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8869A - 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8869A
CN110468869A CN201910781826.9A CN201910781826A CN110468869A CN 110468869 A CN110468869 A CN 110468869A CN 201910781826 A CN201910781826 A CN 201910781826A CN 110468869 A CN110468869 A CN 110468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planting
tower
foundation platform
vertica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18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岭
毛常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818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88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8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88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42Foundations for poles, masts or chimneys
    • E02D27/425Foundations for poles, masts or chimn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 motors mas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50Anchored found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该结构包括设置在基础承台和底部塔筒外的钢筋笼和与钢筋笼浇筑形成一体的混凝土,基础承台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悬挑板,底部塔筒与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柱墩;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植筋的安装;二、焊钉的焊装;三、钢筋笼的绑扎;四、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安装;五、混凝土的浇筑。本发明设计合理,实现对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受力稳定,满足承载力要求,加固效果优异,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机基础加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能源和环境成为当前人们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方面,传统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促使人们寻求新的能源作为替代;另一方面,传统的化石燃料会导致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风力发电具有清洁无污染,单机容量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特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之一。风电机组运行时,作用在叶片上的空气动力、惯性力和弹性力等交变荷载通过塔架传到风机基础,使得风机基础的受力非常复杂。
对于修建在岩石场地的风电机组,常常采用岩石锚杆基础形式。其中,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在我国风电项目中被广泛应用。目前P&H型岩石锚杆基础的加固为:采用预应力锚栓将底部塔筒与基础承台连接在一起,同时在基础承台范围内布置单排或双排不同长度的岩石锚杆,岩石锚杆上部锚固在基础承台顶面,下部锚入基岩中。这样在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中,风电机组的荷载通过沿岩石锚杆长度分布的摩擦力传递给基础承台。但是,该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存在岩石锚杆数量过少,岩石锚杆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障等问题。另外,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岩石锚杆折断的严重质量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与经济损失。
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施工方便、易于操作,实现对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受力稳定,满足承载力要求,加固效果优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对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受力稳定,满足承载力要求,加固效果优异,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所述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底板、基础承台和底部塔筒组成,所述底部塔筒和基础承台通过预应力锚栓连接,所述基础承台内设置有多个岩石锚杆,所述底部塔筒上设置有塔筒门,其特征在于:该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基础承台和底部塔筒外的钢筋笼和与钢筋笼浇筑形成一体的混凝土,基础承台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悬挑板,底部塔筒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柱墩;
所述基础承台顶面由靠近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至基础承台边缘依次布设多圈上植筋,每圈上植筋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布的竖直植筋,所述竖直植筋的底端伸入基础承台内部,所述竖直植筋的顶端伸出基础承台的顶面,所述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由上至下布设多圈侧植筋,每圈侧植筋包括沿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植筋,所述横向植筋的一端伸入基础承台内部,所述横向植筋的另一端伸出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所述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由上至下焊接多圈焊钉,每圈焊钉包括沿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焊钉,且所述竖直植筋、横向植筋和横向焊钉均与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体。
上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墩上部内埋设有多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所述环向预应力钢绞线为无粘结钢绞线,所述柱墩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两个供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端部锚固的壁柱,两个所述壁柱关于塔筒门对称设置;
