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2802B -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2802B
CN110482802B CN201910886227.3A CN201910886227A CN110482802B CN 110482802 B CN110482802 B CN 110482802B CN 201910886227 A CN201910886227 A CN 201910886227A CN 110482802 B CN110482802 B CN 110482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reoxygenation
sewage
biological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62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82802A (zh
Inventor
黄培勋
张海洋
黄文龙
阴锋
李民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B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B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B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B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62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2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2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2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82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2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0Devices for separating or removing fatty or oily substances or similar float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调节池、隔油沉淀厌氧池组、双微发生器、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沉淀池和吸附净化池,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由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构成,所述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呈螺旋阶梯状布置,且所述污水在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间自上而下螺旋流动,且对于上下相邻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位于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三出水口与位于下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二复氧池相连通。相较于现有污水处理设备,每吨污水节电80%左右,而且排放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A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越来越多,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污水处理是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对水污染的关切程度达到了空前,我国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从而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一般通过污水沉淀池将污水中的杂质沉淀,厌氧好氧处理除去水体中的有机物,处理周期长,而且污水处理装置长时间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净化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当前污水处理中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相较于现有污水处理设备,每吨污水节电80%左右,而且排放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A标准。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调节池、隔油沉淀厌氧池组、双微发生器、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沉淀池和吸附净化池,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由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构成,包括位于底部的生态床体,所述生态床体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生态床体内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自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第二复氧池、第三复氧池和第五复氧池,污水由所述第二复氧池进入,且所述第二复氧池、第三复氧池和第五复氧池的底部相连通以输送污水,所述第二复氧池和第三复氧池内均设有孔隙填料,所述第五复氧池内的后部设有浮箱,所述浮箱位于所述第五复氧池内的水流高度以下,所述浮箱由一罩设于所述第五复氧池底部的罩壳围合而成,所述罩壳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罩壳侧壁和罩壳顶壁,所述罩壳顶壁开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罩壳内设有能够在水面漂浮的第二浮体,所述罩壳能够被浮起的所述第二浮体顶起上浮,由所述第二浮体覆盖的所述第五复氧池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和穿孔,所述第一出水口由所述第二浮体封闭,而当所述第二浮体上浮时,所述第一出水口打开;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下方对应设有用于承接流出污水的悬池,所述第五复氧池底部还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浮箱的前方,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一封堵头封堵,所述封堵头与所述悬池之间设有杠杆组件且所述封堵头与所述悬池构成所述杠杆组件的两个相对的重力端以通过杠杆作用实现第三出水口的开启或封闭,所述杠杆组件包括竖直延伸且前后对应设置的第一吊杆和第二吊杆,所述悬池由所述第一吊杆悬吊支撑,所述第一吊杆自下而上依次滑动穿设于穿孔、第二浮体和罩壳顶壁内,所述封堵头由所述第二吊杆悬吊支撑;
