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0709A - 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0709A
CN110470709A CN201910920551.2A CN201910920551A CN110470709A CN 110470709 A CN110470709 A CN 110470709A CN 201910920551 A CN201910920551 A CN 201910920551A CN 110470709 A CN110470709 A CN 110470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latform
top cover
returning face
face plate
monitoring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05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0709B (zh
Inventor
白钢
崔远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hirimo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hirimo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hirimo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hirimo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05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0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0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0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0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0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包括顶盖、底盘、支撑伸缩杆组件、无人机弹射组件、第一大气监测仪、无人机以及用于连接顶盖以及底盘的周侧板组,其中,周侧板组包括一个翻转板;翻转板能够翻转,从而具有翻转板使用状态,在所述翻转板使用状态,所述翻转板与所述底盘平行设置;所述无人机弹射组件设置在所述翻转板在翻转板收起状态时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个面上;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设置在所述无人机上。通过设置本申请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能够在使用时,将平台作为发射基础,当需要测试高空中的空气环境时,通过弹射无人机,携带大气监测仪在空中进行监测。

Description

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监测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空气监测仪可以同时监测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同一显示屏显示。一台仪器可以同时监测多种参数,该仪器工作方式为自动采样自动分析,测量浓度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并自动计算日平均、月平均值,可以储存30天的监测数据(包括日平均、月平均值)。
在实际使用时,有些需要进行大气监测的地方在较偏远的山区,此时,运送大气监测仪不便,另外,有时候需要监测高空的地区的空气质量,平常的大气监测仪无法监测。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申请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包括顶盖、底盘、支撑伸缩杆组件、无人机弹射组件、第一大气监测仪、无人机以及用于连接顶盖以及底盘的周侧板组,其中,
所述周侧板组包括一个翻转板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顶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盘连接;
所述顶盖、底盘以及所述周侧板组合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
所述翻转板的一端与所述底盘铰接;所述翻转板能够相对所述铰接位置翻转,从而具有翻转板使用状态以及翻转板收起状态,在所述翻转板收起状态,所述翻转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顶盖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所述翻转板使用状态,所述翻转板与所述底盘平行设置;
所述支撑伸缩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所述支撑伸缩杆组件能够伸缩,从而具有支撑伸缩杆伸出状态以及支撑伸缩杆缩回状态;
在所述支撑伸缩杆伸出状态,所述支撑伸缩杆组件能够支撑所述底盘;
所述无人机弹射组件设置在所述翻转板在翻转板收起状态时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个面上;
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设置在所述无人机上;其中,
在所述翻转板使用状态,所述无人机弹射组件能够弹射所述无人机;
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用于检测气体成分。
可选地,所述顶盖包括顶盖上盖、顶盖下盖以及顶盖周侧板,所述顶盖上盖、顶盖下盖以及顶盖周侧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第二大气监测仪,所述第二大气监测仪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顶盖上设置有通孔。
可选地,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空间。
可选地,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车轮,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可选地,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翻转板上,所述伸缩杆能够伸缩,从而支撑所述翻转板。
可选地,所述顶盖下盖包括下盖板、下盖伸缩杆;其中,
所述下盖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顶盖上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下盖伸缩杆能够伸缩,从而使所述下盖板向底板方向靠近或者远离。
可选地,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
绞盘组件,所述绞盘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绞盘组件上设置有无人机平台;
采风软管,所述采风软管盘绕在所述绞盘上,所述采风软管具有一个采风端,所述采风端上设置有无人机连接部;
第二无人机,所述第二无人机安装在所述无人机平台上;
所述第二无人机与所述采风软管的无人机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采风软管的采风端包括多个采风软管头,每个采风软管头具有一个采风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一电化学传感器;所述第二大气监测仪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电化学传感器;
