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7906A - 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7906A
CN110507906A CN201910131990.5A CN201910131990A CN110507906A CN 110507906 A CN110507906 A CN 110507906A CN 201910131990 A CN201910131990 A CN 201910131990A CN 110507906 A CN110507906 A CN 110507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s
pin
connection
puls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19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7906B (zh
Inventor
廖永乐
李志青
陈应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Happy Hear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Happy Hear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Happy Hear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Happy Hear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319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7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7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7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7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7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26Head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53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vagal stim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电源、微处理器、升压电路、脉冲驱动电路、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微处理器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升压电路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控制脉冲驱动电路输出非隔离分时双路双耳刺激波形到左耳电极对以及右耳电极对。相对双路双耳隔离耳迷走神经刺激而言,在不影响有效刺激、保证双路刺激信号不通过大脑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减小体积、保证刺激波形的完整性、提高电池使用效率,并且引入新的刺激可调节参数‑‑双路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来优化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背景技术
电刺激迷走神经可用于治疗抑郁、癫痫、肥胖、焦虑、失眠、偏头痛、糖尿病等疾病。耳部耳甲区和外耳道有迷走神经唯一体表分支。研究发现经皮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和刺激迷走神经颈部分支具有同等疗效。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多为单路单耳刺激,单路单耳刺激,刺激疗效虽然不错,但是和双路双耳刺激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双路双耳刺激设备由于需要电气隔离(使用变压器隔离,防止电流从左耳到右耳经过大脑导致不可控后果),设备体积较大,而且刺激效率较低,其刺激波形尤其是含直流分量的方波脉冲波形,波形畸变较为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电源、微处理器、升压电路、脉冲驱动电路、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微处理器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升压电路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控制脉冲驱动电路输出非隔离分时双路双耳刺激波形到左耳电极对以及右耳电极对,通过分时启动左、右耳刺激脉冲,保证左耳电极对有刺激脉冲的时候,右耳电极对无刺激脉冲;或者右耳有刺激脉冲的时候,左耳电极对无刺激脉冲,实现非隔离双路双耳刺激。
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左耳刺激脉冲为:先输出左耳刺激脉冲高电平T1,T1持续时间约为100us~1000us,优选为250us;紧接着的是零电平等待时间T2,T2持续时间约为20us~1000us,之后紧接着的是平衡负脉冲时间T3,T3持续时间和T1保持电荷平衡关系,之后紧接着的是零电平间歇时间T5,T5持续时间和刺激频率相关,一个刺激周期内,剩下的时间都为T5持续时间,依次循环,一个刺激周期时间(T1+T2+T3+T5)约为200ms~500ms,即频率约为1Hz~100Hz;在左耳刺激时序T3之后经过T4时间,T4持续时间约为10us~1000ms,启动右耳刺激脉冲,先输出右耳刺激脉冲高电平T1,T1持续时间约为100us~1000us,优选为250us;紧接着的是零电平等待时间T2,T2持续时间约为20us~1000us,之后紧接着的是平衡负脉冲时间T3,T3持续时间和T1保持电荷平衡关系,之后紧接着的是零电平间歇时间T5,一个刺激周期内,剩下的时间都为T5持续时间,依次循环,一个刺激周期时间(T1+T2+T3+T5)约为200ms~500ms,即频率约为1Hz~100Hz;左耳、右耳刺激脉冲输出先后时序可互换。
