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1773A - 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1773A
CN110441773A CN201910752411.9A CN201910752411A CN110441773A CN 110441773 A CN110441773 A CN 110441773A CN 201910752411 A CN201910752411 A CN 201910752411A CN 110441773 A CN110441773 A CN 110441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region
line
side slop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24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1773B (zh
Inventor
雷添杰
贾金生
郑璀莹
李翔宇
王嘉宝
李曙光
张亚珍
宋宏权
张炬
李世灿
周磊
陈强
岳建伟
慎利
宫阿都
吕娟
宋文龙
李爱丽
汪洋
杨会臣
史婉丽
赵春
万金红
娄和震
程子懿
冯炜
刘中伟
路京选
曲伟
陈文晋
李明宇
李杨
程慧
黄锦涛
赵林洪
徐瑞瑞
张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19107524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1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1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1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riority to US16/993,530 priority patent/US11815593B2/en
Priority to GB2012739.5A priority patent/GB2590996A/en
Publication of CN110441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1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3/90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e.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echniques
    • G01S13/9021SAR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 G01S13/9023SAR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interferometric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7/00Tracing profiles
    • G01C7/02Tracing profiles of land surfa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16Video; Image sequ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28Range image; Depth image; 3D point clou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32Satellite or aerial image; Remote sensing
    • G06T2207/10044Radar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81Earth observ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首先,获取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并将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合成为边坡形变二维图,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然后,对形变区域进行线划分,并将线划分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重叠显示,在重叠影像中选取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对应的区域为监测线区域;最后在监测线区域上选取监测点,通过每个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本发明采用由面到线到点的监测方式,实现了高边坡质点崩塌部位的精确定位,解决了现有的边坡监测技术中无法精确定位边坡某些形变量大且形变速度较快的部位的变化位置及趋势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边坡形变监测工程在世界上是一种很困难的工程,边坡形变是一种多发性的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高危害性等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危害极其严重。它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而且还制约着大型工程的修建及运营。因此加强边坡监测是减灾防灾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而且准确地定位高边坡质点崩塌部位的位置是边坡形变监测中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确定高边坡质点崩塌部位的位置的方法仅仅依靠人工去判断边坡形变区域会发生崩塌部位的具体位置。通过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边坡形变二维位移图,根据二维位移图人工判读只能根据边坡形变情况标志出质点崩塌部位的大致位置,无法准确表示该质点崩塌部位的具体位置坐标,从而无法实时监测出边坡某个崩塌部位的具体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以准确确定质点崩塌部位的具体位置,从而实现边坡崩塌部位的具体位置的实时监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所述精确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获取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
采用假彩色合成法将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合成为边坡形变二维图;
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
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线划分,并在每条直线上设置多个参考点;
以每条直线的多个所述参考点为依据,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线划分,得到每条直线在第一时间序列之后的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对应连线;
将划线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重叠显示,得到变形区域重叠影像;
选取所述重叠影像中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所对应的区域为监测线区域;
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监测线区域上等间距的划分出多个监测点;
根据每个所述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之后还包括:
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并确定每个栅格交点的参照物;
以所述参照物为交点对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交点连线的方式进行栅格划分,得到每个栅格在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每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中的对应栅格;
根据每个栅格及每个栅格的对应栅格的形状变化,选取形变区域中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更新后的形变区域。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重叠影像中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所对应的区域,设置为监测线区域,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监测线区域进行剖面分析,获取监测线区域的地表走势及地表以下对应的岩层属性。
可选的,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监测点在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坐标,建立每个监测点的形变折线图;
将形变折线图的变化幅度最大的监测点的位置确定为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
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系统,所述精确定位系统包括:
边坡影像获取模块,用于利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获取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
边坡影像合成模块,用于采用假彩色合成法将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合成为边坡形变二维图;
形变区域圈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
第一线划分模块,用于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线划分,并在每条直线上设置多个参考点;
第二线划分模块,用于以每条直线的多个所述参考点为依据,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线划分,得到每条直线在第一时间序列之后的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对应连线;
形变区域重叠模块,用于将划线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重叠显示,得到变形区域重叠影像;
监测线区域选取模块,用于选取所述重叠影像中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所对应的区域为监测线区域;
监测点划分模块,用于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监测线区域上等间距的划分出多个监测点;
