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5877A - 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5877A
CN110515877A CN201910790415.6A CN201910790415A CN110515877A CN 110515877 A CN110515877 A CN 110515877A CN 201910790415 A CN201910790415 A CN 201910790415A CN 110515877 A CN110515877 A CN 110515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bandwidth
class
control chip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04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Power Commercia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Power Commerci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Power Commerci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Power Commerci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04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58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5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5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26PCI expr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接卡,包括控制芯片,与同一控制芯片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至少为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二倍;控制芯片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第二类插槽的带宽均等于第一类插槽所对应的带宽;控制芯片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为零,并控制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上述控制芯片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以适应不同PCIE设备对带宽的要求,从而便于用户更换PCIE设备;同时通过限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以控制插槽总带宽一直为预设带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伴随海量的数据随之而来的是大容量、高性能、功能全的服务器。伴随着摩尔定律的推进以及科技不断的进步,服务器的性能也需要更加超越,功能更加齐全。
在现阶段,服务器中一般支持多个PCIE插槽,而每个PCIE插槽中均插有转接卡,在转接卡中同样设置有插槽,而转接卡中插槽用于插不同功能的PCIE设备,例如网卡、阵列卡、GPU等等。
但是转接卡中插槽所对应的带宽通常为固定带宽,例如常用的X8带宽、X16带宽等等。在使用过程中,转接卡中插槽与对应连接的PCIE设备需要相互对应,例如X8带宽所对应的插槽通常连接X8带宽所对应的PCIE设备。但是,在转接卡输入带宽固定的情况下,若需要更换PCIE设备,例如将X8带宽所对应的PCIE设备更换为X16带宽对应的PCIE设备,此时通常需要整体更换转接卡,这在更换时增加了麻烦,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所以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在转接卡输入带宽固定的情况下,便于用户更换PCIE设备的转接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接卡,可以在转接卡输入带宽固定的情况下,便于用户更换PCIE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可以在转接卡输入带宽固定的情况下,便于用户更换PCIE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接卡,包括转接卡本体、位于所述转接卡本体表面的插槽和控制芯片;
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所述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至少为所述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二倍;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所述第二类插槽的带宽均等于所述第一类插槽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所述控制芯片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为零,并控制所述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所述预设带宽。
可选的,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和第二类插槽中,所述第一类插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类插槽的数量之和为偶数,且所述第一类插槽的数量不少于与所述第二类插槽的数量;
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和第二类插槽中,所述第一类插槽的数量为所述第二类插槽的X倍,所述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为所述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X+1)倍。
可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仅与一所述第二类插槽通讯连接。
可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仅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类插槽和一个所述第二类插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等于所述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二倍。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插槽为X8带宽的插槽;所述第二类插槽为X16带宽的插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芯片,包括:
获取工作指令;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有插槽,所述插槽位于转接卡本体表面;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所述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至少为所述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二倍;所述工作指令包括第一工作指令和第二工作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所述第二类插槽的带宽均等于所述第一类插槽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为零,并控制所述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所述预设带宽。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包括控制芯片,与同一控制芯片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至少为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二倍;控制芯片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第二类插槽的带宽均等于第一类插槽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与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控制芯片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为零,并控制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上述控制芯片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以适应不同PCIE设备对带宽的要求,从而便于用户更换PCIE设备;同时通过限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以控制插槽总带宽一直为预设带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转接卡本体、2.控制芯片、3.第一类插槽、4.第二类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转接卡。在现有技术中,转接卡中插槽所对应的带宽通常为固定带宽,例如常用的X8带宽、X16带宽等等。在使用过程中,转接卡中插槽与对应连接的PCIE设备需要相互对应,例如X8带宽所对应的插槽通常连接X8带宽所对应的PCIE设备。