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微处理器101用来检测电源电量,控制升压电路以及检测升压电路运行状态。
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还包括按键输入模块,微处理器还用来接受按键输入模块的输入刺激参数;包括刺激波形、频率、脉冲宽度、刺激强度。
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微处理器还用来接受按键输入模块的以下输入刺激参数:零电平等待时间设置和双路间隔时间设置;零电平等待时间设置,用于保证有效刺激信号已经传递出去,避免负中和脉冲产生的阻塞效应;双路间隔时间设置,用于调整双路刺激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同的间隔时间会引起不同的神经冲动,从而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所述升压电路,采用pwm控制升压电路,或者专用IC升压电路,用于把电源电压升压到目标电压,用来给脉冲驱动电路提供足够的电场能量,经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把电场能量传递给耳部皮下迷走神经。
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所述微处理器采用低功耗单片机或者DSP或者其他微处理器。
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微控制器采用新唐低功耗单片机NANO120SE3BN,该单片机通过输入ADC检测电池电压和升压状态,通过PWM控制升压电路电压达到100V,通过4个I/O口采集按键输入模块的输入参数,并且控制脉冲电流经DAC转换后驱动脉冲驱动电路输出对应波形的脉冲电流,经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到耳部皮下迷走神经。
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脉冲驱动电路包括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之间无变压器隔离。
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100V电压由升压电路产生,+100V连接D17的2管脚和D20的2管脚分别给第1路输出和第2路输出供电;D17的1管脚连接R23的2管脚、Q1的2管脚、Q9的2管脚以及R25的2管脚;R23的1管脚连接R81的2管脚和Q1的1管脚;R81的1管脚连接Q23的3管脚;Q23的1管脚连接Q27的3管脚和R69的2管脚;R69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23的2管脚连接Q27的1管脚和R93的2管脚;R93的2管脚和Q27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9的1管脚连接R25的1管脚以及R82的1管脚;R82的2管脚连接Q21的3管脚;Q21的1管脚连接R27的2管脚以及Q28的3管脚;Q28的1管脚连接21的2管脚以及R94的2管脚;R94的1管脚和Q 28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4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1的3管脚连接D18的2管脚;Q9的3管脚连接D19的2管脚;D18的1管脚连接Q25的3管脚、R95的2管脚以及L1的1管脚;D19的1管脚连接Q22的3管脚、R86的2管脚以及L7的2管脚;Q25的1管脚连接R84的2管脚;R84的1管脚连接R89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3管脚;R89的1管脚接地;U4的5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4管脚连接DA0网络;Q22的1管脚连接R31的2管脚;R31的1管脚连接R83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2管脚;R83的1管脚接地;U4的13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1管脚连接DA0网络;R95的1管脚连接R96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96的1管脚连接R85的1管脚后接地;R85的2管脚连接Q25的2管脚;R86的1管脚连接R87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87的1管脚连接R48的1管脚后接地;R48的2管脚连接Q22的2管脚;L7的1管脚连接C15的1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L1的2管脚连接C15的2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此为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其中OUT1+、OUT1-、OUT11+、OUT11-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产生脉冲波形;DA0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输出电流强度;OUTPUT1+DET和OUTPUT1-DET网络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采集第1路输出电极和皮肤接触信息;OUTPUT1+网络和OUTPUT1-网络为第1路电极输出的高压脉冲刺激信号。
