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1340B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1340B
CN110431340B CN201880018331.4A CN201880018331A CN110431340B CN 110431340 B CN110431340 B CN 110431340B CN 201880018331 A CN201880018331 A CN 201880018331A CN 110431340 B CN110431340 B CN 110431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witching
valve element
heating
val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83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1340A (zh
Inventor
托马斯·布拉德
彼得·蒙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undfos Holdings AS
Original Assignee
Grundfos Holdings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undfos Holdings AS filed Critical Grundfos Holdings AS
Publication of CN110431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1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16K31/04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for rota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 F16K11/0743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with both the supply and the discharge passages being on one side of the closur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具有至少两个出口(38,40,42,44)和一分配器装置,该分配器装置被构造用于可选地打开和关闭所述至少两个出口(38,40,42,44),其中,该分配器装置仅具有一共同的致动器(34)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至少两个出口(38,40,42,44)。

Description

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被设置用于将液体热载体可选地分配到不同的供热回路上并具有混合装置,通过其可混合不同温度的两个热载体流,以便为输入供热回路的热载体调整期望的入流温度。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这类供热分配器的组件,其具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单个供热回路的不同的阀和用于调整温度的集成混合器。这类供热分配器例如由EP2871420B1已知。该已知的供热分配器针对每个供热回路需要至少一个阀,并且此外还需要至少一个混合阀,它们必须分别具有驱动器并且单独地被操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具有简化结构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可实现调节多个供热回路并优选地同时通过混合两个液体流来调整温度。
本发明的目的由具有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征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实现。优选的实施方式从后面的说明和附图中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具有带至少两个出口的分配器装置,其中,多个出口被设置分别与一供热回路连接。也可设置多于两个的出口,例如三个或四个出口或更多数量的出口(视应联接多少供热回路而定)。分配器装置被构造用于打开和关闭出口,使得单个出口可有针对性地被打开和关闭并且优选地还可同时打开这些出口的任意组合,以便有可能同时供应多个供热回路。由此可实现单个腔调节。在此,根据本发明设置为,分配器装置只具有唯一的共同致动器,该致动器引起关闭和打开至少两个出口。优选地,通过共同致动器来调节多个并且优选所有出口,从而使得可节省大量阀。也就是说,通过共同致动器可改变或调节至少两个并且优选多个或所有出口的开口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可优选地将混合器或混合阀的功能与用于调节通流量或用于接通和关断单个供热回路的多个供热回路阀的功能联合。对此,根据本发明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具有至少两个入口,其中,一入口与供热入流连接,通过该供热入流来输入加热了的热载体、尤其加热了的水。第二入口被设置与供热回流连接,使得通过该第二入口输入具有较低温度的热载体或水。此外,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混合装置,其被构造用于将来自两个入口的流混合。在此,应该进行具有可变混合比的混合。也就是说,构造混合装置从而使得可调整期望的混合比并且可通过调整装置或可调节的阀元件来改变该混合比,使得通过混合两个流达到的出口温度可改变和/或在入口温度变化时可调节到恒定的值。
优选地设置为,混合装置和分配器装置具有共同致动器或共同驱动器用于改变其设定。也就是说,设置共同的驱动器,通过其一方面可改变混合装置中的混合比并且另一方面可改变分配器装置中的出口的开口状态。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可实现显著的节省,因为不再必须为每个单个阀功能提供不同的驱动器或致动器。也由此简化了混合装置和分配器装置的操控,因为仅必须操控一致动器或驱动器。