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所述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所述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能够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和/或第二大气监测仪连通,用于为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的第一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和/或用于为所述第二大气监测仪的第二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
实施本申请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本申请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能够在使用时,将平台作为发射基础,当需要测试高空中的空气环境时,通过弹射无人机,携带大气监测仪在空中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中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中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标准气体壳体组件;2、气路切断阀;3、容纳腔体;4、标准气体加压泵;5、输出管道;7、第二腔体抽真空装置;
11、标准气体壳体;12、抽真空装置;31、电动阀;
101、空气监测仪壳体;102、分隔板;103、第一腔体;
104、第二腔体;105、第一电化学传感器;
109、颗粒物传感器;110、温湿度传感器;111、底部壳体;112、数据传输器;
113、第三腔体;114、调温装置。
51、顶盖;52、底盘;53、支撑伸缩杆组件;54、无人机弹射组件;56、无人机;57、周侧板组;571、翻转板;572、连接板;58、容纳空间;511、顶盖上盖;512、顶盖下盖;513、顶盖周侧板;59、第二大气监测仪;60、第二容纳空间;61、隔板;5121、下盖板;5122、下盖伸缩杆;62、绞盘组件;63、采风软管;64、第二无人机;631、采风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中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中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4所示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包括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包括顶盖51、底盘52、支撑伸缩杆组件53、无人机弹射组件54、第一大气监测仪、无人机56以及用于连接顶盖以及底盘的周侧板组57,其中,
周侧板组57包括一个翻转板57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板572,连接板一端与顶盖51连接,另一端与底盘52连接;
顶盖51、底盘52以及周侧板组57合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58;
翻转板571的一端与底盘52铰接;翻转板571能够相对铰接位置翻转,从而具有翻转板使用状态以及翻转板收起状态,在翻转板收起状态,翻转板的另一端与顶盖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翻转板使用状态,翻转板与底盘平行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板与底盘处于一个平面。
支撑伸缩杆组件53设置在底盘52上;
支撑伸缩杆组件53能够伸缩,从而具有支撑伸缩杆伸出状态以及支撑伸缩杆缩回状态;
在支撑伸缩杆伸出状态,支撑伸缩杆组件能够支撑底盘52;
无人机弹射组件54设置在翻转板在翻转板收起状态时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个面上;
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无人机上;其中,在翻转板使用状态,无人机弹射组件能够弹射无人机;
第一大气监测仪用于检测气体成分。
通过设置本申请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能够在使用时,将平台作为发射基础,当需要测试高空中的空气环境时,通过弹射无人机,携带大气监测仪在空中进行监测。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无人机设置在无人机弹射组件上。
参见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顶盖包括顶盖上盖511、顶盖下盖512以及顶盖周侧板513,顶盖上盖511、顶盖下盖512以及顶盖周侧板513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
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第二大气监测仪59,第二大气监测仪59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60;顶盖上设置有通孔。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同时监测距离地面比较近的位置的空气质量以及空中的空气质量,从而能够使使用者了解空中与地面的空气质量的差距。
在本实施例中,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隔板61,隔板61将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空间。
参见图1至图3,上述的独立空间可以设置使用者的座椅、各种仪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车轮,车轮设置在底盘上。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本申请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方便移动,另外,还可以作为半挂车使用,通过牵引头移动。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伸缩杆,伸缩杆设置在翻转板上,伸缩杆能够伸缩,从而支撑翻转板。
具体地,伸缩杆设置在翻转板在翻转板使用状态时朝向地面的一面。
在使用时,为了防止车轮影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的工作,通过支撑伸缩杆组件将大气监测移动平台顶起,这样可以防止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在使用时移动,尤其是在路面稍微有些倾斜的位置,可以防止车轮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顶盖下盖512包括下盖板5121、下盖伸缩杆5122;其中,
所述下盖伸缩杆5122的一端与顶盖上盖连接,另一端与下盖板5121连接;下盖伸缩杆5122能够伸缩,从而使下盖板向底板方向靠近或者远离。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绞盘组件62、采风软管63、第二无人机64,绞盘组件62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绞盘组件上设置有无人机平台;采风软管盘绕在绞盘上,采风软管具有一个采风端,采风端上设置有无人机连接部;第二无人机64安装在无人机平台(图中未示出)上;第二无人机与采风软管的无人机连接部连接。
