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8046A - 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8046A
CN110418046A CN201910718984.XA CN201910718984A CN110418046A CN 110418046 A CN110418046 A CN 110418046A CN 201910718984 A CN201910718984 A CN 201910718984A CN 110418046 A CN110418046 A CN 110418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cameras
fixed focus
optical axis
along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89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8046B (zh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189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80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8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8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8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8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终端设备包括壳体、定焦摄像头、驱动机构和控制单元;壳体具有一容纳腔;定焦摄像头具有收容状态和拍摄状态;收容状态为定焦摄像头收容于容纳腔中,拍摄状态为定焦摄像头的至少部分结构从容纳腔中伸出至凸出于壳体的外端面;定焦摄像头包括至少两组透镜组,至少靠近物面的透镜组能够沿光轴移动,以使定焦摄像头在收容状态和拍摄状态之间切换;驱动机构与可移动的透镜组驱动连接;控制单元与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可移动的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在满足轻薄化要求的同时,既能增长定焦摄像头的EFL,又能增大Sensor的厚度尺寸,进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定焦摄像头的拍摄质量。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拍摄质量,目前手机拍摄领域的两个重点方向就是提高摄像头的像素和增大摄像头的有效焦距(EFL,effective focal length)。
但是,提高像素就意味着需要增大探测器(Sensor)的厚度尺寸,增大EFL就意味着需要增大镜头(LENS)的总长(TTL)。而目前来说,手机摄像头在手机壳体中主要有两种排布方式,一种是按常规方式排布,一种是沿手机的长度方向排布(即潜望式摄像头)。按常规方式排布的手机摄像头通常为定焦摄像头,其透镜是沿手机的厚度方向排布的,因此,无论是增大Sensor的厚度尺寸,还是增大LENS的TTL,手机机身的厚度尺寸都需要相应地增加,由此会导致手机无法满足轻薄化的要求。而对于潜望式摄像头来说,其EFL的增加也会引起TTL的增加,但是由于潜望式摄像头的透镜是沿手机的长度方向排布的,相当于透镜横卧在手机内部,因此其TTL的增大不会引起手机机身厚度的增加。但是,此时手机机身的厚度受限于Sensor的尺寸,当需要增大Sensor的厚度尺寸时,则手机机身的厚度也必然增大。总之,对于现有的手机摄像头来说,其无法在保证手机机身的厚度不增加的前提下,既满足手机摄像头的EFL变长的需求,又满足Sensor的厚度尺寸增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终端设备上的定焦摄像头无法在保证终端设备满足轻薄化要求的同时,既能增长定焦摄像头的EFL,又能增大Sensor的厚度尺寸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纳腔;
定焦摄像头,所述定焦摄像头具有收容状态和拍摄状态;所述收容状态为所述定焦摄像头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拍摄状态为所述定焦摄像头的至少部分结构从所述容纳腔中伸出至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端面;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至少两组透镜组,至少靠近物面的所述透镜组能够沿光轴移动,以使所述定焦摄像头在所述收容状态和所述拍摄状态之间切换;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可移动的所述透镜组驱动连接;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可移动的所述透镜组沿光轴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两组所述透镜组,两组所述透镜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靠近物面,所述第二透镜组靠近像面;
所述第二透镜组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收容状态切换到所述拍摄状态;
或,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收容状态切换到所述拍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探测器,所述探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移动,具体为:
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探测器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指令;
控制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收容状态切换到所述拍摄状态。
进一步地,拍摄完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指令,控制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拍摄状态切换到所述收容状态。
进一步地,拍摄完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定焦摄像头在预设时长内没有进行拍摄,控制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拍摄状态切换到所述收容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两组所述透镜组,两组所述透镜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靠近物面,所述第二透镜组靠近像面;接收第一指令之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
或,控制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移动,具体为:
控制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将终端设备上的定焦摄像头设置成至少靠近物面的透镜组能够沿光轴移动的结构形式,当定焦摄像头处于收容状态时,定焦摄像头收容于容纳腔中,当定焦摄像头处于拍摄状态时,通过透镜组的移动,定焦摄像头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从容纳腔中伸出至凸出于壳体的外端面,由此可以在保证终端设备满足轻薄化要求的同时,既能增长定焦摄像头的EFL,又能增大Sensor的厚度尺寸,进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定焦摄像头的拍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定焦摄像头处于收容状态时,各透镜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定焦摄像头处于收容状态时的壳体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定焦摄像头处于拍摄状态时,各透镜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定焦摄像头处于拍摄状态时的壳体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壳体1;定焦摄像头2;透镜组21;第一透镜组21a;第二透镜组21b;透镜211;滤光片22;探测器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制。