但是,在转接卡输入带宽固定的情况下,若需要更换PCIE设备,例如将X8带宽所对应的PCIE设备更换为X16带宽对应的PCIE设备,此时通常需要整体更换转接卡,这在更换时增加了麻烦,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而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包括控制芯片,与同一控制芯片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至少为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二倍;控制芯片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第二类插槽的带宽均等于第一类插槽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与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控制芯片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为零,并控制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上述控制芯片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以适应不同PCIE设备对带宽的要求,从而便于用户更换PCIE设备;同时通过限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以控制插槽总带宽一直为预设带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的结构框图。
参见图1以及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接卡包括转接卡本体1、位于所述转接卡本体1表面的插槽和控制芯片2;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2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3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4,所述第二类插槽4对应的带宽至少为所述第一类插槽3对应的带宽的二倍;所述控制芯片2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和所述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均等于所述第一类插槽3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所述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和与所述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所述控制芯片2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为零,并控制所述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之和达到所述预设带宽。
上述转接卡本体1即转接卡的主体结构,上述插槽以及控制芯片2通常均设置在转接卡表面。上述转接卡本体1的主要材质通常为一PCB板,有关转接卡本体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插槽即转接卡与PCIE设备之间连接所使用的插槽,PCIE设备会通过该插槽与转接卡通信连接。不同种类的插槽通常对应不同的带宽,例如X1带宽的插槽、X2带宽的插槽、X4带宽的插槽、X8带宽的插槽、X16带宽的插槽、X32带宽的插槽,其分别对应X1带宽、X2带宽、X4带宽、X8带宽、X16带宽、X32带宽。当然,对应高带宽的插槽可以适配低带宽的PCIE设备,例如对应X8带宽的PCIE设备可以插接在X16带宽的插槽中。有关插槽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芯片2通常位于转接卡表面,该控制芯片2通常连接有多个插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芯片2可以不连接转接卡本体1表面的全部插槽,同时在转接卡本体1表面中也可以不仅仅设置一个控制芯片2。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上述插槽通常最多与一个控制芯片2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3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4,第二类插槽4对应的带宽至少为第一类插槽3对应的带宽的二倍。上述控制芯片2会连接多个插槽,而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插槽中至少包括两类插槽,即第一类插槽3与第二类插槽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种类的插槽通常是以对应的带宽进行分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类插槽4对应的带宽至少为第一类插槽3对应的带宽的二倍,即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插槽中,若第一类插槽3为X8带宽的插槽,则第二类插槽4至少为X16带宽的插槽,还可以为X32带宽的插槽。当然,通常情况下在现阶段转接卡中不同种类插槽对应的带宽通常为成二倍的带宽,即X4带宽、X8带宽、X16带宽等,通常不会对应X12带宽、X24带宽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芯片2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和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均等于第一类插槽3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和与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控制芯片2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为零,并控制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
上述第一工作指令以及第二工作指令通常是由控制器,例如CPU向上述控制芯片2下发的指令,以切换转接卡向PCIE设备提供的带宽。具体的,上述第一工作指令通常对应转接卡的常规工作状态,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会控制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和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均等于第一类插槽3所对应的带宽。
例如,上述第一类插槽3为X8带宽的插槽,而第二类插槽4为X16带宽的插槽,则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会控制X8带宽的插槽所能使用的带宽与X16带宽的插槽所能使用的带宽均为X8带宽的插槽所对应的带宽,即X8带宽。此时,与该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和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之和会达到预设带宽,该预设带宽为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一类插槽3和第二类插槽4的数量之和乘以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例如,当控制芯片2仅连接一个X8带宽的插槽和一个X16带宽的插槽时,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与该控制芯片2连接的插槽的总带宽为X16带宽。
上述第二工作指令通常对应转接卡的特殊工作状态,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会控制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为零,即控制与第一类插槽3连接的PCIE设备不工作,并控制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之和达到上述预设带宽。此时,与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相比,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插槽的带宽之和会保持不变,均等于该预设带宽。
例如,上述第一类插槽3为X8带宽的插槽,而第二类插槽4为X16带宽的插槽,则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会控制X8带宽的插槽所能使用的带宽为零,而控制X16带宽的插槽所能使用的带宽为预设带宽,即控制X16带宽的插槽所能使用的带宽为制X16带宽。此时,可以保证与该X16带宽的插槽所连接的PICE设备可以在X16带宽下运行,同时保证上述插槽的总带宽保持不变;即在保持转接卡总带宽不变以及不改变硬件的前提下,实现高带宽PICE设备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类插槽4可以不仅仅包括一种插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芯片2在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配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例如,若一控制芯片2连接四个插槽,分别为X8带宽的插槽、X8带宽的插槽、X16带宽的插槽、以及X32带宽的插槽,其中X8带宽的插槽为第一类插槽3,而X16带宽的插槽以及X32带宽的插槽为第二类插槽4;此时,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会控制每个插槽均以X8带宽工作。