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7605A - 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7605A
CN110447605A CN201910876459.0A CN201910876459A CN110447605A CN 110447605 A CN110447605 A CN 110447605A CN 201910876459 A CN201910876459 A CN 201910876459A CN 110447605 A CN110447605 A CN 110447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e
egg
rice moth
trichogramma
propag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64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菊
杜传印
管恩森
高政绪
王毅
高凯
王大海
王玉华
王德权
席元肖
方敏
李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filed Critical Weifang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9108764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76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7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60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01K67/033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6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xtracts thereof, e.g. single-cell proteins, to feeding-stuff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23K10/37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from wast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9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insects, e.g. bees or silkwor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Bir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寄主卵的生产、种蜂的保存、种蜂提纯复壮、接蜂寄生、寄生后培养、寄生卵的收集、贮存寄生蜂步骤。所述的寄主卵的生产包括制备饲料、幼虫和成虫饲养、成虫产卵、米蛾卵收集、米蛾卵净化及贮存步骤。本发明繁殖方法达到高密度饲养米蛾,每平方米饲养盒可出蛾十万头以上,和现有方法相比,在同样的空间内可以生产出100倍数量的米蛾。所述繁殖方法,螟黄赤眼蜂的寄生率为92%以上,羽化率为80%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属于赤眼蜂繁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赤眼蜂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昆虫,能寄生玉米螟卵的赤眼蜂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铁岭赤眼蜂。成虫长不到1毫米,翅呈梨形,具单翅脉和穗状缘毛。跗节3节,明显。幼虫在蛾类的卵中寄生,因此可用以进行生物防治。易于实验室繁育的微小赤眼蜂已成功地用来防治各种鳞翅目农业害虫。