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精确定位系统还包括:
第一栅格划分模块,用于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并确定每个栅格交点的参照物;
第二栅格划分模块,用于以所述参照物为交点对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交点连线的方式进行栅格划分,得到每个栅格在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每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中的对应栅格;
面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栅格及每个栅格的对应栅格的形状变化,选取形变区域中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更新后的形变区域。
可选的,所述精确定位系统还包括:
地表走势及地表以下对应的岩层属性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监测线区域进行剖面分析,获取监测线区域的地表走势及地表以下对应的岩层属性。
可选的,所述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折线图建立子模块,用于根据监测点在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坐标,建立每个监测点的形变折线图;
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确定子模块,用于将形变折线图的变化幅度最大的监测点的位置确定为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首先,获取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并将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合成为边坡形变二维图,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然后,对形变区域进行线划分,并将线划分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重叠显示,在重叠影像中选取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对应的区域为监测线区域;最后在监测线区域上选取监测点,通过每个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本发明采用由面到线到点的监测方式,实现了高边坡崩塌部位的精确定位,解决了现有的边坡监测技术中无法精确定位边坡某些形变量大且形变速度较快的部位的变化位置及趋势问题,并无需对得到的长时间序列边坡影像中的每个点进行监测,减少了计算量。
本发明还采用栅格化分的方式对边坡形变二维图直接选取的形变区域中,进一步的选取变换更大的区域进一步的实现由线到点的监测,提高了边坡崩塌部位定位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区域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线划分,并在每条直线上设置多个参考点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线划分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监测线区域上等间距的划分出多个监测点在第一时间序列之后的某一个边坡影像中的坐标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监测点的形变折线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以准确确定质点崩塌部位的具体位置,从而实现边坡崩塌部位的具体位置的实时监测。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所述精确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利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获取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
通过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对边坡观测,可以得出边坡形变的情况,本发明的长时间序列为一个查询周期,该查询周期N可以是任意设定时间,本发明设置为7天,长时间序列的时间间隔为1天,则长时间序列分别为1天、2天、3天.......N天,N=7。
步骤102,采用假彩色合成法将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合成为边坡形变二维图。
如图2所示,假彩色合成又称彩色合成。根据加色法或减色法,将多波段单色影像合成为假彩色影像的一种彩色增强技术。合成彩色影像常与天然色彩不同,且可任意变换,故称假彩色影像。本发明采用假彩色合成法将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合成为边坡形变二维图,通过在形变二维图上显示出N天内该边坡形变情况,形变区域颜色越深,则表示该区域形变量较大。反之,则表示该区域形变量较小。
步骤103,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
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边坡形变二维图上颜色较深的区域进行圈面操作后,即可得出放大后的该区域的形变结果图。由于监测分辨率高是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一大优点,在监测区域内可达到百万级的监测点,无论将监测结果放大多少倍,依然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密集度。
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并确定每个栅格交点的参照物;以所述参照物为交点对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交点连线的方式进行栅格划分,得到每个栅格在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每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中的对应栅格;根据每个栅格及每个栅格的对应栅格的形状变化,选取形变区域中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更新后的形变区域。形变区域栅格化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任意划分,比如:10*10、20*20、30*30等。通过对形变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可以详细地观看形变区域每个部分、每个栅格的形变情况。
步骤104,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线划分,并在每条直线上设置多个参考点。
如图3所示,形变区域进行划直线操作,将该区域用N条直线进行划分,每条直线会生成等间距的参考点,同时获取每条直线上等间距的参考点的形变信息。然后,对该直线所处的位置对边坡形变区域进行剖面分析,根据边坡剖面的情况,可得出所划直线对应的地表走势及地表以下对应的岩层属性。
步骤105,以每条直线的多个所述参考点为依据,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线划分,得到每条直线在第一时间序列之后的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对应连线,如图4所示。
步骤106,将划线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重叠显示,得到变形区域重叠影像;
步骤107,选取所述重叠影像中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所对应的区域为监测线区域;
步骤108,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监测线区域上等间距的划分出多个监测点;本发明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监测线区域上等间距的划分出多个监测点在第一时间序列之后的某一个边坡影像中的坐标分布图,如图5所示。
步骤109,根据每个所述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
根据监测点在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坐标,建立每个监测点的形变折线图,如图6所示;将形变折线图的变化幅度最大的监测点的位置确定为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即,图6中的监测点7所在的位置即为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系统,所述精确定位系统包括:
边坡影像获取模块701,用于利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获取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
边坡影像合成模块702,用于采用假彩色合成法将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合成为边坡形变二维图;
形变区域圈定模块703,用于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
为了更好的对形变区域进行监测,本发明的精确定位系统还包括:第一栅格划分模块,用于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并确定每个栅格交点的参照物;第二栅格划分模块,用于以所述参照物为交点对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交点连线的方式进行栅格划分,得到每个栅格在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每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中的对应栅格;面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栅格及每个栅格的对应栅格的形状变化,选取形变区域中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更新后的形变区域。
第一线划分模块704,用于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线划分,并在每条直线上设置多个参考点;
第二线划分模块705,用于以每条直线的多个所述参考点为依据,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线划分,得到每条直线在第一时间序列之后的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对应连线;
