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5533A - 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5533A
CN110515533A CN201910770750.XA CN201910770750A CN110515533A CN 110515533 A CN110515533 A CN 110515533A CN 201910770750 A CN201910770750 A CN 201910770750A CN 110515533 A CN110515533 A CN 110515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rompt
quick botton
electronic equipment
setting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07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5533B (zh
Inventor
林进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707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5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5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5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5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5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9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dedicated keyboard keys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记录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通过记录在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下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可以用于快捷操作,由于快捷操作指令是基于用于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生成的对应的快捷操作指令,用户可以自定义生成各种快捷操作指令,提高电子设备快捷操作的便利性以及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智能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必备的用品,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子设备进行社交、游戏、支付等等各种功能。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常用的操作,这些操作的使用频率较高或使用次数较多,用户在使用这类操作或功能时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解锁等操作,较为费时。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更方便的快捷操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设置触控屏幕以及快捷按钮,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记录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解锁装置,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触控屏幕和快捷按钮,所述装置包括设置模式启动模块、检测模块、快捷操作指令生成模块以及绑定模块,设置模式启动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顺序;快捷操作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绑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触控屏幕和快捷按钮,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以使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记录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的快捷操作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记录在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下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可以用于快捷操作,由于快捷操作指令是基于用于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生成的对应的快捷操作指令,用户可以自定义生成各种快捷操作指令,提高电子设备快捷操作的便利性以及效率。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应用程序更新前后的界面对比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有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示出的一种提示信息的界面图;
图7是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再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示出的又一种提示信息的界面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快捷操作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解锁装置中检测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快捷操作装置的又一种结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智能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下载安装各类应用程序(APP),这类应用程序可能是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例如社交、支付、游戏等。目前各类应用程序都具有复杂的界面,部分功能还隐藏在多级的子菜单下,不能第一时间找到。目前,用户在使用这类应用程序的对应功能时,需要首先解锁电子设备、打开对应的应用程序,进而选择应用程序中的对应功能进行,较为费时。以使用某支付类APP为例,用户在进行电子支付时,需要打开该应用程序,点击支付界面,生成支付二维码或者扫一扫进行支付,但支付界面并不位于该应用程序的首页,而是隐藏在子菜单界面内,用户很难快速的调起支付二维码,同时对于老年人或儿童,这种操作也不够友好。再比如:用户在使用某APP的互动游戏功能时,需要快速的大量滑动屏幕,这种操作较为费力,如果能通过快捷按钮实现这些功能则更为方便。
现有的部分电子设备存在一些预设的快捷操作,这些预设的快捷操作主要是针对系统的内置预设功能,例如快速调起摄像头、快速关闭系统闹钟、快速打开系统日历等,这种快捷操作的功能不适用于用户自行安装的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应用程序(第三方应用程序是指非系统自带的应用程序)。
如图1所示,目前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有壳体以及显示屏101,其中显示屏101为触控屏幕(Touch Screen),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屏101安装于壳体并可以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显示屏101可以是折叠式显示屏也可以是非折叠式显示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块或者多块显示屏101,此时显示屏101可以包括至少一块触控屏幕。壳体上设置有快捷按钮103,快捷按钮103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与处理器进行连接,并触发相应的操作。可以理解,快捷按钮10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快捷按钮103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1的上侧、右侧、左侧或者下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采集模块102,用于采集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采集模块102例如可以是指纹模块、3D结构光模块等,可以用于采集指纹信息、面部特征识别信息等,可以理解,采集模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1示出的电子设备中,采集模块102为指纹模块,且进一步为光学指纹模块或超声波指纹模块,设置于壳体内部并位于显示屏101下方。
