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2881A - 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2881A
CN110442881A CN201910721991.5A CN201910721991A CN110442881A CN 110442881 A CN110442881 A CN 110442881A CN 201910721991 A CN201910721991 A CN 201910721991A CN 110442881 A CN110442881 A CN 110442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guage
user
classification
language classification
transformation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19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平
祁利斌
武小荣
李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angji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angji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angji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angji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19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28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2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2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OR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005Language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OR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06Creation of reference templates; Training of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s, e.g. adapta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aker's voice
    • G10L15/065Adaptation
    • G10L15/07Adaptation to the speak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通过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根据语音通话连接,识别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判断第一语言类别和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如果第一语言类别与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根据第一转换模型将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第二用户,将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第一用户。解决缺乏在通话中进行实时语音转换传输,不利于沟通交流的技术问题,达到为通话双方提供实时的语音转换,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通话质量,能够进行通畅的无障碍语音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不局限于只有佩戴同声传译设备的用户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商务平台即是一个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网上交易洽谈的平台。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是建立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虚拟网络空间和保障商务顺利运营的管理环境;是协调、整合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有序、关联、高效流动的重要场所。企业、商家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支付平台、安全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有效地、低成本地开展自己的商业活动。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商平台日益增多,为了增加与电商平台的沟通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各电商平台会设置客户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直接一对一的服务,电话服务为其中主要的方式,但随着业务的扩展,面对的用户群体越来越广,存在全国各地、各民族或者不同国家的用户,当出现不会说普通话仅能使用地方方言进行沟通的用户时,由于双方语音不通,因而不能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现在常使用的方言转换或者语音翻译器都是利用设备将语言内容输入后进行输出,不符合当下通过语音通话使用的条件,因而不能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缺乏在通话中进行实时语音转换传输,不利于沟通交流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在通话中进行实时语音转换传输,不利于沟通交流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优选的,所述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包括:获得语言标准预定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是否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没有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直接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
优选的,所述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根据所述标准系数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归类;针对归类后的第一语言类别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所述第一转换模型针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对应的标准系数进行针对性转换。
优选的,所述针对归类后的第一语言类别建立第一转换模型之后,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转换,获得实时第二语言类别;将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标准第二语言类别进行对比,获得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所述标准第二语言类别的误差系数;根据所述误差系数对所述第一转换模型进行修正。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之后,包括:当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中连续出现相同语句时,获得第二转换模型;根据所述第二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二转换模型针对的标准系数低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建立单元,所述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
第一识别单元,所述第一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
第二建立单元,所述第二建立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
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语言标准预定阈值;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是否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
第二转换单元,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
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没有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直接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
第一归类单元,所述第一归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准系数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归类;
第三建立单元,所述第三建立单元用于针对归类后的第一语言类别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所述第一转换模型针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对应的标准系数进行针对性转换。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转换,获得实时第二语言类别;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标准第二语言类别进行对比,获得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所述标准第二语言类别的误差系数;
第一修正单元,所述第一修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误差系数对所述第一转换模型进行修正。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中连续出现相同语句时,获得第二转换模型;
第三转换单元,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二转换模型针对的标准系数低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型。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通过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达到了为通话双方提供实时的语音转换,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通话质量,能够进行通畅的无障碍语音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不局限于只有佩戴同声传译设备的用户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应用性更加广泛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在通话中进行自动语音转换,不利于沟通交流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建立单元11,第一识别单元12,第一判断单元13,第二建立单元14,第一转换单元15,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在通话中进行实时语音转换传输,不利于沟通交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达到了为通话双方提供实时的语音转换,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通话质量,能够进行通畅的无障碍语音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不局限于只有佩戴同声传译设备的用户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应用性更加广泛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
步骤120: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
步骤130: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
步骤140: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