而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若需要向PCIE设备提供X16带宽,此时可以控制上述X8带宽的插槽所提供的带宽均为零,并控制X16带宽的插槽以及X32带宽的插槽所提供的带宽均为X16带宽;而若需要向PCIE设备提供X32带宽,此时可以控制上述X8带宽的插槽以及X16带宽的插槽所提供的带宽均为零,并控制X32带宽的插槽所提供的带宽为X32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硬件设备资源的浪费,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一类插槽3和第二类插槽4中,所述第一类插槽3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类插槽4的数量之和为偶数,且所述第一类插槽3的数量不少于与所述第二类插槽4的数量;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一类插槽3和第二类插槽4中,所述第一类插槽3的数量为所述第二类插槽4的X倍,所述第二类插槽4对应的带宽为所述第一类插槽3对应的带宽的(X+1)倍。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插槽3所对应的带宽小于第二类插槽4所对应的带宽,而在现阶段,不同种类的插槽所对应的带宽通常是成二倍的关系。为了保证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插槽的总输出恒为预设带宽,在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之后,每使一个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为零,最多使得一个第二类插槽4可以以该第二类插槽4原带宽进行工作。例如,在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之后,每使一个X8带宽的插槽为零,可以使一个X16带宽的插槽以X16带宽工作。相应的,为了避免硬件设备资源的浪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一类插槽3和第二类插槽4中,第一类插槽3的数量与第二类插槽4的数量之和为偶数,且第一类插槽3的数量不少于与第二类插槽4的数量。
此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一类插槽3和第二类插槽4中,若第一类插槽3的数量为所述第二类插槽4的X倍,则第二类插槽4对应的带宽需要为第一类插槽3对应的带宽的(X+1)倍,以避免硬件设备资源的浪费。例如,若一控制芯片2连接有四个插槽,若该第一类插槽3为两个X8带宽的插槽,则第二类插槽4为两个X16带宽的插槽,此时第一类插槽3的数量为所述第二类插槽4的一倍,第二类插槽4对应的带宽为第一类插槽3对应的带宽的二倍;若一控制芯片2连接有四个插槽,若该第一类插槽3为三个X8带宽的插槽,则第二类插槽4为一个X32带宽的插槽,此时第一类插槽3的数量为所述第二类插槽4的三倍,第二类插槽4对应的带宽为第一类插槽3对应的带宽的四倍。
通常情况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控制芯片2的连接,上述控制芯片2通常仅与一所述第二类插槽4通讯连接。相应的,上述控制芯片2通常仅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类插槽3和一个所述第二类插槽4,此时,为了避免硬件资源的浪费,上述第二类插槽4所对应的带宽通常等于第一类插槽3所对应的带宽的二倍。在现阶段,由于X8带宽以及X16带宽为PCIE设备通信时最常用的带宽,相应的上述第一类插槽3通常为X8带宽的插槽;而第二类插槽4通常为X16带宽的插槽。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包括控制芯片2,与同一控制芯片2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3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4,第二类插槽4对应的带宽至少为第一类插槽3对应的带宽的二倍;控制芯片2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和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均等于第一类插槽3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和与控制芯片2连接的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控制芯片2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为零,并控制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上述控制芯片2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以适应不同PCIE设备对带宽的要求,从而便于用户更换PCIE设备;同时通过限制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以控制插槽总带宽一直为预设带宽。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转接卡的控制方法与上文描述的转接卡的内容可相互对应参照。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卡的控制方法具体应用于控制芯片2,该转接卡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工作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2连接有插槽,所述插槽位于转接卡本体1表面;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2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3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4,所述第二类插槽4对应的带宽至少为所述第一类插槽3对应的带宽的二倍;所述工作指令包括第一工作指令和第二工作指令。
有关转接卡的具体结构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本步骤中,控制芯片2会获取通常由控制器,例如CPU向控制芯片2下发的指令,该工作指令包括第一工作指令和第二工作指令。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不同的工作指令时,会执行不同的动作以适配不同种类的PCIE设备。有关第一工作指令和第二工作指令的具体内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视具体情况而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工作指令通常对应转接卡的常规工作状态,所以还第一工作指令还可以是转接卡自动生成的工作指令。
S102:当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第二类插槽的带宽均等于第一类插槽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与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
在本步骤中,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会控制每一个插槽均以第一类插槽3所对应的带宽进行工作。有关具体控制方法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带宽通常等于第一类插槽3所对应的带宽与插槽数量的乘积。
S103:当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为零,并控制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
在本步骤中,当控制芯片2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会控制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为零,此时与第一类插槽3连接的PCIE设备不会工作;并且会控制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以保证插槽输出的总带宽不变。有关对第二类插槽4具体的控制方法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通常是与S102并行执行,控制芯片2会依据不同的工作指令执行不同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控制芯片2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类插槽4的带宽以适应不同PCIE设备对带宽的要求,从而便于用户更换PCIE设备;同时通过限制第一类插槽3的带宽以控制插槽总带宽一直为预设带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转接卡,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卡本体、位于所述转接卡本体表面的插槽和控制芯片;
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所述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至少为所述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二倍;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所述第二类插槽的带宽均等于所述第一类插槽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所述控制芯片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为零,并控制所述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所述预设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和第二类插槽中,所述第一类插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类插槽的数量之和为偶数,且所述第一类插槽的数量不少于与所述第二类插槽的数量;
