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5802A -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5802A
CN110485802A CN201910758060.2A CN201910758060A CN110485802A CN 110485802 A CN110485802 A CN 110485802A CN 201910758060 A CN201910758060 A CN 201910758060A CN 110485802 A CN110485802 A CN 110485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draw
upright bar
rod assembly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80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80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5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5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5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2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32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person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 E04G21/3204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person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against falling down
    • E04G21/3223Means supported by building floors or flat roofs, e.g. safety rail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7/00Fencing, e.g. fences, enclosures, corrals
    • E04H17/14Fences constructed of rigid elements, e.g. with additional wire fillings or with pos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7/00Fencing, e.g. fences, enclosures, corrals
    • E04H17/14Fences constructed of rigid elements, e.g. with additional wire fillings or with posts
    • E04H17/20Pos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包括内拉杆和套装在内拉杆外表面的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设有立杆底栓板,所述内拉杆和立杆能相对移动,内拉杆的底部设有内拉杆底栓板,所述立杆底栓板和内拉杆底栓板之间铰接有四杆组件,所述立杆的外表面设有固定组件,立杆的上端和内拉杆之间设有将两者固定的螺母组件。本发明结构简单,使得立杆的组装拆卸更为便捷、高效,有效地提高组装效率,可循环使用立杆组件。

