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7801B - 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7801B
CN110517801B CN201910791820.XA CN201910791820A CN110517801B CN 110517801 B CN110517801 B CN 110517801B CN 201910791820 A CN201910791820 A CN 201910791820A CN 110517801 B CN110517801 B CN 1105178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osition
rod
cabinet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18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7801A (zh
Inventor
柳文斌
易绍峰
黄佳
陈辉
张明华
孔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gn Lufeng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gn Lufe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gn Lufeng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gn Lufe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18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7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7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7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7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7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0Control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4Safety arrangements
    • G21D3/06Safety arrangements responsive to faults within the pl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棒位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所述数据采集柜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进行转码处理;所述棒位逻辑柜接收并根据经过转码处理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分析落入堆芯的控制棒数量,并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从而,所述棒位逻辑柜在控制棒落入堆芯后可及时触发停堆信号,以保证反应堆实际停堆后,及时触发汽机跳机,从而避免安全注入系统因主蒸汽管线压力低而触发。

Description

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 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诸如AP1000的核电机组的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AP1000机组在确定核电厂安全运行范围时,需考虑诸如设备的机械或水力特性的限制,或堆芯传热的要求等。在安全运行范围内,允许对电厂进行调节以响应正常发电的要求。电厂的设计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裕量,使得电厂正常运行变化引入的瞬态不会引起不安全的电厂工况。电厂控制系统使得反应堆运行在安全限值之内,并且保持一定的裕量。控制系统异常的控制命令和故障、或发生II类或III类事件引起的严重瞬态都会使得电厂工况向接近安全限值的方向发展。设计中分析了假想事件(I类事件)对电厂安全限值的影响,只要接近安全限值,安全系统就触发停堆。反应堆紧急停堆是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在预期某一保护参数接近其安全限值时执行的一种保护功能。实现反应堆停堆的过程是,驱动反应堆停堆断路器打开使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线圈失电,控制棒依靠重力落入堆芯。
AP1000机组在下列情况下启动反应堆停堆功能:源量程(SR)高中子注量率;中间量程(IR)高中子注量率;功率量程(PR)高中子注量率(低整定值);功率量程PR高中子注量率(高整定值);功率量程PR中子注量率高正变化率;超温△T(OTDT);超功率△T(OPDT);稳压器低2压力;反应堆冷却剂低2流量;反应堆冷却剂泵(RCP)低2转速;RCP轴承水高2温度;稳压器高2压力;稳压器高3液位;蒸汽发生器(SG)低2液位;SG高3液位;自动卸压系统(ADS)驱动;堆芯补水箱(CMT)注射;S信号驱动;手动反应堆停堆;非能动余热排出(PRHR)驱动。
为了更好的说明,AP1000机组目前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对AP1000控制棒组成及控制棒驱动机构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AP1000控制棒组件共69组,按棒束中吸收体的材料分为两类:一类称为黑体控制棒(RCCA),另一类称为灰体控制棒(GRCA)。AP1000控制棒使用53组RCCA和16组GRCA(参见图1)。RCCA分为三类:温度控制棒、轴向功率分布控制棒和停堆棒,RCCA主要是补偿反应堆运行时引起的反应性变化,也就是功率和温度的变化。RCCA是由一组独立的中子吸收棒和固定棒顶端的连接柄构成,其吸收体材料是银-铟-镉合金,它对热中子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具有足够另外的共振吸收截面,大大增加了其价值。GRCA用于负荷跟踪操作,提供机械补偿(MSHIM)来减少甚至替代使用改变硼浓度的化学补偿。GRCA的机械设计、CRDM以及与燃料组件和导向管的接口都与RCCA相同。GRCA由24根棒组成,顶端与星形架固定连接,除了GRCA吸收体材料的强度相比RCCA有所降低,GRCA与RCCA具有相同的外形尺寸。
AP1000控制棒组件在功能分为控制棒组(37组)和停堆棒组(32组)。控制棒组包括M棒组和AO棒组,M棒组是指冷却剂温度控制棒组,用于冷却剂平均温度的控制,包括MA、MB、MC、MD、M1、M2棒组,其中MA、MB、MC和MD由GRCA构成,M1、M2由RCCA组成;AO棒组是指轴向偏移控制棒组,用于控制轴向功率分布。停堆棒组包括SD1、SD2、SD3和SD4。控制棒组和停堆棒组的每个棒组至少有四个控制棒,控制棒组在堆芯的轴向位置可以手动或自动控制。反应堆停堆信号触发后,所有控制棒组件均插入堆芯。
控制棒驱动机构(以下均简称为CRDM)的主要功能是以预设速度提升或下插53个RCCA和16个GRCA中的某一个指定组,以此来控制流过堆芯冷却剂的平均温度(Tavg)――堆芯功率控制关键参数,同时维持堆芯具有可接受的中子通量分布。在启动和停堆期间,控制组件的插入和提出与反应堆冷却剂硼浓度一起控制堆芯反应性变化。
为了能使所有的控制棒组一起协同工作,每组RCCA或者GRCA中的CRDM动作时能够保持步调一致,CRDM须进行统一控制。每个CRDM都隶属于一个特定的控制棒组,利用这些控制棒组来进行反应性控制,轴向功率分布控制,或实现反应堆停堆。CRDM和控制棒组件的设计允许在堆芯寿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不调硼地进行负荷跟踪。在电厂正常运行期间,CRDM的设计允许RCCA和GRCA处于棒行程内的任何位置。控制棒的提升依靠的是电磁力,而下插依靠的是重力。控制棒的棒位通过安装在棒行程罩外的位置指示器组件内的48个离散线圈来进行测量。当控制棒驱动杆上部的铁磁体部分穿过线圈中心线时,每个磁性线圈能感应到棒的移动和存在既可以测出控制棒棒位。
