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6680A - 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6680A
CN110506680A CN201910762796.7A CN201910762796A CN110506680A CN 110506680 A CN110506680 A CN 110506680A CN 201910762796 A CN201910762796 A CN 201910762796A CN 110506680 A CN110506680 A CN 110506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water mussel
mussel
data
freshwater
br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27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品红
莫亚琼
韩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9107627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66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6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6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A01K61/56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for pearl produ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7/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weighing material of special form or proper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属于珍珠蚌选育领域,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多个养殖基地中选择良种亲蚌,然后将选出的繁育亲蚌分为多组分别吊养在多个繁殖池中进行繁殖,蚌生长,培养期间测量蚌苗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根据上述数据筛选优秀蚌苗出池,出池后的蚌苗转移至培育池中继续培育至成熟,在接珠期和成熟前期阶段时抽取培育池中的蚌进行测量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最后根据上述蚌各阶段所测量到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最优蚌种,测量时使用测量装置进行测量,测量数据上传云服务器保存,可以实现准确选取蚌种,精确测量数据,有效防止数据误差和数据丢失。

Description

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珍珠蚌选育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生产珍珠的大国,占世界珍珠产量的95%,且养殖效益可观,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因养殖分散、政府投入少、管理缺位等,出现污染水体日益严重。
近二十年来,淡水珍珠养殖的迅速发展和养殖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许多地方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增加投入和扩大养殖规模来实现的,其发展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已日益明显地显露出来。三角帆蚌俗称河蚌、珍珠蚌、三角蚌,是一类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属瓣鳃纲,真瓣鳃目,珠蚌科、帆蚌属。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尤以鄱阳湖以及大、中型湖泊分布较多,且产量较高,是中国特有的优秀淡水育珠蚌,但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犹为明显;种质退化现象严重,部分养殖种类个体变小,早熟,抗病力差等缺陷严重阻碍了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开展珍珠蚌良种选育是珍珠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它可以实现准确选取蚌种,精确测量数据,有效防止数据误差和数据丢失。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良种亲蚌:亲蚌选择时,在多个养殖基地中选择体质健康,外壳无损,体重大于平均体重10-20%的备选良种蚌,然后选出壳宽/壳长比例大于平均比例15-20%的亲蚌,作为繁育亲蚌;
第二步、将选出的繁育亲蚌分为多组分别吊养在多个繁殖池中进行繁殖,每个吊养笼进行编号;
第三步、每年从三个繁殖池随机抽取只亲蚌,使用测量装置测量其壳宽/ 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按%的选育率制定三个繁殖池最小壳宽/壳长作为选育标准,然后记录选育标准和培育池内蚌的平均体质、外形等情况,每年根据选育标准筛选每个吊养框中亲蚌所繁殖出的蚌苗,淘汰不合格幼苗;
第四步、三年后将合格蚌苗出池,并转移至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当蚌苗成长至接珠期时,每个培育池随机抽取多个吊养笼,使用测量装置测量其内全部蚌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
第五步、当蚌苗成长至成熟前期时,每个培育池随机抽取多个吊养笼,使用测量装置测量其内全部蚌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然后检测蚌的珍珠质量和数量并对应记录;
第六步、统计分析淡水蚌生产的稚蚌出池期、接珠期和成熟前期三个阶段的数据,根据数据进行优选。
进一步的,所述亲蚌吊养前和蚌苗出池前分别对繁殖池和培育池进行消毒,消毒包括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后曝晒-天后注入新鲜水,水洗-次后,施加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来培育水质,提高水体养分,养殖过程中定期向池中施加有机肥和石灰。