Description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防护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立杆组件,还涉及一种防护栏杆。
背景技术
防护栏杆作为施工生产及道路交通中的常用设施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在施工生产中应用尤其重要。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防护手段,但常规的施工栏杆存在很多不足。常用施工栏杆分固定式及移动式两种,固定式栏杆一般采用下设锚固固定座,上部与活动栏杆连接的方式,这种栏杆的优点是稳定性好,但当需要拆除时,锚固座将被费掉,在施工中需临时拆除时由于锚固座上设有固定丝杆,容易被破坏。同时拆除时材料及人工处理浪费较大。移动式栏杆移动方便,但存在着稳定性较差,支腿部位占地较多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杆组件,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还提供一种防护栏杆,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立杆组件,包括内拉杆和套装在内拉杆外表面的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设有立杆底栓板,所述内拉杆和立杆能相对移动,内拉杆的底部设有内拉杆底栓板,所述立杆底栓板和内拉杆底栓板之间铰接有四杆组件,所述立杆的外表面设有固定组件,立杆的上端和内拉杆之间设有将两者固定的螺母组件。
上述立杆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旋动螺母组件下压内拉杆,使得四杆组件的最大外径小于施工地的安装孔内径,便于立杆和内拉杆置于施工地的安装孔内,旋动螺母组件外拉内拉杆,使得四杆组件扩张,扩张后的四杆组件与安装孔底部边缘充分固定,固定组件压在安装孔的入口处,固定好立杆,安装立杆之间的防护栏,形成有效分隔防护。当立杆需临时拆除时,只需松动螺母组件,下压内拉杆,使得四杆组件收缩,四杆组件的最大外径小于施工地的安装孔内径,就可将立杆从孔洞内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使得立杆的组装拆卸更为便捷、高效,有效地提高组装效率,可循环使用立杆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四杆组件包括两根上折页和两根下折页,上折页的一端铰接在立杆底栓板,上折页的另一端与下折页的一端铰接,下折页的另一端铰接在内拉杆底栓板。上折页和下折页的铰接点为第一点,两个第一点的最大距离为四杆组件的最大外径,下压内拉杆时,内拉杆底栓板和立杆底栓板之间的距离增大,上折页和下折页内缩,两个第一点的最大距离减少。外拉内拉杆时,内拉杆底栓板和立杆底栓板之间的距离减少,上折页和下折页外扩,两个第一点的最大距离增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立杆外表面的内丝套和旋接在内丝套外表面的外丝套,所述内丝套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丝套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外丝套的外表面设有压部。外丝套相对于内丝套旋转,可以调节外丝套的位置,使得压部能直接压住施工地的安装孔,将立杆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压部下方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设有基座孔,基座的下端面设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设置基座孔旁,嵌入部下端的外径小于嵌入部上端的外径。嵌入部套入施工地的安装孔,外丝套相对于内丝套旋转,可以调节外丝套的位置,使得压部能直接压住基座,将立杆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套装在基座下端面的基座胶垫,所述基座胶垫设有与嵌入部外表面贴合的折弯部。基座胶垫位于基座和施工地之间,折弯部伸到施工地的安装孔内。基座胶垫起到止水和确保连接紧密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母组件包括设置立杆上端面的第一螺母,所述内拉杆的上端穿过第一螺母,内拉杆的上端外表面设有一端与螺母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旋转第一螺母,可以实现下压内拉杆或外拉内拉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杆的上端设有保护帽,所述保护帽通过紧固丝杆固定在立杆,所述内拉杆的上端伸入到保护帽内。保护帽将内拉杆的上端和立杆的上端遮挡,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帽的内表面设有限位环,所述紧固丝杆位于限位环的下方。限位环压装立杆的上端面或者堵板的上端面,对保护帽起到定位作用,也将堵板压紧在立杆。
防护栏杆,包括至少两个前述立杆组件,相邻的两个立杆组件之间设有防护栏。
上述防护栏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使得立杆的组装拆卸更为便捷、高效,有效地提高组装效率,可循环使用立杆组件和防护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防护栏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丝杆和螺母连接。连接丝杆穿过连接板和防护栏后,将螺母旋进连接丝杆,将两个防护栏固定。连接丝杆穿过连接板、防护栏和立杆后,将螺母旋进连接丝杆,将防护栏和立杆固定。螺母的连接方式,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立杆和内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内丝套和外丝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立杆组件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4,一种立杆组件,包括内拉杆13和套装在内拉杆13外表面的立杆10,所述立杆10的底部设有立杆底栓板14,所述内拉杆13和立杆10能相对移动,内拉杆13的底部设有内拉杆底栓板15,所述立杆底栓板14和内拉杆底栓板15之间铰接有四杆组件,所述立杆10的外表面设有固定组件,立杆10的上端和内拉杆13之间设有将两者固定的螺母组件。