D20的1管脚连接R91的2管脚、Q29的2管脚、Q30的2管脚以及R92的2管脚;R91的1管脚连接R101的2管脚和Q29的1管脚;R101的1管脚连接Q33的3管脚;Q33的1管脚连接Q35的3管脚和R100的2管脚;R100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33的2管脚连接Q35的1管脚和R109的2管脚;R109的2管脚和Q35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30的1管脚连接R92的1管脚以及R102的1管脚;R102的2管脚连接Q31的3管脚;Q31的1管脚连接R97的2管脚以及Q36的3管脚;Q31的2管脚连接Q36的1管脚以及R110的2管脚;R110的1管脚和Q 36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7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29的3管脚连接D21的2管脚;Q30的3管脚连接D22的2管脚;D21的1管脚连接Q34的3管脚、R111的2管脚以及L8的1管脚;D22的1管脚连接Q32的3管脚、R106的2管脚以及L9的2管脚;Q34的1管脚连接R104的2管脚;R104的1管脚连接R108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6的3管脚;R108的1管脚接地;U6的5管脚连接OUT22-网络;U6的4管脚连接DA1网络;Q32的1管脚连接R98的2管脚;R98的1管脚连接R103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6的2管脚;R103的1管脚接地;U6的13管脚连接OUT22+网络;U6的1管脚连接DA1网络;R111的1管脚连接R112的2管脚以及OUTPUT2+DET网络;R105的1管脚连接R112的1管脚后接地;R105的2管脚连接Q34的2管脚;R106的1管脚连接R107的2管脚以及OUTPUT2-DET网络;R107的1管脚连接R99的1管脚后接地;R99的2管脚连接Q32的2管脚;L9的1管脚连接C16的1管脚以及OUTPUT2+网络;L8的2管脚连接C16的2管脚以及OUTPUT2-网络;此为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其中OUT2+、OUT2-、OUT22+、OUT22-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产生脉冲波形;DA1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输出电流强度;OUTPUT2+DET和OUTPUT2-DET网络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采集第2路输出电极和皮肤接触信息;OUTPUT2+网络和OUTPUT2-网络为第2路电极输出的高压脉冲刺激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不需要使用变压器进行隔离就能实现双耳双路刺激耳迷走神经,相对单耳单路耳迷走神经刺激仪而言,在不影响其便携性的前提下,增加有效刺激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相对双路双耳隔离耳迷走神经刺激而言,在不影响有效刺激、保证双路刺激信号不通过大脑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减小体积、保证刺激波形的完整性、提高电池使用效率,并且引入新的刺激可调节参数--双路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来优化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非隔离双路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路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时序和波形;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实例的脉冲驱动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实例的pwm升压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实例的双路分时刺激脉冲的控制流程图;
图6为双路分时刺激参数设置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实例的非隔离双路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如图1所示:包括微处理器101、液晶显示102、按键输入103、电池104、升压电路105、脉冲驱动电路106以及左耳电极对107和右耳电极对108。电池104采用3.7V可充电锂电池,微控制器101采用新唐低功耗单片机NANO120SE3BN,该单片机通过输入ADC检测电池电压和升压状态,通过PWM控制升压电路105电压达到100V,通过4个I/O口采集按键输入103的输入参数,处理后通过EBI接口输出到液晶显示102上面,并且控制脉冲电流经DAC转换后驱动脉冲驱动电路106输出对应波形的脉冲电流,经左耳电极对107和右耳电极对108到耳部皮下迷走神经。