形变区域重叠模块706,用于将划线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重叠显示,得到变形区域重叠影像;
监测线区域选取模块707,用于选取所述重叠影像中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所对应的区域为监测线区域;
为了进一步的确定监测线区域的形变信息,本发明的精确定位系统还包括:地表走势及地表以下对应的岩层属性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监测线区域进行剖面分析,获取监测线区域的地表走势及地表以下对应的岩层属性。
监测点划分模块708,用于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监测线区域上等间距的划分出多个监测点;
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确定模块709,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
所述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确定模块709,具体包括:折线图建立子模块,用于根据监测点在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坐标,建立每个监测点的形变折线图;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确定子模块,用于将形变折线图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监测点的位置确定为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仅靠人工去判断边坡形变区域会发生崩塌部位的具体位置,通过建立基于点-线-面一体化的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的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边坡监测技术中无法精确定位边坡某些形变量大且形变速度较快的部位的位置的问题。首先,在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对边坡形变量大的区域进行圈面操作,完成圈面后,对该区域进行栅格化处理,可以详细地观察每个栅格的形变情况,实现高边坡形变区域的区域(面)监测,并根据形变情况进一步的对形变区域进行更新和缩小范围,进一步的提高了边坡崩塌部位的定位速度。然后,在该形变区域用N条直线进行划分,选取形变量最大的直线,在该直线上设置监测点,对该直线上的各个监测点进行形变量的分析,得出其形变折线图,找出其中形变量最大的那个监测点即为高边坡崩塌部位的准确位置。本发明采用由面到线到点的监测方式,实现了高边坡崩塌部位的精确定位,解决了现有的边坡监测技术中无法精确定位边坡某些形变量大且形变速度较快的部位的变化位置及趋势问题,并无需对得到的长时间序列边坡影像中的每个点进行监测,减少了计算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确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获取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
采用假彩色合成法将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合成为边坡形变二维图;
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
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线划分,并在每条直线上设置多个参考点;
以每条直线的多个所述参考点为依据,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线划分,得到每条直线在第一时间序列之后的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对应连线;
将划线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重叠显示,得到变形区域重叠影像;
选取所述重叠影像中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所对应的区域为监测线区域;
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监测线区域上等间距的划分出多个监测点;
根据每个所述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之后还包括:
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并确定每个栅格交点的参照物;
以所述参照物为交点对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交点连线的方式进行栅格划分,得到每个栅格在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每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中的对应栅格;
根据每个栅格及每个栅格的对应栅格的形状变化,选取形变区域中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更新后的形变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叠影像中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所对应的区域,设置为监测线区域,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监测线区域进行剖面分析,获取监测线区域的地表走势及地表以下对应的岩层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具体包括:
根据监测点在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坐标,建立每个监测点的形变折线图;
将形变折线图的变化幅度最大的监测点的位置确定为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
5.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确定位系统包括:
边坡影像获取模块,用于利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获取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
边坡影像合成模块,用于采用假彩色合成法将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合成为边坡形变二维图;
形变区域圈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边坡形变二维图上圈定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形变区域;
第一线划分模块,用于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线划分,并在每条直线上设置多个参考点;
第二线划分模块,用于以每条直线的多个所述参考点为依据,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线划分,得到每条直线在第一时间序列之后的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对应连线;
形变区域重叠模块,用于将划线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重叠显示,得到变形区域重叠影像;
监测线区域选取模块,用于选取所述重叠影像中变化幅度最大的连线所对应的区域为监测线区域;
监测点划分模块,用于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监测线区域上等间距的划分出多个监测点;
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监测点在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坐标变化,确定高边坡崩塌部位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确定位系统还包括:
第一栅格划分模块,用于对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第一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并确定每个栅格交点的参照物;
第二栅格划分模块,用于以所述参照物为交点对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长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采用交点连线的方式进行栅格划分,得到每个栅格在第一个时间点之后的每个时间点的边坡影像的形变区域中的对应栅格;
面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栅格及每个栅格的对应栅格的形状变化,选取形变区域中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作为更新后的形变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确定位系统还包括:
地表走势及地表以下对应的岩层属性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监测线区域进行剖面分析,获取监测线区域的地表走势及地表以下对应的岩层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折线图建立子模块,用于根据监测点在每个时间序列的边坡影像中的坐标,建立每个监测点的形变折线图;
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确定子模块,用于将形变折线图的变化幅度最大的监测点的位置确定为高边坡崩塌部位位置。
CN201910752411.9A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441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2411.9A CN110441773B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US16/993,530 US11815593B2 (en) 2019-08-15 2020-08-14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cise location of high slope collapse area
GB2012739.5A GB2590996A (en) 2019-08-15 2020-08-14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cisely positioning collapsed area of high slop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2411.9A CN110441773B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1773A true CN110441773A (zh) 2019-11-12
CN110441773B CN110441773B (zh) 2020-08-14