其中,所述双微发生器广义上属于过滤器,所述双微发生器内的过滤网沿水平方向设置,污水自下而上流过双微发生器,双微发生器内的下部添加有厌氧微生物,所述双微发生器内的过滤网的孔径为微米级,优选1-10微米;
该杠杆组件的工作原理为:当悬池内注水重量增加逐步下沉时,第一吊杆下沉,通过杠杆作用,第二吊杆带动封堵头上移,从而打开第三出水口排水;随后当悬池内的水逐步排出,悬池重量减小,此时在封堵头的重力作用下,拉动第二吊杆下沉直至封堵头堵住第三出水口,通过杠杆作用,第一吊杆带动悬池逐步上移;如此往复循环。
所述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呈螺旋阶梯状布置,且所述污水在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间自上而下螺旋流动,且对于上下相邻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位于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三出水口与位于下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二复氧池相连通。
优选地,邻近所述封堵头的所述罩壳侧壁的下部设有能够在水面漂浮的第一浮体和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浮体的上方,所述第一浮体与所述罩壳侧壁的外侧相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浮体可向上滑动至恰堵住所述第一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罩壳顶壁内侧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五复氧池底部的立柱,且所述立柱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浮体内。
优选地,所述悬池的底壁设有排水孔,所述第一吊杆的底端通过所述排水孔延伸出所述悬池的底壁且与所述悬池的底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吊杆的末端设有封板且所述封板与所述悬池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便于所述排水孔排出所述悬池内的污水。
优选地,所述杠杆组件还包括拉绳和前后对应设置的第一支轴和第二支轴,所述拉绳的一端与第一吊杆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支轴和第二支轴并与第二吊杆的顶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水口上罩设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五复氧池内的水流高度以下。
优选地,所述第三复氧池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栅条、改性生物盘和编织网,所述改性生物盘由第二孔隙填料构成,且所述第二孔隙填料的的比表面积自左而右依次递增。
优选地,所述第二复氧池内的后部填充有第一孔隙填料且所述第一孔隙填料的比表面积自前而后依次递增,所述第二复氧池的下侧壁连通有用于承接污水的第一复氧箱,且对于上下相邻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位于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三出水口与位于下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一复氧箱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氧箱与所述第二复氧池相连通处的接口设计为等径口或变径口。
优选地,所述净化器的顶端设有污水上水装置,所述污水上水装置的顶端连通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污水上水装置的底端与位于最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一复氧箱相连通;所述污水上水装置主要发挥上水功能,优选采用中国专利CN201620842528.8公开的一种势能复氧污水处理并联系统的上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隔油沉淀厌氧池组由多个底部相连通的隔油沉淀厌氧池构成,其中,所述调节池与最靠近所述调节池的隔油沉淀厌氧池的顶部相连通,最靠近所述双微发生器的隔油沉淀厌氧池的顶部与所述双微发生器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双微发生器的顶部与所述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的顶部与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的底部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上部与所述吸附净化池的顶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调节池内设有格栅和水泵,所述水泵用于抽送经格栅过滤后的污水。
优选地,所述双微发生器内设有微米级过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采用了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其是利用势能复氧、生物净化污水的结构,承接厌氧设备污水出口或承接改性势能生物转盘的进水箱,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在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内交错排列,占地面积小,利用势能使污水从第一层到最后一层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循环,降低能耗,提高复氧效果,并且可把其内的填料拿出进行清洗,有效地提升势能生态处理污水净化的作用。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采用的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层数根据日处理污水吨位、尾水指标要求确定,合理结构一般为8-20层。其中所述污水上水装置用于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周期性交替储蓄水、放水,减少了水泵的使用量,降低能耗,提高了效率。采用的改性势能生物转盘进行大氧复氧及吹脱,不投药也不需曝气再耗能,运行费用低;无噪音和泡沫,不堵塞,无二次污染。