供热分配器/阀组件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在两个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流连接部,使得来自两个入口的流可被混合并且因此混合的流可被输入出口。混合装置在此适宜地处于两个入口和出口之间的该流连接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混合装置和/或分配器装置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能运动的阀元件,由共同的致动器或驱动器可使其运动。对此,共同驱动器可通过适当的耦接件而与可运动的阀元件耦接,使得两个阀元件可由一个且相同的致动器驱动。如果根据本发明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只具有一分配器装置,则多个并优选所有出口优选地通过阀元件被调节。如果附加地设置混合装置,则还优选地混合装置同样具有可运动的阀元件,通过该阀元件可调整和改变混合比。所描述的阀元件可围绕转动轴线是可转动的。这可实现呈圆形片形式的阀元件的设计方案,其中,阀元件在该片上能转动,以便在不同切换位置之间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混合装置和分配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共同的阀元件,该阀元件既用于打开和关闭、也就是说调整至少两个出口的开口状态,又用于改变混合装置中的混合比,其中,该至少一个共同的阀元件通过共同的致动器或驱动器可运动。这可实现供热分配器阀组件的进一步简化的结构,因为仅设置一待驱动的阀元件。该阀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其可承担不同的阀功能,尤其该阀元件可为此与不同的切换开口或接口开口共同作用,以便通过其运动可造成期望的切换和混合功能。优选地,阀元件以如下方式构造并可被致动器驱动为,使得其实施第一运动或第一运动类型用于改变混合比并且实施第二运动或第二运动类型用于改变开口状态(也就是说,出口的开口位置和关闭位置)。这可实现,利用一个且相同的阀元件可实现两个不同功能,即改变出口的开口状态和改变混合比。优选地,也能转动地布置共同的阀元件并且尤其将其构造为能转动的圆形片,如其上所描述的那样。
阀元件可为此优选地构造并可由致动器驱动为,使得第一和第二运动或第一和第二运动类型沿不同方向进行和/或具有不同行程。因此,例如可通过沿第一运动方向运动来改变混合比,并且通过沿第二运动方向运动来改变出口的开口状态。替换地,例如可实现通过沿着大行程的长运动来改变关于出口开口状态的切换状态,并通过较小的位移来改变混合比。优选地,由此第二行程大于第一行程,阀元件为了第二运动或运动类型在两个切换位置之间运动了该第二行程,阀元件为了第一运动或运动类型在两个终端定位之间运动了该第一行程以改变混合比,其中,优选地第一行程较短,使得第一运动不导致使限定出口开口状态的切换位置发生改变。这可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释放或关闭出口的接口开口和切换开口的大小被构造为,使得它们允许彼此相对运动,而不显著改变朝向对应出口的通道或自由的流横截面。因此,可实现阀元件运动了一定程度,而不关闭打开了的出口。以一定程度的该运动可用于在另外的接口开口和切换开口处实现这类位移,使得改变了混合比。
优选地,至少两个出口、优选所有出口分别终止在一出口接口开口上。在阀元件中同时有出口切换开口,这些出口切换开口能够由于阀元件通过致动器的运动而在不同的切换位置中与出口接口开口不同地重合。通过出口切换开口与出口接口开口对置地定位的方式,可将出口接口开口以及由此将出口打开。
对于设置混合装置的情况而言,两个需要的入口优选地分别终止在一入口接口开口上,并且在阀元件中有入口切换开口,它们能够由于阀元件通过致动器的运动而与入口接口开口不同地重合。通过入口切换开口与入口接口开口不同强度地重合的方式,可通过入口接口开口实现扩大或缩小流横截面,由此可改变混合比。
还优选地,两个入口分别终止在一入口接口开口上和/或至少两个出口、优选所有出口分别终止在一出口接口开口上,阀元件具有密封面,这些密封面能够由于阀元件通过共同致动器的运动而与入口接口开口和出口接口开口不同地重合。密封面由此用于完全或部分关闭入口接口开口和/或出口接口开口,视流通道是否应完全关闭或只应缩小或扩大流横截面用于调整混合比而定。密封面由此与如上描述的切换开口共同作用。接口开口要么由切换开口打开,要么由密封面关闭,要么这些接口开口可部分地打开,其方式是,它们同时由密封面和切换开口覆盖。
阀元件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出口切换开口,该出口切换开口被构造为,使得其依赖于阀元件的切换位置而不同地覆盖出口接口开口。至少一个出口切换开口可例如与不同出口接口开口重合,以便可选地打开单个的出口。然而也可实现,阀元件具有不同组的出口切换开口,例如至少两组出口切换开口。这些出口切换开口组优选地构造和布置为,使得在第一切换位置中,第一组中的至少一个出口切换开口覆盖一出口接口开口,并且在第二切换位置中,第二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出口切换开口覆盖一个或多个出口接口开口。因此,可例如在第一组出口切换开口中仅设置一出口切换开口,其可选地与一出口接口开口重合,以便仅打开一出口。在第二组出口切换开口中可例如设置有两个切换开口,使得它们可同时与两个出口接口开口重合,使得可同时打开两个出口。以该方式可设置这种数量的出口切换开口组,使得单独通过阀元件的位移可同时打开每个单个出口并此外还优选地可同时打开出口的任意组合。以该方式可设置这种数量的出口切换开口组,使得单独通过阀元件的位移可同时打开每个单个出口并此外优选地可同时打开出口的任意组合。
