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6166B - 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56166B CN110456166B CN201910778491.5A CN201910778491A CN110456166B CN 110456166 B CN110456166 B CN 110456166B CN 201910778491 A CN201910778491 A CN 201910778491A CN 110456166 B CN110456166 B CN 1104561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pling
- measurement
- network
- shielding
- suppre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28—Measuring attenuation, gain, phase shift or derive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four pole networks, i.e. two-port networks; Measuring transient respons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包括被测抑制网络的连接、第一次参考测量、第二次参考测量、损耗测量、抑制特性测量结果的计算等步骤。其可以解决在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耦合(或屏蔽)衰减可能不一致的情况下,采用一次参考测量的间接注入法进行其抑制特性测量时,所带来的测量缺陷,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可靠,且对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耦合(或屏蔽)衰减一致的情况同样适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特别是一种能够准确、真实、可靠获得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测量结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抑制网络进行抑制特性的测量有直接注入法和间接注入法两种,直接注入法是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通过电缆直接注入到测量线路中,用测量接收机完成参考测量和损耗测量的方法;间接注入法是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通过注入探头(也称电流注入探头或电流注入卡钳)耦合到测量线路中,用测量探头(也称电流测量探头或电流监测探头)完成参考测量和损耗测量的方法。本发明仅针对间接注入的方法。
目前,采用间接注入方法对抑制网络进行抑制特性的测量时,均只通过一次参考测量和一次损耗测量来完成,并将所得的两个测量值进行比较计算后得到被测对象抑制特性的测量结果。
该方法的的缺点是,仅适用于被测抑制网络两端的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一致的情况。但是,由于连接电缆类型的不同、连接方式和连接工艺的不同,很难保证被测抑制网络两端的连接电缆具有相同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又因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与参考测量值和损耗测量值直接相关,则最终的测量结果将不能真实反映被测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实际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解决在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耦合(或屏蔽)衰减可能不一致的情况下,采用一次参考测量的间接注入法进行其抑制特性测量时,所带来的测量缺陷,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可靠,且对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耦合(或屏蔽)衰减一致的情况同样适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被测抑制网络的连接:
在被测抑制网络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电缆和第二连接电缆;
步骤二:第一次参考测量:
通过注入探头向第一连接电缆第一次注入信号电平I0,通过测量探头测得第一连接电缆的第一参考测量值I11;根据信号电平I0和第一参考测量值I11计算得到第一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1;
步骤三:第二次参考测量:
通过注入探头向第二连接电缆第二次注入信号电平I0,通过测量探头测得第二连接电缆的第二参考测量值I22;根据信号电平I0和第二参考测量值I22计算得到第二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2;
步骤四:损耗测量:
通过注入探头向第一连接电缆和第二连接电缆中的其中一条电缆第三次注入信号电平I0,通过测量探头测得另一条连接电缆的损耗测量值I12;
步骤五:抑制特性测量结果的计算:
根据信号电平I0、损耗测量值I12、第一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1和第二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2计算被测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SC。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根据信号电平I0和第一参考测量值I11计算得到第一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1的计算公式为:CA1=(I0-I11)/2,其中CA1、I0、I11的单位均为分贝。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根据信号电平I0和第二参考测量值I22计算得到第二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2的计算公式为:CA2=(I0-I22)/2,其中CA2、I0、I22的单位均为分贝。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被测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SC的计算公式为:SC=I0-CA1-CA2-I12,其中SC、CA1、CA2、I0、I12的单位均为分贝。
进一步地,若第一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1和第二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2相同,则有SC=I11-I12及SC=I22-I12,即相当于一次参考测量方法的计算公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方法不仅适用于独立的抑制网络抑制特性的测量,也适用于已连接好屏蔽体内外通路的抑制网络抑制特性的测量;