改性势能生物转盘可借助水浮力通过杠杆作用精确控制复氧周期,能够精准、快速的调节复氧周期,具有脱氮除磷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等优点。该改性势能生物转盘不仅能适用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也适用于高浓度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对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具有广适性,可全部自控无需专人管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发明只需采用一个水泵抽取污水依次通过隔油沉淀厌氧池组、双微发生器、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之后进入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等。该水泵耗电就是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消耗的电量,该水泵采用0.75kw•h的功率不间断输送污水,相比现有污水处理设备,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一吨污水节电80%左右,节能效果显著。
本发明对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流出的污水进行检测,COD含量20-50mg/L,去除率达到60%以上,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流出的污水依次经过沉淀池、吸附净化池,排出后可潜入地表补充地下水,可排放河流补充水源,亦可中水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C向视图;
图4为图2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为图2沿B-B线的剖面图;
图6为罩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罩壳的俯视图;
图8为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复氧箱1;生态床体2;第二复氧池3;势能生态床体左侧壁或右侧壁4:门插4-1;第一孔隙填料5,第一挡板6;第三复氧池7:编织网7-1,改性生物盘7-2,栅条7-3;第二挡板8;过滤件9;滤网轴9-1,滤网9-2;支架组件10:支板10-1,第一支轴10-2,第二支轴10-3,条形槽10-4,横梁10-5,拉绳10-6;浮箱11:罩壳11-1,立柱11-2,第一浮体11-3,第二浮体11-4,第一进水口11-5,第一出水口11-6,穿孔11-7,第二进水口11-8;第二挂钩12-1,封堵头12-2,第三出水口12-3;第五复氧池13;悬池14;封板15-1,第一挂钩15-2;污水上水箱16;污水进水管17;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
调节池100,格栅40,水泵20,隔油沉淀厌氧池组50: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50-1,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50-2,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上口50-3,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低口50-4,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低口50-6,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上口50-7,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出口5-8;双微发生器60;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70;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80;沉淀池90;吸附净化池30:第一吸附净化池30-1,第二吸附净化池30-2,第三吸附净化池30-3,尾水出口30-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所述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发明内容的限制。
如图1-7所示,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包括位于底部的生态床体2,所述生态床体2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生态床体2沿周向设有侧壁以构成容纳污水流动的空间,且所述生态床体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可以向外转动打开,便于进行维护和清洗填料工作,其转动打开的设置方式采用常规技术即可,例如将所述生态床体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与所述生态床体2的底部相铰接,且所述生态床体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外侧设有门插4-1,由此生态床体2的左右两侧壁可以打开以方便冲洗内部的填料;所述生态床体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可加装密封条以避免污水流通时渗漏;
所述生态床体2内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8自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第二复氧池3、第三复氧池7和第五复氧池13,污水由所述第二复氧池3进入,且所述第二复氧池3、第三复氧池7和第五复氧池13的底部相连通以输送污水,此处底部相连通的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8的底端分别与所述生态床体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第二复氧池3内的后部填充有第一孔隙填料5且所述第一孔隙填料5的比表面积自前而后(即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递增,比表面积范围为500-6000m2/g(所述第二孔隙填料为海绵填料,购自宜兴市浩洋海绵制品有限公司),第一孔隙填料5具有过滤污水和挂膜的作用,所述第一孔隙填料5内部可以为任意几何形状的孔结构,孔结构能够增加孔隙填料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加生物膜的面积;所述第一孔隙填料5沿污水流方向上比表面积递增,便于下沉杂质和减少空隙填料的堵塞。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复氧池3的进水方式为:所述第二复氧池3的下侧壁连通设有第一复氧箱1,所述第一复氧箱1的下方顶壁设有污水承接口,所述污水承接口沿周向向外延伸设有侧壁以便于承接污水。所述第一复氧箱1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二复氧池3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复氧箱1的上端开口为变径口:所述变径口有利于提高流入第二复氧池3的污水流速,提高污水含氧量,进一步提高污水复氧效果。
