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1217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1217A
CN110471217A CN201910666807.1A CN201910666807A CN110471217A CN 110471217 A CN110471217 A CN 110471217A CN 201910666807 A CN201910666807 A CN 201910666807A CN 110471217 A CN110471217 A CN 110471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plate
sub
light
display modu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68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1217B (zh
Inventor
谢天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68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1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1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1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1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1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平行,所述反射片包括边缘区和中心区,所述边缘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中心区;所述反射片包括位于所述边缘区的第一子反射片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的第二子反射片;所述第一子反射片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子反射片反射可见光。对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进行改进,通过在边缘区设置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子反射片,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边缘区域异常发光(例如边缘区域发黄)的现象。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态下呈液态,但是它的分子排列却和固体晶体一样非常规则,因此取名液晶,它的另一个特殊性质在于,如果给液晶施加一个电场,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这时如果给它配合偏振光片,它就具有阻止光线通过的作用(在不施加电场时,光线可以顺利透过),如果再配合彩色滤光片,改变施加给液晶的电场的大小,就能改变某一颜色透光量的多少,也可以形象地说改变液晶两端的电压就能改变它的透光度。
现有技术中,当液晶显示模组发生形变时,例如发生弯曲时,会使其中的液晶盒厚发生改变,液晶的有序排列将受扰动,导致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发生变化,因此使得显示面板周边可能会出现漏光的现象,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进行改进,通过在边缘区设置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子反射片,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边缘区域异常发光的现象,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平行,所述反射片包括边缘区和中心区,所述边缘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中心区;所述反射片包括位于所述边缘区的第一子反射片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的第二子反射片;
所述第一子反射片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子反射片反射可见光。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中,对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进行了改进,该反射片包括位于边缘区的第一子反射片和位于中心区的第二子反射片,第一子反射片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第二反射光片反射可见光。第一子反射片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用于中和边缘区的漏光,以改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边缘呈现异常颜色显示的现象。第一子反射片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颜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当显示模组发生弯曲而导致其边缘出现漏黄光的现象时,第一子反射片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颜色可选为蓝光,如此,第一子反射片反射的蓝光和边缘区域的黄光结合将形成白光,从而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边缘区域漏黄光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反射片的一种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的一种BB’截面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当液晶显示模组发生形变时,例如发生弯曲时,会使其中的液晶盒厚发生改变,液晶的有序排列将受扰动,导致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发生变化,因此使得显示面板周边可能会出现漏光的现象,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出现的异常发光的现象。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平行,所述反射片包括边缘区和中心区,所述边缘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中心区;所述反射片包括位于所述边缘区的第一子反射片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的第二子反射片;
所述第一子反射片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子反射片反射可见光。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反射片的一种俯视图,请结合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1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1第一侧的背光模组102;
背光模组102包括反射片10,反射片10所在平面与显示面板101的出光面平行,反射片10包括边缘区31和中心区32,边缘区31至少部分包围中心区32;反射片10包括位于边缘区31的第一子反射片11以及位于中心区32的第二子反射片12;