本实施实例的脉冲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之间无变压器隔离;+100V电压由升压电路产生,+100V连接D17的2管脚和D20的2管脚分别给第1路输出和第2路输出供电;D17的1管脚连接R23的2管脚、Q1的2管脚、Q9的2管脚以及R25的2管脚;R23的1管脚连接R81的2管脚和Q1的1管脚;R81的1管脚连接Q23的3管脚;Q23的1管脚连接Q27的3管脚和R69的2管脚;R69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23的2管脚连接Q27的1管脚和R93的2管脚;R93的2管脚和Q27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9的1管脚连接R25的1管脚以及R82的1管脚;R82的2管脚连接Q21的3管脚;Q21的1管脚连接R27的2管脚以及Q28的3管脚;Q28的1管脚连接21的2管脚以及R94的2管脚;R94的1管脚和Q 28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4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1的3管脚连接D18的2管脚;Q9的3管脚连接D19的2管脚;D18的1管脚连接Q25的3管脚、R95的2管脚以及L1的1管脚;D19的1管脚连接Q22的3管脚、R86的2管脚以及L7的2管脚;Q25的1管脚连接R84的2管脚;R84的1管脚连接R89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3管脚;R89的1管脚接地;U4的5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4管脚连接DA0网络;Q22的1管脚连接R31的2管脚;R31的1管脚连接R83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2管脚;R83的1管脚接地;U4的13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1管脚连接DA0网络;R95的1管脚连接R96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96的1管脚连接R85的1管脚后接地;R85的2管脚连接Q25的2管脚;R86的1管脚连接R87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87的1管脚连接R48的1管脚后接地;R48的2管脚连接Q22的2管脚;L7的1管脚连接C15的1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L1的2管脚连接C15的2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此为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其中OUT1+、OUT1-、OUT11+、OUT11-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产生脉冲波形;DA0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输出电流强度;OUTPUT1+DET和OUTPUT1-DET网络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采集第1路输出电极和皮肤接触信息;OUTPUT1+网络和OUTPUT1-网络为第1路电极输出的高压脉冲刺激信号。
D20的1管脚连接R91的2管脚、Q29的2管脚、Q30的2管脚以及R92的2管脚;R91的1管脚连接R101的2管脚和Q29的1管脚;R101的1管脚连接Q33的3管脚;Q33的1管脚连接Q35的3管脚和R100的2管脚;R100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33的2管脚连接Q35的1管脚和R109的2管脚;R109的2管脚和Q35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30的1管脚连接R92的1管脚以及R102的1管脚;R102的2管脚连接Q31的3管脚;Q31的1管脚连接R97的2管脚以及Q36的3管脚;Q31的2管脚连接Q36的1管脚以及R110的2管脚;R110的1管脚和Q 36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7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29的3管脚连接D21的2管脚;Q30的3管脚连接D22的2管脚;D21的1管脚连接Q34的3管脚、R111的2管脚以及L8的1管脚;D22的1管脚连接Q32的3管脚、R106的2管脚以及L9的2管脚;Q34的1管脚连接R104的2管脚;R104的1管脚连接R108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6的3管脚;R108的1管脚接地;U6的5管脚连接OUT22-网络;U6的4管脚连接DA1网络;Q32的1管脚连接R98的2管脚;R98的1管脚连接R103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6的2管脚;R103的1管脚接地;U6的13管脚连接OUT22+网络;U6的1管脚连接DA1网络;R111的1管脚连接R112的2管脚以及OUTPUT2+DET网络;R105的1管脚连接R112的1管脚后接地;R105的2管脚连接Q34的2管脚;R106的1管脚连接R107的2管脚以及OUTPUT2-DET网络;R107的1管脚连接R99的1管脚后接地;R99的2管脚连接Q32的2管脚;L9的1管脚连接C16的1管脚以及OUTPUT2+网络;L8的2管脚连接C16的2管脚以及OUTPUT2-网络;此为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其中OUT2+、OUT2-、OUT22+、OUT22-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产生脉冲波形;DA1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输出电流强度;OUTPUT2+DET和OUTPUT2-DET网络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采集第2路输出电极和皮肤接触信息;OUTPUT2+网络和OUTPUT2-网络为第2路电极输出的高压脉冲刺激信号。
本实施实例的升压电路,如图4所示,电池供电+VBAT连接L14的1管脚,L14的2管脚连接Q53的3管脚以及D29的2管脚;D29的1管脚连接C21的1管脚、C33的1管脚R150的2管脚以及R152的2管脚;R152的2管脚连接输出+100V网络,给脉冲驱动电路供电;R150的1管脚连接R151的2管脚到DET-I1网络,微控制器单片机NANO120SE3BN通过DET-I1网络采集升压状态信息;R151的1管脚连接C33的2管脚、C21的2管脚、Q53的2管脚以及C32的1管脚到地;Q53的1管脚连接C32的2管脚以及R149的2管脚;R149的1管脚连接PWM网络;微控制器单片机NANO120SE3BN通过PWM网络控制升压电压。