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参阅图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
第一预设操作是指用户进行的与系统预设的启动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的预设操作相同的操作,第一预设操作例如可以包括单击、双击或长按操作等,其中长按操作包括等于或多于3次的点击,以及连续按压时间超过时间阈值t的操作,时间阈值t可以是1s、2s、3s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操作可以设置为不常用的操作类型,以免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误触发设置模式。当第一预设操作被执行时,系统将进入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
设置模式是指对快捷按钮进行设定的模式。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模式被开启时,可以对一个快捷按钮进行设定,也可以同时对多个快捷按钮进行设定。当有多个快捷按钮时,开启的是当前第一预设操作的作用对象对应的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例如电子设备具有快捷按钮A和快捷按钮B,当第一预设操作作用于快捷按钮A时,开启快捷按钮A的设置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快捷按钮已经存在有对应的快捷操作指令时,当第一预设操作被执行时,启动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并且可以将已存在的快捷操作指令清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已设置的快捷按钮被不法分子恶意修改,在开启设置模式时,还可以获取用户的认证信息,与机主的预设认证信息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后方才开启设置模式,保证电子设备的安全。可以理解的是,认证信息可以是字符或字符串、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等,其中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可以是指纹信息、面部特征识别信息、虹膜识别信息、视网膜识别信息、静脉识别信息等。
步骤S120:记录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触控操作可以包括对触控屏幕的点击、滑动手势、信息输入等,可以理解,触控操作可以是一个操作或多个操作。操作顺序是指多个触控操作的时间顺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记录用户在设置模式下对触控屏幕的所有触控操作,也可以是部分的触控操作,例如可以将部分的非常规触控操作排除,以避免记录到一些与控制无关的手势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可以是仅针对第三方应用程序(APP)进行的触控操作,以便于用户通过快捷按钮实现对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快捷操作。例如:这类触控操作可以包括打开第三方应用程序以及对该应用程序的各个功能的触控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记录操作手势时,可以通过记录触控屏幕的被点击或被触发的位置实现,同时可以记录每个触控操作的发生时间,根据触控操作的发生时间确定触控操作的时间顺序。
步骤S130: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
快捷操作指令是指快速执行某一功能或某一步骤的控制指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快捷操作指令包括已被记录的按所述时间顺序进行的触控操作,即快捷操作指令是与步骤S120中记录到的触控操作和时间顺序完全相同。使得当快捷操作指令被执行时,按照用户在设置模式中,进行的触控操作以及时间顺序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快捷操作指令在被执行时,进行的操作是重复步骤S120中记录的用户操作,而不是执行特定的或被指定的某一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20和步骤S130之间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先进行步骤S120,然后再进行步骤S130。
步骤S140: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第二预设操作是指系统预设的启动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的预设操作,第二预设操作例如可以包括单击、双击或长按操作等,其中长按操作包括等于或多于3次的点击,以及连续按压时间超过时间阈值t的操作,时间阈值t可以是1s、2s、3s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操作可以设置为不常用的操作类型,以免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误关闭设置模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操作可以与第二预设操作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当第二预设操作被执行时,停止记录用户在设置模式下的触控操作和操作顺序,并将快捷操作指令与快捷按钮进行绑定。当有多个快捷按钮时,将快捷操作指令与当前关闭设置模式对应的快捷按钮进行绑定。完成对快捷按钮的设置,这样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快捷按钮完成已设置的快捷操作,更便于使用。
为了便于说明,仅作为一种示例,以下介绍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用户在使用某社交APP时,需要参与某些互动游戏,这些互动游戏需要用户多次滑动手机屏幕,这种操作较为费力,此时用户可以将多次滑动手机屏幕的操作依上述的方法与快捷按钮进行绑定,通过使用快捷操作达到游戏目的,可以节省用户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通过记录用户在设置模式下进行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可以生成对应的快捷操作指令,实现完全由用户自定义设置快捷按钮的功能。这样用户在使用快捷按钮进行操作时,可以针对性的设定快捷操作指令,设置完成后,通过触发快捷按钮,便可以执行对应的快捷操作指令,非常便捷,节省用户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应用程序存在需要更新的问题,而在更新的过程中,应用程序的功能界面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移动、功能变化等。作为一种示例,图3示出了一种应用程序更新前后的界面对比图,其中该应用程序的功能界面A位置发生了移动,此时若按照原先的快捷操作指令进行执行便不能达到对功能界面A进行控制的目的。因此,参阅图4,此时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50:获取所述快捷操作指令指向的目标软件。
目标软件是指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对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软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在所述快捷操作指令被执行时,检测被调起的应用程序,确定所述应用程序为所述目标软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软件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在所述设置模式中的设置过程中,检测被调起的的应用程序,确定所述应用程序为所述目标软件。可以理解,目标软件的确定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60:若所述目标软件被更新,获取所述目标软件的更新日志,根据所述更新日志确定所述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是否发生改变。