此外优选地,阀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入口切换开口,该入口切换开口被构造为,使得其依赖于阀元件的定位来覆盖入口接口开口,其中,优选地对此可实现在一切换位置内改变定位,通过其来限定出口的开口状态。也就是说,通过改变阀元件的定位用于改变一入口切换开口或多个入口切换开口与入口接口开口的覆盖,优选地不改变出口切换开口与出口接口开口的覆盖。也就是说,在此用于改变混合比的运动和需要用于改变分配器装置的切换位置以改变出口的开口状态的运动可彼此重叠。因此,可例如在阀元件的大的运动步骤中改变出口的开口状态,其中,为此需要的切换开口和接口开口的大小沿阀元件的运动方向使得其也保持覆盖或不覆盖,如果阀元件在重叠的运动中运动了较小程度,以便将入口切换开口和入口接口开口在其重叠方面改变以改变混合比。这意味着,用于改变混合比的运动与用于改变切换位置的运动作为较小运动重叠。
共同致动器优选地是电动马达并且尤其是步进马达,通过其可使阀元件运动到期望的定位或切换位置中。
根据特别实施方式,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可具有循环泵机组用于输送热载体穿过至少两个出口。也就是说,循环泵机组可集成到供热分配器阀组件中,其中,供热分配器阀组件特别优选地可集成到循环泵机组的泵壳体中,使得该泵壳体具有组合的泵和阀壳体。在这种设计方案中此外还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可实现,使用循环泵机组的驱动马达作为用于供热分配器阀组件的致动器,其方式是,阀元件与该驱动马达机械地、磁性地和/或液压地耦接,为此可设置能松开的耦接件,其可实现耦接在达到期望的切换位置或阀元件的定位之后取消并过渡到泵机组的正常输送运行中。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示例性描述本发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从另一视线方向看根据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根据图1和2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图1和3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的下侧面的正视图,
图5a至5c为打开的阀壳体的正视图,该打开的阀壳体具有用于三个不同切换位置的打开的阀元件,在这些切换位置中分别打开一出口,
图6a至6c为相应于图5a至5c用于三个不同切换位置的视图,在这些切换位置中分别打开两个出口,
图7a至7c为根据图5和6用于一切换位置的视图(在该切换位置中打开三个出口),带有阀元件的三个不同的定位,
图8为用于供热设备的示意性液压线路图,该供热设备具有根据图1-7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的剖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开的阀壳体的正视图,该打开的阀壳体具有打开的阀元件,
图11a至11e为相应于图10用于不同切换位置的视图,和
图12为根据图10和11的阀元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正如其作为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至8来描述的那样)是呈离心泵机组形式的泵机组与阀装置的组合。根据图9的第二实施例示出无循环泵机组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
离心泵机组或泵机组1具有定子壳体或者说马达壳体2,其中布置电驱动马达,该电驱动马达具有定子4和转子6。转子6抗扭地布置在转子轴8上。所示电驱动马达被构造为湿式运行的电驱动马达,其具有缝罐或缝管10,该缝罐或缝管将带有定子4的定子腔与带有其中设置的转子6的转子腔分开,使得转子6在待输送的液体中旋转。马达壳体2与阀壳体12连接,该阀壳体同时构成泵壳体。抗扭地与转子轴8连接的叶轮14在阀壳体或者说泵壳体12中旋转。
在沿转动轴线X方向背离阀壳体12的轴向端部上布置有电子器件壳体16,该电子器件壳体具有布置在其中的控制装置17。控制装置17尤其用于控制或调节电驱动马达,其中,该电驱动马达尤其可改变其转速,为此控制装置17可具有变频器。可理解,电子器件壳体16不必强制地被设置在马达壳体2的该轴向端部上,而是也可设置在另一定位上。
在阀壳体12中,在叶轮14旁设置阀元件18。阀元件18被构造为筒状,其具有罐形的下部分20和将下部分20在其面向叶轮14的顶端侧上关闭的顶盖22。顶盖22具有中央的抽吸开口24,该中央的抽吸开口与叶轮14的抽吸嘴26接合,其中,在该实施例中,抽吸开口24的沿轴向前伸的凸缘接合到抽吸嘴26的内部中。顶盖22的包围抽吸开口24的区域构成压力面,该压力面面向叶轮14周围区域中的压力腔28。压力腔28是液体在其中流出叶轮14的压力腔,也就是说该腔在叶轮14的出口侧,在该腔中作用有比抽吸侧上更高的压力。阀元件18由此既与抽吸开口24区域中的抽吸侧连接,又与压力腔28上的压力侧通过由顶盖22构成的压力面连接。
将叶轮14构造为被关闭,也就是说叶轮在其面向阀元件18的侧上在抽吸嘴26的周围区域中被环形的盖片30关闭。盖片30负责叶轮14处的抽吸区域与压力区域之间的分开。
阀元件18在轴32上抗扭地设置,其中,该阀元件可沿轴向方向X在轴32上运动一定的程度。轴32与调节马达34连接,该调节马达优选地被构造为具有减速传动机构的步进马达。调节马达34同样地被控制装置17操控。
阀壳体12在该实施例中具有两个抽吸接口36a和36b。此外,在阀壳体12上设置三个压力接口38、40和42,这些压力接口在泵壳体12的内部中汇入三个分别彼此错位120°设置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中。抽吸接口36a在泵机组12的底部中与外部的环形开口58连接,而抽吸接口36b与内部的环形开口60连接。在泵壳体12的底部中,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控制片62,该控制片处于固定的角定位中,使得构成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的开口与泵壳体12底部中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对置。此外,在控制片中径向内置地设置三个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a,这些接口开口与抽吸接口36a连接,其方式是它们与内部的环形开口60对置。径向继续外置地、与外部的环形开口58对置地设置三个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b,这些接口开口在三个均匀分配在圆周上的角定位上。这些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b与抽吸接口36b连接。