所述第三复氧池7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栅条7-3、改性生物盘7-2和编织网7-1,所述改性生物盘7-2由第二孔隙填料构成,且所述第二孔隙填料的的比表面积自左而右(即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递增,比表面积范围为500-6000m2/g(所述第二孔隙填料为海绵填料,购自宜兴市浩洋海绵制品有限公司);所述编织网7-1的孔径为微米级,优选100-200目。所述编织网7-1透光、不过蚊蝇,减少了生物盘周围滋生蚊蝇的问题;所述改性生物盘7-2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孔,用于提高其比表面积,且这些孔内可用于水草养殖,脱氮除磷效率高;所述栅条7-3用于下沉污水中的微量污泥和好氧菌尸体。
所述第五复氧池13内的后部设有浮箱11,所述浮箱11位于所述第五复氧池13内的水流高度以下以实现第五复氧池13内的水流入浮箱11内,所述浮箱11由一罩设于所述第五复氧池13底部的罩壳11-1围合而成,所述罩壳11-1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罩壳11-1侧壁和罩壳11-1顶壁,所述罩壳11-1顶壁开设有第二进水口11-8,所述第二进水口11-8上罩设有呈立方体状的过滤件9,过滤件9包括位于中部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滤网轴和环绕所述滤网轴设置并呈多面体状的刚性过滤网,所述滤网轴与罩壳11-1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可以防止罩壳11-1运动时掉落,另一方面也便于过滤件9的清洗维护;所述过滤件9位于所述第五复氧池13内的水流高度以下以便于实现第五复氧池13内的水经过滤后流入浮箱11内,所述过滤件9能够对进入第二进水口11-8的污水进行有效过滤。所述罩壳11-1内设有能够在水面漂浮的第二浮体11-4,无水浮力时,则位于第五复氧池13或浮箱11的底部,所述罩壳11-1能够被浮起的所述第二浮体11-4顶起上浮,由所述第二浮体11-4覆盖的所述第五复氧池13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11-6和穿孔11-7,当由所述第二浮体11-4封闭,而当所述第二浮体11-4上浮时,所述第一出水口11-6打开;所述第一出水口11-6的下方对应设有用于承接流出污水的悬池14,所述悬池14由第一挂钩15-2(本实施例中所用挂钩均设有较长的杆部)悬吊支撑,所述第一挂钩15-2自下而上依次滑动穿设于穿孔11-7、第二浮体11-4和罩壳11-1顶壁内,所述第一挂钩15-2的顶端设有拉绳10-6,所述拉绳10-6依次绕过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支轴10-2和第二支轴10-3且所述拉绳10-6的末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挂钩15-2呈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挂钩12-1,所述第二挂钩12-1的底部设有封堵头12-2,所述第五复氧池13底部还设有第三出水口12-3,第三出水口12-3位于所述浮箱的前方,所述封堵头12-2用于封堵所述第三出水口1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轴10-2和第二支轴10-3通过支架组件10固定于所述第五复氧池13上,所述支架组件10具体如下:所述支架组件10包括左右延伸的横梁10-5和前后延伸的条形槽10-4,所述横梁10-5固装于所述生态床体2上,所述条形槽10-4垂直固定于横梁10-5的顶端,所述条形槽10-4的前后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左支板10-1和右支板10-1,且所述第一支轴10-2或第二支轴10-3即设于所述左支板10-1和右支板10-1之间,所述拉绳10-6位于所述条形槽10-4的上方且由所述第一支轴10-2和第二支轴10-3支撑,同时所述拉绳10-6的一端连接悬池14,另一端连接封堵头12-2,形成一个定滑轮,利用杠杆作用进行第三出水口12-3的打开或封闭操作。
所述第五复氧池13内排水的工作原理为:悬池14内聚集的污水到一定程度,悬池14下沉,带动第一挂钩15-2同步下沉,第一挂钩15-2下拉拉绳10-6,通过杠杆作用,拉绳10-6的另一端向上拉起第二挂钩12-1,第二挂钩12-1带动封堵头12-2向上移动,由此打开第三出水口12-3,使第五复氧池133内污水直接通过第三出水口12-3大量流出,进入下个环节;与此同时,所述悬池14内的水逐步流出,悬池14重量减轻,封堵头12-2在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二挂钩12-1下沉,再次通过杠杆作用,带动第一挂钩15-2和悬池14上移,直至悬池14内水流尽,且封堵头12-2再次堵住第三出水口12-3。
其中,为避免第二浮体11-4左右晃动,所述罩壳11-1顶壁内侧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五复氧池13底部的立柱11-2,且所述立柱11-2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浮体11-4内以限制第二浮体11-4的晃动。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当第五复氧池13内的污水从第二进水口11-8进入到浮箱11内时,第二浮体11-4会偶尔出现难以浮起的情况,为避免这种问题,本实施例中,邻近所述封堵头12-2的所述罩壳11-1侧壁的下部设有能够在水面漂浮的第一浮体11-3和第一进水口11-5,所述第一进水口11-5位于所述第一浮体11-3的上方,所述第一浮体11-3与所述罩壳11-1侧壁的外侧相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浮体11-3可向上滑动至恰堵住所述第一进水口11-5(此处采用常规技术即可实现,例如可在第一进水口11-5的上部设置挡块以阻挡第一浮体11-3继续向上滑动),无水浮力时,则位于第五复氧池13或浮箱11的底部;其原理为,当污水从底部进入第五复氧池13内时,自然而然地先从浮箱11下部的第一进水口11-5进入浮箱11内的下部,当积聚少量污水时,第二浮体11-4慢慢浮起,而与此同时,第一浮体11-3也会在第五复氧池13内的污水作用下向上浮起,由此第一浮体11-3沿所述罩壳11-1侧壁向上滑动直至恰好堵住所述第一进水口11-5,第五复氧池13内的污水会迅猛增加,由此污水便从第二进水口11-8进入到浮箱11内。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悬池14内的水排出以进入下个复氧循环,所述悬池14的底壁设有排水孔,所述第一挂钩15-2的底端通过所述排水孔延伸出所述悬池14的底壁且与所述悬池14的底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挂钩15-2的末端设有封板15-1且所述封板15-1凹凸不平从而使得所述封板15-1与所述悬池14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便于所述排水孔排出所述悬池14内的污水,且封板15-1能够控制悬池14内污水向外的流速。