第一子反射片11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第二子反射片12反射可见光。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示意性给出了背光模组102和显示面板101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另外,图3也仅示意性地给出了第一子反射片11和第二子反射片12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也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子反射片11是部分包围第二子反射片12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反射片11还可全包围第二子反射片12,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例如请参见图4,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10的另一种俯视图。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图2所示实施例是以侧入式背光模组102为例进行说明的,即LED光源20位于背光模组102中导光板30的侧面,除此种方式外,背光模组102还可体现为直下式,同样属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图2仅示出了背光模组102与显示面板101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膜层结构。
具体地,请结合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将背光模组102中的反射片10进行了改进,该反射片10包括位于边缘区31的第一子反射片11和位于中心区32的第二子反射片12,第一子反射片11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第二子反射光片反射可见光。第一子反射片11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用于中和边缘区31的漏光,以改善显示模组100和显示装置边缘呈现异常颜色显示的现象。第一子反射片11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颜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当显示模组100发生弯曲而导致其边缘出现漏黄光的现象时,第一子反射片11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颜色可选为蓝光,如此,第一子反射片11反射的蓝光和边缘区域的黄光结合将形成白光,从而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100边缘区域漏黄光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当然,当显示模组100发生弯曲而导致其边缘出现漏蓝光的现象时,第一子反射片11可设置为仅反射黄光的反射片10,如此黄光能够将边缘漏的蓝光中和而形成白光,从而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100边缘区域漏蓝光的现象,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10的另一种俯视图,反射片10还包括位于边缘区31和中心区32之间的过渡区33,在过渡区33设置有第三子反射片13;
第三子反射片13与第一子反射片11相邻的部分相连接且形状互补,第三子反射片13和第二子反射片12相邻的部分相连接且形状互补;
第三子反射片13对第一颜色光线的反射强度大于其对可见光的反射强度。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10还包括位于第一子反射片11和第二子反射片12之间的第三子反射片13,该第三子反射片13位于过渡区33,既能反射可见光,也能反射第一颜色光线,而且其对第一颜色光线的反射强度大于对可见光的反射强度;由于当显示模组100发生弯曲而造成漏光时,边缘区31的漏光强度通常大于过渡区33的漏光强度,也就是说,过渡区33也有可能发生漏光,本申请在过渡区33引入第三子反射片13,其反射的第一颜色光线既能将该区域所漏的光线进行中和,又能正常对可见光进行反射,从而使得背光模组102发出的光线在过渡区33得到均匀过渡,有效提升了背光模组102所发出的光线的均匀性。
可选地,图6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10的一种BB’截面图,该截面图仅示意性说明反射片10的部分膜层结构,并未示出所有膜层。反射片10包括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的方向周期性交替层叠设置;
每个层叠周期包括一层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一层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每个层叠周期中的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形成一个反射组50,各反射组50分别用于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线。
具体地,请参见图6,本申请采用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周期性交替层叠设置的方式形成反射片10,构成多个反射组50,各反射组50分别用于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通过对各反射组50中的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的折射率和厚度,可使得不同反射组50能够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以第一子反射片11为例,当该第一子反射片11仅用于反射蓝光时,蓝光的波长为400nm~500nm,以1nm为分隔,蓝光的波长有400nm、401nm……500nm等共有101种,那么第一子反射片11所包含的不同反射组50,可分别对应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这样形成的反射片10对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反射能力更加可靠。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6,各反射组50中,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的折射率为n1,厚度为d1;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的折射率为n2,厚度为d2;反射组50用于反射波长为λ的光线;
其中,λ=2*(n1*d1+n2*d2),其中,1<n2<n1<2,10nm≤d1≤100nm,10nm≤d2≤100nm。
具体地,该实施例中提供了反射组50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波长与反射组50中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的厚度及折射率的对应关系,即,满足λ=2*(n1*d1+n2*d2)。例如,当反射组50需要反射400nm的蓝光时,可设置n1=1.6,n2=1.2,d1=80nm,d2=60nm,此时,λ=2*(n1*d1+n2*d2)=2*(1.6*80+1.2*60)=400nm;或者,还可设定d1=65nm,d2=80nm,同样能够得到λ=400nm。本申请中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的折射率满足1<n2<n1<2时,位于该区间范围内的材料较好制备,有利于简化背光模组102的生产难度。另,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的厚度满足10nm≤d1≤100nm,10nm≤d2≤100nm时,既能够实现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时的厚度要求,使能够反射的光线的波长的范围更广,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反射片10的厚度过大,有利于满足显示模组100整体的薄型化需求。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第一子反射片11中所包含的反射组50的数量为m1,第二子反射片12中所包含的反射组50的数量为m2,第三子反射片13中所包含的反射组50的数量为m3,其中,m1≤m2≤m3。
