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8506B - 线夹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夹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8506B
CN110518506B CN201910817388.7A CN201910817388A CN110518506B CN 110518506 B CN110518506 B CN 110518506B CN 201910817388 A CN201910817388 A CN 201910817388A CN 110518506 B CN110518506 B CN 1105185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elastic
elastic arm
bottom plat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73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8506A (zh
Inventor
张洲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73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8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8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8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8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8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夹,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一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夹持部至少有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配合,以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夹持空间和第二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夹持空间连通。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采用本发明,可以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相互配合下,同时夹紧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由此使得线夹具有良好的夹持效果,特别适合用于夹持直径或轮廓尺寸不一致的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

Description

线夹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夹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中通常设置有多种线缆,比如,用于传输射频范围内电磁能量的射频电缆(RF Cable)就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线缆之一。由于当下的手机中线缆的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布置各种线缆,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将两根线缆并列布置的方式,此种布置方式主要是利用一个“U”形的线夹同时夹紧两根线缆。
但是,当两根线缆的直径或轮廓尺寸不一致时,直径或轮廓尺寸相对较大的线缆可以被线夹牢牢夹紧,而对于另外一根线缆来说,由于其直径或轮廓尺寸相对较小,因此,此根线缆可能出现松动的情况,由此影响线夹的夹持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夹持效果的线夹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夹,包括:
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一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
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至少有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配合,以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夹持空间和第二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夹持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底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
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合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夹持空间靠近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夹持空间远离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夹持空间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臂的部分结构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曲线结构;
所述第二弹臂的部分结构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曲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一弹角;所述第二弹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二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第三弹臂和第四弹臂;
所述第三弹臂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臂连接,所述第三弹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四弹臂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所述第四弹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弹臂的部分结构向所述第二弹臂所在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三弹角;所述第四弹臂的部分结构向所述第一弹臂所在的方向凸出形成第四弹角;
所述第三弹角靠近所述底板一侧的侧边、所述第四弹角靠近所述底板一侧的侧边和所述底板合围形成所述第一夹持空间;
所述第三弹角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侧边、所述第四弹角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侧边、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合围形成所述第二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臂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弹臂上设置有第三开口;
所述第三弹臂的自由端能够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到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
所述第四弹臂的自由端能够从所述第三开口伸出到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线夹至少有一部分材质为能够实现接地功能的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臂、第二弹臂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材质为塑胶;所述底板至少有一部分材质为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具有多个避让孔的第一子底板,以及多个第二子底板;每个所述第二子底板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避让孔中;