2、本方法不仅适用于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不一致的情况,也适用于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一致的情况,且不用判断或证明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是否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中,被测抑制网络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中,第一次参考测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中,第二次参考测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中,损耗测量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线缆;2-第二连接线缆;SN-抑制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本发明的范围。
术语解释:
抑制网络:可以是单独的具有电源滤波功能或信号滤波功能(含低通滤波功能、高通滤波功能、带通滤波功能、带阻滤波功能或限波功能等)的产品,也可以是这些产品的组合形式;可以是电源滤波电路或信号滤波电路(含低通滤波电路、高通滤波电路、带通滤波电路、带阻滤波电路或限波电路等),也可以是这些滤波电路的组合形式;还可以是滤波产品和滤波电路的组合形式。
抑制特性:抑制特性也可称为插入损耗,是指当电磁信号通过抑制网络时,抑制网络对某频率或某频率范围的电磁信号具备一定衰减量的能力。有时也称为“插入损耗”或“传导泄漏发射抑制”。
参考测量:是指在注入探头与测量探头之间没有抑制网络时,对注入信号电平进行的测量。
损耗测量:是指在注入探头与测量探头之间有抑制网络时,对注入信号电平进行的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被测抑制网络的连接
被测抑制网络的连接示意图见图1,被测抑制网络SN两侧连接传输电缆,分别称为第一连接电缆1和第二连接电缆2。
步骤二:第一次参考测量
第一次参考测量在第一连接线缆1(也可是第二连接线缆2)上进行,通过注入探头向第一连接线缆1注入信号电平I0,通过测量探头测得第一连接线缆1的参考测量值I11,第一次参考测量示意图见图2。注入信号电平I0、第一连接线缆1的耦合(或屏蔽)衰减CA1和第一连接线缆1的参考测量值I11之间的关系式见式(1)和式(2)。
I0-2CA1=I11………………………………(1)
CA1=(I0-I11)/2………………………………(2)
式中:
I0——注入信号电平值,单位为分贝(dB);
CA1——第一连接线缆1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单位为分贝(dB);
I11——第一连接线缆1的参考测量值,单位为分贝(dB)。
其中两倍第一连接线缆1的耦合(或屏蔽)衰减2CA1表示:当用注入探头将信号电平注入到第一连接线缆1上时,经过了一次第一连接线缆1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当用测量探头测量第一连接线缆1上的注入信号电平时,又经过了一次第一连接线缆1的耦合(或屏蔽)衰减。
步骤三:第二次参考测量
第二次参考测量在第二连接线缆2(也可是第一连接线缆1)上进行,通过注入探头向第二连接线缆2注入信号电平I0,通过测量探头测得第二连接线缆2的参考测量值I22,第二次参考测量示意图见图3。注入信号电平I0、第二连接线缆2的耦合(或屏蔽)衰减CA2和第二连接线缆2的参考测量值I22之间的关系式见式(3)和式(4)。
I0-2CA2=I22………………………………(3)
CA2=(I0-I22)/2………………………………(4)
式中:
I0——注入电流值,单位为分贝(dB);
CA2——第二连接线缆2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单位为分贝(dB);
I22——第二连接线缆2的参考测量值,单位为分贝(dB)。
其中两倍第二连接线缆2的耦合(或屏蔽)衰减2CA2与第一次参考测量时的2CA1含义相同。
步骤四:损耗测量
损耗测量是通过注入探头向第一连接线缆1(也可是第二连接线缆2)注入信号电平I0,通过测量探头测得第二连接线缆2(也可是第一连接线缆1)的损耗测量值I12,损耗测量示意图见图4。第一连接线缆1的注入信号电平I0、第一连接线缆1的耦合(或屏蔽)衰减CA1、第二连接线缆2的耦合(或屏蔽)衰减CA2和第二连接线缆2的损耗测量值I12之间的关系式见式(5)和式(6)。
I0-CA1-SC-CA2=I12………………………………(5)
SC=I0-CA1-CA2-I12………………………………(6)
式中:
I12——损耗测量值,单位为分贝(dB);
SC——被测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单位为分贝(dB)。
其中CA1表示注入探头将信号电平注入到第一连接线缆1上时,第一连接线缆1产生的耦合(或屏蔽)衰减,CA2表示测量探头测量第二连接线缆2上的信号电平时,第二连接线缆2产生的耦合(或屏蔽)衰减。
步骤五:抑制特性测量结果的计算
由式(2)、式(4)和式(6)得式(7)至式(9)。
式(9)即为本方法(通过两次参考测量和一次损耗测量)获得被测抑制网络抑制特性测量结果的计算公式。
若第一连接线缆1与第二连接线缆2的耦合(或屏蔽)衰减相同,即CA1=CA2,则有I11=I22,由(9)可得:
SC=I11-I12………………………………(10)
SC=I22-I12………………………………(11)
(10)与(11)即相当于一次参考测量方法的计算公式。
关于适用范围,本方法不仅适用于独立的抑制网络抑制特性的测量,也适用于已连接好屏蔽体内外通路的抑制网络抑制特性的测量;
此外,本方法不仅适用于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不一致的情况,也适用于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一致的情况,且不用判断或证明被测抑制网络两端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是否一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被测抑制网络的连接:
在被测抑制网络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电缆和第二连接电缆;
步骤二:第一次参考测量:
通过注入探头向第一连接电缆第一次注入信号电平I0,通过测量探头测得第一连接电缆的第一参考测量值I11;根据信号电平I0和第一参考测量值I11计算得到第一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1;
步骤三:第二次参考测量:
通过注入探头向第二连接电缆第二次注入信号电平I0,通过测量探头测得第二连接电缆的第二参考测量值I22;根据信号电平I0和第二参考测量值I22计算得到第二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2;
步骤四:损耗测量:
通过注入探头向第一连接电缆和第二连接电缆中的其中一条电缆第三次注入信号电平I0,通过测量探头测得另一条连接电缆的损耗测量值I12;
步骤五:抑制特性测量结果的计算:
根据信号电平I0、损耗测量值I12、第一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1和第二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2计算被测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SC;
步骤二中,根据信号电平I0和第一参考测量值I11计算得到第一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1的计算公式为:CA1=(I0-I11)/2,其中CA1、I0、I11的单位均为分贝;
步骤三中,根据信号电平I0和第二参考测量值I22计算得到第二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2的计算公式为:CA2=(I0-I22)/2,其中CA2、I0、I22的单位均为分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被测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SC的计算公式为:SC=I0-CA1-CA2-I12,其中SC、CA1、CA2、I0、I12的单位均为分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一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1和第二连接电缆的耦合或屏蔽衰减值CA2相同,则有SC=I11-I12及SC=I22-I12,即相当于一次参考测量方法的计算公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78491.5A CN110456166B (zh) | 2019-08-22 | 2019-08-22 | 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78491.5A CN110456166B (zh) | 2019-08-22 | 2019-08-22 | 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56166A CN110456166A (zh) | 2019-11-15 |
