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5144A - 线缆包块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缆包块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55144A CN110455144A CN201910856963.4A CN201910856963A CN110455144A CN 110455144 A CN110455144 A CN 110455144A CN 201910856963 A CN201910856963 A CN 201910856963A CN 110455144 A CN110455144 A CN 1104551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lf module
- fixture block
- cable
- detection devic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105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83966 Astrophytum capricorn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364 Trapa nata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3 Hooke's la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0019 S1 Ca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3/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3/34—Ring or other apertured gauges, e.g. "go/no-go" gaug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5/0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length or width of objects while moving
- G01B5/04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length or width of objects while moving for measuring width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ameters
- G01B5/1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ameters of objects while mov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过线模,固定装置设置有用于放置过线模的限位孔;过线模包括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放置在限位孔中,且能够扣合形成用于供线缆穿过的通道;当线缆表面的包块的宽度大于通道的宽度时,包块能够与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的前端面抵接,并能够带动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沿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至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脱离固定装置并分离。本发明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通过将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放置在固定装置中,当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脱离固定装置后,能够立刻分离,实现了快速拆卸过线模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缆包块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线缆生产过程中,需要判断线缆外径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包块。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是在线缆收线路径上设置过线模,即过线模设置在牵引装置与收线装置之间,过线模由两个半圆柱模具组成,两个半圆柱模具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槽口相对,形成一个圆孔,圆孔的孔径与待检测的线缆的外径大致相等,以使线缆能够通过,在使用时,先用胶带将两个半圆柱模具缠在一起,然后再将胶带两端绑在支架上。若线缆护套的杂质包块大于圆孔的孔径,则线缆无法顺利通过。过大的包块随线缆到达过线模处时会被阻挡,然后线缆会拉动过线模继续前行,并最终导致过线模与支架之间的胶带断裂,从而引发质量判定流程,即判定线缆存在包块。此时需要将过线模拆除,但是,由于两个半圆柱模具是通过胶带缠绕在一起的,导致拆卸困难。
同时,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胶带断裂,过线模和胶带就会随线缆缠绕在收线盘上,不仅拆卸更加困难,而且过线模还会对收线装置上的线缆造成挤压。
此外,在线缆生产过程中,不同用途的线缆的质量要求略有差别,例如,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线缆,允许出现的包块的宽度较小。而上述现有的过线模的圆孔的孔径与待检测的线缆的外径大致相等,也就是说,对于相同直径的线缆,只能对应使用一种规格的过线模,而对于直径相同的线缆来说,有些允许出现的包块的宽度较小,有些允许出现的包块的宽度较大,因此,现有的过线模无法适应不同质量要求的线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包块检测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两个半圆柱模具是通过胶带缠绕在一起而导致拆卸困难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过线模,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用于放置过线模的限位孔;所述过线模包括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且能够扣合形成用于供线缆穿过的通道;当所述线缆表面的包块的宽度大于所述通道的宽度时,所述包块能够与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的前端面抵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沿所述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至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脱离所述固定装置并分离。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块设置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二夹块设置有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的槽口与所述第二槽部的槽口相对,以形成所述限位孔;所述过线模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时,所述第一槽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半模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所述第二槽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半模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块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块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线缆包块检测装置还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压紧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紧固件,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底座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底座的相对的另一侧边铰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压紧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铰接,所述第二夹板的上边缘设置有开口,所述螺杆能够进入所述开口,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半模的后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夹块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夹块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第二槽部连通,且所述导向孔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半模的后端面的后方;
