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4126A - 用于基于纳米通道的货物递送的贯穿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基于纳米通道的货物递送的贯穿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4126A
CN110494126A CN201780080259.3A CN201780080259A CN110494126A CN 110494126 A CN110494126 A CN 110494126A CN 201780080259 A CN201780080259 A CN 201780080259A CN 110494126 A CN110494126 A CN 110494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planar substrates
plane
channel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02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加列戈·佩雷兹
C·森
N·伊基塔·卡斯特罗
L·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hio national innovation foundation
Ohio State Innovation Foundation
Original Assignee
Ohio national innovation found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hio national innovation foundation filed Critical Ohio national innovation foundation
Publication of CN110494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1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vaccinating or cleaning the skin previous to the vaccination
    • A61B17/205Vaccinating by means of needles or other punctu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0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ug release technique; Application systems commanded by energy
    • A61K9/0009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ug release technique; Application systems commanded by energy involving or responsive to electricity, magnetism or acoustic waves; Galenical aspects of sonophoresis, iontophoresis, electroporation or electroosm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1Intradermal administration, e.g. through microneedle arrays, needleless in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92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vibrations, e.g. phonophore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12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electroporation, e.g. including drug reservo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27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enhancing th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issue, e.g. by electropo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2037/0007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having means for enhancing the permeation of substances through the epidermis, e.g. using suction or depression,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sound waves or chemic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3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having a lum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38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having a channel at the side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46Solid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53Methods for produc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61Methods for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30Vaccin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Surge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用于在生物组织、特别是皮肤上或内部局部和可控地递送货物的装置和方法。这些装置允许将货物递送到组织的更深的细胞层。这些装置包括微结构阵列(包括纳米通道)。此外公开一种装置,包括封装在框架中的一个或多个微结构阵列。

Description

用于基于纳米通道的货物递送的贯穿微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12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438,256的权益,该临时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纳米通道和基于纳米通道的递送方法。
背景技术
递送治疗剂穿过或进入生物组织的常用技术是使用纳米通道阵列。然而,目前基于纳米通道的递送方法只能将货物直接输送到组织的最外层细胞层,这显着限制了该技术的作用范围。因此,需要基于纳米通道的递送方法,其可以将货物递送到组织的更深的细胞层。
发明概述
本文提供用于在生物组织、特别是皮肤上或内部局部和可控地递送货物的装置和方法。这些装置允许将货物输送到组织的更深的细胞层。这些装置包括微结构阵列(包括纳米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微结构阵列包括:平面基板,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流体连通的储库;和从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突出的多个微结构。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个包括固体部分,从基部到位于距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的高度的远端尖端逐渐变细,从而形成微结构表面。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个还包括第一递送通道,从所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一通道开口,从而将所述储库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通道开口。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个还包括第二递送通道,从所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二通道开口,从而将所述储库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二通道开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表面平行的第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二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基板平行的第二平面内。在这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向远端间隔开。在这些实施方案的一些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间隔开远端尖端和平面基板底部之间的高度的20%至60%的距离。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通道开口位于所述远端尖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从所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三通道开口的第三递送通道,从而将所述储库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三通道开口。在这些实施方案的一些中,第一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基板平行的第一平面处,所述第二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基板平行的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三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基板平行的第三平面内。在这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向远端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向远端间隔开。在这些实施方案的一些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间隔开远端尖端和平面基板底部之间的高度的20%至60%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间隔开远端尖端和平面基板底部之间的高度的20%至60%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远端尖端和平面基板的底部之间的高度为20微米至1000微米。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部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所述基部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固体部分由硅或硅基材料(例如氮化硅)形成。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平面基板由硅或硅基材料形成。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固体部分由阳极氧化铝形成。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平面基板由阳极氧化铝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平面基板还包括多个递送通道,每个递送通道从所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内的通道开口,从而将所述储库流体连接到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内的通道开口。