进一步的,所述吊养笼的尺寸为60*60*15cm,所述吊养笼底部塑料膜并铺有营养泥。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步中优选是指统计每个繁殖池中的产苗量和蚌苗出池率,首先在产苗量为5-10万粒钩介幼虫的个体中选取蚌苗出池率80%以上的个体作为备选蚌种,然后对比备选蚌种出池后的成长数据和成熟后珍珠质量和珍珠数量,选取其中最优者作为优选蚌种。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繁殖池均具有独立排水系统,所述独立排水系统用于保证繁殖池内繁殖的蚌苗不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凿有一对滑槽,所述底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滑槽相匹配,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测量板,所述电动推杆内连接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测量板上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动推杆信号连接,所述测量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子秤秤盘,所述测量板的上开凿有与电子秤秤盘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底板内连接有与电子秤秤盘相匹配的称重传感器,方便测量蚌的壳长、壳宽和蚌重。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内连接有控制模块、无线信号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储存模块,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控制模块相匹配的控制面板和显示屏,所述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上连接有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包括云储存模块和云计算模块,方便测量数据处理和保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和第五步中测量装置所测得的数据分组储存在储存模块内并上传至云服务器中,方便数据的整理。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侧壁上连接有与无线信号传输模块相匹配的天线,易于提升装置的信号收发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容栅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为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在蚌的各个生长时期测量蚌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指定出选育标准,由选育标准选择蚌苗出池,根据出池蚌苗的生长数据和最后蚌苗的产珠质量,从而分析每个繁殖池内亲蚌生产出的蚌种的优良情况,该方式可以选出可以健康成长且产珠质量好的蚌种。
(2)测量数据时使用测量装置进行测量,方便快捷,同时测量出的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方便使用者随时调取数据进行分析,由测量装置每测量一个数据均进行备份,每记录一组数据上传均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可以有效防止数据的丢失,也防止人工手动记录误差的产生,使测量的数据可以有效真实的反应出蚌的生长情况,提高最后优选时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蚌苗出池时选育标准制定的准确性,提高选育工作的准确性,使技术人员可以准确选出优秀的蚌种。
(3)本方案的测量装置相比传统的手工测量准确性高,而且在测量蚌长宽的同时可以测量重量,节省了测量时间和工序,提升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测量装置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测量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工作台、2底板、3电动推杆、4测量板、5位移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 7电子秤秤盘、71称重传感器、8控制模块、9无线信号传输模块、10数据处理模块、11储存模块、12控制面板、13显示屏、14天线、15云服务器、151 云储存模块、152云计算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良种亲蚌:亲蚌选择时,在多个养殖基地中选择体质健康,外壳无损,体重大于平均体重10-20%的备选良种蚌,然后选出壳宽/壳长比例大于平均比例15-20%的亲蚌,作为繁育亲蚌;
第二步、将选出的繁育亲蚌分为多组分别吊养在多个繁殖池中进行繁殖,每个吊养笼进行编号,吊养笼的尺寸为60*60*15cm,吊养笼底部塑料膜并铺有营养泥,多个繁殖池具有独立排水系统,独立排水系统用于保证繁殖池内繁殖的蚌苗不混合;
第三步、每年均从多个繁殖池随机抽取100只亲蚌,使用测量装置测量其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按50%的选育率制定三个繁殖池最小壳宽/壳长作为选育标准,然后记录选育标准和培育池内蚌的平均体质、外形等情况,每年根据选育标准筛选每个吊养框中亲蚌所繁殖出的蚌苗,淘汰不合格幼苗。
第四步、三年后将合格蚌苗出池,按亲蚌种类分别转移至多个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当蚌苗成长至接珠期时,每个培育池随机抽取多个吊养笼,使用测量装置测量其内全部蚌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
第五步、当蚌苗成长至成熟前期时,每个培育池随机抽取多个吊养笼,使用测量装置测量其内全部蚌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然后检测蚌的珍珠质量和数量,并对应记录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和第五步中测量装置所测得的数据分布分组储存并上传至云服务器15中;
第六步、使用者从云服务器15上下载测量数据,然后统计分析淡水蚌生产的稚蚌出池期、接珠期和成熟前期三个阶段的数据,根据数据进行优选,优选是指统计每个繁殖池中的产苗量和蚌苗出池率,首先在产苗量为5-10万粒钩介幼虫的个体中选取蚌苗出池率80%以上的个体作为备选蚌种,然后对比备选蚌种出池后的成长数据和成熟后珍珠质量和珍珠数量,选取其中最优者作为优选蚌种。
选育的种群规模,所用亲蚌数量的多少,可根据养殖和育苗场的规模作适当调整。
亲蚌吊养前和蚌苗出池前分别对繁殖池和培育池进行消毒,消毒包括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后曝晒3-5天后注入新鲜水,水洗3-5次后,施加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来培育水质,提高水体养分,养殖过程中定期向池中施加有机肥和石灰。