上述改性复氧生物转盘的复氧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一般地,复氧操作时,污水自第一复氧箱依次沿生态床体2的底部流入第二复氧池3、第三复氧池7、第五复氧池13,第五复氧池13内的污水首先由位置靠下的第一进水口11-5进入浮箱11,第二浮体11-4在水的浮力下沿立柱11-2向上浮起,从而打开第一出水口11-6和第二出水口,浮箱11内的污水在重力等作用下通过第一出水口11-6和第二出水口流入悬池14;随着第五复氧池13内污水的持续流入,第一浮体11-3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起,并向上滑动至堵住第一进水口11-5,此时第五复氧池13内的污水从第二进水口11-8进入到浮箱11内,第二浮体11-4继续上浮,直至顶起罩壳11-1同时浮起。污水由第一出水口11-6、第二出水口持续流入悬池14内,当悬池14内污水聚集到一定程度,悬池14逐步下沉,带动第一挂钩15-2同步下沉,第一挂钩15-2下拉拉绳10-6,拉绳10-6的另一端向上拉起第二挂钩12-1,第二挂钩12-1带动封堵头12-2向上移动,由此打开第三出水口12-3,使第五复氧池13内污水直接通过第三出水口12-3大量流出,进入下个环节。而随着污水经第三出水口12-3流出,封堵头12-2和第二挂钩12-1下沉,同时通过拉绳10-6带动第一挂钩15-2上升;同时第二浮体11-4和罩壳11-1下沉,且第二浮体11-4沿着立柱11-2下移,并逐步密封第一出水口11-6、第二出水口,第一浮体11-3也逐渐下移从而打开第一进水口11-5,恢复到原始状态,准备进入下一次复氧状态,依次循环,无需专人管理,可全程自控,利用势能降低能耗,提高了效率。
如图8和9所示,利用上述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组装构成一种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由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和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的支撑结构构成,该支撑结构非本发明的重点所在,此处不做限定,其采用机械领域中常规的结构,能够实现支撑和固定该净化器结构的功能即可;所述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呈螺旋阶梯状布置,优选8-20层,即上下相邻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呈左右交叉布置,且位于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的放置方位旋转180°后,等同于位于下部且相邻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的放置方位,且所述污水在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间自上而下螺旋流动,且对于上下相邻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位于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的第三出水口12-3与位于下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的第二复氧池相连通。
所述第二复氧池3的下侧壁连通有用于承接污水的第一复氧箱1,且对于上下相邻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位于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的第三出水口12-3与位于下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的第一复氧箱1相连通,由此使得经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的复氧处理后排出的污水再次进入到下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内再次进行复氧处理,由此将污水多次进行复氧处理,且无需增加过多的能耗,即能有效地提高复氧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净水器的上水方式为:所述净化器的顶端设有污水上水装置16,所述污水上水装置16的顶端连通有污水进水管17,所述污水上水装置16的底端与位于最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18的第一复氧箱1相连通;所述污水上水装置16采用中国专利CN201620842528.8公开的一种势能复氧污水处理并联系统的上水装置;
如图10所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简称“WS”污水处理系统,“W”指污水、物理的首字母,其中物理指该技术方法用的过滤、臭氧手段;“S”指势能、生物的首字母,其中生物指好氧、厌氧生物处理手段;由于在该系统中反复出现“W”和“S”,因此简称“WS”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调节池100、隔油沉淀厌氧池组50、双微发生器60、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70、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80、沉淀池90和吸附净化池30,其中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80即采用上述如图图8和9所示的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的结构。
所述调节池100用于污水的调节,具有储存通过格栅40物理过滤后的污水的功能,其内布置有水泵20。所述格栅40竖直设置于调节池100内,对进入调节池100内的污水进行物理过滤,格栅40可根据水泵20的要求设置若干道,使污水进入水泵20前达到设计的截留效果,减少堵塞水泵20的可能性。所述水泵20处于调节池100内,用于抽取格栅40过滤后的污水,并通过抽水管输送到隔油沉淀厌氧池组50。所述抽水管优选为PE管等材质,其上设置有阀门,可以对污水流进行关、闭设置,一方面用于控制进入隔油沉淀厌氧池组50的污水流,另一方面用于紧急情况处理或者隔油沉淀厌氧池组50内油脂外运、沉渣外运。
