0im=σim-Δσim,并且将上次迭代求得的Ki作为最终求得的控制器增益矩阵,否则,设置k=k+1并返回4.3)。
CN201910687820.5A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 Pending CN1105185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7820.5A CN110518573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7820.5A CN110518573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8573A true CN110518573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7820.5A Pending CN110518573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857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0835A (zh) * 2020-06-16 2020-09-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随机跳变系统的自适应事件触发异步滑模控制方法
CN112234629A (zh) * 2020-10-29 2021-01-15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欺骗攻击的多区域电力系统的滑模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CN114253133A (zh) * 2021-12-07 2022-03-29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滑模容错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781688A (zh) * 2022-12-27 2023-03-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32052A (zh) * 2023-10-07 2023-11-10 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事件的安全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7389160A (zh) * 2023-12-11 2024-01-12 安徽大学 一种遗传算法辅助的电力系统有限时间分散滑模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135A (zh) * 2015-07-08 2015-10-07 上海电力学院 含风电的多域时滞互联电力系统滑模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CN105244875A (zh) * 2015-10-28 2016-01-13 上海大学 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的网络化多区域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135A (zh) * 2015-07-08 2015-10-07 上海电力学院 含风电的多域时滞互联电力系统滑模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CN105244875A (zh) * 2015-10-28 2016-01-13 上海大学 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的网络化多区域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 PENG 等: "Adaptive Event-Triggering H∞ Load Frequency Control for Network-Based Power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CHEN PENG 等: "Network-based H∞ control for T-S fuzzy systems with an adaptive event-triggered communication scheme", 《THE MANUSCRIPT SUBMITTED TO FUZZY SET AND SYSTEMS》 *
HONGYUE LI 等: "Adaptive Event-Triggered Load Frequency Control for Interconnected Microgrids by Observer-Based Sliding Mode Control", 《IEEE ACCESS》 *
XIAOJIE SU 等: "Event-Triggered Sliding-Mode Control for Multi-Area Power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XINXIN LV 等: "Adaptive Event-Triggered Load Frequency Control of Multi-Area Power Systems Under Networked Environment via Sliding Mode Control", 《IEEE ACCESS》 *
YUEYING WANG 等: "Exponential Stabilization of Takagi–Sugeno Fuzzy Systems With Aperiodic Sampling: An Aperiodic Adaptive Event-Triggered Method",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
杨飞生 等: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网络控制研究综述", 《控制与决策》 *
盛夏: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0835A (zh) * 2020-06-16 2020-09-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随机跳变系统的自适应事件触发异步滑模控制方法
CN111650835B (zh) * 2020-06-16 2021-10-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随机跳变系统的自适应事件触发异步滑模控制方法
CN112234629A (zh) * 2020-10-29 2021-01-15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欺骗攻击的多区域电力系统的滑模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CN112234629B (zh) * 2020-10-29 2022-06-07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欺骗攻击的多区域电力系统的滑模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CN114253133A (zh) * 2021-12-07 2022-03-29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滑模容错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253133B (zh) * 2021-12-07 2023-09-01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滑模容错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781688A (zh) * 2022-12-27 2023-03-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81688B (zh) * 2022-12-27 2024-04-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32052A (zh) * 2023-10-07 2023-11-10 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事件的安全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7032052B (zh) * 2023-10-07 2024-02-27 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事件的安全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7389160A (zh) * 2023-12-11 2024-01-12 安徽大学 一种遗传算法辅助的电力系统有限时间分散滑模控制方法
CN117389160B (zh) * 2023-12-11 2024-02-27 安徽大学 一种遗传算法辅助的电力系统有限时间分散滑模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8573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滑模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
Altman et al. Congestion control as a stochastic control problem with action delays
Alaoui et al.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based feedback control for TCP with successive delays in single and multiple bottleneck topology
Wang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 for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CN114285853B (zh) 设备密集型工业物联网中基于端边云协同的任务卸载方法
CN111146778B (zh) 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动态输出反馈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
CN109618399A (zh) 多用户移动边缘计算系统中的分布式能量管理优化方法
Ignaciuk et al.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discrete-time sliding-mode controller for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ragkos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abled distributed edge computing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s
CN103269458A (zh) 一种针对窄带网络情况下视频传输的调节控制方法
CN102710515B (zh) 一种适用于网络控制系统的死区调度方法
Kadhim et al. Congestion avoidance and control in internet router based on fuzzy AQM
Baccelli et al. Distributed delay-power control algorithms for bandwidth shar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Sun et al. IAPI: An intelligent adaptive PI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scheme
Larrañaga et al. Efficient content delivery in the presence of impatient jobs
Ignaciuk et al.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sliding mode flow control for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5425590A (zh) 一种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pid主动队列管理方法
Hossen et al. Mobile task offloading under unreliable edge performance
Khoshnevisan et al. A switched rate-based robust queu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CN114156909B (zh) 一种基于高阶辅助函数的电力系统调频事件触发控制方法
Kaur et al. Imperfect CSI-Bas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gnitive IoT Networks: A Deep Recurr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amework
Kuang et al. A new task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value and time for cloud platform
Azuma et al. A design of gain-scheduled congestion controllers using state predictive observers
Badiei et al. DiBA: Distributed power budget allocation for large-scale computing clusters
Hong et al. Stabilizing network control for pneumatic systems with time-del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