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空调需要进行除霜的情况下,控制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并控制减小空调的室外风机和/或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
在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出现结霜问题时,室外环境多是处于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恶劣工况,此时用户一般是将空调设定为制热模式运行,以利用空调对室内环境进行制热升温。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是在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启用的控制流程。
可选地,通过室外环境温度与霜点温度之间数值比较的方式判断空调是否需要进行除霜。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霜点温度时,则认为空调需要进行除霜;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霜点温度时,则认为空调无需进行除霜。
空调的除霜操作包括控制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并控制减小空调的室外风机和/或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通过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加热可以进一步提高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温度,从而能够增强实际的除霜效果;通过对室内风机及室外风机的转速的调整操作改变各自对应的换热器与外部环境的换热速率,既能够实现对于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温度和压力的调整,使最终流入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的冷媒能够达到较好的化霜效果。
可选地,空调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处设置有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被设置为可控地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在空调需要除霜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开启加热装置;而在空调无需加热的情况下,则保持加热装置的关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加热冷媒管路,进而利用冷媒管路将热量传导到流经冷媒管路的冷媒,以达到加热冷媒的目的。
这里,电磁加热装置所对应加热的冷媒管路段为铜质或铁质等金属材质的管段,电磁加热装置主要是由感应线圈和供电模块组成,这里感应线圈缠绕于上述的冷媒管路段,供电模块能够为感应线圈提供交变电流;在感应线圈通电时,流过感应线圈的交变电流产生通过冷媒管路段的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会使冷媒管段内部产生涡流,从而可以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起到加热升温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用于对冷媒加热的加热装置的类型不限于上述电磁加热装置,相关技术中其它类型的能够用于直接或间接加热冷媒的加热装置也可以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S102:获得室外换热器的室外盘管温度、加热次数以及加热时长。
可选地,在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的盘管位置设置有一第一温度传感器,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盘管位置的实时温度。因此,在步骤S102中所获取的室外盘管温度可以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盘管位置的实时温度。
室外换热器的盘管位置的温度变化能够直观反映出在外部的室外环境温度和内部的冷媒温度共同影响下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管路的温度变化情况,另外一般也是室外换热器容易出现结霜问题的管路部位。因此获取到的室外盘管温度可以作为衡量空调内外部对室外换热器共同产生的结霜影响的参考因素。
加热次数为预设时间内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的加热次数;加热时长为末次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的加热时长。
控制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提高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的温度以利用温度提高后的冷媒热量融化室外换热器的冰霜。在化霜不彻底的情况下,会存在频繁加热化霜以及单次加热化霜时间延长的情况。因此加热次数和加热时长可以作为加热化霜操作是否除霜彻底的参考因素。
S103:在室外盘管温度、加热次数和除霜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逆循环除霜模式。
逆循环除霜模式包括控制空调的冷媒流向切换为与制热模式相反的流向;在该种模式流程下,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是先流经室外换热器,从而可以利用高温冷媒的热量实现对室外换热器的化霜操作。
可选地,第一预设条件为:
T1≤T01,t1≥t01,N1≥N01,且t2≥t02
其中,T1为室外换热器的室外盘管温度,T01为第一预设温度,t1为T1≤T01的持续时长,t01为第一预设时长,N1为对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的加热次数,N01为预设加热次数,t2为第N1次对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的加热时长,t02为第二预设时长。
可选地,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范围为[3℃,6℃](℃:摄氏度),例如,3℃、4℃、5℃、6℃;第一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为[50s,70s](s:秒),例如,50s、60s、70s;第二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为[2min,4min](min:分钟),例如,2min、3min、4min;预设加热次数的取值范围为[2次,4次],例如,2次、3次、4次。
例如,在室外盘管温度连续60秒未超过5度,加热次数超过3次且第3次加湿时长大于3分钟,则控制空调进入逆循环除霜模式。
可选地,控制对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包括:
根据室外换热器的初始冷媒出液温度和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温度的温度差值确定加热的加热参数;
控制按照加热参数对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
其中,加热参数包括目标加热速率、目标加热时长或目标加热间断时长。
可选地,在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设置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该第二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的实时温度。因此,所获取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温度可以是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冷媒的实时温度。这里,冷媒出液管路为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流出室外换热器所经由的管路。
在空调需要进行除霜的情况下,控制对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可知室外换热器的初始冷媒出液温度为室外换热器结霜情形下的冷媒出液温度。随着加热除霜操作的进行,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室外换热器的初始冷媒出液温度和冷媒出液温度的温度差值(第一温度差值)可以反映空调的除霜状况。第一温度差值较小,则说明空调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较为严重,此时需要提高加热速率,增加加热时长,缩短加热间断时长,加快化霜;第一温度差值较大,则说明空调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较轻,可以适当降低加热速率,缩短加热时长,增加加热间断时长,起到节能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第一温度差值确定加热的加热参数。按照相应的加热参数进行加热,在确保空调正常除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加热装置加热冷媒的运行功耗,起到节能的作用。