线缆包块检测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夹块连接,且所述调节机构能够伸入所述第二槽部的内部,且能够沿所述导向孔的中心线移动;当所述包块与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的前端面抵接,并带动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沿所述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半模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二槽部的槽口的方向挤压所述调节机构,且所述调节机构能够承受的挤压力可调。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部的孔径,且所述第一孔部位于所述第二孔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槽部的一侧;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半圆弧,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第二孔部的内壁向所述第二槽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槽部间断设置;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导向柱、滚珠、支撑套筒、压缩弹簧和弹力调节座;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所述导向柱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半圆弧,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口相对,以形成导向通道,所述滚珠位于所述导向通道的内部,且所述滚珠能够沿所述导向通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导向柱的靠近所述第一夹块的一端设置有渐缩部,所述渐缩部位于所述第二半模的后端面的后方,所述导向柱的远离所述第一夹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导向柱的一侧面能够与所述台阶面抵接;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套筒的轴线与所述导向柱的轴线重合,所述支撑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弹力调节座连接,所述弹力调节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弹力调节座能够沿所述支撑套筒的轴线往复运动,以改变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支撑套筒的内部,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抵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的远离所述导向柱的一侧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压缩弹簧的内部。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弹力调节座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线缆包块检测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间隙调节座、第一复位开关、传动杆、磁保持继电器和报警器;
所述间隙调节座的一端与所述弹力调节座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开关安装在所述间隙调节座的另一端;所述传动杆穿设于所述压缩弹簧中,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复位开关之间间隙设置,且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复位开关的触点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渐缩部的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复位开关和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启动线圈串联形成第一电路;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启动线圈与所述报警器串联形成第二电路;所述第二半模向远离所述第二槽部的槽口的方向挤压所述渐缩部,以带动所述传动杆向靠近所述第一复位开关的方向移动,当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一复位开关接触时,所述第一电路为通路,以使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启动线圈通电,其中,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内部开关保持闭合状态,以使所述第二电路为通路。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第二复位开关,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停止线圈与所述第二复位开关串联形成第三电路,所述第二复位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三电路为通路,以使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停止线圈通电,其中,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内部开关保持断开状态,以使所述第二电路为断路。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线缆包块检测装置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第一槽轮和第二槽轮,所述第一槽轮位于所述第二槽轮的斜上方,所述线缆能够从所述第一槽轮和所述第二槽轮之间穿过,所述第一槽轮和所述第二槽轮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模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槽,所述第二半模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槽,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扣合在一起,构成空心圆柱,其中,所述第一半圆形槽的槽口与第二半圆形槽的槽口相对,形成所述通道。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模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半圆形槽的内表面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二半模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半圆形槽的内表面之间圆滑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过线模,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用于放置过线模的限位孔;所述过线模包括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且能够扣合形成用于供线缆穿过的通道;当所述线缆表面的包块的宽度大于所述通道的宽度时,所述包块能够与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的前端面抵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沿所述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至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脱离所述固定装置并分离。