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和第二类插槽中,所述第一类插槽的数量为所述第二类插槽的X倍,所述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为所述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X+1)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仅与一所述第二类插槽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仅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类插槽和一个所述第二类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等于所述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二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插槽为X8带宽的插槽;所述第二类插槽为X16带宽的插槽。
7.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工作指令;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有插槽,所述插槽位于转接卡本体表面;与同一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插槽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插槽,所述第二类插槽对应的带宽至少为所述第一类插槽对应的带宽的二倍;所述工作指令包括第一工作指令和第二工作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所述第二类插槽的带宽均等于所述第一类插槽所对应的带宽,以将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一类插槽的带宽和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的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预设带宽;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工作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类插槽的带宽为零,并控制所述第二类插槽的带宽之和达到所述预设带宽。
CN201910790415.6A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0515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0415.6A CN110515877A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0415.6A CN110515877A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5877A true CN110515877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7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0415.6A Pending CN110515877A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58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121A (zh) * 2020-03-31 2020-07-24 龙芯中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Pcie控制器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9806A (zh) * 2016-10-24 2017-04-1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bios自适应分配pcie带宽的方法、bios及主板
CN107608926A (zh) * 2017-08-18 2018-01-1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服务器支持pcie带宽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
TW201913398A (zh) * 2017-09-11 2019-04-01 凌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化PCIe插槽通道分配方法
CN109828942A (zh) * 2017-11-23 2019-05-31 凌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化PCIe插槽通道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9806A (zh) * 2016-10-24 2017-04-1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bios自适应分配pcie带宽的方法、bios及主板
CN107608926A (zh) * 2017-08-18 2018-01-1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服务器支持pcie带宽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
TW201913398A (zh) * 2017-09-11 2019-04-01 凌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化PCIe插槽通道分配方法
CN109828942A (zh) * 2017-11-23 2019-05-31 凌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化PCIe插槽通道分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121A (zh) * 2020-03-31 2020-07-24 龙芯中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Pcie控制器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25666A1 (en) Dynamically scalable queues for performance driven pci express memory traffic
CN108198536A (zh) 基于时序控制器的电压校准方法及校准系统
US8898674B2 (en) Memory databus uti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DE102007009300B4 (de) Rechn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Rechnersystems
US9684366B2 (en) Distribute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with plurality of power management controllers controlling zone and component power caps of respective zones by determining priority of other zones
CN106569806A (zh) 一种实现bios自适应分配pcie带宽的方法、bios及主板
CN103885812A (zh) 虚拟机规格调整方法及装置
US1059228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put/output resource management
US20190243797A1 (en) Dynamic re-allocation of signal lanes
CN105743677A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116517A (zh) 虚拟化平台下i/o通道的调整方法和调整装置
CN116680060B (zh) 面向异构计算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4103829A1 (zh)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组件及硬盘扩展装置
CN110515877A (zh) 一种转接卡及一种转接卡的控制方法
CN111124094A (zh) 一种服务器硬盘上下电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设备
CN102393838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pci-e总线系统、服务器
US10627890B2 (en) Bridge modul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7067969U (zh) 基于硬件平台的系统配置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776608A (zh) 一种logo图片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551698A (zh) 一种内存电压调节方法以及计算机主板
WO2024027140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72787A (zh) 一种数据存储、读取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77117A (zh)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3472576A (zh) 一种ocp网卡的带宽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918138A (zh) 一种服务器时序控制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