阀元件18在其内部中具有多个(在该情况下六个)连接,这些连接平行于转动轴线X分别从压力开口52延伸到处于阀元件18的相反的、也就是说背离叶轮14的顶端侧上的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在阀元件18的背离叶轮的轴向顶端侧中,也就是说在下部分20的底部中。此外,还设置有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a和56b,其中,这些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a径向内置地处在一径向定位上,该径向定位相应于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a的定位。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b径向继续外置地设置在一环形区域中,该环形区域与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b处于其中的环形区域对置。在该示例中,压力侧的切换开口设置在20°步长的分度中,使得在这些切换位置之间得出20°或20°倍数的角度步长。
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朝阀元件18的内腔打开,并且与抽吸开口24导流连接。通过壁部将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与压力开口52之间的连接与阀元件18的其余内腔分开,使得沿轴向方向由于阀元件一方面有压力开口52与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之间的压力侧连接,以及有从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到抽吸开口54的抽吸侧连接。
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在阀元件18的底部上被设置为,使得这些压力侧的切换开口与转动轴线X正好间隔得像泵壳体12底部中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一样远。也就是说,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处于环形区域上,使得它们与其中设置有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的环形区域对置。此外,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和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彼此匹配地设定尺寸,从而使得它们通过阀元件18的相应转动可被带至重合。
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与环形的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对置,从而使得总是有从抽吸接口36到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并且此外到抽吸开口34的连接。
参照图5a至5c示出三个切换位置,在三个切换位置中,分别压力接口38、40和42中的一个打开。在图5a中,压力接口40打开,其方式是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a与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对置,该压力侧的接口开口与压力接口40连接。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a处于阀元件18的下部分20的底部中,使得从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a出发分别间隔120°没有设置切换开口,从而使得在该阀位置或者说切换位置中,另两个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被下部分20的底部覆盖以及由此被关闭。在根据图5b的切换位置中,阀元件18转动了120°,从而使得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a与如下的压力开口对置,该压力开口与压力接口42连接。图5c示出第三切换位置,其中阀元件18再次围绕转动轴线X转动了180°,从而使得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a与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对置,该压力侧的接口开口与压力接口38连接。在这三个所述切换位置的每个中,阀元件18在其定位上还可稍微改变小的角度范围(例如+/-5°),从而使得对置的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a在其覆盖方面稍微改变,从而使得通流量可扩大或缩小。同时,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b在其与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b的覆盖方面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在此也可改变通流量。在此,覆盖的改变被进行为,使得当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a的自由横截面扩大时,同时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b的自由横截面缩小。以该方式可改变流过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a和48b的流的混合比。可理解,在所有三个在图5a、图5b和图5c中所示的切换位置中,通过稍微改变切换位置内的定位可实现这种混合。但是,如果切换位置通过转动被改变了120°,则混合比保持相同,因为由于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的布置使与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a和48b的覆盖度没有被改变。