基于该结构,本发明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无需用胶带将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缠绕在一起,而是通过将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放置在固定装置中,当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脱离固定装置后,能够立刻分离,实现了快速拆卸过线模的目的。在使用时,将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放置在限位孔中,将线缆从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的前端穿过通道,可以采用牵引装置输送线缆,如果线缆表面存在包块,且包块的宽度大于通道的宽度时,包块就会与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的前端面抵接,并带动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沿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继续向后方移动,直到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脱离固定装置并分离开来,此时则可判断包块存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的局部俯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过线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固定装置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夹块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调节机构的分解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中的报警装置与调节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报警装置的电路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中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中的固定装置的一种变形例的分解图。
图标:100-线缆;200-包块;101-第一半模;102-第二半模;103-工作台;104-第一半圆形槽;105-第二半圆形槽;106-通道;107-第三半圆形槽;108-第四半圆形槽;109-第一环状凸出部;110-第二环状凸出部;111-第一夹板;112-第二夹板;113-底座;114-螺杆;115-羊角螺母;116-第一孔部;117-第二孔部;118-第一导向槽;119-第二导向槽;120-导向柱;121-滚珠;122-支撑套筒;123-压缩弹簧;124-弹力调节座;125-限位板;126-渐缩部;127-限位部;128-环形板;129-紧固螺栓;130-安装板;131-第一槽轮;132-第二槽轮;133-第一调节孔;134-第二调节孔;135-间隙调节座;136-传动杆;137-第一夹块;138-第二夹块;139-凸起;140-第一磁铁;141-第一安装板;142-第二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2所示,其中,图1中的箭头方向A指的是线缆100的移动方向,在移动过程中,线缆100先经过的位置定义为“前”。为了清楚描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中将待检测的线缆100示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过线模,固定装置设置有用于放置过线模的限位孔;过线模包括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放置在限位孔中,且能够扣合形成用于供线缆100穿过的通道106;当线缆表面的包块200的宽度d大于通道106的宽度w时,包块200能够与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的前端面抵接,并能够带动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沿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至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脱离固定装置并分离。
基于该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无需用胶带将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缠绕在一起,而是通过将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放置在固定装置中,当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脱离固定装置后,能够立刻分离,实现了快速拆卸过线模的目的。在使用时,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放置在牵引机和收线盘之间,将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放置在限位孔中,将线缆从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的前端穿过通道106,采用牵引机输送线缆,将线缆绕设在收线盘上。如果线缆表面存在包块200,且包块200的宽度d大于通道106的宽度w时,包块就会与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的前端面抵接,并带动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沿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继续向后方移动,直到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脱离固定装置并分离开来,此时则可判断包块存在。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线缆包块检测装置还包括工作台103,固定装置安装在工作台103上。工作台103的高度可调。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固定连接,第一夹块137设置有第一槽部,第二夹块138设置有第二槽部,第一槽部的槽口与第二槽部的槽口相对,以形成限位孔;过线模放置在限位孔内时,第一槽部的内表面与第一半模101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第二槽部的内表面与第二半模102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槽部的内表面与第一半模101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第二槽部的内表面与第二半模102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也就是说,限位孔的内壁与所述过线模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保证在存在包块的情况下,过线模能够顺利地沿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不会产生明显晃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半模101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槽104,第二半模102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槽105,第一半模101与第二半模102扣合在一起,构成空心圆柱,其中,第一半圆形槽104的槽口与第二半圆形槽105的槽口相对,形成通道106。
本实施例中,第一槽部为与第一半模101的外周面相配合的第三半圆形槽107,第二槽部为与第二半模102的外周面相配合的第四半圆形槽108,第三半圆形槽107的槽口和第四半圆形槽108的槽口相对,形成一个中空柱状的限位孔,其中,中空柱状的限位孔的直径略大于空心圆柱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7和图8所示,第一半圆形槽104的槽壁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二半圆形槽105的槽壁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台阶,当第一半圆形槽104与第二半圆形槽105的槽口相对时,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能够配合在一起。具体地说,第一半圆形槽104的两个槽壁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环状凸出部109,第一环状凸出部109的宽度大致等于第一半圆形槽104的壁厚的一半,第一环状凸出部109的外侧面与第一半模101的外周面平滑过渡。第二半圆形槽105的两个槽壁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环状凸出部110,第二环状凸出部110的宽度大致等于第二半圆形槽105的壁厚的一半,第二环状凸出部110的内侧面与第二半圆形槽105的内壁平滑过渡。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的结构相同。