所述钢筋笼上预留有供塔筒门开闭的门洞,所述钢筋笼位于塔筒门处设置有多个竖向加强筋和多个横向加强筋。
上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的数量逐渐增加,将靠近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的上植筋称作内圈上植筋,将靠近基础承台边缘的上植筋称作外圈上植筋,所述内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的数量小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的数量;
横向植筋与竖直植筋和预应力锚栓呈错位布设,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的数量均相同,且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的数量大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的数量;
每圈上植筋的中心、每圈侧植筋的中心和每圈焊钉的中心、底部塔筒的中心和基础承台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上下相邻两圈焊钉的竖向间距相同。
上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上植筋与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横向焊钉伸出底部塔筒的长度;
所述悬挑板的横截面大于基础承台的横截面,所述柱墩的横截面大于底部塔筒的横截面,且所述柱墩的横截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悬挑板的横截面大于柱墩的最大横截面。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的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植筋的安装:
步骤101、在基础承台顶面由靠近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至基础承台的圆周边缘依次布设多圈上植筋;其中,每圈上植筋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布的竖直植筋,所述竖直植筋的底端伸入基础承台内部,所述竖直植筋的顶端伸出基础承台的顶面,每圈上植筋的中心与底部塔筒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步骤102、在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由上至下布设多圈侧植筋;其中,每圈侧植筋包括沿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植筋,所述横向植筋的一端伸入基础承台内部,所述横向植筋的另一端伸出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
步骤二、焊钉的焊装:
步骤201、采用打磨设备对底部塔筒下部的圆周侧面进行打磨,得到底部塔筒的周向安装区域;
步骤202、在底部塔筒的周向安装区域由上至下焊接多圈焊钉;其中,每圈焊钉包括沿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焊钉,上下相邻两圈焊钉的竖向间距相同;
步骤三、钢筋笼的绑扎:
步骤301、在基础承台和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外绑扎钢筋笼;其中,所述钢筋笼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且所述钢筋笼的底部横截面大于基础承台的横截面,所述钢筋笼的中心、基础承台的中心和底部塔筒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钢筋笼上预留有供塔筒门开闭的门洞;
步骤302、在钢筋笼的上部绑扎两组壁柱配筋;其中,两组壁柱配筋关于塔筒门对称设置;
步骤四、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安装:
在钢筋笼的上部内安装多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其中,环向预应力钢绞线位于塔筒门的上部,且所述环向预应力钢绞线为无粘结钢绞线;
步骤五、混凝土的浇筑:
在钢筋笼外搭设摸板,并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则基础承台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悬挑板,底部塔筒与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柱墩;其中,柱墩的外圆周上形成壁柱,两个所述壁柱关于塔筒门对称设置。
上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每圈上植筋的安装过程如下:
步骤1011、在基础承台顶部设置多个第一植筋布设点;其中,多个第一植筋布设点围设的圆周的中心与底部塔筒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步骤1012、在第一植筋布设点钻孔形成植筋安装孔,并在植筋安装孔中灌注结构胶;
步骤1013、在灌注结构胶的植筋安装孔中植入竖直植筋;
步骤1014、多次重复步骤1013,完成一圈上植筋的安装;
步骤102中每圈侧植筋的安装过程如下:
步骤1021、在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设置多个第二植筋布设点;其中,多个第二植筋布设点围设的圆周的中心与底部塔筒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步骤1022、按照步骤1012至步骤1014所述的方法,植入多个横向植筋,完成一圈侧植筋的安装。
上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每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的数量逐渐增加,将靠近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的上植筋称作内圈上植筋,将靠近基础承台边缘的上植筋称作外圈上植筋,所述内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的数量小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的数量;
步骤102中横向植筋与竖直植筋和预应力锚栓呈错位布设,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的数量均相同,且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的数量大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的数量;
步骤101中相邻两圈上植筋之间的水平间距相同。
上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上植筋与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横向焊钉伸出底部塔筒的长度;
步骤202中横向焊钉的焊接采用电弧螺柱焊。
上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1中基础承台和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外绑扎钢筋笼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011、沿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设置第一绑扎钢筋;其中,所述第一绑扎钢筋包括沿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布设的第一竖向钢筋和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呈垂直布设的第一径向钢筋,所述第一径向钢筋沿混凝土底板表面布设;