下面就控制棒驱动机构的供电进行说明,控制棒驱动机构正常由来自不同列的中压母线带动电动发电机发电后,经两列停堆开关进行供电,正常运行时,如果上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超过停堆限值,即触发反应堆停堆信号(P4),同时触发停堆开关断开,随后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控制棒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堆芯,反应堆停堆。P4信号触发后延时5s即触发汽轮发电机组脱扣,维持一二回路核热功率平衡,维持机组安全稳定。
传统CPR1000除了设置与AP1000相类似的停堆保护外,另外还设置了中子通量负变化率高(-5Pn/2s)停堆保护。中子负化率高停堆保护目的是防止反应堆功率运行单束(或者部分)控制棒意外落入堆芯,造成(非落棒区域)局部功率峰因子高,烧毁燃料包壳。而与传统CPR1000压水堆相比,AP1000机组目前并未设置中子通量负变化率高(-5%Pn/2s)停堆保护信号,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原因:
1)AP1000机组设置有在线功率分布监测系统的设计提供实时堆芯功率监测:落棒事故时,造成的堆内中子通量畸变,此时按技术规格书3.2.5节要求,通过在线功率分布监测系统(OPDMS)对峰值线功率密度、DNBR、FN、及SDM进行监测,一旦超出限制,将要求操纵员1小时内恢复(如未恢复,则在4小时内将功率到25%Pn);
2)AP1000设置快速降功率(RPRS)系统,在高功率(大于70%Pn),负荷瞬降幅度超过40%Pn时,如汽机甩空载负荷、甩厂用电等,RPRS投运,触发选定的四组控制棒落入堆底,快速跟踪(平衡或部分平衡)二回路负荷而不停堆,如果设置-5%Pn/2s中子负变化率高停堆信号,将导致快速将功率系统启动时而触发停堆。
这就带来了如下后果,当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如:宁德电厂N-LOER-3-20150004:2015年6月24日,宁德核电3号机组功率运行,为配合电气维修人员进行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源的2号电动发电机组定期检查,运行人员在停运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源的2号电动发电机组后,由于误合2号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导致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源的2台发电机过流保护动作跳闸,控制棒驱动机构动力电源失电导致控制棒落棒,触发RPN功率量程中子通量变化率高保护动作,引起3号机组反应堆自动停),控制棒因自身重力落入堆芯(约2s),传统CPR1000因为设置了中子通量负变化率高(-5Pn/2s)停堆保护信号,因此可以发出停堆信号,进而发出汽轮发电机组脱扣的信号。而AP1000机组,由于未设置中子通量负变化率高(-5Pn/2s)停堆保护信号,因而当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控制棒仍然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堆芯(约2s),但是由于停堆限值未达到,因而无法触发停堆信号(一回路压力低13.479Mpa跳堆信号在核功率降至P10以下自动被闭锁,故控制棒落入堆芯不会因压力低而跳堆),因此无法触发汽机跳机,此时反应堆将持续过冷,最后由于主蒸汽管线压力低(3.86Mpa)而触发安群注入系统动作,随后再触发P4信号,延时5s后才能触发汽机脱口。即AP1000机组将因为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而直接触发安全注入系统动作(专设安全设施系统)。根据《广东陆丰核电一期工程初步安全分析报告第3章》中要求,AP1000电厂整个寿期内安全注入系统动作次数上限为20次,如果一次简单的停堆事件直接触发安全注入系统启动,将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后果,且将带来以下严重后果:
1.反应堆在控制棒落入堆芯后即实际停堆,但是无法发出停堆信号,导致无法发出汽机跳闸信号,汽机进汽参数恶化,汽机末级叶片湿度增加,汽机损坏风险增加,汽机使用寿命减少;
2.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后最终触发安全注入系统动作,不利于机组控制,增加机组控制期间的风险,且增加机组重新恢复的时间,影响核电机组核安全及经济性;
综上可知,目前AP1000机组的停堆保护设计并不能很好的保证机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的问题,为了应对诸如AP1000的核电机组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后直接触发安全注入系统启动这一事件,提供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及系统,以避免产生这种严重后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所述核电机组包括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包括棒位探测器、数据采集柜和棒位逻辑柜,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棒位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
所述数据采集柜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进行转码处理;
所述棒位逻辑柜接收并根据经过转码处理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分析落入堆芯的控制棒数量,并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方法,所述棒位逻辑柜在控制棒落入堆芯后可及触发停堆信号,以保证反应堆实际停堆后,及时触发汽机跳机,从而避免安全注入系统因主蒸汽管线压力低而触发。
作为本发明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的优化方案,所述核电机组还包括用于产生停堆信号的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所述棒位逻辑柜与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棒位逻辑柜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且未接收到来自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的停堆信号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的优化方案,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棒位探测器和所述数据采集柜的电缆,所述棒位探测器通过所述电缆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
作为本发明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的优化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棒位逻辑柜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延时3s触发汽机跳闸信号。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所述核电机组包括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包括棒位探测器、数据采集柜和棒位逻辑柜;
所述棒位探测器用于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
所述数据采集柜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进行转码处理;