例如,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均为半圆柱。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第一半模101的前端面与第一半圆形槽104的内表面之间圆滑过渡,第二半模102的前端面与第二半圆形槽105的内表面之间圆滑过渡。这样的方式能够起到扩口导向作用,便于将线缆的自由端穿入通道106。
为了使得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在脱离固定装置后能够更加快速地分离,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一半模101放置在第二半模102的正下方,这样在脱离固定装置后,第一半模101能够在自身重力下下落。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第二半模102放置在第一半模101的正下方。
在某些实施例中,线缆包块检测装置还包括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用于将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压紧固定在一起。
参见图2所示,夹紧机构包括底座113、第一夹板111、第二夹板112和紧固件,第一夹块137与底座113固定连接,第二夹块138与底座113可拆卸连接,第一夹板111与底座113的一侧边固定连接,第二夹板112与底座113的相对的另一侧边铰接,第一夹板111与第二夹板11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以将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压紧固定在第一夹板111与第二夹板112之间。
本实施例中,底座11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03上。第一夹块137与底座113的上表面通过螺钉连接,具体地,第一夹块137的下表面设置有螺纹孔,底座113设置有通孔,螺钉穿过底座113上的通孔与螺纹孔连接。第一夹板111与第一夹块137通过销钉连接。第二夹块138与底座113可拆卸连接,这样的方式不仅便于安装固定过线模,而且当过线模没有被包块带离限位孔的情况下,还便于对过线模进行拆卸。
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板112与底座113的相对的另一侧边铰接,这样的方式便于对固定装置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当松开第一夹板111和第二夹板112时,只需要将第二夹板112向外翻转打开,第二夹板112仍然连接在底座113上,不会出现丢失的现象。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紧固件包括螺杆114和螺母,螺杆114的一端与第一夹板111铰接,第二夹板112的上边缘设置有开口,螺杆114能够进入开口,螺母与螺杆114的另一端连接,其中,螺杆114位于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的上方。
可选地,第一夹板111的上边缘设置有铰接轴,螺杆114的一端与铰接轴的中间位置铰接,在使用时,使第二夹板112与第一夹板111平行,将螺杆114绕铰接轴转动,使螺杆114进入开口,然后将螺母拧紧,以将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压紧固定在第一夹板111与第二夹板112之间。
可选地,螺母为目前常见的羊角螺母115。
需要说明的是,螺杆114也可以位于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的前方或后方,只要不妨碍线缆穿过通道106即可。
为了适应不同质量要求的线缆,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半模102的后端面位于第二夹块138的两端之间,第二夹块138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与第二槽部连通,且导向孔的中心线位于第二半模102的后端面的后方;线缆包块检测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第二夹块138连接,且调节机构能够伸入第二槽部的内部,且能够沿导向孔的中心线移动;当包块与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的前端面抵接,并带动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沿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时,第二半模102能够向远离第二槽部的槽口的方向挤压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能够承受的挤压力可调。
具体而言,例如,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线缆,允许出现的包块的宽度较小。此时,第二半模102对调节机构的挤压力可以设定的相对较大,比如,允许某线缆上存在的包块的宽度的最大值为D,允许该宽度为D的包块通过通道106所需的第二半模102对调节机构的挤压力为F,当线缆上存在宽度小于D的包块时,包块不会与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的前端面抵接,而是将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向外挤出一定距离(通常为第一槽部的内表面与第一半模10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顺利通过通道106。当线缆上存在宽度大于D的包块时,包块就会与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的前端面抵接,并带动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沿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继续向后移动,使得第二半模102能够向远离第二槽部的槽口的方向挤压调节机构,使调节机构沿导向孔的中心线移动至导向孔的内部;由于第二半模102的后端面位于第二夹块138的两端之间,作为优选,第二半模102的前端面与第二夹块138的前端面齐平,第二半模102的后端面位于第二夹块138的中间位于与第二夹块138的后端面之间,也就是说,第二半模102的长度大于第二夹块138的长度的一半,当包块带动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继续沿限位孔的长度方向向后移动时,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会脱离限位孔并分离开来,此时则可判断包块存在。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示,导向孔为台阶孔,台阶孔包括第一孔部116和第二孔部117,第一孔部116的孔径大于第二孔部117的孔径,且第一孔部116位于第二孔部117的远离第二槽部的一侧;台阶孔的台阶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18,第一导向槽118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半圆弧,第一导向槽118沿第二孔部117的内壁向第二槽部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导向槽118与第二槽部间断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导向槽118第一导向槽118从台阶面开始沿第二孔部117的内壁向第二槽部的方向延伸,但并没有贯通整个第二孔部117的内壁。可选地,参见图11所示,半圆弧与第一孔部116的内壁相切。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调节机构包括导向柱120、滚珠121、支撑套筒122、压缩弹簧123和弹力调节座124;导向柱120穿设于导向孔中,导向柱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19,第二导向槽119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半圆弧,且第二导向槽119的槽口与第一导向槽118的槽口相对,以形成导向通道106,滚珠121位于导向通道106的内部,且滚珠121能够沿导向通道106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导向柱120的靠近第一夹块137的一端设置有渐缩部126,渐缩部126位于第二半模102的后端面的后方,导向柱120的远离第一夹块137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125,限位板125的靠近导向柱120的一侧面能够与台阶面抵接;支撑套筒122的一端与第二夹块138固定连接,且支撑套筒122的轴线与导向柱120的轴线重合,支撑套筒122的另一端与弹力调节座124连接,弹力调节座124设置有限位部127,弹力调节座124能够沿支撑套筒122的轴线往复运动,以改变限位部127与限位板125之间的距离;压缩弹簧123位于支撑套筒122的内部,且压缩弹簧123的一端与限位板125抵接,压缩弹簧123的另一端与限位部127抵接。