可选地,根据第一温度差值确定目标加热速率,包括:
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从加热速率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加热速率并将加热速率作为目标加热速率。
加热速率关联关系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温度差值与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例如,表1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第一温度差值与加热速率的对应关系(其中,ΔT1=T2-T初始,ΔT1为室外换热器的初始冷媒出液温度和冷媒出液温度的温度差值,T初始为室外换热器的初始冷媒出液温度):
表1:加热速率关联关系
第一温度差值(单位:℃) |
加热速率(单位:℃/min) |
a<sub>11</sub><ΔT<sub>1</sub>≤a<sub>12</sub> |
V<sub>1</sub> |
a<sub>12</sub><ΔT<sub>1</sub>≤a<sub>13</sub> |
V<sub>2</sub> |
a<sub>13</sub><ΔT<sub>1</sub> |
V<sub>3</sub> |
加热速率关联关系中,加热速率与第一温度差值呈负相关。即,第一温度差值越大,加热速率越小;第一温度差值越小,加热速率越大。
可选地,根据第一温度差值确定目标加热时长,包括:
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从加热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加热时长并将加热时长作为目标加热时长。
加热时长关联关系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温度差值与加热时长的对应关系。例如,表2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第一温度差值与加热时长的对应关系:
表2:加热时长关联关系
第一温度差值(单位:℃) |
加热时长(单位:min) |
a<sub>11</sub><ΔT<sub>1</sub>≤a<sub>12</sub> |
t<sub>11</sub> |
a<sub>12</sub><ΔT<sub>1</sub>≤a<sub>13</sub> |
t<sub>12</sub> |
a<sub>13</sub><ΔT<sub>1</sub> |
t<sub>13</sub> |
加热时长关联关系中,加热时长与第一温度差值呈负相关。即,第一温度差值越大,加热时长越小;第一温度差值越小,加热时长越大。
可选地,根据第一温度差值确定目标加热间断时长,包括:
根据第一温度差值,从加热间断时长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加热间断时长并将加热间断时长作为目标加热间断时长。
加热间断时长关联关系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温度差值与加热间断时长的对应关系。例如,表3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第一温度差值与加热间断时长的对应关系:
表3:加热间断时长关联关系
第一温度差值(单位:℃) |
加热间断时长(单位:min) |
a<sub>11</sub><ΔT<sub>1</sub>≤a<sub>12</sub> |
t<sub>21</sub> |
a<sub>12</sub><ΔT<sub>1</sub>≤a<sub>13</sub> |
t<sub>22</sub> |
a<sub>13</sub><ΔT<sub>1</sub> |
t<sub>23</sub> |
加热间断时长关联关系中,加热间断时长与第一温度差值呈正相关。即,第一温度差值越大,加热间断时长越大;第一温度差值越小,加热间断时长越小。
可选地,控制减小室外风机和/或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包括:
在室外盘管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减小室外风机和/或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
可选地,空调室外机设置有一第三温度传感器,该第三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因此,所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可以是通过该第三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实时温度。
可选地,预设温差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5℃](℃:摄氏度),例如,15℃、20℃、25℃。
室外盘管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差阈值,表明空调受到空调室外换热器结霜的影响,制热能力下降。因此通过调整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中的一个或两个至对应的除霜运行转速,改变冷媒对应的换热器与其周围环境的换热速率,进而达到利用冷媒自身热量除霜化霜的目的。
可选地,控制减小室外风机和/或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包括:
根据第二温度差值获取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和/或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
基于室外风机的当前运行转速,控制按照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减小室外风机的运行转速;和/或,基于室内风机的当前运行转速,控制按照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减小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
上述控制减小室外风机和/或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的实施例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种:根据第二温度差值获取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基于室外风机的当前运行转速,控制按照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减小室外风机的运行转速。
第二种:根据第二温度差值获取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基于室内风机的当前运行转速,控制按照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减小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
第三种:根据第二温度差值获取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和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基于室外风机的当前运行转速,控制按照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减小室外风机的运行转速;并基于室内风机的当前运行转速,控制按照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减小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
可选地,根据第二温度差值获取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和/或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包括:
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从降速值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室外风机降速值和/或室内风机降速值;
将室外风机降速值作为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和/或,将室内风机降速值作为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