参见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顶盖上盖上设置有第一孔,在第二无人机起飞时,可以通过第一孔飞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无人机可以将采风软管送入高空,从而可以进一步采集高空气体。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采风软管63的采风端包括多个采风软管头631,每个采风软管头具有一个采风通道,各个采风通道方向不同,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收到不同方向的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采风软管内设置有一个切断阀,这样,可以人为控制哪个采风软管采集空气。
有利的是,切断阀为电磁切断阀。
在本实施例中,采风软管的长度可以是20米至50米。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采风软管内设置有滤网,通过滤网可以过滤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进一步包括空气分析仪,采风软管与空气分析仪连接,用于为空气分析仪提供高空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绞盘组件包括绞盘,绞盘为电动绞盘,在第二无人机飞上高空时,采风软管通常处于笔直状态,此时绞盘转动收回采风软管,可以使采风软管有规律的盘绕在绞盘上,不需要人工在进行修正。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平台周侧板、平台顶盖以及驱动组件,平台周侧板安装在顶盖上,且设置在第一凹槽的上方;平台顶盖安装在平台周侧板上;驱动组件设置在平台周侧板上,驱动组件具有传动端,驱动端与平台顶盖连接;平台周侧板以及平台顶盖组件形成无人机容纳空间;驱动组件能够运动,从而带动平台顶盖相对平台周侧板运动,使平台顶盖组件具有打开状态,在平台顶盖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无人机能够自无人机容纳空间飞出。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第二无人机以及采风软管不用的时候,通过平台顶盖遮盖第二无人机以及采风软管,从而防止下雨或者其他天气导致第二无人机损坏或者采风软管进水等情况出现。
在该备选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以及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驱动组件连接,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平台顶盖连接;其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组件运动,从而使传动组件带动平台顶盖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为齿轮组,齿轮组沿着平台周侧板排布,平台顶盖上设置有与齿轮组配合的凹槽,在装配状态,齿轮组与凹槽接触。
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组连接,用于带动齿轮组转动,当齿轮组转动时,齿轮组的力作用在凹槽上,从而带动平台顶盖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包括多个齿轮,其中至少一个齿轮的轮齿与凹槽接触。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自动控制平台顶盖的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根据需要而采用其他方式,例如,通过油缸的方式、齿轮齿条的方式、连杆机构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一电化学传感器;所述第二大气监测仪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电化学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所述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所述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能够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和/或第二大气监测仪连通,用于为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的第一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和/或用于为所述第二大气监测仪的第二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
在实际使用时,空气监测仪中的电化学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测量不准确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将电化学传感器拆卸下来然后去进行测试,看看是否准确,该种方法是否麻烦,且需要返回工厂操作。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直接为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不需要在进行返厂操作,尤其是同时进行近地面部分空气质量检测以及空中的空气质量检测时,更需要先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测试,保证第一大气监测仪以及第二大气监测仪准确的情况下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设置在上述的两个独立空间中的一个,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包括标准气体壳体组件,至少一个标准气体容纳腔体,浓度检测装置,标准气体加压泵以及输出管道,其中,
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内上设置有出气孔,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具有真空状态以及标准气体存放状态;
每个标准气体容纳腔体设置在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内,每个标准气体容纳腔体内容纳有标准气体,各个标准气体容纳腔体内的标准气体不同;每个标准气体容纳腔体上设置有容纳腔出气孔,容纳腔出气孔具有封闭状态以及打开状态,在封闭状态,标准气体容置在所述标准气体容纳腔体内;在打开状态,标准气体自标准气体容纳腔体进入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内,从而使标准气体壳体组件自真空状态转换至标准气体存放状态;
浓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内,用于检测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在标准气体存放状态下的标准气体的浓度;
标准气体加压泵的输入端与出气孔连通;
输出管道的一端与标准气体加压泵的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伸入至第一大气监测仪的第二腔体内和/或所述第二大气监测仪的第二腔体内;其中,
标准气体加压泵用于在标准气体壳体位于标准气体存放状态时,将标准气体壳体内的标准气体通过所述输出管道提供给所述第二腔体;
电化学传感器105用于检测标准气体加压泵提供的标准气体内的气体组分含量。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标准气体放在本申请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中,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相适应的标准气体,不用每次由于使用的标准气体的不同而在重复进行标准气体的灌充,且可以一次性对电化学传感器进行多次不同标准气体的试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包括标准气体壳体以及抽真空装置,标准气体壳体上设置有出气孔;抽真空装置安装在标准气体壳体上,用于使标准气体壳体处于真空状态。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标准气体壳体处于真空状态。
