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4683B - 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4683B
CN110474683B CN201910730587.4A CN201910730587A CN110474683B CN 110474683 B CN110474683 B CN 110474683B CN 201910730587 A CN201910730587 A CN 201910730587A CN 110474683 B CN110474683 B CN 110474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ible light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05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4683A (zh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305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4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4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4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4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4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通过获取电子设备间的通信距离,根据通信距离切换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策略,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能够实现利用可见光进行有效通信,基于距离进行网络切换,能够提升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通信技术,如可见光通信技术(Visible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可见光波段的光作为信息载体,不使用光纤等有线信道的传输介质,而在空气中直接传输光信号的通信方式。
然而,VLC的可见光不能穿透墙壁导致的可视性限制,这使得VLC在电子设备间的使用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利用VLC实现电子设备之期间的有效通信。
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
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
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上述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通过获取电子设备间的通信距离,根据通信距离切换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策略,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能够实现利用可见光进行有效通信,基于距离进行网络切换,能够提升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当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设置第一预设阈值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子设备称为第二电子设备,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子设备称为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两者都是电子设备,但其不是同一电子设备。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10和第二电子设备120。第一电子设备110获取第一电子设备110和第二电子设备120之间的通信距离;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110和第二电子设备120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10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120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10和第二电子设备120均为可见光通信设备,可以不限于是各种手机、电脑、可携带设备等,还可以是家用电器如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电饭煲等。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通信方法包括步骤202至步骤206。
步骤202、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为可见光通信设备,均包括至少一个可见光收发器。可见光通信设备是指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VLC是指利用可见光波段的光作为信息载体,在空气中直接传输光信号的通信方式。通信距离指的是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物理距离。
具体的,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的过程可以是:在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有能够与其进行可见光通信的所有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当第一电子设备需要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可见光通信时,直接获取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并获取通信距离。还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发送通信请求至服务器,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服务器内部存储有能够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可见光通信的所有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查找对应的第二电子设备并获取其位置信息,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电子设备位置信息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并将该通信信息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以使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距离控制与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策略。
步骤204、当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是指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对应的距离阈值对应的距离阈值,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成3、5、10、15或者20米,上述数值仅用于距离说明,不对第一预设阈值进行限定。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可见光通信网络是基于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可见光通信技术对人眼无法感测的闪烁脉冲光进行光强度调制,即利用电信号控制电子设备的发射器发出的肉眼看不到的高速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
具体的,当通信距离小于预设第一预设阈值,则表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距离较小,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可见光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内,可以直接利用可见光网络进行通信。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网络的通信过程如下:若第一电子设备发起通信,则第一电子设备将编码的通信信息利用作为发射器的激光而激光发出亮暗信号,通过转发设备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解析接收到的该亮暗信号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
步骤206、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其中,数字通信网络是指以数字信号作为载体传输信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电信网。电信网是构成多个用户相互通信的多个电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
具体的,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表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距离较大,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可见光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外,直接利用可见光网络进行通信的通信效率低,此时可以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能够传送、发射和接收标识、文字、图像、声音或其它信号。其中,数字通信网络如包括但不限于:WiFi无线网络、电缆有线网络、光纤网络或者其他电磁系统等。
上述通信方法,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当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通过获取电子设备间的通信距离,根据通信距离切换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策略,当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能够实现利用可见光进行有效通信,基于距离进行网络切换,能够提升通信效率。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当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的流程图,第一网络还包括数字通信网络,该方法包括步骤302至步骤304。
步骤302、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
其中,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是用于表征当前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弱,可以将可见光信号强度进行估值,举例来说,可以设置信号强度估值在0-255之间,上述数值仅用于举例说明,不对信号强度的实际值进行限定。
具体的,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可以是根据可见光的光强、环境亮度及信号的稳定性、误码率等进行设置。另外,对每个影响因素设置对应权重,根据权重及当前测量值对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进行估值。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的估值越大表示可见光通信网络信号越强,该估值越小表示可见光通信网络信号越弱。