所述隔油沉淀厌氧池组5包含若干个隔油沉淀厌氧池,隔油沉淀厌氧池整体呈罐状,内部添加有厌氧菌;隔油沉淀厌氧池个数根据污水处理厂集中或者分散处理方式、日处理吨位规模决定,一般地不少于2个,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50-1和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50-2,主要作用在于对其内的污水进行必要的隔油、沉淀、厌氧处理,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50-1内污水由水泵20抽入,所述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50-1和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50-2通过底部的联通管道相连通并形成连通器结构,所述联通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可以对流通的污水水流进行关、闭和大小调节。所述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50-1上部设置有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入口和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上口50-3,下部设有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低口50-4;所述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上口50-3用于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50-1内形成的油脂的外运,所述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低口50-4用于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50-1内形成的沉渣的外运。所述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50-2上部端设置有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上口50-7和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出口50-8,下部设置有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低口50-6;所述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上口50-7用于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50-2内形成的油脂的外运,所述50-6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低口用于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50-2内形成的沉渣的外运;所述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出口50-8连通至双微发生器60的底部,并通过水势能使污水由双微发生器60的下部流入,由双微发生器的上部出水口流出。所述双微发生器广义上属于过滤器,所述双微发生器内的过滤网沿水平方向设置,污水自下而上流过双微发生器,双微发生器内的下部添加有厌氧微生物,所述双微发生器内的过滤网的孔径为微米级,优选1-10微米;所述双微发生器60用于进行微米级别的过滤,并经过长时间的微生物厌氧处理,使双微发生器60的出水更为干净。具体地,所述双微发生器60内有微米级过滤材料对其内的污水流进行层层渗滤后流入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70,特别地,污水由双微发生器60的下部流入上部流出,该创新地过滤流程使大杂质易下沉,减少杂质堵塞微米级过滤材料的可能,增强了渗滤效果,减少了反冲洗;下沉的杂质易进行微生物厌氧处理,进一步减少堵塞过滤材料的现象。
为进一步净化污水内的油脂、固体沉淀等,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70,其结构与前述隔油沉淀厌氧池无异,用于对污水的进一步隔油沉淀厌氧处理;所述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70对从双微发生器60流入的污水进行再次隔油、沉淀和深度厌氧处理,特别地污水由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70的低部流入,由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70的上部出水口流出,进一步提升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的出水质量,然后流入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80。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80利用水势能对污水进行大气复氧及吹脱,充分利用好氧菌落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提升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出水品质,然后流入沉淀池90。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80可通过水浮力精确控制复氧周期,极大地改善污水的净化能力。所述沉淀池90对从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80内流入的污水利用重力作用沉淀去除水中悬浮物、沉淀好氧菌落的尸体等,也可加药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流入吸附净化池30,其中沉淀池90的上部与吸附净化池的上部相连通。所述吸附净化池30采用多级吸附净化进一步净化污水,包括第一吸附净化池30-1,第二吸附净化池30-2,第三吸附净化池30-3,其中,沉淀池的上部与第一吸附净化池30-1的上部相连通,第一吸附净化池30-1的下部与第二吸附净化池30-2的下部相连通,第二吸附净化池30-2的上部与第三吸附净化池30-3的下部相连通,第三吸附净化池30-3的中上部设有尾水出口30-4,用于排出净化后的污水;第一吸附净化池30-1,第二吸附净化池30-2,第三吸附净化池30-3内均填充有吸附材料如活性炭等以对污水内的杂质进行吸附净化,且第一吸附净化池30-1,第二吸附净化池30-2,第三吸附净化池30-3内的净化材料的孔隙逐渐减小,递进式净化,提高污水处理后的尾水指标。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油沉淀厌氧池50-1的进水口,第二隔油沉淀厌氧池出口50-8,双微发生器60的出水口,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70的出水口高程依次降低,有利于利用水势能形成污水自流,节约能耗。
特别地,隔油沉淀厌氧池组50、双微发生器60、深度隔油沉淀厌70氧池均可单独进行油脂外运和沉渣外运,外运方法简便,无二次污染。