参见图5及图6,图5及图6为本申请的第一大气监测仪或第二大气监测仪具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的举例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用于为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的检测系统,用于辅助空气监测仪中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用于为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的检测系统包括标准气体壳体组件1、气路切断阀2、至少一个容纳腔体3、标准气体加压泵4、总控制器以及输出管道5。
在本实施例中,标准气体壳体组件1上设置有出气孔;气路切断阀2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气路,气路切断阀2设置在标准气体壳体组件1上的出气孔上。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容纳腔体3设置在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内,每个容纳腔体3内容纳有标准气体,各个容纳腔体3内的标准气体不同;每个容纳腔体3与均气路切断阀2连通,一个容纳腔体对应于气路切断阀的一个气路。即每个容纳腔体内的标准气体只能够进入其所对应的气路。
举例来说,一个容纳腔体内的标准气体为纯净氯气。一个容纳腔体内的标准气体为纯净氮气。一个容纳腔体内设置有混合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等。
在本实施例中,标准气体加压泵4的输入端与气路切断阀连通;
输出管道5的一端与标准气体加压泵4的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腔体104;
总控制器与气路切断阀连通;其中,每个气路具有封闭状态以及打开状态,在封闭状态,气路不通,在打开状态,气路与外部连通;
总控制器用于选择性控制气路切断阀2的任意一条气路使其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处于打开状态的气路连通的容纳腔体内的标准气体进入所述气路;
标准气体加压泵用于将与处于打开状态的气路连通的容纳腔体内的标准气体泵入至所述第二腔体;
电化学传感器105用于检测标准气体加压泵提供的标准气体内的气体组分含量。
本申请设置有多个容纳腔体,每个容纳腔体具有不同的标准气体,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标准气体放在本申请的检测系统中,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相适应的标准气体,不用每次由于使用的标准气体的不同而在重复进行标准气体的灌充,且可以一次性对电化学传感器进行多次不同标准气体的试验。
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包括标准气体壳体11、抽真空装置12,标准气体壳体11上设置有出气孔;抽真空装置12安装在所述标准气体壳体1上,用于使标准气体壳体处于真空状态。通过处于真空状态,可以防止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内的气体混入至输出管道内,从而导致测量不准。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体3具有容纳腔体封闭状态以及容纳腔体打开状态,在容纳腔体封闭状态,标准气体被封闭在容纳腔体内。在容纳腔体打开状态,容纳腔体内的标准气体可以自由出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容纳腔体内的气体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溢出至别的地方。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容纳腔体3具有一个出气口;每个容纳腔体包括电动阀31,电动阀31安装在容纳腔体3的出气口上,能够使出气孔位于容纳腔体封闭状态或容纳腔体打开状态。即用电动阀来控制出气口的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总控制器进一步与标准气体加压泵4、抽真空装置12以及每个容纳腔体的电动阀连接,总控制器能够控制标准气体加压泵4、抽真空装置12以及各个电动阀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为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的检测系统进一步包括流量检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的检测端设置在输出管道内,用于检测经过流量检测装置的气体流量。通过流量检测装置,可以确定进入至输出管道内的流量的多少,优选地,流量检测装置靠近第二腔体设置。
参见图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气监测仪,空气监测仪包括空气监测仪壳体101、分隔板102、电化学传感器105以及用于为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的检测系统,其中,空气监测仪壳体101内具有容腔;分隔板设置在空气监测仪壳体内,将容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03以及第二腔体104;电化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腔体104内;为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的检测系统为如上所述的为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的检测系统。
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体上设置有排气孔;
空气监测仪进一步包括:第二腔体抽真空装置7,所述第二腔体抽真空装置7设置在排气孔上。通过抽真空装置,可以为第二腔体抽真空,这样,当需要重复进行测试时,可以每次先进行抽真空,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检测,防止上一次的测试影响下一次的测试。
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空气监测仪进一步包括底部壳体以及数据传输器,底部壳体与空气监测仪壳体连接,底部壳体111与空气监测仪壳体101之间形成第三腔体113;数据传输器112安装在第三腔体113内。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器112分别与电化学传感器105、颗粒物传感器109以及温湿度传感器110连接,用于接受电化学传感器105、颗粒物传感器109以及温湿度传感器110所传递的信息,并将信息通过无限传输的方式传递给使用者的其他设备,例如,手提电脑、存储器或者其他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自检测系统设置在第三腔体113内。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防止自检测系统暴露在外部从而导致运输或者其他情况损坏自检测系统。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电化学传感器自检测系统的空气监测仪进一步包括调温装置114,调温装置114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用于调节第二腔体104内的温度。通过调温装置可以调控第二腔体的温度,一方面,电化学传感器在一定温度下的检测最为准确,而通常本申请的具有电化学传感器自检测系统的空气监测仪会暴露在大气下,因此,会随着外界的温度而变化,增加调温装置,可以保证第二腔体的温度,从而使得电化学传感器的测试更为准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温度调节防止极端天气造成电化学传感器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调温装置104包括加热器,加热器用于为第二腔体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调温装置104进一步包括制冷器,制冷器用于为第二腔体提供冷气。