步骤304、当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其中,强度阈值是可以根据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信号质量进行设置。如信号强度估值范围为在0-255,设置强度阈值为50,则表示,当获取的信号强度对应估值大于50,则可见光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当获取的信号强度对应估值低于50,则可见光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在误差不在允许范围之内。
具体的,第一网络还包括数字通信网络,当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强度阈值时,如当前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对应估值低于50,则可见光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在误差不在允许范围之内,即利用可见光网络进行通信的效率低。此时,可以将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通信切换为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以弥补当前直接利用可见光网络通信造成的低效率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之前,通信方法还包括: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根据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设置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覆盖的边界信息。
具体的,检测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边界处多个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根据利用该边界信息设置第一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是指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当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距离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标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单子设备在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成3、5、10、15或者20米,可以上述数值仅用于距离说明,不对第一预设阈值进行限定。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设置第一预设阈值的流程图,覆盖范围信息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该方法包括:步骤402至步骤404。
步骤402、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
其中,覆盖范围信息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
具体的,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覆盖的边界信息,可以包括边界处的最小信号强度,还可以包括覆盖范围内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等。通过检测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及覆盖范围边界处多个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
步骤404、根据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设置第一预设阈值。
具体的,解析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可以获取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在覆盖范围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根据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在覆盖范围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设置第一预设阈值,可以通过设置可见光信号强度阈值和可见光信号质量阈值,再将可见光信号满足可见光信号强度阈值和可见光信号质量阈值对应的最大距离设置为第一预设阈值。第一阈值范围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成3、5、10、15或者20米,上述数值仅用于距离说明,不对第一预设阈值进行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包括: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
其中,第二预设阈值是用于标识WiFi网络的覆盖,可以是20m、30m、50m或者60m覆盖的区域内,上述数值仅仅用于举例说明,不对WiFi具体的覆盖范围及区域面积作限定。第一预设阈值是指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对应的距离阈值,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成3、5、10、15或者20米,上述数值仅用于距离说明,不对第一预设阈值进行限定。
具体的,当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表示第二电子设备的距离超出了可见光通信网络覆盖的范围,且处于WiFi网络的覆盖区域,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利用WiFi网络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信,能够保证通信网络的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之前,方法还包括:根据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和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WiFi信号质量信息设置第二预设阈值。
具体的,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之前,可以获取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如边界定位信息,还可以获取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多个位置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根据获取的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和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多个位置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设置第二预设阈值。具体过程如下:设置WiFi信号强度阈值和WiFi信号质量阈值,将WiFi信号满足WiFi信号强度阈值和WiFi信号质量阈值对应的最大距离设置为第二预设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具体的,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表示近距离通信网络无法覆盖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交互需要用到远距离数字通信网络,如有线网络、运营商网络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器和/或第二电子设备的发射器包括激光二极管,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包括: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激光二极管发出的亮暗信号,亮暗信号携带通信信号,以使第二电子设备接收亮暗信号并获取通信信号。
其中,利用激光二极代替LED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和/或第二电子设备的发射器。激光器二极管发射的激光具备高能量、高光效率、方向性好等特点,基于LED的光保真技术(Light Fidelity,LiFi)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0Gb/s,而基于激光器二极管发射的激光的LiFi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00Gb/s以上。可见光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已超过Wi-Fi通信7Gb/s的数据传输速率上限。
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网络进行通信,若第一电子设备发起通信,则第一电子设备将编码的通信信息利用作为发射器的激光而激光发出亮暗信号,通过转发设备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解析接收到的该亮暗信号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其中,转发设备为具有可见光收发功能的设备,充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信双方之间的中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或第二电子设备均为可见光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可见光收发器。转发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处于一个视线传输条件下。转发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可见光收发器,每个可见光收发器可以包括一个LED,所有可见光收发器共用或分别具有一个光敏器件,转发设备具有各LED的视野叠加的覆盖范围,如转发设备包括两个30°视野的LED,则该转发设备将具有最大60°的覆盖范围;如果转发设备具有四个包括30°视野的LED,则该转发设备将具有最大120°的覆盖范围。转发设备作为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可见光通信的中继,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非视线传输条件下的可见光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02、第一控制模块504和第二控制模块506。
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
具体的,获取模块502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的过程可以是:在第一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有能够与其进行可见光通信的所有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当第一电子设备需要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可见光通信时,直接获取该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并获取通信距离。还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发送通信请求至服务器,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服务器内部存储有能够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可见光通信的所有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查找对应的第二电子设备并获取其位置信息,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电子设备位置信息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并将该通信信息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以使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距离控制与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策略。