CN110456166B true CN110456166B (zh) | 2021-08-24 |
Family
ID=68488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78491.5A Active CN110456166B (zh) | 2019-08-22 | 2019-08-22 | 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56166B (zh)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64193A (en) * | 1994-03-07 | 1998-06-09 | Harad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iversity antenna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
CN101632256A (zh) * | 2007-02-13 | 2010-01-20 | 凌力尔特有限公司 | 用于通过通信电缆供电的系统中电缆电阻的测量 |
CN101871975A (zh) * | 2010-06-21 | 2010-10-27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电缆转移阻抗时域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CN101982786A (zh) * | 2010-11-16 | 2011-03-02 | 中天日立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 漏泄同轴电缆的仿真装置及其仿真方法 |
CN102116808A (zh) * | 2010-12-30 | 2011-07-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测试电场辐射敏感度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CN105116262A (zh) * | 2015-09-17 | 2015-12-02 | 浙江康宇电缆有限公司 | 电缆屏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GB2530793A (en) * | 2014-10-03 | 2016-04-06 | Technetix Bv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screening effectiveness of passive equipment |
CN109031090A (zh) * | 2018-06-27 | 2018-12-18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大功率阵列发射信号的在线扫描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
CN109375020A (zh) * | 2018-11-09 | 2019-02-22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缆屏蔽效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CN109596952A (zh) * | 2018-12-19 | 2019-04-09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主动同步的电缆局放源定位方法和系统 |
CN109709435A (zh) * | 2019-03-07 | 2019-05-03 | 重庆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屏蔽电缆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
CN109709402A (zh) * | 2019-01-28 | 2019-05-03 | 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射频线缆衰减的方法及系统 |
CN109782100A (zh) * | 2019-03-13 | 2019-05-21 | 海检检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电子容性耦合钳校准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CN209198636U (zh) * | 2018-08-23 | 2019-08-02 | 天津浩源慧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接地故障定点仪检测器调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087099U (zh) * | 2018-09-20 | 2019-07-09 | 国营芜湖机械厂 | 一种射频信号采集及信号注入的测试探头 |
CN209198570U (zh) * | 2018-11-09 | 2019-08-02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缆屏蔽效能的测试装置 |
-
2019
- 2019-08-22 CN CN201910778491.5A patent/CN1104561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64193A (en) * | 1994-03-07 | 1998-06-09 | Harad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iversity antenna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
CN101632256A (zh) * | 2007-02-13 | 2010-01-20 | 凌力尔特有限公司 | 用于通过通信电缆供电的系统中电缆电阻的测量 |
CN101871975A (zh) * | 2010-06-21 | 2010-10-27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电缆转移阻抗时域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CN101982786A (zh) * | 2010-11-16 | 2011-03-02 | 中天日立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 漏泄同轴电缆的仿真装置及其仿真方法 |
CN102116808A (zh) * | 2010-12-30 | 2011-07-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测试电场辐射敏感度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GB2530793A (en) * | 2014-10-03 | 2016-04-06 | Technetix Bv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screening effectiveness of passive equipment |