在根据图6a、图6b和图6c描述的另三个切换位置中,三个压力接口38、40和42中的各两个打开。对此,使用处于阀元件18的下部分20的底部中的另两个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b。这两个切换开口54b彼此间隔了120°,其中,在第三个所属的间隔了120°的定位处没有设置切换开口,从而使得这些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中的各一个被覆盖和关闭。在根据图6a的切换位置中,两个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b覆盖压力接口38和40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在根据图6b的切换位置中,阀元件18’转动了120°,从而使得以相应的方式将压力接口40和42打开,其方式是,切换开口54b覆盖所属的接口开口50。第三个可行的切换位置在图6c中示出,在此压力接口38和42同时打开,而第三压力接口40关闭。在这三个切换位置中也可通过稍微改变围绕到达了的切换位置的角度定位来改变来自两个抽吸接口36a和36b的流的混合比,其方式是,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a和48b与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a和56b不同地覆盖。在此,定位的改变在其角度方面明显小于切换位置的改变。
参照图7a至7c描述另一可行的切换位置,其中所有三个压力接口38、40、42打开。对此,使用阀元件18’的下部分20的底部中的三个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c,这些切换开口彼此间隔了120°设置。先前描述的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在该切换位置中被放置为,使得它们不与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对置。在根据图7a至7c的切换位置中,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c分别与三个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中的一个对置,其中,它们至少部分地交叠。图7c准确示出切换位置的中间,其中切换开口54c准确覆盖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图7a和7b就此示出沿两个相反的转动方向稍微偏移的定位,在这些定位中,抽吸侧上的混合比以先前描述的方式被改变。在该定位中,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c与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仅部分地交叠。在根据图7a的第一定位中,仅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b覆盖对置的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b。径向内置的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a与之相反完全被关闭。在该定位中,液体仅被抽吸出抽吸接口36b。根据图7b和图7c的定位获得接口开口48a和48b与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a和56b的不同交叠,它们代表不同的混合比。
如前所描述的泵机组1可例如用于供热设备中,如图8所示那样。供热设备具有热源64,该热源例如可以是燃气供热锅炉。此外还有两个供热回路66和68,其中供热回路68是地板供热回路,其以较低温度运行。此外,还设置有用于加热非饮用水的副热交换器70。泵机组1的第一抽吸接口36a与热源64的出口连接。第二抽吸接口36b与供热回路66、68的和副热交换器70的回流部连接,并且由此向抽吸接口36b输入被冷却的水,而向抽吸接口36a输入被加热的水。以所描述的方式可混合这两个液体流。第一供热回路66联接到压力接口38上,第二供热回路68联接到压力接口40上,并且副热交换器70联接到压力接口42上。由此,可在这三个供热回路之间转接,其中,以所描述的方式也可使两个或所有三个并行运行。同时,通过混合实现了温度适配。
图9与泵机组无关地示出供热分配器阀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该视图基本上相应于图3,只是省略了泵机组。代替地,阀壳体12由顶盖80关闭,该顶盖设有抽吸接口82和压力接口84。抽吸接口82具有抽吸接管86,其以相同于第一示例中抽吸嘴26的方式与抽吸开口24接合。抽吸接管84汇入压力腔28。这种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可实现相同于如上所描述的切换功能,然而可与循环泵机组无关且尤其与该循环泵机组间隔开地被使用或装配,其中可理解的是,抽吸接口82和压力接口84也可指向其他方向。
图10至12示出根据图1至7的实施方式的变型,其中供热分配器阀组件不具有混合装置,而是仅有分配器装置,其在该实施例中可供应和调节四个出口38、40、42和44。该功能可用于单个腔调节。图10所示的阀壳体12仅具有一入口或者说抽吸接口36和四个出口38、40、42和44。四个出口38、40、42和44终止于四个彼此错位90°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中。抽吸接口36汇入唯一的中央环形接口开口48,该接口开口与阀元件18或阀元件18的下部分20中的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对置,从而使得总是有从抽吸接口38到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并且还到所描述的抽吸开口24的连接。