CN200510002748.6公开了一种赤眼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寄主卵的生产:柞蚕茧的选择与贮藏;茧的加温;收蛾贮藏;剖腹采卵洗卵;卵的消毒与晾干;(2)蜂种繁育;(3)接蜂;(4)产卵并筛去成蜂;(5)发育培育;(6)产品的清选;(7)制卡;(8)蜂卡保存;(9)暖卡释放。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完善了优势蜂种选择和繁蜂技术,实现了优质、高效、大批量繁殖赤眼蜂,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用于防治棉铃虫等农林害虫,满足生产的需要。
CN201510470852.1公开了 一种螟赤眼蜂高效繁殖方法,收集米蛾卵将其粘于纸板上制成卵卡;将稻螟赤眼蜂种蜂与米蛾卵卡按1:10~14的比例置于暗室,并将种蜂羽化寄生环境温度调至23‐25℃,湿度70%‐80%;待卵卡90%以上被蜂种寄生后,按照蜂种与卵卡1:6~10的比例再次添加新鲜米蛾卵卡,适当升高暗室温度至25‐28℃,湿度不变;待卵卡90%以上被蜂种寄生后,按照蜂种与卵卡1:3~7的比例第三次添加新鲜米蛾卵卡,此次卵卡上喷施蔗糖营养液,继续繁殖。本发明可大面积实现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大幅减少农药用量,推动农业向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
CN201410074195.4提供了一种室内繁殖暗黑赤眼蜂的方法及米蛾饲养饲料,米蛾饲养饲料分A饲料和B饲料,A饲料的原料成份及重量份数:粗麦麸50份、玉米粉40份、面粉10份和水5份;B饲料的原料成份及重量份数:粗麦麸50份、玉米粉40份、面粉5份、鱼粉3份、酵母粉2份和水5份。繁殖方法以米蛾卵为中间寄主,采用多种饲料配制米蛾不同时期幼虫的配方饲料,通过配方饲料饲养米蛾幼虫使成虫羽化整齐,产卵量高,采用大试管接入卵卡的方式来大量接种繁殖赤眼蜂。本发明不需大型仪器,所用繁殖材料简单易得,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所生产的暗黑赤眼蜂可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CN201110009934.8 提供了一种利用梨小食心虫卵室内繁殖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的方法。以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卵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多代繁殖暗黑赤眼蜂。利用梨小食心虫卵为寄主,在暗黑赤眼蜂的人工繁殖中,不仅不受时空限制,可以继代不断繁殖,而且所繁蜂个体质量高,寄生率稳定,显示出多种优点,为农林害虫生物防治的大量繁蜂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现有的还没有繁育螟黄赤眼蜂较为高效的方法,现有的繁育螟黄赤眼蜂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米蛾饲养密度低;(2)收集米蛾卵的效率低,飘扬的米蛾鳞片对饲养员身体健康造成为害;(3)赤眼蜂的寄生率、羽化率、性比、生殖力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实现以下发明目的:提高米蛾饲养密度,提高米蛾卵的收集效率,减少米蛾鳞片的飘扬;提高赤眼蜂的寄生率、羽化率、生殖力,优化性比。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寄主卵的生产
a. 制备饲料:将原材料按照以下质量配比混合:玉米面70%、大豆粉20%、麦麸10%;向混合好的原材料中加入酵母10克/kg,将上述饲料配置好后放在容器里搅拌均匀并装入饲料盘中,放入消毒柜中消毒;
b. 幼虫、成虫饲养:将经过消毒处理的饲料按2.5 kg/盒分装入幼虫饲养盒,饲料厚度3~4 cm,将米蛾卵按1∶1 000的质量比例(2.5 g/盒)均匀撒入消毒好的饲料中;幼虫、成虫饲养室环境应控制为温度26±2℃,相对湿度75%±5%进行饲养,饲养室每周开紫外灯灭菌2次,每次各30 min;米蛾卵接入前先检查有无其他害虫或虫卵混杂;
c. 成虫产卵:温度保持24±2℃,相对湿度保持85%±5%;收卵周期:温度在24 ℃以上时收卵3 d,冬季温度偏低可延长至4~5 d;
d. 米蛾卵收集:使用米蛾卵收集器进行米蛾卵的自动收集,收集到的米蛾卵装在容量10~40 mL的塑料瓶中,瓶口用透气的纱布封口;