CN105116262A (zh) * | 2015-09-17 | 2015-12-02 | 浙江康宇电缆有限公司 | 电缆屏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CN109031090A (zh) * | 2018-06-27 | 2018-12-18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大功率阵列发射信号的在线扫描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
CN209198636U (zh) * | 2018-08-23 | 2019-08-02 | 天津浩源慧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接地故障定点仪检测器调试装置 |
CN109375020A (zh) * | 2018-11-09 | 2019-02-22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缆屏蔽效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CN109596952A (zh) * | 2018-12-19 | 2019-04-09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主动同步的电缆局放源定位方法和系统 |
CN109709402A (zh) * | 2019-01-28 | 2019-05-03 | 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射频线缆衰减的方法及系统 |
CN109709435A (zh) * | 2019-03-07 | 2019-05-03 | 重庆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屏蔽电缆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
CN109782100A (zh) * | 2019-03-13 | 2019-05-21 | 海检检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电子容性耦合钳校准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Optimizing Optical Power Loss in Optical Coupling Elements;Irina Bacis;《2014 IEEE 2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Design and Technology in Electronic Packaging》;20141231;全文 * |
功率吸收钳法与线注入法电缆屏蔽性能测试对比分析;周香;《东南大学学报》;20091130;第39卷(第6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56166A (zh) | 2019-1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37829B (zh) | 高精度噪声系数测量系统整体校准方法 | |
JP3484377B2 (ja) | 遠端クロストーク特性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 |
US1004830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measuring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able, in particular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 |
CN110456166B (zh) | 一种测量抑制网络的抑制特性的方法 | |
CN110988490A (zh) | 一种电源滤波器差损时域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hérif et al. | Transfer impedance measurement of shielded cables through localized injection | |
CN105116262A (zh) | 电缆屏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
CN111624405A (zh) | 一种基于小波去噪的长线屏蔽线缆转移阻抗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N211321216U (zh) | 共差模分离装置及干扰隔离器 | |
CN109039442B (zh) | 光回波损耗的检定装置和检定方法 | |
Rosenberger |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modulation products on passive components and transmissionlines | |
CN105445549B (zh) | 一种微弱电磁信号频谱测量方法 | |
Wang et al. | Comparison of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Measured by Using Absorption Clamp Method and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thod | |
Jargon et al. | A method for improving high-insertion-loss measurements with 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 |
CN116930670B (zh) | 芯片级电磁干扰传导注入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8033489B (zh) | 一种电缆模型参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12731069A (zh) | 一种时域脉冲电缆屏蔽效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 |
Hähner et al. | Screening effectiveness of unscreened balanced pairs | |
CN107085194B (zh) | 一种减小微波衰减量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 | |
CN110765548A (zh) | 一种飞机线束防波套的屏蔽衰减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16973829B (zh) | 芯片引脚注入波形标定方法及装置 | |
Yao et al. | Correlation between transfer impedance and insertion loss of current probes | |
Zingarelli et al. | Improving EMC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with digital EMI receivers &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from 10 Hz up to 6 GHz | |
Borghetto et al. | Test Set-Up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of PD Measurements Performed During Thermal Cycles Applied to Different Types of MV Cable Joints | |
Song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uncertainties in RF adapters for EMC measurem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