本发明对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流出的污水进行检测,COD含量50mg/L以下,去除率达到88%,氨氮指标4.0mg/L,经吸附净化后,尾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A标准。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调节池、隔油沉淀厌氧池组、双微发生器、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沉淀池和吸附净化池,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由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构成,包括位于底部的生态床体,所述生态床体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生态床体内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自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第二复氧池、第三复氧池和第五复氧池,污水由所述第二复氧池进入,且所述第二复氧池、第三复氧池和第五复氧池的底部相连通以输送污水,所述第二复氧池和第三复氧池内均设有孔隙填料,所述第五复氧池内的后部设有浮箱,所述浮箱位于所述第五复氧池内的水流高度以下,所述浮箱由一罩设于所述第五复氧池底部的罩壳围合而成,所述罩壳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罩壳侧壁和罩壳顶壁,所述罩壳顶壁开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罩壳内设有能够在水面漂浮的第二浮体,所述罩壳能够被浮起的所述第二浮体顶起上浮,由所述第二浮体覆盖的所述第五复氧池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和穿孔,所述第一出水口由所述第二浮体封闭,而当所述第二浮体上浮时,所述第一出水口打开;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下方对应设有用于承接流出污水的悬池,所述第五复氧池底部还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浮箱的前方,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一封堵头封堵,所述封堵头与所述悬池之间设有杠杆组件且所述封堵头与所述悬池构成所述杠杆组件的两个相对的重力端以通过杠杆作用实现第三出水口的开启或封闭,所述杠杆组件包括竖直延伸且前后对应设置的第一吊杆和第二吊杆,所述悬池由所述第一吊杆悬吊支撑,所述第一吊杆自下而上依次滑动穿设于穿孔、第二浮体和罩壳顶壁内,所述封堵头由所述第二吊杆悬吊支撑;
所述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呈螺旋阶梯状布置,且所述污水在多个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间自上而下螺旋流动,且对于上下相邻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位于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三出水口与位于下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二复氧池相连通;
邻近所述封堵头的所述罩壳侧壁的下部设有能够在水面漂浮的第一浮体和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浮体的上方,所述第一浮体与所述罩壳侧壁的外侧相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浮体可向上滑动至恰堵住所述第一进水口;
所述悬池的底壁设有排水孔,所述第一吊杆的底端通过所述排水孔延伸出所述悬池的底壁且与所述悬池的底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吊杆的末端设有封板且所述封板凹凸不平从而使得所述封板与所述悬池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便于所述排水孔排出所述悬池内的污水,且封板能够控制悬池内污水向外的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顶壁内侧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五复氧池底部的立柱,且所述立柱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浮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上罩设有过滤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复氧池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栅条、改性生物盘和编织网,所述改性生物盘由第二孔隙填料构成,且所述第二孔隙填料的比表面积自左而右依次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氧池内的后部填充有第一孔隙填料且所述第一孔隙填料的比表面积自前而后依次递增,所述第二复氧池的前侧壁连通有用于承接污水的第一复氧箱,且对于上下相邻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位于上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三出水口与位于下部的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的第一复氧箱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沉淀厌氧池组由多个底部相连通的隔油沉淀厌氧池构成,其中,所述调节池与最靠近所述调节池的隔油沉淀厌氧池的顶部相连通,最靠近所述双微发生器的隔油沉淀厌氧池的顶部与所述双微发生器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双微发生器的顶部与所述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深度隔油沉淀厌氧池的顶部与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的底部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上部与所述吸附净化池的顶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内设有格栅和水泵,所述水泵用于抽送经格栅过滤后的污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微发生器内设有微米级过滤网。
CN201910886227.3A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110482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6227.3A CN110482802B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6227.3A CN110482802B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2802A CN110482802A (zh) 2019-11-22