e. 米蛾卵净化及贮存:将米蛾卵先在10±1℃培养箱内放置3~4 h,待米蛾卵适应后摇晃均匀,再转入4±1℃冰箱内的密闭食品盒中存放,存放后的第2天要重新摇晃均匀,避免米蛾卵转入低温后凝水结块。经贮存后取出米蛾卵时注意从低温下拿到常温下后,常温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左右,因环境湿度过低会影响米蛾卵各方面的品质。
步骤2、种蜂的保存
日常用大试管常规保存种蜂,在温度20℃、75%相对湿度、16 h光周期环境条件下连续饲养。
步骤3、种蜂提纯复壮
在室外变温条件下锻炼种蜂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在室内接种种蜂时采用加大寄生卵量、筛选初日羽化蜂等措施筛选强壮蜂,使种蜂种群常年处于接近最佳状态;种蜂饲养中交错代别分别米蛾卵、其他卵以及其他自然寄主卵饲养以提高赤眼蜂对不同形态、种类寄主卵的选择适应性。
步骤4、接蜂寄生
①保持繁蜂室25~27℃、75%相对湿度、14 h∶10 h光暗比,光源用小功率散射光源,放置在繁蜂箱两侧。每天通风20 min。
② 米蛾卵消毒。将米蛾卵均匀撒在加雾的铝塑板(有机玻璃板)上,放在米蛾卵处理箱的紫外灯下照射20~30 min杀死米蛾胚后转入繁蜂箱内;所述的紫外灯:功率30 W,照射高度30 cm。
③ 种蜂繁殖时,蜂卵比为1∶10~15(数量比),按照每1份寄生蜂接入10~15份米蛾卵。
生产用蜂繁殖时,蜂卵比控制在1∶8~10(数量比),按照每1份寄生蜂接入8-10份米蛾卵。
在种蜂20%~30%个体羽化时开始接入种蜂;接入种蜂后将接蜂箱新接入米蛾卵一侧的灯光打开,接蜂24 h后在繁蜂箱另一侧接入新鲜米蛾卵,同时在中间补充种蜂,将灯光切换到新接入米蛾卵一侧,再过24 h后将第1天接入的米蛾卵取出,更换新米蛾卵并继续补充种蜂、转换光源方向。
步骤5、寄生后培养
米蛾卵在繁蜂箱内供种蜂寄生40 h后,将米蛾卵及托板取出,用毛刷轻轻将粘在托板上的米蛾卵扫落到一个托盘中,托盘贴上标签标记寄生日期、种蜂批次等关键信息后放置在赤眼蜂发育箱内全黑暗(或设定光暗比)条件下继续发育,为防止被寄生及未被寄生的米蛾卵结块,第2天需要将托盘取出摇匀1次。
步骤6、寄生卵的收集
赤眼蜂从接蜂寄生至第4~5天(即在赤眼蜂发育箱内放置48~72 h后),将托盘从发育箱内取出,被赤眼蜂寄生的米蛾卵会变成黑色。
步骤7、贮存寄生蜂
短期贮存为在10~11 ℃条件下存放,寄生卵存放前从繁蜂室取出后在15 ℃的培养箱内放置半天后转入冰箱存放,存放前2 d每天翻动贮存器皿1次,防止寄生卵结块,短期存放以10 d以内为宜,贮存15~20 d后使用要检测蜂的质量。
如果需要存放略长,可以选择在15 ℃处理半天后再放在10 ℃下存放,存放期间的处理方法同上,贮存时间以不超过20 d为宜。为了减少储存对赤眼蜂质量的影响,在赤眼蜂从冷藏箱取出后要在15~20 ℃的条件下处理12~24 h后再取出放到常温下。
步骤8、赤眼蜂的质量检测,包括以下指标:
(1)寄生率。主要通过抽样统计各批次寄主卵被寄生情况明确实际寄生蜂量。
(2)羽化率、性比。从寄生卵中抽出小样,在培养箱25 ℃、75%相对湿度条件下任其羽化,统计以上指标以明确本批次蜂的有效蜂量。
(3)生殖力。在经过多次繁殖后,要抽样检测单头赤眼蜂的生殖力,可以在单独饲喂条件下提供充足寄主卵供寄生,以产卵量表示;也可以将抽样的赤眼蜂饲喂1~2 d后处理,压玻片后显微镜下检查每个雌体内卵量,以单雌体内卵量表示。
(4)雌蜂大小。个体大小是影响赤眼蜂在田间生活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个体大小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测量雌蜂后足胫节长度或头宽加以明确。
步骤9、蜂卡制作方法
将发育适期的寄生卵根据需要混和均匀后加以筛选纯化用于制卡,一般在25~28 ℃下发育4~7 d的赤眼蜂都可用来制卡,也可以将预计不同时间羽化的赤眼蜂制作在同一卡上释放。
步骤10、蜂卡保存
蜂卡晾干后放置于2~4℃、60~70%相对湿度条件条件下保存。
本发明技术方案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工艺达到高密度饲养米蛾,每平方米饲养盒可出蛾十万头以上,和现有方法相比,在同样的空间内可以生产出100倍数量的米蛾。
(2)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收集米蛾卵,效率显著高于现有方法,没有鳞片粉尘的污染,保护了操作者的健康,避免了现有方法对蛾体损伤大的弊端。
(3)本发明繁殖方法螟黄赤眼蜂的寄生率为92%以上,羽化率为80%以上,螟黄赤眼蜂成虫生殖力(单雌体内卵量)达到66头以上;雌雄性比优化为8-8.5: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寄主卵的生产