第一控制模块504,用于当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
具体的,当通信距离小于预设第一预设阈值,则表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距离较小,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可见光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内,第一控制模块504直接利用可见光网络进行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网络的通信过程如下:若第一电子设备发起通信,则第一电子设备将编码的通信信息利用作为发射器的激光而激光发出亮暗信号,通过转发设备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解析接收到的该亮暗信号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
第二控制模块506,用于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具体的,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表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距离较大,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可见光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外,直接利用可见光网络进行通信的通信效率低,此时第二控制模块506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能够传送、发射和接收标识、文字、图像、声音或其它信号。其中,数字通信网络如包括但不限于:WiFi无线网络、电缆有线网络、光纤网络或者其他电磁系统等。
上述通信装置,利用获取模块502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当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第一控制模块504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第二控制模块506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通过获取电子设备间的通信距离,根据通信距离切换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策略,当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能够实现利用可见光进行有效通信,基于距离进行网络切换,能够提升通信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当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具体的,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可以是根据可见光的光强、环境亮度及信号的稳定性、误码率等进行设置。另外,对每个影响因素设置对应权重,根据权重及当前测量值对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进行估值。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的估值越大表示可见光通信网络信号越强,该估值越小表示可见光通信网络信号越弱。第一网络还包括数字通信网络,当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强度阈值时,如当前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对应估值低于50,则可见光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在误差不在允许范围之内,即利用可见光网络进行通信的效率低。此时,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通信切换为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以弥补当前直接利用可见光网络通信造成的低效率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设置模块,第一设置模块用于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根据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设置第一预设阈值。
具体的,第一设置模块检测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边界处多个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根据利用该边界信息设置第一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是指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当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距离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标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单子设备在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则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成3、5、10、15或者20米,可以上述数值仅用于距离说明,不对第一预设阈值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置模块还用于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根据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设置第一预设阈值。
具体的,第一设置模块通过检测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及覆盖范围边界处多个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解析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可以获取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在覆盖范围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根据利用可见光通信网络在覆盖范围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设置第一预设阈值,可以通过设置可见光信号强度阈值和可见光信号质量阈值,再将可见光信号满足可见光信号强度阈值和可见光信号质量阈值对应的最大距离设置为第一预设阈值。第一阈值范围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成3、5、10、15或者20米,上述数值仅用于距离说明,不对第一预设阈值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通信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
具体的,当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表示第二电子设备的距离超出了可见光通信网络覆盖的范围,且处于WiFi网络的覆盖区域,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利用WiFi网络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信,能够保证通信网络的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设置模块,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和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WiFi信号质量信息设置第二预设阈值。
具体的,第二设置模块获取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如边界定位信息,还可以获取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多个位置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根据获取的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和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多个位置的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设置第二预设阈值。具体过程如下:设置WiFi信号强度阈值和WiFi信号质量阈值,将WiFi信号满足WiFi信号强度阈值和WiFi信号质量阈值对应的最大距离设置为第二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器和/或第二电子设备的发射器包括激光二极管,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激光二极管发出的亮暗信号,亮暗信号携带通信信号,以使第二电子设备接收亮暗信号并获取通信信号。
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可见光网络进行通信,若第一电子设备发起通信,则第一电子设备将编码的通信信息利用作为发射器的激光而激光发出亮暗信号,通过转发设备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解析接收到的该亮暗信号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其中,转发设备为具有可见光收发功能的设备,充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信双方之间的中继。
上述通信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通信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通信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通信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通信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通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或穿戴式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终端或服务器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通信方法的步骤。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为可见光通信终端且均包括至少一个可见光收发器,所述可见光通信终端是指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的电子终端;
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获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