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描述,可以理解的是,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其他类型,比如,平板电脑等具备定焦摄像头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请参阅图1至图4,该终端设备包括壳体1、定焦摄像头2、驱动机构(图未示出)和控制单元(图未示出)。壳体1具有一容纳腔(图未示出)。定焦摄像头2具有收容状态和拍摄状态,收容状态为定焦摄像头2收容于容纳腔中,拍摄状态为定焦摄像头2的至少部分结构从容纳腔中伸出至凸出于壳体1的外端面。定焦摄像头2包括至少两组透镜组21,至少靠近物面的透镜组21能够沿光轴移动,以使定焦摄像头2在收容状态和拍摄状态之间切换。驱动机构与可移动的透镜组21驱动连接。控制单元与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可移动的透镜组21沿光轴移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定焦摄像头2是指其镜头为定焦镜头的摄像头,也就是说,定焦摄像头2的镜头只有一个固定的EFL,或者说只有一个视野,定焦摄像头2不具备变焦功能。对于一般的终端设备来说,其定焦摄像头是直接固定在壳体中,其镜头无法通过移动伸出到壳体的外部。而本实施例的定焦摄像头2是按常规方式排布在壳体1中,即透镜211是沿手机的厚度方向排布,定焦摄像头2具有收容状态和拍摄状态,同时,定焦摄像头2的镜头中包括至少两组透镜组21,当定焦摄像头2处于收容状态时,透镜组21之间排列得相对比较紧密,此时,镜头的焦距不能满足成像要求,或者说,此时的焦距并不是EFL,定焦摄像头2不能用于拍摄。当定焦摄像头2从收容状态切换到拍摄状态时,至少靠近物面的透镜组21需要沿光轴移动,以使得定焦摄像头2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从容纳腔中伸出至凸出于壳体1的外端面,也就是说,通过透镜组21的移动,才能使得镜头的焦距能够调整为成像所需的EFL,进而可以满足正常拍摄的要求。由于本实施例将至少靠近物面的透镜组21设置为可以移动的结构,且通过移动,可以使得定焦摄像头2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从容纳腔中伸出至凸出于壳体1的外端面,所以,当镜头的EFL增长和/或探测器23的厚度尺寸增大时,也不需要相应地增加终端设备的壳体1的厚度,进而可以在保证终端设备的机身轻薄化的同时,提高定焦摄像头2的拍摄质量。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为电机,电机可以比较精确地控制透镜组21的移动距离。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电磁铁等作为驱动机构来实现透镜组21的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1-4,本实施例的定焦摄像头2包括两组透镜组21,为便于描述,两组透镜组21分别定义为第一透镜组21a和第二透镜组21b。第一透镜组21a靠近物面,第二透镜组21b靠近像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21b固定设置,在定焦摄像头2从收容状态切换到拍摄状态的过程中,第二透镜组21b保持不动,第一透镜组21a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并至少部分结构从容纳腔中伸出至凸出于壳体1的外端面,以使得镜头的焦距能够调整为成像所需的EFL。本实施例的第一透镜组21a和第二透镜组21b中分别设置了两块透镜211,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镜头中所设置的透镜211的总数量的不同,第一透镜组21a和第二透镜组21b中的透镜211的数量可以进行相应地调整,或者,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透镜组21,只要保证每个透镜组21中至少有一块透镜211即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二透镜组21b沿光轴移动,第一透镜组21a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这里,根据需要,第二透镜组21b既可以是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也可以是向靠近像面的方向移动。第一透镜组21a和第二透镜组21b既可以同步移动,也可以不同步移动。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3,定焦摄像头2包括探测器23,探测器23设置在第二透镜组21b远离第一透镜组21a的一侧,在拍摄状态下,也需要保证第二透镜组21b与探测器23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成像要求,因此,在第一透镜组21a和第二透镜组21b均可以移动的场景下,优选地,可以在定焦摄像头2从收容状态切换到拍摄状态的过程中,控制第二透镜组21b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相当于在收容状态下,可以将第二透镜组21b设置成尽可能地靠近探测器23,而当定焦摄像头2从收容状态切换到拍摄状态时,再将第二透镜组21b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到指定位置,由此可以使得收容状态下的镜头的厚度可以尽可能地减小,特别是当探测器23的厚度增加时,也不需要相应地增加壳体1的厚度。当镜头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透镜组21时,在保证至少靠近物面的透镜组21能够沿光轴移动的前提下,其它的透镜组2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可移动的或不可移动的。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的定焦摄像头2包括滤光片22,滤光片22设置在第二透镜组21b与探测器23之间。设置滤光片22可以提高拍摄画面的质量。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该拍摄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终端设备。请参阅图5,该拍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101:接收第一指令;
具体地,第一指令主要由控制单元所接收,其目的是让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机构执行相应的驱动操作。实际使用时,可以在终端设备上设置命令键,该命令键可以是机械按压式,也可以是触摸式,当用户按压或点击命令键时,系统向控制单元发送第一指令。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第一指令是指示控制单元将镜头的焦距调成成像所需的EFL的指令,即指示对应的透镜组执行相应地移动的指令,而并不是指执行拍照或摄像的指令。
步骤102:控制定焦摄像头2从收容状态切换到拍摄状态。
具体地,以上述所述的第一透镜组21a和第二透镜组21b为例,接收第一指令之后,可以是第二透镜组21b保持不动,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机构只驱动第一透镜组21a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也可以是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透镜组21b沿光轴移动,驱动第一透镜组21a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定焦摄像头2从收容状态切换到拍摄状态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设置方式,第二透镜组21b既可以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也可以沿光轴向靠近像面的方向移动。优选地,在定焦摄像头2从收容状态切换到拍摄状态的过程中,控制第二透镜组21b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在收容状态下减小第二透镜组21b与探测器23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拍摄完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令,控制定焦摄像头2从拍摄状态切换到收容状态;或,检测到定焦摄像头2在预设时长内没有进行拍摄,控制定焦摄像头2从拍摄状态切换到收容状态。