测量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上开凿有一对滑槽,底板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的伸缩端与滑槽相匹配,电动推杆3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测量板4,电动推杆3内连接有位移传感器5,位移传感器5为容栅传感器,测量板4上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为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6与电动推杆3 信号连接,测量板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子秤秤盘7,测量板4的上开凿有与电子秤秤盘7相匹配的通孔,底板2内连接有与电子秤秤盘7相匹配的称重传感器71,工作台1的侧壁上连接有与无线信号传输模块9相匹配的天线14,天线14用于增强装置的信号收发能力。
工作台1内连接有控制模块8、无线信号传输模块9、数据处理模块10 和储存模块11,工作台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控制模块8相匹配的控制面板 12和显示屏13,无线信号传输模块9上连接有云服务器15,云服务器15包括云储存模块151和云计算模块152。
使用者使用测量装置时,将蚌水平置或竖直放置在底板2上的电子秤秤盘7上然后开启电动推杆3,使电动推杆3驱动测量板4运动,当测量板4上压力传感器6的探头触碰到蚌时,压力传感器6发送信号给电动推杆3停止工作,此时位移传感器5计算测量板4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蚌的壳宽或壳长,同时电子秤秤盘7上的称重传感器71测量出该蚌的重量,位移传感器5测量完蚌的壳宽和壳长数据、称重传感器71测量出该蚌的重量后将两组数据经控制模块8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10,数据处理模块10将数据打包编号并发送给数据储存模块11,计算人员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数据处理模块10,使每个繁殖池或培育池中蚌种数据分别编号为一组,数据储存模块11将数据按编号分组储存后发送给无线信号传输模块9,然后无线信号传输模块9将数据发送给云服务器15,使用者进行第六步的统计分析时可从云服务器15上下载测量数据,也可使用云计算模块152调取云储存模块151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本方案是通过将良种亲蚌分组培养在多个繁殖池中,然后每年记录其生产出蚌苗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培养三年后,根据培养期间蚌苗的成长数据筛选优秀蚌苗出池,出池后的蚌苗转移至培育池中继续培育至成熟,在接珠期和成熟前期阶段时抽取培育池中的蚌进行测量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最后根据上述蚌各阶段所测量到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最优蚌种,本方案在蚌的各个生长时期测量蚌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由此分析出各个繁殖池中蚌的生长情况,从而分析每个繁殖池内蚌种的优良情况,该方式可以选出可以健康成长且产珠质量好的蚌种。
本方案在测量数据时使用测量装置进行测量,方便快捷,同时测量出的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方便使用者随时调取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数据量庞大,测量数据跨越周期长,人工记录容易导致数据记录错误和数据的丢失,测量装置每测量一个数据均进行备份,每记录一组数据均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 15,可以有效防止数据的丢失,也有效防止人工手动记录误差的产生,使测量的数据可以有效真实的反应出蚌的生长情况,提高最后优选时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蚌苗出池时选育标准制定的准确性,提高选育工作的准确性,使技术人员可以准确选出优秀的蚌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良种亲蚌:亲蚌选择时,在多个养殖基地中选择体质健康,外壳无损,体重大于平均体重10-20%的备选良种蚌,然后选出壳宽/壳长比例大于平均比例15-20%的亲蚌,作为繁育亲蚌;
第二步、将选出的繁育亲蚌分为多组分别吊养在多个繁殖池中进行繁殖,每个吊养笼进行编号;
第三步、每年均从多个繁殖池随机抽取100只亲蚌,使用测量装置测量其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按50%的选育率制定三个繁殖池最小壳宽/壳长作为选育标准,然后记录选育标准和培育池内蚌的平均体质、外形等情况,每年根据选育标准筛选每个吊养框中亲蚌所繁殖出的蚌苗,淘汰不合格幼苗;
第四步、三年后将合格蚌苗出池,并转移至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当蚌苗成长至接珠期时,每个培育池随机抽取多个吊养笼,使用测量装置测量其内全部蚌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
第五步、当蚌苗成长至成熟前期时,每个培育池随机抽取多个吊养笼,使用测量装置测量其内全部蚌的壳宽/壳长数据和重量数据,然后检测蚌的珍珠质量和数量并对应记录;
第六步、统计分析淡水蚌生产的稚蚌出池期、接珠期和成熟前期三个阶段的数据,根据数据进行优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蚌吊养前和蚌苗出池前分别对繁殖池和培育池进行消毒,消毒包括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后曝晒3-5天后注入新鲜水,水洗3-5次后,施加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来培育水质,提高水体养分,养殖过程中定期向池中施加有机肥和石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养笼的尺寸为60*60*15cm,所述吊养笼底部塑料膜并铺有营养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优选是指统计每个繁殖池中的产苗量和蚌苗出池率,首先在产苗量为5-10万粒钩介幼虫的个体中选取蚌苗出池率80%以上的个体作为备选蚌种,然后对比备选蚌种出池后的成长数据和成熟后珍珠质量和珍珠数量,选取其中最优者作为优选蚌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繁殖池均具有独立排水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上开凿有一对滑槽,所述底板(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