具体地,本申请所提供的反射片10中,第一子反射片11、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均是由层叠设置的多个反射组50构成的,当各反射组50所能够反射的光线不同时,反射组50的数量越多,对应的子反射片10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波长范围越广。由于第一子反射片11仅反射第一颜色的光线,对应光线的波长范围较窄,所需的反射组50的数量较少;第二子反射片12能够反射可见光,对应光线的波长范围较广,所需的反射组50的数量较多;而位于过渡区33中的第三子反射片13既能够反射可见光又能够反射第一颜色光线,且其对第一颜色光线的反射强度大于对可见光的反射强度,因此,其所能反射的光线的波长范围居中,所需的反射组50的数量居中。将第一子反射片11、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所包含的反射组50的数量关系设置为m1≤m2≤m3时,通过合理设置不同子反射片10对应的反射组50的数量,既能对特定波长的光线进行可靠反射,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第三子反射片13所能反射的光线的波长包括第一波长组和第二波长组,第一波长组包括多个波长值不同的第一波长,第二波长组包括多个波长值不同的第二波长,第一波长与第一子反射片11所能反射的光线的至少部分波长相同,第二波长与第二子反射片12所能反射的光线的至少部分波长相同,且第一波长组所包含的第一波长的数量大于第二波长组所包含的第二波长的数量。
具体地,第二子反射片12反射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假设第一子反射片11仅反射蓝光,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00nm~500nm,第三子反射片13既能反射蓝光,也能反射可见光。第三子反射片13所能反射的光线的波长包括第一波长组和第二波长组,假设第二波长组为501nm~550nm,其所包含的第二波长包括501nm、502nm、503nm……550nm,此部分波长落入第二子反射片12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的范围内,也就是与第二子反射片12所能反射的光线的至少部分波长相同,以1nm为分隔,此部分波长有50种,即第二波长组所包括的第二波长的数量为50个;假设第一波长组为400nm~480nm,其所包含的第一波长包括400nm、401nm、402nm……480nm,此部分波长落入第一子反射片11反射的蓝光的波长范围内,也就是与第一子反射片11所能反射的光线的至少部分波长相同,以1nm为分隔时,此部分波长有81种,即第一波长组所包含的第一波长的数量为81个。当将第一波长的数量(例如前文所述81个)设置得大于第二波长的数量(例如前文所述50个)时,使得第三子反射片13所能够反射的第一颜色的光线(对应到前文实施例为蓝光)的强度大于其所能够反射的可见光的强度,从而使得位于过渡区33的第三反射片10能够对中心区32和边缘区31的光线进行合理过渡,从而使得反射片10整体反射的光线亮度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显示模组100整体的光线亮度更加均匀。
可选地,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的方向,第一子反射片11、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的厚度相等。
具体地,本申请可通过控制第一子反射片11、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中各自所包含的反射组50的数量、反射组50中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的厚度的方式来使得各个子反射片10的厚度相同,从而使得反射片10整体的平整性更好,如此使得反射片10整体反射出的光线是基于同一平面结构的,进而有利于提升反射片10反射光线的整体均匀性。当然,本申请中也可通过在第一子反射片11设置多个相同的反射组50的方式来平衡第一子反射片11与第二子反射片12或第三子反射片13之间的厚度,例如,可在第一子反射片11中设置多个用于反射400nm的光线的反射组,同时设置多个用于反射401nm的光线的反射组等等,以使得第一子反射片中所包含的反射组的总数量变多,从而使第一子反射片的厚度变大,以减小第一反射片与第二反射片或第三反射片之间的厚度差异,进而实现第一子反射片、第二子反射片和第三子反射片厚度相同的目的。
可选地,第一子反射片11、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的厚度均为D0,0.05mm≤D0≤0.1mm。具体地,本申请将各子反射片10的厚度,即反射片10的整体厚度设置得大于等于0.05mm时,使得厚度不至于过小而影响反射片10的反射性能,同时将反射片10的整体厚度设计得小于等于0.1mm时,使得反射片10的厚度不至于过大,以有利于满足显示模组100的薄型化需求。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反射片10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形成。具体地,高分子聚合材料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酰胺中的任一种。本申请通过高分子聚合材料形成反射片10时,更容易精确形成多个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构成的层叠结构,使第一折光指数材料51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52的厚度更精确,所反射的光线的波长更精确。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10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中,反射片10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边缘区31位于反射片10的四个角落;
反射片10朝向显示面板101的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一边6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二边62,第一边61的长度为L,第二边62的长度为W,第一边6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边6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边缘区31、过渡区33和中心区32分别与第一边61和第二边62交叠,边缘区31沿第一边61的方向的长度为D1,沿第二边62的方向的长度为D2,0<D1≤L/6,0<D2≤W/6;过渡区33沿第一边61的方向的长度为D3,沿第二边62的方向的长度为D4,0<D3≤L/6,0<D4≤W/6。
具体地,图7示出了反射片10中心区32、过渡区33和边缘区31的在反射片10的一种占比示意图,考虑到当显示模组100发生弯曲时,在四个角落区域发生漏光的可能性最大,该实施例中将边缘区31设置在反射片10的四个角落的位置;而且,申请人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当显示模组发生弯曲且曲率半径为700mm时,本申请将边缘区31沿第一边61的方向的长度设置为0<D1≤L/6,沿第二边62的长度设置为时0<D2≤W/6,第一反射片10能够对边缘的大部分漏光进行中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显示模组100弯曲时边缘区31出现异常漏光现象。此外,本申请将与边缘区31相邻的过渡区33沿第一边61的方向的长度设置为0<D3≤L/6,沿第二边62的方向的长度设置为0<D4≤W/6时,位于过渡区33的第三反射片10能够将显示模组100弯曲时周边区域漏出的部分异常光线中和,如此第一反射片10和第三反射片10共同发挥中和第一颜色光线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显示模组100的周边区域出现异常漏光的现象,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反射片10向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中,边缘区31与过渡区33的交界线为直线,过渡区33与中心区32的交界线为直线。