步骤3012、沿第一径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多个第一环形钢筋;其中,多个第一环形钢筋由靠近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向远离基础承台的圆周侧面依次布设;
步骤3013、沿基础承台的顶面圆周间隔布设上径向钢筋;
步骤3014、在基础承台的上部,沿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第二绑扎钢筋;其中,所述第二绑扎钢筋包括沿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布设的第二径向钢筋和与所述第二径向钢筋呈垂直布设的第二竖向钢筋,所述第二径向钢筋和第一径向钢筋呈上下平行布设;
步骤3015、沿第二径向钢筋和第二竖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第二环形钢筋;
步骤3015、沿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多圈上竖向钢筋;其中,多圈上竖向钢筋由靠近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向远离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依次布设;每圈上竖向钢筋包括多个沿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的第三竖向钢筋,第三竖向钢筋的底端靠近基础承台的顶面;
步骤3016、沿第三竖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第三环形钢筋;
步骤3017、沿基础承台和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倾斜钢筋组;其中,倾斜钢筋组包括第一倾斜钢筋和第二倾斜钢筋,第一倾斜钢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二倾斜钢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且第一倾斜钢筋和第二倾斜钢筋均延伸至第二绑扎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内;
步骤3018、在外露于第二绑扎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的第一倾斜钢筋上沿第一倾斜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第四环形钢筋,完成钢筋笼的初步绑扎;
步骤3019、在钢筋笼上预留的门洞处设置有多个竖向加强筋和多个横向加强筋。
上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多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沿底部塔筒的高度方向间隔布设;
步骤五混凝土的浇筑完成之后,进行步骤六、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和锚固,具体过程如下:
对环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并将相邻两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中一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锚固在一个壁柱上,相邻两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中另一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锚固在另一个壁柱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对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受力稳定,满足承载力要求,加固效果优异。
2、本发明的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步骤简单,施工方便、工人操作容易。
3、本发明首先是植筋的安装,其次进行焊钉的焊装;然后基础承台和底部塔筒的圆周侧面外绑扎钢筋笼,并在钢筋笼预留有供塔筒门开闭的门洞顶部安装环形预应力绞线,最后钢筋笼外搭设外摸板,并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则基础承台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悬挑板,底部塔筒与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柱墩,这样通过新增混凝土,增加了基础承台的直径与厚度,且增加了柱墩部分,将原基础由岩石锚杆基础改造为板式扩展基础,改变了原基础的受力机理,使加固后基础在岩石锚杆全部折断的情况下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加固效果优异。
4、本发明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中,可以在不增加岩石锚杆数量与更换已折断岩石锚杆的基础上完成对原基础的加固,施工简单经济。
5、本发明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中,通过植筋与焊钉,将新增混凝土与原基础承台、底部塔筒进行有效锚固,上部荷载可以通过植筋与焊钉传递至加固基础,实现加固基础的共同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对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受力稳定,满足承载力要求,加固效果优异,实用性强。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竖直植筋、横向植筋和焊钉的布设示意图。
图4为图1除去混凝土底板后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布设示意图。
图6为图5除去混凝土底板和悬挑板后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础承台; 2—底部塔筒; 3—塔筒门;
4—预应力锚栓; 5—岩石锚杆; 6-1—横向植筋;
6-2—竖直植筋; 7—横向焊钉; 8—混凝土底板;
9—壁柱; 9-1—壁柱配筋; 10-1—竖向加强筋;
10-2—横向加强筋; 11—悬挑板; 12—柱墩;
13—钢筋笼; 13-1—第三环形钢筋; 13-2—第三竖向钢筋;
15—环向预应力钢绞线; 16—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所述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底板8、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组成,所述底部塔筒2和基础承台1通过预应力锚栓4连接,所述基础承台1内设置有多个岩石锚杆5,所述底部塔筒2上设置有塔筒门3,该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外的钢筋笼13和与钢筋笼13浇筑形成一体的混凝土,基础承台1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悬挑板11,底部塔筒2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柱墩12;