检测目标软件是否有更新,若有更新则获取目标软件的更新日志。可以理解,更新日志包括有此次更新所涉及的更新信息。目标软件的更新可以是用户的手动更新,也可以是系统后台的自动更新。
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是指该快捷操作指令所包括的触控操作的执行路径,当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未发生改变时,更新前后,快捷操作指令所对应的操作完全相同。当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发生改变时,更新前后,快捷操作指令所对应的操作不相同。例如: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指向的功能界面A在更新后发生了移动,此时快捷操作指令被执行时是按照原先的触控操作无法触发功能界面A。
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是否发生改变可以根据以下方式进行确定,根据更新日志中的更新信息,确定对应的应用程序在更新后发生了何种变化,进而确定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是否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获取到更新日志后,后台执行快捷操作指令,当不能执行更新前的功能时则可以认定执行路径发生改变。
若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发生改变,执行步骤S170。若未发生改变,则可以不作任何操作。
步骤S170:若所述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发生改变,提示用户重新设定所述快捷操作指令。
提示用户重新设定所述快捷操作指令可以以文字、图形、音频等各种方式发出。在一些实施方式汇中,可以在用户下一次使用快捷按钮时,再向用户发出提示,这样不会影响用户的日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只要应用程序发生了更新,则提示用户重新设定快捷操作指令,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更为便捷快速的提醒用户,可以避免对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判断错误的情形。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目标软件是否更新进行监控,可以确定已绑定的快捷操作指令是否存在执行路径改变的情况,并在执行路径改变后,向用户进行提示,并重新设定快捷操作指令。可以避免软件更新后用户不能及时的知晓,导致快捷按钮的功能不能使用。
参阅图5,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
在用户启动设置模式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当前可能处于待机状态,系统显示的系统界面(即系统桌面)此时,若用户想要针对某一应用程序设定快捷操作指令,会存在以下的情形,例如用户想要在应用程序内重复的进行某一操作,此时仅需要将在应用程序内的操作记录为快捷操作指令,而不需将打开该应用程序这一操作记录进快捷操作指令中。因此执行步骤S220。
步骤S220:检测当前界面是否为系统界面。
可以理解,系统界面是指系统的桌面。检测当前界面是否为系统界面可以通过读取当前界面的界面信息与系统桌面进行比较等方式获得,或者直接通过读取系统数据确定。当当前界面为系统界面时执行步骤S230。
步骤S230: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打开应用程序。
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设置模式下,将开始记录用户的触控操作,提示用户是否打开对应的应用程序。可以理解,提示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形、音频等方式发出。仅作为一种示例,图6示出了一种提示信息的界面图;在该界面图中,当用户选择“是”,则执行步骤S240,若用户选择“否”则执行步骤S250。
步骤S240:若用户选择打开应用程序,记录应用程序打开之后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当用户选择打开应用程序后,仅记录打开应用程序之后进行的触控操作。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240中,可以记录用户打开第一个应用程序之后进行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这样设置之后可以排除(不记录)用户打开应用程序的触控操作,应用于针对特定的应用程序进行的重复操作进行快捷操作指令设定。步骤S240之后执行步骤S260。
步骤S250:若用户选择不打开应用程序,直接记录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当用户选择不打开应用程序后,表明用户希望将所有的触控操作均记录进快捷操作指令中,因此记录用户进行的所有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这样设置之后可以记录用户打开应用程序的触控操作,应用于快速调取特定的应用程序的特定功能界面的操作进行快捷操作指令设定。步骤S250之后执行步骤S260。
步骤S260: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
步骤S270: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步骤S220中,当前界面不为系统界面时,可以直接记录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然后直接执行步骤S260以及步骤S270。
以上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可以对用户开启设置模式时的界面进行确定,进而根据用户的主动选择,确定如何记录用户的触控操作,便于用户设定个性化的快捷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快捷操作指令指向的是支付等操作,这类操作存在极大的安全性问题,因此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因此,可选地,参阅图7,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80: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三预设操作。
第三预设操作是指用户进行的与系统预设的启动快捷按钮的预设操作相同的操作,第三预设操作例如可以包括单击、双击或长按操作等,其中长按操作包括等于或多于3次的点击,以及连续按压时间超过时间阈值t的操作,时间阈值t可以是1s、2s、3s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预设操作可以设置为与第一预设操作以及第二预设操作不同的方式,以免用户使用快捷功能的同时,触发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当第三预设操作被执行时,系统将自动执行快捷操作指令。
可以理解,当快捷操作指令被执行时,是按照已记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来执行的。
步骤S290:获取指定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
身份验证信息可以是可以是字符或字符串、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等,其中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可以是指纹信息、面部特征识别信息、虹膜识别信息、视网膜识别信息、静脉识别信息等。身份验证信息可以由对应的采集模块进行采集。
步骤S300:若所述身份验证信息与预设认证信息匹配,执行所述快捷操作指令。
预设认证信息是由用户预先输入的认证信息,例如指纹信息等。预设认证信息可以存储于电子设备本地,也可以存储于服务器。
当匹配成功后,表明当前触发快捷按钮的操作是由用户触发的,因此执行快捷操作指令。若所述身份验证信息与预设认证信息不匹配,不执行快捷操作指令,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发出报警信息。
为了防止每次执行快捷按钮对应的快捷操作指令,都进行身份验证,可以在步骤S230或者步骤S240中,由用户选择该快捷操作指令是否需要身份验证,若需要,则执行步骤S280-S300,若不需要,当步骤S80执行后,则直接执行快捷操作指令。