还公开一种装置,包括封装在框架中的一个或多个微结构阵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框架是柔韧和/或可塑性的。在一些情况下,这允许应用于弯曲表面。在一些情况下,框架是非平面的。例如,框架可以是圆柱体,使得微结构阵列周向地布置在圆柱体周围。在一些情况下,微结构阵列位于圆柱体的远端。在这些实施方案的一些中,圆柱体限定内腔,该内腔可以用作微结构阵列的储库。在这些实施方案中,电极也可以定位在内腔中。
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阐述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细节。根据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简述
图1是显示使用光刻和蚀刻技术由硅基材料制造阵列贯穿纳米通道的示意图。首先,使用光致抗蚀剂图案化和湿法或干法蚀刻在硅基底上限定锥形或金字塔形贯穿微结构阵列(约20-500微米高)。随后,使用投影光刻在背面上用硅纳米管阵列(直径约300-1000nm)图案化硅基底,然后进行高度各向异性的深反应离子蚀刻(DRIE)以通过硅基底/贯穿微结构钻通纳米通道。
图2是显示使用蚀刻技术从硅基材料制造阵列贯穿纳米通道的替代方法的示意图。选择性表面蚀刻用于在预制的纳米通道基底平台上限定贯穿微结构。
图3是显示包含纳米通道的微结构阵列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高分辨率图像。
图4是显示传统的基于纳米通道的递送(例如TNT)方法的应用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使用包含纳米通道的贯穿微结构阵列将货物输送到生物屏障/穿过生物屏障的示意图。
图6a-n显示TNT介导增强的重编程因子递送和超过转染边界的传播。图6a显示剥落的皮肤组织上的TNT过程的示意图。正极插入正极,而负极与货物溶液接触。然后在电极上施加脉冲电场(250V,10ms脉冲,10个脉冲)以纳米暴露的细胞膜,并将货物直接注入细胞溶质中。显示纳米孔阵列的TNT平台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顶部)。图6b示出了用于模拟目的的边界条件的示意图。图6c显示了经历TNT(实线)与BEP(虚线)的不同细胞的穿孔曲线的模拟。该图显示TNT导致集中的穿孔,而BEP导致广泛的穿孔。图6d显示TNT对BEP的ABM表达结果。TNT导致优异的ABM表达(t=24小时)。图6e显示代表性IVIS荧光,图6f显示分别用标记的DNA和ABM因子处理TNT后小鼠皮肤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GFP是Ascl1质粒中的报告基因。图6g显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和表皮和真皮中基因表达的qRT-PCR结果(t=24小时),显示基因表达增殖超过表皮转染边界。图6h显示了说明EV介导的从表皮到真皮的转染传播的概念的示意图。图6i显示EV货物的qRT-PCR分析,显示ABM mRNA/cDNA的显着负载。图6j显示了确认EV是否是用于繁殖转染和重编程的可行载体的实验设计。图6k显示共聚焦显微照片,显示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其自发地内化了从TNT处理的皮肤分离的EV。图6l显示与基于TNT的ABM转导相比,EV注射到幼稚小鼠后14天的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增加的(m)Tuj1(第4周)和图6n的免疫染色结果显示在ABM TNT处理后皮肤中的神经丝(第8周)表达。N=3只动物(生物重复)。*p<0.05(Holm-Sidak方法),#0.05<p<0.08(单尾t检验)。
图7a-k显示TNT平台制造和纳米通道阵列模拟。图7a显示双面抛光的硅晶片。图7b-d显示了纳米通道图案化和DRIE。图7e显示了蚀刻的纳米通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图7f显示了微储库的背面蚀刻。图7g显示SEM显微照片,图7h和7i显示分别显示在不同条件下的蚀刻分布和蚀刻速率的图。图7j和7k示出了模拟结果,其示出了不对称(即,T形)纳米通道阵列与对称(即,十字形)阵列的场分布(j1,k1)和散热分布(j,k2-3)。大量电穿孔(BEP)是目前体内非病毒基因递送的金标准。然而,BEP中的基因摄取是高度随机的过程,其不仅受到非均匀电场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下游和/或更多被动过程(例如内吞和扩散)的影响(Geng,T.&Lu、C.Lab Chip 13,3803-3821(2013);.Boukany,P.E.等人NatNanotechnol 6,747-754(2011);Gallego-Perez,D.等人Nanomedicine(2015))。因此,显然需要简单的方法来促进体内更活跃和确定性的基因递送。这里实施了基于洁净室的技术(即,投影光刻、接触光刻和深反应离子蚀刻-DRIE-)(图7a-i))以制造基于硅的TNT装置,用于以更确定的方式将活性非病毒基因递送至天然-(例如,皮肤)或手术可接近的(例如,骨骼肌)组织表面。TNT平台由大规模平行的聚集纳米通道阵列组成,这些纳米通道与微尺度储库相互连接,可以将遗传货物转移到组织中。简而言之,首先使用投影光刻和DRIE在~200μm厚的双面抛光硅晶片的表面上限定~400-500nm通道的阵列。模拟研究表明,与更对称的纳米孔分布相比,这种不对称T形阵列在电场分布和散热方面提供了一些固有的优势,不对称的纳米通道簇显示出较少的非活性区域(图7j1,k1,星形),同时将峰值和谷值温度降低20-25%(图7j2-3,k2-3)。然后进行基于接触光刻的图案化和DRIE介导的一系列微储库的并入纳米通道的钻孔。最后,平台表面用薄的氮化硅绝缘层钝化。
图8a-h显示了基于体内纳米通道的电穿孔与体积电穿孔(BEP)的模拟结果。图8a示出了说明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8b和8c示出了250V刺激下的模拟电压分布。图8d-f显示了单细胞大量电穿孔的跨膜电位的模拟。图8g显示与远离纳米通道(细胞2和细胞3)的细胞相比,与纳米通道(细胞1)直接接触的细胞的穿孔曲线。图8h显示了TNT与BEP的概况。
图9a-d显示从TNT处理的背部皮肤分离的自体ABM负载的EV在MCAO中风小鼠(C57BL/6)模型中表现出神经营养样特征。图9a显示了说明实验装置的示意图。首先诱导MCAO中风。然后在颅内注射EV之前进行ABM TNT治疗和从背部皮肤中分离EV。图9b和9c显示MRI成像和定量,显示EV注射后仅7天梗塞体积显着减少。图9d显示中风诱导后21天的免疫荧光成像,显示从脑室下(SVZ)区向梗塞区突出的DCX+细胞/过程(白色箭头)。发现对照脑中的DCX+细胞主要排列在SVZ区的壁上。*p<0.05(Holm-Sidak方法)。
图10a-b显示皮肤中的iNs源自表皮和真皮来源。来自图10a的ABM TNT处理的皮肤切片的荧光显微照片显示K14-Cre报道分子,图10b显示Col1A1-GFP小鼠模型,其显示也表达Tuj1神经元标记的K14或Col1A1起源(绿色/GFP)的皮肤细胞。(图10a.1,图10b.1)通过LCM/qRT-PCR进一步分析对GFP示踪剂和Tuj1都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细胞成分。结果表明,这种双阳性元件具有显着高的神经元标记基因表达和中度至显着降低的皮肤细胞标记基因表达。*p<0.05(Holm-Sidak方法)。使用K14-Cre报告小鼠模型的谱系示踪实验,其中角蛋白14阳性(K14+)细胞经历cre介导的ROSA基因座重组,最终从tdTomato表达转换为eGFP,证实新诱导的神经元部分源自K14+皮肤细胞。。使用Col1A1-eGFP小鼠模型的实验,其中具有活性Col1A1启动子的细胞表达eGFP,在转变为Tuj1+LCM的过渡期中显示来自真皮的许多胶原蛋白/eGFP+细胞。LCM用于捕获和进一步表征来自转基因小鼠模型切片的细胞元件的基因表达谱,所述转基因小鼠模型切片既是GFP+又是Tuj1+,其对应于K14起源但现在表达神经元标记的细胞,或具对应于具有转变为神经元命运的活性胶原启动子(例如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结果表明,这些元件确实表现出促神经元标志物的表达增加,并且原始细胞标志物(即K14,Col1A1)的表达降低。
图11是示例性微结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视图的图示。
图12是示例微结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视图的图示。
图13是示例性微结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视图的图示。
图14A-14D示出了各种微结构阵列布置和实施方案。图14A显示了具有锥形微针的实施方案。图14B显示了具有金字塔形微针的实施方案。图14C示出了具有同心布置的圆柱体的实施方案。图14D示出了具有脊的实施方案。
图15A和15B是比较使用TNT平台(图15A)和DTN平台(图15B)将实施方案重编程因子递送至组织时观察到的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的图。当使用DTN平台施用制剂时,在组织中观察到显着更高水平的基因表达。
图16显示使用DTN平台将小鼠皮肤组织重编程为内皮谱系(即,CD31+细胞结构,染成红色)。与对照皮肤相比,观察到整个组织切片厚度的CD31染色显着增加。
图17A和17B是示例性微结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视图的图示。
图18显示了各种微结构形状。
图19是在主体部分中具有长切口的微结构阵列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20是微结构阵列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实施方案在主体部分中具有短/排列的狭缝。
图21是图20的微结构阵列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22A和22B是微结构阵列实施方案的透视图,描绘了可以加工到主体部分(图22A)中或者在另一种材料中单独制造然后与主体部分接合的储库(图22B)。
图23说明了作为横截面观察的实施方案微结构及其用于使用电穿孔将核酸递送到皮肤组织中的用途。
图24A至24D示出了实施方案微结构的制造。图24A是通过光刻和深反应离子蚀刻(DRIE)图案化的硅晶片,以产生纳米通道阵列(图24B)。这些通道的直径范围在约100-900nm之间,边缘之间的间距约为直径的1-25倍。图24C示出了通过DRIE蚀刻晶片的背面以获得对纳米通道的流体通路(从而产生贯穿厚度的纳米通道阵列)。图2D示出了通过光刻图案化和各向异性蚀刻蚀刻成3D的纳米通道的2D阵列。这种纳米通道的3D阵列允许在多个组织水平/层处同时和分级货物递送。图24D中的3D挤出物的尺寸(在基部)的范围可以在约1和数百微米之间,这取决于需要在其内/跨过它的纳米通道(和其间的间隙)的数量。在一些情况下,每次3D挤出的最小数量的纳米通道是2,并且这些可以是不同的高度,以能够在不同组织水平下递送货物。纳米通道和/或3D挤出物都可以布置成六边形密堆积(HCP)阵列,以最大化器件的有效面积。一旦定义了3D挤出,就可以在表面上涂覆绝缘层,该绝缘层可以是氮化硅或二氧化硅。可用于改善耐久性的附加涂层包括(具有相容的种子层):碳化硅、氮化钛、氮化铝钛和氮化锆等。
图25A至25D示出了另一种制造方法。图25A示出了具有已经限定的纳米通道的基板,其经受(图25B)表面微机械加工(例如,通过光刻方法,或微铣削,例如)以产生这种纳米通道阵列的3D挤出(图25C和25D)。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基底可以由DRIE′d硅,或阳极氧化铝,或粘性蚀刻的聚合物膜(例如PET)制成。
图26A至26E示出了应用于大/弯曲组织表面的实施方案。图26A示出了经处理的DTN设备可被切割成较小的模块。这种模块可以封装在柔韧的聚合物框架内,以便能够应用在大/弯曲的组织表面上。图26B中的图片示出了应用在人手臂上的3×3模块的阵列。图26B大规模DTN可用于干预大型/临床前动物模型和临床模型。在这种情况下,猪的缺血性皮瓣用EFF进行DTN’d,其诱导形成(图26D)新的脉管系统,其可以(图26E)通过增加灌注到该区域(右)来挽救皮瓣坏死(左)。