所述棒位逻辑柜用于接收并根据经过转码处理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分析落入堆芯的控制棒数量,并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的改进,所述核电机组还包括用于产生停堆信号的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所述棒位逻辑柜与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棒位逻辑柜用于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且未接收到来自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的停堆信号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的改进,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棒位探测器和所述数据采集柜的电缆,所述棒位探测器用于通过所述电缆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
作为本发明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的改进,所述棒位逻辑柜用于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延时3s触发汽机跳闸信号。
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棒位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所述数据采集柜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进行转码处理;所述棒位逻辑柜接收并根据经过转码处理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分析落入堆芯的控制棒数量,并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从而,所述棒位逻辑柜在控制棒落入堆芯后可及触发停堆信号,以保证反应堆实际停堆后,及时触发汽机跳机,从而避免安全注入系统因主蒸汽管线压力低而触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AP1000控制棒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信号逻辑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所述方法主要为了解决诸如AP1000的核电机组中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后直接触发安全注入系统启动的问题。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AP1000机组自身包括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包括棒位探测器、电缆、数据采集柜、棒位逻辑柜和落棒试验子系统。每个所述棒位探测器均包括48个线圈,所述48个线圈分为两个线圈组,即A线圈组与B线圈组,每个线圈组包括24个线圈,交替分布,用这些线圈来探测控制棒在堆芯中所处的位置。每束控制棒均配置一个所述棒位探测器来检测对应的所述控制棒的位置。所述电缆用于所述棒位探测器和所述数据采集柜之间的信号连接,每个所述棒位探测器分别连接两根所述电缆,A线圈组与B线圈组各连接一根所述电缆。数据采集柜位于安全壳厂房内,其重要功能是连续监测所有控制棒的棒位,包括A、B两个机柜,每个机柜均分别接收每个所述棒位探测器对应组的线圈信号并进行处理,即A机柜连接一端与A线圈组连接的电缆,B机柜连接一端与B线圈组连接的电缆,数据采集柜将接收到的线圈信号转换为葛莱码(二进制代码常用的可靠性编码,又称格雷码)。所述棒位逻辑柜接收安全壳内的所述数据采集柜的棒位葛莱码及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应的逻辑处理,将两个线圈组的棒位数据整合起来分析出全精度的棒位,也提供各类报警的逻辑处理,最后把各类信息送往电厂实时数据网。所述落棒试验子系统在进行落棒试验时用来测量控制棒的落棒时间,所述落棒试验子系统包括位于数据采集柜内部的数据采集设备和一个位于安全壳外的落棒试验柜。
参见图2,本发明提供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棒位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
所述数据采集柜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进行转码处理;
所述棒位逻辑柜接收并根据经过转码处理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分析落入堆芯的控制棒数量,并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方法,所述棒位逻辑柜在控制棒落入堆芯后可及触发停堆信号,以保证反应堆实际停堆后,及时触发汽机跳机,从而避免安全注入系统因主蒸汽管线压力低而触发。
进一步的,所述AP1000机组还包括用于产生停堆信号的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所述棒位逻辑柜与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棒位逻辑柜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且未接收到来自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的停堆信号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参见图3)。如此,避免停堆信号被重复触发。通过这种方式可尽早发出停堆信号,进而发出汽轮发电机组脱口信号,有效避免了安全注入系统动作的可能性,保护了机组安全,并保护了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棒位探测器和所述数据采集柜的电缆,所述棒位探测器通过所述电缆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如此,充分利用所述AP1000机组原有的设备,无需对所述AP1000机组自身的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作硬件设备方面的改进,即可实现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方法,便于实现。
可选的,所述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棒位逻辑柜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延时3s触发汽机跳闸信号。如此设计的原因在于,考虑到所述AP1000机组设计上正常停堆时延时5s触发停机,所述棒位逻辑柜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延时3s触发汽机跳闸信号,可以避免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以后(即反应堆实际已停堆但未发出停堆信号),无法发出停堆信号,汽机无法脱口,最终导致因主蒸汽管线压力低而触发安注这一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参见图4)。所述系统由AP1000机组的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中的棒位探测器、数据采集柜和棒位逻辑柜构成。其中,所述棒位探测器用于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所述数据采集柜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进行转码处理;所述棒位逻辑柜用于接收并根据经过转码处理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分析落入堆芯的控制棒数量,并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如此,所述系统可在控制棒落入堆芯后可及触发停堆信号,以保证反应堆实际停堆后,及时触发汽机跳机,从而避免安全注入系统因主蒸汽管线压力低而触发。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AP1000机组的用于产生停堆信号的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所述棒位逻辑柜与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棒位逻辑柜用于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且未接收到来自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的停堆信号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如此,避免停堆信号被重复触发。