具体地,拍摄完成后,用户可以按压或点击结束键,以向控制单元发送第二指令,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二指令后,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相应的透镜组沿光轴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使定焦摄像头2从拍摄状态切换到收容状态,也可以设置一个检测单元,当检测单元检测到定焦摄像头2在预设时长内没有进行拍摄时,向控制单元传递相应的信号,以使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相应的透镜组沿光轴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使定焦摄像头2从拍摄状态切换到收容状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同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纳腔;
定焦摄像头,所述定焦摄像头具有收容状态和拍摄状态;所述收容状态为所述定焦摄像头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拍摄状态为所述定焦摄像头的至少部分结构从所述容纳腔中伸出至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端面;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至少两组透镜组,至少靠近物面的所述透镜组能够沿光轴移动,以使所述定焦摄像头在所述收容状态和所述拍摄状态之间切换;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可移动的所述透镜组驱动连接;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可移动的所述透镜组沿光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两组所述透镜组,两组所述透镜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靠近物面,所述第二透镜组靠近像面;
所述第二透镜组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收容状态切换到所述拍摄状态;
或,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收容状态切换到所述拍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探测器,所述探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移动,具体为:
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探测器之间。
6.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指令;
控制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收容状态切换到所述拍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拍摄完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指令,控制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拍摄状态切换到所述收容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拍摄完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定焦摄像头在预设时长内没有进行拍摄,控制所述定焦摄像头从所述拍摄状态切换到所述收容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摄像头包括两组所述透镜组,两组所述透镜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靠近物面,所述第二透镜组靠近像面;接收第一指令之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
或,控制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移动,具体为:
控制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向远离像面的方向移动。
CN201910718984.XA 2019-08-05 2019-08-05 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 Active CN1104180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8984.XA CN110418046B (zh) 2019-08-05 2019-08-05 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8984.XA CN110418046B (zh) 2019-08-05 2019-08-05 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8046A true CN110418046A (zh) 2019-11-05
CN110418046B CN110418046B (zh) 2021-02-19

Family

ID=6836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8984.XA Active CN110418046B (zh) 2019-08-05 2019-08-05 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804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8600A (zh) * 2019-11-28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479043A (zh) * 2020-04-10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2684563A (zh) * 2020-12-2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472987A (zh) * 2021-06-30 2021-10-0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62507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016276A1 (zh) * 2021-08-12 2023-02-1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1540A (ja) * 2000-03-30 2001-10-10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固定焦点レンズ
CN1690754A (zh) * 2004-04-20 2005-11-0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透镜单元控制方法
US20070177279A1 (en) * 2004-02-27 2007-08-02 Ct Electronics Co., Ltd. Mini camera dev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1144891A (zh) * 2006-09-15 2008-03-19 株式会社理光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CN101171540A (zh) * 2005-03-07 2008-04-30 株式会社理光 镜筒、具有该镜筒的照相机和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US20100128146A1 (en) * 2005-02-03 2010-05-27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image storage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storage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imag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storage program