发明详述
定义
贯穿本申请使用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普通和典型含义。然而,申请人希望以下术语给出如下定义的特定定义。
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指代,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例如,术语“细胞”包括多个细胞,包括其混合物。
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术语“约”和“大约”被定义为“接近”。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该术语定义为在10%以内。在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该术语定义为在5%以内。在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该术语定义为在1%内。
如本文所用,术语“包含”旨在表示组合物和方法包括所列举的要素,但不排除其他要素。当用于定义组合物和方法时,“基本上由......组成”意味着排除对组合具有任何重要意义的其他元素。因此,基本上由本文定义的元素组成的组合物不排除来自分离和纯化方法的痕量污染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例如磷酸盐缓冲盐水、防腐剂等。“由......组成”是指排除多于其他成分的微量元素和用于施用本发明组合物的实质方法步骤。由这些过渡项中的每一个定义的实施方案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有效量”是足以产生有益或期望结果的量。有效量可以一次或多次给药、应用或剂量给药。
术语“载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可用于制备通常安全且无毒的药物或治疗组合物的载体或赋形剂,并且包括可用于兽医和/或人类药物或治疗用途的载体。如本文所用,术语“载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磷酸盐缓冲盐水溶液、水、乳液(例如油/水或水/油乳液)和/或各种类型的润湿剂。如本文所用,术语“载体”包括任何赋形剂、稀释剂、填充剂、盐、缓冲剂、稳定剂、增溶剂、脂质、稳定剂或本领域熟知的用于药物制剂的其他材料,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
范围在本文中可以表示为从“约”一个特定值,和/或到“约”另一个特定值。当表达这样的范围时,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从一个特定值和/或到另一个特定值。类似地,当通过使用先行词“约”将值表示为近似值时,将理解该特定值形成另一个实施方案。将进一步理解,每个范围的端点相对于另一个端点都是重要的,并且独立于另一个端点。还应理解,本文公开了许多值,并且除了值本身之外,每个值在本文中也被公开为“约”该特定值。例如,如果公开了值“10”,则还公开了“约10”。
术语“治疗有效量”或“治疗有效剂量”是指组合物的量,例如与葡萄糖结合结构结合的葡萄糖修饰的胰岛素,其将引起组织、系统、动物或者在一般时间内由研究人员、兽医、医生或其他临床医生寻求的人类的生物或医学反应。在一些情况下,在数天、数周或数年的时间内向受试者施用多剂量的组合物后,实现所需的生物学或医学反应。
术语“受试者”或“受体”在本文中定义为包括动物,例如哺乳动物、包括但不限于灵长类动物(例如人)、牛、绵羊、山羊、马、狗、猫、兔、大鼠、小鼠等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是人。
本文所用的术语“治疗”及其语法变化包括部分或完全延迟、减轻、减轻或降低疾病或病症的一种或多种伴随症状的强度和/或缓解、减轻或阻止一种或多种病症或病症的原因。根据本发明的治疗可以预防性地、逐步地或补救性地给药。
详细描述
本文公开的微结构阵列和使用其的方法可用于将材料输送到生物屏障中或穿过生物屏障。本文公开的微结构阵列具有将物质同时(或顺序)递送到组织内的不同细胞层的能力,因为微结构包括可以达到不同水平的细胞的多个通道。这是因为成角度的微结构上的多个通道允许微结构内的通道的不同高度。当微结构穿透组织时,通道被放置在不同的细胞层内,因此可以在组织内递送不同水平的物质。微结构阵列可用于皮肤(或其部分);穿过血脑屏障;粘膜组织(例如,口腔、鼻腔、眼睛、阴道、尿道、胃肠道、呼吸道);血管;淋巴管;或细胞膜(例如,用于将材料引入细胞或细胞内部)。生物屏障可以在人或其他类型的动物中,以及在植物、昆虫或其他生物中,包括细菌、酵母、真菌和胚胎。微结构阵列可以借助导管或腹腔镜在内部施加到组织上。对于某些应用,例如用于将药物输送到内部组织,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植入装置。
参照图1,微结构阵列(100)可包括:平面基板(101),其具有顶表面(102)和底表面(103);储库(104),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流体连通;从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突出的多个微结构(105),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固体部分(106),其从基部(107)逐渐变细到远端尖端(108),远端尖端(108)位于离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的高度处,从而定义微结构表面;第一递送通道(109),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一通道开口(110),从而将储库流体连接到第一通道开口;第二递送通道(111)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二通道开口(112),从而将储库流体连接到第二通道开口。
每个递送通道的规模可以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递送通道是纳米通道,例如,内径为约1至约999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递送通道是微通道,例如内径为约1至约999μm。可以基于要递送的代理的大小和/或给定应用所需的流动力学来选择通道的大小。
平面基板(101)可包括多个输送通道(例如,109、111),每个输送通道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103)内的通道开口(例如,110、112),从而将储库(104)流体连接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内的通道开口。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微结构阵列(100)可以配置成使得第一通道开口(110)位于平行于平面基板(101)的第一平面内,其中第二通道开口(112)位于与平面基板(101)平行的第二平面内,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向远端间隔开。还可以存在连接到第三通道(113)的第三通道开口(114)。每个通道的平面及其相关的开口可以彼此以规则的间隔隔开,或以不同的间隔隔开。例如,每个通道/通道开口可以与其他通道/通道开口等距地隔开。例如,第一和第二通道开口可以远离微结构高度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距离。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平面可以与第二平面在远侧间隔开20%至60%的距离。该距离也可以应用于第三、第四、第五和更多通道开口。
微结构(105)可包括1、2、3、4、5、6、7、8、9、10、11、12或更多个通道。这些通道可以充当储库和通道开口之间的导管。因此,通道可以与储库流体连通,使得放置在储库中的材料可以行进通过通道并在通道开口处输送。第一通道开口(110)可定位在远端尖端处,在远端尖端侧面具有另外的通道开口。例如,在同一微结构上可以有三个通道开口,一个位于远端尖端,另外两个通道开口(112和114)位于远端尖端两侧。微结构(105)内的多个通道可以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可以平行于微结构的垂直平面延伸,如图1和2所示。
如在图17A和17B中可以看到的,微结构(105)的固体部分(106)的高度可以从微结构的远端尖端(108)到微结构的基部(107)测量,其可以位于平面基板(101)的底表面(103)上。微结构表面的高度可以是5、10、15、20、30、40、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或1000微米长,或更多、更小或其间的任何量。在一个实例中,微结构的高度可以为100至500微米。从图17A中可以看出,微结构(105)的高度是在平面b中测量的,平面b可以垂直于平面基板(101)的平面延伸。
微结构的基部(107)可以具有任何形状,例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矩形、椭圆形或圆形。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基部具有圆形形状。当基部是圆形时,微结构(105)的基部(107)的宽度可以被测量为微结构的基部的直径,其中它与平面基板(101)进行表面接触。微结构(105)的基部(107)的平面a可以与平面基板(101)平行,如图17B所示。基部的宽度可以是5、10、20、30、40、50、60、70、80、90、100、200、300、400或500微米长,或更多、更少或其间的任何量。基部的宽度也可以相对于微结构的高度来测量,使得例如微结构的基部的宽度可以是高度的10、20、30、40、50、60、70、80、90、100、150或200%,或更多、更少、或其间的任何量。
微结构的远端尖端(108)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并且可以是尖的、圆形的、倾斜的、喇叭形的、锥形的、钝的或其组合,如图14A至14D所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微结构是尖的。
微结构可以以规则的间隔或随机地彼此间隔开。如果有规律地间隔开,则从中心线b测量,微结构可以彼此分开5、10、20、30、40、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或1000或更多微米。微结构的固体部分(106)可包括任何形状,例如脊、人字形图案、波形图案、圆锥或金字塔。锥体和金字塔的例子可以在图14A、14B和18中看到。
在某些情况下,微结构缺乏有序的形状或图案。例如,所公开的微结构可以通过硅表面的定制/空白蚀刻来产生,以引入随机分布的微结构/粗糙度,其具有可以穿透组织/生命系统的尖锐尖端。
递送通道(109、111)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长方体或矩形棱柱。递送通道(110、112)的开口可以是圆形、矩形、椭圆形或正方形,并且如上所述,每个微结构(105)可以具有多个通道,这些通道可以全部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或者可以具有在相同或不同的微结构内彼此不同的形状。递送通道可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形状,形成基本上同心的通道。
储库(104)可包括通过微结构通道(109、111)递送到受试者的任何物质。相反,物质可以通过微结构通道被吸入并沉积在储库中。储库(104)可以通过微通道与微结构开口(110、112)流体连通,微通道可以穿过微结构。储库因此可以包括任何用于透皮给药的物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储库(104)附接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102),所述顶表面(102)与平面基板(101)的底表面(104)相对,其中微结构从底表面投影。
如图22A和22B所示,储库可以与平面基板(101)成一体(图22A),或者它可以单独制造,例如,在另一种材料中,然后与平面基板(101)连接(图22B)。储库的尺寸可以设定为每个供给多个微结构通道,或者排列成使得每个储库供给单个微结构。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微结构阵列(100)包括单个大储库,或者加工到平面基板(101)中或者与平面基板(101)连接。
