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0781A - 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0781A
CN110500781A CN201910886498.9A CN201910886498A CN110500781A CN 110500781 A CN110500781 A CN 110500781A CN 201910886498 A CN201910886498 A CN 201910886498A CN 110500781 A CN110500781 A CN 110500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ody
energy
delivery pipe
heating boiler
saving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64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桂林
吉顯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Kai C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Kai C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Kai C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Kai C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64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07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0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078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7/00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 F24H7/02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the released heat being conveyed to a transfer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water he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供暖锅炉,包括炉体,填充在炉体内的加热介质,位于炉体内的输送管和加热管;所述炉体形成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输送管两端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节能供暖锅炉,利用加热管对炉体内的油进行加热,油将热量传递给浸泡在油中的输送管,输送管再将热量传递至水,导热速度快,热量损耗低,节能环保,可对不断进入输送管中的冷水进行持续加热,加热水量大,水受热均匀,实现了冷水进热水出,排出的热水可供至供暖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背景技术
供暖设备是为使人们生活或进行生产的空间保持在适宜的热状态而设置的,供暖设备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地暖、暖气机等。供暖设备所用的热媒通常是空气、蒸汽或热水,热水的比热和密度都比空气大很多,热水和蒸汽比,每立方米输送的热量比蒸汽多,热水输送途中的热损失比蒸汽少;此外,热水的供水温度易于调节,因此,用热水作为供暖热媒较为普遍。现有的热水加热装置结构复杂,加热效率低,热水供应量少,热量损耗高,水受热不均匀。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供暖锅炉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节能供暖锅炉,利用加热管对炉体内的油进行加热,油将热量传递给浸泡在油中的输送管,输送管再将热量传递至水,导热速度快,热量损耗低,节能环保,可对不断进入输送管中的冷水进行持续加热,加热水量大,水受热均匀,实现了冷水进热水出,排出的热水可供至供暖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供暖锅炉,包括炉体,填充在炉体内的加热介质,位于炉体内的输送管和加热管;所述炉体形成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输送管两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管的个数为若干个且相邻输送管相连通,所述输送管呈螺旋型,所述输送管形成有螺旋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体上开设有与螺旋空间连通的插孔,所述加热管穿过插孔延伸至螺旋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托持输送管的弧形托板以及压持输送管的压板,所述弧形托板和压板均连接在炉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介质为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管为铜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插接有温度计,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有膨胀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管体、位于第一管体内的第二管体、位于第二管体内的第三管体、缠绕在第二管体外壁上的加热线、堵塞在第一管体中的绝缘套,所述加热线两端均延伸出绝缘套外,所述绝缘套上设有与第三管体连通的通气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均为石英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线为铁铬热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体表面形成有螺纹,所述加热线呈螺旋状,所述加热线依次缠绕在螺纹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套为陶瓷套,所述绝缘套外壁缠绕有耐火材料,所述绝缘套外壁和第一管体内壁间通过密封胶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均延伸至绝缘套内,所述加热线一端贴合第二管体外壁延伸,所述加热线另一端贴合第二管体内壁和第三管体外壁延伸,所述绝缘套上开设有第一通线孔和第二通线孔,所述加热线一端由第一通线孔穿出,所述加热线另一端由第二通线孔穿