上述根据第二温度差值获取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和/或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的实施例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种: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从降速值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室外风机降速值;将室外风机降速值作为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
第二种: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从降速值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室内风机降速值;将室内风机降速值作为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
第三种:根据第二温度差值,从降速值关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室外风机降速值和室内风机降速值;将室外风机降速值作为室外风机目标降速值并将室内风机降速值作为室内风机目标降速值。
可选地,降速值关联关系中,冷媒进液第二温度差值与室外风机降速值为负相关,冷媒进液第二温度差值与室外风机降速值为负相关。
以第三种情况为例,降速值关联关系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温度差值与室外风机降速值、室内风机降速值的对应关系。例如,表2中示出了一种可选的第二温度差值与室外风机降速值、室内风机降速值的对应关系(其中,其中,ΔT2=T1-T3,ΔT2为第二温度差值,T3为室外环境温度):
表2:降速值关联关系
降速值关联关系中,第二温度差值与室外风机降速值为正相关,第二温度差值与室内风机降速值为正相关。即第二温度差值越大,则室外风机降速值、室内风机降速值越大;而第二温度差值越小,则室外风机降速值、室内风机降速值越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对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之后,还包括:
获得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温度;
在冷媒出液温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停止对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
流出室外换热器的冷媒的温度是可以反映出室外换热器与室外环境的热交换效率,而热交换效率则会受到室外换热器的结霜程度的影响;这里,在空调结霜程度较低、冰霜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冰霜对热交换的影响较小,流经室外换热器后的冷媒所吸收的热量较多;而在空调结霜程度较高、冰霜厚度较厚的情况下,冰霜对热交换的影响较大,流经室外换热器后的冷媒所吸收的热量较少。因此获取得到的冷媒出液温度可以作为衡量空调换热器的结霜程度的参考因素。
可选地,第二预设条件为:
T2≥T02,且t3≥t03
其中,T2为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温度,T02为第二预设温度,t3为T2≥T02的持续时长,t03为第三预设时长。
在该第二预设条件中,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可以反映出室外换热器的制热性能恢复至少霜或无霜情况。因此,可以停止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减少加热装置加热冷媒的功耗,降低空调运行的成本。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201:判断空调是否需要进行除霜。
S202:在空调需要进行除霜的情况下,控制对流经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并控制减小空调的室外风机和/或室内风机的运行转速。
S203:获得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温度。
S204:判断冷媒出液温度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S205:在冷媒出液温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停止对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
S206:获得室外换热器的室外盘管温度、加热次数以及加热时长。
S207:判断室外盘管温度、加热次数和除霜时间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S208:在室外盘管温度、加热次数和除霜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逆循环除霜模式。
本实施例中,利用室外换热器的室外盘管温度、加热装置的加热次数以及加热时长这几个参数综合判断空调进入逆循环除霜模式的时机,在空调结霜且其他对空调正常制热影响较小的除霜方式除霜不彻底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进入逆循环除霜模式,提高对控制空调进入逆循环除霜模式的控制精度,避免在室外换热器需要除霜时空调即运行逆循环除霜模式而对空调正常的制热性能构成的较大影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其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30和存储器(memory)31,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32和总线33。其中,处理器30、通信接口32、存储器31可以通过总线3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3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30可以调用存储器3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3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3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3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3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3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如图4所示,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由室外换热器41、室内换热器42、节流装置43和压缩机44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成;
室内风机,被配置为驱动室内气流与室内换热器41进行热交换;
室外风机,被配置为驱动室外气流与室外换热器42进行热交换;
加热装置45,设置于室外换热器41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出液管路上,被配置为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进行加热;
上述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装置46,与室内风机、室外风机和加热装置45电连接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利用室外换热器的室外盘管温度、加热装置的加热次数以及加热时长这几个参数综合判断空调进入逆循环除霜模式的时机,提高对控制空调进入逆循环除霜模式的控制精度;并通过对流经冷媒出液管路的冷媒加热的方式提高回流至压缩机的冷媒温度,从而提升制热效率,降低冰霜凝结对空调自身制热性能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对室内风机及室外风机的转速的调整操作改变各自对应的换热器与外部环境的换热速率,既能够实现对于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温度和压力的调整,使最终流入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的冷媒能够达到较好的化霜效果,同时也能够改善室外换热器周围的温度环境,降低温度环境对室外换热器凝霜程度的加剧影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当用于本申请中时,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能会在本申请中使用以描述各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别开。例如,在不改变描述的含义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叫做第二元件,并且同样第,第二元件可以叫做第一元件,只要所有出现的“第一元件”一致重命名并且所有出现的“第二元件”一致重命名即可。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都是元件,但可以不是相同的元件。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