储库可包括释放机构,用于释放待递送的物质,从而允许物质被输送到微结构的至少一个通道中并通过微结构的至少一个通道。释放机构可以利用机械力或剪切力,其可以通过加热、化学反应、电场、磁场、压力场、超声能量、张力、扩散注入、渗透、浓度梯度、真空、压力或其组合来手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储库(104)可包括多孔材料,其中待施用的物质储存在多孔材料的孔中。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储库是密封的。在该实施方案的一个变型中,微结构阵列还包括从平面基板的第一表面延伸的至少一个穿刺倒钩,其中穿刺倒钩可用于刺穿密封的储库。
例如,储库可以包括反馈部件,使得可以基于生理信号改变要跨生物屏障运输的物质的体积或量。反馈部件可以包括“开和关”开关,使得当检测到信号时,储库可以将物质输送到接收者,但是当没有检测到信号时,没有物质被输送。相反,信号的检测可以具有相反的效果,其中储库默认向接收者递送物质,除非检测到信号,这导致储库不释放物质以递送给接受者。作为说明,反馈组分可以检测受试者中病原体的存在,并且当检测到物质时,反馈组分可以允许从储库中释放抗体。
在另外例子中,反馈组件可以检测生理信号的变化,例如pH或温度。反馈组分可以包括“截止值”,使得当pH或温度变化一定量或达到某个数值时(例如,pH值低于6.5,或者温度高于99.1),反馈组分允许改变物质的释放或释放的物质的量,并随后给予接受者。
反馈组件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信号量调整释放物质的量或体积,以便检测到的更大量的信号可以导致释放更多的物质,或者相反,检测到的信号量越大,释放的物质量越少。
在一个方面,检测到的生理信号可以是存在于施用微结构阵列的受试者中的任何物质。例如,生理信号可以是生物物质或药物。该物质可以在接受者中天然存在,或者可以是非内源的或外来的物质。在另一方面,受试者中的生理反应可包括生理环境因素,包括pH和温度。生理信号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葡萄糖、胆固醇、胆红素、肌酸、代谢酶、血红蛋白、肝素、凝血因子、尿酸、癌胚抗原或其他肿瘤抗原、生殖激素、氧、pH、温度、酒精、烟草代谢物和非法药物。
待递送至受体的储库中的物质可以是治疗性、预防性、诊断性或治疗诊断性物质。可以一次输送一种以上的物质,或者可以依次输送不同的物质。例如,可以同时通过不同的通道输送不同的物质。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同时输送2、3、4、5、6或更多种物质。因为通道开口可以到达不同的细胞层,所以可以利用本文公开的微结构阵列同时将不同的物质施用于组织内的不同细胞层。具体地,第一物质可以通过第一通道递送到第一层细胞,第二物质可以通过第二通道递送到第二层细胞。
待递送的物质可选自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酸分子、脂质、有机分子、生物活性无机分子及其组合。例如,可以配制多种药物用于与本发明的微针装置和方法一起递送。如本文所用,术语“药物”或“药物制剂”广泛用于指任何预防性、治疗性、诊断性或治疗诊断剂,或可能适合引入生物组织的其他物质,包括用于纹身、化妆品等的药物赋形剂和物质。药物可以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药物制剂可包括各种形式,例如液体溶液、凝胶、固体颗粒(例如,微粒、纳米颗粒)或其组合。药物可包含小分子、大分子(即大分子)或其组合。在代表性而非非限制性的实施方案中,药物可选自氨基酸、疫苗、抗病毒剂、基因递送载体、白细胞介素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保护剂、抗肿瘤剂、化学治疗剂、多糖、抗凝血剂、抗生素、镇痛剂、麻醉剂、抗组胺剂、抗炎剂和病毒。药物可选自合适的蛋白质、肽及其片段,其可以是天然存在的、合成的或重组产生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制剂包括胰岛素。
药物制剂可进一步包括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包括本领域已知的pH调节剂、粘度调节剂、稀释剂等。
本文公开的储库可以包括用于释放本身的物质,或者用于产生要通过生物屏障储库运输的物质的装置。用于产生物质的手段的一个实例是细胞。细胞可以是哺乳动物细胞,例如人细胞,或者可以是来自任何其他来源的细胞,其能够产生用于给予受体的物质。例如,细胞可以是胰腺β细胞或干细胞分化的人胰腺细胞。
例如,该物质或用于生产该物质的装置可以设置在半渗透的储库中。这可以允许流体与接受者的交换,使得反馈组件可以与接收者流体连通,从而检测接收者的生理信号的变化。例如,储库可以包括细胞,其中细胞对来自接受者的生理信号的变化敏感。接受者的这种生理变化可刺激细胞释放物质,或停止释放物质,如上文关于反馈组分所述。在一个实例中,储库可包含藻酸盐微凝胶。
本文公开的微结构阵列100还可包括用于将货物从储库移位到通道的刺激(释放机构)。在一些情况下,该刺激涉及形成电场(例如电穿孔),其中施加电场以破坏/变形脂质膜并允许细胞内货物递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系统上施加穿过的电场导致细胞膜的变形和/或破坏,这允许货物易位到细胞内空间中。可以根据目标组织/系统来适应电场强度。例如,图23说明使用所公开的微结构阵列100使用电穿孔将核酸递送到皮肤组织中。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刺激涉及机械力、剪切力、热、化学反应、磁场、压力场、超声能量、张力、扩散注射、渗透、浓度梯度、真空、压力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货物包含蛋白质、核酸或颗粒。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刺激是正在递送的货物。脉冲电场具有许多应用,例如,在再生医学中。所公开的微结构阵列100可用于在组织厚度上递送不同水平的脉冲电场。
微针和电穿孔装置在美国专利6,334,856、6,331,266、6,312,612、6,241,701、6,233,482、6,181,964,6,090,790、6,014,584、5,928,207、5,869,326、5,855,801、5,823,993、5,702,359、5,697,901、5,591,139、5,389,069、5,273,525和7,127,284中描述,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教导。
微结构阵列可包括与第二电极电接触的第一电极,其中第一电极与储库接触,并且第二电极在微结构阵列使用时与组织的一个或多个细胞接触。为了增强物质(可以是基因、其他核酸、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小分子药物等)的摄取,可以在开口的相对侧上间隔开的电极之间建立电场。将主要基于电极之间的距离来选择电压、频率和其他电场参数。
包括电极的微结构阵列可包括形成在微结构的远端尖端(108)处的第一电极结构,使得其与已被微结构刺穿的细胞和组织接触。第二电极结构可设置在储库处。电极结构可以形成为连接到导电垫的同心带。每个带和带状段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电穿孔电源,分别连接到电穿孔电源,并且可以以各种几何和定时模式和布置通电。而且,不同的带和带段可以相对于第一电极结构保持在不同的电位(电压)。物质可以通过远端尖端(108)处的通道开口(110、112)输送,使得它在一个区域中向外渗透组织。该区域可以与在第一电极结构和第二电极结构之间产生的电场一致。电场增强细胞渗透性,从而增强所需目标物质向细胞的递送。
电穿孔电源可以是传统的电源。这些电源的要求和规格在文献中有详细描述。例如,见Neumann等人,Electroporation and Electrofusion in Cell Biology,PlenumPress、New York、N.Y.、1989;Chang等人,Guide to Electroporation andElectrofusion、Academic Press、San Diego、Calif.、1992;Jaroszeski等人,Eletrochemotherapy、Electrogenetherapy、an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Electrically Mediated Delivery of Molecules to Cells、Humana Press、Totowa、N.J.、2000;and Lynch and Davey、Electrical Manipulation of Cells、Chapman&Hall、New York、N.Y.、1996。这些出版物中的每一篇的完整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能够电穿孔的微结构阵列可以包括交流电源,其适于以期望的电压和频率向电极结构递送电穿孔电流,通常选择以在0.1V至30kV的电压下向电极递送电穿孔电流。在某些情况下,电压小于约300至500V。特定电压将至少部分地取决于第一和第二电极结构之间的间隔。频率通常在10Hz至107Hz的范围内,通常为104Hz至106Hz。电流可以脉冲间隔施加,例如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更多毫秒,或任何数量之间。可以在给定间隔内施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更多个脉冲,可以重复间隔,直到达到所需的结果。
本文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递送到组织的多个细胞水平的方法,包括:提供微结构阵列(100),其包括:具有顶表面(102)和底表面(103)的平面基板(101);储库(104),其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流体连通,其中储库包括待输送的物质;以及从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突出的多个微结构(105),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固体部分(106),从基部(107)逐渐变细到位于距平面基板的底表面高度的远端尖端(108),从而形成微结构表面;第一递送通道(109),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一通道开口(110),从而将储库流体连接到第一通道开口;第二递送通道(111)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二通道开口(112),从而将储库流体连接到第二通道开口;通过递送通道将储库内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输送到组织的多个细胞水平。
本文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细胞外囊泡从一层细胞递送至另一层细胞的方法,包括:提供微结构阵列,包括: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的平面基板;储库,其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流体连通,其中储库包括待输送的物质;以及从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突出的多个微结构,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固体部分,从基部到远端尖端逐渐变细,位于离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的高度处,从而限定微结构表面;第一通道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一通道开口,从而将储库流体连接到第一通道开口;第二通道从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二通道开口,从而将储库流体连接到第二通道开口;通过第一通道从第一层细胞中分离细胞外囊泡;通过第二通道将细胞外囊泡递送至第二层细胞。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单元可以比第二层单元更靠近外表面。