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套设连接在加热管外壁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炉体外壁上,所述连接件包括法兰、第一垫圈、套筒、第二垫圈、环形压块;所述法兰的通道内形成有台阶部,所述第一垫圈、套筒、第二垫圈依次叠加在台阶部上,环形压块压持第二垫圈并与法兰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体上形成有围合在插孔外围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和法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节能供暖锅炉,利用加热管对炉体内的油进行加热,油将热量传递给浸泡在油中的输送管,输送管再将热量传递至水,导热速度快,热量损耗低,节能环保,可对不断进入输送管中的冷水进行持续加热,加热水量大,水受热均匀,实现了冷水进热水出,排出的热水可供至供暖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示的一种节能供暖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输送管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所示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所示的陶瓷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示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所示的输送管的另一种排布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7所示的一种节能供暖锅炉,包括炉体1,填充在炉体1内的加热介质,位于炉体1内的输送管2和加热管3。
所述加热介质为油,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便于对不断从进口11进入输送管2中的冷水进行加热。所述输送管2为铜管,导热快,便于对输送管2中的水进行快速加热。
所述炉体1形成有进口11和出口12,所述进口11和出口12分别与输送管2两端连接,冷水通过进口11进入输送管2中,再通过出口12排出热水,从出口12排出的热水供至地暖设备例如地暖、暖气片等。所述输送管2的个数为若干个且相邻输送管2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2的个数为三个,三个输送管2呈平行布置。
当然,输送管2也可存在其他排布方式,如图8所示,炉体1a内设有若干个依次套设且相连通的输送管2a,最内层的输送管2a形成有螺旋空间20a,将加热管3延伸至螺旋空间20a中即可对多个输送管2a进行同时加热。
油填充在炉体1内,输送管2被油包裹,可防止热量向外散发,节能环保,输送管2能够充分受热且受热均匀,可确保输送管2中的水能够快速被加热且受热均匀。所述炉体1横截面呈椭圆形,使输送管2位于炉体1中间部位,使输送管2在炉体1能够均匀受热。
所述输送管2呈螺旋型,延长了输送管2的长度,增加了输送管2中的流动水量,从而可提高一次性加热的水量,提高了加热效率。所述输送管2呈扁平状,增大了输送管2与水、油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导热效率和导热效果。
所述输送管2形成有螺旋空间20。所述炉体1上开设有与螺旋空间20连通的插孔16,所述加热管3穿过插孔16延伸至螺旋空间20内,加热管3被输送管2包围,便有输送管2快速受热,便于输送管2中的水快速受热。加热管3对油进行加热,油将热量传递给输送管2,输送管2将热量传递给水,从而对水进行加热。
还包括托持输送管2的弧形托板21以及压持输送管2的压板22,所述弧形托板21和压板22均连接在炉体1内,从而固定输送管2的位置。
所述炉体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所述第一通孔14中插接有温度计(未示出),从而可及时观察炉体1内的实际温度,所述第二通孔15连接有膨胀箱(未示出),油膨胀后可进入膨胀箱中,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
所述加热管3包括第一管体31、位于第一管体31内的第二管体32、位于第二管体32内的第三管体33、缠绕在第二管体32外壁上的加热线4、堵塞在第一管体31中的绝缘套5,所述加热线4两端均延伸出绝缘套5外。
所述第一管体31,第二管体32,第三管体33均为石英管,第二管体32,第三管体33两端开口。所述加热线4为铁铬热线。
所述加热线4呈螺旋状,延长了加热线4的长度,提高了加热线4的发热量,便于加热管3快速加热,加热效率高。
所述第二管体32表面形成有螺纹321,所述加热线4依次缠绕在螺纹槽320中,提高了加热线4的缠绕牢度,不易从第二管体32上滑脱。
所述绝缘套5为陶瓷套,所述绝缘套5外壁缠绕有耐火材料6例如石棉布,所述绝缘套5外壁和第一管体31内壁间通过密封胶61连接,提高了绝缘套5和第一管体31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第二管体32和第三管体33均延伸至绝缘套5内,所述加热线4一端41贴合第二管体32外壁延伸,第二管体32上设有开口(未示出),从而使加热线4另一端42通过开口进入第二管体32内并贴合第二管体32内壁和第三管体33外壁延伸,加热线4一端41和加热线4另一端42通过第二管体32分隔开,防止两者接触,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
所述加热线4一端41、另一端42均通过铁丝(未示出)固定在第二管体32上,起到了固定加热线4一端41、另一端42位置的作用,进一步防止两者接触,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具体地,是通过铁丝在加热线4和第二管体32上缠绕。
所述绝缘套5上开设有第一通线孔51和第二通线孔52,所述加热线4一端41由第一通线孔51穿出,所述加热线4另一端42由第二通线孔52穿过。所述绝缘套5上设有与第三管体33连通的通气孔53,便于向加热管3中通入惰性气体。
还包括套设连接在加热管3外壁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炉体1外壁上。所述连接件包括法兰7、第一垫圈81、套筒80、第二垫圈82、环形压块9。所述法兰7的通道70内形成有台阶部73,所述第一垫圈81、套筒80、第二垫圈82依次叠加在台阶部73上。