旋动螺母组件下压内拉杆13,使得四杆组件的最大外径小于施工地的安装孔内径,便于立杆10和内拉杆13置于施工地的安装孔内,旋动螺母组件外拉内拉杆13,使得四杆组件扩张,扩张后的四杆组件与安装孔底部边缘充分固定,固定组件压在安装孔的入口处,固定好立杆10,安装立杆10之间的防护栏,形成有效分隔防护。当立杆10需临时拆除时,只需松动螺母组件,下压内拉杆13,使得四杆组件收缩,四杆组件的最大外径小于施工地的安装孔内径,就可将立杆10从孔洞内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使得立杆10的组装拆卸更为便捷、高效,有效地提高组装效率,可循环使用立杆10组件。
施工地的安装孔采用在混凝土面钻孔的方式制成,这样当栏杆需拆除时直接将孔内栏杆取出即可,孔位封堵容易。小孔不会对行车及机械走行造成影响,当需要临时拆除时,将孔内用纸榍充填或孔口简单覆盖,孔口因与地面相平,不容易被破坏。施工完成后将孔内清理干净,利用本装置可快速恢复护栏。
对于混凝土地面需安设时,只需利用取孔器,在地面取孔即可,根据栏杆大小可取不同直径孔洞。也可在混凝土硬化施工前利用管材直接预留孔洞。对于常规护栏,孔洞对生产影响小,便于封堵。
对于在土体地面,可利用埋入土内的管材作为施工地的安装孔,可取得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稳固性强、拆装方便灵活、使用地的安装孔为孔洞结构对生产生活设施影响小、不易被破坏的优点。有防雨水进入设施、值得在施工生产中进行推广。
本发明采用高强低碳合金钢(Q345B)材料,热浸镀锌防腐处理。使用寿命达30~50年,整体装置为多部件组装,当各别部件损坏时可局部更换,会有更好的经济效果。
所述四杆组件包括两根上折页16和两根下折页17,上折页16的一端铰接在立杆底栓板14,上折页16的另一端与下折页17的一端铰接,下折页17的另一端铰接在内拉杆底栓板15。上折页16和下折页17的铰接点为第一点,两个第一点的最大距离为四杆组件的最大外径,下压内拉杆13时,内拉杆底栓板15和立杆底栓板14之间的距离增大,上折页16和下折页17内缩,两个第一点的最大距离减少。外拉内拉杆13时,内拉杆底栓板15和立杆底栓板14之间的距离减少,上折页16和下折页17外扩,两个第一点的最大距离增大。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立杆10外表面的内丝套18和旋接在内丝套18外表面的外丝套19,所述内丝套18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丝套19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外丝套19的外表面设有压部。外丝套19相对于内丝套18旋转,可以调节外丝套19的位置,使得压部能直接压住施工地的安装孔,将立杆10固定。
还包括设置在压部下方的基座20,所述基座20的中部设有基座孔,基座20的下端面设有嵌入部22,所述嵌入部22设置基座孔旁,嵌入部22下端的外径小于嵌入部22上端的外径。嵌入部22套入施工地的安装孔,外丝套19相对于内丝套18旋转,可以调节外丝套19的位置,使得压部能直接压住基座20,将立杆10固定。
还包括套装在基座20下端面的基座胶垫21,所述基座胶垫21设有与嵌入部22外表面贴合的折弯部。基座胶垫21位于基座20和施工地之间,折弯部伸到施工地的安装孔内。基座胶垫21起到止水和确保连接紧密的作用。
所述螺母组件包括设置立杆10上端面的第一螺母12,立杆10的上端面还设有堵板11,所述内拉杆13的上端依次穿过堵板11和第一螺母12,内拉杆13的上端外表面设有一端与螺母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旋转第一螺母12,可以实现下压内拉杆13或外拉内拉杆13。
所述立杆10的上端设有保护帽23,所述保护帽23通过紧固丝杆25固定在立杆10,所述内拉杆13的上端伸入到保护帽23内。保护帽23将内拉杆13的上端和立杆10的上端遮挡,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保护帽23的内表面设有限位环24,所述紧固丝杆25位于限位环24的下方。限位环24压装立杆10的上端面或者堵板11的上端面,对保护帽23起到定位作用,也将堵板11压紧在立杆10。
如图5所示,防护栏杆,包括至少两个前述立杆组件100,相邻的两个立杆组件100之间设有防护栏101。
防护栏杆结构简单,使得立杆10的组装拆卸更为便捷、高效,有效地提高组装效率,可循环使用立杆10组件和防护栏。
相邻的两个防护栏101之间通过连接板102、连接丝杆和螺母连接。连接丝杆穿过连接板102和防护栏101后,将螺母旋进连接丝杆,将两个防护栏101固定。连接丝杆穿过连接板102、防护栏101和立杆10后,将螺母旋进连接丝杆,将防护栏101和立杆10固定。螺母的连接方式,便于拆装。
以下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主杆采用边长5cm,壁厚3mm方钢管加工成。高度130cm。堵板11采用边长5cm,厚度0.5cm钢板,中间开直径1.5cm圆孔,堵板11与主杆采用焊接工艺。
立杆底栓板14由面板及栓座组成,面板采用边长5cm,厚度0.5cm钢板,中间开直径1.5cm圆孔。栓座为四个厚度为0.45cm、最下端为单向半圆形板组成,半圆形板的外半径为0.75cm,内半径为0.35cm的圆孔。与半圆形板相接处为高1.3cm,宽为1.5cm的铁板。铁板外边距面板外边0.2cm,两两对称布置。同一侧两铁板内净距0.6cm。与栓座的栓孔连接的栓钉粗0.5cm,长2cm,栓钉卡孔中心距栓未端0.25cm,栓孔直径0.3cm。栓钉穿入栓座孔后钉孔穿入卡簧固定。
内拉杆13由直径1cm圆钢,长145cm,上部20cm套丝。内拉杆13下部与内拉杆底栓板15连接。
内拉杆底栓板15由底托板及栓插板两部分组成,底托板厚度为0.5cm,直径为5cm的圆板。
栓插板由两个厚度为0.45cm,最上端为单向半圆形板组成,半圆形板外半径0.75cm,内半径为0.35cm的圆孔,与半圆形板相接处为高1.3cm,宽为1.5cm的铁板组成。铁板两个位置为延中心对称长向布置,铁板外边距面板外边0.2cm。