本文公开的微结构阵列的固体部分,包括平面基板和储库,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包括硅。本文公开了一种制造微结构阵列(100)的方法。这可以包括形成基本上平面的基板(101)的步骤;形成多个微结构(105),所述多个微结构(105)从与所述平面基板所在的平面成一定角度突出,所述微结构具有与所述基板整体连接的基部(107),与所述基部连接的远端尖端(108),以及其间的基体部分(106),其中至少一个微结构具有至少一个通道(109),该通道基本上从基部延伸穿过主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该通道沿着主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敞开并与储库流体连通(104)。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形成微结构的步骤包括压花、注塑、铸造、光化学蚀刻、电化学加工、放电加工、精密冲压、高速计算机数控铣削、瑞士螺旋加工、软光刻、定向化学辅助离子蚀刻或其组合。
本文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物质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阵列(100)的微结构(105)插入受试者的皮肤中,并使物质从储库(104)输送通过微结构的至少一个通道并通过皮肤的角质层。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许多实施方案。然而,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其他实施方案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例子
例子1:组织纳米转染装置用于重编程因子的直接细胞溶质递送
本文公开了一种通过纳米通道装置局部和可控地将重编程因子递送至组织的装置(图6)。这种组织纳米转染(TNT)方法允许例如通过阵列纳米通道施加高强度和聚焦的电场来直接细胞质递送重编程因子(Gallego-Perez等人,Nanomedicine 2015;Boukany等人,Nat Nanotechnol2011,6(11):747-754),其良好地纳米并置组合细胞膜,并电泳驱动重编程因子进入细胞(图6a-d)。TNT系统制造过程和模拟结果的示意图可以在图1和图2中找到。与目前的体内转染技术(例如,病毒、常规组织大量电穿孔或BEP)相反,其中基因传递本质上是高度随机的并且可能导致不利的副作用(例如,炎症反应、细胞死亡)(Sen CK等人,AmJ Pathol 2015、185(10):2629-2640),基于纳米通道的递送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更充足、良性、瞬时和剂量控制的重编程因子递送,从而使其成为体内基因转染和重编程的更安全和更确定的方法。
在C57BL/6小鼠上用FAM标记的DNA进行的实验证实,TNT可以快速(<1秒)和非侵入性/局部方式将货物递送到皮肤中(图6e)。接下来,确定基于TNT的重编程因子的局部递送可以使用稳健模型导致成功的皮肤重编程,其中已知Ascl1/Brn2/Myt11(ABM)的过表达直接将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的神经元(iNs)(Vierbuchen等人Nature2010,463(7284):1035-1041)。这些发现表明,TNT不仅可以用于局部递送重编程因子(图6f),而且还可以协调一致的反应,导致重新编程刺激传播(即表皮到真皮)超出最初的转染边界(即,表皮)(图6g-i)可能通过发送富含靶基因mRNA/cDNA的细胞外囊泡(EVs)(图6h,i)(Valadi等人NatCell Biol 2007,9(6):654-659)。将幼稚细胞暴露于从TNT处理的皮肤中分离的负载ABM的EV(图6j-1),证实这些EV可以被远程细胞自发内化(图6k)。此外,基因表达分析表明皮内ABM EV注射引起皮肤的变化与神经元诱导一致(图6l),与对照皮肤相比,Tuj1表达增加约25倍。相比之下,ABM-TNT导致Tuj1表达增加约94倍,这反映了直接重编程因子注射结合EV介导的传播的净效应。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中风小鼠模型中进一步证实皮肤衍生的载有ABM的EV的神经营养作用(图9)(Khanna等人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13,33(8):1197-1206)。
通过免疫荧光验证成功的皮肤细胞重编程,其显示随时间增加的Tuj1和神经丝表达(图6m,n)。使用K14-Cre报道小鼠模型的谱系示踪实验证实,新诱导的神经元部分源自K14+皮肤细胞(图10)。毛囊也一致显示出显着的Tuj1免疫反应性,表明滤泡细胞可能在重编程过程中起作用(Hunt等人Stem Cells 2008,26(1):163-172;Higgins等人J InvestDermatol 2012,132(6):1725-1727)。使用CollAl-eGFP小鼠模型(图10)的其他实验,其中具有活性CollA1启动子的细胞(例如,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eGFP,在真皮中显示许多胶原蛋白/eGFP+细胞,其在过渡期至Tuj1+,因此也暗示了皮肤中一部分重编程细胞的成纤维细胞来源。
因此,本文已经证明TNT可以用于以快速,高效和非侵入性方式将重编程因子递送到皮肤中。这种TNT递送导致定制的皮肤组织重编程,分别用成熟和新开发的iN和iEC的重编程模型证明。TNT诱导的皮肤衍生的iEC迅速形成血管网络,其成功地与母体循环系统吻合并且在损伤诱导的缺血的两个鼠模型中恢复组织和肢体灌注。这种简单实施TNT方法,通过仅持续数秒的局部一次性治疗引发和传播有力的有利生物反应,可以在开发用于各种应用的新型介入性细胞疗法中找到应用。
方法
TNT平台制造
TNT器件由薄(约200μm)双面抛光(100)硅晶片制成(图7)。简言之,首先将约1.5μm厚的AZ52l4E光致抗蚀剂层以约3000rpm旋涂在硅晶片上。随后使用GCA 610C步进器在光刻胶上图案化纳米级开口。每100毫米晶片最多可形成16个纳米级开口阵列。然后使用这种开口作为蚀刻掩模,使用深反应离子蚀刻(DRIE)(Oxford Plasma Lab 100系统)在硅表面上钻出约10μm深的纳米通道。优化的蚀刻条件包括SF6气体:13s/100sccm气体流量/700OWICP功率/40W RF功率/30mT APC压力;C4F8气体条件:7s/100sccm气流/700W ICP功率/10WRF功率/30mT APC压力。然后通过接触光刻和DRIE在晶片的背面上图案化微尺度储存。最后,在TNT平台表面上沉积约50nm厚的氮化硅绝缘/保护层。
畜牧业
C57BL/6小鼠获自Harlan Laboratory.B6.129(Cg)-Gt(ROSA)26Sortm4(ACTB-tdTomato、-EGFP),从Jackson实验室获得的Luo/J小鼠与K14cre一起饲养以产生K14cre/Gt(ROSA)26Sortm4(ACTB-tdTomato-EGFP)Luo/J小鼠。所有小鼠均为雄性,并且在研究时为8-12周龄。使用引物oIMR73l8-CTC TGC TGC CTC CTG GCT TCT(SEQ ID NO:1)、oIMR73l9-CGAGGC GGA TCA CAA GCA ATA(SEQ ID NO:2)和oIMR732O-TCA ATG GGC GGG GGT CGT T(SEQID NO:3)进行ROSAmT/mG小鼠的基因分型PCR,而K-14Cre转基因使用引物oIMRlO84-GCGGTC TGG CAG TAA AAA CTA TC(SEQ ID NO:4);oIMRlO85-GTG AAA CAG CAT TGC TGT CACTT(SEQ ID NO:5)确认。使用基于计算机的算法对动物进行标记和随机分组。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体外重编程
购买原代人成体真皮成纤维细胞(ATCC PCS-201-012),不含支原体并且直接从ATCC获得认证。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细胞系认证。这些细胞在补充有成纤维细胞生长试剂盒-无血清(ATCCPCS201-040)和青霉素/链霉素的成纤维细胞基础培养基中扩增。将E12.5-E14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在补充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l2中培养。通过3D纳米通道电穿孔(NEP)进行非病毒细胞转染和重编程实验。简言之,首先在3DNEP装置上使细胞生长至完全融合过夜。随后,使用脉冲电场将质粒混合物(0.05μg/μl)递送到由Fli1:Etv2:Foxc2的1:1:1混合物组成的细胞中。然后在质粒递送后24小时收获细胞,置于补充有EGM-2MVSingleQuot试剂盒(CC-41147,Lonza)的EBM-2基础培养基(CC-3156,Lonza)中,并进一步处理用于另外的实验/测量。
体内重编程
待治疗的区域在TNT之前24-48小时首先进行治疗。然后剥离皮肤以消除死亡/角蛋白细胞层并暴露表皮中的有核细胞。将TNT装置直接放置在剥落的皮肤表面上。将ABM或EFF质粒混合物以0.05-1.1μg/μl的浓度加载到储库中。将涂有金的电极(即阴极)浸入质粒溶液中,同时皮内插入24G针对电极(即阳极),并与TNT平台表面并置。然后在电极上施加脉冲电刺激(即,振幅为250V的10个脉冲,每个脉冲持续10ms)以使暴露的细胞膜纳米透镜并通过纳米通道驱动质粒货物进入细胞。将ABM质粒以2:1:1的摩尔比混合。
MCAO中风手术和分析
通过使用先前描述的管腔内细丝插入技术实现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在小鼠中诱导的局灶性局灶性脑缺血(Khanna等人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13、33(8):1197-1206)。在校正水肿后,MRI图像用于确定梗塞面积占对侧半球的百分比。
后肢缺血手术
通过闭塞和随后横切股动脉然后横切诱导单侧后肢缺血(Limbourg等人NatProtoc 2009、4(12):1737-1746)。简言之,将8-10周的小鼠用1-3%异氟烷麻醉,在加热垫上在立体显微镜(Zeiss OPMI)下仰卧。将股动脉暴露并通过约1cm的切口与股静脉分离。用7-0丝线缝合诱导近端和远端闭塞,然后完成动脉交配。最后,皮下施用单剂量的丁丙诺啡以控制疼痛。在手术后2小时进行激光散斑成像(MoorLDI-Mark 2)以确认成功的血流阻塞。
细胞外囊泡(EVs)的分离
从直径为12mm的皮肤活组织检查中分离EV,将其收集在OCT块中并冷冻储存以备后用。简而言之,将块解冻并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洗涤以除去OCT。在用手术刀除去脂肪组织后,将皮肤组织切成约1mm的片并用PBS中的微研磨机匀浆。在3000g离心后,以1:5的比例(Exoquick:上清液)使用Exoquick试剂盒(System Biosciences)以在4℃下从上清液中分离EV12小时。通过以1500g离心30分钟沉淀EV。然后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建议,使用mirvana试剂盒(Life technologies)从沉淀中提取总RNA。
DNA质粒制备
使用质粒DNA纯化试剂盒(Qiagen Maxi-prep,目录号12161和ClontechNucleobond目录号740410)制备ABM和EFF质粒。从Nanodrop 2000c Spectrophotemeter(Thermoscientific)获得DNA浓度。质粒DNA构建体及其原始来源的列表可以在表1中找到。
使用PALM Technologies(Bernreid,Germany)的激光显微切割系统进行LCM。基于形态学和/或免疫染色鉴定的组织切片的特定区域被切割并在20×目镜下捕获。将样品弹射到25μl细胞直接裂解提取缓冲液(Invitrogen)中。将约1、000、000μm2的组织区域捕获到每个帽中,然后将裂解物储存在-80℃下进行进一步处理。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从细胞直接裂解缓冲液进行LCM样品的qRT-PCR。引物列表可以在表2中找到。
免疫组织化学和共聚焦显微镜
使用特异性抗体和标准程序进行组织免疫染色。简言之,将OCT包埋的组织冷冻切成10μm厚,用冷丙酮固定,用10%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并与特异性抗体一起孵育。通过随后用荧光标记的适当的二抗(Alexa 488标记的α-豚鼠,1:200,Alexa 488标记的a-rabbit,1:200;Alexa 568-标记的a-rabbit,1:200)孵育来显示信号,并用DAPI染色。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 FV1000滤光片/光谱)捕获图像。
IVIS成像