a. 制备饲料:将原材料按照以下质量配比混合:玉米面70%、大豆粉20%、麦麸10%;向混合好的原材料中加入酵母10克/kg,将上述饲料配置好后放在容器里搅拌均匀并装入饲料盘中,放入消毒柜中消毒;
b. 幼虫、成虫饲养:将经过消毒处理的饲料按2.5 kg/盒分装入幼虫饲养盒,饲料厚度3 cm,将米蛾卵按1∶1 000的质量比例(2.5 g/盒)均匀撒入消毒好的饲料中;幼虫、成虫饲养室环境应控制为温度24℃,相对湿度70%进行饲养,饲养室每周开紫外灯灭菌2次,每次各30 min;米蛾卵接入前先检查有无其他害虫或虫卵混杂;
c. 成虫产卵:温度保持22℃,相对湿度保持80%;收卵周期:收卵温度在17-18 ℃,收卵周期为5d;
d. 米蛾卵收集:使用米蛾卵收集器进行米蛾卵的自动收集,收集到的米蛾卵装在容量10~40 mL的塑料瓶中,瓶口用透气的纱布封口;
e. 米蛾卵净化及贮存:将米蛾卵先在9℃培养箱内放置3h,待米蛾卵适应后摇晃均匀,再转入3℃冰箱内的密闭食品盒中存放,存放后的第2天要重新摇晃均匀。经贮存后取出米蛾卵时,常温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左右。
步骤2、种蜂的保存
日常用大试管常规保存种蜂,在温度20℃、75%相对湿度、16 h光周期环境条件下连续饲养。
步骤3、种蜂提纯复壮
在室外变温条件下锻炼种蜂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在室内接种种蜂时采用加大寄生卵量、筛选初日羽化蜂等措施筛选强壮蜂,使种蜂种群常年处于接近最佳状态;种蜂饲养中交错代别分别米蛾卵、其他卵以及其他自然寄主卵饲养以提高赤眼蜂对不同形态、种类寄主卵的选择适应性。
步骤4、接蜂寄生
①保持繁蜂室25℃、75%相对湿度、14 h∶10 h光暗比,光源用小功率散射光源,放置在繁蜂箱两侧。每天通风20 min。
② 米蛾卵消毒。将米蛾卵均匀撒在加雾的铝塑板(有机玻璃板)上,放在米蛾卵处理箱的紫外灯下照射20 min杀死米蛾胚后转入繁蜂箱内;所述的紫外灯:功率30 W,照射高度30 cm。
③ 种蜂繁殖时,蜂卵比为1∶10,按照每1份寄生蜂接入10份米蛾卵。
生产用蜂繁殖时,蜂卵比控制在1∶8,按照每1份寄生蜂接入8份米蛾卵。
在种蜂20%~24%个体羽化时开始接入种蜂;接入种蜂后将接蜂箱新接入米蛾卵一侧的灯光打开,接蜂24 h后在繁蜂箱另一侧接入新鲜米蛾卵,同时在中间补充种蜂,将灯光切换到新接入米蛾卵一侧,再过24 h后将第1天接入的米蛾卵取出,更换新米蛾卵并继续补充种蜂、转换光源方向。
步骤5、寄生后培养
米蛾卵在繁蜂箱内供种蜂寄生40 h后,将米蛾卵及托板取出,用毛刷轻轻将粘在托板上的米蛾卵扫落到一个托盘中,托盘贴上标签标记寄生日期、种蜂批次等关键信息后放置在赤眼蜂发育箱内全黑暗(或设定光暗比)条件下继续发育,第2天需要将托盘取出摇匀1次。
步骤6、寄生卵的收集
赤眼蜂从接蜂寄生至第4~5天(即在赤眼蜂发育箱内放置48~72 h后),将托盘从发育箱内取出,被赤眼蜂寄生的米蛾卵会变成黑色。
步骤7、贮存寄生蜂
短期贮存为在10~11 ℃条件下存放,寄生卵存放前从繁蜂室取出后在15 ℃的培养箱内放置半天后转入冰箱存放,存放前2 d每天翻动贮存器皿1次,存放5-6d。
步骤8、赤眼蜂的质量检测,包括以下指标:
(1)寄生率。主要通过抽样统计各批次寄主卵被寄生情况明确实际寄生蜂量。
(2)羽化率、性比。从寄生卵中抽出小样,在培养箱25 ℃、75%相对湿度条件下任其羽化,统计以上指标以明确本批次蜂的有效蜂量。
(3)生殖力。
(4)雌蜂大小。
步骤9、蜂卡制作方法
在28 ℃下发育4d的赤眼蜂用来制卡。
步骤10、蜂卡保存
蜂卡晾干后放置于2℃、60%相对湿度条件条件下保存。
实施例2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寄主卵的生产
a. 制备饲料:将原材料按照以下质量配比混合:玉米面70%、大豆粉20%、麦麸10%;向混合好的原材料中加入酵母10克/kg,将上述饲料配置好后放在容器里搅拌均匀并装入饲料盘中,放入消毒柜中消毒;
b. 幼虫、成虫饲养:将经过消毒处理的饲料按2.5 kg/盒分装入幼虫饲养盒,饲料厚度4 cm,将米蛾卵按1∶1 000的质量比例(2.5 g/盒)均匀撒入消毒好的饲料中;幼虫、成虫饲养室环境应控制为温度28℃,相对湿度80%进行饲养,饲养室每周开紫外灯灭菌2次,每次各30 min;米蛾卵接入前先检查有无其他害虫或虫卵混杂;
c. 成虫产卵:温度保持26℃,相对湿度保持90%;收卵周期:收卵温度在20-21 ℃,收卵周期为4 d;
d. 米蛾卵收集:使用米蛾卵收集器进行米蛾卵的自动收集,收集到的米蛾卵装在容量40 mL的塑料瓶中,瓶口用透气的纱布封口;