所述基础承台1顶面由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至基础承台1边缘依次布设多圈上植筋,每圈上植筋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布的竖直植筋6-2,所述竖直植筋6-2的底端伸入基础承台1内部,所述竖直植筋6-2的顶端伸出基础承台1的顶面,所述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由上至下布设多圈侧植筋,每圈侧植筋包括沿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植筋6-1,所述横向植筋6-1的一端伸入基础承台1内部,所述横向植筋6-1的另一端伸出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所述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由上至下焊接多圈焊钉,每圈焊钉包括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焊钉7,且所述竖直植筋6-2、横向植筋6-1和横向焊钉7均与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体。
所述柱墩12上部内埋设有多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所述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为无粘结钢绞线,所述柱墩12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两个供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端部锚固的壁柱9,两个所述壁柱9关于塔筒门3对称设置;
所述钢筋笼13上预留有供塔筒门3开闭的门洞,所述钢筋笼13位于塔筒门3处设置有多个竖向加强筋10-1和多个横向加强筋10-2。
每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逐渐增加,将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的上植筋称作内圈上植筋,将靠近基础承台1边缘的上植筋称作外圈上植筋,所述内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小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
横向植筋6-1与竖直植筋6-2和预应力锚栓4呈错位布设,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6-1的数量均相同,且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6-1的数量大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
每圈上植筋的中心、每圈侧植筋的中心和每圈焊钉的中心、底部塔筒2的中心和基础承台1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上下相邻两圈焊钉的竖向间距相同。
所述内圈上植筋与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横向焊钉7伸出底部塔筒2的长度;
所述悬挑板11的横截面大于基础承台1的横截面,所述柱墩12的横截面大于底部塔筒2的横截面,且所述柱墩12的横截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悬挑板11的横截面大于柱墩12的最大横截面。
如图7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植筋的安装:
步骤101、在基础承台1顶面由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至基础承台1的圆周边缘依次布设多圈上植筋;其中,每圈上植筋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布的竖直植筋6-2,所述竖直植筋6-2的底端伸入基础承台1内部,所述竖直植筋6-2的顶端伸出基础承台1的顶面,每圈上植筋的中心与底部塔筒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步骤102、在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由上至下布设多圈侧植筋;其中,每圈侧植筋包括沿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植筋6-1,所述横向植筋6-1的一端伸入基础承台1内部,所述横向植筋6-1的另一端伸出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
步骤二、焊钉的焊装:
步骤201、采用打磨设备对底部塔筒2下部的圆周侧面进行打磨,得到底部塔筒2的周向安装区域;
步骤202、在底部塔筒2的周向安装区域由上至下焊接多圈焊钉;其中,每圈焊钉包括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焊钉7,上下相邻两圈焊钉的竖向间距相同;
步骤三、钢筋笼的绑扎:
步骤301、在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外绑扎钢筋笼13;其中,所述钢筋笼13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且所述钢筋笼13的底部横截面大于基础承台1的横截面,所述钢筋笼13的中心、基础承台1的中心和底部塔筒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钢筋笼13上预留有供塔筒门3开闭的门洞;
步骤302、在钢筋笼13的上部绑扎两组壁柱配筋9-1;其中,两组壁柱配筋9-1关于塔筒门3对称设置;
步骤四、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安装:
在钢筋笼13的上部内安装多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其中,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位于塔筒门3的上部,且所述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为无粘结钢绞线;
步骤五、混凝土的浇筑:
在钢筋笼13外搭设摸板,并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则基础承台1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悬挑板11,底部塔筒2与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柱墩12;其中,柱墩12的外圆周上形成壁柱9,两个所述壁柱9关于塔筒门3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每圈上植筋的安装过程如下:
步骤1011、在基础承台1顶部设置多个第一植筋布设点;其中,多个第一植筋布设点围设的圆周的中心与底部塔筒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步骤1012、在第一植筋布设点钻孔形成植筋安装孔,并在植筋安装孔中灌注结构胶;
步骤1013、在灌注结构胶的植筋安装孔中植入竖直植筋6-2;
步骤1014、多次重复步骤1013,完成一圈上植筋的安装;
步骤102中每圈侧植筋的安装过程如下:
步骤1021、在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设置多个第二植筋布设点;其中,多个第二植筋布设点围设的圆周的中心与底部塔筒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步骤1022、按照步骤1012至步骤1014所述的方法,植入多个横向植筋6-1,完成一圈侧植筋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每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逐渐增加,将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的上植筋称作内圈上植筋,将靠近基础承台1边缘的上植筋称作外圈上植筋,所述内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小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