使用IVIS Lumina II光学成像系统在FAM-DNA转染后24小时用麻醉对动物成像。使用Living Image软件制作具有发光图像的叠加图像。
中风大脑的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血管造影用于验证我们在小鼠中的MCAO模型,并优化封堵器尺寸和有效MCAO的颈内动脉插入距离。使用9.4T MRI(Bruker Corporation,Bruker BioSpinCorporation,Billerica,MA,USA)在MCA再灌注后48小时对麻醉的小鼠进行T2加权MRI。使用具有松弛增强的快速获取(RARE)序列使用以下参数获取MR图像:视场(FOV)30×30mm,采集矩阵256×256,TR 3、500ms,TE 46.92ms,切片间隙1.0mm,稀有因子8,平均数3,每毫米8.5像素的分辨率。将原始MR图像转换为标准DICOM格式并进行处理。在使用Osirix v3.4对图像进行适当的软件对比度增强之后,由掩蔽的观察者执行数字平面测量以描绘每个冠状脑切片中的梗塞区域。将脑切片的梗塞区域相加,乘以切片厚度,并如前所述校正水肿引起的肿胀,以确定梗塞体积(Khanna S、等人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13、33(8):1197-1206)。
肌肉能量分析
使用用于RF传输的体积线圈和用于接收的31P线圈,在9.4特斯拉扫描仪(BrukerBioSpec)上评估肌肉能量学的NMR光谱测量(Fiedler等人MAGMA 2015、28(5):493-501.)。在定制的1H/31P收发器线圈阵列中进行体内成像。使用单脉冲序列获取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窗口化以降低噪声并将傅里叶变换为谱域。
基于超声波的成像和血管表征
通过超声成像平行监测血管形成。简而言之,使用Vevo 2100系统(VisualSonics,Toronto,ON,Canada)用MS 250线性阵列探针在B模式下获得超声图像(Gnyawali等人J Vis Exp 2010(41)。实施多普勒彩色血流成像以监测和量化心脏收缩和舒张期下的血流特征。
统计分析
对样品进行编码并以盲法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动物研究,数据报告为3只动物的平均值±SD(即生物学重复)。没有动物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同样,体外重编程数据报告为至少3次实验的平均值±SD。实验重复至少两次以确认再现性。通过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组间比较。通过适当的SigmaPlot版本13.0的参数/非参数测试确定统计学差异。
使用基于TNT的方法的公开结果表明使用基于纳米通道的递送可以实现什么,包括本文公开的微结构阵列。
例子2: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阵列贯穿纳米通道可以使用洁净室方法(例如光刻和湿法或干法蚀刻)由硅基材料制造。首先,使用光刻和湿法或干法蚀刻在硅表面上限定锥形或金字塔形贯穿微结构(约20-500微米高)的阵列。随后,使用投影光刻在背面上用硅纳米管阵列(直径约300-1000nm)图案化硅基底。接下来是一个高度各向异性的深反应离子蚀刻(DRIE),通过硅基底和贯穿微结构钻纳米通道。
以下是在硅上制造纳米通道微针阵列的示例方法。
(1)3D纳米通道阵列的制造
1.选择4英寸硅晶圆:500μm,DSP,Prime级。
2.通过湿法蚀刻将晶片薄至250μm厚(KOH,45%,80℃)
3.使用步进(NTW)图案AZ-5214纳米圆阵列(直径400nm,间距:25μm)。
4.DRIE蚀刻由AZ-5214图案掩盖的硅晶片。
系统:Dreese实验室的牛津等离子实验室100
食谱名称:Lingqian_Bosch
SF6协议:100sccm/13s/ICP 700W/RF 30W/室压30mT(双重检查)
C4F8协议:100sccm/7s/ICP 700W/RF 10W/室压30mT(双重检查)
蚀刻程序:运行40个循环;停5分钟;再跑5个周期;停止5分钟,检查是否还有光刻胶残留。如果是,再运行5个循环。再检查一遍。通常,PR完全消失了55-60个周期。(请注意,不要直接运行60个循环而不是40+5+5+5+5。否则,PR将在60个循环后燃烧)
5.使用TMP彻底清洁硅晶片/AZ5214;在食人鱼溶液中清洁晶圆5分钟(120摄氏度)。使用Bay1(NTW)中的Olympus显微镜检查纳米通道阵列是否可见
6.在硅晶片另一侧的图案微通道阵列(直径50μm;中心距:70μm)的标准光刻程序。光刻胶:SPR220-7;厚度:10微米。在图案化过程中:确保微通道阵列通常与纳米通道阵列的方向相同。
7.准备另一个厚度为250μm的硅片。
8.在纳米通道侧面涂抹泵油(用于Bay4,NTW中的ETC04)。关键:硅晶片表面的油而不是液滴。否则,没有油的区域将在DRIE程序中烹饪SPR220PR。
9.将250微米厚的硅晶片与纳米通道侧小心并完全粘合,与油接合。这种方式是在长时间DRIE系统中减少热量,同时在DRIE过程中保持硅晶片足够刚性到氦力。
10.DRIE蚀刻由SPR220-7掩蔽的硅晶片。
系统:Dreese实验室的牛津等离子实验室100
食谱名称:Lingqian_Bosch
SF6协议:100sccm/13s/ICP 700W/RF 30W/室压30mT(双重检查)
C4F8协议:100sccm/7s/ICP 700W/RF 10W/室压30mT(双重检查)
蚀刻程序:运行250个循环;停5分钟;再跑20个周期;停止5分钟,检查是否还有光刻胶残留。如果是,则再运行10个循环。再检查一遍。根据经验,微通道将在约280个循环后连接纳米通道。然而,由于牛津等离子体系统总是在漂移,因此无法确定精确的循环。因此,在270次循环后,应使用SEM检查微通道在任何停留时间的横截面,以评估是否所有微通道都与纳米通道相连(这部分是最耗时的,需要约3-5天,视具体情况而定)
11.慢慢小心地从中取出样品
12.在Piranha溶液中清洁晶圆5分钟(120摄氏度)。在Bay1(NTW)中使用Olympus显微镜检查纳米通道阵列和微通道阵列
13.取决于纳米通道的设计,将硅晶片切成小块。
(2)使用DRIE制造微针
1.拿起一个尺寸为1cm×1cm的硅样品,并用食人鱼溶液彻底清洁样品。
2.纳米通道侧的图案微圆阵列:SPR220-7光刻胶,厚度10μm。微圆形图案:直径15微米,最终确定了火山形针的尺寸。间距:中心-中心25μm。理想条件:在光刻中将微圆与纳米通道阵列对齐,可以增加空心针的百分比。
3.将小样品放在带有油的新鲜4英寸晶圆上(全区涂有油)
4.DRIE程序:牛津等离子实验室100
配方:灵倩各向同性蚀刻(双重检查)
协议:SF6:40sccm/ICP功率:600W/RF功率5W-10W(确定火山的形状)。蚀刻时间:2分钟;停下来检查是否还有PR;如果是,还需要1分钟,检查PR是否仍然存在;如果是,再多一分钟。如果不在,请检查显微镜或SEM。如果未显示针,则在没有面罩的情况下继续蚀刻1分钟。
5.根据上述优化方案,微针将在约2+1+1分钟内制造。
例子3:
在一个特定实施方案中,阵列贯穿纳米通道可以由预制的纳米通道的基板平台制造,该基板平台可以是硅基的或通过选择性表面蚀刻由阳极氧化铝制成。选择性表面蚀刻用于限定贯穿微结构。
例子4: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贯穿纳米通道阵列进行将货物以多个水平递送到生物组织的方法。贯穿纳米通道阵列与剥落的皮肤组织接触。将正极插入皮内,同时使负极与货物溶液接触。然后在电极上施加脉冲电场(250V,10ms脉冲,10个脉冲)以纳米透镜暴露的细胞膜并将货物直接注入细胞溶质中。
货物溶液包含编码Etv2、Foxc2和F11的三种质粒的混合物。在递送后24小时收集小组织活组织检查并通过qRT-PCR分析。在递送后7天收集另外的活组织检查,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内皮标记物。基于DTN的递送导致优异的转基因表达以及在整个组织厚度上广泛分布的重编程响应。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所公开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本文引用的出版物和引用它们的材料通过引用明确地并入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或能够使用不超过常规的实验确定本文所述的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案的许多等同物。这些等同物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涵盖。
参考文献
Rosova I,Dao M,Capoccia B,Link D,Nolta JA.Hypoxic preconditioningresults in increased motility and improve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humanmesenchymal stem cells.Stem Cells 2008,26(8):2173-2182.
Kinoshita M,Fujita Y,Katayama M,Baba R,Shibakawa M,Yoshikawa K,etal.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 after intramuscular transplantation of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obilized CD34positive cells inpatients with critical limb ischemia.Atherosclerosis 2012,224(2):440-445.
Losordo DW,Dimmeler S.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and vasculogenesis forischemic disease:part II:cell-based therapies.Circulation 2004,109(22):2692-2697.
Lee AS,Tang C,Rao MS,Weissman IL,Wu JC.Tumorigenicity as a clinicalhurdle for pluripotent stem cell therapies.Nat Med 2013,19(8):998-1004.
Cunningham JJ,Ulbright TM,Pera MF,Looijenga LH.Lessons from humanteratomas to guide development of safe stem cell therapies.NatBiotechnol2012,30(9):849-857.
Leduc PR,Wong MS,Ferreira PM,Groff RE,Haslinger K,Koonce MP,etal.Towards an in vivo biologically inspired nanofactory.Nat Nanotechnol 2007,2(1):3-7.
Heinrich C,Spagnoli FM,Berninger B.In vivo reprogramming for tissuerepair.Nat Cell Biol 2015,17(3):204-211.
Karagiannis P,Yamanaka S.The fate of cell reprogramming.NatMethods2O14,11(10):1006-1008.
Grande A,Sumiyoshi K,Lopez-Juarez A,Howard J,Sakthivel B,Aronow B,etal.Environmental impact on direct neuronal reprogramming in vivo in the adultbrain.Nat Commun 2013,4:2373.
Morita R,Suzuki M,Kasahara H,Shimizu N,Shichita T,Sekiya T,et al.ETStranscription factor ETV2 directly converts human fibroblasts into functionalendothelial cells.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112(1):160-165.
Gallego-Perez D,Otero JJ,Czeisler C,Ma J,Ortiz C,Gygli P,etal.Deterministic transfection drives efficient nonviral reprogramming anduncovers reprogramming barriers.Nanomedicine 2015.