一个双路分时刺激脉冲输出控制从步骤201开始,首先执行步骤202根据初始化I/O硬件资源和定时器,接下来执行步骤203输出第1路高电平脉冲;接下来执行步骤204判断第一路高电平持续时间是否等于设定时间T1;如果不等于则在步骤204继续等待,否则执行步骤205输出第1路零电平;接下来执行步骤206判断第1路零电平持续时间是否等于设定时间T2;如果不等于则在步骤206继续等待,否则执行步骤207输出第1路负中和脉冲;接下来执行步骤208判断第1路负中和脉冲持续时间是否等于设定时间T3;如果不等于则在步骤207继续等待,否则执行步骤209关闭第1路输出;接下来执行步骤210判断第1路输出关闭到第2路输出高电平之间的等待持续时间是否等于设定时间T4;如果不等于则在步骤210继续等待,否则执行步骤211输出第2路负高电平脉冲;接下来执行步骤212判断第2路高电平持续时间是否等于设定时间T1;如果不等于则在步骤212继续等待,否则执行步骤213输出第2路零电平;接下来执行步骤214判断第2路零电平持续时间是否等于设定时间T2;如果不等于则在步骤214继续等待,否则执行步骤215输出第2路负中和脉冲;接下来执行步骤216判断第2路负中和脉冲持续时间是否等于设定时间T3;如果不等于则在步骤216继续等待,否则执行步骤217关闭第2路输出;接下来等待第1路脉冲关闭后的间歇时间是否等于设定时间T5,如果不等于则在步骤218继续等待,否则执行步骤219一个双路分时刺激脉冲周期结束。
本实施实例的非隔离双路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参数设置如图6所示,在常规的刺激时间设置、刺激频率设置和刺激强度设置基础上,扩展了2个优化治疗效果的参数:零电平等待时间设置和双路间隔时间设置;零电平等待时间设置,主要用于保证有效刺激信号以及传递出去,避免负中和脉冲产生的阻塞效应;针对患者不同的神经反应速度,调整此参数有利于差异化治疗;双路间隔时间设置,主要用于调整双路刺激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同的间隔时间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神经冲动,从而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微处理器、升压电路、脉冲驱动电路、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微处理器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升压电路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控制脉冲驱动电路输出非隔离分时双路双耳刺激波形到左耳电极对以及右耳电极对,通过分时启动左、右耳刺激脉冲,保证左耳电极对有刺激脉冲的时候,右耳电极对无刺激脉冲;或者右耳有刺激脉冲的时候,左耳电极对无刺激脉冲,实现非隔离双路双耳刺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左耳刺激脉冲为:先输出左耳刺激脉冲高电平T1,T1持续时间为100us~1000us,优选为250us;紧接着的是零电平等待时间T2,T2持续时间为20us~1000us,之后紧接着的是平衡负脉冲时间T3,T3持续时间和T1保持电荷平衡关系,之后紧接着的是零电平间歇时间T5,T5持续时间和刺激频率相关,一个刺激周期内,剩下的时间都为T5持续时间,依次循环,一个刺激周期时间T1+T2+T3+T5为200ms~500ms,即频率约为1Hz~100Hz;在左耳刺激时序T3之后经过T4时间,T4持续时间为10us~1000ms,启动右耳刺激脉冲,先输出右耳刺激脉冲高电平T1,T1持续时间为100us~1000us,优选为250us;紧接着的是零电平等待时间T2,T2持续时间为20us~1000us,之后紧接着的是平衡负脉冲时间T3,T3持续时间和T1保持电荷平衡关系,之后紧接着的是零电平间歇时间T5,一个刺激周期内,剩下的时间都为T5持续时间,依次循环,一个刺激周期时间T1+T2+T3+T5为200ms~500ms,即频率约为1Hz~100Hz;左耳、右耳刺激脉冲输出先后时序可互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用来检测电源电量,控制升压电路以及检测升压电路运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键输入模块,微处理器还用来接受按键输入模块的输入刺激参数;包括刺激波形、频率、脉冲宽度、刺激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还用来接受按键输入模块的以下输入刺激参数:零电平等待时间设置和双路间隔时间设置;零电平等待时间设置,用于保证有效刺激信号已经传递出去,避免负中和脉冲产生的阻塞效应;双路间隔时间设置,用于调整双路刺激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同的间隔时间会引起不同的神经冲动,从而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采用pwm控制升压电路,或者专用IC升压电路,用于把电源电压升压到目标电压,用来给脉冲驱动电路提供足够的电场能量,经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把电场能量传递给耳部皮下迷走神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采用低功耗单片机或者DSP或者其他微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微控制器采用新唐低功耗单片机NANO120SE3BN,该单片机通过输入ADC检测电池电压和升压状态,通过PWM控制升压电路电压达到100V,通过4个I/O口采集按键输入模块的输入参数,并且控制脉冲电流经DAC转换后驱动脉冲驱动电路输出对应波形的脉冲电流,经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到耳部皮下迷走神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脉冲驱动电路包括