步骤102中横向植筋6-1与竖直植筋6-2和预应力锚栓4呈错位布设,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6-1的数量均相同,且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6-1的数量大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
步骤101中相邻两圈上植筋之间的水平间距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上植筋与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横向焊钉7伸出底部塔筒2的长度;
步骤202中横向焊钉7的焊接采用电弧螺柱焊。
本实施例中,步骤301中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外绑扎钢筋笼13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011、沿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设置第一绑扎钢筋;其中,所述第一绑扎钢筋包括沿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布设的第一竖向钢筋和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呈垂直布设的第一径向钢筋,所述第一径向钢筋沿混凝土底板8表面布设;
步骤3012、沿第一径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多个第一环形钢筋;其中,多个第一环形钢筋由靠近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向远离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依次布设;
步骤3013、沿基础承台1的顶面圆周间隔布设上径向钢筋;
步骤3014、在基础承台1的上部,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第二绑扎钢筋;其中,所述第二绑扎钢筋包括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布设的第二径向钢筋和与所述第二径向钢筋呈垂直布设的第二竖向钢筋,所述第二径向钢筋和第一径向钢筋呈上下平行布设;
步骤3015、沿第二径向钢筋和第二竖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第二环形钢筋;
步骤3015、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多圈上竖向钢筋;其中,多圈上竖向钢筋由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向远离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依次布设;每圈上竖向钢筋包括多个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的第三竖向钢筋13-2,第三竖向钢筋13-2的底端靠近基础承台1的顶面;
步骤3016、沿第三竖向钢筋13-2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第三环形钢筋13-1;
步骤3017、沿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倾斜钢筋组;其中,倾斜钢筋组包括第一倾斜钢筋和第二倾斜钢筋,第一倾斜钢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二倾斜钢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且第一倾斜钢筋和第二倾斜钢筋均延伸至第二绑扎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13-2内;
步骤3018、在外露于第二绑扎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13-2的第一倾斜钢筋上沿第一倾斜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第四环形钢筋,完成钢筋笼13的初步绑扎;
步骤3019、在钢筋笼13上预留的门洞处设置有多个竖向加强筋10-1和多个横向加强筋10-2。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多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沿底部塔筒2的高度方向间隔布设;
步骤五混凝土的浇筑完成之后,进行步骤六、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和锚固,具体过程如下:
对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张拉,并将相邻两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中一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的两端锚固在一个壁柱9上,相邻两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中另一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的两端锚固在另一个壁柱9上。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所述竖直植筋6-2伸入基础承台1的长度为竖直植筋6-2长度的1/2~2/3,所述横向植筋6-1伸入基础承台1的长度为横向焊钉7长度的1/2~2/3。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所述上植筋的圈数不少于4,相邻两圈上植筋所围圆周的半径之差为5m~10m。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所述内圈上植筋距离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的间距与所述外圈上植筋距离基础承台1边缘的间距相同。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所述侧植筋的圈数为3,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要求调节侧植筋的圈数。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3圈侧植筋由上至下分别称作上圈侧植筋、中圈侧植筋和下圈侧植筋,且上圈侧植筋与基础承台1顶面之间设置上竖向间隙,下圈侧植筋与基础承台1底面之间设置下竖向间隙,且上竖向间隙的间距大于下竖向间隙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上圈侧植筋和中圈侧植筋之间的竖向间距大于中圈侧植筋和下圈侧植筋之间的竖向间距。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植筋安装孔的孔径为25mm~30m。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要求调节植筋安装孔的孔径。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结构胶为改性环氧类结构胶粘剂或者改性乙烯基酯类胶粘剂。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步骤一植筋的安装完成之后,对植入的竖直植筋6-2和横向植筋6-1进行现场拉拔试验,拉拔力试验值应不小于126kN,以使植入的竖直植筋6-2和横向植筋6-1满足施工要求。