的伸缩端与滑槽相匹配,所述电动推杆(3)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测量板(4),所述电动推杆(3)内连接有位移传感器(5),所述测量板(4)上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力传感器(6)与电动推杆(3)信号连接,所述测量板(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子秤秤盘(7),所述测量板(4)的上开凿有与电子秤秤盘(7)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底板(2)内连接有与电子秤秤盘(7)相匹配的称重传感器(7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内连接有控制模块(8)、无线信号传输模块(9)、数据处理模块(10)和储存模块(11),所述工作台(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控制模块(8)相匹配的控制面板(12)和显示屏(13),所述无线信号传输模块(9)上连接有云服务器(15),所述云服务器(15)包括云储存模块(151)和云计算模块(15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和第五步中测量装置所测得的数据分组储存在储存模块(11)内并上传至云服务器(15)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侧壁上连接有与无线信号传输模块(9)相匹配的天线(14)。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5)为容栅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6)为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
CN201910762796.7A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 Pending CN1105066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2796.7A CN110506680A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2796.7A CN110506680A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6680A true CN110506680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5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2796.7A Pending CN110506680A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668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2345A (zh) * 2008-07-22 2010-01-27 上海海洋大学 养殖三角帆蚌家系的建立和良种选育方法
CN205814328U (zh) * 2016-03-28 2016-12-2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鱼类生理参数自动记录装置
CN107258635A (zh) * 2017-07-26 2017-10-20 淮海工学院 一种高产、抗逆的文蛤良种选育方法
CN108759752A (zh) * 2018-06-20 2018-11-06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位移传感器的检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2345A (zh) * 2008-07-22 2010-01-27 上海海洋大学 养殖三角帆蚌家系的建立和良种选育方法
CN205814328U (zh) * 2016-03-28 2016-12-2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鱼类生理参数自动记录装置
CN107258635A (zh) * 2017-07-26 2017-10-20 淮海工学院 一种高产、抗逆的文蛤良种选育方法
CN108759752A (zh) * 2018-06-20 2018-11-06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位移传感器的检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8700B (zh) 一种基于ct的苗钵根系结构形态检测方法
CN101936871B (zh) 一种养殖池塘沉积物产污系数的检测方法
CN105918173B (zh) 一种三疣梭子蟹家系高效选育方法
CN205103235U (zh) 土体植物根系角度观察测定试验装置
CN203661762U (zh) 一种适于花生全生育期营养液模拟培养的试验装置
CN101710391A (zh) 框格式鱼(虾)苗计数装置
CN105850539A (zh) 一种测定植物抗逆境能力的方法
CN110506680A (zh) 一种淡水蚌蚌种选育方法
CN105075839A (zh) 大规模开展小麦模拟抗旱的水培装置以及水培方法
CN102283037B (zh) 作物根际沉积炭模拟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N107155665A (zh) 一种基于叶面积增长模型制定作物灌水策略的方法
CN216253831U (zh) 一种烟草种子活力测定装置
CN101904294B (zh) 用于转基因拟南芥种苗原位筛培的装置及其应用
CN205596717U (zh) 一种植物根系生长研究装置
CN107609695A (zh) 基于可调植被指数的作物产量遥感估算方法
CN109089789A (zh) 一种基于源库关系确定玉米适宜群体容量的方法
CN208766545U (zh) 一种人工智能化养殖小龙虾集成装置
CN102998198B (zh) 测定植物离体根比生长速率的装置和方法
CN102586392B (zh) 一种大菱鲆未受精卵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2683723A (zh) 一种秸秆还田土壤中厌氧腐解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CN110866972A (zh) 一种甘蔗根系构型的原位观测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CN107462608B (zh) 一种原位监测水稻根际泌氧量的方法
CN214508247U (zh) 玉米中胚轴生长观察装置
CN108541531A (zh) 一种确定玉米种植密度的方法
CN203290022U (zh) 一种用于马铃薯原原种无土栽培的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