参照图11a至11e和图12,现在阐释五个不同的切换位置。图11a示出第一切换位置,其中仅打开压力接口40或将其与压力腔28连接。对此,阀元件18被转动,使得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a处于与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叠合,该压力侧的接口开口与压力接口40连接。阀元件18的下部分20中的所有其余的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与之相反而与泵壳体12的底部区域对置。尤其地,其余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由下部分20的底部覆盖和关闭。抽吸侧的切换开口56与抽吸侧的接口开口48连接,从而使得在该切换位置中叶轮14将液体输送通过抽吸接口36到压力接口40。在根据图11b的第二切换位置中,彼此沿直径相反地布置的两个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b处于与压力接口40和44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叠合,从而使得泵机组从抽吸接口36输送到打开的出口40和44中。通过阀元件18转动90°可以以相同方式建立到出口38和42的连接,其方式是,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b与压力接口38和42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重合。在图11c所示的第三切换位置中,所有四个压力接口38、40、42和44打开,其方式是,彼此错位了90°布置的这四个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c由于阀元件18的相应角位置而与四个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重合。因此,叶轮14输送到所有四个压力接口中。
图11d示出另一切换位置,其中仅压力接口38、40、42和44中的三个,即三个压力接口38、40和44打开。在阀元件18的该切换位置或者说角位姿中,三个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d与压力接口38、40和44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重合。对此,三个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d分别彼此错位了90°布置,从而使得在下部分20中在所属的第四个90°定位上没有构造压力侧的切换开口,并且由此在该部位上第四个保留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被下部分20的底部覆盖和关闭。可理解,通过阀元件18分别转动了90°也可通过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d实现另三个可行的组合(分别打开压力接口38、40、42和44中的三个)。
图11e示出另一切换位置,其中两个并排的压力接口同时打开。对此,在阀元件18中构造另两个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e,这些切换开口彼此错位了90°。在此,也在下部分20中的两个剩余的所属90°角定位处没有构造相应的压力侧的切换开口,从而使得在该位置中,两个剩余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被关闭。在图11e所示的切换位置中,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e处于压力接口38和40的压力侧的接口开口50上方。通过阀元件18分别转动90°,也可通过压力侧的切换开口54e打开并排的压力接口的另三个可行的组合。可看出,通过阀元件18的相应角位置可单个和组合地打开四个压力接口38、40、42、44的所有可行的组合。因此,实现了非常简单的分配阀,其只需要唯一的驱动器并且此外还可直接集成到泵壳体12中。在所示的示例中,切换开口54布置在18°步长的分度中,从而使得可通过以18°或18°倍数的步长来转动阀元件18来变换不同的切换位置。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也通过步进马达34进行阀元件18的驱动,正如上参照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那样。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分配器装置也可实现为与循环泵机组组合,或相应于根据图9的第二实施例也与循环泵机组分开。
附图标记列表
1 泵机组
2 马达壳体
4 定子
6 转子
8 转子轴
10 缝管
12 阀壳体或泵壳体
14 叶轮
16 电子器件壳体
17 控制装置
18 阀元件
20 下部分
22 顶盖
24 抽吸开口
26 抽吸嘴
28 压力腔
30 盖片
32 轴
34 调节马达
36a、36b 抽吸接口
38、40、42 压力接口
48a、48b 抽吸侧的接口开口
50 接口开口
52 压力开口
54 压力侧的切换开口
56a、56b 抽吸侧的切换开口
58 外部的环形开口
60 内部的环形开口
62 控制片
64 热源
66、68 供热回路
70 副热交换器
80 顶盖
82 抽吸接口
84 压力接口
X 转动轴线

Claims (17)

1.一种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具有:至少两个出口(38,40,42,44);集成到所述供热分配器阀组件中的、用于输送热载体穿过所述至少两个出口(38,40,42,44)的循环泵机组(1);和一分配器装置,所述分配器装置被构造用于可选地打开和关闭所述至少两个出口(38,40,42,44),