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步骤202中所述底部塔筒2上塔筒门3处未焊接横向焊钉7,且位于最底部的一圈焊钉与基础承台1顶部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m~5m。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步骤二焊钉的焊装完成之后,对焊接的横向焊钉7进行拉力试验,且拉力试验施加拉力荷载至159.6kN,确保横向焊钉7和底部塔筒2之间的焊缝部不发生断裂;对焊接的横向焊钉7进行弯曲试验,确保横向焊钉7和底部塔筒2之间不会产生肉眼可见的裂缝。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多个环向套管14沿第三环形钢筋13-1布设。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包括两股钢绞线。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两组壁柱配筋9-1绑扎在第三环形钢筋13-1上,且所述壁柱配筋9-1伸出第三环形钢筋13-1。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所述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的两端通过锚具16锚固在壁柱9上。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采用无粘结的后张法进行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的张拉和锚固。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的端头外露部分应涂钢绞线防腐油脂或环氧树脂。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的两端张拉和锚固后,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的端部用微膨胀混凝土封闭,且微膨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40。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还需要采用橡胶、密封胶及防水涂层进行防水,为防雨雪水渗入。
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密封胶为单组分、中模量、不流挂的湿气固化型改性硅烷类密封胶,可选用Permathance SM7108K密封胶或同等性能其他密封胶。
本实施例中,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塔筒2的外壁处粘一圈宽55mm、厚10mm的第一自粘闭孔发泡橡胶条,且第一自粘闭孔发泡橡胶条的顶部高于柱墩12的顶部5mm;并在底部塔筒2的外壁位于塔筒门3处粘贴厚10mm的第二自粘闭孔发泡橡胶条。
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浇水养护结束后,在底部塔筒2与柱墩12顶部的连接处和塔筒门3与浇筑的混凝土的连接处,填充改性硅烷类密封胶。
本实施例中,密封胶固化后,在悬挑板11和柱墩12表面涂刷防水涂层,防水涂层的厚度不低于3mm。密封胶及防水涂层施工前,混凝土表面必须无异物、油脂、浮浆皮以及其他污染物,并表面干燥无水分,金属表面无油脂、浮锈等污染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对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受力稳定,满足承载力要求,加固效果优异,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所述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底板(8)、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组成,所述底部塔筒(2)和基础承台(1)通过预应力锚栓(4)连接,所述基础承台(1)内设置有多个岩石锚杆(5),所述底部塔筒(2)上设置有塔筒门(3),其特征在于:该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外的钢筋笼(13)和与钢筋笼(13)浇筑形成一体的混凝土,基础承台(1)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悬挑板(11),底部塔筒(2)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柱墩(12);
所述基础承台(1)顶面由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至基础承台(1)边缘依次布设多圈上植筋,每圈上植筋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布的竖直植筋(6-2),所述竖直植筋(6-2)的底端伸入基础承台(1)内部,所述竖直植筋(6-2)的顶端伸出基础承台(1)的顶面,所述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由上至下布设多圈侧植筋,每圈侧植筋包括沿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植筋(6-1),所述横向植筋(6-1)的一端伸入基础承台(1)内部,所述横向植筋(6-1)的另一端伸出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所述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由上至下焊接多圈焊钉,每圈焊钉包括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焊钉(7),且所述竖直植筋(6-2)、横向植筋(6-1)和横向焊钉(7)均与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墩(12)上部内埋设有多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所述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为无粘结钢绞线,所述柱墩(12)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两个供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端部锚固的壁柱(9),两个所述壁柱(9)关于塔筒门(3)对称设置;
所述钢筋笼(13)上预留有供塔筒门(3)开闭的门洞,所述钢筋笼(13)位于塔筒门(3)处设置有多个竖向加强筋(10-1)和多个横向加强筋(10-2)。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逐渐增加,将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的上植筋称作内圈上植筋,将靠近基础承台(1)边缘的上植筋称作外圈上植筋,所述内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小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
横向植筋(6-1)与竖直植筋(6-2)和预应力锚栓(4)呈错位布设,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6-1)的数量均相同,且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6-1)的数量大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
每圈上植筋的中心、每圈侧植筋的中心和每圈焊钉的中心、底部塔筒(2)的中心和基础承台(1)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上下相邻两圈焊钉的竖向间距相同。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上植筋与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横向焊钉(7)伸出底部塔筒(2)的长度;