优选的,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棒位探测器和所述数据采集柜的电缆,所述棒位探测器用于通过所述电缆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如此,充分利用所述AP1000机组原有的设备,无需对所述AP1000机组自身的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作硬件设备方面的改进,即可实现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系统,便于实现。
优选的,所述棒位逻辑柜还可用于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延时3s触发汽机跳闸信号。所述棒位逻辑柜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延时3s触发汽机跳闸信号。如此设计的原因在于,考虑到所述AP1000机组设计上机组正常停堆时延时5s触发停机,所述棒位逻辑柜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延时3s触发汽机跳闸信号,可以避免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以后(即反应堆实际已停堆但未发出停堆信号),无法发出停堆信号,汽机无法脱扣,最终导致因主蒸汽管线压力低而触发安注这一事件的发生。
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棒位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所述数据采集柜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进行转码处理;所述棒位逻辑柜接收并根据经过转码处理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分析落入堆芯的控制棒数量,并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从而,所述棒位逻辑柜在控制棒落入堆芯后可及触发停堆信号,以保证反应堆实际停堆后,及时触发汽机跳机,从而避免安全注入系统因主蒸汽管线压力低而触发。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所述核电机组包括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包括棒位探测器、数据采集柜和棒位逻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棒位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
所述数据采集柜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进行转码处理;
所述棒位逻辑柜接收并根据经过转码处理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分析落入堆芯的控制棒数量,并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机组还包括用于产生停堆信号的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所述棒位逻辑柜与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棒位逻辑柜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且未接收到来自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的停堆信号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棒位探测器和所述数据采集柜的电缆,所述棒位探测器通过所述电缆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棒位逻辑柜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延时3s触发汽机跳闸信号。
5.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所述核电机组包括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包括棒位探测器、数据采集柜和棒位逻辑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位探测器用于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
所述数据采集柜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进行转码处理;
所述棒位逻辑柜用于接收并根据经过转码处理的所述控制棒棒位信号分析落入堆芯的控制棒数量,并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机组还包括用于产生停堆信号的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所述棒位逻辑柜与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棒位逻辑柜用于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且未接收到来自所述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的停堆信号时发出反应堆停堆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棒位探测器和所述数据采集柜的电缆,所述棒位探测器用于通过所述电缆将探测到的控制棒棒位信号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位逻辑柜用于在分析结果为2s内有6束以上控制棒落入堆芯时延时3s触发汽机跳闸信号。
CN201910791820.XA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517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1820.XA CN110517801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1820.XA CN110517801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7801A CN110517801A (zh) 2019-11-29
CN110517801B true CN110517801B (zh) 2021-02-02

Family

ID=68626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1820.XA Active CN110517801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78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6015B (zh) * 2020-03-04 2022-06-21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组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658733B (zh) * 2021-09-07 2024-04-09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汽轮机的控制系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38597B (zh) * 2021-10-29 2024-02-13 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机组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停堆触发系统及方法