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两个入口(36)以及一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被构造用于以可变混合比来混合来自所述两个入口(36)的流,其中,所述混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装置具有共同的致动器(34)用于改变所述混合装置的设定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至少两个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在所述两个入口(36)与所述出口(38,40,42,44)之间的至少一个流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和/或所述分配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能运动的阀元件(18),所述致动器(34)能使其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共同的阀元件(18),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阀元件既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至少两个出口(38,40,42,44),又用于改变所述混合比,并且能通过所述致动器(34)进行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18)被构造并能被所述致动器(34)驱动为,使得所述阀元件实施第一运动用于改变所述混合比并实施第二运动用于改变所述出口的开口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被构造并能由所述致动器驱动为,使得所述第一运动和第二运动沿不同方向进行和/或具有不同的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18)能够为了所述第二运动而在两个切换位置之间运动第二行程,所述阀元件(18)能够为了所述第一运动而在两个终端定位之间运动第一行程用以改变所述混合比,所述第二行程大于所述第一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程较短,使得所述第一运动不导致使限定所述出口(38,40,42,44)开口状态的切换位置发生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出口(38,40,42,44)分别终止在一出口接口开口(50)上,并且在所述阀元件(18)中有至少一个出口切换开口(54),所述出口切换开口能够由于所述阀元件(18)通过所述致动器(34)的运动而与所述出口接口开口(50)在不同切换位置中不同地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入口(36)分别终止在一入口接口开口(48)上,并且在所述阀元件中有入口切换开口(56),所述入口切换开口能够由于所述阀元件(18)通过所述致动器(34)的运动而与所述入口接口开口(48)不同地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入口(36)分别终止在一入口接口开口(48)上和/或所述至少两个出口(38,40,42,44)分别终止在一出口接口开口(50)上,并且所述阀元件(18)具有密封面,所述密封面能够由于所述阀元件(18)通过所述致动器(34)的运动而与所述入口接口开口(48)和所述出口接口开口(50)不同地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18)具有至少一个入口切换开口(56),所述入口切换开口被构造为,使得所述入口切换开口依赖于所述阀元件(18)的定位而不同地覆盖所述入口接口开口(48)。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切换开口被构造为,使得所述入口切换开口依赖于所述阀元件的定位而不同地覆盖所述入口接口开口,其中,能够在一切换位置内改变该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18)具有至少两组(54a,54b,54c,54d)出口切换开口(54),所述至少两组出口切换开口被构造和布置为,使得在第一切换位置中,第一组(54a)中的至少一个出口切换开口(54)覆盖一出口接口开口(50),并且在第二切换位置中,第二组(54b,54c,54d)中的一个或多个出口切换开口(54)覆盖一个或多个出口接口开口(50)。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的致动器是电动马达。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是步进马达(34)。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热分配器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机组的驱动马达被用做致动器。
CN201880018331.4A 2017-03-14 2018-03-12 阀装置 Active CN110431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60839.1A EP3376082B1 (de) 2017-03-14 2017-03-14 Ventileinrichtung
EP17160839.1 2017-03-14
PCT/EP2018/056083 WO2018166972A1 (de) 2017-03-14 2018-03-12 Ventil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1340A CN110431340A (zh) 2019-11-08
CN110431340B true CN110431340B (zh) 2021-09-28

Family