作为优选,第一导向槽118和第二导向槽119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槽118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二孔部117的内壁上;两个第二导向槽119均与间隔设置在导向柱120的周向侧壁上。每个导向通道106中各设置一个滚珠121,这样的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防止导向柱120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
本实施例中,导向柱120为圆柱,渐缩部126呈圆台状,圆台的下底面与圆柱的端面重合,可选地,导向柱120与渐缩部126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支撑套筒122与第二夹块138通过紧固螺栓129固定连接。具体的,支撑套筒122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板128,环形板128上间隔设置有三个通孔,第二夹块138对应设置有三个螺纹孔,紧固螺栓129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紧固螺栓129分别穿过三个通孔,并分别与三个螺纹孔连接。
第二半模102对调节机构的挤压力与压缩弹簧123的弹力相等。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弹力调节座124相对于支撑套筒122的位置,以改变限位部127与限位板125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压缩弹簧123的压缩程度,例如,需要的挤压力为F,则调节压缩弹簧123的形变量,使得弹簧的弹力也为F。在使用前,可选地,采用拉力计拉动带有设定宽度的包块的线缆,当将第一过线模和第二过线模即将从限位孔中拉出时,记录拉力值F1,根据F1的大小计算F的大小,然后再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压缩弹簧123的形变量,最后调节弹力调节座124相对于支撑套筒122的位置,使得压缩弹簧123达到所需的形变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限位板125的远离导向柱120的一侧面设置有凸起139,凸起139位于压缩弹簧123的内部。通过设置凸起139,使得压缩弹簧123的一端套在凸起139的外部,防止压缩弹簧123发生径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导向柱120远离渐缩部126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孔,限位板125设置有通孔,凸起139为螺栓,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连接。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7为空心圆柱。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127还可以为实心圆柱或弹力调节座124的内表面设置的环状凸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127不仅局限于以上三种形式,只要能够实现与压缩弹簧123的另一端抵接的功能即可。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撑套筒122的另一端与弹力调节座124螺纹连接。
可选地,支撑套筒122设置有外螺纹,弹力调节座124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套筒122也可以设置有内螺纹,弹力调节座124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板112设置有开口,开口的位置与导向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开口的大小以能够使环形板128进入开口并与第二夹块138固定连接为准。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工作台103上设置有导向轮组,导向轮组包括第一槽轮131和第二槽轮132,第一槽轮131位于第二槽轮132的斜上方,线缆能够从第一槽轮131和第二槽轮132之间穿过,第一槽轮131和第二槽轮132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导向轮组还包括安装板130,安装板130与工作台103的台面固定连接,且安装板130的板面与工作台103的台面垂直;安装板130设置有第一调节孔133和第二调节孔134,可选地,第一调节孔133和第二调节孔134均为长圆孔,两个长圆孔间隔设置,第一调节孔133的最高点的位置高于第二调节孔134的最高点的位置;第一槽轮131通过限位螺栓固定在第一调节孔133中,且第一槽轮131能够沿第一调节孔133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第二槽轮132通过限位螺栓固定在第二调节孔134中,且第二槽轮132能够沿第二调节孔134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通过设置导向轮组,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抖作用,使得线缆能够平稳地沿直线运动。允许直径范围内的线缆,对过线模的摩擦力比较小,可减小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监测更准确。
本实施例中,导向轮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过线模的前端和后端,即牵引机与过线模之间设置一个导向轮组,过线模与收线盘之间设置一个导向轮组。
本实施例中,第一槽轮131和第二槽轮132均为目前常见的U型槽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槽轮131和第二槽轮13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槽轮,例如,V型槽轮或腰鼓轮等。
实施例二
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线缆包块检测装置,本实施例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改进,除此之外的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一的描述。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包块,避免包块随线缆移动而缠绕在收线盘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包括间隙调节座135、第一复位开关S1、传动杆136、磁保持继电器J和报警器L;间隙调节座135的一端与弹力调节座124连接,第一复位开关S1安装在间隙调节座135的另一端;传动杆136穿设于压缩弹簧123中,传动杆136的一端与限位板125连接,传动杆136的另一端与第一复位开关S1之间间隙设置,且传动杆136的另一端的端面与第一复位开关S1的触点之间的距离与渐缩部126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传动杆136的另一端与第一复位开关S1之间的间隙大小与圆台的高相等;还包括电源U,电源U、第一复位开关S1和磁保持继电器J的启动线圈J1串联形成第一电路;电源U、磁保持继电器J的启动线圈J1与报警器L串联形成第二电路;第二半模102向远离第二槽部的槽口的方向挤压渐缩部126,以带动传动杆136向靠近第一复位开关S1的方向移动,当传动杆136与第一复位开关S1接触时,第一电路为通路,以使磁保持继电器J的启动线圈J1通电,其中,磁保持继电器J的内部开关保持闭合状态,以使第二电路为通路。
本实施例中,弹力调节座124、间隙调节座135、限位部127均为中空结构,以供传动杆136穿过。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装置还包括总开关S和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电源U采用直流电源。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需要检测时,打开总开关S,直流电源接通,并经过直流-直流变换器进行电压转换。此时,由于磁保持继电器J还未接通,第二电路未形成回路,声光报警器L无报警信号产生。