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之间无变压器隔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其特征在于,+100V电压由升压电路产生,+100V连接D17的2管脚和D20的2管脚分别给第1路输出和第2路输出供电;D17的1管脚连接R23的2管脚、Q1的2管脚、Q9的2管脚以及R25的2管脚;R23的1管脚连接R81的2管脚和Q1的1管脚;R81的1管脚连接Q23的3管脚;Q23的1管脚连接Q27的3管脚和R69的2管脚;R69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23的2管脚连接Q27的1管脚和R93的2管脚;R93的2管脚和Q27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9的1管脚连接R25的1管脚以及R82的1管脚;R82的2管脚连接Q21的3管脚;Q21的1管脚连接R27的2管脚以及Q28的3管脚;Q28的1管脚连接Q21的2管脚以及R94的2管脚;R94的1管脚和Q 28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4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1的3管脚连接D18的2管脚;Q9的3管脚连接D19的2管脚;D18的1管脚连接Q25的3管脚、R95的2管脚以及L1的1管脚;D19的1管脚连接Q22的3管脚、R86的2管脚以及L7的2管脚;Q25的1管脚连接R84的2管脚;R84的1管脚连接R89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3管脚;R89的1管脚接地;U4的5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4管脚连接DA0网络;Q22的1管脚连接R31的2管脚;R31的1管脚连接R83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2管脚;R83的1管脚接地;U4的13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1管脚连接DA0网络;R95的1管脚连接R96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96的1管脚连接R85的1管脚后接地;R85的2管脚连接Q25的2管脚;R86的1管脚连接R87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87的1管脚连接R48的1管脚后接地;R48的2管脚连接Q22的2管脚;L7的1管脚连接C15的1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L1的2管脚连接C15的2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此为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其中OUT1+、OUT1-、OUT11+、OUT11-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产生脉冲波形;DA0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输出电流强度;OUTPUT1+DET和OUTPUT1-DET网络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采集第1路输出电极和皮肤接触信息;OUTPUT1+网络和OUTPUT1-网络为第1路电极输出的高压脉冲刺激信号。
D20的1管脚连接R91的2管脚、Q29的2管脚、Q30的2管脚以及R92的2管脚;R91的1管脚连接R101的2管脚和Q29的1管脚;R101的1管脚连接Q33的3管脚;Q33的1管脚连接Q35的3管脚和R100的2管脚;R100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33的2管脚连接Q35的1管脚和R109的2管脚;R109的2管脚和Q35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30的1管脚连接R92的1管脚以及R102的1管脚;R102的2管脚连接Q31的3管脚;Q31的1管脚连接R97的2管脚以及Q36的3管脚;Q31的2管脚连接Q36的1管脚以及R110的2管脚;R110的1管脚和Q 36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7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29的3管脚连接D21的2管脚;Q30的3管脚连接D22的2管脚;D21的1管脚连接Q34的3管脚、R111的2管脚以及L8的1管脚;D22的1管脚连接Q32的3管脚、R106的2管脚以及L9的2管脚;Q34的1管脚连接R104的2管脚;R104的1管脚连接R108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6的3管脚;R108的1管脚接地;U6的5管脚连接OUT22-网络;U6的4管脚连接DA1网络;Q32的1管脚连接R98的2管脚;R98的1管脚连接R103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6的2管脚;R103的1管脚接地;U6的13管脚连接OUT22+网络;U6的1管脚连接DA1网络;R111的1管脚连接R112的2管脚以及OUTPUT2+DET网络;R105的1管脚连接R112的1管脚后接地;R105的2管脚连接Q34的2管脚;R106的1管脚连接R107的2管脚以及OUTPUT2-DET网络;R107的1管脚连接R99的1管脚后接地;R99的2管脚连接Q32的2管脚;L9的1管脚连接C16的1管脚以及OUTPUT2+网络;L8的2管脚连接C16的2管脚以及OUTPUT2-网络;此为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其中OUT2+、OUT2-、OUT22+、OUT22-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产生脉冲波形;DA1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输出电流强度;OUTPUT2+DET和OUTPUT2-DET网络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采集第2路输出电极和皮肤接触信息;OUTPUT2+网络和OUTPUT2-网络为第2路电极输出的高压脉冲刺激信号。