在本实施例中,调温装置104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部;控制器分别与加热器、制冷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连接;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为控制器提供温度信号;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提供的温度信号控制加热器工作或制冷器工作。
举例来说,可以设定一个高温阈值以及一个低温阈值,当温度传感器所提供的温度信号所反映的温度超过高温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制冷器工作,从而降低第二腔体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所提供的温度信号所反映的温度低于低温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工作,从而提高第二腔体的温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气监测仪中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方法,所述空气监测仪中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满足检测需求的一个容纳腔体处于容纳腔体打开状态且控制与该容纳腔体相对应的气路切断阀的气路连通,继而控制标准气体加压泵工作,使该容纳腔体内的标准气体通过气路切断阀进入至输出管道,并通过输出管道进入至第二腔体;
使电化学传感器工作,检测标准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当容纳腔体处于容纳腔体封闭状态,控制抽真空装置,使得标准气体壳体组件处于真空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包括顶盖(51)、底盘(52)、支撑伸缩杆组件(53)、无人机弹射组件(54)、第一大气监测仪、无人机(56)以及用于连接顶盖以及底盘的周侧板组(57),其中,
所述周侧板组(57)包括一个翻转板(57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板(572),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顶盖(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盘(52)连接;
所述顶盖(51)、底盘(52)以及所述周侧板组(57)合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58);
所述翻转板(571)的一端与所述底盘(52)铰接;所述翻转板(571)能够相对所述铰接位置翻转,从而具有翻转板使用状态以及翻转板收起状态,在所述翻转板收起状态,所述翻转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顶盖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所述翻转板使用状态,所述翻转板与所述底盘平行设置;
所述支撑伸缩杆组件(53)设置在所述底盘(52)上;
所述支撑伸缩杆组件(53)能够伸缩,从而具有支撑伸缩杆伸出状态以及支撑伸缩杆缩回状态;
在所述支撑伸缩杆伸出状态,所述支撑伸缩杆组件能够支撑所述底盘(52);
所述无人机弹射组件(54)设置在所述翻转板在翻转板收起状态时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个面上;
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设置在所述无人机上;其中,
在所述翻转板使用状态,所述无人机弹射组件能够弹射所述无人机;
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用于检测气体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顶盖上盖(511)、顶盖下盖以及顶盖周侧板(513),所述顶盖上盖(511)、顶盖下盖以及顶盖周侧板(513)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第二大气监测仪(59),所述第二大气监测仪(59)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60);
所述顶盖上设置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隔板(61),所述隔板(61)将所述容纳空间(58)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车轮,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翻转板上,所述伸缩杆能够伸缩,从而支撑所述翻转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下盖包括下盖板(5121)、下盖伸缩杆(5122);其中,
所述下盖伸缩杆(5122)的一端与所述顶盖上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盖板(5121)连接;所述下盖伸缩杆(5122)能够伸缩,从而使所述下盖板向底板方向靠近或者远离。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
绞盘组件(62),所述绞盘组件(62)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绞盘组件上设置有无人机平台;
采风软管(63),所述采风软管盘绕在所述绞盘组件上,所述采风软管具有一个采风端,所述采风端上设置有无人机连接部;
第二无人机(64),所述第二无人机(64)安装在所述无人机平台上;
所述第二无人机与所述采风软管的无人机连接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风软管(63)的采风端包括多个采风软管头(631),每个采风软管头具有一个采风通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包括第二腔体(104),所述第二腔体(104)内设置有第一电化学传感器(105);所述第二大气监测仪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电化学传感器;
所述大气监测移动平台进一步包括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所述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所述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能够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和/或第二大气监测仪连通,用于为所述第一大气监测仪的第一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和/或用于为所述第二大气监测仪的第二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