所述第一子底板的材质为塑胶,所述第二子底板的材质为金属。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上述所述的线夹;
所述线夹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同时夹持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夹及电子设备,通过在线夹的第一夹持部的容纳空间中设置第二夹持部,可以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相互配合下,同时夹紧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由此使得线夹具有良好的夹持效果,特别适合用于夹持直径或轮廓尺寸不一致的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夹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线夹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线夹处于夹持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线夹处于夹持状态下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线夹的半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线夹100,100';第一夹持部10;容纳空间10a;第一夹持空间10b;第二夹持空间10c;第一开口10d;底板11,11';第一子底板111';避让孔111a';第二子底板112';第一弹臂12;第一弹角12a;第二开口12b;第二弹臂13;第二弹角13a;第三开口13b;第二夹持部20;第三弹臂21;第三弹角21a;第四弹臂22;第四弹角22a;第一线缆200;第二线缆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竖向”、“横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线夹固定的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均为射频电缆为例进行描述。可以理解的是,该线夹也可以固定其它类型的线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装置、游戏设备等需要使用线夹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夹100,请参阅图1和图2,线夹100包括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第一夹持部10具有一容纳空间10a,以及与容纳空间10a连通的第一开口10d。第二夹持部20至少有一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10a中,第一夹持部10与第二夹持部20相互配合,以在容纳空间10a中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夹持空间10b和第二夹持空间10c;第一开口10d与第二夹持空间10c连通。
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夹持空间10b用于夹持第一线缆200,第二夹持空间10c用于夹持第二线缆300。使用线夹100时,首先将第一线缆200从第一开口10d以及第一夹持空间10b和第二夹持空间10c的连通处置入第一夹持空间10b,置入第一夹持空间10b的第一线缆200挤压第二夹持部20,以使第二夹持部20产生弹性形变,接着再将第二线缆300置入第二夹持空间10c,产生弹性形变的第二夹持部20进一步挤压第二线缆300,受到挤压的第二线缆300又接着挤压第一夹持部10,以使第一夹持部10产生弹性形变。产生弹性形变的第一夹持部10又反向挤压第二线缆300,第二线缆300反向挤压第二夹持部20,第二夹持部20同样反向挤压第一线缆200。在线夹100的夹持状态下,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通过弹性形变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线缆200、第二线缆300、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之间相互挤压,由此可以实现夹紧力的平衡,进而达到良好的夹紧效果。
本实施例的线夹100主要用于夹持射频电缆,其材质为能够实现接地功能的金属,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线夹100在夹持射频电缆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射频电缆的接地。
在现有技术中,普通的“U”形线夹也可以在夹持射频电缆的同时,实现射频电缆的接地,但是,实现良好的接地效果的前提是“U”形线夹需要与设置在两根射频电缆外表面的接地环紧密接触。而对于“U”形线夹来说,当两根射频电缆的直径或轮廓尺寸不一致时,直径或轮廓尺寸相对较大的射频电缆可以被线夹牢牢夹紧,而直径或轮廓尺寸相对较小的射频电缆则存在与线夹之间的接触力较小,甚至无法接触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直径或轮廓尺寸相对较小的射频电缆的接地效果。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夹100是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线缆200、第二线缆300、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之间的相互挤压来实现夹紧,因此,请参阅图4,该线夹100不会受到射频电缆的直径或轮廓尺寸的影响,当线夹100所夹持的两根射频电缆的直径或轮廓尺寸不一致时,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均能与两根射频电缆上的接地环紧密接触,由此可以提高两根射频电缆上的接地环的对地阻抗的稳定性,进而可以保证两根射频电缆接地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当线夹100用于实现两根射频电缆的接地时,线夹100的材质不限于全部由金属构成,比如,线夹100的材质可以是一部分为能够实现接地功能的金属,而另一部分为塑胶等材质,由此,与材质仅为金属的线夹100相比,可以降低线夹100刮伤射频电缆的风险。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部10包括底板11和分别设置在底板11两侧的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底板11、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合围形成容纳空间10a,第一夹持空间10b靠近底板11,第二夹持空间10c远离底板11,第一开口10d位于第二夹持空间10c远离底板11的一侧。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空间10b和第二夹持空间10c实际上是竖向设置的,第二夹持部20的一部分结构与底板11合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10b,第二夹持部20的另一部分结构与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合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10c。将第一夹持空间10b和第二夹持空间10c竖向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线夹100,可以将第一线缆200和第二线缆300竖向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中,由此可以节省电子设备横向方向上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持空间10b和第二夹持空间10c也可以横向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设置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的目的在于,利用两个弹臂的共用作用,可以提高线夹100的夹紧力。