CN114171220B (zh) * 2021-12-03 2024-02-2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控制棒和/或控制鼓积分价值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4188051B (zh) * 2021-12-03 2024-02-2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监测安全棒的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0686A (zh) * 1987-02-20 1988-09-07 法玛通 一种检测抗反应元件跌落到核电站反应堆中的方法及具有此种防跌落保护的电站
CN1038896A (zh) * 1988-06-08 1990-01-17 法玛通有限公司 探测控制棒束掉落到核反应堆内的方法和设备
KR20120083756A (ko) * 2011-01-18 2012-07-26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제어봉제어계통 코일전류 감시장치를 이용한 제어봉 낙하시간 측정방법
CN106409348A (zh) * 2016-10-21 2017-02-1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降低意外落棒几率的驱动机构控制方法
CN106448768A (zh) * 2016-12-12 2017-02-22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厂控制棒棒位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9712728A (zh) * 2018-09-05 2019-05-0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核电站反应堆掉棒事故的诊断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7916B2 (en) * 2008-01-09 2017-07-04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Corporation Automated system for on-lin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of rod position indication coil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0686A (zh) * 1987-02-20 1988-09-07 法玛通 一种检测抗反应元件跌落到核电站反应堆中的方法及具有此种防跌落保护的电站
CN1038896A (zh) * 1988-06-08 1990-01-17 法玛通有限公司 探测控制棒束掉落到核反应堆内的方法和设备
KR20120083756A (ko) * 2011-01-18 2012-07-26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제어봉제어계통 코일전류 감시장치를 이용한 제어봉 낙하시간 측정방법
CN106409348A (zh) * 2016-10-21 2017-02-1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降低意外落棒几率的驱动机构控制方法
CN106448768A (zh) * 2016-12-12 2017-02-22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厂控制棒棒位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9712728A (zh) * 2018-09-05 2019-05-0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核电站反应堆掉棒事故的诊断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WER型核电机组反应堆停堆保护系统设计优化与改造;李伟等;《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7801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7801B (zh) 一种核电机组控制棒异常掉落时避免专设安全设施动作的方法及系统
Srinivasan et al. The fast breeder test reactor—design and operating experiences
CN101840737A (zh) 一种数字化棒位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S59800B2 (ja) 原子炉を負荷追従するよう運転する方法
EP0200999A1 (en) Controlling a nuclear reactor with dropped control rods
Theriault Boiling water reactors
KR930011109B1 (ko) 급수 손실이 있을 경우에 초과압력을 막기 위해서 pwr을 제어하는 방법
CN113658733B (zh) 一种核电汽轮机的控制系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0228857B1 (en) Dropped control rod protection insensitive to large load loss
US20230268088A1 (en) Nuclear reactor and method of opening a nuclear reactor
Suh et al. An overview of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of a Korea standard nuclear power plant: A signal interface standpoint
Ma et al. STUDY ON PROBLEMS OF SAFEGUARDS ACTUATION CAUSED BY FAILURE OF ROD DRIVE MG SETS IN PASSIVE NUCLEAR POWER PLANT
US20240021331A1 (en) Integrated head package
Yue et al. Investigation the Fuel Damage Fraction of IB-LOCA
CN113311729A (zh) 一种核电控制系统安全测试环境仿真装置
Qian et al. STUDY 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EQUIPMENT BASED ON AVAILABILI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Hu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two alternative shutdown severe accident management guideline (SSAMG) entry conditions for CPR1000
Yu et al.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Ho et al. Dynamic operator actions analysis for inherently safe fast reactors and light water reactors
Planchon Jr et al. Demonstration of passive safety features in EBR-II
GUPTA et al. Tamil Nadu, India
Wenhui et al. PSA Application in the Diverse Actuation System Design
ABB-ATOM et al. SWEDISH NUCLEAR POWER PLANTS
Nuclear Operating experience from Swedish nuclear power plants
Raina et al. Refurbishment, core conversion and safety analysis of Apsara re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