当线缆上存在的包块的宽度大于通道106的宽度时,包块就会与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的前端面抵接,并带动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沿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继续向后方移动,使得第二半模102与渐缩部126接触,并向远离第二槽部的槽口的方向挤压渐缩部126,进而克服压缩弹簧123的弹力,使传动杆136移动,直到传动杆136与第一复位开关S1接触,使得第一复位开关S1闭合,此时,第一电路为通路,磁保持继电器J中的启动线圈J1通电,产生的磁力作用于永久磁钢,接通磁保持继电器J的内部开关,此时第二电路为通路,产生报警信号。通常第一复位开关S1接通后会马上断开,磁保持继电器J的启动线圈J1断电,但由于磁保持继电器J的特性,其内部的开关保持接通状态,始终输出报警信号,即只要第一复位开关S1接通,就会持续报警,等待操作人员的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报警器L和牵引机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当报警器L报警后,控制器控制牵引机停止工作,防止线缆继续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源U可以采用电池,也可以采用直流发电机。本实施例中的报警器L采用目前常见的声光报警器。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可以采用目前常见的PLC控制器,例如:西门子S7-200。
在某些实施例中,报警装置还包括第二复位开关S2,电源U、磁保持继电器J的停止线圈J2与第二复位开关S2串联形成第三电路,第二复位开关S2闭合时,第三电路为通路,以使磁保持继电器J的停止线圈J2通电,其中,磁保持继电器J的内部开关保持断开状态,以使第二电路为断路。
操作人员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若想解除报警,可手动按下第二复位开关S2,当第二复位开关S2接通时,磁保持继电器J中的停止线圈J2通电,产生的磁力作用于永久磁钢,磁保持继电器J的内部开关断开,此时第二电路为断路,取消报警。同理,第二复位开关S2接通后也会马上断开,停止线圈J2断电,由于磁保持继电器J的特性,其内部的开关仍然会保持断开状态,第二电路为断路,即只要第二复位开关S2接通,就会取消报警。
实施例三
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线缆包块检测装置,本实施例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描述了第一夹块137与第二夹块138的另一种连接方式,除此之外的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一的描述。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块137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夹块138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部为第一安装板141,第一安装板141与第一夹块13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为第二安装板142,第二安装板142与第二夹块13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分别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具体地,螺栓穿过两个安装孔,并与螺母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还可以通过拉伸弹簧连接,具体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141固定连接,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42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也可以为相互吸引的第一磁铁140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140和第二磁铁分别设置在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的相对的两个面上,以便于将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固定在一起。
可选地,第一夹块137和第二夹块138分别设置有放置槽,用于分别放置第一磁铁140和第二磁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过线模,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限位孔;所述过线模包括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且能够扣合形成用于供线缆穿过的通道;当所述线缆表面的包块的宽度大于所述通道的宽度时,所述包块能够与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的前端面抵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沿所述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至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脱离所述固定装置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块设置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二夹块设置有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的槽口与所述第二槽部的槽口相对,以形成所述限位孔;所述过线模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时,所述第一槽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半模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所述第二槽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半模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块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压紧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紧固件,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底座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底座的相对的另一侧边铰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压紧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铰接,所述第二夹板的上边缘设置有开口,所述螺杆能够进入所述开口,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模的后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夹块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夹块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第二槽部连通,且所述导向孔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半模的后端面的后方;
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夹块连接,且所述调节机构能够伸入所述第二槽部的内部,且能够沿所述导向孔的中心线移动;当所述包块与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的前端面抵接,并带动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沿所述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半模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二槽部的槽口的方向挤压所述调节机构,且所述调节机构能够承受的挤压力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部的孔径,且所述第一孔部位于所述第二孔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槽部的一侧;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半圆弧,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第二孔部的内壁向所述第二槽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槽部间断设置;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导向柱、滚珠、支撑套筒、压缩弹簧和弹力调节座;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所述导向柱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半圆弧,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口相对,以形成导向通道