CN201910920551.2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Active CN110470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551.2A CN110470709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551.2A CN110470709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0709A true CN110470709A (zh) 2019-11-19
CN110470709B CN110470709B (zh) 2022-06-24

Family

ID=68516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0551.2A Active CN110470709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07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9005A (zh) * 2020-06-24 2020-08-25 盐城工学院 一种大气环境参数监测方法
CN111965603A (zh) * 2020-07-12 2020-11-20 北京瑞蒙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运输工具用气溶胶雷达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3780A (zh) * 2017-03-24 2017-08-18 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大气体自动收集采样及数据分析系统
US20180136093A1 (en) * 2015-05-18 2018-05-17 SAMI SHAMOO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R.A.) Beer Sheva Campu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UAV System
CN207586083U (zh) * 2017-08-16 2018-07-06 深圳智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及空气污染监测系统
CN108802280A (zh) * 2018-05-29 2018-11-13 山西天时利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大气监测装载设备
CN109878400A (zh) * 2018-10-19 2019-06-14 南京大学 模块化全功能拓展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及监测使用方法
CN110057985A (zh) * 2019-05-29 2019-07-26 兰州易助科研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监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36093A1 (en) * 2015-05-18 2018-05-17 SAMI SHAMOO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R.A.) Beer Sheva Campu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UAV System
CN107063780A (zh) * 2017-03-24 2017-08-18 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大气体自动收集采样及数据分析系统
CN207586083U (zh) * 2017-08-16 2018-07-06 深圳智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及空气污染监测系统
CN108802280A (zh) * 2018-05-29 2018-11-13 山西天时利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大气监测装载设备
CN109878400A (zh) * 2018-10-19 2019-06-14 南京大学 模块化全功能拓展大气监测移动平台及监测使用方法
CN110057985A (zh) * 2019-05-29 2019-07-26 兰州易助科研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监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9005A (zh) * 2020-06-24 2020-08-25 盐城工学院 一种大气环境参数监测方法
CN111965603A (zh) * 2020-07-12 2020-11-20 北京瑞蒙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运输工具用气溶胶雷达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0709B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0709A (zh) 一种大气监测移动平台
US9429493B2 (en) Manifold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leak tester
US9043161B2 (en) Modular system and methodology for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CN107462504A (zh) 在线自校空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及其自校、状态自诊断方法
US20040052683A1 (en) Portable vehicle exhaust analyzer module
CN103207089B (zh) 一种车辆试验信息综合采集系统
JP2022184931A (ja) サンプリングポンプ、及びトラップに充填するためのサンプリングポンプの閉ループ制御
CN209979597U (zh) 一种高空在线监测仪及监测设备
CN1685208A (zh) 用于自动放气泄漏检测器的测试漏气装置
WO1999054700A2 (en) Infrare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leak
CN209023125U (zh) 一种园区立体监测无人机
CN112129596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大气水汽采集及其同位素分析装置
CN104122121A (zh) 氟化物采样器
CN203719971U (zh) 可全程标定大气采样系统
CN103625608B (zh) 海区碳汇量无线监测浮标
CN216484846U (zh) 一种校准装置
CN214150058U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大气水汽采集及其同位素分析装置
CN109374577A (zh) 一种室外温室气体检测仪
CN203148688U (zh) 一种车辆试验信息综合采集系统
Montemayor et al. Development of real-time remote sensor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uav
CN207866707U (zh) 机动车尾气全激光遥感检测系统
CN207408299U (zh) 用于检测熏蒸剂的便携快速检测仪
CN205786300U (zh) 一种鸡蛋呼吸检测装置
CN110333273A (zh) 一种用于为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标准气体的检测系统
CN204314213U (zh) 一种随车式机动车尾气及行驶信息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