ID=58401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8331.4A Active CN110431340B (zh) 2017-03-14 2018-03-12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76082B1 (zh)
CN (1) CN110431340B (zh)
WO (1) WO2018166972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11169A (en) * 1931-06-25 1938-03-15 Permutit Co Valve
DE102008029968A1 (de) * 2008-06-26 2009-12-31 Bürkert Werke GmbH & Co. KG Mehrkanal-Verteilventil
KR20100133866A (ko) * 2009-06-12 2010-12-22 박상태 바이코크를 위한 디버터 어셈블리
CN104565444A (zh) * 2013-10-21 2015-04-29 龙口市海丰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多路水处理阀
CN104653816A (zh) * 2013-11-25 2015-05-27 夏中伟 一种两进两出带水路切换功能的混水阀芯
CN104896145A (zh) * 2015-05-20 2015-09-09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混合阀
DE102015206832A1 (de) * 2015-04-16 2016-10-20 Robert Bosch Gmbh Heiz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871420T3 (en) 2013-11-07 2016-12-19 Grundfos Holding As Cirkulationspumpeaggregat to a heating and / or coo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11169A (en) * 1931-06-25 1938-03-15 Permutit Co Valve
DE102008029968A1 (de) * 2008-06-26 2009-12-31 Bürkert Werke GmbH & Co. KG Mehrkanal-Verteilventil
KR20100133866A (ko) * 2009-06-12 2010-12-22 박상태 바이코크를 위한 디버터 어셈블리
CN104565444A (zh) * 2013-10-21 2015-04-29 龙口市海丰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多路水处理阀
CN104653816A (zh) * 2013-11-25 2015-05-27 夏中伟 一种两进两出带水路切换功能的混水阀芯
DE102015206832A1 (de) * 2015-04-16 2016-10-20 Robert Bosch Gmbh Heizvorrichtung
CN104896145A (zh) * 2015-05-20 2015-09-09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混合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76082A1 (de) 2018-09-19
WO2018166972A1 (de) 2018-09-20
EP3376082B1 (de) 2022-09-21
CN110431340A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1060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the cooling and heating circui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688618B (zh) 调节装置
US7448553B2 (en) Fluid mixer
EP1556639B1 (en) Mixing cartridge for single-lever mixing faucets
US10570921B2 (en) Pump having a plurality of adjustable outlet openings
JP6103198B2 (ja) 弁装置
MXPA04010735A (es) Valvula de flujo pasante con dos asas.
CA2728586C (en) Mixing valve including dual flow control
EP1800033B1 (en) A splitter valve
US11073161B2 (en) Centrifugal pump assembly
CN110431340B (zh) 阀装置
CN110418894B (zh) 泵机组
US8678778B2 (en) Flow-ducting unit with pump and fitting
US7111640B2 (en) Two-handle faucet design with manifold about faucet handles
EP3368772B1 (en) Extractable valve group with obturator group with a plurality of active portions
CN110998192B (zh) 混合装置以及用于对液体流调温的方法
CN105509058B (zh) 高调制范围的混合器以及包括它的预混系统
CN110998191B (zh) 循环泵机组
CN110431313B (zh) 离心泵机组
US20210140435A1 (en) Pump assembly
CN219606177U (zh) 一种电子阀及电器设备
JP2022129911A5 (zh)
JP6872886B2 (ja) 予混合装置
EP3928008A1 (en) Valve
CN111102378A (zh) 流体输送阀和两用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