步骤150: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具体而言,对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建立语音通话连接,如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客户服务端,建立用户与客服之间的语音通话连接,其中用户和客服分别为第一用户、第二用户。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语音通话过程中使用的语音进行语言类别的识别,如用户是外国友人还是我国用户,用户使用的语言是地方方言还是普通话等,当识别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使用的语言不同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建立转换模型,转换模型用于在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语言类别和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语言类别中进行自动转换处理,利用第一语言类别的语音特征处理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输出给第二用户,利用第二语言类别的语音特点进行处理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输出给第一用户,这样对于使用不同语言类别的用户在语音沟通时能够建立畅通的语言沟通,举例而言,某销售平台的客服接到使用广东话的用户,无法了解用户反应问题的内容要求,通过本发明中语言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当接入用户的来电时,与用户之间建立语音通话连接,自动识别出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与客服使用的不同,根据识别出的用户使用的广东话和客服使用的普通话而建立用户广东话与客服普通话的转换模型,将用户说的广东话转换为普通话输出给客服,将客服说的通话转换为广东话输出发送给用户,为通话双方提供实时的语音转换,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通话质量,能够进行通畅的无障碍语音沟通,便于客服了解用户的请求为用户做出相应的服务,提高了沟通效率,不局限于只有佩戴同声传译设备的用户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应用性更加广泛的特点,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在通话中进行自动语音转换,不利于沟通交流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包括:获得语言标准预定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是否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没有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直接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其中,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可以根据实际经验值进行设置,如果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取值偏高,则要求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足够高时,才被认为该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不容易听懂;如果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取值偏低,则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相对较低时可能即被认为该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不容易听懂。因此,语言标准预定阈值的取值高低设置可以用来调整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是否容易听懂的判断标准的严格程度,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化。
具体而言,在判断第一语言类别和第二语言类别不同时,会对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进行评价判断,具体为对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进行标准化程度评价,标准化程度越高说明方言性强,不容易明白具体意思,反之标准化程度低说明更接近普通话,常人比较容易明白其具体意思,因而在对第一语言类别进行转换前,首先对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进行评价和判断,当评价出的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超过了该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则表明该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不容易听懂,此时将该用户使用的第一语言类别通过建立的转换模型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进行传送,若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没有超过语言标准预定阈值时,则表明该用户使用的语言类别不是特别难懂,更接近于普通话,此时则不需要将第一语言类别进行转换,直接将第一用户的语音信息发送给第二用户,提高时效性,体现了本方法的高智能化程度,有针对性的对语音进行识别判断,避免按照转换模型进行转换造成的语义表达误差,达到最佳沟通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根据所述标准系数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归类;针对归类后的第一语言类别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所述第一转换模型针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对应的标准系数进行针对性转换。
具体而言,如果第一语言类别与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对应的第一转换模型,为保证使用第一转换模型进行语音转换时,转换后的语音表达的语义更加准确,在建立转换模型时对第一语言类别进行标准化评价,根据语音内容识别对应的语言类别,根据语言类别的具体情况对语言内容进行标准系数评价,标准系数越高越复杂难懂,更接近方言或者外文,标准系数越低说明容易懂,根据识别判断出的标准系数为相对应的第一语言类别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归类结果建立对应的转换模型,针对对应的标准系数进行针对性的转换以保证转换结果更加准确。举例而言,识别出的第一语言类别标准系数较高,归类为四川方言,则对应生成的转换模型就是针对难度较高的四川话的转换;如果识别出的第一语言类别标准系数较低,更接近普通话,则对应的生成转换模型就是难度较低的普通话转换模型,这样根据不同的难易程度进行对应的转换模型建立能够使转换出的语音更为准确,避免识别上的差异造成转换结果的语义偏差。
进一步的,所述针对归类后的第一语言类别建立第一转换模型之后,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转换,获得实时第二语言类别;将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标准第二语言类别进行对比,获得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所述标准第二语言类别的误差系数;根据所述误差系数对所述第一转换模型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为了语言转换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的语言转换信息处理方法还具有修正功能,通过第一转换模型对第一语言类别进行转换,获得转换后的实时第二语言类别,将转换后的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第二语言类别进行比对,判断转换后的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第二用户使用的第二语言类别之间是否存在误差,根据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第二语言类别之间统计出的误差情况计算得出对应的误差系数,最后根据获得的误差系数对第一转换模型进行修正,以保证第一转换模型将第一语言类别进行转换后生成的实时第二语言类别更加准确,避免误差带来的语义传达偏差,从而提高了实时语言转换的准确程度,保证通话双方之间的通话质量,能够进行通畅的无障碍语音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之后,包括:当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中连续出现相同语句时,获得第二转换模型;根据所述第二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二转换模型针对的标准系数低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型。
具体而言,在启动转换模型后,对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的通过语言信息进行实时获取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当实时获取的第一用户和/或者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中出现了重复的语句时,如转换后的语音对方无法识别内容时,会让重复一下,再说一遍,当检测到出现了重复的相同语句时,则判断出现转换不当,对方无法进行有效识别的情况,此时根据第一语言类别和第二语言类别获得第二转换模型,第二转换模型对应的语音的标准系数比第一转换模型的标准系数降低,利用第二转换模型对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进行转换,将转换后的语音信息进行相应的传送,达到实时对语音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做出有效调整,根据语言类别及标准系数生成对应的转换模型,使通话双方能够顺畅进行沟通,提高沟通效率,具有较强的纠错性,更加智能化,时效性强,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在通话中进行自动语音转换,不利于沟通交流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建立单元11,所述第一建立单元11用于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
第一识别单元12,所述第一识别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
第一判断单元13,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3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
第二建立单元14,所述第二建立单元14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
第一转换单元15,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语言标准预定阈值;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是否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
第二转换单元,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
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没有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直接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
第一归类单元,所述第一归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准系数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归类;
第三建立单元,所述第三建立单元用于针对归类后的第一语言类别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所述第一转换模型针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对应的标准系数进行针对性转换。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转换,获得实时第二语言类别;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标准第二语言类别进行对比,获得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所述标准第二语言类别的误差系数;
第一修正单元,所述第一修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误差系数对所述第一转换模型进行修正。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中连续出现相同语句时,获得第二转换模型;
第三转换单元,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二转换模型针对的标准系数低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型。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通过前述对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实施例四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的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实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通过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达到了为通话双方提供实时的语音转换,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通话质量,能够进行通畅的无障碍语音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不局限于只有佩戴同声传译设备的用户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应用性更加广泛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在通话中进行自动语音转换,不利于沟通交流的技术问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