仅作为一种示例,给出一种步骤S280-S300的应用场景:对于老年人用户而言,使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操作难题,由于老年人在操作时较难快速的找准电子设备的支付界面,使用不便。此时,可以由用户的家人或朋友等帮助设置快捷按钮,将快捷按钮对应的快捷操作指令指向为调出支付界面,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快速的打开支付界面,使用非常方便。当用户触发快捷按钮时,便可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保证支付过程的安全性。
参阅图8,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
在用户启动设置模式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当前可能处于使用状态,此时,用户可能正在使用电子设备的某个功能或者正在使用某个应用程序1,而用户想要设置的快捷操作指令可能是针对应用程序2的,此时用户在进行设置时,可能会将退出应用程序1的触控操作记录进快捷操作指令中。因此,执行步骤S320。
步骤S320:检测当前界面是否为应用程序界面。
其中,应用程序界面是指电子设备安装的应用程序的界面,检测当前界面是否为应用程序界面可以通过读取当前界面的界面信息与系统桌面进行比较,若非系统桌面则为应用程序界面,或者直接通过读取系统数据确定。当当前界面为应用程序界面时执行步骤S330。
步骤S330: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关闭应用程序。
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设置模式下,将开始记录用户的触控操作,提示用户是否关闭当前的应用程序。可以理解,提示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形、音频等方式发出。仅作为一种示例,图9示出了一种提示信息的界面图;在该界面图中,当用户选择“是”,则执行步骤S240,若用户选择“否”则执行步骤S250。
步骤S340:若用户选择关闭应用程序,记录应用程序关闭之后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用户选择关闭当前应用程序后,仅记录关闭应用程序之后进行的触控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用户选择关闭当前应用程序后,仅记录关闭应用程序之后,再打开另一应用程序之后进行的触控操作。这样设置之后可以排除(不记录)用户关闭非目标应用程序的触控操作,应用于针对特定的应用程序进行的操作进行快捷操作指令设定。步骤S340之后执行步骤S360。
步骤S350:若用户选择不关闭应用程序,直接记录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当用户选择不关闭应用程序后,表明用户希望记录对当前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操作指令,因此记录用户进行的所有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应用于快速调取特定的应用程序的特定功能界面的操作进行快捷操作指令设定。步骤S350之后执行步骤S360。
步骤S360: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
步骤S370: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可以对用户开启设置模式时的界面进行确定,进而根据用户的主动选择,确定如何记录用户的触控操作,便于用户设定个性化的快捷操作。
参阅图10,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装置400,包括设置模式启动模块410、检测模块420、快捷操作指令生成模块430以及绑定模块440。
其中,设置模式启动模块410用于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
检测模块420用于检测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顺序。在一些方式中,参阅图11,检测模块420可以包括界面确认模块421、显示模块422以及记录模块423,其中,界面确认模块421用于检测当前界面是否为系统界面。显示模块422用于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打开应用程序。记录模块423用于在用户选择打开应用程序时,记录应用程序打开之后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记录模块423还用于用户选择不打开应用程序时,直接记录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界面确认模块421用于检测当前界面是否为应用程序界面。显示模块422用于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关闭应用程序。记录模块423用于在用户选择关闭应用程序时,记录应用程序关闭之后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进一步的,记录模块423还可以用于在用户选择不关闭应用程序时,直接记录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快捷操作指令生成模块430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
绑定模块440用于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2,电子设备快捷操作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目标软件获取模块450、执行路径确定模块460以及提示模块470,其中,目标软件获取模块450用于获取所述快捷操作指令指向的目标软件。执行路径确定模块460用于在所述目标软件被更新时,获取所述目标软件的更新日志,根据所述更新日志确定所述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是否发生改变。提示模块470用于在所述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发生改变时,提示用户重新设定所述快捷操作指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阅图13,基于上述的电子设备的快捷操作方法、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可以执行前述电子设备的解锁方法的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相互耦合的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302、存储器304、指纹模块306、摄像模组310以及屏幕312。其中,该存储器304中存储有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内容的程序,而处理器302可以执行该存储器304中存储的程序。
其中,处理器302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302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4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4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302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302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02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304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304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04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1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所述指纹模块306可以用于采集、认证用户的指纹信息等等。所述网络模块306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指纹模块可以是光学指纹模组也可以是电容式指纹模组。
摄像模组310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识别信息,以使处理器302从标识图像中识别出面部特征识别信息并用作密码信息。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310可以替换成其他的例如用于采集显示屏输入的字符或字符串的传感器等。