e. 米蛾卵净化及贮存:将米蛾卵先在11℃培养箱内放置4 h,然后摇晃均匀,再转入5℃冰箱内的密闭食品盒中存放,存放后的第2天要重新摇晃均匀。经贮存后取出米蛾卵时,常温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左右。
步骤2、种蜂的保存
日常用大试管常规保存种蜂,在温度20℃、75%相对湿度、16 h光周期环境条件下连续饲养。
步骤3、种蜂提纯复壮
在室外变温条件下锻炼种蜂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在室内接种种蜂时采用加大寄生卵量、筛选初日羽化蜂等措施筛选强壮蜂,使种蜂种群常年处于接近最佳状态;种蜂饲养中交错代别分别米蛾卵、其他卵以及其他自然寄主卵饲养以提高赤眼蜂对不同形态、种类寄主卵的选择适应性。
步骤4、接蜂寄生
①保持繁蜂室27℃、75%相对湿度、14 h∶10 h光暗比,光源用小功率散射光源,放置在繁蜂箱两侧。每天通风20 min。
② 米蛾卵消毒。将米蛾卵均匀撒在加雾的铝塑板(有机玻璃板)上,放在米蛾卵处理箱的紫外灯下照射30 min杀死米蛾胚后转入繁蜂箱内;所述的紫外灯:功率30 W,照射高度30 cm。
③ 种蜂繁殖时,蜂卵比为1∶15,按照每1份寄生蜂接入15份米蛾卵。
生产用蜂繁殖时,蜂卵比控制在1∶10,按照每1份寄生蜂接入10份米蛾卵。
在种蜂27%~30%个体羽化时开始接入种蜂;接入种蜂后将接蜂箱新接入米蛾卵一侧的灯光打开,接蜂24 h后在繁蜂箱另一侧接入新鲜米蛾卵,同时在中间补充种蜂,将灯光切换到新接入米蛾卵一侧,再过24 h后将第1天接入的米蛾卵取出,更换新米蛾卵并继续补充种蜂、转换光源方向。
步骤5、寄生后培养
米蛾卵在繁蜂箱内供种蜂寄生40 h后,将米蛾卵及托板取出,用毛刷轻轻将粘在托板上的米蛾卵扫落到一个托盘中,托盘贴上标签标记寄生日期、种蜂批次等关键信息后放置在赤眼蜂发育箱内全黑暗(或设定光暗比)条件下继续发育,第2天需要将托盘取出摇匀1次。
步骤6、寄生卵的收集
赤眼蜂从接蜂寄生至第4~5天(即在赤眼蜂发育箱内放置48~72 h后),将托盘从发育箱内取出,被赤眼蜂寄生的米蛾卵会变成黑色。
步骤7、贮存寄生蜂
短期贮存为在10~11 ℃条件下存放,寄生卵存放前从繁蜂室取出后在15 ℃的培养箱内放置半天后转入冰箱存放,存放前2 d每天翻动贮存器皿1次,存放8d。
步骤8、赤眼蜂的质量检测,包括以下指标:
(1)寄生率。主要通过抽样统计各批次寄主卵被寄生情况明确实际寄生蜂量。
(2)羽化率、性比。从寄生卵中抽出小样,在培养箱25 ℃、75%相对湿度条件下任其羽化,统计以上指标以明确本批次蜂的有效蜂量。
(3)生殖力。
(4)雌蜂大小。
步骤9、蜂卡制作方法
在25 ℃下发育7 d的赤眼蜂用来制卡。
步骤10、蜂卡保存
蜂卡晾干后放置于4℃、70%相对湿度条件条件下保存。
实施例3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寄主卵的生产
a. 制备饲料:将原材料按照以下质量配比混合:玉米面70%、大豆粉20%、麦麸10%;向混合好的原材料中加入酵母10克/kg,将上述饲料配置好后放在容器里搅拌均匀并装入饲料盘中,放入消毒柜中消毒;
b. 幼虫、成虫饲养:将经过消毒处理的饲料按2.5 kg/盒分装入幼虫饲养盒,饲料厚度3.5 cm,将米蛾卵按1∶1 000的质量比例(2.5 g/盒)均匀撒入消毒好的饲料中;幼虫、成虫饲养室环境控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5%进行饲养,饲养室每周开紫外灯灭菌2次,每次各30 min;米蛾卵接入前先检查有无其他害虫或虫卵混杂;
c. 成虫产卵:温度保持24℃,相对湿度保持85%;收卵周期:收卵温度25-26℃,收卵周期为3 d;
d. 米蛾卵收集:使用米蛾卵收集器进行米蛾卵的自动收集,收集到的米蛾卵装在容量30 mL的塑料瓶中,瓶口用透气的纱布封口;
e. 米蛾卵净化及贮存:将米蛾卵先在10℃培养箱内放置3.5h,然后摇晃均匀,再转入4℃冰箱内的密闭食品盒中存放,存放后的第2天要重新摇晃均匀。经贮存后取出米蛾卵时,常温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左右。
步骤2、种蜂的保存
日常用大试管常规保存种蜂,在温度20℃、75%相对湿度、16 h光周期环境条件下连续饲养。
步骤3、种蜂提纯复壮
在室外变温条件下锻炼种蜂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在室内接种种蜂时采用加大寄生卵量、筛选初日羽化蜂等措施筛选强壮蜂,使种蜂种群常年处于接近最佳状态;种蜂饲养中交错代别分别米蛾卵、其他卵以及其他自然寄主卵饲养以提高赤眼蜂对不同形态、种类寄主卵的选择适应性。
步骤4、接蜂寄生