Marx V.Cell biology:delivering tough cargo into cells.Nat Meth 2016,13(1):37-40.Boukany PE,Morss A,Liao WC,Henslee B,Jung H,Zhang X,etal.Nanochannel electroporation delivers precise amounts of biomolecules intoliving cells.Nat Nanotechnol 2011,6(11):747-754.
Sen CK,Ghatak S.miRNA control of tissu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Am JPathol 2015,185(10):2629-2640.
Vierbuchen T,Ostermeier A,Pang ZP,Kokubu Y,Sudhof TC,Wernig M.Directconversion of fibroblasts to functional neurons by defined factors.Nature2010,463(7284):1035-1041.
Valadi H,Ekstrom K,Bossios A,Sjostrand M,Lee JJ,Lotvall JO.Exosome-mediated transfer of mRNAs and microRNAs is a novel mechanism of geneticexchange between cells.Nat Cell Biol 2007,9(6):654-659.
Khanna S,Rink C,Ghoorkhanian R,Gnyawali S,Heigel M,Wijesinghe DS,etal.Loss of miR-29b follow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contributes to neural celldeath and infarct size.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13,33(8):1197-1206.
Hunt DP,Morris PN,Sterling J,Anderson JA,Joannides A,Jahoda C,et al.Ahighly enriched niche of precursor cells with neuronal and glial potentialwithin the hair follicle dermal papilla of adult skin.Stem Cells 2008,26(1):163-172.Higgins CA,Itoh M,Inoue K,Richardson GD,Jahoda CA,ChristianoAM.Reprogramming of human hair follicle dermal papilla cells into inducedpluripotent stem cells.J Invest Dermatol 2012,132(6):1725-1727.
Helisch A,Wagner S,Khan N,Drinane M,Wolfram S,Heil M,et al.Impact ofmouse strain differences in innate hindlimb collateralvasculature.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6,26(3):520-526.
Chalothorn D,Clayton JA,Zhang H,Pomp D,Faber JE.Collateral density,remodeling,and VEGF-A expression differ widely between mouse strains.PhysiolGenomics 2007,30(2):179-191.
Limbourg A,Korff T,Napp LC,Schaper W,Drexler H,Limbourg FP.Evaluationof postnatal arteri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in a mouse model of hind-limbischemia.Nat Protoc 2009,4(12):1737-1746.
Fiedler GB,Meyerspeer M,Schmid AI,Goluch S,Schewzow K,Laistler E,etal.Localized semi-LASER dynamic(3l)P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f thesoleus during and following exercise at 7 T.MAGMA 20l5,28(5):493-501.GnyawaliSC,Roy S,Driggs J,Khanna S,Ryan T,Sen CK.High-frequency high-resolutionechocardiography:first evidence on non-invasive repeated measure ofmyocardial strain,contractility,and mitral regurgitation in the ischemia-reperfused murine heart.J Vis Exp 2010(41).
Geng,T.&Lu,C.Lab Chip 13,3803-3821(2013).
Boukany,P.E.et al.Nat Nanotechnol 6,747-754(2011).
Morita,R.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2,160-165(2015).
De Val,S.&Black,B.L.Dev Cell 16,180-195(2009).
序列表
<110> 俄亥俄州国家创新基金会
<120> 用于基于纳米通道的货物递送的贯穿微结构
<130> 321501-2080
<150> US 62/438,256
<151> 2016-12-22
<160> 29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
ctctgctgcc tcctggcttc t 21
<210> 2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
cgaggcggat cacaagcaat a 21
<210> 3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3
tcaatgggcg ggggtcgtt 19
<210> 4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4
gcggtctggc agtaaaaact atc 23
<210> 5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5
gtgaaacagc attgctgtca ctt 23
<210> 6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6
cgacgaggga tcctacgac 19
<210> 7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7
cttcctctgc cctcgaac 18
<210> 8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8
ggtggagttc aagtccatct ac 22
<210> 9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9
tggcgtccac gtagtagtag 20
<210> 10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0
atacaagagc tgttcagctg tc 22
<210> 11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1
gtcgtgcata tttgccactg 20
<210> 1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2
ggaccagtcc ccgaagcagc 20
<210> 13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3
agtggagcag ctggcctgga 20
<210> 14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4
agcgctgtga acgcttgcct 20
<210> 15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5
catgagaggc cctcccggct 20
<210> 16
<211> 1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6
ccgtccagct cgaccag 17
<210> 17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7
gatcacatgg tcctgctg 18
<210> 18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8
gtgcaacgag cagggcgagt 20
<210> 19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19
ggagccaccg cgcacagaat 20
<210> 20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0
gctggtgcag agcggcaaga 20
<210> 21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1
agacggcggt aggtggcgat 20
<210> 2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2
tacacgggcg agggcatgga 20
<210> 23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3
tcacttgggc ccctgggctt 20
<210> 24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4
gtgtgatggg attccctgga ccta 24
<210> 25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5
cctgagctcc agcttctcca tctt 24
<210> 26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6
aggccaggtg gtggacgtgt 20
<210> 27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7
cacgctggac ctgcttgggg 20
<210> 28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8
gtgcagtgcc agcctcgtcc 20
<210> 29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1>
<222>
<223> 合成构建体
<400> 29
gcaccggcct caccccattt 20

Claims (44)

1.微结构阵列(100),包括:
平面基板(101),具有顶表面(102)和底表面(103);
与所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流体连通的储库(104);和
从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突出的多个微结构(105),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个都包括:
固体部分(106),从基部(107)到位于距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的高度的远端尖端(108)逐渐变细,从而形成微结构表面;
第一递送通道(109),从所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一通道开口(110),从而将所述储库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通道开口;和
第二递送通道(111),从所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二通道开口(112),从而将所述储库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二通道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阵列,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基板平行的第一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基板平行的第二平面内,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向远端间隔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结构阵列,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向远端间隔开距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的高度的20%至60%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开口位于所述远端尖端。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从所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微结构表面内的第三通道开口(114)的第三递送通道(113),从而将所述储库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三通道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结构阵列,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基板平行的第一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基板平行的第二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三通道开口位于与所述平面基板平行的第三平面内;和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向远端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向远端间隔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结构阵列,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向远端间隔开距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的高度的20%至60%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微结构阵列,其中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向远端间隔开距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的高度的20%至60%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微结构表面的高度为5微米至1000微米。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微结构的基部的宽度为5微米至500微米。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微结构的基部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基部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包括平行的脊、以人字形图案排列的脊、以波形图案排列的脊、锥或金字塔。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微结构的远端尖端是尖的、圆的、倾斜的、喇叭形的、锥形的、钝的或其组合。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递送通道和所述第二递送通道在平行于平面基板的平面上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
16.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递送通道和所述第二递送通道在平行于所述平面基板的平面中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
17.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递送通道和所述第二递送通道在平行于所述平面基板的平面中具有大致环形的横截面;和
其中所述第二递送通道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递送通道周围。
18.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递送通道在平行于所述平面基板的平面中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并且所述第二递送通道在平行于所述平面基板的平面中具有大致环形的横截面;和
其中所述第二递送通道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递送通道周围。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从所述基部到所述远端尖端以阶梯方式逐渐变细的固体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截头圆锥形状的固体部分。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的固体部分由硅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平面基板由硅形成。
23.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平面基板还包括多个递送通道,每个递送通道从所述平面基板的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内的通道开口,从而将所述储库流体连接到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内的通道开口。
2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还包括:
与所述储库电接触的第一电极和被配置为电接触抵靠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的组织定位的第二电极。
25.一种将物质递送到组织内的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阵列施加于所述组织,使得所述平面基板的底表面抵靠所述组织定位,并且所述多个微结构延伸到所述组织中;
通过所述第一递送通道和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的第二递送通道将来自所述储库的物质递送到所述组织内的细胞。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质同时被递送到组织的多个细胞水平。
27.如权利要求25-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质通过张力、手动、剪切力、扩散、注射、压力、电穿孔、渗透、浓度梯度、电磁场、低频超声或其组合来递送。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质通过电穿孔来递送。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微结构阵列包括与所述储库电接触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组织电接触的第二电极;和
其中通过电穿孔来递送包括跨越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电场以对所述组织内的细胞进行电穿孔,并通过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和第二递送通道从储库驱动物质和到所述组织的细胞内。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场施加的电压为1V至500V。
31.如权利要求29-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场包括脉冲电场。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电场包括持续时间为0.1毫秒至100毫秒的多个脉冲。
33.如权利要求3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脉冲电场包括1至500个脉冲。
34.如权利要求25-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质的递送由反馈系统控制。
35.如权利要求25-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质包括治疗剂。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剂是核酸。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剂是肽或多肽。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剂是小分子。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剂是疫苗。
40.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剂包含从已经重编程的细胞中分离的囊泡。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囊泡包含外泌体。
42.如权利要求25-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质包括诊断剂。