屏幕312可以是LCD屏、LED屏、OLED屏等各种显示屏,并且,屏幕312是触控屏幕并可用于触控输入。电子设备100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快捷按钮314,快捷按钮314结合于电子设备100的壳体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与处理器302进行连接。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等。电子设备10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100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8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8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8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设置触控屏幕以及快捷按钮,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
记录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
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包括:
检测当前界面是否为系统界面,
若是,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打开应用程序;
若用户选择打开应用程序,记录应用程序打开之后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提示信息后,还包括:
若用户选择不打开应用程序,直接记录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捷按键为实体按键;
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包括单击、双击或长按操作;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操作包括单击、双击或长按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三预设操作,执行所述快捷操作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三预设操作,执行所述快捷操作指令,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三预设操作;
获取指定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
若所述身份验证信息与预设认证信息匹配,执行所述快捷操作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快捷操作指令指向的目标软件;
若所述目标软件被更新,获取所述目标软件的更新日志,根据所述更新日志确定所述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是否发生改变;
若所述快捷操作指令的执行路径发生改变,提示用户重新设定所述快捷操作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快捷操作指令指向的目标软件,包括:在所述快捷操作指令被执行时,检测被调起的应用程序,确定所述应用程序为所述目标软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包括:
检测当前界面是否为应用程序界面,
若是,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关闭当前应用程序;
若用户选择关闭应用程序,记录应用程序关闭之后用户对所述触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以及操作顺序。
10.一种电子设备快捷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触控屏幕和快捷按钮,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模式启动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一预设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顺序;
快捷操作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
绑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第二预设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触控屏幕和快捷按钮,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以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操作,启动所述快捷按钮的设置模式;
检测用户在所述设置模式下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顺序;
根据所述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生成快捷操作指令;
响应于用户作用于所述快捷按钮的操作,结束所述设置模式,将所述快捷操作指令与所述快捷按钮绑定。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70750.XA 2019-08-20 2019-08-20 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15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0750.XA CN110515533B (zh) 2019-08-20 2019-08-20 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0750.XA CN110515533B (zh) 2019-08-20 2019-08-20 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5533A true CN110515533A (zh) 2019-11-29
CN110515533B CN110515533B (zh) 2021-09-14

Family

ID=68626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0750.XA Active CN110515533B (zh) 2019-08-20 2019-08-20 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553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7108A (zh) * 2020-06-28 2020-10-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标签生成方法、应用界面显示方法以及装置
CN112000262A (zh) * 2020-08-03 2020-11-27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重复用户操作的方法与系统
CN112386913A (zh) * 2020-12-03 2021-02-2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中快捷操作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13556596A (zh) * 2021-07-01 2021-10-2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快捷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0437A (zh) * 2021-09-13 2021-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提示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3900621A (zh) * 2021-11-09 2022-01-07 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指令处理方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109525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快捷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9328A1 (en) * 2010-12-16 2012-06-21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Handlebar audio controls