上折页16和下折页17通过栓钉连接。下折页17由长7cm,宽1.5cm,厚1.5cm的方铁加工而成,下折页17两端端外部为直径为1.5cm的半圆弧形,半圆弧中心开直径0.6cm孔洞,孔洞双侧贯通。中间开0.6cm的槽口,槽口深2cm。
下折页17与内拉杆底栓板15通过栓钉连接。
上折页16由长7cm,宽1.5cm,厚1.5cm的方铁加工而成,两端外部为直径1.5cm的半圆弧形,半圆弧中心开直径0.6cm孔洞。上折页16两端中间留宽0.5cm,高2cm的插头,其余部分切除。
上折页16上部与立杆底栓板14通过栓钉连接。
内丝套18由外径8cm、厚度为0.45cm、高10cm的圆形空心管组成,内丝套18外侧套外丝座,外螺纹设置在外丝座上,内丝套18内侧与立杆10通过厚0.4cm钢板焊接连接。钢板将内丝套18与立杆10空隙全部密封,上下满焊。
外套丝由内径7.66、外径8.66、高度3cm的圆心空心管,外套丝内部套内丝座,内螺纹设置在内丝座,内丝座和外丝座咬合。为便于转动,外套丝四面焊接厚0.5cm钢板,钢板上面2.5cm宽为1.5cm,下部0.5cm宽为0.5cm。该钢板为压部。
基底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外径14cm,内径8.5cm,厚为0.5cm的圆形环空心环板组成,下部为上漏斗形中空环体,上漏斗形中空环体为所述嵌入部22。上漏斗形中空环体上部外径10cm,内径8.5cm,高度1.5cm。
保护帽23为一外边长为6cm,内边长为5.2cm,厚0.4cm,高10cm的方管,方管的上部封口,方管下部开口。方管靠下部向上1.5cm处设置两个紧固丝杆25。两个紧固丝杆25对称设置。
以下是防护栏杆安装的过程:
设置施工地的安装孔:在砼地面取孔,将硬化层下土体也取出5cm左右,因本发明置利用砼硬化面的孔底做为扩张折页支点,因此取孔深度要大于硬化层厚度。
取孔完成后,开始在孔口安装立杆10,首先将基座胶垫21及基座20依次放在孔口上方,基座胶垫及基座孔与施工地的安装孔对中。
在将组装好的立杆10放入孔内。将内拉杆13进行下压,以能入孔口为宜。
上外丝套19,外丝套19下部先放入胶垫,通过外丝套19的紧固使立杆10在孔口水平方向及向上方向紧固。再旋动内拉杆13上的第一螺母12,使立杆10底部折页扩张,折页扩张后与孔口底边缘充分固定。通过外丝套19及第一螺母12不断调节,可使立杆10与孔洞充分固定。并可使立杆10外漏高度进行小范围调整。
固定好立杆10,安装立杆10间防护栏,形成有效分隔防护。当立杆10需临时拆除时,只需松动第一螺母12,就可将立杆10从孔洞内取出。需恢复时重复安装过程。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拉杆和套装在内拉杆外表面的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设有立杆底栓板,所述内拉杆和立杆能相对移动,内拉杆的底部设有内拉杆底栓板,所述立杆底栓板和内拉杆底栓板之间铰接有四杆组件,所述立杆的外表面设有固定组件,立杆的上端和内拉杆之间设有将两者固定的螺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杆组件包括两根上折页和两根下折页,上折页的一端铰接在立杆底栓板,上折页的另一端与下折页的一端铰接,下折页的另一端铰接在内拉杆底栓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立杆外表面的内丝套和旋接在内丝套外表面的外丝套,所述内丝套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丝套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外丝套的外表面设有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压部下方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设有基座孔,基座的下端面设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设置基座孔旁,嵌入部下端的外径小于嵌入部上端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装在基座下端面的基座胶垫,所述基座胶垫设有与嵌入部外表面贴合的折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包括设置立杆上端面第一螺母,所述内拉杆的上端穿过第一螺母,内拉杆的上端外表面设有一端与螺母相匹配的第一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上端设有保护帽,所述保护帽通过紧固丝杆固定在立杆,所述内拉杆的上端伸入到保护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帽的内表面设有限位环,所述紧固丝杆位于限位环的下方。
9.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立杆组件,相邻的两个立杆组件之间设有防护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防护栏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丝杆和螺母连接。
CN201910758060.2A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Pending CN110485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8060.2A CN110485802A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8060.2A CN110485802A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5802A true CN110485802A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51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8060.2A Pending CN110485802A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580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0324Y (zh) * 1995-09-18 1996-07-03 林凡 快速拆卸的防冲撞道路护栏立柱