①保持繁蜂室26℃、75%相对湿度、14 h∶10 h光暗比,光源用小功率散射光源,放置在繁蜂箱两侧。每天通风20 min。
② 米蛾卵消毒。将米蛾卵均匀撒在加雾的铝塑板(有机玻璃板)上,放在米蛾卵处理箱的紫外灯下照射25min,然后转入繁蜂箱内;所述的紫外灯:功率30 W,照射高度30 cm。
③ 种蜂繁殖时,蜂卵比为1∶13,按照每1份寄生蜂接入13份米蛾卵。
生产用蜂繁殖时,蜂卵比控制在1∶9,按照每1份寄生蜂接入9份米蛾卵。
在种蜂25-26%个体羽化时开始接入种蜂;接入种蜂后将接蜂箱新接入米蛾卵一侧的灯光打开,接蜂24 h后在繁蜂箱另一侧接入新鲜米蛾卵,同时在中间补充种蜂,将灯光切换到新接入米蛾卵一侧,再过24 h后将第1天接入的米蛾卵取出,更换新米蛾卵并继续补充种蜂、转换光源方向。
步骤5、寄生后培养
米蛾卵在繁蜂箱内供种蜂寄生40 h后,将米蛾卵及托板取出,用毛刷轻轻将粘在托板上的米蛾卵扫落到一个托盘中,托盘贴上标签标记寄生日期、种蜂批次等关键信息后放置在赤眼蜂发育箱内全黑暗(或设定光暗比)条件下继续发育,第2天需要将托盘取出摇匀1次。
步骤6、寄生卵的收集
赤眼蜂从接蜂寄生至第4~5天(即在赤眼蜂发育箱内放置48~72 h后),将托盘从发育箱内取出,被赤眼蜂寄生的米蛾卵会变成黑色。
步骤7、贮存寄生蜂
短期贮存为在10~11 ℃条件下存放,寄生卵存放前从繁蜂室取出后在15 ℃的培养箱内放置半天后转入冰箱存放,存放前2 d每天翻动贮存器皿1次,存放10 d。
步骤8、赤眼蜂的质量检测,包括以下指标:
(1)寄生率。主要通过抽样统计各批次寄主卵被寄生情况明确实际寄生蜂量。
(2)羽化率、性比。从寄生卵中抽出小样,在培养箱25 ℃、75%相对湿度条件下任其羽化,统计以上指标以明确本批次蜂的有效蜂量。
(3)生殖力。
(4)雌蜂大小。
步骤9、蜂卡制作方法
在26 ℃下发育6d的赤眼蜂用来制卡。
步骤10、蜂卡保存
蜂卡晾干后放置于3℃、65%相对湿度条件条件下保存。
实验检测:
(1)赤眼蜂的质量检测
实施例1-3的寄生率、羽化率、性比、生殖力检测效果见表1;
表1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繁殖方法螟黄赤眼蜂的寄生率为92%以上,羽化率为80%以上,雌雄性比为8-8.5:1,螟黄赤眼蜂成虫生殖力(单雌体内卵量)达到66头以上。
(2)将实施例3的螟黄赤眼蜂成虫寄生于棉铃虫卵,寄生率见表2;
表2
由上表可见,实施例3的螟黄赤眼蜂成虫寄生于棉铃虫卵,寄生率为70%以上。
经生产实践,本发明螟黄赤眼蜂对烟青虫、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均达到70%以上。
(3)本发明的工艺达到高密度饲养米蛾,每平方米饲养盒可出蛾十万头以上,和现有方法相比,在同样的空间内可以生产出100倍数量的米蛾。
(4)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收集米蛾卵,没有鳞片粉尘的污染,保护了操作者的健康,避免了现有方法对蛾体损伤大的弊端。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本发明所述的比例,均为质量比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寄主卵的生产、种蜂的保存、种蜂提纯复壮、接蜂寄生、寄生后培养、寄生卵的收集、贮存寄生蜂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主卵的生产包括制备饲料、幼虫和成虫饲养、成虫产卵、米蛾卵收集、米蛾卵净化及贮存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饲料:原料组分包括玉米面、大豆粉、麦麸,质量比为7:2:1;玉米面、大豆粉、麦麸混合后加入酵母,酵母的加入量为9-11克/kg。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虫和成虫饲养:将经过消毒处理的饲料按2.5 kg/盒分装入幼虫饲养盒,饲料厚度3~4 cm,将米蛾卵撒入饲料,米蛾卵与饲料的质量比为1∶1 000;幼虫、成虫饲养室环境控制为:温度26±2℃,相对湿度75%±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虫产卵:控制温度保持24±2℃,相对湿度保持85%±5%;收卵周期3~5 d。