Family

ID=6843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2411.9A Active CN110441773B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5593B2 (zh)
CN (1) CN110441773B (zh)
GB (1) GB259099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4323A (zh) * 2020-04-29 2020-08-1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边坡裂变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1754540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边坡质点位移轨迹监测实时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12036347A (zh) * 2020-09-05 2020-12-04 深圳市易智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生命周期跟踪与动态防治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234780A (zh) * 2021-11-09 2022-03-25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的滑动监测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4415A (zh) * 2022-08-30 2022-12-02 安徽省新近纪防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nss实时监测的滑坡灾害智能预警方法
CN116993803B (zh) * 2023-09-26 2024-01-19 南方科技大学 滑坡形变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367331B (zh) * 2023-12-04 2024-03-12 山西阳光三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区地表形变的雷达监测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1456A (zh) * 2014-07-23 2014-10-22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一种高速铁路沿线地表形变高分辨率InSAR监测方法
WO2018109745A1 (en) * 2016-12-15 2018-06-21 Ids Georadar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urface deformations of a scenario
CN108801211A (zh) * 2018-04-08 2018-11-13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采煤沉陷区insar影像快速识别方法
CN109738896A (zh) * 2019-02-11 2019-05-1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sar影像匹配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CN109840249A (zh) * 2019-01-17 2019-06-04 武汉大学 一种流域库岸形变监控数据处理与集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991154A1 (it) * 1999-05-25 2000-11-25 Milano Politecnico Procedimento per misure radar di spostamento di aere urbane e zone franose
AUPR187100A0 (en) * 2000-12-04 2001-01-04 Cea Technologies Inc. Slope monitoring system
US8154435B2 (en) * 2008-08-22 2012-04-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tability monitor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JP6686262B2 (ja) * 2016-03-02 2020-04-22 国際航業株式会社 地形変化点抽出システム、及び地形変化点抽出方法
JP6889993B2 (ja) * 2016-09-08 2021-06-18 株式会社パスコ 地表変状可視化装置及び地表変状可視化プログラム
CN108663017A (zh) * 2018-08-13 2018-10-16 伟志股份公司 一种监测城市地铁沿线地表沉降的方法
CN109558859B (zh) * 2018-12-13 2020-11-2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DInSAR和DCNN的矿区分布信息提取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1456A (zh) * 2014-07-23 2014-10-22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一种高速铁路沿线地表形变高分辨率InSAR监测方法
WO2018109745A1 (en) * 2016-12-15 2018-06-21 Ids Georadar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urface deformations of a scenario
CN108801211A (zh) * 2018-04-08 2018-11-13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采煤沉陷区insar影像快速识别方法
CN109840249A (zh) * 2019-01-17 2019-06-04 武汉大学 一种流域库岸形变监控数据处理与集成方法
CN109738896A (zh) * 2019-02-11 2019-05-1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sar影像匹配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斌 等: "地基InSAR技术及其典型边坡监测应用", 《中国地质调查》 *
杨红磊 等: "GB-InSAR监测大型露天矿边坡形变", 《地球物理学进展》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4323A (zh) * 2020-04-29 2020-08-1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边坡裂变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1524323B (zh) * 2020-04-29 2021-04-1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边坡裂变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1754540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边坡质点位移轨迹监测实时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11754540B (zh) * 2020-06-29 2023-11-1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边坡质点位移轨迹监测实时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12036347A (zh) * 2020-09-05 2020-12-04 深圳市易智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生命周期跟踪与动态防治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234780A (zh) * 2021-11-09 2022-03-25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的滑动监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14234780B (zh) * 2021-11-09 2024-04-12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的滑动监测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48523A1 (en) 2021-02-18
US11815593B2 (en) 2023-11-14
GB2590996A (en) 2021-07-14
CN110441773B (zh) 2020-08-14
GB202012739D0 (en) 2020-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1773A (zh) 一种高边坡崩塌部位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Ganas et al. DEM-based morphometry of range-front escarpments in Attica, central Greece, and its relation to fault slip rates
Lee et al.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by correlation between topograph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 Janghung area, Korea
Harris et al. IHS transfor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adar imagery with other remotely sensed data
US20160320479A1 (en) Method for extracting ground attribute permanent scatter in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ata
KR101546708B1 (ko) 3d 스캐너를 이용한 토공량 산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AU2016201562A1 (en) Stratigraphic seismic traces to interpret geological faults
CN102831647A (zh) 基于空间曲面约束的Delaunay三角网剖分方法
CN104766365A (zh) 一种工程结构物病害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CN102141587A (zh) 一种雷电定位数据成图方法
CN109542995B (zh) 一种库区滑坡分析方法
Mijnarends et al. Advanced data-driven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mature waterfloods
CN105022092A (zh) 用于确定断层展布格局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和设备
Gahalaut et al. Constraints on the 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26 January 2001 Bhuj, India, earthquake from satellite images
CN113076373B (zh) 一种海域流场及冲淤深度实时水文监测大数据展示与空间查询方法及系统
Westhead et al. Pushing the boundaries: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for seamless geological mapping of the UK's coastal zone
Tiwari et al. Application of GIS tools for three-dimension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of pre-existing landslides
Brax et al. Mapping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ies in the city of beirut using ambient noise measurements
González-Jorge et al. Influence of The Precision of Lidar Data in Surface Water Runoff Estimation for Road Maintenance
Zamora Improving methods for viewshed studies in Archaeology: the vertical angle
Ismail et al. Topographic openness algorithm for characterizing geologic fractures of Kuala Lumpur limestone bedrock using DEM
Gaffney et al. Stonehenge Hidden Landscapes Project: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and landscape mapping of the Stonehenge World Heritage Site
CN112069277B (zh) 基于数字地图的地层属性异常点呈现方法、系统及设备
Darmawan et al. Reservoir Management from Reviewing Waterflood Performance to Future Development, Case Study: TPN Field
Yilmaz Comparing the volume methods through us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created by different interpolation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ei Tianjie