本实施例的底板11、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一体成型,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底板11、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也可以是三个独立的部件,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底板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10中也可以只设置第一弹臂12,而将第二弹臂13用不能产生弹性形变的支撑板替代,第一弹臂12、支撑板和第二夹持部20三者配合,以夹紧第二线缆300。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第一弹臂12的部分结构分别向远离第一夹持空间10b和第二夹持空间10c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曲线结构;第二弹臂13的部分结构分别向远离第一夹持空间10b和第二夹持空间10c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曲线结构。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曲线结构和第二曲线结构共同形成了“8”字形的轮廓,其中,将第一弹臂12的部分结构和第二弹臂13的部分结构设置为分别向远离第二夹持空间10c的方向凸出的结构形式,可以增大第二夹持空间10c的尺寸,以便于容纳直径或轮廓尺寸较大的第二线缆30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空间10b虽然是由第二夹持部20的一部分结构与底板11合围形成的,其与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没有直接联系,但是,第一弹臂12的部分结构和第二弹臂13的部分结构分别向远离第一夹持空间10b的方向凸出,可以避免在第一夹持空间10b中容纳直径或轮廓尺寸较大的第一线缆200时,第一线缆200与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之间产生干涉。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第一弹臂12远离底板11的一端向远离容纳空间10a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一弹角12a;第二弹臂13远离底板11的一端向远离容纳空间10a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二弹角13a。
具体地,设置第一弹角12a和第二弹角13a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第一弹角12a和第二弹角13a的弹性形变,可以从斜向方向对第二夹持空间10c中的第二线缆300进行挤压,由此可以更有效地与第二夹持部20配合夹紧第二线缆300,另一方面,第一弹角12a远离底板11一侧的侧边和第二弹角13a远离底板11一侧的侧边共同形成了一个位于第一开口10d外侧的导向结构,由此可以便于将第一线缆200和第二线缆300从第一开口10d分别放入第一夹持空间10b和第二夹持空间10c。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弹角12a和第二弹角13a,比如,可以直接将第一弹臂12远离底板的一端和第二弹臂13远离底板的一端分别朝靠近容纳空间10a的方向水平或倾斜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第二夹持部20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10a中的第三弹臂21和第四弹臂22;第三弹臂21靠近底板11的一端与第一弹臂12连接,第三弹臂21远离底板11的一端为自由端;第四弹臂22靠近底板11的一端与第二弹臂13连接,第四弹臂22远离底板11的一端为自由端。
具体地,设置第三弹臂21和第四弹臂22的目的在于,利用两个弹臂的弹性形变的共用作用,可以提高线夹100的夹紧力。特别是第一弹臂12、第二弹臂13、第三弹臂21和第四弹臂22这四个弹臂共同配合时,可以极大地提高线夹100整体的夹持力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部20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三弹臂21,而不设置第四弹臂2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三弹臂21也可以与底板11连接,而不与第一弹臂12连接,同理,第四弹臂22也可以与底板11连接,而不与第二弹臂13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第三弹臂21的部分结构向第二弹臂13所在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三弹角21a;第四弹臂22的部分结构向第一弹臂12所在的方向凸出形成第四弹角22a;第三弹角21a靠近底板11一侧的侧边、第四弹角22a靠近底板11一侧的侧边和底板11合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10b;第三弹角21a远离底板11一侧的侧边、第四弹角22a远离底板11一侧的侧边、第一弹臂12和第二弹臂13合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10c。
具体地,设置第三弹角21a和第四弹角22a的目的在于,通过第三弹角21a和第四弹角22a的弹性形变,既可以从斜向方向对第一夹持空间10b中的第一线缆200进行挤压,也可以从斜向方向对第二夹持空间10c中的第二线缆300进行挤压,由此可以更好地夹紧第一线缆200和第二线缆300。
请参阅图4,当线夹100处于夹持状态时,本实施例的第一线缆200同时挤压第三弹角21a和第四弹角22a,第三弹角21a和第四弹角22a产生弹性形变,并挤压第二线缆300,被挤压的第二线缆300进一步挤压第一弹角12a和第二弹角13a,第一弹角12a和第二弹角13a在第二线缆300的挤压下向远离容纳空间10a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随着第一弹角12a和第二弹角13a的弹性形变不断增大,第一弹角12a和第二弹角13a又反向挤压第二线缆300,第二线缆300接着反向挤压第三弹角21a和第四弹角22a,第三弹角21a和第四弹角22a再反向挤压第一线缆200,由此,通过第一弹角12a、第二弹角13a、第三弹角21a和第四弹角22a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线夹100达到夹紧力的平衡,进而在保证线夹100具备良好的夹紧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第一线缆200和第二线缆300接地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第一弹臂1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2b,第二弹臂13上设置有第三开口13b;第三弹臂21的自由端能够从第二开口12b伸出到容纳空间10a的外部;第四弹臂22的自由端能够从第三开口13b伸出到容纳空间10a的外部。由此可以给第三弹臂21和第四弹臂22提供更大的形变空间。
本实施例的线夹100可以根据接地所需的夹紧作用力的大小、第一线缆200和第二线缆300的直径或轮廓尺寸的上下限、夹持第一线缆200和第二线缆300时所能承受的力度等来调整第一弹臂12、第二弹臂13、第三弹臂21和第四弹臂22的长度、过盈量、厚度和材质等参数,以使线夹100能够达到较优良的状态。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二种线夹100',请参阅图5和图6,线夹100'的结构与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第一种线夹100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线夹100'的第一弹臂12、第二弹臂13(参考图1)和第二夹持部20(参考图1)的材质为塑胶;底板11'至少有一部分材质为金属。
具体地,在现有技术中,仅用夹持线缆,而不用于实现线缆接地的线夹一般也是由金属材料制成,但是金属材质的线夹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毛刺、毛边,同时金属零件本身较为锋利,因此存在刮破线缆的风险。而如果采用单一的塑胶材料制成线夹,又难以将线夹固定在电路板上。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一弹臂12、第二弹臂13和第二夹持部20的材质改为塑胶,而底板11'至少有一部分材质为金属,底板11'上设置为金属材质的区域可以焊接在电子设备的主板、屏蔽盖、壳体等结构上,由此,既可以有效地降低线夹100'刮破第一线缆200和/或第二线缆300的风险,又可以便于固定线夹100'。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底板11'包括具有多个避让孔111a'的第一子底板111',以及多个第二子底板112';每个第二子底板112'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避让孔111a'中;第一子底板111'的材质为塑胶,第二子底板112'的材质为金属。