根据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设置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是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对应的距离阈值;
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
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数字通信网络,所述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包括:
获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
当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所述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和所述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WiFi信号质量信息设置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器和/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发射器包括激光二极管,所述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激光二极管发出亮暗信号,所述亮暗信号携带通信信号,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亮暗信号并获取所述通信信号。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为可见光通信终端且均包括至少一个可见光收发器,所述可见光通信终端是指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的电子终端;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获取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获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根据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可见光信号强度和可见光信号质量设置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是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对应的距离阈值;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可见光通信网络;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数字通信网络;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
当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低于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所述数字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边界信息和所述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WiFi信号质量信息设置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器和/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发射器包括激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激光二极管发出亮暗信号,所述亮暗信号携带通信信号,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亮暗信号并获取所述通信信号。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730587.4A 2019-08-08 2019-08-08 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474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0587.4A CN110474683B (zh) 2019-08-08 2019-08-08 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0587.4A CN110474683B (zh) 2019-08-08 2019-08-08 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4683A CN110474683A (zh) 2019-11-19
CN110474683B true CN110474683B (zh) 2021-06-25

Family

ID=6851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0587.4A Active CN110474683B (zh) 2019-08-08 2019-08-08 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468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786A (zh) * 2014-10-16 2015-01-07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信信息切换方法
CN105451288A (zh) * 2016-01-07 2016-03-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Wi-Fi网络和Li-Fi网络切换方法和网络接入设备
CN105553553A (zh) * 2015-12-24 2016-05-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VLC与WiFi联合的网络传输方案
CN105897336A (zh) * 2016-06-06 2016-08-24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vlc控制芯片及用户设备
JP2017130781A (ja) * 2016-01-20 2017-07-27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抑制装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449771A (zh) * 2018-06-29 2018-08-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6993B (zh) * 2012-12-06 2016-08-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7105465A (zh) * 2017-04-21 2017-08-29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通信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786A (zh) * 2014-10-16 2015-01-07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信信息切换方法
CN105553553A (zh) * 2015-12-24 2016-05-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VLC与WiFi联合的网络传输方案
CN105451288A (zh) * 2016-01-07 2016-03-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Wi-Fi网络和Li-Fi网络切换方法和网络接入设备
JP2017130781A (ja) * 2016-01-20 2017-07-27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抑制装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897336A (zh) * 2016-06-06 2016-08-24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vlc控制芯片及用户设备
CN108449771A (zh) * 2018-06-29 2018-08-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4683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44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690015C1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CN111385856B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180049751A (ko) 밀리미터 웨이브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385824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551360B1 (ko) 통합 이동전화 번호 이동성 및 원격 sim 프로비저닝을 수행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079506A (zh) 用户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用户设备的方法
WO2020141948A1 (en) Inter-network access management for shared spectrum systems
CN112292878B (zh) 控制资源集合池索引更新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09479191A (zh) 由无线通信装置支持的能力组合的灵活指示
CN108513014B (zh) 一种降低手机通话辐射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7113624A (zh) 一种微波网络中频点配置的方法、控制设备和系统
KR20230122143A (ko) 측위 측정 방법, 장치, 장비 및 판독 가능한 저장 매체
KR20190079980A (ko) 무선 에너지 하베스팅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을 위한 베이스 스테이션 및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CN110474683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51208A (zh)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发现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69461B (zh) 一种QoS参数的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430390B2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基地局の周波数帯域選択方法
CN105684475A (zh) 基于邻近的服务
CN101626544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不灵敏区域检测方法和用于其的设备
CN105307267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JP7287500B2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20150002346A (ko) 사물통신 서버 및 그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US20200178186A1 (en) Access Method And Access Device
CN111417134B (zh) 一种干扰测量上报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