具体地,本申请将边缘区31与过渡区33之间、以及过渡区33与中心区32之间的交界线设置为直线时,使得第一子反射片11、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的形状更加规则,规则形状的反射片10更易于生产,从而有利于简化第一反射片10、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的制作工序,提升显示模组100整体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边缘区31与过渡区33之间、以及过渡区33与中心区32之间的交界线设置为直线是本申请反射片10的一种可选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边缘区31与过渡区33之间、以及过渡区33与中心区32之间的交界线还可设置为折线形式或弧线形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子反射片11、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一体成型。
具体地,本申请将第一子反射片11、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一体成型时,在同一制作工序中即可完成第一子反射片11、第二子反射片12和第三子反射片13的制作,因而有利于提升反射片10的生产效率,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100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显示面板101和背光模组102以一轴线为曲率中心弯曲。此时本申请中的显示模组100为曲面显示模组100,例如曲率半径可设为700mm。当曲面显示模组100具备触摸功能时,曲面显示模组100除包括显示面板101和背光模组102外,例如还可包括触控模组,显示面板101位于触控模组和背光模组102之间;在曲面显示模组100在制备的过程中,通常触控模组采用热弯折技术形成弯曲结构,将显示面板101首先与弯曲结构的触控模组贴合后,再与将弯折结构的背光模组102与显示面板101贴合。在贴合完成后,显示面板101受到挤压,容易在边缘区31发生异常漏光现象,而本申请在背光模组102中对反射片10进行特殊设计,通过边缘区31的第一反射片10和过渡区33的第二反射片10所反射的光线对显示模组100边缘的漏光进行中和,改善了显示模组100异常漏光的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的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中,对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进行了改进,该反射片包括位于边缘区的第一子反射片和位于中心区的第二子反射片,第一子反射片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第二反射光片反射可见光。第一子反射片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用于中和边缘区的漏光,以改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边缘呈现异常颜色显示的现象。第一子反射片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颜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当显示模组发生弯曲而导致其边缘出现漏黄光的现象时,第一子反射片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颜色可选为蓝光,如此,第一子反射片反射的蓝光和边缘区域的黄光结合将形成白光,从而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边缘区域漏黄光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平行,所述反射片包括边缘区和中心区,所述边缘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中心区;所述反射片包括位于所述边缘区的第一子反射片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的第二子反射片;
所述第一子反射片仅反射第一颜色光线,所述第二子反射片反射可见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还包括位于所述边缘区和所述中心区之间的过渡区,在所述过渡区设置有第三子反射片;
所述第三子反射片与所述第一子反射片相邻的部分相连接且形状互补,所述第三子反射片和所述第二子反射片相邻的部分相连接且形状互补;
所述第三子反射片对所述第一颜色光线的反射强度大于其对可见光的反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包括第一折光指数材料和第二折光指数材料,所述第一折光指数材料和所述第二折光指数材料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周期性交替层叠设置;
每个层叠周期包括一层所述第一折光指数材料和一层所述第二折光指数材料,每个层叠周期中的所述第一折光指数材料和所述第二折光指数材料形成一个反射组,各反射组分别用于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射组中,所述第一折光指数材料的折射率为n1,厚度为d1;所述第二折光指数材料的折射率为n2,厚度为d2;所述反射组用于反射波长为λ的光线;
其中,λ=2*(n1*d1+n2*d2),其中,1<n2<n1<2,10nm≤d1≤100nm,10nm≤d2≤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反射片中所包含的反射组的数量为m1,所述第二子反射片中所包含的反射组的数量为m2,所述第三子反射片中所包含的反射组的数量为m3,其中,m1≤m2≤m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反射片所能反射的光线的波长包括第一波长组和第二波长组,所述第一波长组包括多个波长值不同的第一波长,所述第二波长组包括多个波长值不同的第二波长;所述第一波长与所述第一子反射片所能反射的光线的至少部分波长相同,所述第二波长与所述第二子反射片所能反射的光线的至少部分波长相同,且所述第一波长组所包含的所述第一波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波长组所包含的所述第二波长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子反射片、所述第二子反射片和所述第三子反射片的厚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反射片、所述第二子反射片和所述第三子反射片的厚度均为D0,0.05mm≤D0≤0.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酰胺中的任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沿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边缘区位于所述反射片的四个角落;
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一边以及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长度为L,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为W,所述第一边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边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边缘区、所述过渡区和所述中心区分别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交叠,所述边缘区沿所述第一边的方向的长度为D1,沿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长度为D2,0<D1≤L/6,0<D2≤W/6;所述过渡区沿所述第一边的方向的长度为D3,沿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长度为D4,0<D3≤L/6,0<D4≤W/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向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中,所述边缘区与所述过渡区的交界线为直线,所述过渡区与所述中心区的交界线为直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反射片、所述第二子反射片和所述第三子反射片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光线为蓝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以一轴线为曲率中心弯曲。