CN110482802B true CN110482802B (zh) 2024-03-08

Family

ID=6855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6227.3A Active CN110482802B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280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1665A (en) * 1993-07-20 1995-05-02 Scraggs; Charles R. Methods for reducing and separating emulsions and homogeneous component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CN201224693Y (zh) * 2007-12-28 2009-04-22 钟成华 复合波式流人工山地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04386876A (zh) * 2014-09-30 2015-03-04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户用污水处理系统
CN204676690U (zh) * 2015-05-13 2015-09-30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感应水位自动开启的中轴水力自动闸门
CN106115899A (zh) * 2016-08-05 2016-11-16 郑州碧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势能复氧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并联系统
CN107235562A (zh) * 2017-08-10 2017-10-1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梯级交错式生物膜板水质净化组件
CN210559963U (zh) * 2019-09-19 2020-05-19 郑州碧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7219B2 (en) * 2016-09-21 2019-01-01 Thomas Wang Ecological bio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1665A (en) * 1993-07-20 1995-05-02 Scraggs; Charles R. Methods for reducing and separating emulsions and homogeneous component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CN201224693Y (zh) * 2007-12-28 2009-04-22 钟成华 复合波式流人工山地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04386876A (zh) * 2014-09-30 2015-03-04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户用污水处理系统
CN204676690U (zh) * 2015-05-13 2015-09-30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感应水位自动开启的中轴水力自动闸门
CN106115899A (zh) * 2016-08-05 2016-11-16 郑州碧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势能复氧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并联系统
CN107235562A (zh) * 2017-08-10 2017-10-1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梯级交错式生物膜板水质净化组件
CN210559963U (zh) * 2019-09-19 2020-05-19 郑州碧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2802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5109B (zh) 厌氧法处理化纤废水装置
CN100340501C (zh) 立体型生态浮床及其净水方法
CN207699412U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CN106082562B (zh) 一种社区污水一体化处理回用系统及应用
CN103073108A (zh) 一种移动床式净化槽
CN110467253B (zh) 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
CN210620371U (zh) 势能生物污水净化器
CN109678301A (zh) 分户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1055996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1172699B (zh) 曝气生物滤池气、水混合反冲洗的改良方法
CN110482802B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0559962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
CN210620372U (zh) 改性势能复氧生物转盘
CN201354342Y (zh) 油田采稠油污水的深度处理装置
CN201154935Y (zh) 化纤废水处理装置
CN214457495U (zh) 一种自维护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09836016A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CN201857305U (zh) 一种改进型污水回用和处理装置
CN211813672U (zh) 一种高效节能污水处理系统
CN109987717B (zh) 用于潜流湿地的防堵塞构造及潜流湿地
CN204198548U (zh) 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0103561U (zh) 用于潜流湿地的防堵塞构造及潜流湿地
CN209161799U (zh) 无动力全地埋式农村生活废水处理装置
CN109566523B (zh) 鱼池过滤装置及方法
CN202844699U (zh) 一种分池氧化清污袋式滤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