CN201910131990.5A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Active CN110507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1990.5A CN110507906B (zh)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1990.5A CN110507906B (zh)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7906A true CN110507906A (zh) 2019-11-29
CN110507906B CN110507906B (zh) 2024-03-29

Family

ID=68622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1990.5A Active CN110507906B (zh)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790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9496A (zh) * 2005-10-20 2006-07-12 上海交通大学 双耳交替刺激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描记装置
CN102179001A (zh) * 2011-04-25 2011-09-14 暨南大学 一种基于脑电图生物反馈的睡眠治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30404A (zh) * 2017-02-27 2017-05-31 马玉珂 一种全新型多工作波长的耳机式激光保健治疗仪
CN207323839U (zh) * 2016-12-26 2018-05-08 江西心之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隔离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9496A (zh) * 2005-10-20 2006-07-12 上海交通大学 双耳交替刺激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描记装置
CN102179001A (zh) * 2011-04-25 2011-09-14 暨南大学 一种基于脑电图生物反馈的睡眠治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7323839U (zh) * 2016-12-26 2018-05-08 江西心之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隔离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CN106730404A (zh) * 2017-02-27 2017-05-31 马玉珂 一种全新型多工作波长的耳机式激光保健治疗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7906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5057B (zh) 一种电针刺激智能塑身内衣系统
CN103691059B (zh) 基于角度信息与肌电信号反馈控制的电刺激康复装置及方法
CN105536142B (zh) 一种智能电针仪
CN101390809B (zh) 单穴位电针装置
CN108273191A (zh) 能避免过度刺激神经元的脑神经刺激装置
CN103212157A (zh) 双极性通用神经电刺激仪
CN100525854C (zh) 智能型瘫痪病人辅助康复系统
CN109718470A (zh) 一种入耳式无创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其脉冲输出方法
US20150142079A1 (en) Method for stimulating facial muscles
CN201431704Y (zh) 基于人体行走模式的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装置
CN109173049B (zh) 听力障碍疾患耳内电子脉冲治疗仪
CN201537319U (zh) 肌电反馈式电刺激仪
CN111317660A (zh) 一种肌电检测电针设备及肌电检测方法
CN110507906A (zh) 一种非隔离双路双耳分时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CN109603006A (zh) 基于脑电特定频率的幅值、相位可控的反馈电刺激平台
CN203183521U (zh) 双极性通用神经电刺激仪
CN106344392A (zh) 一种物理治疗仪
CN209075857U (zh) 听力障碍疾患耳内电子脉冲治疗仪
CN205307611U (zh) 疼痛治疗装置
CN209734757U (zh) 一种脉冲驱动电路及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CN105816957A (zh) 肌群动态电刺激集成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370339B (zh) 基于机器学习的手部刺激训练装置的实现方法
CN202446672U (zh) 一种可输出多种波形的电刺激治疗仪
CN112245812A (zh) 一种带有自保护功能的能量理疗仪
CN104485926B (zh) 一种用于微电流治疗的超射波形发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