CN104850325A (zh) * 2015-05-21 2015-08-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应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75257A (zh) * 2016-12-30 2017-05-3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操作模式生成的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
CN106843675A (zh) * 2016-12-26 2017-06-13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快捷方式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8108213A (zh) * 2017-12-08 2018-06-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令集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8121573A (zh) * 2016-11-28 2018-06-05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9328A1 (en) * 2010-12-16 2012-06-21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Handlebar audio controls
CN104850325A (zh) * 2015-05-21 2015-08-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应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21573A (zh) * 2016-11-28 2018-06-05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和装置
CN106843675A (zh) * 2016-12-26 2017-06-13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快捷方式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6775257A (zh) * 2016-12-30 2017-05-3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操作模式生成的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
CN108108213A (zh) * 2017-12-08 2018-06-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令集执行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7108A (zh) * 2020-06-28 2020-10-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标签生成方法、应用界面显示方法以及装置
CN112000262A (zh) * 2020-08-03 2020-11-27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重复用户操作的方法与系统
CN112000262B (zh) * 2020-08-03 2022-05-24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重复用户操作的方法与系统
CN112386913A (zh) * 2020-12-03 2021-02-2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中快捷操作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12386913B (zh) * 2020-12-03 2024-04-12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中快捷操作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13556596A (zh) * 2021-07-01 2021-10-2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快捷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0437A (zh) * 2021-09-13 2021-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提示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3900621A (zh) * 2021-11-09 2022-01-07 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指令处理方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109525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快捷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5533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5533A (zh) 电子设备快捷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335226B (zh) 使用部分指纹的指纹注册
TWI679552B (zh) 解鎖控制方法及移動終端
EP294504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playing music i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02663A (zh) 指纹验证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05393206A (zh) 用于锁屏上动作的用户定义的快捷方式
KR20180067587A (ko) 지문 식별을 사용하는 조작 방법 및 장치, 및 모바일 단말
WO2019014859A1 (zh) 一种多任务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918760A (zh) 具有多个指纹感测模式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100052378A (ko) 휴대 단말기의 모션 입력 장치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CN105045495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45291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8476257A (zh) 电子设备和管理其应用程序的方法
US20230234537A1 (en) Mobile key enrollment and use
CN107850982A (zh) 屏幕操作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US11643048B2 (en) Mobile key enrollment and use
CN106775972B (zh) 一种应用信息的提示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29214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CN109407833A (zh) 操控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4611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369017A (zh) 快捷支付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119243A (zh) 指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5867794A (zh) 一种锁屏壁纸相关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4035764A (zh) 对象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7000344A1 (zh)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操作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