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910666807.1A 2019-07-23 2019-07-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471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6807.1A CN110471217B (zh) 2019-07-23 2019-07-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6807.1A CN110471217B (zh) 2019-07-23 2019-07-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1217A true CN110471217A (zh) 2019-11-19
CN110471217B CN110471217B (zh) 2022-01-14

Family

ID=68509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6807.1A Active CN110471217B (zh) 2019-07-23 2019-07-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12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27079A (en) * 2010-12-20 2012-07-01 Extend Optronics Corp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with a plurality of multilayer reflector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30286324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5068315A (zh) * 2015-09-01 2015-11-18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蓝光led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屏
CN109407403A (zh) * 2018-12-19 2019-03-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557721A (zh) * 2018-12-21 2019-04-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27079A (en) * 2010-12-20 2012-07-01 Extend Optronics Corp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with a plurality of multilayer reflector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30286324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5068315A (zh) * 2015-09-01 2015-11-18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蓝光led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屏
CN109407403A (zh) * 2018-12-19 2019-03-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557721A (zh) * 2018-12-21 2019-04-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1217B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o et al. A high performance single-domain LCD with wide luminance distribution
US20200301200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000771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246188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CN104360534A (zh) 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US7859612B2 (en) Light concentrating sheet,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light concentrating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the backlight unit
US9477117B2 (en) Optical lens module and backlight unit
US9213129B2 (en) Brightness enhancing film and backlight uni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0928038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液晶电视
CN108333832B (zh) 彩膜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018931A (zh) 光学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3472515A (zh) 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2033256A (zh) 偏振板和具有该偏振板的显示设备
US20210215971A1 (en) Polarize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WO2002077704A1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導光板ならびに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1044195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280811B (zh) 偏光片、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US2016019576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533177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双面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07403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035636A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uniforming illumination of a backlight module
KR102084299B1 (ko) 반사 편광기 및 보상 필름을 포함하는 광학 적층물
CN102401281B (zh) 背光组件
CN102654599A (zh) 光学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单元
CN11047121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