CN101666173A (zh) * 2009-08-20 2010-03-10 无锡帝安福科技有限公司 装配式地脚桩
KR20140035053A (ko) * 2012-09-13 2014-03-21 이종현 펜스 가로부재의 지주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로부재 지주 연결방법
CN206784977U (zh) * 2017-05-05 2017-12-22 周成军 建筑施工楼梯易组装临时护栏
CN109577245A (zh) * 2018-12-17 2019-04-05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道路隔离桩桩孔成型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1313608U (zh) * 2019-08-16 2020-08-21 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0324Y (zh) * 1995-09-18 1996-07-03 林凡 快速拆卸的防冲撞道路护栏立柱
CN101666173A (zh) * 2009-08-20 2010-03-10 无锡帝安福科技有限公司 装配式地脚桩
KR20140035053A (ko) * 2012-09-13 2014-03-21 이종현 펜스 가로부재의 지주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로부재 지주 연결방법
CN206784977U (zh) * 2017-05-05 2017-12-22 周成军 建筑施工楼梯易组装临时护栏
CN109577245A (zh) * 2018-12-17 2019-04-05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道路隔离桩桩孔成型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1313608U (zh) * 2019-08-16 2020-08-21 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75473A (en) Cable-reinforced safety barrier
CN103924703B (zh) 一种剪切型防屈曲耗能支撑
DE102012001109A1 (de) Hybridturm
KR101356566B1 (ko) 충격에너지 흡수능력을 향상시킨 가요성 방호울타리
CN108222263A (zh)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螺栓的木框架梁柱自复位节点
DE102011055797A1 (de)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mit Dübel und Bewehrung
CN109797618A (zh) 一种道路交叉口路面结构快速更换修复方法及装置
CN109024320A (zh) 一种满足新旧桥沉降差的桥梁拼宽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10485802A (zh)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CN110331683A (zh) 一种公路隧道接近段柔性护栏结构
DE19653985A1 (de) Einrichtung zum Anbringen von Bolzenankern an Betonbauwerken
CN206553830U (zh) 一种浮置板用上置式剪力铰结构
CN208563193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交通道路临时护栏
CN211313608U (zh) 一种立杆组件及防护栏杆
CN103015346B (zh) 一种高速公路护栏用立柱
DE102018131443A1 (de) Fundamentanordnung, Adapterelement, Spannvorrichtung und Turm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sowie Verfahren zum Vorspannen eines Turms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DE202010005547U1 (de) Ringförmiges Rad-Schiene-System
CN208441018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市政用护栏
CN207047681U (zh) 桥梁总成
CN207260745U (zh) 具有警示作用的施工护栏
CN206941412U (zh) 高速公路高墩现浇梁抱箍钢棒组合支架
AT345219B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bundkoerpern aus fels und hauptspannungsorientierten felsankern zur stuetzung von hohlraumbauten
CN104343459B (zh) 一种旋扣式连接装置
CN205063047U (zh) 一种单层实腹钢梁厂房柱顶节点
CN214403618U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Hailong

Inventor after: Miao Yongjun

Inventor after: Yan Yapeng

Inventor after: Wang Zilong

Inventor after: Pan Ji

Inventor after: Liu Shibo

Inventor after: Peng Hongqiu

Inventor after: Huang Feng

Inventor after: Wang Zhenhua

Inventor after: Lan Ping

Inventor after: Gong Yang

Inventor after: Wang Dejun

Inventor after: Yuan Qiang

Inventor before: Xu Hail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