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
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
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包括:
获得语言标准预定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
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是否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
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
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没有超过所述语言标准预定阈值,直接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获得所述第一语言类别的标准系数;
根据所述标准系数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归类;
针对归类后的第一语言类别建立第一转换模型,所述第一转换模型针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对应的标准系数进行针对性转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归类后的第一语言类别建立第一转换模型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进行转换,获得实时第二语言类别;
将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标准第二语言类别进行对比,获得所述实时第二语言类别与所述标准第二语言类别的误差系数;
根据所述误差系数对所述第一转换模型进行修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之后,包括:
当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中连续出现相同语句时,获得第二转换模型;
根据所述第二转换模型对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二转换模型针对的标准系数低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型。
6.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建立单元,所述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
第一识别单元,所述第一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
第二建立单元,所述第二建立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
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7.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
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
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
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建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语音通话连接;
根据所述语音通话连接,识别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语言类别;
判断所述第一语言类别和所述第二语言类别是否相同;
如果所述第一语言类别与所述第二语言类别不同,建立第一转换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模型将所述第一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二语言类别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语言类别转换为第一语言类别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
CN201910721991.5A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04428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1991.5A CN110442881A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1991.5A CN110442881A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2881A true CN110442881A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33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1991.5A Pending CN110442881A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288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8714A (zh) * 2012-11-22 2014-06-04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信息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6156009A (zh) * 2015-04-1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翻译方法及装置
CN106598982A (zh) * 2015-10-15 2017-04-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语言数据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语言翻译方法和装置
CN107343113A (zh) * 2017-06-26 2017-11-10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和装置
CN108009159A (zh) * 2017-11-30 2018-05-08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声传译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005480A (zh) * 2018-07-19 2018-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088995A (zh) * 2018-10-17 2018-12-25 永德利硅橡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支持全球语言翻译的方法及手机
CN109327614A (zh) * 2018-10-17 2019-02-12 永德利硅橡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全球同声传译手机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8714A (zh) * 2012-11-22 2014-06-04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信息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6156009A (zh) * 2015-04-1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翻译方法及装置
CN106598982A (zh) * 2015-10-15 2017-04-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语言数据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语言翻译方法和装置
CN107343113A (zh) * 2017-06-26 2017-11-10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和装置
CN108009159A (zh) * 2017-11-30 2018-05-08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声传译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005480A (zh) * 2018-07-19 2018-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088995A (zh) * 2018-10-17 2018-12-25 永德利硅橡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支持全球语言翻译的方法及手机
CN109327614A (zh) * 2018-10-17 2019-02-12 永德利硅橡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全球同声传译手机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8611B2 (en) Conversational interchange optimization
US20180025726A1 (en) Creating coordinated multi-chatbots using natural dialogues by means of knowledge base
CN107957992B (zh) 一种用户反馈信息的自动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377911A (zh) 对话框架下的意图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0347863B (zh) 话术推荐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88281A (zh) 一种智能语音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9002510A (zh) 一种对话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417128B (zh) 话术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760361B (zh) 一种语言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9840276A (zh) 基于文本意图识别的智能对话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189220A (zh) 一种风险分析决策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524008B (zh) 一种规则引擎及其建模方法、建模装置及指令处理方法
CN107133518B (zh) 基于参数和信息流的源代码越权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984279A (zh) 一种面向物联网传统sql开发人员的流式计算方法
CN113282736B (zh) 对话理解及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41497A (zh) 任务型对话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90755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回复语句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156170B (zh) 舆情分析方法及装置
EP384309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utputting analysis abnormality information in 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
CN110442881A (zh) 一种语音转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1386902B2 (en) System for gen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verified data records
CN108009152A (zh) 一种基于Spark-Streaming的文本相似性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0199590A1 (zh) 情绪检测分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757855A (zh) 一种智能保险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755781C1 (ru)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е рабочее место оператор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интерактивной поддержки сесси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клиен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