43.如权利要求25-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储库包含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并且该方法包括将所述两种或更多种物质同时递送至所述组织内的细胞。
44.如权利要求25-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物质以这样的水平注入所述组织中,超过该水平所述多个微结构延伸到所述组织中。
CN201780080259.3A 2016-12-22 2017-12-20 用于基于纳米通道的货物递送的贯穿微结构 Pending CN1104941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38256P 2016-12-22 2016-12-22
US62/438,256 2016-12-22
PCT/US2017/067630 WO2018119090A1 (en) 2016-12-22 2017-12-20 Interpentrating microstructures for nanochannel-based cargo deliver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4126A true CN110494126A (zh) 2019-11-22

Family

ID=6262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0259.3A Pending CN110494126A (zh) 2016-12-22 2017-12-20 用于基于纳米通道的货物递送的贯穿微结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5132B2 (zh)
EP (1) EP3558265A4 (zh)
JP (1) JP7114094B2 (zh)
KR (1) KR102539625B1 (zh)
CN (1) CN110494126A (zh)
AU (1) AU2017379879C1 (zh)
BR (1) BR112019012924A2 (zh)
CA (1) CA3045958A1 (zh)
WO (1) WO201811909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7451A (zh) * 2021-06-02 2021-09-03 吉林医药学院 一种多剪切力微流控芯片中单细胞精准图案化方法
CN114754669A (zh) * 2022-03-22 2022-07-1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模光纤束扩展光源抑制干涉仪相干噪声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4877A (zh) * 2022-05-24 2022-10-1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微注射给药式聚合物多流道微针模具法及其多流道微针应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4454A1 (en) * 2003-02-24 2004-08-2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tructures having multiple microelements with through-holes
CN1905920A (zh) * 2003-11-13 2007-01-31 阿尔扎公司 用于透皮递送的系统和方法
US20070185432A1 (en) * 2005-09-19 2007-08-09 Transport Pharmaceuticals, Inc. Electrokinet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methotrexate
US20090099502A1 (en) * 2006-04-07 2009-04-16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Microneedle Device And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Device Provided With Microneedles
WO2009069112A1 (en) * 2007-11-28 2009-06-04 Janisys Limited A delivery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an active substance to a subject
CN101808588A (zh) * 2007-09-28 2010-08-18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递送装置及方法
CN102985131A (zh) * 2010-04-28 2013-03-20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用于递送siRNA的医疗装置
CN105126243A (zh) * 2015-09-06 2015-12-09 游学秋 微针注射弹及其制备方法和微针注射设备
CN105581975A (zh) * 2014-11-10 2016-05-18 (株)设模磊 微针及微针贴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9069A (en) 1988-01-21 1995-02-1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 vivo electroporation of remote cells and tissue
US5697901A (en) 1989-12-14 1997-12-16 Elof Eriksson Gene delivery by microneedle injection
US6090790A (en) 1989-12-14 2000-07-18 Eriksson; Elof Gene delivery by microneedle injection
US5273525A (en) 1992-08-13 1993-12-28 Btx Inc. Injection and electroporation apparatus for drug and gene delivery
US5702359A (en) 1995-06-06 1997-12-30 Genetronics, Inc. Needle electrodes for mediated delivery of drugs and genes
US5571083A (en) 1994-02-18 1996-11-05 Lemelson; Jerome H.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ll transplantation
US5591139A (en) 1994-06-06 1997-01-0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C-processed microneedles
US5869326A (en) 1996-09-09 1999-02-09 Genetronics, Inc. Electroporation employing user-configured pulsing scheme
US5928207A (en) 1997-06-30 1999-07-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icroneedle with isotropically etched tip,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uch a device
US6055453A (en) 1997-08-01 2000-04-25 Gene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addressing needle array electrodes for electroporation therapy
US6241701B1 (en) 1997-08-01 2001-06-05 Gene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electroporation mediated delivery of drugs and genes
US6503231B1 (en) 1998-06-10 2003-01-07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Microneedle device for transport of molecules across tissue
US6312612B1 (en) * 1999-06-09 2001-11-0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tracutaneous microneedle array
US6623457B1 (en) * 1999-09-22 2003-09-2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of a substance
US6331266B1 (en) 1999-09-29 2001-12-18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Process of making a molded device
IL134997A0 (en) * 2000-03-09 2001-05-20 Yehoshua Yeshurun Health care system based on micro device
US6663820B2 (en) 2001-03-14 2003-12-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needle structures using soft lithography and photolithography
US7127284B2 (en) 2001-06-11 2006-10-24 Mercator Medsystems, Inc. Electroporation microneedle and methods for its use
US6881203B2 (en) * 2001-09-05 2005-04-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croneedle array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1053607A1 (en) * 2009-10-26 2011-05-05 Emkinet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magnetic stimulation of nerve, muscle, and body tissues
TWI300055B (en) * 2006-05-26 2008-08-21 Nat Univ Tsing Hu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ollow micro-needle structures
FI20095433A0 (fi) * 2009-04-20 2009-04-20 Valtion Teknillinen Mikroneula
JP5871907B2 (ja) 2010-04-28 2016-03-01 キンバリー クラーク ワールドワイ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細胞間相互作用を強化させたナノパターンド医療デバイス
US8696637B2 (en) * 2011-02-28 2014-04-1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Transdermal patch containing microneedles
MX2015015273A (es) * 2013-05-23 2016-02-18 Kimberly Clark Co Microagujas con geometrias mejoradas de seccion transversal de canal abierto.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4454A1 (en) * 2003-02-24 2004-08-2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tructures having multiple microelements with through-holes
CN1905920A (zh) * 2003-11-13 2007-01-31 阿尔扎公司 用于透皮递送的系统和方法
US20070185432A1 (en) * 2005-09-19 2007-08-09 Transport Pharmaceuticals, Inc. Electrokinet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methotrexate
US20090099502A1 (en) * 2006-04-07 2009-04-16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Microneedle Device And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Device Provided With Microneedles
CN101808588A (zh) * 2007-09-28 2010-08-18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递送装置及方法
WO2009069112A1 (en) * 2007-11-28 2009-06-04 Janisys Limited A delivery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an active substance to a subject
CN102985131A (zh) * 2010-04-28 2013-03-20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用于递送siRNA的医疗装置
CN105581975A (zh) * 2014-11-10 2016-05-18 (株)设模磊 微针及微针贴片
CN105126243A (zh) * 2015-09-06 2015-12-09 游学秋 微针注射弹及其制备方法和微针注射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SHU YAN ET AL.: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by in-skin electroporation using a microneedle arr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no. 397, 15 September 2010 (2010-09-15), pages 77 - 83, XP027230640 *
赵志强 等: "《现代中药制剂理论与实践》",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127 - 12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7451A (zh) * 2021-06-02 2021-09-03 吉林医药学院 一种多剪切力微流控芯片中单细胞精准图案化方法
CN113337451B (zh) * 2021-06-02 2023-03-07 吉林医药学院 一种多剪切力微流控芯片中单细胞精准图案化方法
CN114754669A (zh) * 2022-03-22 2022-07-1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模光纤束扩展光源抑制干涉仪相干噪声的方法
CN114754669B (zh) * 2022-03-22 2024-01-3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模光纤束扩展光源抑制干涉仪相干噪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12924A2 (pt) 2019-12-10
JP2020513900A (ja) 2020-05-21
AU2017379879C1 (en) 2023-10-12
CA3045958A1 (en) 2018-06-28
KR20190099479A (ko) 2019-08-27
US11235132B2 (en) 2022-02-01
AU2017379879A1 (en) 2019-07-04
KR102539625B1 (ko) 2023-06-05
AU2017379879B2 (en) 2023-07-06
EP3558265A1 (en) 2019-10-30
US20190329014A1 (en) 2019-10-31
EP3558265A4 (en) 2020-11-04
WO2018119090A1 (en) 2018-06-28
JP7114094B2 (ja) 202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llego-Pérez et al. Topical tissue nano-transfection mediates non-viral stroma reprogramming and rescue
KR102140055B1 (ko) 마이크로채널을 갖는 기관 모방 장치 및 그 사용 및 제조 방법
Huang et al. Efficient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 molecules into skin by combined use of microneedle roller and flexible interdigitated electroporation array
CN103124549B (zh) 用于靶向热调节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10494126A (zh) 用于基于纳米通道的货物递送的贯穿微结构
CN107184417A (zh) 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030467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material into a biological tissue or cell
CN107375234B (zh) 一种基于体液中细胞源性囊泡的多功能载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Hou et al. Precise ultrasound neuromodulation in a deep brain region using nano gas vesicles as actuators
CN110123839A (zh) 负载光敏药物的人多能干细胞外泌体及制备与用途
Yang et al. 3D-printed morphology-customized microneedles: Understand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morphologies and the received qualities
CN109602703A (zh) 一种复合双亲肽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uang et al.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 mediated by punching and electroporation
Khalifa et al. A simple method for implanting free-floating microdevices into the nervous tissue
US20220134073A1 (en) Interpenetrating microstructures for nanochannel-based sampling and/or cargo delivery
US2013019748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livery of live cells
KR101771340B1 (ko) 진단 및 치료 탐침을 위한 침습형 생체소자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 제조된 생체소자
CN108653334A (zh) 负载白藜芦醇的人多能干细胞外泌体在制备逆转器官衰老药物上的用途
Wang et al. The Noninvasive Sonothermogenetics Used for Neuromodulation in M1 Region of Mice Brain by Overexpression of TRPV1
Yu et al. Vertically aligned carbon nanofiber neural chip for interfacing with neurological system
Khalifa et al. Tracking the Migration of Injectable Microdevices in the Rodent Brain Using a 9.4 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ner
Bai et al. Tracking of transplanted neural stem cells labeled with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in ischemic stroke
SINGPANNA et al. Chitosan-capped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solving microneedles loading Chitosan-cappe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Ling et al. Magnetic nanomaterials for therapy
Farrar et al. Tracking the Migration of Injectable Microdevices in the Rodent Brain Using a 9.4 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66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