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米蛾卵净化及贮存:将米蛾卵先在10±1℃培养箱内放置3~4 h,待米蛾卵适应后摇晃均匀,再转入4±1℃冰箱内密闭存放,存放后的第2天要重新摇晃均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蜂寄生:包括条件控制、米蛾卵消毒、接蜂;所述条件控制:保持繁蜂室25~27℃、相对湿度75%、光暗比14 h∶10 h,光源用散射光源,放置在繁蜂箱两侧;每天通风20 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米蛾卵消毒:紫外灯下照射20~30 min,紫外灯功率30 W,照射高度30 cm;所述的接蜂:种蜂繁殖时,蜂卵比为1∶10~15,在种蜂20%~30%个体羽化时开始接入种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卵的收集:赤眼蜂从接蜂寄生至第4~5天,将托盘从发育箱内取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方法:螟黄赤眼蜂的寄生率为92%以上,羽化率为80%以上。
CN201910876459.0A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Withdrawn CN1104476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6459.0A CN110447605A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6459.0A CN110447605A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605A true CN110447605A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6459.0A Withdrawn CN110447605A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760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1313A (zh) * 2019-12-30 2020-04-1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一种提高赤眼蜂后代雌性比例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3080147A (zh) * 2021-04-16 2021-07-09 广东粤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赤眼蜂防治沉香黄野螟的方法
CN114651793A (zh) * 2022-05-01 2022-06-2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暗黑赤眼蜂的人工养殖及利用其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CN114794021A (zh) * 2022-04-02 2022-07-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磁生物学效应的寄生蜂生长繁育优化装置
CN116349656A (zh) * 2023-05-26 2023-06-30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一种规模化扩繁夜蛾黑卵蜂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1313A (zh) * 2019-12-30 2020-04-1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一种提高赤眼蜂后代雌性比例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1011313B (zh) * 2019-12-30 2022-04-19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一种提高赤眼蜂后代雌性比例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3080147A (zh) * 2021-04-16 2021-07-09 广东粤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赤眼蜂防治沉香黄野螟的方法