环形压块9上设有螺纹孔90,法兰7上设有螺纹孔72,利用螺栓91依次延伸入螺纹孔90和螺纹孔72中以实现环形压块9和法兰7的连接。环形压块9压持在第二垫圈82上,从而可将第一垫圈81和第二垫圈82压扁,使第一垫圈81、第二垫圈82与第一管体31外壁紧紧贴合,增大了第一垫圈81、第二垫圈82与第一管体3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加热管3和连接件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炉体1上形成有围合在插孔16外围的环形凸起13,所述环形凸起13上设有螺纹孔130,法兰7上设有螺纹孔71,利用螺栓(未示出)依次延伸入螺纹孔71和螺纹孔130中以实现连接件和炉体1的连接。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填充在炉体(1)内的加热介质,位于炉体(1)内的输送管(2)和加热管(3);所述炉体(1)形成有进口(11)和出口(12),所述进口(11)和出口(12)分别与输送管(2)两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2)的个数为若干个且相邻输送管(2)相连通,所述输送管(2)呈螺旋型,所述输送管(2)形成有螺旋空间(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开设有与螺旋空间(20)连通的插孔(16),所述加热管(3)穿过插孔(16)延伸至螺旋空间(20)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持输送管(2)的弧形托板(21)以及压持输送管(2)的压板(22),所述弧形托板(21)和压板(22)均连接在炉体(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介质为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2)为铜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所述第一通孔(14)中插接有温度计,所述第二通孔(15)连接有膨胀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包括第一管体(31)、位于第一管体(31)内的第二管体(32)、位于第二管体(32)内的第三管体(33)、缠绕在第二管体(32)外壁上的加热线(4)、堵塞在第一管体(31)中的绝缘套(5),所述加热线(4)两端均延伸出绝缘套(5)外,所述绝缘套(5)上设有与第三管体(33)连通的通气孔(5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31),第二管体(32),第三管体(33)均为石英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4)为铁铬热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32)表面形成有螺纹(321),所述加热线(4)呈螺旋状,所述加热线(4)依次缠绕在螺纹槽(320)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5)为陶瓷套,所述绝缘套(5)外壁缠绕有耐火材料(6),所述绝缘套(5)外壁和第一管体(31)内壁间通过密封胶(61)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32)和第三管体(33)均延伸至绝缘套(5)内,所述加热线(4)一端(41)贴合第二管体(32)外壁延伸,所述加热线(4)另一端(42)贴合第二管体(32)内壁和第三管体(33)外壁延伸,所述绝缘套(5)上开设有第一通线孔(51)和第二通线孔(52),所述加热线(4)一端(41)由第一通线孔(51)穿出,所述加热线(4)另一端(42)由第二通线孔(52)穿过。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连接在加热管(3)外壁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炉体(1)外壁上,所述连接件包括法兰(7)、第一垫圈(81)、套筒(80)、第二垫圈(82)、环形压块(9);所述法兰(7)的通道(70)内形成有台阶部(73),所述第一垫圈(81)、套筒(80)、第二垫圈(82)依次叠加在台阶部(73)上,环形压块(9)压持第二垫圈(82)并与法兰(7)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节能供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形成有围合在插孔(16)外围的环形凸起(13),所述环形凸起(13)和法兰(7)连接。
CN201910886498.9A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Withdrawn CN1105007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6498.9A CN110500781A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6498.9A CN110500781A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0781A true CN110500781A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6498.9A Withdrawn CN110500781A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07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2806A (zh) 空气源热泵及供热水系统
CA2367726A1 (en) External flue heat exchangers
CN107339806A (zh) 高电压气体绝缘电阻加热炉
CN202229285U (zh) 一种无火多用采暖烘干器
CN110500781A (zh) 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CN105059767A (zh) 工业蜡储存加热装置
CN205137893U (zh) 制砖用管道加热器
CN205481756U (zh) 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加温导热油锅炉
CN102901206A (zh) 一种新型电热水装置
CN110493903A (zh) 一种加热管
CN210624932U (zh) 一种节能供暖锅炉
CN105180436A (zh) 防垢空气能热水器
CN205481086U (zh) 一种加热锅炉进风及其所携带的煤粉的系统
KR100456069B1 (ko)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한 축열식 전기 보일러
CN208671369U (zh) 相变热水器
CN209131157U (zh) 一种用于火焰加热式取暖炉的换热装置
CN209279736U (zh) 一种双性流体冷却装置
GB2061476A (en) Flue Gas Water Heater
CN209291166U (zh) 一种适用于储罐原油局部加热装置
CN2475967Y (zh) 碳纤维电加热输油管
CN207180030U (zh) 高电压气体绝缘电阻加热炉
CN207162569U (zh) 一种烟气排放装置及其系统
CN205316450U (zh) 一种节能环保电暖器
CN213930875U (zh) 低压电鳞片石墨粉蓄能供蒸汽装置
KR200224427Y1 (ko) 열매체를 이용한 전기보일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