具体地,为了便于第一子底板111'和第二子底板112'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避让孔111a'为螺纹孔,第二子底板112'为螺栓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子底板111'和第二子底板112'螺纹连接。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避让孔111a'为螺纹沉孔,由此可以避免螺栓结构的第二子底板112'的头部凸出于第一子底板111'靠近所述容纳空间10a一侧的端面,而刮破第一线缆200或对第一线缆200产生干涉。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底板111'和第二子底板112'也可以通过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线缆200、第二线缆300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线夹100;线夹100通过第一夹持空间10b和第二夹持空间10c,同时夹持第一线缆200和第二线缆300。
具体地,线夹10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主板、屏蔽盖上,也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内壁上。线夹10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可以理解的是,当使用多个线夹来夹持射频电缆等需要接地的线缆时,多个线夹中的一部分可以是能够实现接地功能的线夹100,而另一部分线夹100为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不能实现接地功能的线夹10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中也可以全部使用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线夹100',同时,另外设置其它组件来实现射频电缆等线缆的接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同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底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合围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弹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一弹角;所述第二弹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二弹角;
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至少有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部分结构与所述底板合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另一部分结构与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合围形成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连通的第二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空间用于夹持第一线缆,所述第二夹持空间用于夹持第二线缆;所述线夹处于夹持状态下,所述第一弹角和所述第二弹角通过弹性形变,从斜向方向对所述第二夹持空间中的所述第二线缆进行挤压,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弹性形变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线缆、所述第二线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相互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的部分结构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曲线结构;
所述第二弹臂的部分结构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曲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第三弹臂和第四弹臂;
所述第三弹臂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臂连接,所述第三弹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四弹臂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臂连接,所述第四弹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为自由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臂的部分结构向所述第二弹臂所在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三弹角;所述第四弹臂的部分结构向所述第一弹臂所在的方向凸出形成第四弹角;
所述第三弹角靠近所述底板一侧的侧边、所述第四弹角靠近所述底板一侧的侧边和所述底板合围形成所述第一夹持空间;
所述第三弹角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侧边、所述第四弹角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侧边、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合围形成所述第二夹持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弹臂上设置有第三开口;
所述第三弹臂的自由端能够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到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
所述第四弹臂的自由端能够从所述第三开口伸出到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至少有一部分材质为能够实现接地功能的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夹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第二弹臂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材质为塑胶;所述底板至少有一部分材质为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具有多个避让孔的第一子底板,以及多个第二子底板;每个所述第二子底板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避让孔中;
所述第一子底板的材质为塑胶,所述第二子底板的材质为金属。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夹;
所述线夹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和所述第二夹持空间,同时夹持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
CN201910817388.7A 2019-08-30 2019-08-30 线夹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518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388.7A CN110518506B (zh) 2019-08-30 2019-08-30 线夹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388.7A CN110518506B (zh) 2019-08-30 2019-08-30 线夹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8506A CN110518506A (zh) 2019-11-29