CN114794021A (zh) * 2022-04-02 2022-07-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磁生物学效应的寄生蜂生长繁育优化装置
CN114651793A (zh) * 2022-05-01 2022-06-2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暗黑赤眼蜂的人工养殖及利用其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CN114651793B (zh) * 2022-05-01 2023-04-18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暗黑赤眼蜂的人工养殖及利用其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CN116349656A (zh) * 2023-05-26 2023-06-30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一种规模化扩繁夜蛾黑卵蜂的方法
CN116349656B (zh) * 2023-05-26 2023-08-22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一种规模化扩繁夜蛾黑卵蜂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7605A (zh) 一种螟黄赤眼蜂的高效繁殖方法
CN101427666B (zh) 一种供试韭蛆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03975901B (zh) 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
CN104067991B (zh) 一种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
CN112273339B (zh) 一种用于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简易收蚁方法
CN101015290B (zh) 野桑蚕的室内饲养方法
CN111345188A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寄生蜂扩繁方法
CN108077191A (zh) 一种斜纹夜蛾幼虫群体饲养方法
CN110583914A (zh) 草地贪夜蛾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饲养方法
CN103168750B (zh) 一种通过菜蛾绒茧蜂的扩繁与田间释放消减小菜蛾的方法
CN108012995A (zh) 一种绿翅绢野螟的室内饲养方法及装置
CN103975902B (zh) 一种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
KR20070106839A (ko) 파리포식천적 대량사육장치
CN109769755A (zh) 一种斑翅果蝇蛹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简易快速繁殖方法
CN105010246A (zh) 一种大麦虫的养殖方法
CN111328773A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饲养方法
CN102669026A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速效环保清塘方法
CN108041353A (zh) 一种桃蛀螟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89063A (zh) 一种稻螟赤眼蜂的人工繁育生产方法
CN104026079B (zh) 一种利用棕尾别麻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
CN108651389A (zh) 一种用废菌包养殖蚯蚓的方法
CN108740611B (zh) 桃蛀螟幼虫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桃蛀螟饲养方法
CN111345233A (zh) 一种设施内果蔬作物的生物授粉方法
CN110235852A (zh) 一种生态循环的畜禽养殖方法
CN104026080B (zh) 一种野生黑水虻种源的诱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