所述悬挑板(11)的横截面大于基础承台(1)的横截面,所述柱墩(12)的横截面大于底部塔筒(2)的横截面,且所述柱墩(12)的横截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悬挑板(11)的横截面大于柱墩(12)的最大横截面。
5.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植筋的安装:
步骤101、在基础承台(1)顶面由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至基础承台(1)的圆周边缘依次布设多圈上植筋;其中,每圈上植筋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布的竖直植筋(6-2),所述竖直植筋(6-2)的底端伸入基础承台(1)内部,所述竖直植筋(6-2)的顶端伸出基础承台(1)的顶面,每圈上植筋的中心与底部塔筒(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步骤102、在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由上至下布设多圈侧植筋;其中,每圈侧植筋包括沿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植筋(6-1),所述横向植筋(6-1)的一端伸入基础承台(1)内部,所述横向植筋(6-1)的另一端伸出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
步骤二、焊钉的焊装:
步骤201、采用打磨设备对底部塔筒(2)下部的圆周侧面进行打磨,得到底部塔筒(2)的周向安装区域;
步骤202、在底部塔筒(2)的周向安装区域由上至下焊接多圈焊钉;其中,每圈焊钉包括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均布的横向焊钉(7);
步骤三、钢筋笼的绑扎:
步骤301、在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外绑扎钢筋笼(13);其中,所述钢筋笼(13)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且所述钢筋笼(13)的底部横截面大于基础承台(1)的横截面,所述钢筋笼(13)的中心、基础承台(1)的中心和底部塔筒(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钢筋笼(13)上预留有供塔筒门(3)开闭的门洞;
步骤302、在钢筋笼(13)的上部绑扎两组壁柱配筋(9-1);其中,两组壁柱配筋(9-1)关于塔筒门(3)对称设置;
步骤四、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安装:
在钢筋笼(13)的上部内安装多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其中,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位于塔筒门(3)的上部,且所述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为无粘结钢绞线;
步骤五、混凝土的浇筑:
在钢筋笼(13)外搭设摸板,并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则基础承台(1)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悬挑板(11),底部塔筒(2)与和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加固基础的柱墩(12);其中,柱墩(12)的外圆周上形成壁柱(9),两个所述壁柱(9)关于塔筒门(3)对称设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每圈上植筋的安装过程如下:
步骤1011、在基础承台(1)顶部设置多个第一植筋布设点;其中,多个第一植筋布设点围设的圆周的中心与底部塔筒(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步骤1012、在第一植筋布设点钻孔形成植筋安装孔,并在植筋安装孔中灌注结构胶;
步骤1013、在灌注结构胶的植筋安装孔中植入竖直植筋(6-2);
步骤1014、多次重复步骤1013,完成一圈上植筋的安装;
步骤102中每圈侧植筋的安装过程如下:
步骤1021、在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设置多个第二植筋布设点;其中,多个第二植筋布设点围设的圆周的中心与底部塔筒(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步骤1022、按照步骤1012至步骤1014所述的方法,植入多个横向植筋(6-1),完成一圈侧植筋的安装。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每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逐渐增加,将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的上植筋称作内圈上植筋,将靠近基础承台(1)边缘的上植筋称作外圈上植筋,所述内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小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
步骤102中横向植筋(6-1)与竖直植筋(6-2)和预应力锚栓(4)呈错位布设,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6-1)的数量均相同,且每圈侧植筋中横向植筋(6-1)的数量大于外圈上植筋中竖直植筋(6-2)的数量;
步骤101中相邻两圈上植筋之间的水平间距相同。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上植筋与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横向焊钉(7)伸出底部塔筒(2)的长度;
步骤202中横向焊钉(7)的焊接采用电弧螺柱焊。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1中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外绑扎钢筋笼(13)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011、沿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设置第一绑扎钢筋;其中,所述第一绑扎钢筋包括沿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布设的第一竖向钢筋和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呈垂直布设的第一径向钢筋,所述第一径向钢筋沿混凝土底板(8)表面布设;
步骤3012、沿第一径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多个第一环形钢筋;其中,多个第一环形钢筋由靠近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向远离基础承台(1)的圆周侧面依次布设;
步骤3013、沿基础承台(1)的顶面圆周间隔布设上径向钢筋;
步骤3014、在基础承台(1)的上部,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第二绑扎钢筋;其中,所述第二绑扎钢筋包括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布设的第二径向钢筋和与所述第二径向钢筋呈垂直布设的第二竖向钢筋,所述第二径向钢筋和第一径向钢筋呈上下平行布设;
步骤3015、沿第二径向钢筋和第二竖向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第二环形钢筋;