,所述滚珠位于所述导向通道的内部,且所述滚珠能够沿所述导向通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导向柱的靠近所述第一夹块的一端设置有渐缩部,所述渐缩部位于所述第二半模的后端面的后方,所述导向柱的远离所述第一夹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导向柱的一侧面能够与所述台阶面抵接;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套筒的轴线与所述导向柱的轴线重合,所述支撑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弹力调节座连接,所述弹力调节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弹力调节座能够沿所述支撑套筒的轴线往复运动,以改变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支撑套筒的内部,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抵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远离所述导向柱的一侧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压缩弹簧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弹力调节座螺纹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间隙调节座、第一复位开关、传动杆、磁保持继电器和报警器;
所述间隙调节座的一端与所述弹力调节座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开关安装在所述间隙调节座的另一端;所述传动杆穿设于所述压缩弹簧中,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复位开关之间间隙设置,且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复位开关的触点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渐缩部的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复位开关和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启动线圈串联形成第一电路;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启动线圈与所述报警器串联形成第二电路;所述第二半模向远离所述第二槽部的槽口的方向挤压所述渐缩部,以带动所述传动杆向靠近所述第一复位开关的方向移动,当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一复位开关接触时,所述第一电路为通路,以使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启动线圈通电,其中,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内部开关保持闭合状态,以使所述第二电路为通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第二复位开关,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停止线圈与所述第二复位开关串联形成第三电路,所述第二复位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三电路为通路,以使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停止线圈通电,其中,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的内部开关保持断开状态,以使所述第二电路为断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第一槽轮和第二槽轮,所述第一槽轮位于所述第二槽轮的上方,所述线缆能够从所述第一槽轮和所述第二槽轮之间穿过,所述第一槽轮和所述第二槽轮之间的距离可调,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模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槽,所述第二半模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槽,所述第一半模与所述第二半模扣合在一起,构成空心圆柱,其中,所述第一半圆形槽的槽口与第二半圆形槽的槽口相对,形成所述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缆包块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模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半圆形槽的内表面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二半模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半圆形槽的内表面之间圆滑过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6963.4A CN110455144A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线缆包块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6963.4A CN110455144A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线缆包块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55144A true CN110455144A (zh) | 2019-11-15 |
Family
ID=68491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56963.4A Pending CN110455144A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线缆包块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5514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6354A (zh) * | 2019-12-13 | 2020-03-27 | 芜湖市爱三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耗材生产用线材测径装置 |
-
2019
- 2019-09-09 CN CN201910856963.4A patent/CN11045514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6354A (zh) * | 2019-12-13 | 2020-03-27 | 芜湖市爱三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耗材生产用线材测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55144A (zh) | 线缆包块检测装置 | |
CN201619914U (zh) | 倒立式梅花收线机上的卸线导轮机构 | |
CN211821381U (zh) | 一种监控设备安装支架 | |
CN109534092B (zh) | 一种收线装置 | |
CN102913517B (zh) | 一种同轴可收紧自动锁 | |
CN108689216A (zh) | 一种1250型斜拉式放线机 | |
CN204777977U (zh) | 电流互感器绕线机用送线器 | |
CN111564259A (zh) | 线缆加工用同步型芯线成缆装置 | |
CN211459207U (zh) | 一种音乐教学辅助装置 | |
CN209425656U (zh) | 一种用于破竹机的去内节破竹装置 | |
CN209815389U (zh) | 一种带断线保护的并线机 | |
CN201956130U (zh) | 一种成缆机电缆盘固定装置 | |
CN210268408U (zh) | 线缆包块检测装置 | |
CN213828813U (zh) | 一种磁共振设备冷头更换工具 | |
CN217577850U (zh) | 一种带有卷绕结构的电子连接线 | |
CN209012736U (zh) | 一种云台摄像机支架 | |
CN217124889U (zh) | 一种基于电力变压器拆装的移动装置 | |
CN204125601U (zh) | 一种复合捻线机 | |
CN215603116U (zh) | 一种用于卷烟机的喇叭嘴行程调节装置 | |
CN215755663U (zh) | 一种电力工程用收线装置 | |
CN215791654U (zh) | 一种机械体外换刀装置 | |
CN211446101U (zh) | 一种拆线装置 | |
CN210655661U (zh) | 一种可调式喂纱器 | |
CN215666303U (zh) | 一种线缆加工用卷绕机 | |
CN103129018A (zh) | 转盘给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