Inventor after: Jia Jinsheng

Inventor after: Zheng Cuiying

Inventor after: Chen Wenjin

Inventor after: Li Mingyu

Inventor after: Feng Wei

Inventor after: Li Xiangyu

Inventor before: Lei Tianjie

Inventor before: Li Shican

Inventor before: Zhou Lei

Inventor before: Chen Qiang

Inventor before: Yue Jianwei

Inventor before: Shen Li

Inventor before: Gong Adu

Inventor before: Lv Juan

Inventor before: Song Wenlong

Inventor before: Li Aili

Inventor before: Wang Yang

Inventor before: Jia Jinsheng

Inventor before: Yang Huichen

Inventor before: Shi Wanli

Inventor before: Zhao Chun

Inventor before: Wan Jinhong

Inventor before: Lou Hezhen

Inventor before: Cheng Ziyi

Inventor before: Feng Wei

Inventor before: Liu Zhongwei

Inventor before: Lu Jingxuan

Inventor before: Qu Wei

Inventor before: Zheng Cuiy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Wenjin

Inventor before: Li Mingyu

Inventor before: Li Yang

Inventor before: Cheng Hui

Inventor before: Huang Jintao

Inventor before: Zhao Linhong

Inventor before: Xu Ruirui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ngpeng

Inventor before: Li Xiangyu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bao

Inventor before: Li Shugu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azhen

Inventor before: Song Hongqu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J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