CN110518506B true CN110518506B (zh) 2021-03-16

Family

ID=6862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7388.7A Active CN110518506B (zh) 2019-08-30 2019-08-30 线夹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85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7678B (zh) * 2019-11-18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线夹、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839226A (zh) * 2020-06-08 2021-12-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线夹、同轴电缆组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839228A (zh) * 2020-06-08 2021-12-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部件、同轴电缆组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702454B (zh) * 2020-12-23 2023-02-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器和移动终端
CN114336297B (zh) * 2022-01-06 2023-07-2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一种配电台区多维度在线监控装置及方法
TWI799295B (zh) * 2022-06-21 2023-04-11 佳必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及其纜線接地結構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84861U (zh) * 2011-04-28 2011-12-2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扎带卡固装置
CN104103887A (zh) * 2013-04-15 2014-10-1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夹及具有该天线夹的电子装置
CN206271899U (zh) * 2016-11-21 2017-06-20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夹
CN110081047A (zh) * 2015-03-27 2019-08-02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将电缆固定到具有孔的支撑结构的电缆悬挂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44511Y (zh) * 2006-09-16 2007-09-05 沈彬 双扣线夹
CN203722621U (zh) * 2014-03-07 2014-07-16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设备及其电路板模块与导电夹具
US9735405B1 (en) * 2016-02-11 2017-08-15 Ralph E. Smith Vehicle battery pack system and cable bracket
CN107181214A (zh) * 2017-05-20 2017-09-19 芜湖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固定夹
CN207116720U (zh) * 2017-07-10 2018-03-16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夹
CN110177451B (zh) * 2019-06-06 2022-04-2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线的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84861U (zh) * 2011-04-28 2011-12-2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扎带卡固装置
CN104103887A (zh) * 2013-04-15 2014-10-1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夹及具有该天线夹的电子装置
CN110081047A (zh) * 2015-03-27 2019-08-02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将电缆固定到具有孔的支撑结构的电缆悬挂器
CN206271899U (zh) * 2016-11-21 2017-06-20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8506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8506B (zh) 线夹及电子设备
JP2016100190A (ja) 同軸コネクタ組立て
US20140306847A1 (en) Antenna clip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US8287314B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CN101783464A (zh) 麦克风的输出连接器
US827289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20110279140A1 (en) Connector And Semiconductor Test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1603193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813221A (zh) 電連接器
US6805570B1 (en)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onnector with cover board grounding structure
US8367930B2 (en) Grounding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16970B (zh) 固定组件、usb插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1645936B (zh) 听筒固定结构
EP2961007B1 (en) Headphone socket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20190204866A1 (en) Computer including jack with cylindrical housing
US20120164880A1 (en) Terminal for coaxial connector
KR101947440B1 (ko) 클립형 컨택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보호장치
US9437960B2 (en) Dustproof cover for charging port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ing base corresponding to dustproof cover
US200801533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ly an Antenna Module to a Grounding Plate
US7988490B2 (en) Retaining clip for connector
US8419481B2 (en) Audio plug and audio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KR20150096986A (ko) 클립형 표면 실장 접속단자
US20140185858A1 (en) Loudspeaker
CN205003679U (zh) 电子签名设备
KR101800228B1 (ko) 음향출력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