CN202068472U (zh) * 2011-06-08 2011-12-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具有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端
CN102447754A (zh) * 2010-10-15 2012-05-09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摄像镜头的智慧型手机
CN107589509A (zh) * 2016-07-07 2018-01-16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适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系统的装配方法
CN207410427U (zh) * 2017-11-01 2018-05-25 信丰世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摄像头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1540A (ja) * 2000-03-30 2001-10-10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固定焦点レンズ
US20070177279A1 (en) * 2004-02-27 2007-08-02 Ct Electronics Co., Ltd. Mini camera dev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690754A (zh) * 2004-04-20 2005-11-0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透镜单元控制方法
US20100128146A1 (en) * 2005-02-03 2010-05-27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image storage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storage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imag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storage program
CN101171540A (zh) * 2005-03-07 2008-04-30 株式会社理光 镜筒、具有该镜筒的照相机和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CN101144891A (zh) * 2006-09-15 2008-03-19 株式会社理光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CN102447754A (zh) * 2010-10-15 2012-05-09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摄像镜头的智慧型手机
CN202068472U (zh) * 2011-06-08 2011-12-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具有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端
CN107589509A (zh) * 2016-07-07 2018-01-16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适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系统的装配方法
CN207410427U (zh) * 2017-11-01 2018-05-25 信丰世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摄像头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8600A (zh) * 2019-11-28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798600B (zh) * 2019-11-28 2022-03-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479043A (zh) * 2020-04-10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WO2021203838A1 (zh) * 2020-04-10 2021-10-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2684563A (zh) * 2020-12-2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262507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72987A (zh) * 2021-06-30 2021-10-0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72987B (zh) * 2021-06-30 2022-11-1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16276A1 (zh) * 2021-08-12 2023-02-1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8046B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8046A (zh) 终端设备及拍摄方法
CN105049698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JP5128245B2 (ja) 撮像装置
CN101373253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EP2148243A1 (en)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with a half mirror movable between three positions and corresponding lens apparatus
US20090123144A1 (en) Stereoscopic imaging device
US7952814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5100573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1098398A (zh) 数字照相机以及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
US2010008722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s
CN105163011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KR20080061264A (ko) 촬상 장치
CN105163022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6710936B2 (en) Image sensor module with zooming function
CN102628979B (zh) 变焦型的镜筒和摄像设备
JP2014077878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210807351U (zh) 移动终端
CN110320974B (zh) 电子装置
JPWO2006035580A1 (ja)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該レンズ鏡胴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カメラ、携帯機器
WO2021184245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0562721B1 (ko) 통신기기용 소형 카메라장치
US7477311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1796446B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JP4381842B2 (ja) 撮像装置
CN113676648B (zh) 多功能摄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