步骤3015、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多圈上竖向钢筋;其中,多圈上竖向钢筋由靠近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向远离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依次布设;每圈上竖向钢筋包括多个沿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的第三竖向钢筋(13-2),第三竖向钢筋(13-2)的底端靠近基础承台(1)的顶面;
步骤3016、沿第三竖向钢筋(13-2)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第三环形钢筋(13-1);
步骤3017、沿基础承台(1)和底部塔筒(2)的圆周侧面间隔布设倾斜钢筋组;其中,倾斜钢筋组包括第一倾斜钢筋和第二倾斜钢筋,第一倾斜钢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二倾斜钢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且第一倾斜钢筋和第二倾斜钢筋均延伸至第二绑扎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13-2)内;
步骤3018、在外露于第二绑扎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13-2)的第一倾斜钢筋上沿第一倾斜钢筋的长度方向间隔绑扎第四环形钢筋,完成钢筋笼(13)的初步绑扎;
步骤3019、在钢筋笼(13)上预留的门洞处设置有多个竖向加强筋(10-1)和多个横向加强筋(10-2)。
10.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多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沿底部塔筒(2)的高度方向间隔布设;
步骤五混凝土的浇筑完成之后,进行步骤六、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和锚固,具体过程如下:
对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张拉,并将相邻两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中一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的两端锚固在一个壁柱(9)上,相邻两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中另一个环向预应力钢绞线(15)的两端锚固在另一个壁柱(9)上。
CN201910781826.9A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Pending CN1104688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1826.9A CN110468869A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1826.9A CN110468869A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8869A true CN110468869A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1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1826.9A Pending CN110468869A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6886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4664A (zh) * 2020-09-17 2020-12-11 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基础改造结构及改造方法
CN112411605A (zh) * 2020-11-30 2021-02-2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塔基础锚栓的置筋加固方法及系统
CN113982026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基础模块化结构及安装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4664A (zh) * 2020-09-17 2020-12-11 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基础改造结构及改造方法
CN112411605A (zh) * 2020-11-30 2021-02-2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塔基础锚栓的置筋加固方法及系统
CN113982026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基础模块化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13982026B (zh) * 2021-10-29 2022-12-13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基础模块化结构及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6330A (zh) 一种风电机组预应力钢混塔筒
US20210310262A1 (en) Foundation with pedestal and ribs for towers
CN110468869A (zh) 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US9347197B2 (en) Foundation with slab, pedestal and ribs for columns and towers
US9096985B1 (en) Foundation with slab, pedestal and ribs for columns and towers
EP2427603B1 (en) Fatigue resistant foundation
US20170030045A1 (en) Beam and pile anchor foundation for towers
CN206917805U (zh) 全向预应力抗疲劳组合钢结构风塔
MX2007012310A (es) Torre modular prefabricada.
CN108301983A (zh) 一种分片预制式风电机组预应力混凝土塔筒
CN206396816U (zh) 一种风机基础多维度加固结构
CN207847228U (zh) 一种防倾倒水泥电线杆
CN208057315U (zh) 一种分片预制式风电机组预应力混凝土塔筒
CN109653350A (zh) 一种混合配筋内埋式低预应力干式梁柱节点及方法
CN106099757A (zh) 一种输电线路绝缘跨越桥架及其施工工艺
CN215580291U (zh) 基坑内大跨度超高压电力管沟悬吊装置
CN209178792U (zh) 一种设置变截面钢结构装饰拱的城市景观桥
CN112195957B (zh) 一种风机塔筒与基础的加强型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190458U (zh) 全向预应力抗疲劳组合钢结构风塔
CN205502709U (zh) 一种带基座的电杆
CN106948263B (zh) 一种斜拉桥混凝土索塔用锚拉板
CN112942151A (zh) 超大跨径悬索桥的碳纤维索网抗风加固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6800195U (zh) 一种斜拉桥混凝土索塔用锚拉板
CN211006741U (zh) 一种p&h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的加固结构
CN205369872U (zh) 一种大型空冷塔x支柱群结构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